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中基于TCP/IP的异步通信接口层设计

手机中基于TCP/IP的异步通信接口层设计

一、手机中基于TCP/IP的异步通信接口层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史世良[1](2021)在《车辆动态称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目前,我国治理车辆超载现象普遍采取传统的停车计重收费方式,这些传统称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大型称重检测站,极易造成交通阻塞导致检测效率较低,车辆为逃避检测容易出现绕行现象等。本课题依托车辆动态称重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车辆动态称重管理系统,以达到从源头遏制车辆超载现象和提升车辆称重效率的目的。本系统可以在不影响车辆正常通行的前提下对车辆进行动态称重,包括高速预检区和低速精检区两大核心称重区域,能够对称重车辆进行实时监测,AW1000动态称重仪表中的算法能够对称重信号进行深度处理,提升了系统的称重精度。上位机软件通过C#语言进行开发,搭配SQL Server数据库,实现了车辆称重数据的可视化管理,便于对称重数据的查询与追溯,提升了系统的称重效率和管理水平。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深入研究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称重相关规范,对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包括系统硬件架构设计、软件架构设计以及称重流程设计等,经过需求分析、功能划分和系统布局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动态称重方案。(2)按照控制原理和系统需求,搭建硬件系统并完成对硬件的选型与配置。高速预检区硬件系统主要包括高速动态轴重秤、称重仪表、车牌识别仪等。低速精检区硬件系统主要包括NX控制器、语音控制器、交通信号灯等。通过对两个核心称重区域的硬件设备进行选型与配置,使整个硬件系统满足整体控制需求。(3)运用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和SQL Server数据库,完成了上位机称重管理软件的设计与研发,该软件具有系统管理、系统设置、数据维护、数据查询与统计等功能。通过软件实现了上位机与NX控制器、称重仪表、车牌识别仪等各类硬件的通信。使用Sysmac Studio软件完成了PLC程序的编写,包括精检称重控制程序、语音播报与信号灯控制程序和故障报警程序,实现了对超载车辆的精检称重。根据TCP/IP协议对数据远传程序进行开发,实现了将称重数据通过以太网通信远传到监控中心数据服务器中,以便对称重数据的实时处理。管理软件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已应用于青岛市某交通执法站,实现了车辆的动态称重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平稳且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岳宇航[2](2021)在《基于国产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现如今,物联网技术将世界变成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嵌入式设备与物联网的结合成为了嵌入式技术发展的真正未来。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在国内呈现需求日益旺盛的态势。而天然气的开发环境恶劣,天然气井控制器的应用就为天然气开采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的气井控制器的设计以进口CPU为主,国产龙芯CPU的发展为我国摆脱技术依赖提供了新的支持。基于此,本课题开发了一款基于国产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通过对天然气井场远程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天然气井场仪表数据采集和设备的控制的气井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该控制器以Loongson 1B CPU作为主控制器,操作系统为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各电路模块的芯片尽量选用国产芯片,以达到气井控制器的国产最大化。该气井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包括Loongson 1B核心板和底板设计。底板设计包括:3个外围电路设计:电源电路、RTC电路、EEPROM存储电路;2个本体I/O端口设计:AI电路、TTS语音输出电路;4个本体通信端口模块设计:RS232电路、RS485电路、华为2/3/4G通信电路、以太网电路。软件设计中完成了驱动设计以及应用程序设计。通过功能测试,验证了该国产气井控制器的设计可行性,完成了基于国产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左家兴[3](2021)在《实时通信中间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信中间件对上层应用软件提供了标准的接口服务,具有屏蔽底层复杂的多链路信息的功能,能够有效提高程序开发效率,解决软件之间、软件与底层操作系统之间的耦合性问题,在分布式雷达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传统的通信中间件架构大多以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为基础,采用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RPC)机制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基于这种架构实现的通信系统,存在数据交换的效率低、耦合性强、传输方式单一等问题,不能满足未来雷达通信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传统通信中间件存在的以上问题,开展了一种低时延、松耦合的通信中间件的研究。重点研究了实时通信中间件的软件架构、关键模块的设计方案、实时数据传输的优化方法以及在多个平台上搭建测试环境对其性能进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传统通信中间件各通信节点动态加入、动态退出的功能难以实现,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差等问题,基于数据分发服务(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DDS)的技术规范,设计了以主题为索引的实时通信中间件软件架构,为分布式实时数据传输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2.针对传统通信技术中各通信节点的耦合性强,实时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差等问题,基于以数据为中心的发布订阅(Data-Centric Publish-Subscribe,DCPS)机制,设计了兼容发布/订阅机制的信息库模块,解决了数据的异步传输及通信节点的强耦合问题。3.针对多样化的数据传输模式在传统通信中间件上难以实现的问题,研究了数据缓存模型以及多线程并发技术,设计了相互独立的数据缓存模块、多路数据收发模块,实现了多样化的数据传输模式。最后,本文在通用计算机平台、嵌入式TL5728平台及嵌入式Jetson TX2平台,搭建了测试环境,从实时性、耦合性及平台无关性方面对实时通信中间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通信中间件能够发挥松耦合特性,在实时性方面,相比于Open DDS,获得了7.80%的提升。搭建混合测试平台,并基于行人目标检测算法的实测数据,验证了实时通信中间件在混合平台间的数据交互。

徐常新[4](2020)在《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冷轧管性能优越、精度高,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许多领域。新型冷轧管机采用三个直流电机实现轧辊和回转、送进驱动,其性能和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冷轧管的质量。已有的冷轧管机现场监控器通过采集驱动电机的电压电流信号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中冷轧管机运行状态的监控,并能够连接上位机实现监控数据存贮和管理。随着新型冷轧管机的技术升级和普及应用,轧管厂和制造商在设备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故障维修、质量跟踪等方面都面临挑战,需要能够跨地域全方位提供运行监控、数据管理、信息交互的技术手段,满足不同阶段的应用需求。针对以上情况,本文研究和设计了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以期提高冷轧管机在安装、使用、维护、管理方面的技术水平,为轧管厂和制造商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分析了轧管厂和制造商在现场安装调试、正常生产、设备维护计划与管理、故障维修、售后服务、设计质量反馈等不同阶段的应用需求,并针对调试维修、监控管理、质量管理等三种典型应用场景,提出了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总价体设计方案,提出了系统各部分的设计要求。接着,将系统的设计开发分为系统通信、服务器软件、客户端软件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系统通信设计包括现场监控器硬件设计、通信模块(蓝牙4.0、GPRS、RS485)软硬件设计、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和网络通信协议;后台远程服务器设计主要由应用服务器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两部分组成,应用服务器实现与PC客户端、移动客户端和现场监控器终端的网络通信以及数据库读写事务的处理。数据库负责存储冷轧管机现场监测数据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数据;移动客户端基于Android平台进行开发,实现与现场监控器设备的BLE通信以及借助于后台服务器与远程移动客户端的双向通信,同时为用户提供数据监测、数据上传等功能;PC客户端基于Qt平台开发,实现与现场监控器设备的RS485通信以及与后台服务器端的网络通信,同时为用户提供信息管理、数据监测等功能。整个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基于C/S架构进行开发,用户通过各类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端的网络通信。为了验证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是否满足设计指标,在系统搭建完成后进行了系统的通信测试和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设计工作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今后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张钰[5](2020)在《分布式环境下的车载娱乐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并伴随互联网浪潮,车载娱乐系统从原先附加值不高的边缘零部件,逐渐成为车辆的卖点和营销重点,受到各汽车企业的日益重视和大力投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各汽车企业纷纷进行不同的尝试。本项目在车厂自有系统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现有功能,提出创新点,以便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本系统基于原先的单机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尝试,扩展成分布式系统。与传统方式不同,分布式车载系统在车内部署多块独立的显示屏,支持前座和后座的多位乘客同时独立使用。其优点是,可以同时服务于驾驶者和乘客的不同需求,如驾驶者使用导航和蓝牙电话的同时,乘客可以观看视频、使用其他应用程序。作为一种较新的应用场景,本课题讨论了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研究目标是分布式系统不同模块间的协作方式。系统功能由分布在多台机器上的多个模块协作完成,由于每台机器的职责定位不同,需要对各模块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并考虑模块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发生冲突时的协调和仲裁机制。其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如何实现稳定高效的跨机通信,以及符合分布式系统架构的软件设计方法。第二个研究目标是如何在多块不同显示屏之间进行媒体文件共享,可共享的媒体文件来源包括USB、iPod等外接设备,以及手机蓝牙音乐。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设备管理和内容检索,播放控制,会话管理以及主从节点的控制策略等。与消费类电子不同,车载系统的性能要求十分苛刻,包括系统启动性能以及跨模块通信性能。因此如何设计出满足车载性能要求的系统方案,成为了本课题的第三个研究目标。针对第一个研究目标,在对消息队列和远程过程调用等分布式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对比后,本系统根据应用场景选择了ZeroMQ和CORBA作为基础组件和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本文围绕项目的功能性需求及非功能性需求,对系统的逻辑架构、通信架构、以及系统组网策略进行了阐述,并对系统重要功能进行设计实现。重点功能包括:系统电源状态管理,音频仲裁和声音通道管理,Media播放控制,Media多屏同步管理,车载性能优化等。车载电源状态作为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石,将对系统的所有功能产生影响。本文详细探讨了电源状态的设计因素,并基于这些因素定义并实现了11种电源状态,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每种状态下的功能约束。整车音频通道属于竞争性资源。系统存在多种使用车载音频的场景,如蓝牙通话、音乐播放、消息提醒、导航提示、语音识别等,当这些场景并发时会产生冲突。本文对音频通道进行了整体规划,建立并实现了音频通道的仲裁规则及切换机制。针对第二个研究目标,利用第三方播放引擎,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分布式Media播放方案。一台机器负责设备管理和内容检索,另一台机器负责播放控制。其中,Bluetooth Audio和其他Media的播放机制不同,需要分别处理。除了单独的Media播放,本文还对Media多屏同步的场景进行设计和实现。所谓多屏同步,是指在多个独立HMI模块之间共享内容,主要涉及到会话的建立和主从节点的管理。针对第三个研究目标,作为分布式系统,针对启动速度以及跨机通信效率这两方面,本文综合软件架构、通信架构、系统组网等多方面因素,对系统优化方案进行了探讨。系统通过多轮测试对软件质量进行保证,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及多轮验收测试。本文对测试用例设计、defect记录、测试情况与验收结果进行了阐述。经过充分测试和验证,系统最终成功上线。最后本文对车载娱乐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孙伟[6](2019)在《基于Docker的智能家居产品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智能家居产品大量涌现,智能家居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如何对智能家居产品进行高效、低成本的管理成为智能家居设备生产商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Docker容器构建智能家居云平台方便智能家居厂商对设备进行管理。基于云平台的管理系统提供移动终端和网页端服务,方便管理员用户监控、管理设备,显着地提升服务的实用性和便携性。此外,通过云平台对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方便管理人员定位问题、优化设备系统功能。通过基于以云平台为核心的用户数据的存储、计算及分析,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本文简述了目前智能家居行业的相关背景、意义及所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基于Docker容器的智能家居云平台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本文设计的云平台是一个分布式系统,由负载均衡模块、网络通信模块、消息队列模块、业务接口层、业务实现层和数据库持久层组成。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系统架构方面,为了应对高并发的网络请求,采用多前台多后台的部署方案。前台作为业务接口层,负责收发请求和页面展示;后台作为逻辑实现层,负责数据库的基本操作。采用RabbitMQ消息队列实现前后台之间的异步通信,达到功能解耦和提高信息吞吐量的效果,保证消息转发的高可靠性。(2)由于智能家居设备与云平台之间的交互频繁,本文采用WebSocket协议在云平台与智能家居设备之间建立长连接,实现实时的全双工通信模式。当存在大量的设备时,为提高云平台的并发能力,本文基于Netty网络编程框架设计并实现WebSocket服务器,保证云平台能够与大量的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维持稳定的长连接。利用Redis服务器,设计了缓存数据结构,避免智能家居设备与云平台重复建立长连接。(3)对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设计进行介绍,阐述了云平台各个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本的设备功能、云平台管理员用户功能和设备持有者功能的实现。(4)为解决以往分布式系统部署繁琐,生产与开发环境不一致性等问题,本文将云平台的应用服务部署在Docker容器中,提高了云平台的可维护性,节约了硬件成本。而且,容器技术有利于云平台的扩展。当业务量增加时,只需要增加容器数量即可。针对本文所构建的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家居管理系统,进行了基于Docker容器的部署与测试。实验数据表明,在面对高并发量的WebSocket业务请求时,本文所设计的智能家居云平台具有较好的可靠性,能够正确处理来自设备的请求。

胡念祖[7](2019)在《基于ARM和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自动售货机设计》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渐失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无人自动售货机在零售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嵌入式技术是控制售货机出货的保证,Web技术为售货机远程后台管理提供了又一种解决方案。随着现阶段WiFi信号的覆盖与普及,售货机以WiFi信号无线通信的形式连接互联网成为了可能。本文充分利用现阶段已经成熟的嵌入式技术、Web技术、网络技术构建以ARM和嵌入式Web服务器为核心的自动售货机售货控制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完成对售货机零售功能和后台批量管理的设计。首先,本文介绍了售货机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分析了售货机在以无线WiFi信号连接无线路由器的基础上,搭建售货机运营商能够拥有所属权的嵌入式Web服务器进行远程后台管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明确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意义。其次,在售货控制系统上,既设计了实现基础零售功能的由多个功能模块构成的售货机控制板,又设计了相关辅助模块进一步提高售货机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同时还设计了用于提高售货机现场装机效率的售货机自检功能。然后,在分析了不同种多机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明确了基于RS485通信标准的售货机多机通信协议和通信原则,设计了多台自动售货机主从通信的运行模式,为后续的集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最后,在远程监控系统上,以B/S为整体架构,以HTML+JS技术设计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以支持TCP/IP协议的WiFi模块搭建嵌入式Web服务器应答HTTP请求,同时针对嵌入式Web服务器自身特点运用Ajax等技术优化数据交互。最终,售货机运营商可以通过任意一台PC或者手机以操作浏览器的方式完成对多台自动售货机的远程实时监控。本文对本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和现场运行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达到了预期的要求,有效的提高了售货机运行的可靠性和后期管理的经济性。本文共有图40个,表5个,参考文献51篇。

卢振[8](2019)在《基于WebSocket协议的分布式云推送平台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大量PC和移动设备同时向应用服务器请求数据,而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面临着巨大的数据请求压力。传统的服务器推送技术建立在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HTTP协议之上,实时数据只能依靠客户端不断地请求后端服务器而获取,这无疑大大加重了服务器的并发处理压力,造成资源浪费。由于基于HTTP协议实现服务器推送技术存在弊端,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HTML5中规范的WebSocket协议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器“推送”技术。由于WebSocket协议具有持久连接和全双工连接的优势,服务器能够在有数据更新后主动地向客户端推送数据,这不仅减少了服务器资源的浪费,同时令实时的消息变化更及时的被发往客户端以提升用户体验。本文首先对WebSocket协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其连接原理、数据传输原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文的目标是构建高性能的、分布式的通用型云推送平台,因此对分布式理论也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接下来本文对分布式云推送平台的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和选择,推送后台服务通过Spring Cloud技术搭建,WebSocket连接和消息处理通过高性能的、基于事件驱动的异步IO框架Netty来构建。本文还对推送服务系统的准入鉴权开发了一套面向业务侧的自动化接入平台,以及推送消息相关的各项指标的数据可视化平台,各个子系统异步通信,彼此合作共同对外提供推送服务。本文对以上基于WebSocket协议构建的分布式云推送方案进行了调研并加以实现,通过对系统的压力测试,表明该实现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推送服务中服务端资源浪费的问题,并且大幅提高了推送消息的实时性和到达率。

王加宾[9](2018)在《地铁屏蔽门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地铁的运行总里程和线路数不断创下新高,地铁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乘客误入轨道行驶区域、列车车门夹伤乘客等安全隐患,地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出于对乘客的安全考虑,目前地铁站台普遍安装了集高科技和人性化于一体的保障生命安全的地铁屏蔽门系统。由于地铁屏蔽门在保证乘客生命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地铁屏蔽门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重大挑战。上海轨道交通地铁2号线作为上海市较早建设的市区骨干线路之一,已于2012年9月正式安装地铁屏蔽门系统,截止到目前,该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七年之久。地铁屏蔽门控制系统各种设备连接错综复杂,数据采集节点数目较多,这都加大了运维保障的难度。由于相关设备运行时间较久,出现了老化、机械的磨损等现象,给地铁屏蔽门的安全运行带来重大隐患。因此,设计开发出一套完善且实用的地铁屏蔽门远程监控系统对保障乘客安全、提高地铁屏蔽门运行系统的智能化、改善地铁候车环境等方面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地铁屏蔽门远程监控系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上海地铁2号线地铁屏蔽门远程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地铁屏蔽门远程监控系统的技术方案,然后对地铁屏蔽门远程监控系中硬件组成及软件编码实现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和验证,并搭建了模拟试验平台,对所设计系统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实时性等方面进行了全方面的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对地铁屏蔽门远程监控系统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设计出了系统的总体架构方案。在硬件方面,提出了电压数据采集模块、电流数据采集模块和图像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方案;在软件方面,首先提出了便于系统代码编写的SSH框架整合的方案,阐述了SSH框架与Ajax异步刷新技术融合的设计方案。(2)针对地铁屏蔽门远程监控系统中继电器触点状态检测不准确的难点,研究了一种用于检测继电器触点状态的基于Sobel算子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以判断继电器处于吸起或闭合状态,并通过实验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3)根据地铁屏蔽门的故障和故障症状之间的依赖关系,构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故障诊断算法,若当前数据出现异常,会通过算法模型找到与故障案例相似度最高的历史故障案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满足系统的性能需求。(4)通过搭建地铁站台模拟试验平台,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全面的验证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地铁屏蔽门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的要求。

雷鹏宇[10](2018)在《基于云计算的矿用设备远程监控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极大的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它是指在广域网络或者局域范围内的网络把微机、软件、硬件、网络、平台的服务等资源统一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数据的托管共享的互联网技术。本文将云计算应用于一个全新的领域——监控系统。本系统是基于云计算而开发的一种矿用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其本身是由多种传感器,总控芯片,云服务器,通过以太网络和CAN总线,以及zigbee构成的无线通讯层而构建的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采用云计算的形式/服务器构架,使用AES数据加密的核心算法提高数据隐蔽性和安全性,极大的加强了在安全工程方面的应用的同时保持了系统数据的准确性。首先在通讯方面本远程监控系统基于TCP/IP协议实现同监控节点的双向通信多通道通信,获得传感器数据的同时支持数据在线调整及在线优化,以达到连续监控的目的。同时支持TCP点对点的数据传播和广播形式的数据传播,极大地拓展了用户的应用形式,在监控系统内部采用了zigbee的无线通讯形式,也加大了数据的对外传输便利性。其次通过设置线程池,以异步通信的方式实时获取并显示传感器的数据到用户的客户端口,完全达到监控与传感器数据同步。针对云计算中被广泛使用的矩阵类型数据,特别提供了全方位的监控支持。还开发了不同平台的应用软件,上位机端软件即主控制系统,加密软件即云端应用,手机APP软件即移动端应用组成全面的监控体系,实时多个维度多个节点的监控平台,让系统更加完善与稳定。最后以矿用设备组常见的直流电机为例做为研究对象,采取转速传感器和电流、电压、温度作为监控数据以及模拟数据,采用监控系统的软件形式,基于阿里云平台的动态仿真和本地云平台的实际实验,证明了所提出云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促进和完善了监控系统与云计算结合在实际的矿用设备中的应用。

二、手机中基于TCP/IP的异步通信接口层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机中基于TCP/IP的异步通信接口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车辆动态称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车辆称重系统研究现状
        1.3.2 国内车辆称重系统研究现状
    1.4 车辆动态称重相关规范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设计
    2.1 系统概述
    2.2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原则
        2.2.1 系统需求分析
        2.2.2 系统设计原则
    2.3 系统功能与技术要求
        2.3.1 系统功能指标
        2.3.2 主要技术参数
    2.4 系统硬件架构
        2.4.1 架构体系设计
        2.4.2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2.4.3 系统设备布局设计
    2.5 软件架构设计
    2.6 系统组成与称重流程设计
        2.6.1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组成
        2.6.2 车辆动态称重流程设计
    2.7 影响车辆动态称重精度的因素分析
        2.7.1 高频噪声干扰分析
        2.7.2 低频噪声干扰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硬件配置
    3.1 PLC选型与IO分配
        3.1.1 PLC选型
        3.1.2 控制系统IO分配
    3.2 传感器选型与工作原理
        3.2.1 传感器选型
        3.2.2 传感器工作原理
    3.3 高速动态轴重秤选型与设置
        3.3.1 高速动态轴重秤选型
        3.3.2 高速动态轴重秤设置
    3.4 称重仪表选型与设置
        3.4.1 称重仪表选型
        3.4.2 称重仪表设置
    3.5 视频监控系统硬件选型与配置
    3.6 车牌识别仪选型与配置
        3.6.1 车牌识别仪选型
        3.6.2 车牌识别仪配置
    3.7 语音系统硬件选型与配置
    3.8 其他硬件选型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辆动态称重管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数据库设计
        4.1.1 数据库选用
        4.1.2 数据库E-R图设计
        4.1.3 数据库表设计
    4.2 车辆动态称重管理软件设计
        4.2.1 系统用户登陆
        4.2.2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界面
        4.2.3 系统硬件参数设置
        4.2.4 系统数据库设置与数据维护
        4.2.5 动态称重数据查询与统计
    4.3 上位机与NX控制器的OPC UA协议通信程序设计
        4.3.1 OPC UA通信
        4.3.2 OPC UA服务器设置
        4.3.3 OPC UA客户端程序设计
    4.4 上位机与AW1000称重仪表的RS485通信设计
        4.4.1 建立RS485通信
        4.4.2 AW1000称重仪表数据输出格式
        4.4.3 重量数据处理
    4.5 上位机与车牌识别仪的Ether Net/IP通信程序设计
    4.6 视频监控信息采集
    4.7 PLC程序设计
    4.8 称重数据远传软件实现
        4.8.1 以太网通信与TCP/IP通信协议
        4.8.2 数据库远程访问配置
        4.8.3 数据远传软件实现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国产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架构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架构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框架设计
    2.1 龙芯气井RTU开发简述
    2.2 系统需求分析
    2.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2.4 Loongson1B核心板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的总体设计
    3.2 硬件开发环境及开发步骤
    3.3 外围电路设计
        3.3.1 电源电路模块设计
        3.3.2 RTC电路模块设计
        3.3.3 EEPROM电路模块设计
    3.4 RTU本体I/O端口设计
        3.4.1 AI模块的设计
        3.4.2 TTS模块的设计
    3.5 RTU本体通信端口设计
        3.5.1 RS232 电路模块的设计
        3.5.2 RS485 电路模块设计
        3.5.3 华为2/3/4G通讯模组模块的设计
        3.5.4 MII模块的设计
    3.6 LED指示灯模块的设计
    3.7 PCB板的设计与制作
    3.8 PCB板的焊接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4.2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4.2.1 嵌入式Linux系统的构建
        4.2.2 在主机搭建Linux环境
    4.3 龙芯RTU驱动程序设计
        4.3.1 RTC模块驱动设计
        4.3.2 AT24C64 EEPROM的 IIC设备驱动设计
        4.3.3 以太网通信模块驱动设计
        4.3.4 4G通信驱动设计
        4.3.5 UART串口通信模块驱动设计
        4.3.6 模拟量输入模块驱动设计
    4.4 Modbus通信协议
    4.5 龙芯RTU应用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的实现与测试
    5.1 基于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的实现
        5.1.1 RTU外部接口连线
        5.1.2 设置终端仿真程序
        5.1.3 恢复和更新Linux系统
        5.1.4 应用程序的移植
    5.2 基于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的测试与仿真
        5.2.1 测试环境所需工具
        5.2.2 功能模块的运行与测试
        5.2.3 仿真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实时通信中间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传统通信技术局限性
        1.1.2 中间件技术研究意义
    1.2 通信中间件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通信中间件技术研究及通信时延分析
    2.1 常用通信模型分析
        2.1.1 点到点通信模型
        2.1.2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2.1.3 发布/订阅模型
    2.2 数据分发服务DDS
        2.2.1 DDS原理及其规范
        2.2.2 DDS核心模块分析
        2.2.3 DDS服务质量策略的研究
    2.3 通信中间件数据传输时延分析及优化方法
        2.3.1 通信中间件数据传输时延分析
        2.3.2 实时数据传输优化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时通信中间件总体设计
    3.1 实时通信中间件需求分析
    3.2 通信中间件总体架构设计
        3.2.1 总体架构
        3.2.2 应用接口层
        3.2.3 模块管理层
        3.2.4 传输控制层
    3.3 通信中间件服务质量策略(QOS)设计
        3.3.1 Qos模型分析
        3.3.2 Qos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时通信中间件分模块设计
    4.1 信息库模块设计
        4.1.1 基本信息设计
        4.1.2 信息库模块接口设计
        4.1.3 信息库模块处理流程
    4.2 发布/订阅模块设计
        4.2.1 发布/订阅接口设计
        4.2.2 发布/订阅工作流程
    4.3 数据缓存模块设计
        4.3.1 数据缓存模型设计
        4.3.2 数据流的写入流程
        4.3.3 数据流的读取流程
    4.4 多路数据收发模块设计
        4.4.1 一对一模式
        4.4.2 一对多模式
        4.4.3 多对一模式
        4.4.4 多对多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时通信中间件验证及结果分析
    5.1 实时通信中间件性能验证及结果分析
        5.1.1 实时性
        5.1.2 耦合性
        5.1.3 平台无关性
    5.2 基于混合平台的通信中间件验证及结果分析
        5.2.1 实验测试数据
        5.2.2 实验测试方案
        5.2.3 实测数据处理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本文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冷轧管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远程监控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和相关技术
    2.1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2.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3 系统模块功能分析与设计
        2.3.1 现场监控器模块
        2.3.2 后台远程服务器模块
        2.3.3 移动客户端模块
        2.3.4 PC客户端模块
        2.3.5 系统通信
    2.4 相关技术
        2.4.1 Socket网络通讯技术
        2.4.2 开发平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通信的设计
    3.1 系统通信总体架构
    3.2 现场监控器
        3.2.1 现场监控器硬件
        3.2.2 现场监控器功能
        3.2.3 监控器监测数据
    3.3 通信模块硬件电路
        3.3.1 蓝牙4.0 通信模块
        3.3.2 GPRS通信模块
        3.3.3 RS485 通信模块
    3.4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3.4.1 蓝牙4.0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3.4.2 GPRS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3.5 自定义通信协议
        3.5.1 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
        3.5.2 网络通信协议的制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服务器端软件设计
    4.1 后台远程服务器整体结构设计
    4.2 应用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4.2.1 应用服务器功能分析
        4.2.2 应用服务器整体结构设计
        4.2.3 应用服务器通信模块设计
        4.2.4 数据库事务处理模块设计
    4.3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4.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3.3 数据库的存储与优化
    4.4 服务器界面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客户端软件设计
    5.1 移动客户端软件设计
        5.1.1 移动客户端整体架构设计
        5.1.2 蓝牙连接模块设计
        5.1.3 用户登录模块设计
        5.1.4 数据监测模块设计
        5.1.5 网络通讯模块设计
        5.1.6 参数设置模块设计
    5.2 PC客户端软件设计
        5.2.1 本地PC客户端整体架构设计
        5.2.2 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5.2.3 数据监测模块设计
        5.2.4 网络通讯模块设计
        5.2.5 系统设置模块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6.1 远程监控管理系统通信测试
        6.1.1 串口通信安装调试
        6.1.2 网络通信测试运行
    6.2 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功能测试
        6.2.1 移动客户端测试运行
        6.2.2 PC客户端测试运行
    6.3 系统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5)分布式环境下的车载娱乐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相关技术分析
    2.1 异步通信
        2.1.1 消息队列
        2.1.2 各种消息队列产品对比
        2.1.3 消息队列ZeroMQ特点分析
    2.2 远程过程调用
        2.2.1 远程过程调用基本原理
        2.2.2 CORBA和 Web Services对比
    2.3 本章小结
3 需求分析及架构设计
    3.1 系统需求
        3.1.1 功能性需求
        3.1.2 非功能性需求
    3.2 系统架构
        3.2.1 逻辑架构
        3.2.2 通信架构
        3.2.3 系统组网
    3.3 本章小结
4 系统重要模块的设计
    4.1 车载系统电源状态
        4.1.1 电源状态设计因素
        4.1.2 电源状态定义
        4.1.3 电源状态迁移
    4.2 音频仲裁和声音通道管理
        4.2.1 车载音源分类
        4.2.2 音频仲裁设计
        4.2.3 逻辑音频通道设计
        4.2.4 逻辑音频通道仲裁规则
    4.3 媒体播放控制
        4.3.1 CSM端设计
        4.3.2 HMI端设计
    4.4 媒体多屏同步管理
        4.4.1 多屏同步播放
        4.4.2 同步播放会话
        4.4.3 码流提供端
        4.4.4 码流接收端
        4.4.5 当前播放的音源
    4.5 车载性能优化
        4.5.1 系统启动性能优化
        4.5.2 系统组网与数据传输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重要模块的实现
    5.1 电源状态的实现
    5.2 音频仲裁的实现
    5.3 媒体播放控制的实现
        5.3.1 内容检索服务
        5.3.2 播放控制服务
    5.4 媒体多屏同步管理的实现
        5.4.1 依赖的服务
        5.4.2 对外接口
        5.4.3 不同屏幕的播放状态迁移
        5.4.4 会话状态迁移
        5.4.5 多屏同步管理流程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与验证
    6.1 测试用例设计
    6.2 故障记录
    6.3 测试情况与验收结果
    6.4 产品界面原型图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基于Docker的智能家居产品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WebSocket服务器
        2.1.1 WebSocket协议
        2.1.2 网络I/O发展
        2.1.3 Netty网络编程框架
    2.2 RabbitMQ消息队列
        2.2.1 消息中间件
        2.2.2 AMQP协议
        2.2.3 RabbitMQ消息队列
    2.3 Docker容器
        2.3.1 虚拟化技术
        2.3.2 Docker容器
        2.3.3 Kubernetes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系统架构
    3.1 功能需求分析
        3.1.1 云平台对设备的支持
        3.1.2 管理员用户功能
        3.1.3 设备持有者功能
        3.1.4 云平台功能需求小结
    3.2 性能需求分析
    3.3 系统架构
        3.3.1 负载均衡模块
        3.3.2 业务处理模块
        3.3.3 存储服务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云平台关键模块设计与实现
    4.1 Nginx服务器
        4.1.1 分发策略的选择
        4.1.2 Session共享实现
    4.2 WebSocket服务器
        4.2.1 Netty重要组件
        4.2.2 Netty工作原理
        4.2.3 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4.2.4 WebSocket请求处理流程
    4.3 消息队列服务器
        4.3.1 RPC模式消息队列的配置
        4.3.2 发布-订阅模式消息队列的配置
        4.3.3 消息队列工具类的设计与实现
        4.3.4 消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定义
        4.3.5 消息队列服务器的高可用实现
    4.4 Kubernetes集群通讯
        4.4.1 Pod之间容器通讯
        4.4.2 Pod与 Service之间的通信
        4.4.3 外界访问Service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云平台功能设计与实现
    5.1 设备业务
        5.1.1 数据库表及缓存结构设计
        5.1.2 云平台与设备的交互
        5.1.3 业务处理
    5.2 管理员功能
        5.2.1 数据库设计
        5.2.2 用户登录及视图显示
        5.2.3 创建管理员用户
        5.2.4 云平台日志系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部署及测试
    6.1 Docker安装
        6.1.1 安装Docker环境
        6.1.2 Docker私有仓库部署
    6.2 K8s环境配置
        6.2.1 K8s插件安装
        6.2.2 Flannel插件安装
        6.2.3 K8s插件配置
    6.3 资源定义
        6.3.1 创建镜像
        6.3.2 定义服务
    6.4 K8s集群的部署及测试
        6.4.1 测试环境
        6.4.2 集群部署
        6.4.3 功能测试
        6.4.4 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ARM和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自动售货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特色
    1.4 章节安排
2 自动售货机总体设计方案
    2.1 用户需求分析
    2.2 售货机控制器的选取
    2.3 嵌入式Web服务器实现方案的选取
    2.4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5 开发环境的介绍
    2.6 本章小结
3 售货机控制系统设计
    3.1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3.1.1 按键设计
        3.1.2 LCD设计
    3.2 电机控制模块设计
        3.2.1 电机驱动模块设计
        3.2.2 状态监测模块设计
        3.2.3 脉冲捕获模块设计
    3.3 红外掉货检测模块设计
    3.4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3.5 售货机自检功能设计
        3.5.1 电机是否在线的判断
        3.5.2 电机转动周期的计量
        3.5.3 电机回位功能设计和电机故障判断设计
    3.6 售货机出货功能设计
    3.7 看门狗模块设计
    3.8 本章小结
4 自动售货机多机通信设计
    4.1 多机通信关键技术分析
        4.1.1 多机通信方式的分析
        4.1.2 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
    4.2 售货机多机通信整体设计原则
    4.3 售货机主从多机通信设计的实现
        4.3.1 RS485通信硬件设计
        4.3.2 RS485通信软件设计
    4.4 网络从板的识别与从板离线的甄别
        4.4.1 网络从板的识别
        4.4.2 从板离线的甄别
    4.5 本章小结
5 Web关键技术分析及其设计
    5.1 HTTP
        5.1.1 HTTP的概述
        5.1.2 HTTP的请求与响应
        5.1.3 HTTP协议的具体实现
    5.2 HTML与JavaScript
        5.2.1 HTML
        5.2.2 From表单
        5.2.3 JavaScript
    5.3 Ajax
        5.3.1 Ajax
        5.3.2 异步通信工作流程
    5.4 CGI
        5.4.1 CGI
        5.4.2 CGI流程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开发和系统测试
    6.1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硬件平台设计
    6.2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配网设计
    6.3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搭建
    6.4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开发
    6.5 系统的整体测试
        6.5.1 系统测试前的准备
        6.5.2 售货机装机前后的测试
        6.5.3 售货机运行的测试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清单
致谢

(8)基于WebSocket协议的分布式云推送平台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内部结构
2 分布式云推送技术研究
    2.1 消息推送的概念
    2.2 基于HTTP协议的推送原理研究
        2.2.1 基于Ajax轮询和长轮询推送原理
        2.2.2 基于Comet推送原理
    2.3 基于WebSocket协议的推送原理研究
        2.3.1 事件驱动触发机制原理
        2.3.2 全双工的异步通信原理
    2.4 分布式云推送系统通信原理研究
        2.4.1 分布式系统的挑战
        2.4.2 分布式组件、理论和协议
    2.5 本章小结
3 分布式云推送技术实现
    3.1 分布式云推送系统总体架构
    3.2 推送系统后端服务搭建
        3.2.1 推送系统服务分层结构
        3.2.2 推送系统线程池参数化配置
    3.3 构建WebSocket推送服务
        3.3.1 构建WebSocket服务
        3.3.2 连接通道层设计与实现
        3.3.3 消息处理层设计与实现
    3.4 数据缓存与消息通道
        3.4.1 基于Redis的数据缓存
        3.4.2 基于Mafka的消息通道
    3.5 本章小结
4 推送接入平台与数据可视化
    4.1 自动化接入平台设计与实现
        4.1.1 业务方接入SDK
        4.1.2 接入平台数据库设计
        4.1.3 接入平台管理页面
    4.2 可视化平台设计与实现
    4.3 本章小结
5 推送平台系统测试及性能调优
    5.1 系统测试
        5.1.1 接入平台测试
        5.1.2 推送服务测试
    5.2 推送系统性能优化
        5.2.1 推送服务程序优化
        5.2.2 网络参数优化
    5.3 系统服务能力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地铁屏蔽门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功能需求
        2.1.2 性能需求
    2.2 系统总体架构
    2.3 硬件设计
        2.3.1 电压数据采集模块
        2.3.2 电流数据采集模块
        2.3.3 图像数据采集模块
        2.3.4 TCP/IP通信协议
    2.4 软件设计
        2.4.1 SSH框架设计
        2.4.2 Ajax技术
        2.4.3 ECharts API接口及加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obel算子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
    3.1 边缘检测简介
        3.1.1 边缘检测的基本概念
        3.1.2 边缘检测的过程
        3.1.3 边缘检测的难点
    3.2 边缘检测算子
        3.2.1 Robert算子
        3.2.2 Canny算子
        3.2.3 Sobel算子
    3.3 边缘检测算子效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故障诊断算法
    4.1 贝叶斯网络简介
    4.2 故障诊断算法模型设计
        4.2.1 故障数据库模型的建立
        4.2.2 模型参数的学习
        4.2.3 基于故障案例的推理技术
    4.3 实际测试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铁屏蔽门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1 硬件实现
        5.1.1 电压采集模块的硬件实现
        5.1.2 电流采集模块的硬件实现
        5.1.3 图像数据采集的硬件实现
    5.2 软件实现
        5.2.1 软件运行环境
        5.2.2 系统功能实现
    5.3 系统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基于云计算的矿用设备远程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主要特点
    1.6 章节内容的安排
第2章 监控系统与云计算的理论分析
    2.1 监控系统的总体目标
    2.2 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
    2.3 监控系统的设备选型
    2.4 监控系统的软件模块
    2.5 云计算的系统构成
    2.6 云计算的总体框架
    2.7 云计算平台的选用
    2.8 云计算平台的储存原理及构架
第3章 云平台远程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现场硬件电路总体框架
    3.2 监控系统现场处理器电路设计
        3.2.1 主控芯片电路
        3.2.2 电源电路
        3.2.3 复位电路
    3.3 信号数据采集模块
        3.3.1 电机温度采集模块
        3.3.2 电机的转速采集模块
        3.3.3 电机的电压采集模块
        3.3.4 电机的电流采集模块
    3.4 监控系统通讯电路
        3.4.1 无线通讯模块
        3.4.2 现场通讯模块
    3.5 报警与控制电路
    3.6 现场硬件总电路图
第4章 软件的加密算法
    4.1 加密算法的选用
    4.2 高级加密标准算法实现
        4.2.1 字节变化和逆字节变化
        4.2.2 行变化和列变化
        4.2.3 列混合变换和逆列混合变换
        4.2.4 轮密钥加变化
        4.2.5 密钥的扩展
    4.3 高级加密标准算法加/解密步骤
第5章 软件总体构架
    5.1 软件总体要求
    5.2 监控系统内部通讯协议
    5.3 有线以太模块上网配置
    5.4 加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5.5 PC端监控系统软件
    5.6 手机端接收系统
第6章 监控系统的实验验证与分析
    6.1 监控系统的实验验证方案
    6.2 监控系统仿真实验验证方案
    6.3 监控系统实验模型的搭建
        6.3.1 网络数学模型的搭建
        6.3.2 电机仿真框图的搭建
    6.4 监控系统的仿真实验数据检测
    6.5 监控系统的应用软件测试
        6.5.1 监控系统用上位机验证
        6.5.2 监控系统移动端验证
结论和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手机中基于TCP/IP的异步通信接口层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车辆动态称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史世良. 青岛大学, 2021
  • [2]基于国产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研究与设计[D]. 岳宇航.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实时通信中间件设计与实现[D]. 左家兴.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徐常新. 东南大学, 2020(01)
  • [5]分布式环境下的车载娱乐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钰.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基于Docker的智能家居产品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孙伟. 东南大学, 2019(01)
  • [7]基于ARM和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自动售货机设计[D]. 胡念祖.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8]基于WebSocket协议的分布式云推送平台研究与实现[D]. 卢振.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9]地铁屏蔽门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王加宾.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8(06)
  • [10]基于云计算的矿用设备远程监控系统[D]. 雷鹏宇.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手机中基于TCP/IP的异步通信接口层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