一、低收缩防水抗裂砂浆的砌体力学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何霄[1](2020)在《林区环境下蒸压加气混凝土吸放湿特性及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蒸压加气混凝土(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简称AAC)作为一种替代传统实心粘土砖的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轻质耐久,保温隔热、吸音隔声、耐火阻燃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国家大力推广的墙体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及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森林康养产业成为助推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有效途径,而高质量林区建筑是康养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AAC也逐渐成为林区建筑中常用的墙体材料。但林区环境湿度较大、部分区域酸雨污染较重,致使AAC在实际使用中出现渗水霉变、变形开裂、保温隔热性能下降,从而影响了林区建筑墙体材料的耐久性能以及美观性,因此,开展林区环境条件下的AAC吸放湿特性及力学性能研究,对优化AAC的制备技术及质量保证体系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达到AAC新型围护墙体材料与主体结构同寿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AAC现有应用技术标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以AAC为研究对象,以林区环境的湿度、温度及酸雨的p H值、硫酸盐浓度等为基本工况,基于调研分析、理论研究、室内加速试验,宏观试验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干湿循环、硫酸盐浸泡及硫酸盐-干湿循环三种不同工况下AAC的吸放湿性能、体积稳定性能及力学性能,并对AAC劣化前后微观结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本论文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1)开展了干湿循环、硫酸盐浸泡及硫酸盐-干湿循环三种不同工况条件下AAC吸、放湿性能试验研究,并基于其等温吸放湿曲线及吸放湿速率曲线,探明了不同工况条件下AAC的吸放湿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AAC吸湿过程而言,其变化规律符合双指数函数的吸湿动力学模型,而对其放湿过程而言,其变化规律符合Midilli模型的放湿动力学模型。同时,AAC内部水分传输规律符合Fick扩散定理,基于有限元软件模拟对比分析,AAC吸放湿过程的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良好。(2)干湿循环、硫酸盐浸泡及硫酸盐-干湿循环三种工况条件下AAC动态测试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硫酸盐浸泡浓度以及硫酸盐-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AAC试件的湿胀干缩值均随之增加,而其湿胀干缩值达到稳定的时间与其吸水(或失水)达到平衡的时间基本一致。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不同工况下AAC湿胀模型;引入试件含水率及相对湿度表征参数,修正了Bazant-Panula模型,并建立了三种工况条件下的AAC干缩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的误差值均小于10%。(3)研究了干湿循环、硫酸盐浸泡及硫酸盐-干湿循环三种工况条件下AAC的力学性能及破坏特性,得出了AAC抗压强度及劈裂抗拉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硫酸盐浸泡浓度及硫酸盐-干湿循环次数变化规律,探明了不同工况条件下AAC应力-应变全曲线特征参数随干湿循环次数、硫酸盐浸泡浓度及硫酸盐-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AAC在干湿循环、硫酸盐浸泡及硫酸盐-干湿循环三种工况条件下的力学破坏机制。并建立了不同工况条件下AAC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基于有限元软件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两者的吻合度达95%。(4)采用SEM、XRD微观测试手段及DIP技术的定量表征方法,探明了干湿循环、硫酸盐浸泡及硫酸盐-干湿循环三种工况条件下AAC内部微观结构、水化产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内部孔结构变化规律。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AAC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湿胀干缩特性参数与其内部孔隙率分形维数的相互关系,为搭建AAC的力学特性以及体积稳定特性与其微观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前期研究基础,并揭示了干湿循环、硫酸盐浸泡及硫酸盐-干湿循环三种工况条件下AAC性能劣化机理。
姚彦秀[2](2020)在《严寒地区海工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工混凝土所处环境比内陆更为恶劣,离子侵蚀、干湿条件变化、低温冻融等原因导致其容易出现表面破损与开裂,这就需要进行修补。常用的海工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多为有机树脂类,其存在价格高易老化等问题。以无机胶凝材料和有机物质复合制备的裂缝修补材料成本相对较低,是行业发展的趋势。本研究采用石英石粉、可分散性乳胶粉、玄武岩纤维、外加剂等改善硫铝酸盐水泥基裂缝修补材料的性能。其中,外加剂采用消泡剂、憎水剂、聚羧酸减水剂、缓凝剂。研究表明,随可分散性胶粉掺量的增加,裂缝修补材料凝结时间逐渐增加,流动性降低,拉伸粘结强度提高,抗压强度降低,抗折强度先提高后降低,硬化微膨胀性显着提高,动弹性模量显着降低,耐磨度提高,抗氯离子渗透、抗硫酸盐侵蚀和抗单面盐冻性能均显着提高,其掺量应控制在水泥质量的1%左右。玄武岩纤维对海工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性能改善效果优于玻璃纤维和木纤维,随玄武岩纤维掺量增加,裂缝修补材料的干燥收缩性得到显着改善,1、3、28d的抗折强度和拉伸粘结强度显着提高。减水剂可以有效调节裂缝修补材料的流动性,当减水剂掺量控制在水泥质量的0.4%、柠檬酸掺量控制在水泥质量的0.04%时,裂缝修补材料的力学性能保持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当胶粉、玄武岩纤维掺量均为水泥掺量的1%,石英石粉、憎水剂、消泡剂、减水剂、缓凝剂等适量时,裂缝修补材料的密实性较好、28d抗折强度可达11.3MPa、抗压强度可达62.35MPa、拉伸粘结强度超过1MPa、动弹性模量小于8GPa、硬化过程保持0.1%以上的微膨胀率、氯离子渗透试验电通量仅为140.38C、饱和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150次后耐侵蚀系数仍在90%以上、28次循环单面盐冻后,质量损失仅为53.5g/m2。本研究采用可分散性胶粉、玄武岩纤维等对硫铝酸盐水泥进行改性,制备出的裂缝修补材料具备微膨胀性、低弹性模量、高耐久性等优势,能够满足严寒地区海工混凝土修补的工程实际要求。
张慧琳[3](2019)在《严寒地区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建筑行业规模逐渐扩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展速度加快。经济处于上升时期,建筑能耗问题也日渐突出,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部分。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节能减排战略布局的主要问题之一,建筑节能技术水平的提高迫在眉睫,其中建筑物结构外墙围护的节能技术的提高、墙材的革新,都将对我国能源能耗的降低起着关键的作用。加气混凝土墙体材料是目前可以满足严寒地区建筑节能65%需求的墙体材料之一,因此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关注。本文从严寒地区加气混凝土应用研究出发,根据前期试验结果,研究适合严寒地区应用的加气混凝土配合比及生产工艺,研制出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专用砌筑保温砂浆和抹面保温砂浆。同时,结合严寒地区的气候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季节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内部的温度场、温度应力分布以及墙体变形进行了探索研究。以前期加气混凝土基本配合比试验为基础,优化引气组份剂,确定了铝粉掺量为干粉料质量的0.08%,同时,掺入占铝粉质量1/5的硅铁合金粉复合引气,使得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孔结构更加合理。研究表明,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可适当提高加气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生产工艺参数,获得了数值性能优异的B05级加气混凝土。对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专用保温砂浆进行试验研究,确定砌筑保温砂浆的配合比为水泥:粉煤灰:玻化微珠:可再分散乳胶粉:纤维素醚:引气剂:减水剂=70:30:60:2:0.8:0.02:0.3,抹面保温砂浆的配比为水泥:粉煤灰:玻化微珠:纤维:可再分散乳胶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减水剂:引气剂=85:15:70:0.6:1.5:0.6:0.3:0.02。此两种专用保温砂浆性能同加气混凝土砌块性能更为接近,可以有效的避免热桥以及空鼓现象的出现,适合实际应用。通过热性能验算,确定了严寒地区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的设计方案,并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利用ANSYS软件对此墙体构造在不同季节时内部温度分布、应力分布以及墙体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墙体砂浆层内温度应力以及变形也均大于加气混凝土层,最大应力以及变形均在材料的允许范围之内,能有效避免墙体的开裂。
付泽武[4](2013)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自保温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建筑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物资条件之一。据统计,我国建筑的总能耗大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0.7%。而墙体材料是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量占建筑材料的50%,成本占建筑成本的30%左右,产值为建材工业总产值的33%左右,能耗占建筑能耗的50%,所以应该努力研发并大量使用建筑节能材料。实现建筑节能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建筑墙体节能技术升级与改造,主要方式就是努力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和积极研发新型节能材料。然而,迄今为止,现有外墙保温系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技术上的局限性,有一些安全隐患。因此,研究建筑结构和建筑节能一体化是建设行业不断探讨和追求的发展方向。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现浇钢筋混凝土夹心节能结构、砌块保温夹心结构、轻钢框架夹心板、内浇外挂钢筋混凝土保温夹心板等新的结构体系迅速发展,成为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生力军。然而,作为新型结构体系,在其技术开发的系统化、材料生产的标准化、推广应用规模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所指轻质加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一种新型墙体材料,一方面具有很好保温隔热效能,另一方面具有很好承重功能,根据国家目前的节能要求,只有使用加气混凝土才能做到单一材料节能50%,目前它是唯一一种能满足不同节能目标的单一墙体材料。该轻质加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以钙质材料(砂)和硅质材料(水泥、石灰)为主要原料,利用发气剂在料浆中与其组分的化学反应而产生气体,经过混合、浇注、静停、销割、高压养护、出釜等工艺路径,从而形成具有轻质多孔结构的硅酸盐类制品。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主要是由无机材料组成,其材料密度小,传热系数低,吸水传湿比较慢,按照一定的工艺和技术措施,制备成内部形成轻质多孔结构较大体积的硅酸盐类制品,由于其材料特性与特殊的制品结构,造就了它有以下优点:质轻防火,隔音保温,抗渗抗震,环保节能,持久耐用,施工快捷和经济适用。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开始研究如何对建筑物进行节能,从建筑物的材料性能、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加气混凝土虽然1898年就在国外问世,但直到1927年瑞典采用蒸压釜养护成功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瑞典、丹麦、德国、波兰、荷兰等国形成了六大生产工艺,世界各国通过对上述五国生产工艺的引进、吸收和发展,也慢慢形成了本国特有生产技术,生产国家从欧洲发展到100多个国家。目前,美国和日本,加气混凝土已成为主要的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的35%左右,欧洲国家加气混凝土的用量占墙体材料的10%至30%之间。1931年,我国在上海设厂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并用以建造了20层大楼,为当时国内最高。到了60年代,北京引进瑞典技术建成生产线,1976年国家实行墙改,加气混凝土工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加气混凝土在建筑中应用的程度和保温隔热功能的发挥至今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特性和生产工艺有待进一步研究与优化;二是对建筑物的单一组成部分研究多,没有构造出一个整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室内试验、现场测试和数值分析,借助现代测试技术和手段,研究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复合激发活化料浆技术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通过对生产工艺参数的控制,生产符合《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11968-2006)标准要求的产品。研制满足AAC砌块砌体使用性能的专用砂浆,并能过仿真模拟计算与人工计算,找出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外墙系统技术条件研究,建立达到不同建筑节能目标的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自保温系统。论文具体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砌体结构特性研究。研究了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养护前和养护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机理。通过大量的试验室研究,同时结合生产中的基准配合比,进行生产试验研究,根据原材料的性能特征对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配合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制出了适合本地材料生产AAC砌块的最佳配合比,为工厂生产出优质AAC砌块提供技术支撑;开展了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宏观气孔形貌、宏观气孔分布等观察与分析,同时进行透水性试验、找出吸水率与吸水时间的关系,并对其收缩特性进行实验与分析。(2)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专用砂浆研究。本文对组成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专用砂浆的原材料进行分析,开展配合比优化设计,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配方设计结果,研制出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的抹面抗裂砂浆、保温砂浆、专用砌筑粘结剂、专用墙面界面剂、专用保温抹灰砂浆和聚合物水泥抗裂砂浆等系列砂浆,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和现实意义。(3)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外墙系统仿真模拟研究。对砂加气混凝上砌块与专用砂浆等共同组成的单元整体墙体,进行了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仿真模拟研究,找出了该系统在受力状况下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并从理论角度上验证了此自保温系统的合理性。(4)砂加气混凝上砌块自保温外墙系统技术条件研究。开展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热工指标分析和含水率对其导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自保温砌体灰缝影响系数计算分析,开展自保温外墙热工性能计算及自保温外墙系统传湿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提出建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外墙系统的技术条件。(5)工程应用研究。选取运用该研究的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和专用砂浆的一个工程项目,分别对此工程围护主体结构包括屋面、外墙、地面、外窗等构造做法及性能参数进行计算与分析,对建筑热工性能判断,从实际生产中进一步验证了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自保温系统的合理性。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砌块特性与优化、砂浆的比较研究等,构建砌块与专用砂浆的整体系统,解决了砌体墙体力学稳定性和热学稳定性问题。提出建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外墙系统技术条件,建立达到不同建筑节能目标的外墙构造系统。(2)研制出专用抹面抗裂砂浆和系列专用系列保温砂浆、专用砌筑粘结剂、专用墙面界面剂、专用保温抹灰砂浆和聚合物水泥抗裂砂浆等。(3)采用Msc.Marc和Midas/Civil专业软件对“单元整体墙”进行仿真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外墙系统的合理性。
高连玉,王炎[5](2011)在《专用砂浆是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当前预拌砂浆的研发及推广思路,介绍了几种加强新型墙体结构急需且已进入国家应用技术标准的几种专用砂浆研发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对砂浆性能、试验要求及相关配套技术等进行了论述。
成帅[6](2011)在《近代历史性建筑维护与维修的技术支撑》文中研究表明近代历史性建筑是近代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形成,是历史的见证。随着建筑遗产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近代历史性建筑的价值得到认同,对其保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这类建筑大多已百岁,自然衰退与人为的不当损害或忽视使部分建筑表现出明显的劣化迹象,因此对其进行维护与维修也逐渐成为减缓其劣化进程的要求。但目前近代历史性建筑的维护与维修却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错位与不平衡。本文试图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通过研究近代历史性建筑的材料、要素与构建方法,常见的检测技术,探讨近代历史性建筑的劣化迹象与成因,进而针对具体劣化问题,归纳保护维修实践的案例,寻求常用的、合宜的维护与维修技术。借鉴国内外较先进的保护维修理念与技术,结合我国特点来兼收并蓄的分析采纳国际上常见的维修技术,并分析部分以往不恰当的维修方法及后果,为将来成功的维护与维修提供技术参考。论文中穿插结合作者参与的天津望海楼天主教堂与原浙江兴业银行的维修工程实践,作为重要的案例,同时针对建筑材料与建筑组成部分的特点,兼收国内外的部分保护修复案例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近代历史性建筑维护与维修的技术支撑。通过上述工作,对维护与维修技术相关的问题与注意事项进行讨论,对具体操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与提示。当然由于近代历史性建筑的维护与维修技术包含范围广泛,设计领域诸多,庞大复杂,其难度非常大,故本文主要还是择取较广泛常见的建筑材料与要素的维护与维修技术来择要分析论述,希望为今后的保护实践有借鉴作用。
高连玉[7](2010)在《专用砂浆是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强度了预拌砂浆必须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必须适应墙材革新及满足各类新型砌体(墙体)的应用要求的同时,阐述了当前预拌砂浆的研发及推广思路。文中列举并介绍了几种加强新型墙体结构急需且已进入国家应用技术标准的几种专用砂浆研发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对砂浆性能、试验要求及相关配套技术等进行了论述,呼吁加强建材与建工的结合,瞄准墙材革新发展势头,尽早研发出新型墙体急需、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的配套砂浆,并指导相关标准,并以此拉动预拌砂浆的健康、科学发展。
高连玉[8](2010)在《专用砂浆是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文中提出本文在强调了预拌砂浆必须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必须适应墙材革新及满足各类新型砌体(墙体)的应用要求的同时,阐述了当前预拌砂浆的研发及推广思路。文中列举并介绍了几种加强新型墙体结构急需且已进入国家应用技术标准的几种专用砂浆研发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对砂浆性能、试验要求及相关配套技术等进行了论述,呼吁加强建材与建工的结合,瞄准墙材革新发展势头,尽早研发出新型墙体急需、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的配套砂浆,并指导相关标准,并以此拉动预拌砂浆的健康、科学发展。
高连玉[9](2010)在《专用砂浆是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文中指出本文在强度了预拌砂浆必须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必须适应墙材革新及满足各类新型砌体(墙体)的应用要求的同时,阐述了当前预拌砂浆的研发及推广思路。文中列举并介绍了几种加强新型墙体结构急需且已进入国家应用技术标准的几种专用砂浆研发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对砂浆性能、试验要求及相关配套技术等进行了论述,呼吁加强建材与建工的结合,瞄准墙材革新发展势头,尽早研发出新型墙体急需、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的配套砂浆,并指导相关标准,并以此拉动预拌砂浆的健康、科学发展。
彭家惠,张建新,瞿金东[10](2009)在《干混特细砂陶瓷墙地砖粘结砂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保水剂、粘结剂改性,可配制施工性、粘结性、耐候性良好的特细砂瓷砖粘结砂浆。它的抗流挂性好,滑移量小于2mm,有较充分的凉置时间,凉置20min的粘结强度大于1.0MPa,可满足瓷砖粘贴薄层施工的要求。采用聚丙烯纤维复合改性,可配制抗裂性较好的柔性瓷砖粘结砂浆。本文介绍这种新型粘结砂浆的配制原理、方法和性能。
二、低收缩防水抗裂砂浆的砌体力学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收缩防水抗裂砂浆的砌体力学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林区环境下蒸压加气混凝土吸放湿特性及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AAC劣化行为研究现状 |
1.2.2 AAC劣化机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原材料性能及试验方法 |
2.1 试验原材料及基本性能 |
2.2 基本试验方法 |
2.2.1 林区环境特征调研 |
2.2.2 干湿循环试验方法 |
2.2.3 硫酸盐浸泡试验方法 |
2.2.4 硫酸盐-干湿循环试验方法 |
2.3 基本性能测试方法 |
2.3.1 吸放湿行为 |
2.3.2 变形行为 |
2.3.3 力学性能 |
2.3.4 微观结构 |
2.4 本章小结 |
3 不同工况作用下AAC吸放湿性能研究 |
3.1 不同工况作用下AAC吸放湿规律研究 |
3.1.1 吸湿规律研究 |
3.1.2 放湿性能研究 |
3.2 不同工况作用下AAC吸放湿过程模拟 |
3.2.1 吸湿模拟试验结果 |
3.2.2 吸湿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3.2.3 放湿模拟试验结果 |
3.2.4 放湿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3.2.5 水蒸气扩散系数 |
3.3 本章小结 |
4 不同工况作用下AAC体积稳定性研究 |
4.1 不同工况作用下AAC湿胀性能 |
4.1.1 干湿循环条件 |
4.1.2 硫酸盐浸泡条件 |
4.1.3 硫酸盐-干湿循环条件 |
4.2 不同工况作用下AAC干缩性能 |
4.2.1 干湿循环条件 |
4.2.2 硫酸盐浸泡条件 |
4.2.3 硫酸盐-干湿循环条件 |
4.3 AAC湿胀干缩模型研究 |
4.3.1 湿胀模型 |
4.3.2 干缩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5 不同工况作用下AAC力学性能研究 |
5.1 AAC受压破坏过程 |
5.2 不同工况作用下AAC强度特性 |
5.2.1 干湿循环条件 |
5.2.2 硫酸盐浸泡条件 |
5.2.3 硫酸盐-干湿循环条件 |
5.3 不同工况作用下AAC受压应力-应变特性 |
5.3.1 干湿循环条件 |
5.3.2 硫酸盐浸泡条件 |
5.3.3 硫酸盐-干湿循环条件 |
5.3.4 AAC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构建 |
5.4 AAC强度特性有限元模拟 |
5.5 本章小结 |
6 不同工况作用下AAC微观结构研究 |
6.1 不同工况作用下AAC孔结构分析 |
6.1.1 扫描电镜分析 |
6.1.2 X衍射分析 |
6.2 不同工况下AAC孔结构参数变化规律 |
6.2.1 干湿循环条件下AAC孔结构参数 |
6.2.2 硫酸盐浸泡条件下AAC孔结构参数 |
6.2.3 硫酸盐-干湿循环条件下AAC孔结构参数 |
6.3 AAC孔结构分形维数 |
6.3.1 孔结构分形维数 |
6.3.2 孔结构分形维数与强度特性的关系 |
6.3.3 孔结构分形维数与变形性能关系 |
6.4 AAC性能劣化机理分析 |
6.4.1 AAC性能劣化影响因素 |
6.4.2 AAC性能劣化机理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严寒地区海工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裂缝修补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裂缝修补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本课题的发展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创新点 |
2 原材料及试验方案 |
2.1 试验目的 |
2.2 原材料 |
2.3 试验设备 |
2.4 试验方法 |
2.5 实验方案 |
3 裂缝修补材料组成对其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3.1 裂缝修补材料组成对其凝结时间和流动度的影响 |
3.2 胶粉掺量变化对裂缝修补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3.3 纤维种类及纤维掺量变化对裂缝修补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3.4 减水剂掺量变化对裂缝修补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3.5 缓凝剂掺量变化对裂缝修补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3.6 裂缝修补材料组成对其粘结强度的影响 |
3.7 本章小结 |
4 裂缝修补材料组成对其变形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 |
4.1 裂缝修补材料组成对其干燥收缩值的影响 |
4.2 裂缝修补材料组成对其弹性模量的影响 |
4.3 裂缝修补材料组成对其耐磨性能的影响 |
4.4 裂缝修补材料抗氯离子侵蚀性能 |
4.5 裂缝修补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
4.6 裂缝修补材料单面盐冻试验 |
4.6.1 冻融破坏原理 |
4.6.2 单面盐冻试验分析 |
4.7 裂缝修补材料结构分析 |
4.8 裂缝修补材料水化产物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严寒地区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自保温墙体材料研究 |
1.2.2 加气混凝土性能研究 |
1.2.3 加气混凝土用砂浆研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适于严寒地区自保温墙体加气混凝土制备 |
2.1 试验用原材料及仪器 |
2.1.1 原材料的选用 |
2.1.2 试验仪器的选择 |
2.2 加气混凝土配合比确定 |
2.2.1 发气剂用量确定 |
2.2.2 早强剂用量确定 |
2.2.3 B05级加气混凝土配比确定 |
2.3 生产工艺控制 |
2.3.1 浆料稠度控制 |
2.3.2 确定蒸养制度 |
2.4 产品性能分析 |
2.4.1 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
2.4.2 加气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加气混凝土专用砂浆研究 |
3.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
3.1.1 试验用原材料 |
3.1.2 主要试验仪器 |
3.1.3 主要试验方法 |
3.2 加气混凝土专用砌筑保温砂浆试验研究 |
3.2.1 玻化微珠掺量对砌筑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 |
3.2.2 粉煤灰掺量对砌筑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 |
3.2.3 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对砌筑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 |
3.2.4 加气混凝土专用砌筑保温砂浆配比的确定 |
3.3 加气混凝土专用抹面保温砂浆试验研究 |
3.3.1 玻化微珠对抹面砂浆性能影响 |
3.3.2 粉煤灰取代量对抹面砂浆性能的影响 |
3.3.3 纤维对抹面砂浆性能影响 |
3.3.4 专用抹面砂浆适用配合比 |
3.4 加气混凝土专用保温砂浆性能 |
3.4.1 加气混凝土专用砌筑保温砂浆相关性能 |
3.4.2 加气混凝土专用抹面保温砂浆相关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性能分析 |
4.1 自保温墙体设计与性能 |
4.1.1 自保温墙体构造设计 |
4.1.2 自保温墙体力学性能 |
4.1.3 自保温墙体的抗冻性能 |
4.2 自保温墙体温度应力有限元分析 |
4.2.1 计算原理 |
4.2.2 分析步骤 |
4.3 自保温墙体温度应力分析结果 |
4.3.1 模型的确定 |
4.3.2 分析模拟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自保温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1.2 建筑节能与外墙保温研究现状 |
1.2.1 建筑节能研究现状 |
1.2.2 维护结构及墙体保温 |
1.2.3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研究现状 |
§1.3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与结构一体化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块形成机理及特性研究 |
§2.1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主要原材料的特性与分析 |
2.1.1 胶结材料 |
2.1.2 含硅质原料 |
2.1.3 发气剂 |
2.1.4 复合活性激发剂 |
§2.2 砂加气混凝土的化学反应机理 |
2.2.1 蒸压养护前的化学反应机理 |
2.2.2 蒸压养护阶段的化学反应机理 |
§2.3 试验设备及制作工艺 |
2.3.1 试验设备 |
2.3.2 制作工艺 |
2.3.3 试验方法 |
2.3.4 AAC砌块的国家标准 |
§2.4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配合比试验 |
2.4.1 配合比试验研究 |
2.4.2 配合比优化分析 |
§2.5 AAC砌块气孔宏观气孔形貌观察 |
§2.6 透水性试验 |
§2.7 AAC砌块的收缩特性研究 |
2.7.1 试样取样和加工 |
2.7.2 测试仪器和装置 |
2.7.3 测试环境 |
2.7.4 安装和测试过程 |
2.7.5 试验结果和分析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专用砂浆研究 |
§3.1 试验用原材料及主要技术指标 |
3.1.1 水泥 |
3.1.2 无机保温轻骨料 |
3.1.3 页岩陶粒 |
3.1.4 高活性矿粉 |
3.1.5 高效改性外加剂 |
3.1.6 抗裂材料 |
3.1.7 石英砂 |
§3.2 配合比设计 |
3.2.1 玻化微珠对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
3.2.2 页岩陶粒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
3.2.3 高效改性外加剂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
3.2.4 高活性矿粉对砂浆的性能影响 |
3.2.5 抗裂纤维对抹面无机保温砂紫性能影响 |
§3.3 优化配方试验结果 |
3.3.1 正交试验的方案设计 |
3.3.2 试验结果 |
§3.4 技术经济指标 |
§3.5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专用系列砂浆及其性能指标 |
3.5.1 AAC砌块墙体专用保温砌筑砂浆 |
3.5.2 砂加气混凝土专用砌筑粘结剂 |
3.5.3 砂加气混凝土墙面界面剂 |
3.5.4 砂加气混凝土专用抹灰砂浆 |
3.5.5 砂加气混凝土专用抹灰砂浆 |
3.5.6 聚合物水泥抗裂砂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自保温系统仿真研究 |
§4.1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结构特性仿真研究 |
4.1.1 Msc.Marc简介 |
4.1.2 Msc.Marc仿真模型构筑 |
4.1.3 Msc.Marc仿真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 |
§4.2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自体温体系仿真研究 |
4.2.1 MIDAS/Civil简介 |
4.2.2 MIDAS/Civil仿真计算 |
4.2.3 MIDAS/Civil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保温系统技术条件研究 |
§5.1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
§5.2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砌体热工性能研究 |
5.2.1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热工指标及分析 |
5.2.2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对其导热系数的影响 |
5.2.3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砌体灰缝影响系数 |
5.2.4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外墙热工性能计算 |
§5.3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外墙系统传湿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自保温系统应用实例及分析 |
§6.1 工程概况 |
§6.2 建筑基本参数 |
§6.3 围炉主体构造做法及性能参数 |
§6.4 建筑热工性能判断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专用砂浆是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关于砌体结构的专用砂浆 |
2.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专用砌筑砂浆Mb |
2.2 蒸压加气混凝土专用砌筑砂浆Ma |
2.3 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专用砌筑砂浆Ms |
2.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灌孔混凝土Cb |
3 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对砂浆的要求 |
3.1 设计有抗冻性要求的墙体, 砂浆应进行冻融试验, 其抗冻性能应与墙体块材相同 |
3.2 专用砌筑砂浆和预拌抹灰砂浆, 其标准应有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粘结强度、收缩率、碳化系数、软化系数等指标要求 |
3.3 专用砌筑砂浆应有材料标准及应用技术标准 |
3.4 砌筑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
3.5 抹灰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
3.6 关于研究性试验的说明 |
3.6.1 专用砂浆试验数据现状 |
3.6.2《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对于试验的规定 |
4 关于预拌砂浆 |
4.1 强化预拌砂浆与墙材革新的结合 |
4.2 完善配套措施、形成技术体系 |
5 结语 |
(6)近代历史性建筑维护与维修的技术支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概念释义 |
1.1.2 研究对象与框架 |
1.1.3 目前研究存在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1.2.2 课题研究方法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近代历史性建筑维护与维修的相关理论 |
2.1 近代历史性建筑的价值评估 |
2.1.1 近代历史性建筑的价值 |
2.1.2 近代历史性建筑的价值评估 |
2.2 近代历史性建筑保护的干预层级与原则 |
2.2.1 近代历史性建筑保护的干预层级 |
2.2.2 近代历史性建筑的维护与维修原则 |
2.3 近代历史性建筑的维护与维修的材料与技术选择 |
2.3.1 历史建筑维护与维修的材料选择 |
2.3.2 历史建筑维护与维修的技术选择 |
第三章 近代历史性建筑屋顶维护与维修技术 |
3.1 近代历史性屋顶的意义 |
3.2 近代历史性屋顶形式、要素与覆面材料 |
3.2.1 近代历史性建筑屋顶的类型 |
3.2.2 近代历史性建筑屋顶的主要要素与细部 |
3.2.3 近代历史性建筑坡屋顶的覆面材料 |
3.3 近代历史性建筑屋顶的检查与劣化迹象 |
3.3.1 近代历史性建筑屋顶的检查 |
3.3.2 近代历史性建筑屋顶的劣化迹象与成因 |
3.4 近代历史性建筑屋顶的维护、维修与替换 |
3.4.1 屋顶维护、维修与替换的方式选择 |
3.4.2 屋顶的历史研究 |
3.4.3 历史性屋顶维护措施 |
3.4.4 历史性屋顶的维修与替换 |
第四章 近代历史性建筑砖砌外墙维护与维修技术 |
4.1 建筑用砖的历史 |
4.2 近代建筑砖砌体的特征认识 |
4.2.1 砖的类型 |
4.2.2 砖的形状、尺寸与色彩 |
4.2.3 砖砌体的砌筑方式 |
4.2.4 灰缝砂浆和外形 |
4.3 近代历史建筑砖砌外墙的劣化问题的识别 |
4.3.1 砖砌外墙的检查 |
4.3.2 砖砌外墙的劣化迹象 |
4.3.3 砖砌外墙的检测技术 |
4.3.4 砖砌外墙的结构问题 |
4.3.5 砖砌外墙的劣化成因 |
4.4 近代历史建筑砖砌外墙的维护与维修技术 |
4.4.1 砖砌外墙的结构缺陷处理与加固措施 |
4.4.2 砖砌外墙的维修措施 |
4.4.3 砖砌外墙的清洗技术 |
第五章 近代历史性建筑外墙石材的维护与维修技术 |
5.1 外墙石材的分类与性质 |
5.1.1 天然饰面石材分类 |
5.1.2 砌筑石材 |
5.2 外墙石材的类型及相关问题 |
5.2.1 实心石质墙 |
5.2.2 饰面厚石板 |
5.2.3 饰面薄石板 |
5.3 外墙石材劣化病害与检测技术 |
5.3.1 石材劣化病害 |
5.3.2 石材检测技术 |
5.4 近代历史建筑外墙石材的维护与维修 |
5.4.1 维修工作的说明 |
5.4.2 外墙石材的维修措施 |
5.4.3 外墙石砌体重嵌灰缝 |
5.4.4 石材墙面的清洗技术 |
5.4.5 外墙石材的加固保护 |
第六章 近代历史性建筑木构件与铁件维护与维修技术 |
6.1 木构件的维护与维修技术 |
6.1.1 识别保护的特征 |
6.1.2 木构件检查与检测 |
6.1.3 木构件的替换与维修技术 |
6.2 铁质构件的维护与维修技术 |
6.2.1 识别保护的特征 |
6.2.2 历史性铁质构件的维护与维修 |
结束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低收缩防水抗裂砂浆的砌体力学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林区环境下蒸压加气混凝土吸放湿特性及力学性能研究[D]. 何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
- [2]严寒地区海工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性能研究[D]. 姚彦秀.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3]严寒地区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性能研究[D]. 张慧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4]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自保温系统研究[D]. 付泽武. 中国地质大学, 2013(04)
- [5]专用砂浆是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J]. 高连玉,王炎. 砖瓦, 2011(09)
- [6]近代历史性建筑维护与维修的技术支撑[D]. 成帅. 天津大学, 2011(05)
- [7]专用砂浆是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A]. 高连玉.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研究, 2010
- [8]专用砂浆是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A]. 高连玉. 新型砌体结构体系与墙体材料(上册)——工程应用, 2010
- [9]专用砂浆是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A]. 高连玉. 2010第四届(中国)国际建筑干混砂浆生产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
- [10]干混特细砂陶瓷墙地砖粘结砂浆研究[A]. 彭家惠,张建新,瞿金东. 第三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