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下加权平均持股比例的应用

成本法下加权平均持股比例的应用

一、加权平均持股比例在成本法下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盾[1](2020)在《公司治理、企业研发与企业绩效》文中提出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形势下,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就要求挖掘自身潜力,减少对国外技术与市场的依赖,这就需要加强自主创新,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逐年提升,但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此次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频频在核心技术上对我国企业卡位,对我国的重要高新技术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充分地说明企业自主创新对企业自身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影响我国企业研发的关键因素,如何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就显得至关重要。围绕上述问题,全文运用2008-2018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展开分析。以往的研究中,从公司治理的视角探究企业研发的尝试并不多,关于公司治理如何影响企业研发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并不充分。正基于此,全文立足于我国投资者保护法律不完善,股权集中度高的典型事实,借鉴委托代理理论,考察公司治理如何影响企业研发;针对如何激励企业研发,分析了企业研发对企业绩效的关系,通过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论证了二者的内在逻辑与传导机制。全文以公司治理为逻辑起点,企业研发为中介效应,企业绩效为最终目标,沿着“公司治理—企业研发—企业绩效”的逻辑主线展开。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引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企业绩效,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二权之差与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控股股东的二权偏离会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其它变量相同的情况下,控股股东的国有股权性质对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国有控股股权对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的负向作用。(2)董事会规模与公司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由于董事会成员的构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导致董事会规模不能给公司的效率提升带来积极作用,反而起到了负面影响;同样在控股股东控股的股权结构之下,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难以独立,无法真正地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研究还发现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占比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着;此外,由董事长兼任CEO的上市公司,其企业TFP增长率显着低于其他两职分任的公司,说明两职兼任对企业TFP增长率有负向作用。(3)高管薪酬可以显着地提升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而高管的股权激励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并无显着作用,只对企业短期价值的提升有促进作用。(4)从股权性质差异做进一步分析,发现控股股东的二权分离率对非国有控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而对国有控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并不显着;这说明缓解非国有控股公司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至关重要。(5)从行业异质性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看,研究结果发现对于非国有控股的新兴行业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偏离与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负相关关系更为显着,说明第二类代理问题对非国有控股的新兴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抑制作用,而我国新兴行业的许多上市公司是非国有控股公司,这一结果更凸显了解决第二类代理问题对于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公司治理从直接与间接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研发。通过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越严重,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就越低;分控股股东的股权性质来看,相较于国有背景实际控制人,非国有背景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更为显着;分行业看来看,相较于传统制造业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对于新兴制造业公司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2)由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引致的资金占用等“掏空”行为会加剧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进而间接抑制研发投入,融资约束对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研发投入强度存在中介效应。再次,企业研发对企业价值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显着作用。具体来看:(1)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公司的股票收益率可视为实物资本与无形资本收益率的加权平均,二者的权重主要取决于在生产中实物资本与无形资本的重要性。进一步地,将研发活动分解为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效率与专利质量,引入实证模型检验其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效率与专利质量均与公司价值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研发投入、研发效率与专利质量进行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并回归,结果发现在研发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专利质量对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最为突出,说明在加大研发投入强度与提升研发效率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关键技术上要持续发力,提升技术创新的含金量。(2)企业研发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保持其他变量不变,我国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与研发效率每提升一个标准单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1%,相较于研发投入强度与研发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研发产出的质量,检验结果显示,专利质量每提升一个标准单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3%。最后,检验了企业研发中介效应的存在性。运用实证分析法将公司治理、企业研发与企业绩效三者纳入到同一框架,建立中介效应的回归方程组,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传导机制中,企业研发确实存在着显着的中介效应,考虑内生性与稳健性的情况下,中介效应依然显着。这一结果印证了本文逻辑主线,即公司治理是问题的逻辑起点,企业研发为中介效应,企业绩效为最终结果。公司治理会通过直接和间接(企业研发)两种渠道最终影响企业绩效。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揭示了公司治理对企业研发的影响机制,从不同的视角解释了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对企业研发的影响机制;第二,将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引入内生增长模型,解释技术创新如何提升企业价值,为理解技术创新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三,将企业研发的过程拆解为研发投入、研发效率与专利质量三个部分,并引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一种企业绩效,解释了企业研发对于企业效率的提升作用。

苗竹[2](2020)在《信邦制药股份回购动因与效应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越来越趋向成熟,证券市场也随之变得更加活跃与完善,而股份回购作为一种资本运营方式被上市公司所采用的频率也逐渐上升。在此过程中,股份回购可以通过信号传递刺激股价、提高财务杠杆优化资本结构等方面的作用也被上市公司所了解与运用。但是相较于西方成熟的股份回购体系,此种方式在我国的起源相对较晚,且一开始主要受政府的控制与指导,近些年才开始被普遍运用。鉴于国内外的市场环境有所有差异,实施股份回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仍然值得分析。因此,通过研究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具体案例对我国实施股份回购以及拟实施股份回购的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信邦制药2017年股份回购为研究对象,并通过事件研究法、EVA、MVA以及Z指标研究体系来分析公司此次回购对财务效应、经营业绩以及市场效应产生的影响。其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叙述回购的背景、研究意义以及文献等内容;第二部分为理论部分,介绍了股份回购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动因分析,描述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公司实施回购的动因;第四部分是分析了此次回购行为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具体通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以及现金流的变化来分析此次回购带来的财务效应,以事件研究法以及股价的波动来分析回购产生的市场效应,通过杜邦分析法、EVA以及MVA的变动来反映此次行为给公司带来的综合影响,最后利用Z指数分析回购前后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启示。在经过具体分析后发现公司此次进行回购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积极:第一,公司实施回购使得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有所增强,优化了资本结构,但同时公司的偿债能力有所下降,并且由于支付方式的单一使得公司现金流短缺,从而减少了对外的投资活动;第二,市场对此次回购在短时间内产生了积极的回应使的股价提高,但从长期来看,回购产生的影响逐渐减弱,使得股价呈现下降的趋势,由此看出回购对长期市场的作用并不显着;第三,公司在实施回购后,Z值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使得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上升。综合所述,信邦制药此次回购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积极,上市公司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理性的认识股份回购。

冯超宇[3](2020)在《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选择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 ——以爱使股份并购游久时代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商誉作为企业众多资产中辨认难度最高的资产,其会计处理不仅困扰着实务界,也是理论界现行的一大难题,一旦企业实施外部并购,多数会产生商誉。近年来高额商誉的产生及其大幅度减值现象的发生都给企业经营造成严重负担,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受到严峻损害,资本市场秩序也遭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聚焦于准则现行商誉减值测试法中存在操作难度大、审计风险高、股市波动强等问题,探讨不同的商誉计量方法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以理论基础加实际案例的形式展开,并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全文分为六个章节。前两章分别是文章的绪论和理论基础,第一章介绍文章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文章的创新与不足,并以商誉初始计量、商誉后续计量、商誉的列报、商誉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为线索,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第二章则对商誉相关理论与计量方法进行阐述。后四章分别对案例公司进行介绍,描述案例公司商誉的处理方法,以及不同后续计量方法所对应的财务绩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章结论。第三章系统性介绍文章所选取的爱使股份、游久时代两家案例公司,全面梳理并购商誉的产生过程及减值计提过程,并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巨额商誉减值现象资本市场的反应。第四章则在前文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分析案例公司商誉的处理方法,梳理不同商誉计量方法的账务处理及其财务结果。第五章对比不同的商誉计量方法,对企业总资产、营业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水平值及波动率产生的影响。引入EVA评价法,对比现有商誉后续计量方法与本文提出结合法的经济增加值结果,认为由于高额商誉的初始确认,当前减值测试法会对企业财务业绩带来较大的波动。第六章则系统性地总结本文相关研究结论,归纳当前商誉准则减值测试法的劣势,提出减值测试与系统摊销结合法的可行性及现行商誉准则完善的方向。

何鹏[4](2020)在《贵人鸟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风险及价值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融资、投资、利润分配是公司运营的三大模块,而融资则是公司发展的第一步。自我国实施“去杠杆”政策以来,传统的融资方式(银行贷款、发行新股、公司债券、其他方式私募资金)便受到了很大约束。股权质押融资具有程序少、限制小、成本相对较小、不改变公司股东股权结构的优势,为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大股东倾向于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融资。然而,频繁地、高比例的大股东股权质押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风险。尤为重要的是,大股东股权质押后通常会造成两权分离现象,大股东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出现严重的不对等,在避免控制权转移的动机驱使下,权利暂时大于义务的大股东往往会选择较大风险的投资、对外提供担保、关联方交易、减少现金股利等手段尽最大可能的维护自身利益,侵蚀中小股东的利益。最终,大股东股权质押会导致公司的价值不断下降。本文以大股东股权质押(质押比例逐年上升)—大股东股权质押下公司相应风险变化—公司价值变化为线索,引入了贵人鸟公司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分析贵人鸟公司在大股东质押下2014-2018年相关资料。最终发现,随着贵人鸟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不断上涨,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强制平仓风险、股价异常波动风险、委托代理问题也随之上升。同时借助事件研究法、主成分分析法、市值分析法、经济增加值法这四种方法对大股东股权质押下贵人鸟公司价值进行了分析,无论是股权质押后的长短期经济效应还是财务报表内外部的数据显示,都表明了股权质押损害了公司的价值。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往来业务日益频繁、资金流量加大这必定导致大股东股权质押这一经济行为并不是贵人鸟公司独有的“特质”。因此以此为契机给股权质押的出质人、质权人、中小股东和相关监管部门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使股权质押这一经济活动能够在市场的驾驭下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徐晶[5](2020)在《海能达股票期权激励动因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不断完善的今天,股权激励通过经理人持股来统一所有者和经理人间不同的利益诉求,并已逐渐发展成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方式。随着国内股权激励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对人才逐渐增加的重视度,股权激励在国内已经蓬勃发展起来。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了海能达作为研究对象。在整理和分析股权激励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理论基础、发展现状,介绍了海能达的背景、股票期权具体实施过程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海能达实施股票期权的动因是为了顺应人才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趋势和大环境,降低代理成本,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辅助企业战略实施,优化股权结构,内生视角下规模大、经营不确定性高、高增长机会、高自由现金流等动因,以及在股权激励方式选择上更适合股票期权。为了衡量股票期权对海能达绩效的影响情况,本文首先采用事件研究法计算并分析了海能达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短期和长期市场绩效,得到了超额收益率和股票购入-持有超额收益均有显着提升,即市场有持续正向反映的结果。其次,本文采用财务指标分析和EVA指标评价法来分析股票期权对海能达财务绩效的作用并得到以下结果,股票期权对海能达的成长能力、扣除行业平均值的盈利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有显着的正向促进,对营运能力在短期内影响显着,短期偿债能力未有明显增强,EVA呈指数型增长。再次,公司员工整体素质、忠诚度、研发创新能力等非财务绩效也有较大幅度提升。接着,本文选取同为专网通信行业且未实施过股权激励的亚联发展作为对比样本,发现亚联发展在盈利、成长、营运、偿债能力和EVA方面都逊于海能达,得出了股票期权能够促进财务绩效的结论。最后,笔者分析海能达股票期权影响绩效的机制得出了外生视角下股票期权降低代理成本,内生视角下行业机遇,高成长特征、既有业绩促进员工内生型需求,有效监督等等因素综合起来影响股票期权功效。案例最后,本文指出海能达股票期权的不足之处,激励体系的设定不够科学和合理,和职位分析方面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此外,本文借鉴海能达成功部分的经验对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企业提出了两点建议,培养战略指导股权激励意识,以及重视内生型股权激励。

闻若君[6](2020)在《三六零董事长持股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案例研究》文中指出董事长作为董事会的召集人和主要高级管理人员,它在整个企业价值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提升企业价值奠定了基调。但是,作为公司治理的主要人物,董事长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却未必一致甚至相悖,这种现象可能导致董事长为了个人利益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为了避免这种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董事长持有自家公司股份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当董事长持股时,董事长的薪酬就不再只限于现金薪资还包含股利分红,实现董事长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在此情况下,进一步监督经理层,限制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对企业价值的消极影响,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过高的董事长持股比例会对公司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如削弱其他股东的监督约束力等。正是基于此,本文从论述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以及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持股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入手,以国内外学者对董事长持股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结果为基础,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再结合以三六零为研究对象的案例分析,对董事长持股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持股现状的分析,得出董事长持股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密切的观点,然后通过对三六零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该观点。在案例分析中,首先采取EVA指标对三六零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其次通过理论分析三六零董事长持股对其企业价值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最后结合上述研究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一是增强对董事长持股的认识,避免上市公司盲目提高董事长持股比例,要结合公司自身情况进行决策;二是完善我国对于上市公司董事长持股的规定,西方发达资本市场对此有着完善的规定,却尚未被我国熟知和运用;三是理解股权激励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将其运用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以此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最终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四是完善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

邹晓囡[7](2020)在《公司治理特征与信用评级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用评级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衡量公司风险、反映公司绩效的指标,信用评级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根据信用评级水平的高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护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可见,信用评级无论对于银行等债权人,还是对于政府监管部门,以及企业主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对信用评级产生影响呢?公司治理特征作为一种会对公司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指标又会与信用评级之间存在何种影响机制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公司治理特征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本文展开了较为细致的研究。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及实证研究法对公司治理特征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实证方面,本文选择了753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用2014-2018年五年连续数据,采用目前使用较少的有序Probit模型展开研究,从董事会、股东大会、管理层及监事会四个层面综合考量了公司治理特征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变量选择上,并未忽略财务指标对公司信用评级的影响,也并未将公司治理特征与财务指标割裂,而是将二者综合考量,这一做法更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最终,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财务指标与公司治理指标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管理层规模、监事会持股比例、监事会规模均与公司信用评级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信用评级呈现显着负相关关系,而股权制衡度与公司信用评级的关系并不显着。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股权制衡度与公司信用评级呈现出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而非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结果则表明监事会规模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并不显着。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将信用评级指标赋值处理,直观反映公司治理特征对信用评级的影响效果;将前人较少研究的监事会特征也纳入研究体系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与监事会特征相关的文献;综合考虑财务指标与公司治理特征指标,实证研究更具科学性。但是本文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并未就地域以及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展开研究,这有待日后的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杨家祥[8](2020)在《关联并购下资产评估与利益输送行为研究 ——以光启技术并购光启尖端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基于控制权收益理论,当上市公司“一股独大”,控股股东有动机且有机会通过参与公司经营,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操纵上市公司的重大关联并购行为,通过并购交易定价的偏高或者偏低达成利益输送目的。在实务当中,并购交易的定价与资产评估结论关系密切,根据学者的相关统计,资本市场上大部分资产重组将资产评估结论作为最终交易定价,两者的的差额小于10%,操纵资产评估影响交易定价进行利益输送成为了隐秘的利益输送方式。光启技术是一家在深交所中小板的上市公司,2017年4月首次公告将以现金方式关联并购大股东名下子公司光启尖端。光启尖端主要从事超材料研发与生产,但是经营主业时间短,经营状况不稳定,资产评估报告显示的评估结果拥有502%的评估增值率。这是一起大股东将资产评估结果直接作为交易对价,高溢价并购关联股东资产进行利益输送的典型案例。在此之前,大量学者对利益输送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内外部环境、利益输送动因、利益输送的手段等方向出发。其中,对利益输送的手段研究有从定向增发、股利分配、并购重组等角度进行研究,在并购重组手段中,利用资产评估达成利益输送目的的文献较少,尤其是从案例研究出发。选择光启技术的并购案例,对资产评估与利益输送行为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光启技术关联并购光启尖端为例,探究大股东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利用资产评估影响最终交易定价进行利益输送的具体行为。首先,在检索梳理利益输送和资产评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控制权收益理论、掏空理论和价值评估理论为依据,对利用资产评估高估价值拉高交易定价进行利益输送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分析了利益输送的动因,对上市公司披露的收益法参数进行具体分析,利用不同评估方法对标的资产进行评估;再次,基于事件研究法对该关联并购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对全文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研究发现:第一,光启技术关联并购光启尖端存在利用资产评估高估资产价值拉高交易定价向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第二,资产评估中高估资产价值主要是利用收益法下的参数设置,高估了收入,低估费用、资本性支出和折现率达成;通过与市场法和实物期权法的横向对比同样证明了收益法评估结论被高估。第三,基于事件研究法对并购行为进行进一步分析,短期市场反应和长期市场表现均出现负值,公告日后5天的CAR达到-22.63%,并购完成后18个月的BHAR值达到-28.51%,资本市场的反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关联并购存在利益输送情况。

刘凤[9](2019)在《借壳上市壳资源选择研究 ——以华图教育借壳ST新都为例》文中认为企业想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离不开资金支持。在我国,企业成功上市就可以从证券市场中获取到资金,也因此每年都有许多企业准备上市,而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是非常完善,IPO所需审核严格、时间长,因此许多企业想要通过借壳的方式上市,在证券市场上也因此产生的许多壳资源,但愿意把上市企业作为壳资源的公司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在这些壳资源中选取到优质的壳资源就成为比较重要的话题。本文在阅读大量的文献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相关理论、企业选择壳资源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并结合成功案例得出对壳资源的选择标准。然后对华图教育借壳ST新都这一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壳资源ST新都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启示、并提出了如何选择一个优质的壳资源的建议、分析了该案例存在的局限性。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大部分壳资源的负债率偏高,但是低负债率的壳资源更有利于借壳上市的成功;大部分壳资源大经营业绩较差,但是尚未亏损或亏损不大的壳资源更好;大部分壳资源股权较为分散但是在壳公司实际控制人愿意出售壳公司的情况下股权集中更有利于借壳上市成功;大部分的成长动力不足;壳资源的市值大都市值低。

杨超[10](2019)在《上海家化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经营模式使得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出现新的矛盾----委托代理问题,而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效激励制度有效地缓解了上述问题。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由于法律制度环境的改善,我国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逐年增加,但并不是所有釆用了股权激励的企业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上海家化两次股权激励产生的不同激励效果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选取了上海家化两次股权激励计划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股权激励的实施动因、股权激励要素、激励计划实施效果的相关文献以及股权激励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其次采用案例研究法,先对上海家化的基本情况、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股权构成进行介绍,然后基于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以及自身战略诉求对其实施股权激励的动因进行剖析,对两次激励方案进行介绍并总结两次股权激励方案的差异。接着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从上海家化实施股权激励前后的市场反应、财务业绩、整体价值创造能力以及非财务绩效四个方面对其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最后通过上述分析总结出相关启示。研究表明两次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上海家化产生了不同的激励效果。2012年激励计划的实施不仅对股价产生积极影响,获得了超额收益率,还提升了上海家化的财务业绩,对整体价值创造能力有显着提升作用,并改善了人员的专业构成,提升上海家化的科研创新水平。反观2015年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除了改善了企业的非财务绩效,在财务业绩、整体价值创造能力以及股价上均没有产生显着改善效果。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合理选择激励模式是股权激励成功的基础,适度的考核体系是股权激励成功的关键,稳定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股权激励成功的保障。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上海家化及其他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提供借鉴意义。

二、加权平均持股比例在成本法下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权平均持股比例在成本法下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公司治理、企业研发与企业绩效(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公司治理
        1.2.2 技术创新
        1.2.3 企业研发
        1.2.4 企业绩效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定性分析法
        1.4.3 实证研究法
    1.5 贡献与不足
        1.5.1 贡献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技术创新理论
    2.2 公司治理与企业研发的相关研究
        2.2.1 内部治理因素与企业研发
        2.2.2 外部治理因素与企业研发
    2.3 企业研发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
        2.3.1 企业研发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2.3.2 企业研发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2.4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
        2.4.1 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
        2.4.2 董事会结构与企业绩效
        2.4.3 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公司治理、企业研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定性分析
    3.1 我国公司治理的制度变迁及阶段特征
    3.2 公司治理、企业研发与企业绩效的趋势演进
        3.2.1 公司治理水平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呈反向演化趋势
        3.2.2 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呈同向演变趋势
        3.2.3 公司治理水平与企业绩效呈反向演化趋势
    3.3 公司治理、企业研发与企业绩效的潜在问题
        3.3.1 由控股股东把持的公司治理抑制了企业绩效的提升
        3.3.2 投资者保护不足加剧了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代理冲突
        3.3.3 高控股权下的公司治理通过抑制企业研发进而影响企业绩效
        3.3.4 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依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4.1 内在逻辑分析
        4.1.1 以公司治理为逻辑起点
        4.1.2 以企业研发为中介效应
        4.1.3 以企业绩效为最终目标
    4.2 假说提出
        4.2.0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4.2.1 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4.2.2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5.1 基本模型与变量设定
    5.2 实证检验结果
    5.3 进一步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研发影响的实证研究
    6.1 研究设计
        6.1.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6.1.2 变量定义
        6.1.3 计量模型
    6.2 实证结果与分析
        6.2.1 描述性统计
        6.2.2 实际控制人与企业研发强度
        6.2.3 控股股东、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
        6.2.4 稳健性分析
    6.3 进一步分析:行业异质性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企业研发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7.1 企业研发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7.1.1 实证研究设计
        7.1.2 实证检验结果
        7.1.3 稳健性检验
        7.1.4 实证结果讨论与小结
    7.2 企业研发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7.2.1 实证研究设计
        7.2.2 实证检验结果
        7.2.3 稳健性检验
        7.2.4 实证结果讨论与小结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对企业研发作为中介效应的实证检验
    8.1 基本模型与变量设定
    8.2 实证检验结果
    8.3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8.3.1 内生性检验
        8.3.2 稳健性检验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历及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2)信邦制药股份回购动因与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文章框架
        1.3.4 创新点
第2章 股份回购的理论概述
    2.1 股份回购的概念
        2.1.1 股份回购的含义
        2.1.2 股份回购的方式
    2.2 股份回购的动因理论
        2.2.1 信号传递观
        2.2.2 委托代理观
        2.2.3 财务效应观
        2.2.4 管理者机会主义假说
第3章 信邦制药股份回购动因分析
    3.1 公司背景介绍
        3.1.1 公司简介
        3.1.2 信邦制药回购前的经营状况
    3.2 信邦制药股份回购事件回顾
        3.2.1 回购的公布状况
        3.2.2 事件进展
    3.3 股份回购的动因分析
        3.3.1 基于信号传递观的动因分析
        3.3.2 基于委托代理观的动因分析
        3.3.3 基于财务效应观的动因分析
        3.3.4 基于管理者机会主义的动因分析
第4章 信邦制药股份回购效应分析
    4.1 信邦制药回购市场反应分析
        4.1.1 实施回购产生的市场效应计算
        4.1.2 回购结束后股价波动
    4.2 公司回购对单一财务指标产生的影响
        4.2.1 盈利能力分析
        4.2.2 偿债能力分析
        4.2.3 营运能力分析
        4.2.4 现金流量与投资活动分析
    4.3 信邦制药财务效应的综合评价
        4.3.1 基于杜邦分析法下的财务指标分析
        4.3.2 基于EVA分析法下回购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4.3.3 市场增加值MVA分析
    4.4 Z指数分析法下公司回购对财务危机变化的影响
    4.5 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4.5.1 现金分红减少
        4.5.2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5.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3)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选择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 ——以爱使股份并购游久时代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商誉初始确认
        1.2.2 商誉后续计量
        1.2.3 商誉列报与披露
        1.2.4 商誉与公司绩效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商誉的概念
        2.1.2 商誉的减值迹象判断
        2.1.3 商誉的初始确认方法
        2.1.4 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
    2.2 理论基础
        2.2.1 无形资源观理论
        2.2.2 超额盈利观理论
        2.2.3 剩余价值观理论
第3章 案例介绍
    3.1 案例并购过程简介
        3.1.1 并购方与被并购方
        3.1.2 并购过程
    3.2 案例并购商誉的减值
        3.2.1 游久时代发生巨额亏损
        3.2.2 游久游戏股价持续下跌
    3.3 商誉减值的市场反应
第4章 游久游戏不同商誉处理方法及其比较
    4.1 商誉的初始确认
        4.1.1 游久时代的整体价值
        4.1.2 爱使股份的合并成本
    4.2 采用减值测试法进行商誉后续计量
    4.3 采用系统摊销法进行商誉后续计量
    4.4 采用减值测试与系统摊销结合法进行商誉后续计量
第5章 游久游戏不同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绩效分析
    5.1 基于资产总额、营业利润的财务绩效分析
    5.2 基于净资产收益率的财务绩效分析
    5.3 基于资产负债率的财务绩效分析
    5.4 基于总资产周转率的财务绩效分析
    5.5 基于EVA的业绩对比评价
        5.5.1 减值测试法下的经济增加值
        5.5.2 减值测试与系统摊销结合法下的经济增加值
        5.5.3 两种方法下EVA结果对比
第6章 结论及启示
    6.1 研究结论
        6.1.1 现行商誉减值方法有较大的波动性
        6.1.2 巨额商誉减值现象较难把控
        6.1.3 畸高的业绩承诺往往带来商誉减值
    6.2 案例启示
        6.2.1 商誉初始确认遵循谨慎性原则
        6.2.2 加强企业商誉减值的信息披露
        6.2.3 商誉后续计量采用减值测试与系统摊销结合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贵人鸟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风险及价值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文献评述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对比分析法
        三、案例研究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大股东
        二、股权质押
        三、质押率
        四、股权质押公司风险
        五、股权质押公司价值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信号传递理论
        四、控制权私利理论
第三章 案例研究—贵人鸟公司
    第一节 行业股权质押情况分析
    第二节 贵人鸟公司简介
        一、公司概况
        二、公司股权结构
        三、公司治理结构
    第三节 贵人鸟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情况
        一、过高的股权质押比例
        二、股权质押信息披露不完善
        三、股权质押导致相关费用增长
第四章 大股东股权质押下公司风险分析
    第一节 财务风险分析
        一、财务杠杆、综合杠杆分析
        二、Z得分模型分析
    第二节 强制平仓风险分析
    第三节 股价异常波动风险分析
    第四节 委托代理风险分析
        一、提供担保
        二、关联方交易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股东股权质押下公司价值分析
    第一节 事件研究法下公司价值分析
        一、事件研究法简介
        二、公司价值分析
    第二节 主成分分析法下公司价值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法简介
        二、公司价值分析
    第三节 公司市值分析
    第四节 EVA法下公司价值分析
        一、EVA(经济增加值)模型简介
        二、公司EVA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相关建议
        一、质权人
        二、出质人
        三、中小股东
        四、监管部门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海能达股票期权激励动因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股权激励动因相关文献综述
        1.2.2 股权激励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综述
        1.2.3 股权激励与绩效相关文献综述
        1.2.4 不同股权激励方式比较相关文献综述
        1.2.5 文献评述
    1.3 股权激励理论基础
        1.3.1 人力资本理论
        1.3.2 委托代理理论
        1.3.3 激励理论
    1.4 股权激励要素及现状分析
        1.4.1 股权激励契约要素
        1.4.2 我国股权激励发展历程
        1.4.3 我国股权激励方式特征分析
    1.5 研究方法和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案例介绍
    2.1 海能达背景概述
        2.1.1 公司经营情况
        2.1.2 公司股权结构
        2.1.3 公司所在行业情况
    2.2 海能达股票期权概述
    2.3 海能达股票期权动因分析
        2.3.1 外部环境层面动因
        2.3.2 缓解委托代理问题
        2.3.3 稳定和吸引人才
        2.3.4 支持企业战略实施
        2.3.5 优化股权结构
        2.3.6 内生视角下动因
        2.3.7 激励方式上更适合股票期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海能达股票期权市场绩效分析
        3.1.1 短期市场绩效分析
        3.1.2 长期市场绩效分析
    3.2 海能达股票期权财务绩效分析
        3.2.1 财务指标分析法
        3.2.2 EVA指标评价法
    3.3 海能达股票期权非财务绩效分析
        3.3.1 员工整体素质
        3.3.2 员工忠诚度
        3.3.3 研发创新能力
    3.4 对比样本分析
        3.4.1 对比样本选择原因
        3.4.2 对比样本公司案例介绍
        3.4.3 对比样本财务绩效
    3.5 股票期权影响海能达绩效机制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启示
    4.1 海能达股票期权的不足之处
        4.1.1 激励体系不够合理
        4.1.2 职位分析不够完善
    4.2 对人才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建议
        4.2.1 培养战略指导股权激励意识
        4.2.2 重视内生型股权激励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三六零董事长持股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董事长持股与企业价值的基本理论
    2.1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2.2 企业价值衡量方法
        2.2.1 传统的计量方法
        2.2.2 现金流量折现法
        2.2.3 经济增加值模型
        2.2.4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2.3 董事长持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持股现状分析
    3.1 上市公司董事长持股现行制度分析
    3.2 上市公司董事长持股情况分析
        3.2.1 董事长持股概况
        3.2.2 董事长持股公司的分类分析
第四章 三六零案例介绍
    4.1 三六零企业基本情况
        4.1.1 三六零企业发展历程
        4.1.2 三六零企业经营情况
    4.2 三六零董事长持股情况
第五章 基于EVA的三六零企业价值分析
    5.1 三六零EVA价值评估法的适用性分析
    5.2 三六零EVA相关指标计算
        5.2.1 税后经营净利润(NOPAT)
        5.2.2 资本总额(TC)
        5.2.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5.2.4 三六零历年EVA
    5.3 三六零企业价值变动趋势分析
第六章 董事长持股对三六零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
    6.1 对企业价值的积极影响分析
        6.1.1 董事长持股提升企业价值的途径
        6.1.2 董事长持股提升企业价值的表现
    6.2 对企业价值的消极影响分析
        6.2.1 降低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性
        6.2.2 董事长的不良行为影响企业价值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7.2.1 增强上市公司关于董事长持股的认识
        7.2.2 健全与董事长持股相关的法律法规
        7.2.3 调整股权结构及分配政策
        7.2.4 完善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7)公司治理特征与信用评级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及评述
    2.1 关于公司信用评级的研究
    2.2 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
        2.2.1 股东大会特征与公司信用评级的关系研究
        2.2.2 董事会特征与公司信用评级的关系研究
        2.2.3 管理层特征与公司信用评级的关系研究
        2.2.4 监事会特征与公司信用评级的关系研究
    2.3 财务特征与公司信用评级的关系文献回顾
    2.4 其他因素与与公司信用评级的关系文献回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司治理特征对信用评级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信用评级和公司治理概念分析
        3.1.1 信用评级及其内涵
        3.1.2 公司治理及其要素分析
    3.2 公司治理与信用评级关系的理论基础
        3.2.1 委托代理理论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3 经济人假设理论
        3.2.4 现代管家理论
        3.2.5 资源依赖理论
        3.2.6 现代组织理论
        3.2.7 利益相关者理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司治理特征对信用评级影响的研究假设
    4.1 董事会特征对公司信用评级影响的研究假设
    4.2 股权特征对公司信用评级影响的研究假设
    4.3 管理层特征对公司信用评级影响的研究假设
    4.4 监事会特征对公司信用评级影响的研究假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公司治理特征对信用评级影响的研究设计
    5.1 变量选择及来源
    5.2 变量设计及含义
        5.2.1 被解释变量
        5.2.2 解释变量
        5.2.3 控制变量
    5.3 模型构建
        5.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5.3.2 基本模型构建
        5.3.3 稳健性检验模型构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6.1 描述性统计
    6.2 多重共线性检验及消除
    6.3 有序Probit回归分析
    6.4 稳健性检验
    6.5 进一步研究
    6.6 对策建议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关联并购下资产评估与利益输送行为研究 ——以光启技术并购光启尖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联并购与利益输送
    第二节 关联并购与资产评估
    第三节 资产评估与利益输送
    第四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理论分析
第四章 案例基本情况
    第一节 并购交易双方
    第二节 交易方案及进程
    第三节 资产评估情况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利益输送的动因
    第二节 利益输送的手段
    第三节 进一步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相关建议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表目录
    图目录
致谢

(9)借壳上市壳资源选择研究 ——以华图教育借壳ST新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借壳上市动机
        1.3.2 壳公司特征
        1.3.3 壳公司价值内涵
        1.3.4 壳资源评估方法
        1.3.5 文献述评
    1.4 文章思路
    1.5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借壳上市的概念
    2.2 壳公司和壳资源的概念
        2.2.1 壳公司的概念
        2.2.2 壳资源的概念
    2.3 壳资源经济特性
        2.3.1 壳资源的稀缺性
        2.3.2 壳资源的收益性
        2.3.3 小结
3 壳资源选择标准分析
    3.1 相关理论分析
        3.1.1 效率理论
        3.1.2 价值低估理论
        3.1.3 并购成本理论
    3.2 企业选择壳资源的标准数据统计分析
        3.2.1 财务数据
        3.2.2 非财务数数据
    3.3 优质壳资源的选择标准
        3.2.1 壳资源的财务状况
        3.2.2 市值小股本少的壳资源
        3.2.3 分散或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
        3.2.4 壳资源的价值合理
4 华图教育借壳上市壳资源的选择案例分析
    4.1 华图教育借壳上市过程介绍
        4.1.1 相关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4.1.2 华图教育借壳ST新都交易方案
    4.2 华图教育选择ST新都作为壳资源的原因
        4.2.1 ST新都有意愿进行重组
        4.2.2 ST新都市值较低
    4.3 壳资源分析
        4.3.1 财务状况分析
        4.3.2 市值及股本分析
        4.3.3 股权结构及规模分析
        4.3.4 壳资源的价值分析
    4.4 ST新都作为壳资源的优点与缺点
        4.4.1 ST新都作为壳资源的优点
        4.4.2 ST新都作为壳资源的缺点
    4.5 华图教育借壳ST新都最终结果
5 案例启示、建议以及局限性
    5.1 案例启示
    5.2 案例建议
    5.3 案例局限性
6 研究结论及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上海家化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股权激励动因研究综述
        1.2.2 股权激励要素研究综述
        1.2.3 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综述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框架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2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及方法概述
    2.1 股权激励的概念与模式
        2.1.1 股权激励的概念
        2.1.2 股权激励模式
    2.2 股权激励的动因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双因素激励理论
    2.3 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分析方法
        2.3.1 事件研究法
        2.3.2 财务指标法
        2.3.3 经济增加值法
        2.3.4 非财务指标法
3 上海家化股权激励案例介绍
    3.1 上海家化基本情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治理结构
        3.1.3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3.2 上海家化股权激励动因分析
        3.2.1 约束短视行为,减少代理成本
        3.2.2 避免人才流失,吸引优秀管理人才
        3.2.3 改善薪酬机制,长期激励经理人
        3.2.4 提升行业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
    3.3 上海家化股权激励计划概况
        3.3.1 2012年股权激励计划简介及实施情况
        3.3.2 2015年股权激励计划简介及实施情况
    3.4 两次激励计划差异对比及分析
        3.4.1 激励模式的变动
        3.4.2 激励对象范围和激励额度的改变
        3.4.3 解锁条件不同
4 上海家化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分析
    4.1 上海家化股权激励市场反应分析
        4.1.1 2012年股权激励对股价的影响
        4.1.2 2015年股权激励对股价的影响
        4.1.3 两次激励计划的市场反应分析小结
    4.2 上海家化财务业绩分析
        4.2.1 资本增值能力分析
        4.2.2 资金运营周转分析
        4.2.3 债务清偿能力分析
        4.2.4 长期发展能力分析
    4.3 上海家化整体价值创造能力分析
        4.3.1 NOPAT和TC的调整
        4.3.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确定
        4.3.3 EVA计算及结果分析
    4.4 上海家化非财务指标分析
        4.4.1 人力资本状况
        4.4.2 科研创新能力
5 上海家化股权激励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1.1 资本市场对激励计划反应敏感,企业价值增加
        5.1.2 股权激励计划提高上海家化财务业绩
        5.1.3 股权激励计划提升上海家化整体价值创造能力
        5.1.4 股权激励计划改善人员构成,提升公司行业竞争力
    5.2 启示
        5.2.1 合理选择激励模式是股权激励成功的基础
        5.2.2 适度的考核体系是股权激励成功的关键
        5.2.3 稳定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股权激励成功的保障
致谢
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四、加权平均持股比例在成本法下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司治理、企业研发与企业绩效[D]. 王洪盾.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5)
  • [2]信邦制药股份回购动因与效应分析[D]. 苗竹. 阜阳师范大学, 2020(07)
  • [3]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选择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 ——以爱使股份并购游久时代为例[D]. 冯超宇.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4]贵人鸟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风险及价值影响研究[D]. 何鹏.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20(03)
  • [5]海能达股票期权激励动因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案例研究[D]. 徐晶.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三六零董事长持股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案例研究[D]. 闻若君. 安徽工业大学, 2020(07)
  • [7]公司治理特征与信用评级的关系研究[D]. 邹晓囡.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8]关联并购下资产评估与利益输送行为研究 ——以光启技术并购光启尖端为例[D]. 杨家祥. 浙江财经大学, 2020(06)
  • [9]借壳上市壳资源选择研究 ——以华图教育借壳ST新都为例[D]. 刘凤.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7)
  • [10]上海家化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D]. 杨超.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成本法下加权平均持股比例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