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加强阅读能力培养

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加强阅读能力培养

一、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 加强阅读能力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涵[1](2021)在《基于PISA阅读测评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文中认为国际评价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测评)是全球性的先进测评体系,包括阅读测评、数学测评和科学测评三个主要分支。其中,阅读测评侧重对人的阅读素养及能力测试,内容涵盖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等多方面,对现代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利用其先进经验改进语文教学,落实学生语文素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不同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对PISA阅读测评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调查了曲阜实验中学与临邑县第五中学的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现状,发现培养优势及仍需发展的薄弱点,并试图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改进策略。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通过对PISA测评与PISA阅读测评的研究,笔者从PISA阅读素养的核心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概括出PISA“为生活培养会学习的人”的终身学习教育理念,探讨PISA的先进之处及其对语文教学理念的意义。第二章,通过分析PISA阅读测评理念及测评形式,笔者发现PISA阅读素养测评与我国语文课程目标及统编本教材设计有较多契合之处,它们同样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重视通过多种文本形式的阅读实现学生认知能力的多维度发展,提高学生认知水平,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同时,PISA适用于初中学段学生的发展情况与发展需要,因此从PISA阅读测评出发指导语文教学是可行的。第三章,为全面了解语文素养的培养现状,笔者展开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能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偏重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获得与基础能力的锻炼。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在语文知识技巧、信息获取等文本理解能力以及文本鉴赏等使用能力方面基础牢固;但评价与反思等高阶思维能力、阅读参与能力及表达能力等方面发展不足,因此语文教学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第四章,针对目前语文教学的学生培养现状,笔者试图提出教学改进策略,为教师提供建议与改进思路:第一,更新师生理念与主体意识,落实语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以学习为己任,提高文本参与意识;第二,关注认知过程的教学设计,利用元认知活动使学生认识自我、切实参与阅读活动;第三,将不同类型的文本纳入阅读教学,通过多文本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性高阶思维能力;第四,通过组织交流活动、构建读写联合体,培养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第五章,笔者对《孔乙己》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试图利用PISA阅读理念改进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思考与讨论。希望笔者粗浅的见解能够为基层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凯媛[2](2021)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尝试》文中认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其中第一、二、三学段的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分别不低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对阅读量做出最低规定,旨在督促教师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当前阅读教学大多以单篇为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等问题已经引起广大学者与一线教师的重视。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群文阅读,对传统单篇阅读教学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高阶思维,还可以整合课内外资源,增强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与教师开始重视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但目前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还不够成熟,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因此,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既能理论化群文阅读教学,又能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实践指导,从而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果。本研究首先通过梳理、分析、总结国内外文献中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关注相关动态,尝试从内涵、发展脉络两个方面对群文阅读教学进行解读。其次,以相关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具体包括构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目标、基本环节、实施原则、实施策略以及评价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构建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应用于Q市S小学以部编版为教材的五年级A班的课堂教学之中,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进行三轮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实践尝试,在具体的实施中对每个环节的策略方法进行优化,直至建构出能适用于实践的较为完善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并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得出实践尝试的效果。最后,研究进一步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评价三个方面指出可借鉴的经验和策略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为今后进行相关教学活动的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丰富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锦蓉[4](2020)在《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思维,追求答案的准确一致、思维的整体统一,已然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痼疾,长此以往将对学生思维素养培养及未来的成长发展带来无法预估的后果。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实施,根据新课程改革发展理念及当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思辨思维”以其独特价值成为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们对语文教学现状进行积极探索的重要方向,通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真正发挥语文教育教学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塑造学生理性人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作用。鉴于目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多来自一线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已有研究成果较少,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本论文对进一步推进高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及理论价值。本文在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中思辨思维、思维能力与品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相关内容的前提下,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两大内容和两组实施路径入手,选择“思辨性阅读”与“古代经典论说”为切入口,明晰探究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本文论证和解决的问题是:其一,如何挖掘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的思辨性价值,为发展学生思辨思维能力提供思辨性的教学内容;其二,如何通过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质疑批判、分析推理、实证评析”等思辨思维能力,并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探讨:根据思辨能力、思辨性阅读等概念澄清,确保以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指导。梳理解读教材古代论说文的思辨价值,围绕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要点,以逻辑知识、思维工具引导,从文本对话的质疑发问、深入解读的推理论证到迁移运用的综合评估,合理整合《古文观止》论说资源,为教学策略的探究提供可行性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在一定社会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思辨性阅读教学对学生理性精神世界与人格的塑造,发掘学生深层次思维能力素养,促进思维品质趋向成熟。

莫敬怡[5](2020)在《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的流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阅读教学承载学生认知能力的养成及思维态势的转化等任务,作为语文教育的常态自建国以来愈加受到重视,加之阅读教学自身的相对繁杂性及影响广泛性,关于阅读教学的讨论从未停止且关注度逐渐扩大。探索未来要建立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同样要怀揣历史意识,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间节点上具有代表性的现象,都是我们应加以研究的内容。本文立足于建国后七十年的时间节点,采用类似于“知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的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一方面纵向梳理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纲中阅读教学的演变特点,一方面为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发展提供思想借鉴。本文主要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介绍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流变历程及背景。结合社会发展史及教育史将1949年至今语文课纲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革故阶段、过渡阶段、开放阶段,从政治、文化等社会发展情况探寻建国以来的历史背景。第二章,重点分析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具体要素的流变历程,从“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材料”、“阅读教学方法”、“课外阅读”、“阅读教学辅助手段”、“阅读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对课纲中阅读教学具体要素予以理性审视。第三章,针对上述梳理变化过程,对建国以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的发展情况进行思考与展望。发现流变过程有以下突出成就:阅读教学观念在更迭中逐渐更新、阅读教学方式多元信息化、阅读教学主体趋向学生、阅读教学知识性与思想性逐渐平衡、阅读能力与素养深入关注;并且遴选过程中仍需商榷的几个问题:阅读教学流变的曲折性、阅读教学成就突出课纲的作用、阅读教学中师生的合理关系、阅读素养获得过程中的重点、阅读教学评价的意义。最后基于上述梳理与分析,对未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梳理历史嬗变轨迹,本文客观审视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的流变历程,为今后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蔡欣桧[6](2020)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散文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近两年全面普及的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中,散文篇目的占比较大,处于选文系统的重要地位。据笔者调研统计,多数一线语文教师认为,提升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是散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因此,笔者以初中散文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提升初中生散文阅读能力为出发点,以一线散文阅读教学现状为现实依据,结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深入探究训练学生各项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以期在散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撰写本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从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四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从散文选文编排情况,课程标准与“1·N结合学习理论”观照下的散文阅读能力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第二章结合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从统编版初中语文的散文教学和学生散文阅读能力习得两方面阐述散文教学中各项散文阅读能力训练现状;第三章承接第二章现状描述,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剖析初中散文教学中各项散文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归因分析;第四章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基于现状描述、问题剖析和归因分析,从散文教学中教学资源最优化、散文阅读能力训练灵活化和散文阅读能力建构有效性三方面提出初中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旨在让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可以实施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以达到提升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目标。结语部分,对论文主要内容的评述和对培养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粗略反思与展望。

高雅飞[7](2020)在《以阅读力培养为导向的童书出版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儿童阅读力培养或儿童阅读技能训练是近年来国内外儿童阅读推广和儿童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与国内传统语文教学方向不同,儿童阅读力培养的概念源自国外,以具体阅读策略的学习与运用为训练重心,强调对学习者“阅读力”的培养与锻炼。简而言之,“阅读策略”指阅读者为了完成某一任务或习得某一技能而采用的有目的的手段,它的使用价值在于能够让无形的阅读活动变得具体,从而为儿童群体的阅读活动增益。就国内而言,阅读力培养的概念早已在儿童教育领域萌芽并逐步渗透至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之中。教育部曾公布,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统一采用部编版语文教材。相比于之前各个版本,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最大亮点在于“打破传统,侧重阅读”,教材知识结构中多处凸显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强化阅读能力,进而完成阅读成果的输出与表达;并把课外阅读指导纳入课内知识体系,作为正式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课后练习环节对于阅读训练提出了系统化的要求,且进行了明确的梯度区分。低年级倡导亲子阅读,鼓励家长带领孩子积极拓展课外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高年级呼吁经典名着阅读,培养整体性的鉴赏与评价思维,将阅读能力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基于儿童阅读力培养在国内外受到热捧的现状,本文主要探讨一个问题:在我国,从出版方角度而言,如何借助阅读力培养热潮,为出版活动和儿童阅读推广增益?阅读力的培养以文本为基础,出版单位是国内儿童阅读力训练在国内推广必不可少的参与者,是阅读文本和材料的提供方。在前期市场调查阶段,通过案例研究及对业内人士进行访谈等方式,本文试图论证一个结论:儿童图书市场上对于专业的阅读技能训练类童书存在着一定的需求,策划并出版一套以儿童阅读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童书在当下而言是有市场前瞻性且有必要的行为。同时,对于出版单位而言,在制定实际的出版策略时,首先需要对“阅读力”本身及儿童阅读能力培养方案有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需要有明确具体的框架体系作为参考,本文主体部分为基于以上几点需求展开的讨论。总而言之,阅读力培养在国内的逐步升温对于童书出版单位而言无疑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会,有必要趁势推出一批以阅读力培养为导向的童书,满足市场的需求、增强童书及教育出版板块的丰富性。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将阅读力培养项目与童书出版融合,为我国儿童阅读推广及童书出版单位寻求新的联合发展思路;(2)基于作者本人的实践经历及儿童阅读教育市场调研,本文试图整理并搭建出适用于我国儿童阅读力培养的分级体系以供图书出版实践参考;(3)本文从内容选择、装帧设计、推广营销三个层面为出版单位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图书出版策略建议。

李金玲[8](2020)在《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及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部编本教材在全国中小学范围内全面投入使用,为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倡议,部编本语文教材建立了由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迎来了崭新的局面。阅读能力包括认读、理解、鉴赏、评价、应用等,这些能力都要依靠有逻辑的思维才能实现,因此思维能力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宁鸿彬,1936年生,思维派语文教育名家,1955年走上教师岗位,1986年被评为全国着名特级教师。1978年,宁鸿彬老师为了更好的落实教育方针,走上了一条为期17年的从学“教”到教“学”的语文教学改革之路,“面向未来培养新型人才”是宁鸿彬老师改革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宁鸿彬老师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基于此,宁鸿彬老师在教学改革中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五步阅读教学法”。“五步阅读教学法”包括“通读、质疑、理解、概括、实践”五个基本步骤,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五步阅读教学法”自提出以来经历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在不断的完善中逐渐走向成熟。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主要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宁鸿彬老师“五步阅读教学法”形成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意义,探究“五步阅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阅读教学实践、阅读教学效率以及探索阅读教学规律三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三部分通过分析宁鸿彬老师“五步阅读教学法”的内涵,学习宁鸿彬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方法和经验;第四部分通过分析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新的教学理念,探讨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过程及阅读教学方法上的启示。探究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启示,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初中生在阅读学习中拓展思路、发散思维、自主探究,从而促进阅读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促使教师对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思考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优化教学环节的方法;能够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规律的总结提供理论依据,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张远航[9](2020)在《基于PIRLS阅读素养的第二学段语文阅读部分作业系统设计研究 ——以部编版为例》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科书既能够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也能反映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业系统作为语文教科书四大系统之一,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质量的优劣以及使用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到语文课程目标的落实。第二学段学生正处于阅读素养形成的关键期,阅读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语文教材作业系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凭借,作业系统中的子系统——阅读部分作业系统更是直接聚焦于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也决定了小学第二学段语文阅读部分作业系统所具备其独有特征为:过渡性、生活实践性,其功能是为教师阅读教学提供抓手、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基于PIRLS阅读素养体系,总结梳理第二学段学生阅读素养结构,并基于该结构设计小学第二学段语文阅读部分作业系统。本研究主要从如下部分进行展开:第一部分:基于PIRLS阅读素养的小学第二学段语文阅读部分作业系统内涵分析。本部分首先对第二学段学生阅读素养结构进行了分析界定,并基于PIRLS阅读素养结构体系界定阅读部分作业系统概念、分类、特征以及功能,最后确定了本论文的理论支撑。第二部分:构建基于PIRLS阅读素养的小学第二学段语文阅读部分作业系统设计框架。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本部分重点以阅读部分作业系统设计框架的构建为主。首先明确基于基于PIRLS阅读素养的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阅读部分作业系统设计框架的设计原则,再从设计目标、内容体系、操作流程、以及评价等方面分别对阅读部分作业系统设计框架进行构建,拟定出基于PIRLS阅读素养的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阅读部分作业系统设计框架。第三部分:实践调查分析。本部分通过案例分析法、访谈法以及教育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目标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实践调查,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教师在应用阅读部分作业系统设计框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作业训练主题的把控与落实,对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思维过程深度的引导、个性化解读的生成情况。在实验教学结束后以多元化阅读素养评估方式测试学生阅读素养水平,探究新型作业系统设计框架与传统作业系统设计框架下,哪种培养效果更好。再采用访谈法,了解教师对新型作业系统设计框架的认可度与接受情况,以及通过现行教材阅读部分作业系统的使用情况了解教师相关领域的专业素养发展水平。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综合之前的分析,针对框架构建和实践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以推动阅读部分作业系统的不断完善,便于教师在教学中配合使用。第五部分:总结与展望。对本研究所做出的成果进行总结,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本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展望。

马磊[10](2020)在《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修辞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恰当的言语形式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活动。修辞素养是影响言语交际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修辞教学是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修辞教学面临严重困境,课程标准对修辞教学要求的“局限性”、教科书中修辞教学内容编排的“随机性”、教学实施中修辞教学安排的“偶然性”、学业评价中修辞素养评价的“片面性”,以及语文教师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的匮缺,反映出修辞教学的多重危机。修辞教学的现实困境与修辞教学的重要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从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出发,有必要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得到历史的启示,改进修辞教学的内容和策略,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通过搜集、整理、考证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史料,诸如修辞研究的论着论文、修辞学史的论着论文、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文件、有代表性的语文教科书和辅助性教材、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的相关着述等,梳理修辞教学思想和实践演变的历史事实,兼顾语文教育的历史演进和修辞研究的历史演进,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可将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史划分五个阶段,即:萌发期(1904-192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和现代语文课程的独立开始萌发;勃兴期(1929-194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和语文课程的稳步发展而勃兴;成熟期(1949-197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和语文课程的命名而趋于成熟;繁荣期(1977-199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兴盛和语文课程的科学化热潮而走向繁荣;重生期(1997-2020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跨学科拓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知识观的变革,开启新生。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修辞学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而这条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不少曲折坎坷。在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不同阶段里,修辞教学探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别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在萌发期,语文课程的独立设置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在勃兴期,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在成熟期,双基教学的讨论明确了修辞教学的基本方法;在繁荣期,能力本位的确立理清了修辞教学的价值追求;在重生期,语境观念的凸显强化了修辞教学的情境性。现代以来,特定的社会环境为开展修辞教学提供了外部条件,修辞学科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语文课程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主要动因。修辞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和修辞教学策略的现代化均有了历史性突破,但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仍任重道远。现代以来的修辞教学内容在学科来源、呈现方式、价值追求上有了重要发展,但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构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内容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在学科来源上,吸收了现代修辞研究的成果并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而更新,但并不总是即时和全面地将修辞的学科内容转化为语文的课程内容。第二,在呈现方式上,课程文件和教科书中既有显性的修辞知识内容,也有寓于言语作品积累和言语实践活动中的隐性教学内容;显性的修辞知识,既有系统化的呈现方式,也有零散的呈现方式。第三,在价值追求上,不仅重视修辞静态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修辞知识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的动态运用,在表述上经历了“技能”“能力”“素养”的演进。推进修辞教学内容现代化,就要综合吸收现代各种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汲取历史上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经验,并积极引入修辞学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引入关于修辞动态过程研究的成果,积极重建修辞教学内容系统。语言研究越来越注重语言之外因素的制约作用,对于语境的分析不断深化,因此应把修辞的基本原则作为修辞教学的基础内容;结构主义语言学尽管受到了挑战,但仍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因此仍应把不同语言层级的具体修辞手段作为修辞教学的主体内容;语言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学习要关注言语活动承载的文化因素,因此应把修辞的情感态度作为修辞教学的高层内容。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还要划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教学层次,设计三个阶段的修辞学业质量标准,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现代修辞教学策略在情境性、实践性、程序性三方面作了积极追求,但教学策略的探讨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情境性,历来强调修辞要适应语言环境的基本要求,这一思想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和语文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二是实践性,历来重视语文课程的实践品质,将修辞教学置于言语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开展修辞教学。三是程序性,历来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对教学的程序系统作过积极的探索,但教学程序系统没有较为稳定地得以传承和发展。推进修辞教学策略现代化,就要科学认识修辞学习的路径。依据“习得”与“学得”的语言学习理论,结合基础教育阶段母语学习的现实基础,可以对“习得”和“学得”作进一步的划分,形成“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层次。在语文课程中,修辞学习存在着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路径,四个路径的理性程度递进提高。对具体修辞教学方法的探讨,应该在上述修辞学习四个路径的框架下进行,才能使教学方法的探讨走出经验主义的范式,建构教学方法的科学系统。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应该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指引,基于上述对现代修辞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认识,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语文学业评价的开展诸方面,作出相应变革。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要大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一方面,要改进语文教师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更新充实修辞学相关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理论素养和修辞实践素养;另一方面,要变革语文教师教育的课程实施方式,通过“答辩式说课”“追问式评课”等途径,提升修辞教学的实践反思能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教学素养。要努力培养面向未来修辞教学需要的、能继续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的语文教师。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专门研究才刚刚起步。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将修辞学与教育学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争取建立起较成熟的汉语修辞教学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修辞教学现代化。

二、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 加强阅读能力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 加强阅读能力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ISA阅读测评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PISA阅读测评的目标与语文教学
    (一)PISA概述
    (二)PISA阅读测评理念及其目标
    (三)PISA阅读测评目标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二、PISA阅读测评指导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一)PISA阅读素养与语文教学目的相契合
    (二)PISA阅读测评与教材设置理念相契合
        1.阅读文本的选择与建构
        2.助读系统对独立阅读的引导
        3.练习系统对高阶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PISA测评适用于初中学段学情
三、语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语文教学的培养优势
        1.学生语文知识基础牢固。
        2.文本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语文教学的提升空间
        1.教学设计真正以学生发展为主体
        2.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表达能力
        3.落实学生认知过程
        4.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5.需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
四、PISA阅读测评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教育理念更新
        1.落实教师语文素养理念
        2.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二)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1.以认知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活动
        2.组织学生参与的元认知活动
    (三)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1.拓宽文本类型选择范围
        2.以批判思维为核心的多文本教学
    (四)提高口头交流与逻辑表达能力
        1.组织学生自主交流活动
        2.构建读写联合体
五、教学设计
    (一)《孔乙己》教案设计
    (二)PISA指导下的《孔乙己》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1.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需要
        2.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存在不足
        3.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阅读教学价值
        4.对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及其效果的研究需要加强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3.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分析法
        2.访谈法
        3.课堂观察法
        4.作品分析法
    (五)研究思路
    (六)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群文阅读教学解读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脉络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出的现实意义
        2.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1.建构——统整模式
        2.文本互织理论
        3.读者反应理论
    (三)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四)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1.议题切入
        2.群文阅读
        3.集体建构
        4.共识达成
        5.读写结合
    (五)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2.合作交流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探究性原则
    (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切入议题
        2.精选群文,组织阅读
        3.巧妙设问,深入阅读
        4.集体建构,达成共识
        5.由读促写,由写带读
    (七)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评价
        1.倡导“为学习的评价”评价理念
        2.倡导多元的评价方式
        3.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尝试
    (一)实践方案
        1.实施对象选取
        2.实施方案设计
    (二)第一轮实践尝试
        1.教学设计
        2.教学实施
        3.教学效果
        4.教学反思
    (三)第二轮实践尝试
        1.教学设计
        2.教学实施
        3.教学效果
        4.教学反思
    (四)第三轮实践尝试
        1.教学设计
        2.教学实施
        3.教学效果
    (五)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1.学生层面
        2.教师层面
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总结与反思
    (一)经验总结
        1.课前准备
        2.课中实施
        3.课后评价
    (二)整体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研究空间及展望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关于“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相关概述
        二、思辨能力与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
    第二节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林崇德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
        三、余党绪“思辨性阅读”理念
第二章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施可行性
    第一节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下的迫切需求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专题学习模式及教材安排
    第二节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选文整理及分析
        一、中国古代论说文界定及教材选文整理
        二、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的特色及思辨性价值
    第三节 中国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意义及价值
        一、构建师生、文本间的思辨性对话,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
        二、改善文言文阅读教学,适应语文教学思辨性改革新动向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第三章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应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开展对话与质疑提问
        一、与文本充分对话,把握文本核心价值
        二、引导理性质疑激思,着重突出思辨问题
    第二节 应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进行综合性论证评析
        一、融入必要的逻辑知识,搭建推理评析的支架
        二、发挥批判性思维特质,注重情理的论证评析
    第三节 整合“论说经典”内容,设计实施思辨性阅读
        一、整合《古文观止》资源,甄选思辨性阅读内容
        二、组合同一特性的论说文,互文参照比较阅读
    第四节 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以《六国论》为例
        一、《六国论》文本整合与分析
        二、《六国论》教学设计与思考
第四章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拓展应用
    第一节 思辨能力在“表达交流”学习活动中的应用
        一、思辨性写作指导,改善议论文写作困境
        二、开展辩论活动,学会理性表达与辩驳
    第二节 思辨能力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应用
        一、遵循思辨性阅读路径,拓展阅读其他类文本
        二、开展时文阅读活动,理性评论公共事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的流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及目标
    三、研究范围及对象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文献综述
第一章 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流变历程及背景阐述
    一、起步阶段:1949—1957 年
    二、发展阶段:1958—1976 年
    三、革故阶段:1977—1990 年
    四、过渡阶段:1991—2000 年
    五、开放阶段:2001 年至今
第二章 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具体要素的梳理
    一、阅读教学目标
        (一)阅读教学总目标
        1.名称由教学向课程转化
        2.内容由简向细转化
        3.阅读能力由技能向多维能力转化
        (二)阅读教学年段目标
        1.体系由文体分层向三维规划转化
        2.阅读流畅度由忽视向重视转化
    二、阅读教学材料
        (一)内容与时俱进
        (二)标准由思政教育向语文教育转化
        (三)形式由讲读向自读转化
        (四)体系安排由单一向多样转化
    三、阅读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原则贯穿始终
        (二)活动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化
        (三)体验由共性讲授向个性感受转化
    四、课外阅读
        (一)数量要求由含混向明晰转化
        (二)内容由模糊向具象转化
        (三)形式由群体向个群共存转化
    五、阅读教学辅助手段
        (一)由实物向现代化设施转化
        (二)目的指向由文字思维向图像思维转化
    六、阅读教学评价
        (一)由忽略向侧重转化
        (二)方式由量化向质量结合转化
        (三)主体和对象尚未明晰
第三章 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流变过程的思考与展望
    一、思考
        (一)流变过程中的突出成就
        1.阅读教学观念在更迭中逐渐更新
        2.阅读教学方式多元信息化
        3.阅读教学主体趋向学生
        4.阅读教学知识性与思想性逐渐平衡
        5.阅读能力与素养深入关注
        (二)流变过程中需要继续讨论的几个问题
        1.阅读教学流变的曲折性
        2.阅读教学成就突出课纲的作用
        3.阅读教学中师生的合理关系
        4.阅读素养获得过程中的重点
        5.阅读教学评价的意义
    二、展望
        (一)阅读教学地位稳步提升
        (二)对话作用持续彰显
        (三)学生主体性不断巩固
        (四)阅读素养备受重视
        (五)阅读评价逐步成熟
        (六)数字化阅读趋于常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1949—2020 年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一览表
    附录二: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纲中阅读教学总目标的表述情况总表
    附录三: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纲中阅读教学各年段目标的表述情况总表
    附录四: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纲中阅读教学材料的表述情况总表
    附录五: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纲中阅读教学方法的表述情况总表
    附录六: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纲中阅读教学评价的表述情况总表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作)及科研情况

(6)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核心概念界定、研究内容及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二)理论依据
    三、国内研究现状
        (一)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二)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现状及策略的相关研究
        (三)初中散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文本分析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访谈法
第一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散文选文与学生阅读能力概述
    第一节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选文编排情况
        一、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各个类型散文编排情况
        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作业系统编排情况
    第二节 课程标准与“1·N结合学习理论”观照下的散文阅读能力
        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二、“1·N结合学习理论”与初中生散文阅读能力之间的启示
第二章 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第一节 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训练实施现状
        一、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现状调查实施情况
        二、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现状调查结果
    第二节 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习得构建现状
        一、散文教学中教读课文阅读能力与自读课文阅读能力配合度分析
        二、散文教学中课内学得阅读能力与课外延伸使用率结合度分析
        三、散文教学中学生自身修养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联度分析
第三章 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第一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统编版教材的把握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关联
        二、教师阅读能力训练策略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关联
        三、教学对象自身修养与阅读能力习得的关联
    第二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教师对统编版教材资源利用困境归因
        二、散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策略实施困境归因
        三、散文阅读中学生阅读能力习得困境归因
第四章 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第一节 散文教学中教学资源最优化策略
        一、指导预习,锻炼学生搜集查询信息能力
        二、关注旁批和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训练阅读策略
        三、把握教材作业系统,强化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第二节 散文教学中阅读能力训练灵活化策略
        一、区分统编版教材课型,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区别散文各个类型,择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第三节 散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建构有效性策略
        一、“戚勒五段教学法”指导课内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散文阅读能力
        二、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散文阅读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1.专着书籍
    2.硕博论文
    3.期刊论文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7)以阅读力培养为导向的童书出版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童书出版环境变化
        1.1.2 我国童书出版现状
    1.2 选题意义与价值
        1.2.1 学术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阅读力的文献综述
        1.3.2 .关于少儿图书出版策略的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儿童阅读力培养及其发展情况分析
    2.1 阅读力项目的起源及发展
        2.1.1 .“阅读力”的起源
        2.1.2 .儿童阅读力的概念界定和指标解读
        2.1.3 .儿童教育领域的有关阅读力的研究成果
    2.2 我国儿童阅读力培养发展状况分析
        2.2.1 .线下儿童阅读推广项目的概况
        2.2.2 .互联网儿童阅读app调查及分析
    2.3 阅读力培养在童书出版领域的适应性分析
第三章 以阅读力培养为核心的童书内容选择策略
    3.1 市场上内容类似图书出版情况调研
    3.2 基于阅读力培养的童书内容选择策略
        3.2.1 目标读者画像
        3.2.2 内容概述及选题角度
        3.2.3 内容创作标准
        3.2.4 编辑意图
第四章 以阅读力培养为立足点的童书整体设计策略
    4.1 少儿图书整体设计情况调查与分析
    4.2 内容及外观设计策略
    4.3 基于阅读力培养的图书附加价值设计
第五章 以阅读力培养为主题的童书推广营销策略
    5.1 阅读力培养主题适用营销渠道及营销理论
        5.1.1 .线上图书营销特点及问题分析
        5.1.2 4 I营销理论及其应用优势
    5.2 以4I理论为指导、以阅读力培养为主题的童书营销策略
        5.2.1 .个性原则:以个性化营销内容凸显阅读力培养主题的差异性
        5.2.2 .趣味原则:多方产出趣味营销内容,突出阅读力培养主题魅力
        5.2.3 .互动原则:与用户对话,围绕阅读力培养主题展开精准营销
        5.2.4 .利益原则:满足用户利益需求,凸显阅读力培养主题价值
第六章 策略实施潜在风险与应对建议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及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的形成及意义
    2.1 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的形成阶段
        2.1.1 萌芽阶段(1978年秋——1981年夏)
        2.1.2 探索阶段(1981年秋——1989年夏)
        2.1.3 成熟阶段(1989年秋——1995年夏)
    2.2 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的意义
        2.2.1 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2.2.2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2.2.3 探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规律
第三章 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的内涵
    3.1 通读
        3.1.1 朗读训练
        3.1.2 任务驱动阅读
    3.2 质疑
        3.2.1 结论求因
        3.2.2 由此及彼
        3.2.3 揭示矛盾
    3.3 理解
        3.3.1 剖析因果
        3.3.2 明辨条件
        3.3.3 比较异同
    3.4 概括
        3.4.1 归纳总结
        3.4.2 概括要点
    3.5 实践
        3.5.1 以学生为主体
        3.5.2 总结实践
第四章 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4.1 对阅读教学目标的启示
        4.1.1 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4.1.2 重视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4.1.3 重视强化学生自学能力
    4.2 对阅读教学过程的启示
        4.2.1 运用精讲精练,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4.2.2 优化教学设计,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4.2.3 增强应变能力,强化阅读教学水平
    4.3 对阅读教学方法的启示
        4.3.1 设置任务,调动学生初读课文的积极性
        4.3.2 结合情境,提高启发式教学效果
        4.3.3 设计教学“主问题”,建构有深度的课堂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9)基于PIRLS阅读素养的第二学段语文阅读部分作业系统设计研究 ——以部编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核心概念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一、基于PIRLS阅读素养的小学第二学段语文阅读部分作业系统内涵
    (一)PIRLS阅读素养概念
    (二)基于PIRLS的第二学段阅读素养的结构
    (三)基于PIRLS的第二学段语文阅读部分作业系统
    (四)基于PIRLS的阅读部分作业系统特征
    (五)基于PIRLS的阅读部分作业系统功能
二、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系统论
三、基于PIRLS的第二学段语文阅读部分作业系统设计框架
    (一)阅读部分作业系统设计原则
    (二)阅读部分作业系统设计目标
    (三)阅读部分作业系统内容体系设计
    (四)阅读部分作业系统内容的设计路径
    (五)阅读部分作业系统的评价方法设计
四、基于PIRLS阅读素养的阅读部分作业系统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及工具
    (四)调查结果分析
    (五)调查结果的归因分析
五、基于PIRLS提升教师作业系统设计与使用策略
    (一)学校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二)教师正确解读教材文本,提升教师把握作业主题能力
    (三)注重营造师生-文本对话氛围,提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师巧用作业系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五)教师创新学生作业完成方式,全方位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由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追求
第一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渊源
    第一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背景
        一、古代修辞研究的发展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内容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体现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分化凸显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充实丰富
        四、修辞教学内容的近代转型
    第三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策略
        一、将“修辞立其诚”作为教学基本要求
        二、将修辞教学融入言语实践的过程
        三、力求“盈科而进”探索程序系统
第二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萌发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萌发的背景
        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语文课程的正式独立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探索
        一、语文独立设科背景下对“言语形式”的重视
        二、国文课程中“文法要略”教学内容的登场
        三、国语课程中“修辞学大意”教学内容的明确提出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初步寻求
        一、以“贵明通”作为修辞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重视“于练及言语与文章之际”开展修辞教学
        三、对特设教学时间和单独编写教材的追求
第三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勃兴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勃兴的背景
        一、现代修辞学科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二、教育战线的坚守与国文国语课程的稳步建设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基本成型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自立门户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建构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良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全面探究
        一、确立“适应题旨情境”的修辞教学要求
        二、强调修辞要“随选文”依次教授
        三、追求修辞教学“有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熟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成熟的背景
        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
        二、教育事业的新纪元和语文教育的新开拓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继续充实
        一、“语文”课程中白话修辞教学地位的提升
        二、汉语文学分科试验与汉语修辞教学系统的建设
        三、“工具说”的确立与修辞“双基”教学的探讨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持续推进
        一、“文道统一”教学观的确立和“语境”思想的提出
        二、从强调“相机教学”到重视“基本训练”
        三、基于语文课程内容整体的修辞教学程序系统建设
第五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繁荣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繁荣的背景
        一、修辞学研究的全面兴盛
        二、教育事业的拨乱反正与语文课程的科学化追求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回归与丰富
        一、修辞知识的回归与“精要好懂有用”知识观的提出
        二、能力本位的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
        三、能力训练的强化与篇章修辞教学的突显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改进与提升
        一、“得体”原则的确立和“语体中心论”的提出
        二、对修辞“训练”的重视与“习得”观念的引入
        三、从知识教学程序系统到能力训练程序系统的建设
第六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重生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重生的背景
        一、跨学科背景下修辞学研究的演进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突出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与调整
        一、“语感”的讨论与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
        二、课程内容的泛化与修辞教学的失落
        三、语言本位的重新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重构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转向与变革
        一、修辞教学对“语言运用情境”的关注
        二、从“感悟”到“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
        三、修辞教学系统的解构与重构
第七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与前瞻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
        一、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特征
        二、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动因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
        一、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构想
        三、修辞学业质量标准建设初探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探讨
        一、“引导习得”的策略
        二、指导“情境学得”的策略
        三、指导“系统学得”的策略
    第四节 语文教师修辞素养与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一、语文教师修辞素养的培育
        二、语文教师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结语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史大事年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后记

四、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 加强阅读能力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ISA阅读测评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D]. 张小涵.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尝试[D]. 王凯媛.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D]. 刘锦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的流变研究[D]. 莫敬怡.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6]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蔡欣桧.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以阅读力培养为导向的童书出版策略研究[D]. 高雅飞. 南京大学, 2020(02)
  • [8]宁鸿彬“五步阅读教学法”及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D]. 李金玲. 延边大学, 2020(05)
  • [9]基于PIRLS阅读素养的第二学段语文阅读部分作业系统设计研究 ——以部编版为例[D]. 张远航. 西南大学, 2020(01)
  • [10]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D]. 马磊. 扬州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加强阅读能力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