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氧合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脂氧合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一、脂氧合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米思[1](2020)在《放疗诱导食管癌细胞12-LOX和CCL5升高招募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促进癌症转移》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我们知道一种名为12-脂氧合酶(12-LOX)的双加氧酶在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多种肿瘤,例如前列腺、乳腺肿瘤和黑色素瘤等中,能够促进血管的生成和肿瘤细胞的增殖。我们的研究表明放疗可增强食管鳞癌细胞(ESCC)中12-LOX的表达。此外,我们了解到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着两种巨噬细胞。一种亚型是M1,它能够抑制肿瘤的发展;而另一种亚型被称为M2,它加速了肿瘤的进展。然而,12-LOX和巨噬细胞之间的具体关系目前还没有被报道过。为此,我们探讨了 12-LOX和巨噬细胞的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肿瘤进展的影响。方法与结果:我们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放疗后ESCC的两株细胞系 Eca109 和 Kyse150 中 12-LOX 和趋化因子(C-C motif)配体5(CCL5)的 mRNA和蛋白的表达。我们发现12-LOX和CCL5的表达都明显增强。同时,上调12-LOX的表达水平,同样增加了 CCL5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但baicalein,一种早已被证实的12-LOX的选择性抑制剂可抑制CCL5的表达。进一步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12-LOX能够通过AKT/NFκB通路调节CCL5的表达。我们用外源性的重组人CCL5因子证实了其能成功吸引并重新极化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并使其向M2亚型方向极化。我们用放疗前后的Eca109的条件培养基(CM)分别培养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发现了在放疗后的Eca109 CM中的巨噬细胞向M2亚型的再极化。同样的结果也出现在Kyse150细胞上。同时,用上调12-LOX的Kyse150以及用baicalein抑制的Eca109细胞系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巨噬细胞,分别与对照组的Kyse150和Eca109的CM培养的巨噬细胞比较,RT-qPCR的结果分别出现了巨噬细胞向M2和M1极化的趋势。进一步的实验将ESCC的两种细胞系分别与来源于THP-1的巨噬细胞共培养,发现培养后的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癌细胞迁移能力。最后我们用免疫组化探究40位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不同分期的食管癌患者的组织切片12-LOX、CCL5、CD68分子的表达。其结果显示12-LOX、CCL5、CD68的高表达,与他们生存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并且12-LOX也被证实为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子,从而反映其在预后研究中的价值。结论:ESCC细胞系Eca109和Kyse150中放疗诱导的12-LOX的过表达上调了 CCL5的表达,能成功吸引来源自THP-1的巨噬细胞,并使其向M2亚型极化。同时,食管癌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共培养增强了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此外,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12-LOX、CCL5和CD68的高表达与生存预后不良有关,而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表明12-LOX是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理论方面,我们探讨了 12-LOX与CCL5,12-LOX与巨噬细胞之间的关系,据我们目前的知识,这是第一篇为此进行的研究;第二,在临床应用方面,我们初步探讨了 12-LOX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证明了 12-LOX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振华[2](2020)在《LSD1与互作蛋白Ku80靶向FOXF2影响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结肠癌是世界上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第四位。我国每年有18万人死于结肠癌,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转移是导致结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结肠癌的转移机制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发现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LSD1相互作用蛋白在结肠癌中的作用,本文通过结肠癌组织、结肠癌细胞及裸鼠来研究LSD1相互作用蛋白X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5(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ry protein5,XRCC5&Ku80)与叉头蛋白转录因子2(Forkhead-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FOXF2)在结肠癌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LSD1、Ku80在所纳入的结肠癌细胞LOVO、SW480、HT-29、HCT116中的表达情况,免疫沉淀联合质谱筛选鉴定LSD1相互作用蛋白,通过在线数据库可视化与LSD1相互作用蛋白之间的网络关系、分子功能及所参与的通路,采用免疫荧光实验、免疫沉淀、western blot检测Ku80与LSD1的细胞定位及相互作用。2、利用q 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LSD1、Ku80、FOXF2在4株不同侵袭迁移能力的结肠癌细胞中m RNA、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与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相关性。3、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Ku80、FOXF2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结肠癌数据集中Ku80、LSD1、FOXF2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表达相关性。4、采用sh RNA干扰HCT116细胞中Ku80的表达,单胺氧化酶抑制剂RN-1抑制LSD1活性,western blot检测FOXF2的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沉淀联合PCR(CHIP-PCR)验证Ku80结合FOXF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序列,及启动子区H3K4的甲基化水平,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MTT、EDU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克隆形实验及裸鼠成瘤实验观察细胞成瘤能力。在HCT116细胞中利用sh RNA干扰技术干扰Ku80的表达,Western bolt检测wnt/β-catenin通路下游靶基因LGR5、AXIN2、MYC、CD44的表达清况。结果:1、LSD1、Ku80在4株结肠癌细胞中均有表达,且表达与LSD1的表达呈正相关;免疫沉淀联合质谱筛选并鉴定与LSD1相互作用的蛋白364个,利用在线数据库可视化LSD1的相互作用蛋白互作网络及它们在细胞内代谢过程、参与的通路及分子功能。其中Ku80是LSD1的相互作用蛋白之一。进一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Ku80与LSD1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IP联合western blot检测证明了Ku80与LSD1存在相互作用。2、在所纳入的4株结肠癌细胞中,HCT116细胞中Ku80的蛋白、m RNA表达水平最高;相反,FOXF2蛋白、m RNA表达水平最低;相关性分析发现Ku80与FOXF2蛋白及m RNA水平成负相关;所纳入的4株结肠癌细胞中,HCT116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最强,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Ku80的蛋白水平及m RNA水平与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成正相关,而FOXF2蛋白及m RNA水平与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呈负相关。3、Ku80、FOXF2在结肠癌组织及正常对照结肠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发现Ku80为细胞核染色,FOXF2蛋白为细胞质染色;在108例结肠癌样本中,76.93%的病例Ku80呈高表达,而在对照组中,58.33%的正常结肠组织呈高表达状态。Ku80在不同TNM分期(Ⅲ/Ⅳ与Ⅰ/Ⅱ比较)、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FOXF2在108例结肠癌样本中,72.22%的病例呈低表达状态,而在对照组中,66.67%的正常结肠组织呈高表达状态。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TNM分期(Ⅰ/Ⅱ与Ⅲ/Ⅳ比较)、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之间具有差异。生物信息学分析LSD1,Ku80、FOXF2的表达情况,泛癌分析发现LSD1、Ku80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而FOXF2呈低表达。LSD1与Ku80在原发肿瘤中的转录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增高,而FOXF2较正常对照组则显着降低。Ku80与LSD1在结肠癌数据集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二者与FOXF2的表达呈负相关。4、采用RNAi技术成功敲低了结肠癌细胞HCT116中Ku80的表达。敲低Ku80、抑制LSD1活性均能使结肠癌细胞HCT116侵袭迁移、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减弱,且诱导结肠癌细胞调亡;裸鼠皮下异体成瘤能力明显受到抑制,且使用LSD1抑制剂联合敲低Ku80的表达对上述表型抑制效果更显着;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干扰Ku80表达、抑制LSD1活性或联合应用,可使FOXF2蛋白表达上调;通过CHIP-PCR实验发现LSD1与Ku80相互作用并结合在FOXF2基因的启动子区域687-887bp部位,并上调启动子区H3K4me2的甲基化水平从而促进FOXF2基因转录激活,经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下游靶基因LGR5、AXIN2、CD44、MYC的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恶性表型。结论:1.Ku80、LSD1在结肠癌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二者主要表达部位位于细胞核,且表达水平呈正相关。2.Ku80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正相关,而FOXF2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呈负相关。3.在较晚TNM分期(Ⅲ、Ⅳ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Ku80呈高表达,而FOXF2呈显着低表达状态,与结肠癌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4.Ku80与LSD1相互作用并结合在FOXF2基因的启动子区域687-887bp部位;敲低Ku80联合抑制LSD1可具有更好的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增殖及异体成瘤能力,并诱导其调亡。其机制为显着上调FOXF2启动子区H3K4me2的甲基化水平促进FOXF2基因的转录激活,并经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下游靶基因LGR5、AXIN2、CD44、MYC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沈文明[3](2019)在《去泛素化酶USP4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USP4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目的:去泛素化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研究认为,靶向去泛素化酶开发相应抗肿瘤靶向药物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策略。我们前期通过公共癌症数据库GEPIA分析发现,去泛素化酶USP4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低表达,但其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因此,本部分基于前期发现,将分析去泛素化酶USP49在NSCLC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并考察其表达高低与NSCLC病人预后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去泛素化酶USP49在NSCLC中的相关功能及作用机制,为临床上开发以USP49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1)运用GEPIA大数据库对USP49进行分析,分析对象为肺腺癌(LUAD)和肺鳞状细胞癌(LUSC),分析结果为对比正常组织中的USP49的表达情况;(2)通过qRT-PCR的方法检测了 20例NSCLC病人样本中肿瘤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USP49的mRNA表达水平;(3)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了 4株NSCLC细胞以及1株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中USP49的表达水平;(4)运用Kaplan-Meierplotter分析了肺癌患者表达不同水平USP49后,对其生存率的影响情况。结果:(1)从GEPIA数据库中分析可以看到,USP49在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病人中的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采用qRT-PCR对20例NSCLC病人中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49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发现与癌旁组织比,USP49在NSCLC肿瘤组织中显着性低表达;(3)采用qRT-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对细胞系中USP49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相比较正常支气管上皮样细胞,USP49的mRNA及蛋白水平在NSCLC细胞系中都显着性低表达;(4)从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的数据显示,肺癌中USP49的高表达可以明显延长病人的总生存率。结论:USP49在NSCLC中低表达,无论是通过对肿瘤数据库GEPIA、Kaplan-Meier plotter的分析,还是对病人原代组织、不同的NSCLC细胞系中USP49的检测,都可以得到证实。以上这些数据表明,USP49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另外,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发现,高表达USP49的肺癌患者,其整体存活率显着高于低表达的患者,这提示USP49还可以作为临床肺癌病人预后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第二部分USP49通过阻断细胞周期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目的:既然USP49在肺癌中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低表达,为了进一步了解去泛素化酶USP49在NSCLC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本部分通过利用慢病毒过表达系统分析了过表达USP49在NSCLC中的作用,从而阐述去泛素化酶USP49在肺癌中的相关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利用慢病毒过表达系统在NSCLC细胞中过表达USP49基因;(2)利用CCK-8检测过表达USP49对NSCLC细胞生长的影响;(3)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过表达USP49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4)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过表达USP49对NSCLC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过表达USP49能够明显抑制NSCLC细胞的生长;(2)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在NSCLC细胞中过表达USP49可以明显抑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以及诱导p53蛋白的表达;(3)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进一步分析发现,在NSCLC细胞中过表达USP49能够有效阻止细胞周期从G0期向G1期的转化。结论:在NSCLC细胞中,过表达USP49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发现,过表达USP49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周期从GO期向G1期的转化,从而抑制NSCLC细胞生长。接着,对其下游信号通路蛋白检测发现,USP49的过表达能够显着抑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以及上调抑癌蛋白p53的表达。第三部分USP49调控非小细胞肺癌中PI3K/AKT信号通路目的:PI3K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都密切相关。我们前期研究发现,USP49能够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I3K信号通路。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现象,以及为了研究去泛素化酶USP49在NSCLC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本部分通过过表达和沉默USP49来检测对PI3K信号通路一系列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更加明确地阐述去泛素化酶USP49在NSCL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SCLC中过表达USP49对PI3K信号通路中的调节亚基p85的磷酸化的影响;(2)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SCLC中过表达USP49对PI3K信号通路中AKT蛋白的磷酸化,以及PI3K信号通路下游蛋白mTOR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3)利用shRNA干扰技术检测沉默USP49对PI3K p85磷酸化的影响;(4)利用shRNA干扰技术检测沉默USP49对AKT以及mTOR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1)在NSCLC中过表达USP49,可以明显抑制PI3K的调节亚基p85的磷酸化水平;(2)在NSCLC中过表达USP49,明显抑制了 PI3K信号通路中AKT蛋白的磷酸化,以及PI3K信号通路下游蛋白mTOR的磷酸化;(3)利用shRNA沉默USP49能够上调PI3K p85的磷酸化水平;(4)利用shRNA沉默USP49同时也上调AKT蛋白的磷酸化,以及上调mTOR的磷酸化水平。结论:在NSCLC细胞中,过表达USP49能够显着抑制PI3K p85、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而沉默USP49后,能够显着上调PI3K p85、AKT和mTOR的磷酸化。这些提示,去泛素化酶USP49可以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影响NSCLC的生长。第四部分USP49通过抑制PTEN蛋白的多聚泛素化来稳定PTEN目的:在PI3K/AKT信号通路中,PTEN是其主要的负调控因子。而上一部分研究发现,过表达USP49能够有效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因此,本部分将探索USP49是否通过影响PTEN的表达来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并将进一步探索USP49作为去泛素化酶,是否可以直接影响PTEN的泛素化水平,从而更深一步地阐述USP49在NSCL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运用GEPIA大数据库对USP49和PTEN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2)通过蛋白免疫共沉淀分析USP49能否影响USP49的多聚泛素化;(3)通过质粒过表达及shRNA法研究过表达或干扰USP49是否影响PTEN的表达水平;(4)CHX chase实验考察USP49对PTEN蛋白半衰期的影响。结果:(1)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USP49和PTEN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通过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USP49能够显着降低PTEN蛋白的多聚泛素化;(3)通过质粒过表达及shRNA沉默USP49发现,过表达或沉默USP49能够影响PTEN的蛋白表达,而对其mRNA水平并无显着影响;(4)通过CHX chase实验发现,USP49能够延长PTEN蛋白的半衰期。小结:在NSCLC中,USP49可以直接通过调控PTEN蛋白的去泛素化来稳定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这一机制可以丰富去泛素化酶USP49在NSCLC中的泛素化机制。

朱小朝,张拓[4](2018)在《环氧合酶和脂氧合酶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类花生酸物质作为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的代谢产物,在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 COXs)-2和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s)是介导AA代谢的两种关键酶。目前COXs-2及其代谢产物前列腺素在使细胞增殖及凋亡失衡、促肿瘤血管增生等促肿瘤机制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LOXs及其代谢产物白三烯(leukotrienes, LTs)-B4和羟-6,8,11,14-二十碳四烯酸(hydroxyeicosatetraenoic acid, HETEs)等与肿瘤的研究广受关注。已有研究表明LOXs介导的AA代谢产物LT-B4和5-HETE对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COXs-2和LOXs双效抑制剂的应用为肿瘤的防治打开新的思路。

黄茂葵[5](2017)在《5-脂氧合酶在外科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研究大鼠外科脑损伤(SBI)后5-脂氧合酶(5-LOX)在脑组织中表达的空间分布,细胞定位和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其在外科脑损伤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理。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右侧额叶切除法建立大鼠外科脑损伤模型;2.Garcia评分和杠杆平衡评分对动物进行神经行为学功能检测;3.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的含水量,检测大鼠在外科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情况;4.苏木素-伊红染色方法观察外科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5.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外科脑损伤后5-LOX的空间分布及细胞定位;6.生物化学法检测外科脑损伤后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7.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科脑损伤后5-LOX蛋白,p-5-LOX(Ser 271)蛋白与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外科脑损伤中可能的作用及机理。研究结果:1.神经行为学评分:外科脑损伤术后1d和3d,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7d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有所改善。Garcia评分中,损伤后1d、3d、7d组的评分与假手术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损伤后1d与3d组相比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7d与1d,3d组相比,评分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杠杆平衡评分中,损伤后1d、3d、7d与假手术组相比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1d、3d和7d组之间没统计学差异。2.脑组织含水量:外科脑损伤后大鼠损伤侧脑组织(右额叶)含水量呈先增加后恢复的趋势,损伤后3d组脑组织含水量最高;与假手术组和损伤后7d组相比,1d,3d组大鼠损伤侧脑组织(右额叶)含水量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损伤侧脑组织(右额叶)含水量较1d组也有增加,但没有统计学意义。3.H&E染色:假手术组细胞结构完整,细胞间质无水肿。SBI术后脑细胞排列走形紊乱,细胞间间隙增大,细胞水肿。在损伤的边缘有神经变形区,组织内可以发现间断的神经元坏死,伴有水肿的星形胶质细胞,多形核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组织浸润。神经元坏死,细胞质呈嗜酸性,细胞核固缩,组织间隙变宽。各时间点均有空泡形成,以损伤后3d为重。损伤后7d,病变仍可以观察到,但是细胞水肿和白细胞浸润有所减少。4.免疫荧光染色:5-LOX在假手术组几乎不表达,在1d和3d组表达增加,在7d组表达量有所减少;5-LOX在损伤同侧的损伤区域周围表达明显增加,而在损伤对侧几乎无表达;从细胞分布和定位来看,5-LOX在神经元的胞浆中表达最多,其次是在神经胶质细胞的胞浆中有较多表达,小胶质细胞的胞浆偶有阳性着色,侵入脑组织的白细胞都有表达。5.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化学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SOD活性在SBI术后1d和3d明显降低(P<0.05),7d后有轻度回升;相反,MDA含量在SBI术后1d和3d组明显升高(P<0.05),7d后有所降低。6.Western bolt检测:在外科性脑损伤后1d,3d组,损伤周边脑组织中5-LOX、p-5-LOX(Ser271)和NF-κB水平显着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达到高峰。术后第7d 5-LOX、p-5-LOX(Ser 271)和NF-κB表达均降低,与1d,3d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脑损伤后,5-LOX在损伤区周围的脑组织中被激活,可导致脑组织炎症级联反应,也可能引起氧化应激损伤;提示在术前通过预处理干预其表达或在术后及时使用其抑制剂有可能成为改善脑损伤症状的有效措施。

吴耀贵[6](2012)在《5-脂氧合酶在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5-脂氧合酶抑制剂齐留通抑制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细胞癌形成的实验研究研究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HCC)是一个世界性的主要健康问题,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我国是HCC高发的国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5-脂氧合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实验研究5-脂氧合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以及5-脂氧合酶抑制剂对肝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5)、模型组(n=8)及齐留通组(n=8)。给予大鼠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50mg/kg,每周一次,共16周以制作原发性肝癌动物模型。齐留通组大鼠给予5-脂氧合酶抑制剂齐留通50mg/kg灌胃治疗,每天一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5-脂氧合酶的蛋白表达;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5-脂氧合酶的mRNA表达。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可见中、强度5-脂氧合酶的蛋白表达,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浆。RT-PCR检测模型组大鼠肝脏5-脂氧合酶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模型组大鼠肝脏表面结节出现率为8/8(100%),齐留通组结节出现率为5/8(62.5%)。肝脏表面结节计数,模型组大鼠为17.2士3.5,齐留通组大鼠为10.4士3.4,两组相比,有统计学上差异。TUNEL法检测模型组大鼠肝脏仅见少数肝癌细胞阳性表达,而齐留通治疗组大鼠肝脏见大量肝癌细胞阳性表达,前者凋亡指数为0.30土0.09,后者为0.70士0.1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DEN诱发的大鼠原发性肝癌存在5-脂氧合酶表达,5-脂氧合酶抑制剂可防治DEN诱发的大鼠原发性肝癌的形成,其机制与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相关。第二部分5-脂氧合酶抑制剂齐留通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研究背景与目的:5-脂氧合酶是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的一种关键酶。5-脂氧合酶在人类多种癌细胞中存在高表达,如胰腺癌、食管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细胞等。在人原发性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未知。本实验研究5-脂氧合酶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的表达,以及5-脂氧合酶抑制剂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5-脂氧合酶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的表达,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5-脂氧合酶抑制剂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5-脂氧合酶蛋白表达于肝癌细胞浆,局灶细胞核膜亦见阳性染色。RT-PCR可检测到肝癌细胞5-脂氧合酶的mRNA的表达。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给予不同浓度的齐留通处理24小时后,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见细胞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结论:人肝癌细胞株HepG2存在5-脂氧合酶的表达,5-脂氧合酶抑制剂可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第三部分5-脂氧合酶在人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背景与目的:5-脂氧合酶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高表达,如胰腺癌、食管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等。在结肠癌中,5-脂氧合酶的表达与肿瘤的预后、肿瘤大小、深度和血管侵犯相关。本实验研究5-脂氧合酶在人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5-脂氧合酶在人原发性肝癌及癌旁正常肝组织石蜡标本中的表达。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或x2检验分析5-脂氧合酶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人癌旁正常肝组织中,几乎无5-脂氧合酶的表达或弱表达。在人肝癌标本中,20例中有16例(80%)有中等强度的5-脂氧合酶表达,局部癌细胞表达较强,主要为胞浆表达。5-脂氧合酶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AJCC分期和血清AFP水平间均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人原发性肝癌组织存在5-脂氧合酶的表达。5-脂氧合酶的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宋超,刘霞,邵启祥,徐三荣[7](2011)在《黄芩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miR-34a在其机制中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12-脂氧合酶抑制剂黄芩素(Baicalein)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研究miR-34a在黄芩素影响HepG2细胞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黄芩素(浓度分别为25、50和100μmol/L)作用HepG2细胞24 h和48 h后,分别用Hoechst33342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qRT-PCR检测HepG2细胞中miR-34a的表达。结果:黄芩素(浓度分别为25、50、100μmol/L)作用24、48 h后,HepG2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核固缩或裂解;CCK8法显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DNA染色荧光强度下降,黄芩素作用24 h后细胞出现DNA亚二倍体峰的比率分别为16.10%、33.18%和68.34%,48 h后为19.55%、36.59%和74.08%,活细胞比率下降,细胞死亡率增加。黄芩素处理后的HepG2细胞中miR-34a的表达量较未处理组明显增高。结论:黄芩素能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iR-34a上调有关。

邓君健,徐细明,郭红庭,向淼,吴耀贵,戈伟,张一桥[8](2011)在《5-脂氧合酶抑制剂齐留通抑制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细胞癌形成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齐留通对肝癌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模型组(n=8)及齐留通组(n=8)。HE染色观察肝癌病理图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LOX蛋白,M2型丙酮酸激酶(M2-PK)与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RT-PCR检测肝组织5-LOX的表达,TUNEL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结果:二乙基亚硝胺(DEN)可以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形成。模型组大鼠肝脏可见中等强度5-LOX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而齐留通组5-LOX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2-PK在对照组阴性表达,模型组大鼠中等强度表达(P<0.01),齐留通组弱表达,较模型组差异显着(P<0.05)。CK19在对照组大鼠中阴性表达,模型组大鼠较强表达(P<0.01),齐留通组中等表达,较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可检测出5-脂氧合酶mRNA的表达,但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齐留通组的表达介于二者之间,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法检测对照组几乎未见凋亡细胞,模型组大鼠肝脏仅见少数肝癌细胞阳性表达(30%-50%),而齐留通治疗组大鼠肝脏见大量肝癌细胞阳性表达(70%-80%),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EN诱发的大鼠原发性肝癌存在5-脂氧合酶表达,5-脂氧合酶抑制剂可防治DEN诱发的大鼠原发性肝癌的形成,其机制与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相关。

王勇[9](2005)在《食管鳞癌P-12-LOX、整合素αv mRNA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具有高度侵袭与转移潜能,是导致其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深入了解参与癌细胞转移的机制,对于改进治疗措施、防止复发、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花生四烯酸(AA)是细胞膜磷脂的主要组成成分,在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AA及其代谢产物也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人体内,脂氧合酶(LOX)代谢是AA代谢的关键途径之一,主要产生羟二十碳四烯酸(HETEs)和白细胞三烯(LTs)等生物活性脂质。在类型多样的脂氧合酶中,血小板型12-脂氧合酶(P-12-LOX)及其单一的代谢产物12-羟廿碳四烯酸(12S-HETE),广泛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多个步骤,特别是对肿瘤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等过程的调节。但与环氧合酶-2(COX-2)在肿瘤中的研究相比,P-12-LOX参与这些过程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尤其是在食管癌的研究方面,少有报道。 肿瘤细胞的增生和转移依赖于肿瘤微血管的形成。整合素是一类由α和β两种亚单位组成的跨膜糖蛋白受体。一方面,作为黏附分子,各类整合素通过与多种细胞外基质(ECM)蛋白配体结合,调节肿瘤细胞黏附作用和血管生成过程,另一方面,又可作为重要的细胞信号传导分子而影响细胞生长、凋亡和分化。

任艳兵,熊奇如[10](2011)在《5-脂氧合酶与肿瘤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多种恶性肿瘤中5-脂氧合酶(5-ipoxygenase,5-LOX)表达都明显增高,而抑制5-LOX可抑制肿瘤的增殖与生长,这表明5-LOX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对发现肿瘤的增殖与凋亡以及治疗可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5-LOX与肿瘤的增殖和凋亡的关系做一综述。

二、脂氧合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脂氧合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放疗诱导食管癌细胞12-LOX和CCL5升高招募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促进癌症转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第3章 实验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LSD1与互作蛋白Ku80靶向FOXF2影响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结肠癌细胞中LSD1互作蛋白Ku80的筛选鉴定
    1.1 .前言
    1.2 .实验材料
        1.2.1 .实验主要仪器
        1.2.2 .实验主要试剂配制
    1.3 .实验方法
        1.3.1 .细胞培养
        1.3.2 .实时荧光定量PCR
        1.3.3 .细胞蛋白的提取
        1.3.4 .蛋白含量的测定(BCA法)
        1.3.5 .免疫沉淀(磁珠免疫法)
        1.3.6 .SDS-PAGE电泳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1.3.7 .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
        1.3.8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1.3.9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分析蛋白成分
        1.3.10 .在线预测Ku80与LSD1相互作用
        1.3.11 .统计分析
    1.4 .实验结果
        1.4.1 .LSD1在4株结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1.4.2 .Ku80在4 株结肠癌细胞中蛋白、m RNA的表达及与LSD1 表达的相关性
        1.4.3.免疫沉淀联合质谱检测LSD1的互作蛋白Ku80
        1.4.4 .结肠癌细胞中LSD1与Ku80免疫荧光亚细胞定位
    1.5 .讨论
    1.6 .小结
第二章 Ku80、FOXF2 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相关性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
        2.2.1 .仪器设备
        2.2.2 .主要试剂、耗材、试剂盒
        2.2.3 主要溶液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系及培养条件:
        2.3.2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实验
        2.3.3 .细胞Western blot实验
        2.3.4 .Transwell体外细胞侵袭实验
        2.3.5 .划痕实验
        2.3.6 .统计分析
    2.4 .结果
        2.4.1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实验结果
        2.4.2 .Wersten blot实验结果
        2.4.3 .Ku80与FOXF2在4 株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相关性分析
        2.4.4 .Transwell细胞体外侵袭实验结果
        2.4.5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
        2.4.6 .Ku80、FOXF2 的表达与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2.4.7 .Ku80、FOXF2 的表达与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Ku80、FOXF2 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3.1 .前言
    3.2 .材料
        3.2.1 .实验标本
        3.2.2 .仪器设备
        3.2.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3.3 .实验方法
        3.3.1 .免疫组织化学
        3.3.2 .生物信息学分析
        3.3.3 .统计分析
    3.4 .结果
        3.4.1 .Ku80、FOXF2 在结肠癌及对照组织中的表达
        3.4.2 .Ku80、FOXF2 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4.3 .在线分析TCGA结肠癌数据集中LSD1、Ku80、FOXF2 的表达及相关性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干扰Ku80联合抑制LSD1活性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主要仪器
        4.2.2 .实验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4.2.3 .实验主要试剂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细胞蛋白的提取
        4.3.3 .蛋白含量的测定(BCA法)
        4.3.4 .SDS-PAGE电泳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4.3.5 .总RNA的提取及纯度鉴定
        4.3.6 .细胞转染
        4.3.7 .MTT细胞增殖实验
        4.3.8 .Edu检测增殖
        4.3.9 .流式细胞细胞仪检测调亡
        4.3.10 .细胞克隆形成
        4.3.11 .裸鼠皮下成瘤实验
        4.3.12 .染色质免疫沉淀
        4.3.13 .统计学方法
    4.4 .结果
        4.4.1 .sh RNA对结肠癌Ku80 的干扰作用及最有效靶序列的筛选
        4.4.2 .MTT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不同浓度RN-1对HCT116 细胞生长的影响
        4.4.3.MTT、Edu检测shKu80#2、RN-1对HCT116 细胞增殖的影响
        4.4.4.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shKu80#2、RN-1对HCT116 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4.4.5.划痕实验检测shKu80#2、RN-1对HCT116 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4.4.6.流式细胞仪检测shKu80#2、RN-1对HCT116 细胞凋亡的影响
        4.4.7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Ku80-sh RNA、RN-1对HCT116 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4.4.8.检测shKu80#2、RN-1对HCT116 细胞中LSD1、Ku80、FOXF2 表达影响
        4.4.9.成瘤实验检测shKu80#2、RN-1对HCT116 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
        4.4.10 .CHIP-PCR检测ku80 结合FOXF2 启动子区的丰度
        4.4.11 .Western bolt检测FOXF2 基因启动子区域H3K4me2 的表达水平
        4.4.12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
    4.5 .讨论
    4.6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Ⅰ:综述 结肠癌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作用研究进展
    1.1 .组蛋白修饰
    1.2 .组蛋白赖氨酸脱甲基酶的分类及反应机理
    1.3 .LSD1/ KDM1A的结构及作用机制
        1.3.1 .LSD1/KDM1A与结肠癌
    1.4 .JmjC家族作用机制
    1.5 .含JmjC结构域家族蛋白与结肠癌
        1.5.1 .KDM3亚家族
        1.5.2 .KDM4亚家族
        1.5.3 .KDM5亚家族
        1.5.4 .KDM6亚家族
    参考文献
附录Ⅱ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3)去泛素化酶USP4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USP4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1.1 前言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讨论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USP49通过阻断细胞周期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2.7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USP49调控非小细胞肺癌中PI3K/AKT信号通路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3.5 讨论
    3.6 结论
    3.7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USP49通过抑制PTEN蛋白的多聚泛素化来稳定PTEN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
    4.4 实验结果
    4.5 讨论
    4.6 结论
    4.7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综述 蛋白质的泛素化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表
所发表的SCI论文
致谢

(4)环氧合酶和脂氧合酶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环氧合酶COXs及其代谢途径
2 COX-2与肿瘤的关系及其促癌机制
    2.1 使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
    2.2 促进肿瘤血管形成
3 COX-2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
4 脂氧合酶LOX及其代谢途径
5 LOXs的促癌机制
    5.1 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与分化
    5.2 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5.3 其他促癌机制
6 LOX抑制剂在抗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6.1 非选择性5-LOX抑制剂
    6.2 选择性5-LOX抑制剂
    6.3 LT-B4受体拮抗剂
    6.4 FLAP抑制剂
7 COX抑制剂与LOX抑制剂联合应用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作用意义以及COX/LOX双重抑制剂利克飞龙 (Licofelone) 的开发利用
8 结论

(5)5-脂氧合酶在外科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外科脑损伤的主要病理发病机制
    1.2 外科脑损伤的治疗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5-脂氧合酶的基本功能及调节
    1.4 5-脂氧合酶参与了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发病
    1.5 以 5-脂氧合酶为干预靶标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配制
    2.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2.4 实验方法与步骤
    2.5 图像处理及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大鼠外科脑损伤(SBI)模型的建立
    3.2 外科脑损伤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
    3.3 外科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3.4 外科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
    3.5 外科脑损伤后 5-LOX在大鼠脑组织的时空分布与细胞定位
    3.6 外科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
    3.7 外科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 5-LOX,p5LOX和NF-κB的表达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6)5-脂氧合酶在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5-脂氧合酶抑制剂齐留通抑制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细胞癌形成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第二部分 5-脂氧合酶抑制剂齐留通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第三部分 5-脂氧合酶在人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点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黄芩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miR-34a在其机制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1.2.1 细胞培养
        1.2.2 试剂配制
        1.2.3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1.2.4 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1.2.5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1.2.6 RT-PCR
        1.2.6.1 引物设计与合成
        1.2.6.2 RT-PCR 将提取的总RNA用DEPC水调整浓度至100
        1.2.6.3 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miR-34a的表达
    1.3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荧光显微镜下HepG2细胞形态变化
    2.2 黄芩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2.3 黄芩素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2.4 miR-34a在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
3 讨 论

(9)食管鳞癌P-12-LOX、整合素αv mRNA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部分
    食管鳞癌P-12-LOX、整合素αvmRNA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脂氧合酶与食管癌
    参考文献
后记
    缩略词
    附录
    致谢

(10)5-脂氧合酶与肿瘤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5-LOX的生物学特性
2 5-LOX的代谢过程
3 5-LOX活性和基因表达的调节
    3.1 5-LOX酶活性的调节
    3.2 5-LOX基因表达的调节
4 5-LOX与恶性肿瘤的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4.1 5-LOX与胃癌
    4.2 5-LOX与结肠癌
    4.3 5-LOX与胰腺癌
    4.4 5-LOX与肝癌
    4.5 5-LOX与乳腺癌
5 5-LOX促癌机制
    5.1 信号传导途径
        5.1.1 Bcl蛋白家族-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
        5.1.2激酶
        5.1.3 磷酯酰肌醇
    5.2 促进恶性肿瘤血管生成
    5.3 提高恶性肿瘤发生及转移的潜能, 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力
6 结语

四、脂氧合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放疗诱导食管癌细胞12-LOX和CCL5升高招募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促进癌症转移[D]. 米思. 山东大学, 2020(02)
  • [2]LSD1与互作蛋白Ku80靶向FOXF2影响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机制的研究[D]. 刘振华. 贵州大学, 2020(02)
  • [3]去泛素化酶USP4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D]. 沈文明. 苏州大学, 2019(06)
  • [4]环氧合酶和脂氧合酶的抗肿瘤作用机制[J]. 朱小朝,张拓.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8(35)
  • [5]5-脂氧合酶在外科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D]. 黄茂葵. 暨南大学, 2017(05)
  • [6]5-脂氧合酶在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 吴耀贵. 武汉大学, 2012(02)
  • [7]黄芩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miR-34a在其机制中的作用[J]. 宋超,刘霞,邵启祥,徐三荣.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6)
  • [8]5-脂氧合酶抑制剂齐留通抑制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细胞癌形成的实验研究[J]. 邓君健,徐细明,郭红庭,向淼,吴耀贵,戈伟,张一桥. 现代肿瘤医学, 2011(08)
  • [9]食管鳞癌P-12-LOX、整合素αv mRNA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D]. 王勇. 郑州大学, 2005(08)
  • [10]5-脂氧合酶与肿瘤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J]. 任艳兵,熊奇如. 安徽医学, 2011(03)

标签:;  ;  ;  ;  ;  

脂氧合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