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2亿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

下一个2亿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

一、未来两亿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专家组[1](2021)在《“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为解读"双减"政策对学校体育和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影响以及学校体育的应对之策,本刊组织国内6名专家对"‘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进行专题研讨。北京体育大学任海认为,学校体育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投入,"不严肃"的"玩"承载着极为严肃的教育使命,其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或缺的身体和精神养料。"玩"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的灵魂。因此,应利用"双减"政策的契机,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通过"玩"将"被动体育"变为"主动体育"。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认为,须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以及"双减"的深刻意涵。"双减"既是需要把握的"机"又是必须警惕的"危"。应通过"双减"助力补齐学生体质健康短板,建设体教融合相关特色学校,实现体育课程"教会、勤练、常赛",促进学生体育学业评价和升学体育考试的科学化,使体育与劳动、国防、安全、科技、艺术教育相结合。上海体育学院唐炎认为,学校体育欲从"双减"政策产生的潜在时间中获取属于自己的实际时间,高等体育院系、学校体育研究院所和各级体育教研机构应紧密合作,按项目构建从基本动作技能到专项运动技能的一体化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中小学应在体育课程安排上打破按现有行政编班开展体育教学的方式,按项目兴趣编班上体育课,招聘项目特长优势明显的毕业生为体育教师,参照"教会、勤练、常赛"的学校体育工作新要求,重新规划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方式。华东师范大学汪晓赞认为,"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应做到"三个坚守":坚守学校体育的主阵地,让运动场更有"温度";坚守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底线,让全民共享学校体育的"红利";坚守以体育人的功能与价值,让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同时,应做到"三个突破":突破固有教育思维,从"传统体育"向"新时代体育"转变;突破固有教学模式,从"孤军奋战"向"家校社联动"转变;突破固有评价体系,从"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浙江师范大学邵伟德认为,应基于"双减"政策为改革课外体育活动提供的契机,形成"一主体、二主线、三保障"的课外体育活动质量提升路径,即:以"运动俱乐部"为主体,以"运动竞赛""分层管理"为主线,以"政策规范""学校支持""校内外合作"为保障,协同提升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徐阿根认为,"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应在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体育课程设置与内容、学校体育活动与竞赛等方面优化实践策略,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乌怡罕[2](2021)在《小学“小幼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SZ学校为例》文中认为“幼小衔接”是儿童能否顺利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幼小衔接”理论与实践的系统研究己二十余年,并取得了许多成果。然而,在现实中,“幼小”衔接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原因之一,是“幼小衔接”更多地强调了如何从幼儿园的角度去做“衔接”工作,却忽略了小学在衔接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本研究将从小学的角度去调查、探讨、分析“衔接”应如何双向开展,小学方面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哪些“衔接”工作。因此,本研究的着眼点放在“小幼衔接”,即突出小学方面的“衔接”工作。本调查特别选择了在“小幼衔接”方面拥有多年丰富经验的呼和浩特市SZ学校进行,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在该校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与该校的学生、教师、领导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向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全面了解该学校“小幼衔接”的实施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SZ学校,在“小幼衔接”工作实施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年级学生对教室环境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学习适应能力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独立自理能力差异性比较明显;课堂中的游戏相对较少,忽视了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新生家长入学准备不足,难以保证衔接的有效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本人与学校相关领导和老师,共同商议了一些解决方案。为其它学校的“小幼衔接”提供有益参考的同时,以期能进一步促进“小幼衔接”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发展。

刘祥超[3](2021)在《中学创客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个案研究 ——以F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创客运动影响下诞生的创客教育,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对创客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持续火热,创客教育本身有着强调创新、实践、造物与分享等理念,被作为一种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重要教育模式引入到中小学教育当中。创客教育对国家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国家及地方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创客教育的开展,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各地中小学迅速开展创客教育活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重视创客教育,各地许多学校建立创客空间,开展创客课程,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建设下的创客教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是目前中小学在创客课程建设上的情况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大部分学校经验并不足,围绕有着丰富创客课程建设成果的个案进行深度分析,将有助于中小学创客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此背景下,选取G市在创客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有着丰富成果的F中学作为个案,驻校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田野工作,通过访谈、直接观察、课堂记录、问卷调查、文本收集、査阅档案记录等多种调研形式开展个案研究。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创客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梳理国内外已有的创客教育、创客课程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创客教育”、“创客课程”进行概念界定,关注创客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第二,基于访谈法,得出个案的创客课程开发与建设经验。对F中学创客课程的建设参与者展开访谈,利用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对访谈获得的研究资料进行三级编码,逐步形成对创客课程开发与建设经验的归纳,包括: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创客课程的建设强调学校的大力支持;课程建设要围绕学生发展,坚持开展,创客课程能够给学生未来带来有益影响,教师要有把教育当作事业的情怀,全身心投入其中;形成任课教师团队核心非常重要,团队核心牢牢把握着课程发展走向,凝聚着团队力量;课程设计与开发上,注重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融入多学科知识,对课程内容持续不断地迭代、优化和更新,开展表现性评价;课程成果的持续产出、政策和学校的持续支持,对创客课程建设有巨大影响,不可或缺。第三,基于观察法,形成F中学新创客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模型,了解到课程实施成果。从ADDIE模型视角对个案在新创客课程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全程跟踪和讨论,得到个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模型;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在这门创客课程中的学习感受、收获等反馈;结合观察和对学生反馈的调查,得出结论包括:学生在作品制作中的参与度非常高;以作品创作为导向的创客课程开发方式取得让人满意的成果,为创客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新的思路;课程实施的各阶段中都注意引导学生提出创意;大多数学生对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表现性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合理评价的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分享、交流创意的机会;在整个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课程教师团队核心人物起到关键作用。第四,结合围绕个案展开调查获得的结果,对创客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出建议,建议内容包括:创客课程要以作品产出为主要特征;创客课程的开发要关注学生发展;在创客项目设计上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创客课程的跨学科教学要建立在分科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创客课程实施中要注意促进学生创意的产生;建立有利于交流的开放环境;重视教师团队核心人物。最后,总结和归纳本研究的结论,主要有三点:第一,F中学在创客课程开发与建设中较为注重的内容;第二,对个案在新创客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的评价;第三,对创客课程开发与实施提出建议,期望能对中学创客课程建设带来帮助,并反思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许伟波[4](2021)在《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现状及问题研究 ——以石家庄市某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阻断疫情向校园扩散的应急之举,全国范围开展的在线教育实践是从未有过的创举,其规模之大堪称史无前例。学校传统教育在短时间内迅速从面授教育转向在线教育,这对于教育部、在线平台、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是全新的挑战。为了充分达到“停课不停学”的效果,在线教育成为了疫情时期保障学生有学可上的有效措施,在线教育不仅是当前的“应急之举”,还将全面渗透基础教育,促进学校组织形态和教育模式创新,构筑智能教育新形态。本研究在学习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疫情背景下石家庄市某中学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是对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的问题提出、研究意义、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明确了学生在线学习、在线学习行为和有效学习概念,论述了当前国内外有关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研究的发展与现状。第一章节是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的理论依据,其中包括元认知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第二章节是以石家庄某中学为例,在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的现状以及问题的调查,其中包括调查设计与实施,经过Excel和SPSS20.0分析在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的现状以及问题。第三章节是依据问卷调查结果从在线教育技术、学校、家长、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分析影响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的因素。第四章节是提出如何在疫情背景下促进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的可行性策略。第五章节是基于疫情的有效控制,师生返校进入后疫情时代,为线上线下的衔接提出相应的策略,为以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未来在线教育提供参考经验。

杜鹏[5](2021)在《COVID-19背景下K中学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范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我国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众多领域活动遭受较大冲击,近162个国家约14亿学习者面临无法到校进行课堂学习的窘境。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跨时空的“互联网+教育”为“停课不停学”开展提供了在线教学的可行方案。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背景下,大规模开展的在线教学是“互联网+教育”的典型应用和突出体现,在线教学成为疫情期间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研究从三方面展开:(1)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国内外“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出在线教学的核心要素为“基础环境、教学支持、教学模式”。对三个核心要素展开分析,归纳出疫情期间四类“同步、异步、智慧、混合”典型在线教学模式,根据分析得出的特点构建出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在线教学模式,阐述了在线教学模式的内涵,指出在线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2)对疫情期间K中学在线教学进行案例研究,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在线教学组织及实施的访谈,对问卷、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超90%的学生对疫情期间K中学在线教学感到满意,但同时也反应出学生对更适切、有效、良好学习体验的在线教学需求依然存在,教师和学生在线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网络拥堵和设备不均衡、师生教育技术能力不足、在线教学理解认识不到位、教学效果弱化”的困境。(3)针对COVID-19背景下K中学实施在线教学的困境,从“持续改善基础环境、提高教学支持水平、探索家校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提出“提高网络资源有效性、尝试新技术教学终端、建设统一教学平台、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增加家校教学模式”的中学“互联网+教育”发展策略。本研究在文献研读的基础上对K中学“互联网+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进行了探索,旨在为学校开展“互联网+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提升“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协调融合以形成校内外应对紧急事件的合力,为在线教学发展提供思路和策略,最终促进“互联网+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发展。

任娜恩(IM NA EUN)[6](2021)在《韩国高中汉语教材《中国语Ⅰ》 (三本)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生、教师、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三要素,其中教材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媒介。笔者在准备当汉语教师的过程中,也曾在韩国公立高中学校用该校指定的教材教过学生汉语,在短暂的工作中,我发现每本教材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韩国,教师一般用已经编制好且已出版的教材教学生,所以任课教师不能自己编制教材,在新学期开始之前,各个临近学校的汉语教师会通过开会的方式,仅根据老师的经验自行商议,从众多的汉语教材中选择一本来作为新学期汉语教学的教材。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韩国高中汉语教材的比较与分析,研究成果能够为韩国高中汉语教师选择教材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希望能为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意义、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范围和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是韩国高中汉语教材《中国语I》的编排设计及内容体系构成的比较。在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注重整部教材课文框架的编排设计,内容体系的比较按照教材编写的原则来进行;第三章主要对韩国教育部发布的《2015修订教育课程》大纲进行概述,然后将韩国高中教材《中国语I》(三本)与《2015修订教育课程》大纲进行对应考察。对应考察的范围是大纲中的“内容体系”、[附录I]和[附录II];第四章在上一章教材比较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以《中国语I》(三本)使用者——教师和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我们在教材编排及内容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五章结语主要是对全文进行总结。

许施婷[7](2021)在《在线音乐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20世纪90年代起,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就开始快速发展,我们经历过的新技术、新名词多不胜数:WWW、E-mail、聊天室、网络游戏、博客、微博、微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这些技术一波一波地前仆后继地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随着进入21世纪,我国“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以及网上购物”等现象的发生,更是让社会各层次人士认识到我们正在经历着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大众生活中,虚拟社区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里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毫无疑问,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也面临着重大转型发展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音乐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形成多种新型的在线音乐教育模式,音乐慕课、人工智能音乐教学软件、即时交互的音乐教学等等模式的使用,还有典型的在线音乐教学平台的发展特点,探究每种模式的音乐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并总结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最后阐述在线音乐教育既有其存在的价值也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始终明确在线音乐教育是互联网技术并合理运用互联网的规律做好音乐教育,围绕音乐教育特性内涵展开的在线音乐教学,对未来互联网音乐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张宁[8](2020)在《J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教书育人是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重要任务,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使他们有足够的智慧和个人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民族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2019年10月份,已经登记在册的中小学生的在校人数已经超过2.2亿人,而针对中小学文化课程的教育方式是通过课本学习、背诵记忆和习题练习的方式来加深知识点的认知。学生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快速提升学习成绩,就选择在课堂以外的培训机构为孩子报名参加补习班的功课学习,或是功课以外的知识拓展学习机会。因此,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的创办规模如雨后春笋一般随处可见。但是,由于教育体制在时代进程中有了新的要求的和定义,课外培训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们的不同的评价,它也就在褒贬不一的环境中带着一些问题不断发展。针对以上教育市场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在撰写本论文之初查阅了有关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服务营销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文献,大部分都是以教育本质特点出发,强调学生与学校、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家长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同,导致了家长过高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既定的学科教学任务,从而忽略了家长的关注点。为了寻求到更好地解决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分数之战,”本文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以J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该机构现行的服务营销策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凭借先进的营销理论体系对JN课外培训机构的营销环境、市场定位、竞争对手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对于J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而言,它的教育性质是对中小学文化课程知识架构体系的梳理和拓展补充,最终是以提升学生的成绩来体现教学品质的,想要长期赢得市场竞争力和口碑,就要制定出适宜自身发展的服务营销策略,以良好的品质服务来赢得市场口碑,在文中主要采用了PEST、SWOT分析,对J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面临的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还运用了 STP理论和7P组合营销理论,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市场细分、目标定位为依据,进而初步制定出价格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等策略选择,为J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在西安教育培训市场的立足提供了保障。其实,作者撰写本文的初衷在于,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规范和进化教育培训市场作出应有的点滴贡献,为那些正在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在品牌建设和发展中提供更优化的服务营销策略。

吴雅静[9](2020)在《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诊断与干预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困难在教育中普遍存在,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得愈加明显。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数困生”)比例惊人,数学学习困难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对数困生的诊断与干预是数学教师在教育与教学方面不可忽视的问题。本研究选择一名小学数困生,对其进行诊断与干预。除了前期的理论准备,本研究将重点放在对数困生的诊断、干预以及干预结果的分析上。首先是对数困生的诊断。笔者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从三方面对被研究者进行诊断:对被研究者进行课堂观察与解题观察;分析被研究者作业;对被研究者本人、其任课教师及其家长进行访谈,从中探寻其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其次是对数困生的干预。在找到成因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并进行干预,且在干预过程中持续诊断。主要分为数学知识层面的干预,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与“圆”四个部分;感觉统合积极疗法干预,包括对手眼、手脑不协调与注意力不集中的干预;家庭层面的干预,集中干预家庭环境和父母对被研究者学习的关心程度。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将非智力因素的干预融入其中。最后分析干预结果。干预结果主要从四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数学成绩的变化,包括被研究者数学成绩在整个班级中所处位置的变化以及个人数学成绩的变化;二是数学作业质量的变化,主要统计在数学作业中由于看错、抄错、写错致使解题错误的比例是否减少;三是数学课堂表现的变化,包括被研究者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力与注意力集中程度是否有好转;四是被研究者非智力因素的变化。经过本次干预,被研究者数学成绩在整个班级中所处的位置由原本下游上升至中下游,个人数学成绩也有较明显提升;数学作业中由于看错、抄错、写错致使解题错误的比例明显减少;数学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程度明显变高、课堂参与度与表现力稍有增强;非智力因素如自信心、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有所提高,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有所改善。笔者回顾并总结对数困生的研究过程,归纳出一些对数困生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张生,陈丹,曹榕,王思琦,王雪,齐媛[10](2020)在《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教育在数字世界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学生自主学习等关键能力对在线学习的影响越发受到关注。本研究通过覆盖从小学到高中12个年级的大规模调研,探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在线学习满意度的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在线学习满意度随着年级升高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征:小学阶段逐渐升高,在六年级达到最高值,然后从初中到高中逐步降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在线学习满意度的总体解释率达到12.68%。学段越高,自主学习能力对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越大。

二、未来两亿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未来两亿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
    1学校体育面临的核心问题:“被动体育”胜于“主动体育”
    2学校体育问题的解决之道:通过“玩”,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
领会“双减”深刻意涵助力学校体育改革
    1“双减”的背景与深刻意涵
        1.1突如其来但坚定推进的“双减”
        1.2背景深刻且意义深远的“双减”
        1.3体育有“机”也有“危”的“双减”
        1.4多管齐下“组合拳”中的“双减”
    2“双减”助力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2.1助力补齐学生体质健康短板
        2.2助力建设体教融合相关特色学校
        2.3助力实现体育课程“教会、勤练、常赛”
        2.4助力学生体育学业评价和升学体育考试的科学化
        2.5助力体育与劳动、国防、安全、科技、艺术教育相结合
“双减”政策契机下学校体育如何主动求变
坚守与突破:“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的价值与使命
    1“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应做好“三个坚守”
        1.1坚守学校体育的主阵地,让运动场更有“温度”
        1.2坚守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底线,让全民共享学校体育的“红利”
        1.3坚守以体育人的功能与价值,让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2“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应做到“三个突破”
        2.1突破固有教育思维,从“传统体育”向“新时代体育”转变
        2.2突破固有教学模式,从“孤军奋战”向“家校社联动”转变
        2.3突破固有评价体系,从“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
“双减”政策下提升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思考
    1课外体育活动的现存困境及理论归因
    2“双减”政策为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提供契机
    3“双减”政策下提升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路径
    4结束语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实践之策
    1学校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更新之策
    2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内容优化之策
    3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组织之策

(2)小学“小幼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SZ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在我国“幼小衔接”工作中,忽略了小学方面的衔接
        2.幼儿园的衔接工作中,“小学化”倾向明显
        3.小学方面在“小幼衔接”工作上较为欠缺,未做到位
        4.本人的关注点和研究取向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本研究课题的相关概念界定
        1.衔接
        2.幼小衔接
        3.小幼衔接
    (四)文献综述
        1.国外学者关于小幼衔接的研究概述
        2.我国学者关于“小幼衔接”的研究概述
        3.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简评
    (五)理论基础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2.哈克的幼小衔接断层理论
        3.生态学理论
    (六)研究设计
        1.研究目地
        2.研究内容
        3.研究对象
        4.研究方法
    (七)SZ学校“小幼衔接”调查目的和对象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内容
        4.调查过程
二、SZ学校“小幼衔接”现状的调查情况与分析
    (一)SZ学校简介及“小幼衔接”的发展历程
        1.SZ学校简介
        2.SZ学校“小幼衔接”的发展历程
        3.SZ学校“小幼衔接”的课程设置
    (二)SZ学校“小幼衔接”现状调查的结果统计
        1.被调查教师的情况统计
        2.被调查学生的情况统计
        3.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情况统计
三、SZ学校“小幼衔接”工作现状的经验总结
    (一)SZ学校“小幼衔接”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1.家校共育,实现教育合力
        2.设置了宽松、多样化的“小幼衔接”校本课程
        3.特别重视入学适应能力训练,帮助新生顺利过渡
        4.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激励新生全面成长
    (二)SZ学校“小幼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一年级学生对教室环境仍存在一些不适应
        2.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能力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3.一年级新生的独立自理能力差异性比较明显
        4.课堂中的游戏相对较少,忽视了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5.新生家长入学准备不足,难以保证衔接的有效性
四、加强小学“小幼衔接”现状发展的实践建议
    (一)针对一年级教室布置做出适当调整
    (二)做好一年级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
    (三)继续发挥“游戏”的衔接价值
    (四)做好新生家长的“衔接”指导工作
    (五)与学校附近幼儿园合作,形成衔接合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学与幼儿园衔接情况调查问卷(家长卷)
    附录2 小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小学主要领导访谈提纲
    附录4 一年级新生访谈提纲
    附录5 课堂观察表
致谢

(3)中学创客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个案研究 ——以F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一)创客教育在国内兴起并持续火热
        (二)中小学创客课程广泛开展但有待提高
    二、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观察法
        (四)调查法
        (五)扎根理论
    四、研究思路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创客教育起源
        (二)国外创客教育发展现状
        (三)国内创客教育研究现状
        (四)研究综述评述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创客教育
        (二)创客课程
    二、理论基础
        (一)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二)泰勒经典课程开发理论
        (三)施瓦布的课程开发理论
第三章 F中学创客课程开发与建设经验
    一、个案的选择及其概况
        (一)个案的选择
        (二)F中学概况
        (三)课程概况
        (四)课程建设成果概况
    二、基于访谈法对个案开展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设计与资料收集过程
        (二)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过程
        (三)访谈资料信度、效度以及伦理考量
        (四)编码参考点可视化分析
    三、F中学创客课程开发与建设经验
        (一)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外部驱动
        (二)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内因动力
        (三)课程任课教师团队建设
        (四)课程设计与开发
        (五)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四、本章结论
第四章 新创客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基于观察法的研究设计
        (一)观察对象的选择
        (二)研究思路
        (三)观察内容、经过以及观察记录收集
        (四)研究资料的补充
        (五)观察资料信度、效度以及伦理考量
    二、ADDIE模型视角下“Arduino创意纸雕灯”的开发与实施过程
        (一)分析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二)设计课程的教学策略、规划课程内容
        (三)开发课程资源
        (四)课程的实施过程
        (五)课程的评价
        (六)观察总结
    三、学生对新创客课程学习的反馈情况
        (一)问卷调查情况
        (二)访谈调查情况
        (三)调查总结
    四、本章结论
第五章 对创客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讨论与建议
    一、创客课程要以作品产出为主要特征
    二、创客课程开发要关注学生发展
    三、创客项目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四、跨学科的教学要建立在分科知识掌握的基础上
    五、创客课程实施中要注意促进学生创意的产生
    六、建立有利于交流的开放环境
    七、要重视教师团队的核心人物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学校领导访谈提纲
    附录3:Arduino系列课程学习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附录4:学生在问卷中对Arduino系列课程所提建议汇总
    附录5:与学生的访谈提纲
    附件6:田野日志
致谢

(4)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现状及问题研究 ——以石家庄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教育形式和学习形式革新
        (二)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在线教学和学习方式急速转型
        (三)有效在线教学和在线学习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初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在线学习
        (二)在线学习行为
        (三)有效学习
    四、文献综述
        (一)在线学习的国外研究现状
        (二)在线学习的国内研究现状
        (三)有效学习的国外研究现状
        (四)有效学习的国内研究现状
        (五)研究评述
    五、研究内容、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六、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的理论依据
    一、元认知理论
        (一)元认知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特点
        (二)元认知在知识、体验和监控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三)元认知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的理论指导
    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
        (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本研究带来的启示
    三、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一)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提出
        (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内涵
        (三)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为本研究给予的启示
第二章 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现状及问题调查—以石家庄市某中学为例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问卷设计
        (四)调查过程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情况
        (二)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三)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现状及问题的整体分析
        (四)疫情背景下性别及年级对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的差异性影响分析
        (五)相关性分析
        (六)疫情背景下家长和教师对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的影响分析
        (七)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第三章 影响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问题的原因探究
    一、在线教育教学技术的不完善
    二、初中学校缺少在线教育经验
    三、家长监督、管理和激励不当
    四、初中教师在线教学能力不足
    五、初中生欠缺良好的心理素质
    六、初中生在线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薄弱
第四章 疫情背景下促进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的策略
    一、在线教育教学技术:优化与创新
        (一)在线教育教学技术的优化
        (二)在线教育教学技术的创新
    二、学校传统教育和在线教育:连接与融合
        (一)传统教育和在线教育的连接
        (二)传统教育和在线教育的融合
    三、家长监督、管理和激励:实施与改善
        (一)家长监督、管理和激励的必要性
        (二)家长监督、管理和激励的实施
        (三)家长监督、管理和激励的改善
    四、初中教师信息化素养:扩展与延伸
        (一)初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重要性
        (二)初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扩展
        (三)初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延伸
    五、初中生应对突发情况的心理素质:重视与建立
        (一)全面重视能够应对突发情况的心理素质
        (二)全面建立能够应对突发情况的心理素质
    六、初中生在线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提高
        (一)构建初中生在线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学习观
        (二)建立合作学习关系,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三)教师和家长齐抓共管、合力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第五章 后疫情时代师生返校后的线上线下衔接策略
    一、线上线下初中生心理素质衔接策略
        (一)排查学生线上心理状况
        (二)线下重建学生健康心理
    二、线上线下初中生学习情况衔接策略
        (一)摸清学生线上学习情况
        (二)指导学生线下有效学习
    三、线上线下教学进度衔接策略
        (一)充分结合线上教学进度
        (二)科学统筹线下教学计划
    四、学校应急教育教学机制的构建与加强
        (一)学校设置应急部门
        (二)学校构建应急教学模式
        (三)学校加强应急主题教育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一、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现状以及问题的研究结论
        (二)影响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问题的原因研究结论
        (三)促进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结论
        (四)后疫情时代师生返校后的线上线下衔接策略的研究结论
    二、本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含致谢)

(5)COVID-19背景下K中学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1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第2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3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1节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互联网+教育
        2.1.2 自主学习
    第2节 研究现状及研究述评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2.3 研究述评
    第3节 理论基础
        2.3.1 终身学习理论
        2.3.2 学习金字塔理论
        2.3.3 个性化学习理论
第3章 COVID-19 背景下“互联网+教育”要素分析与模式构建
    第1节 COVID-19 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构成要素
        3.1.1 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
        3.1.2 核心要素
    第2节 COVID-19 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基础环境分析
        3.2.1 基础设施与网络接入
        3.2.2 在线教学的硬件环境
    第3节 COVID-19 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教学支持分析
        3.3.1 教学平台
        3.3.2 教学工具
        3.3.3 教学资源
    第4节 COVID-19 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典型在线教学模式分析
        3.4.1 同步在线教学模式
        3.4.2 异步在线教学模式
        3.4.3 智慧在线教学模式
        3.4.4 混合在线教学模式
    第5节 COVID-19 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构建
        3.5.1 模式的内涵
        3.5.2 模式应用原则
第4章 COVID-19 背景下K中学“互联网+教育”的案例研究
    第1节 K中学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案例分析
        4.1.1 K中学的基本情况
        4.1.2 K中学“互联网+教育”的基础环境
        4.1.3 K中学“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支持
        4.1.4 K中学“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
    第2节 K中学实施“互联网+教育”的学生问卷调查
        4.2.1 问卷设计
        4.2.2 问卷调查实施
        4.2.3 调查结果分析
    第3节 K中学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教师访谈
        4.3.1 访谈目的及访谈对象
        4.3.2 访谈过程
        4.3.3 访谈结果分析
    第4节 K中学开展“互联网+教育”的困境及原因
        4.4.1 基础设施方面:网络拥堵设备不均衡
        4.4.2 教学支持方面:师生教育技术能力不足
        4.4.3 教学模式方面:教学模式认识不清
第5章 “互联网+教育”在中学的发展策略探究
    第1节 持续改善基础环境
        5.1.1 提高网络资源有效性
        5.1.2 尝试新技术教学终端
    第2节 提高教学支持水平
        5.2.1 建设统一教学平台
        5.2.2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5.2.3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第3节 探索家校教学模式
        5.3.1 调整校园教学模式
        5.3.2 增加家校教学模式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第1节 研究结论
    第2节 研究不足与改进
    第3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教师首轮访谈提纲
    附录C:教师二轮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韩国高中汉语教材《中国语Ⅰ》 (三本)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简介
        1.2.1 关于教材评估标准的研究
        1.2.2 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的分析研究
        1.2.3 关于韩国高中汉语教材的研究
    1.3 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方法
        1.3.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中国语I》(三本)教材编排框架及内容体系构成的比较
    2.1 《中国语I》(三本)教材的编排框架介绍
        2.1.1 教材体例
        2.1.2 教材课文目录及主要人物
        2.1.3 教材练习形式
        2.1.4 教材附录内容
    2.2 《中国语I》(三本)教材内容体系构成介绍
        2.2.1 《中国语I》(三本)教材语言方面
        2.2.2 《中国语I》(三本)教材文化方面
    2.3 《中国语I》(三本)教材比较结果的分析
        2.3.1 《中国语I》(三本)教材编排框架的比较结果
        2.3.2 《中国语I》(三本)教材内容体系构成的比较结果
第三章 《中国语I》(三本)与《2015 修订教育课程》大纲的对应考察
    3.1 《中国语I》(三本)与大纲语言方面的对应考察
        3.1.1 发音及文字方面的大纲要求与教材的对应考察
        3.1.2 词汇方面的大纲要求与教材的对应考察
        3.1.3 语法方面的大纲要求与教材的对应考察
    3.2 《中国语I》(三本)与大纲文化方面的对应考察
        3.2.1 大纲对文化方面的基本要求
        3.2.2 教材的对应考察
    3.3 《中国语I》(三本)与大纲[附录I]的对应考察
        3.3.1 大纲对交际项目的要求
        3.3.2 教材的对应考察
第四章 《中国语I》(三本)使用者的问卷调查及教材编写建议
    4.1 《中国语I》(三本)使用者的问卷调查
        4.1.1 调查对象的确定
        4.1.2 调查内容的设计
        4.1.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4.2 《中国语I》(三本)教材框架及内容体系的编排建议
        4.2.1 教材框架的编排建议
        4.2.2 内容体系的编排建议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在线音乐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综述
第一章 在线音乐教育发展和特点
    第一节 发展历程
        一、网校萌芽阶段
        二、开放教育资源探索阶段
        三、MOOC快速成长阶段
        四、正在发展中的在线即时互动教学阶段
    第二节 特点
        一、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和形式
        二、音乐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三、音乐学习观念的更新
第二章 在线音乐教学模式分类与平台
    第一节 模式与特点
        一、在线音乐课程
        二、音乐智能学习辅助软件
        三、即时双向视频互动音乐教学
    第二节 平台实例分析与评价
        一、课程类平台
        二、辅助软件类平台
第三章 在线实时双向教学模式——以“VIP陪练”为例
    第一节 VIP陪练内容框架
        一、应用平台
        二、运营模式
    第二节 教学层面
        一、教学组成
        二、教学流程
        三、练琴方法的合理性
第四章 在线音乐教育前景
    第一节 在线音乐教育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二节 发展建议
        一、结合前沿技术发展音乐教育
        二、从教师、学生与课程三方面进行改革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8)J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框架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市场服务营销理论
    2.2 SWOT分析理论
    2.3 PEST理论
    2.4 7P组合服务营销理论
    2.5 STP理论
3 J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概况与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1 J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概况
        3.1.1 JN培训机构介绍
        3.1.2 业务概况
        3.1.3 人员概况
    3.2 J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2.1 营销理念落后
        3.2.2 产品结构单一
        3.2.3 营销渠道不足
        3.2.4 价格策略一成不变
4 JN培训机构市场服务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行业环境分析
        4.2.1 同行间竞争
        4.2.2 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
        4.2.3 潜在替代品
        4.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2.5 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4.3 SWOT分析
        4.3.1 内部优势分析
        4.3.2 内部劣势分析
        4.3.3 外部机会分析
        4.3.4 外部威胁分析
5 J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服务营销策略的制定
    5.1 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市场需求分析
        5.1.1 各学科学习最主要动机分析
        5.1.2 个性化中小学课外培训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5.1.3 服务品质需求分析
        5.1.4 选择J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的理由分析
        5.1.5 宣传渠道效率分析
    5.2 STP策略
        5.2.1 依据顾客需求细分市场
        5.2.2 目标市场选择
        5.2.3 J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市场定位
    5.3 服务营销7Ps组合策略
        5.3.1 产品策略
        5.3.2 价格策略
        5.3.3 促销策略
        5.3.4 渠道策略
        5.3.5 人员策略
        5.3.6 过程策略
        5.3.7 有形展示
6 J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服务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
    6.1 保障措施
        6.1.1 考核激励机制保障
        6.1.2 企业文化保障
        6.1.3 资金保障
        6.1.4 技术保障
    6.2 J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服务营销策略实施的预期效果
7 研究结论与研究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诊断与干预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二)数困生是需要关注的群体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二、罗森塔尔效应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学习困难的界定
        二、数学学习困难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 H数学学习困难的诊断
    第一节 通过观察分析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
        一、课堂观察
        二、解题观察
    第二节 从错题中探寻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
        一、数学错误类型
        二、数学错误归因
    第三节 通过访谈得到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
        一、班主任访谈
        二、家长访谈
        三、H本人访谈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H数学学习困难的干预
    第一节 数学知识层面的干预
        一、简易方程
        二、因数与倍数
        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四、圆
    第二节 感觉统合积极疗法干预
        一、干预设计及干预内容
        二、干预过程
    第三节 家庭层面的干预
        一、增强记忆力锻炼
        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三、改变家庭学习环境
        四、咨询医生的建议
        五、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员情感关系
        六、调节饮食与生活作息
第四章 干预结果
    第一节 数学成绩的变化
    第二节 数学作业质量的变化
    第三节 数学课堂表现的变化
    第四节 非智力因素的变化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二节 反思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记录纸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未来两亿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J]. 专家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1(11)
  • [2]小学“小幼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SZ学校为例[D]. 乌怡罕.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中学创客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个案研究 ——以F中学为例[D]. 刘祥超.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疫情背景下初中生在线有效学习现状及问题研究 ——以石家庄市某中学为例[D]. 许伟波.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COVID-19背景下K中学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案例研究[D]. 杜鹏.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韩国高中汉语教材《中国语Ⅰ》 (三本)比较研究[D]. 任娜恩(IM NA EUN).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在线音乐教育研究[D]. 许施婷. 上海音乐学院, 2021(09)
  • [8]JN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张宁.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9]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诊断与干预的个案研究[D]. 吴雅静. 喀什大学, 2020(07)
  • [10]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J]. 张生,陈丹,曹榕,王思琦,王雪,齐媛. 中国特殊教育, 2020(06)

标签:;  ;  ;  ;  

下一个2亿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