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竹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研究

安徽省竹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研究

一、安徽竹类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方荣[1](2021)在《浙北地区三个典型乡村植物景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浙北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良好,积累了丰富的乡村植物景观营造模式与发展经验。通过特色植物景观营造优美的植物景观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和经济的发展。选取浙北地区的杭州市指南村、杭州市梅家坞村和湖州市荻港村3个依托特色植物资源进行营造景观的村庄。对村庄围村植物景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和庭院植物景观,选取典型样地调研收集数据并量化分析,总结特色与问题所在。传统花木、竹元素等植物文化在植物景观中的应用。最后对三个村庄的植物景观营造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得出以下结论:1、3个村庄依托自身特色植物景观资源形成了特色乡村景观,分别是梯田农业、龙井茶园和桑基鱼塘。吸引游人前来观赏优美乡村景观,发展农家乐等二三产业,推动乡村旅游,较成功地践行了“生产、生态、生活”的三生融合共赢发展道路。2、村庄总体植物景观植物种类丰富,共有259种,隶属于112科159属,其中乔木96种,占比37%;灌木68种,占比26%;草本95种,占比36%;乔木>草本>灌木,乔木和草本应用大于灌木。观赏价值占比中: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观形植物>观果植物。3、围村植物景观斑块整体性较强,乔木种类最多,三维绿量值最大,体现植物景观的生态价值,奠定了乡村植物景观的乡土气息,是乡村重要的景观观赏资源。4、公共空间植物景观中观赏性和生态性具备,植物季相景观特色明显,以观花观叶为主。植物开敞性和私密性兼具,以供人们游赏和休憩;公共空间绿地面积人均较少,同时指南村>梅家坞村>荻港村;传统花木和竹文化元素在公共空间植物景观应用最多。水岸绿地植物景观中柳树和香樟应用最多。5、庭院植物景观营造风格多样,有花卉观赏型、蔬果经济型。重点凸显植物的观赏价值。植物种类最多,共有95种,且草本植物种类占比达36%,乔木种类和使用频度均最低。传统的民俗植物应用较多。庭院开放度较高,以指南村为最,荻港村庭院植物景观观赏性较差。6、浙北地区乡村植物文化底蕴深厚,指南村“古树”文化,利用古树名木资源打造红叶特色景观;梅家坞茶文化村,茶山是村庄优越的特色景观,香樟、桂花作为杭州市树市花也被广泛应用;荻港村以桑基鱼塘为特色,围村植物景观以桑树为主,村内水系交织,柳树使用频度高。竹元素应用广泛,主要的营造方式有山林竹海、粉墙竹影、竹水相依。

吴仁武[2](2021)在《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历史及其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以其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其被西方赞誉为“世界花园之母”。19~20世纪,西方国家在华进行了长期和大规模的植物考察、采集和引种活动。中国竹类植物自然分布广泛并且具有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把竹类植物作为在华采集和引种的一类主要植物。对美国在华竹类植物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历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中国植物资源对世界的贡献,为今后植物引种史研究、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其历史背景,调查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和引种竹类植物的时间阶段、采集地和属种等,对主要采集人员的采集活动进行重点分析,最后探讨美国在华采集、引种竹类植物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美国在华采集、引种竹类植物活动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展开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原本让欧洲各国在华植物采集、引种工作受阻的屏障被打破,使其采集、引种活动迅速展开并且收获丰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间的采集引种活动趋于有序。欧洲各国在中国近代的植物采集、引种活动对美国来华植物采集活动有一定激励作用。在美国联邦政府鼓励、经济发展需求的促进、相关机构积极组织以及拥有一批热衷植物采集、引种专业人员的前提下,最终促成了美国来华开展植物采集、引种活动。(2)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时间跨度为1840~2010年。根据收集到的标本数据,美国在华共采集2 238份竹类植物标本。可鉴定的竹类植物隶属25属(占中国现有竹类植物属的73.5%),120种(含变种、变型,占中国竹种的22.5%),采集最多的属为簕竹属、刚竹属和箭竹属,采集最多的种为托竹、桂竹以及青秆竹。采集地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65个市、自治州82个区(县以及县级市)。(3)美国在华引种竹类植物时间跨度为1898~2010年。经统计,美国农业部从中国引种了390份(其中306份直接引种);阿诺德树木园从中国引种了8种竹类植物;美国竹子协会从组织人员从中国引种了138种竹类植物,其中直接引种126种。可鉴定的竹类植物隶属28属(占中国竹类植物属的82.3%),185种(占中国竹类植物种的34.6%),13变种,20变型以及25品种,引种最多的属为刚竹属、簕竹属和箭竹属。(4)经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标本信息,共计45个采集者和采集队,在众多采集者中,莫古礼采集的标本数量最多。对美国农业部植物引种清单和《威尔逊植物志》的整理和分析,共计314份竹类植物从中国直接引种到美国,其中312份包含引种人信息,莫古礼、梅耶和威尔逊的引种量最多。莫古礼在华工作期间,共采集727号1840份竹类植物标本,隶属于20属93种(含变种、变型);共引种255份竹类植物到美国,分属于18属81种(含变种和变型)。(5)美国在华引种竹类植物后大大增加了美国竹类植物种类多样性;竹类植物在美国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形式也受到中国的影响,随着竹类植物的广泛应用,其竹类苗圃朝着精细化、品种化方向发展;莫古礼等人在华对竹子的研究,使得竹子分类学有了快速的发展,其在华期间莫古礼共发表3个属,55个竹类植物新类群和6个变种;竹类植物的引种成功,使得美国竹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华采集期间,采集者们也深受中国竹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中国竹文化的传播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田晓堃,李迎春,童杰洁,周方,范妙华,彭鹏飞,吴统贵,汪阳东[3](2020)在《中国竹类研究领域成果储备及2014—2017年转化立项情况》文中研究说明竹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文章依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成果储备数据库和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数据库,统计分析了中国竹类研究领域成果储备及2014—2017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资助的情况。结果表明:1)竹类研究成果的储备量、立项推广量与竹林资源量三者之间在区域分布上呈明显的一致性;2)研究成果所属领域不同,成果储备数与推广立项数也不同,竹材加工领域储备的科技成果最多,但推广立项数较少,立项比仅为8.04%;竹下经济领域的成果储备数较少,但推广立项数较高,立项比高达90.91%;竹笋培育及加工领域是竹林特色产业,成果储备数和立项数均较高;3)各省份关注的成果领域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了竹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和不均衡性;4)鉴定成果是储备数量和推广立项数量均最多的成果类型,其成果成熟度和创新性均具备较高的水平。

黎慧[4](2020)在《竹类种质资源信息的自适应提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竹种是一种重要且具有经济效益的森林资源,能够快速获取大量的竹种数据信息以及准确地提取所需信息是充分发挥其实用价值的前提。然而在目前的竹种资源数据获取途径中,多数采用人工收集并且逐步摘选的方法,工作量大导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如何快速且准确地从大量竹种资源数据信息中提取所需数据内容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竹种种质资源数据信息提取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竹种种质资源本体的构建问题,基于本体的竹类术语自动识别问题以及基于Web端实现竹种资源数据自适应提取问题,提出构建竹种种质资源本体,在该竹种本体的信息指导下,并引入词向量特征,选用条件随机场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训练识别,能够有效地从大量数据中快速且准确地识别出所需的竹种术语,为系统中自动化提取竹种术语信息提供了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基于OWL(Ontology Web Language,网络本体语言)的竹类种质资源本体构建方法。利用《中国植物志》网站上有关竹种种质资源数据的信息,以及参考竹类种质资源数据管理平台中竹种数据表的设置,本文采用人工构建的方式,采取自顶向下的技术路线,依据Gruber在1995年提出的五条规则,结合七步法和骨架法,人工构建竹种领域本体。并用OWL来描述竹种领域本体,在Protégé软件中开发并且可视化地表示。(2)研究了基于本体的竹类领域术语识别方法。首先以从《中国植物志》网站爬取的竹种信息为数据研究对象,在选择词语本身、词性以及指示词作为基础特征集合之外,引入竹种本体领域词典来指导信息识别过程,并加入词向量特征以提高识别效果,采用BIO(B-begin,I-inside,O-outside,三位标注法)作为边界标识,共同构建成条件随机场模型的输入特征集合。通过模型识别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相较于普通特征集合下的模型识别性能更佳,为后续快速且准确地提取竹种数据信息提供了基础。(3)研发了基于Web端的竹类种质资源信息提取系统。在Web端上通过Java语言编程,并采用Java常用且流行的框架springboot以及前端框架layui来设计开发竹类种质资源信息提取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模型识别、数据抽取、用户检索以及用户管理等五个功能模块,实现了在系统中自动识别并抽取竹类数据的目的,使得用户可以快速地提取和查询竹类相关信息。本文的研究内容为从大量竹类种质资源数据中快速提取信息和构建竹类资源的数据库提供了技术支持,对竹类数据信息的自动识别和抽取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张理[5](2020)在《竹类种质资源缺失数据填补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竹类植物以其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以及强度大等特点逐渐成为木质材料的替代品,在工程原材料领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竹类种质资源是挖掘和培育优异竹类植物的重要基础,然而在竹类种质资源数据采集和保存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缺失数据,给竹类种质资源数据挖掘带来了极大挑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为解决竹类种质资源数据挖掘过程中数据缺失的问题,以竹类种质资源不完整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AP聚类与KNN算法,重点解决竹类种质资源缺失数据填补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动态处理竹种数据缺失问题和竹种缺失数据KNN填补设定K值问题,采用IAP聚类动态更新聚类结果并对KNN填补做了改进,开发了基于Spring Boot框架的竹类种质资源数据分析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数据清洗技术及流程,探讨了数据缺失问题和缺失数据的清洗方法。首先对数据缺失原因、数据缺失模式和数据缺失机制进行了详细描述,然后对缺失数据的常用清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比较了AP聚类和KNN算法的优点与缺陷,基于AP聚类的稳定性表现和KNN算法的良好性能,得出了KNN填补法是最适合竹类种质资源缺失数据的清洗方法。(2)研究了竹类种质资源缺失数据填补方法。在AP聚类和KNN填补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AP-SKNN的竹种缺失数据填补方法,首先采用IAP聚类动态更新聚类结果来充分利用数据的完整信息,其次改进KNN填补使其能在不设定K值的情况下也能将填补数据快速收敛。最后通过实验,与其它5种KNN填补算法作对比,平均填补误差从16.5%到53%得到不同程度降低。同时选取填补的缺失率为15%的竹种完整数据进行分类,分类精度达到93.25%,验证了IAP-SKNN良好的填补性能。(3)研发了竹类种质资源数据分析系统。采用Spring Boot 2.0框架,结合My SQL数据库、Echarts开源可视化插件以及Elasticsearch开源全文搜索引擎等,基于IAPSKNN算法,设计开发了竹类种质资源数据分析系统,包括竹种数据录入管理模块、竹种数据清洗模块、竹种数据分析模块以及系统用户管理模块等。利用该系统与竹种数据库实时连接处理分析了竹种缺失数据并实例验证了方法和技术的有效性。避免了因数据缺失而对竹种数据分析挖掘造成的困难,有助于信息化系统高效分析管理竹种数据。

王志玲[6](2020)在《竹种图像深度学习分类模型压缩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竹类植物是禾本科竹亚科植物的总称,全球共有竹类约有88属1400多种,竹林面积370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亚太、拉美和非洲地区。竹子作为重要的多用途森林资源,在世界各国的地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重视。对竹种种类的识别,不仅是竹类学家研究竹类属性与应用的重要前提,也是人们认识竹类、了解自然的方式。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领域取得的显着进展,为竹种图像分类识别提供了可能,但由于其拥有大量的参数、高冗余的权重和消耗巨大计算资源等的特点,使其应用到嵌入式平台尚比较困难。为此,本文针对自然光下采集的竹类图像数据,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建立深度学习竹种分类模型,对建立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剪枝量化,将压缩后的模型移植到手机端,进行离线模式下的竹种分类。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竹种分类模型。为了更好地提取竹种特征,降低无关变量影响分类效果,采用了深度学习算法进行竹种分类,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原始图像进行层次化的抽象处理,分别使用了VGG-16网络结构和Alex Net网络结构进行竹种分类模型的训练。(2)研究了基于“剪枝-训练”方法对竹种分类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压缩。在保持神经网络的精度的前提下,对VGG-16网络、Alex Net网络结构进行剪枝,通过动态设置阈值方法,删除冗余的连接,只保留阈值以内的有效权重,减少神经网络所需的存储空间。剪枝同时训练网络结构并提取特征,更好的保持剪枝后的网络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VGG-16网络结构竹种分类模型和Alex Net网络结构竹种分类模型在剪枝后模型内存占用降低率相同,但是剪枝后测试集准确度都比剪枝前降低,Alex Net的网络结构剪枝后测试集准确率降低较少。(3)研究了基于K-Means++算法的权值共享方法。针对剪枝后的模型,通过KMeans++聚类对神经网络每层的权值进行聚类并量化,训练结果表明,基于Alex Net网络结构的量化模型内存占用比VGG-16网络结构模型内存占用少,基于Alex Net网络结构的竹种分类模型能更好的移植到手机端。(4)研发了基于Android的竹种分类系统。在Android Studio平台上通过Java语言编程,设计开发了竹种分类系统,包括图片上传模块、图片分类模块等。分别将压缩后的竹种分类模型移植到服务器、PC端、手机端进行测试,研究了不同硬件环境下测试竹种分类模型压缩后的效果,实例验证了方法和技术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内容为竹类种质资源快速便捷分类识别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深度学习竹种模型压缩对竹种图像处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黄郎[7](2020)在《贵州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城市应用区域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贵州省拥有极为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但目前对于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掌握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观赏特性、生态地理分布和蕴藏量,摸清其物种格局并分析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贵州城市绿化树种影响的差异性,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以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筛选出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种类,并基于Arc GIS软件对其进行园林绿化区域规划。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省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维管木本植物797种,占贵州省维管束植物科的9.95%,隶属于106科288属,科属数量分别占贵州维管束植物总科属数量的42.06%与16.17%;优势科有23科,优势属有10属,其中裸子植物8科17属30种,双子叶植物94科257属736种,单子叶植物4科14属31种,并涵盖了乔灌藤三类生活型的植物,以乔木型居多,灌木次之,木质藤本最少。观赏用途上48.06%的物种可以用于观花,且观花特性多样,以白色系为主,红色系及黄色系次之,最少的为蓝紫色系花卉;观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季;花径在1-3cm的观花植物居多,其次是3-5cm、>5cm两类,花相类型以星散花相、团簇花相与线条花相较为主。观叶植物相对观花类较少,观形植物与攀援植物为包含物种数最少的类型,竹类共有18种。从园林用途上看,最丰富的的一类为花灌木类,其次为独赏树、庭荫树类,盆栽及造型类、行道树、防护树、木质藤本类、植篱类相对较少,最少的为地被类与室内装饰类。(2)在水平分布上,贵阳市、黔南州以及铜仁印江、江口等地所含野生木本观赏植物最多,其次为黔东南州南部、黔西南州南部、遵义西北部等地区;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地方如六枝特区、普安、晴隆、镇远、三穗等地,仅有不到60种;主要表现为在原生性较好的区域以及保护区所在区域物种丰富度较高。基于海拔尺度的垂直分布上,物种丰富度增长趋势呈现为单峰状态,在海拔500~1500m区间段内物种丰富度最高。总的来看,基于海拔尺度的垂直分布上呈现出垂直差异高于水平差异的特点,以及喜热物种偏南和耐寒物种偏北的变化趋势。(3)本着遵循自然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以城市绿化建设为导向、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以1月平均气温及行政区划为Ⅰ级指标,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最低温、7月平均气温作为辅助指标;降雨量、1月极端低温、7月平均最高温、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积温以及贵州省植被区划作为Ⅱ级指标,以基于DEM的多元线性回归+残差内插法为操作方法,Arc GIS软件为制图基础,将贵州省园林绿化区域划分为8个区,分别为:黔西南、黔南温热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Ⅰ区)、赤水温热湿润园林绿化区(Ⅱ区)、黔南、黔东南温暖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Ⅲ区)、黔西南温暖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Ⅳ区)、黔东、黔东南温和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Ⅴ区)、黔中、黔北温和湿润园林绿化区(Ⅵ区)、黔西温凉湿润园林绿化区(Ⅶ区)、威宁、赫章寒冷湿润园林绿化区(Ⅷ区)。(4)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797种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综合评价并进行分级,得出观赏价值较高、抗性较好的一级观赏植物(>4)有28种;二级观赏植物(3.6~4)122种,综合价值稍低于一级但可作为资源开发的坚实后备资源;三级(3.2~3.6)、四级(<3.2)各有398种、249种,部分物种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但因资源少或适应性较差等问题而列入此类,不建议大规模开发。根据所有植物的综合得分情况,将开发应用潜力评价等级为一级与二级(评分>3.6)的植物列为开发潜力较大的对象,并将其进行城市应用区域规划得出:园林绿化区Ⅲ区与Ⅵ区观赏植物数量为最丰富的地区,高达129种与127种,其次为Ⅰ区、Ⅴ区、Ⅶ区,各有109种、96种、82种,最少的区域为Ⅳ区、Ⅱ区、Ⅷ区,分别有44种、40种、28种;总的表现为Ⅲ区>Ⅵ区>Ⅰ区>Ⅴ区>Ⅶ区>Ⅳ区>Ⅱ区>Ⅷ区。

朱奕婕[8](2020)在《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文中提出树种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科学合理的树种规划可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效起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效益的作用。本文在对昆明市概况研究、昆明市园林树种应用现状研究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科学合理地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树种规划领域,引入定量分析方法可有效改观以往选择树种时定性分析的主观性,实现客观、科学与合理,研究可为其他城市的树种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确定了昆明市树种规划原则和昆明市所处时植物地理位置,规划了六项技术经济指标。(2)构建了昆明市树种规划的递阶层次结构,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层次结构中各个元素的权重。规划因素中,生长适应权重为0.361,观赏效果为0.238,生态功能为0.202,社会效益为0.113,经济因素为0.086;评价指标中权重值最大的前三项是耐寒性、耐干旱和地域特色。(3)在对50个规划树种应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制定的26项评价指标十分制评分标准与昆明市树种规划综合评分函数,对每个园林树种进行综合评分。从而根据50个园林树种综合得分的高低,选择排名前4的滇润楠、滇朴、云南樟和冬樱花作为昆明市基调树种,选择排名前24的黄连木、山玉兰、云南拟单性木兰、清香木、球花石楠、复羽叶栾树、头状四照花、枫香树、云南樱花、滇合欢、白花泡桐、梧桐、红花木莲、银杏、华山松、肋果茶、垂丝海棠、桂花、川滇三角枫、滇楸共20个树种作为昆明市骨干树种。同时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到获得园林树种综合得分的全过程中,建立的Excel计算模板方便实用。(4)规划276种一般树种,完成昆明市树种规划园林植物名录。推荐滇润楠和冬樱花为昆明市的市树。(5)对昆明市城市绿地进行分类树种规划,分别规划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相应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与一般树种。最后对昆明市树种规划提出建议。

廖寒冰[9](2019)在《南平市竹资源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Forestry Statistics Bulletin,the total annual output value of bamboo industry in 2017 reached 2346 billion yuan,and the number of employed people reached more than 8 million.Bamboo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industry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poor share off poverty and get rich.With the innovation of bamboo resource utilization technology,bamboo resource utilization has further developed from traditional application fields such as bamboo products(commodities,crafts),bamboo shoot processing,bamboo pulp and paper making to new functional materials,textile bamboo fibers,health food,medical supplies,tourism products,bamboo extracts,bamboo charcoal and other industries and products.As a rich area of bamboo resources and an important region of bamboo output value,the study of bamboo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Based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referring to relevant data of the Municipal Forestry Bureau,investigating the bamboo Circular Industrial Park and the representative bamboo enterprises in various counties and cities,the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industry in SWOT by means of the analysis:(1)grasp the forefront of the global bamboo industry research,andvigorously introduce the new technology bamboo production mode.We will firmly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the bamboo industry.(2)We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specific projects,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amboo industrial parks,promote industrial clusters,develop bamboo recycling economy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bamboo resources,and support the near-field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micro-parks for primary processing.(3)Direct or flexible introduc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 related to bamboo industry,and co-construction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to 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bamboo industry and optimize the age structure of employees.Support Wuyi college and Forestry School of technology to set up bamboo related major.(4)Improving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bamboo technology,scientific research,brand,cooperatives and associations.

武翠云[10](2019)在《竹类种质资源图像感兴趣区域压缩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竹子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其种质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是综合利用的前提。然而在竹类种质资源基础数据采集过程中,采集现场多处于偏远山区,便捷采集和实时传输成为关键,特别是竹子图像的采集和传输,由于高山地区通信信道带宽等限制,给竹子图像数据的快速传输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以竹类种质资源数据采集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竹类种质资源数据便捷获取问题,野外复杂背景下竹类图像ROI有效提取问题以及基于JPEG2000竹类图像感兴趣区域压缩问题,提出基于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图像编码,在进行图像数据压缩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目标信息,为竹类图像的分类和识别研究奠定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结合Sobel边缘检测Itti视觉模型的竹类图像ROI提取方法。针对野外复杂背景的竹类数字图像,将Sobel与Itti视觉注意机制结合,提取竹类图像的颜色、亮度、方向、边缘特征,实现对竹类图像ROI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相较于常用的ROI提取方法有更好的提取效果,解决了传统的提取方法在竹类图像复杂背景下较难将目标与背景分离的问题。(2)研究了基于Sobel-Itti视觉模型的竹类图像ROI编码方法。首先对野外竹类图像进行编码预处理,基于Sobel-Itti视觉模型提取图像ROI区域以计算ROI掩模,采用Max-shift图像编码方法对ROI部分进行无损或者低倍率压缩,对背景部分进行高倍率压缩。并对ROI编码和非ROI编码下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仿真实验验证表明本文算法压缩性能优于一般编码方法,且更加符合人类视觉特性。(3)研究了基于SVM的竹类图像ROI编码效果验证模型。引入SVM分类方法,通过对原始图像以及相同码率下的非ROI编码图像和ROI编码图像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同时也对不同码率下的ROI编码图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OI编码后的竹类图像分类效果更佳,并且在一定码率下ROI编码能够有效提高竹类图像分类效果。(4)研发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竹类种质资源数据采集系统。在Android Studio平台上通过Java语言编程,使用MVP框架,设计开发了种质资源数据采集系统,将图像采集和图像编码模块集成在终端采集设备上,系统功能包括信息采集(竹类地理信息、数字图像信息、属种信息、形态信息以及材性信息)、竹类检索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实现便捷快速的进行信息采集、查看和管理,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本文的研究内容为竹类种质资源数据野外便捷采集和构建竹藤资源大型共享数据库提供了技术支持,ROI图像编码对后期竹藤图像处理具有理论研究意义。

二、安徽竹类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徽竹类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浙北地区三个典型乡村植物景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技术路线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景观中的植物应用
        1.3.2 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1.3.2.1 国内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1.3.2.2 国外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1.3.3 乡村建设与乡村景观
        1.3.3.1 国外乡村建设
        1.3.3.2 国内的乡村建设发展
    1.4 相关研究概念解读
        1.4.1 浙北地区
        1.4.2 乡村
        1.4.3 乡村植物景观类型
        1.4.3.1 围村植物景观
        1.4.3.2 公共空间植物景观
        1.4.3.3 庭院植物景观
        1.4.4 三维绿量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阅读法
        2.2.2 实地调研法
        2.2.3 归纳总结
        2.2.4 数据分析法
    2.3 研究样地概括
        2.3.1 指南村
        2.3.2 梅家坞村
        2.3.3 荻港村
3 浙北地区乡村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
    3.1 指南村植物景观调查与研究
        3.1.1 围村植物景观
        3.1.2 公共空间植物景观
        3.1.2.1 村口绿地植物景观
        3.1.2.2 道路交通绿地植物景观
        3.1.2.3 公共游憩绿地植物景观
        3.1.2.4 水岸绿地植物景观
        3.1.3 庭院空间植物景观
        3.1.4 植物文化
        3.1.5 小结
    3.2 梅家坞村植物景观调研与研究
        3.2.1 围村植物景观
        3.2.2 公共空间植物景观
        3.2.2.1 村口绿地植物景观
        3.2.2.2 道路绿地植物景观
        3.2.2.3 水岸绿地植物景观
        3.2.2.4 公共游憩绿地植物景观
        3.2.3 庭院绿地植物景观
        3.2.4 植物文化
        3.2.5 本章小结
    3.3 荻港村植物景观调研与研究
        3.3.1 围村植物景观
        3.3.2 公共空间植物景观
        3.3.2.1 村口绿地植物景观
        3.3.2.2 道路绿地植物景观
        3.3.2.3 水岸绿地植物景观
        3.3.2.4 公共游憩绿地植物景观
        3.3.3 庭院植物景观
        3.3.4 植物文化
        3.3.5 本章小结
4 浙北地区乡村植物景观特征对比分析
    4.1 围村植物景观
        4.1.1 共性特征
        4.1.2 差异分析
        4.1.2.1 地形与植物景观差异
        4.1.2.2 围村生产景观肌理特征
    4.2 公共空间植物景观
        4.2.1 共性特征
        4.2.2 差异分析
        4.2.2.1 村口绿地植物景观
        4.2.2.2 道路绿地植物景观
        4.2.2.3 水岸绿地植物景观
        4.2.2.4 公共游憩绿地植物景观
    4.3 庭院植物景观
        4.3.1 共性特征
        4.3.2 差异分析
    4.4 植物文化
        4.4.1 共性特征
        4.4.2 差异分析
    4.5 现状不足与提升策略
        4.5.1 围村植物景观彩化不足,丰富植物种类提升观赏性
        4.5.2 公共空间景观系统性缺乏,整体性原则协调景观风貌
        4.5.3 庭院植物景观同质化严重,政府科学引导丰富庭院类型
        4.5.4 植物文化应用较少,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强化景观内涵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浙北地区乡村植物景观常用木本植物名录
附录B 浙北地区乡村植物景观常用草本植物名录
附录C 浙北地区乡村植物景观常用水生植物名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2)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历史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1.1.2 欧洲国家来华考察、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
        1.1.3 美国在华考察、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
        1.1.4 竹类植物对美国的影响
    1.2 相关概念
        1.2.1 竹类植物
        1.2.2 植物标本
        1.2.3 植物引种
    1.3 竹类植物分布概况
        1.3.1 世界竹类植物多样性及其自然分布概况
        1.3.2 中国竹类植物多样性及其自然分布概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研究时间
        1.6.2 数据来源
        1.6.3 地名考证
        1.6.4 学名核准
        1.6.5 人名核实
    1.7 技术路线
2 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的时代背景
    2.1 中国近现代社会背景
    2.2 欧洲各国在华考察、采集和引种植物
        2.2.1 欧洲国家对中国植物资源的初步认识
        2.2.2 鸦片战争之前欧洲国家在中国植物的专业性采集
        2.2.3 鸦片战争之后欧洲国家在中国植物的专业性采集
    2.3 美国国内因素对植物采集、引种的推动
        2.3.1 联邦政府对植物引种的鼓励
        2.3.2 美国经济发展需求对植物引种的促进
        2.3.3 相关机构对植物采集、引种工作的积极组织
        2.3.4 热切追求和探索外来植物的采集者
    2.4 美国在中国近代考察、采集和引种植物史略
        2.4.1 初始时期(19 世纪)
        2.4.2 高峰时期(20 世纪上半叶)
        2.4.3 有序时期(20 世纪下半叶)
3 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历史研究
    3.1 采集时间
        3.1.1 1840~1915:竹类植物标本采集包含在全面植物采集中
        3.1.2 1916~1948:专门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并展开研究
        3.1.3 1949~2010:中美联合考察和采集竹类植物标本
    3.2 采集种类分析
        3.2.1 属、种数量总体分析
        3.2.2 簕竹属
        3.2.3 刚竹属
        3.2.4 箭竹属
        3.2.5 矢竹属
    3.3 采集地分析
    3.4 小结
        3.4.1 促进了美国对中国竹类植物资源情况的了解
        3.4.2 开启和加强了竹子分类学的研究
        3.4.3 辅助了美国在华引种竹类植物
4 美国在华引种竹类植物历史研究
    4.1 引种时间
        4.1.1 1898~1915:引种初始阶段
        4.1.2 1916~1948:引种高峰阶段
        4.1.3 1949~2010:引种有序阶段
    4.2 引种种类分析
        4.2.1 属、种数量总体分析
        4.2.2 刚竹属
        4.2.3 簕竹属
        4.2.4 箭竹属
    4.3 引种地分析
    4.4 竹类植物的运输
    4.5 联邦植物引种园分析
        4.5.1 联邦植物引种园总体介绍
        4.5.2 种植竹类植物的植物引种园
        4.5.3 乔治亚海岸植物园
5 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人员分析
    5.1 采集和引种人员总体概况
        5.1.1 标本采集人员及采集数量
        5.1.2 引种人员及引种数量
    5.2 莫古礼(FLOYD ALONZO MCCLURE,1897~1970)
        5.2.1 生平简介
        5.2.2 在华主要采集、引种和研究竹类植物活动
        5.2.3 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种类数量统计
    5.3 梅耶(FRANK NICHOLAS MEYER, 1875~1918)
        5.3.1 生平背景
        5.3.2 为美国农业部来华植物采集、引种活动概述
        5.3.3 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种类数量
    5.4 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 1876~1930)
        5.4.1 生平背景
        5.4.2 为阿诺德树木园来华植物采集、引种活动概述
        5.4.3 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种类数量
    5.5 与美国采集、引种相关的其他人员
        5.5.1 费尔柴尔德(David Grandison Fairchild, 1869~1954)
        5.5.2 萨金特(Charles Sprague Sargent, 1841~1927)
6 美国在华采集、引种竹类植物的影响
    6.1 丰富了美国竹类植物种类
    6.2 加强了竹类植物在美国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6.2.1 模拟自然,营造复层群落结构
        6.2.2 仿生产性竹林,构建单层群落结构
        6.2.3 人竹共生,竹与人居环境融合
        6.2.4 供应竹苗,精细构建竹类苗圃
    6.3 加快了竹子分类学的研究
    6.4 促进了美国竹产业的发展
    6.5 开启了对中国竹文化的认知和传播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8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附表
    附表1 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名录
    附表2 美国在华引种竹类植物名录
    附表3 莫古礼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名录
    附表4 莫古礼在华引种竹类植物名录
    附表5 莫古礼在华研究期间发表的竹类植物新种名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3)中国竹类研究领域成果储备及2014—2017年转化立项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
2 结果与分析
    2.1 竹类研究成果储备与应用总体情况
    2.2 不同省份成果储备与推广立项情况
    2.3 不同领域成果储备与应用情况
    2.4 不同类型成果储备与应用情况
3 讨论与建议

(4)竹类种质资源信息的自适应提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竹类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
        1.2.2 本体构建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领域术语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竹类种质资源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
    2.1 引言
    2.2 竹类领域数据信息
    2.3 本体的构建
        2.3.1 本体的构建原则
        2.3.2 本体的构建方法
        2.3.3 本体的描述语言
        2.3.4 本体的开发工具
        2.3.5 技术路线
    2.4 基于OWL的竹类种质资源本体构建方法
        2.4.1 竹种本体框架的建立
        2.4.2 形式化竹种本体
        2.4.3 竹种本体的确认和评价
        2.4.4 竹类本体解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本体的竹类领域术语识别方法
    3.1 引言
    3.2 竹类数据识别预处理
        3.2.1 分词
        3.2.2 去除停用词
        3.2.3 标注
    3.3 竹类领域术语识别方法
        3.3.1 条件随机场模型
        3.3.2 特征选择
        3.3.3 序列标注
        3.3.4 特征模板
    3.4 实验对比与结果分析
        3.4.1 实验数据
        3.4.2 评价方法
        3.4.3 词汇窗口大小对识别性能的影响
        3.4.4 竹类本体领域词典特征对识别性能的影响
        3.4.5 词向量特征对识别性能的影响
        3.4.6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竹类种质资源信息提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系统需求与设计
        4.2.1 需求分析
        4.2.2 架构设计
        4.2.3 功能模块设计
    4.3 系统实现
        4.3.1 竹类种质数据处理功能
        4.3.2 竹类种质数据识别功能
        4.3.3 竹类种质数据自动抽取功能
        4.3.4 竹类种质数据检索与用户管理功能
    4.4 系统测试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竹类种质资源缺失数据填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竹类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
        1.2.2 数据清洗与缺失数据填补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2 缺失数据填补技术基础
    2.1 数据清洗技术
        2.1.1 定义及原理
        2.1.2 数据清洗过程
    2.2 缺失数据清洗
        2.2.1 数据缺失问题
        2.2.2 缺失数据清洗方法
    2.3 AP聚类与KNN算法
        2.3.1 AP聚类
        2.3.2 KNN分类
        2.3.3 KNN填补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IAP-SKNN的竹种缺失数据填补方法研究
    3.1 竹类种质资源数据集
    3.2 基于IAP-SKNN的缺失数据填补方法
        3.2.1 相似性度量
        3.2.2 IAP聚类算法
        3.2.3 SKNN填补
        3.2.4 IAP-SKNN算法流程
    3.3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3.3.1 实验环境及设计
        3.3.2 评价标准
        3.3.3 竹种缺失数据填补结果分析
        3.3.4 竹种数据分类效果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竹类种质资源数据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设计目标及需求
    4.2 系统架构与模块设计
        4.2.1 系统架构设计
        4.2.2 功能模块设计
        4.2.3 系统序列图
    4.3 开发环境及项目配置
        4.3.1 开发环境与数据库设计
        4.3.2 使用Maven构建项目
        4.3.3 Spring Boot框架配置
    4.4 系统实现与验证
        4.4.1 竹种数据管理与全文搜索模块
        4.4.2 竹种缺失数据填补与分析模块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竹种图像深度学习分类模型压缩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论文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2.1 研究内容
        1.2.2 论文结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2.1 相关技术现状
        2.1.1 深度学习框架研究现状
        2.1.2 卷积神经网络研究现状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竹种分类研究进展
        2.2.2 深度学习研究进展
        2.2.3 深度学习模型压缩研究进展
    2.3 存在问题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竹种分类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3.1 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3.1.1 前向传播
        3.1.2 反向传播
        3.1.3 卷积运算
        3.1.4 池化操作
        3.1.5 RuLe激活函数
    3.2 竹类图像数据采集与增强
        3.2.1 样本数据采集
        3.2.2 样本数据增强
    3.3 竹种分类模型设计
        3.3.1 参数范数正则化方法
        3.3.2 模型改进
        3.3.3 模型设计
    3.4 竹种分类网络模型实现
        3.4.1 分类模型训练环境
        3.4.2 分类模型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竹种分类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压缩方法研究
    4.1 基本深度神经网络压缩算法
        4.1.1 剪枝算法
        4.1.2 量化算法
    4.2 竹种分类模型压缩算法
        4.2.1 动态设置阈值
        4.2.2 竹种分类模型参数
    4.3 竹种分类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压缩设计
        4.3.1 压缩模型设置
        4.3.2 压缩模型剪枝
        4.3.3 压缩模型量化
        4.3.4 深度网络压缩方法对比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竹种分类模型系统研发与测试验证
    5.1 竹种分类系统架构
    5.2 竹种分类系统功能
    5.3 竹种分类系统开发
    5.4 竹种分类系统测试
        5.4.1 服务器端测试
        5.4.2 PC端测试
        5.4.3 手机端测试
    5.5 系统实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贵州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城市应用区域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1.2.2 园林植物区域规划研究进展
    1.3 目的意义
    1.4 研究区概况
        1.4.1 地理位置
        1.4.2 气候条件
第2章 物种多样性与分布格局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1.1 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名录的确定
        2.1.2 多样性格局的构建
    2.2 物种组成多样性
        2.2.1 物种组成概况
        2.2.2 生活型分析
        2.2.3 科属区系成分分析
    2.3 分布格局多样性
        2.3.1 水平分布格局
        2.3.2 垂直分布格局
    2.4 观赏特性多样性
        2.4.1 观赏用途多样性
        2.4.2 木本花卉多样性
    2.5 园林用途多样性
第3章 资源开发应用潜力评价
    3.1 开发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3.1.1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3.1.2 评分标准
    3.2 评价结果
        3.2.1 各指标总权重值确定
        3.2.2 综合评分及等级划分
        3.2.3 综合评价结果
第4章 基于气候因子的贵州省园林植物应用区域规划
    4.1 区划原则
        4.1.1 遵循自然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的原则
        4.1.2 以城市绿化建设为导向
        4.1.3 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4.2 区划指标
        4.2.1 绿化区划分指标
        4.2.2 温度带划分指标
        4.2.3 干湿区划分指标
    4.3 区划方法
        4.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3.2 基于DEM的多元线性回归+残差内插法(混合插值法)
    4.4 区划结果
        4.4.1 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特征
        4.4.2 温度带区划
        4.4.3 干湿区区划
        4.4.4 绿化区划
    4.5 园林绿化区物种组成及开发利用分析
        4.5.1 总体物种组成
        4.5.2 可优先开发利用物种组成
        4.5.3 各区物种组成及开发利用分析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
附录 Ⅱ 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名录
附录 Ⅲ 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评价分值统计表
附录 Ⅳ 贵州省部分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图片赏析

(8)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昆明市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环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
        2.2.3 土壤
    2.3 自然植被状况
    2.4 城市绿地状况
    2.5 小结
第三章 昆明市园林树种应用现状研究
    3.1 植物种类分析
    3.2 应用比例分析
    3.3 古树名木资源分析
    3.4 园林树种应用现状调查
        3.4.1 调查树种
        3.4.2 调查范围
        3.4.3 调查内容
    3.5 园林树种应用现状问题分析
        3.5.1 园林树种种类偏少,植物多样性不足
        3.5.2 乡土树种应用不足,地域特色不明显
        3.5.3 对园林树种生长适应性的重视有待加强
        3.5.4 垂直绿化运用少,绿视率低
        3.5.5 花卉应用较少,“花都”城市形象不突出
    3.6 小结
第四章 昆明市园林树种规划
    4.1 规划思路
        4.1.1 规划依据
        4.1.2 指导思想
        4.1.3 规划目标
        4.1.4 规划原则
    4.2 昆明市所处时植物地理位置
        4.2.1 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
        4.2.2 地带性植被类型
        4.2.3 建群种
        4.2.4 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
    4.3 技术经济指标
        4.3.1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4.3.2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
        4.3.3 乔木与灌木
        4.3.4 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
        4.3.5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
        4.3.6 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
    4.4 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
        4.4.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4.4.2 调查问卷的设置
        4.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4.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5 园林树种的综合得分
        4.4.6 昆明市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的规划
    4.5 昆明市一般树种的规划
    4.6 昆明市市树与市花的建议
        4.6.1 市树
    4.7 小结
第五章 昆明市城市绿地分类树种规划
    5.1 公园绿地树种规划
        5.1.1 基调树种
        5.1.2 骨干树种
        5.1.3 一般树种
    5.2 防护绿地树种规划
        5.2.1 基调树种
        5.2.2 骨干树种
        5.2.3 一般树种
    5.3 广场用地树种规划
        5.3.1 基调树种
        5.3.2 骨干树种
        5.3.3 一般树种
    5.4 附属绿地树种规划
        5.4.1 基调树种
        5.4.2 骨干树种
        5.4.3 一般树种
        5.4.4 行道树树种规划
    5.5 区域绿地树种规划
        5.5.1 基调树种
        5.5.2 骨干树种
        5.5.3 一般树种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2.1 对昆明市树种规划的建议
        6.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图片索引
附录 C:附表
    附表1 昆明市园林绿地植物调查表
    附表2 昆明市树种规划园林植物名录
附录 D:附图
    附图1 昆明市绿化应用植物种类调查卡片
    附图2 问卷调查样例
    附图3 园林树种综合得分的Excel计算
    附图4 基调树种
    附图5 部分骨干树种

(9)南平市竹资源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相关综述
        1.3.2 国内研究相关综述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4.3 研究路线图
2 南平市竹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南平市市情概况
        2.1.1 自然资源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2 南平市竹产业发展概况
        2.2.1 竹产业产值占比情况
        2.2.2 丰产竹林基地情况
        2.2.3 竹工业产业园情况
        2.2.4 专业合作社协会情况
3 南平市竹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 SWOT分析法概述
    3.2 优势
        3.2.1 政府高度重视列为重点产业
        3.2.2 竹资源培育数量稳步增长
        3.2.3 产业基础好部分单品竞争力强
    3.3 劣势
        3.3.1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3.3.2 产业要素被倒吸或分流
        3.3.3 县市竹产业发展不平衡
        3.3.4 行业互助服务体系不完善
    3.4 机遇
        3.4.1 绿色发展理念带来良好机遇
        3.4.2 绿色产品定位市场前景广阔
        3.4.3 竹产业在林产业比重逐年上升
    3.5 挑战
        3.5.1 人力成本不断攀升
        3.5.2 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和摩擦加大
4 促进南平市竹资源产业发展的策略
    4.1 提升产业规划水平
        4.1.1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4.1.2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4.2 完善竹产业链
        4.2.1 加强产业集群建设
        4.2.2 加快全产业链建设
    4.3 强化产业要素保障
        4.3.1 加大资金扶持和投入
        4.3.2 深化重大项目带动
        4.3.3 加快人才引进和培育
        4.3.4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4.4 建设竹产业公共服务体系
        4.4.1 建设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4.4.2 加快建设新技术运用体系
        4.4.3 完善合作社协会服务体系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10)竹类种质资源图像感兴趣区域压缩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竹类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
        1.2.2 静态图像ROI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基于JPEG2000的ROI编码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基于视觉模型的竹类图像ROI提取方法
    2.1 引言
    2.2 竹类图像数据集
    2.3 竹类图像预处理
        2.3.1 图像去噪
        2.3.2 图像增强
        2.3.3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与直方图增强
        2.3.4 实验与结果分析
    2.4 基于Sobel-Itti视觉模型的ROI提取方法
        2.4.1 边缘检测
        2.4.2 Itti视觉注意模型
        2.4.3 Sobel-Itti视觉模型ROI提取方法
    2.5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视觉模型的竹类图像ROI编码方法
    3.1 引言
    3.2 图像编码预处理
    3.3 基于Sobel-Itti视觉模型的ROI编码方法
        3.3.1 ROI掩模
        3.3.2 Max-shift编码
    3.4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3.4.1 竹类图像ROI编码结果分析
        3.4.2 基于SVM的竹类图像ROI编码效果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竹类种质资源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系统需求与设计
        4.2.1 需求分析
        4.2.2 架构设计
        4.2.3 功能模块设计
    4.3 系统实现
        4.3.1 竹类图像采集和压缩功能
        4.3.2 竹类种质资源数据采集功能
        4.3.3 竹类检索与用户管理功能
    4.4 系统测试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安徽竹类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浙北地区三个典型乡村植物景观研究[D]. 方荣.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2)
  • [2]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历史及其影响研究[D]. 吴仁武.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1)
  • [3]中国竹类研究领域成果储备及2014—2017年转化立项情况[J]. 田晓堃,李迎春,童杰洁,周方,范妙华,彭鹏飞,吴统贵,汪阳东. 世界竹藤通讯, 2020(04)
  • [4]竹类种质资源信息的自适应提取方法研究[D]. 黎慧.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5]竹类种质资源缺失数据填补方法研究[D]. 张理.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6]竹种图像深度学习分类模型压缩方法研究[D]. 王志玲.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7]贵州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城市应用区域规划研究[D]. 黄郎. 贵州大学, 2020(04)
  • [8]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D]. 朱奕婕.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9]南平市竹资源产业发展研究[D]. 廖寒冰.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10]竹类种质资源图像感兴趣区域压缩方法研究[D]. 武翠云.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安徽省竹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