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开发利用技术及效益研究

酸枣开发利用技术及效益研究

一、野生酸枣开发利用技术及效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素芳,孙文元,孙一,李俊英,赵忠祥,赵花其,曹平平,薛文[1](2021)在《11个野生酸枣资源在河北平原地区引种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选自邢台、石家庄和保定山区的11个野生酸枣资源,在河北平原地区的献县进行栽植,并对其生物学特征、特性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11个野生酸枣资源二次枝主针刺长度、节数、节间长度、单果重、单仁率、多仁率、出仁率等性状有显着差异;其中二次枝节数和节间长度是衡量树势开放和树冠大小的主要指标,11个酸枣资源中二次枝节数最多的为S8,二次枝节间长度最长的为S11,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单果重与核肉比和果实出仁率呈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0和-0.797;核肉比与果实出仁率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2;单果重和核肉比可作为预选指标。多仁率与果实出仁率和核出仁率均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8和0.668。综上,综合性状较好的5个仁用资源类型为S3、S4、S6、S8和S10,果肉加工类型为S1、S5和S7。

丁雯[2](2021)在《山西不同产地酸枣遗传多样性与化学成分的关联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对山西不同产地的酸枣种质资源进行研究,初步分析其遗传背景,通过构建酸枣仁ISSR-PCR反应体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不同产地酸枣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对每个产地酸枣仁中5种主要化学成分木兰花碱、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以及酸枣仁皂苷B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同时对不同产地酸枣仁化学成分含量与遗传多样性进行关联性分析,旨在了解山西不同产地酸枣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初步揭示山西不同产地酸枣仁5种主要化学成分与ISSR分子标记之间的关系。方法1.基于ITS2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产地酸枣的遗传分析对不同产地酸枣仁进行DNA提取,采用ITS2通用引物和条件对其进行扩增后测序,将所获得的ITS2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同时计算不同样品间的差异性(K2P,kimum 2-parameter)。2.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不同产地酸枣遗传多样性通过正交试验对酸枣仁ISSR-PCR反应体系中DNA模板用量、引物浓度、2×Taq Master Mix含量一系列参数进行优化,以建立酸枣仁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基于优化结果,进行引物筛选,并通过梯度PCR试验,确定每一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利用建立的反应体系和筛选的引物对26个山西不同产地酸枣130份DN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3.不同产地酸枣仁化学成分含量研究采用HPLC-UV/ELSD方法对不同产地酸枣仁中5种主要化学成分木兰花碱、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以及酸枣仁皂苷B的含量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差异性分析。4.5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与分子标记的关联性分析对与酸枣5种化学成分含量相对应的26个产地酸枣种质资源混合群体进行ISSR扩增,利用Structure 2.3.4软件对26个产地的酸枣种质资源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并确定最佳K值。利用TASSEL 5.0软件对12个引物扩增的位点分别和木兰花碱、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以及酸枣仁皂苷B 5个主要成分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经对26个产地酸枣种质资源ITS2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序列一致性为99.55%;酸枣仁ITS2区长度相对稳定,总长度为220bp,有两个SNP位点,分别在88和94位点处有变异,GC含量差异不大;种内最大K2P距离为0.009,最小K2P距离为0.005。2.确定酸枣仁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0μL)为DNA模板50 ng、引物0.6μmol/L以及2×Taq Master Mix 11μL。扩增程序是95℃预变性3 min;94℃变性25 s,不同引物最佳退火温度下退火25s,72℃延伸1 min,35个循环;72℃延伸5 min;4℃保存,结束反应。基于优化结果,从100条引物中共筛选12条扩增结果优良以及条带清晰的ISSR引物,同时利用梯度PCR试验对各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进行确定,12条引物一共扩增出了123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是97.62%。对各个产地的酸枣进行扩增,26个产地酸枣种质资源的等位基因平均数是2.0000、有效等位基因Ne为1.5947、以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是0.3560、Shannon指数I是0.534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位于0.1866~0.3176之间,Shannon信息指数位于0.2800~0.4649范围。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960,基因流(Nm)值为1.1892,遗传一致度在0.7272~0.9498之间。聚类分析将26个产地酸枣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吕梁市、太原市、晋中市和长治市的13个地区聚为两类,其中10号产地吕梁市临县安家庄乡独自聚为一类,忻州市、临汾市、运城市和晋城市的13个产地聚为第三类。3.采用HPLC-UV/ELSD方法对不同产地酸枣仁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木兰花碱、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分别在0.0249~4.98μg/μL、0.021~0.42μg/μL、0.0145~0.29μg/μL、0.0255~0.51μg/μL、0.0103~0.206μg/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值为0.9995~0.9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8%、97.3%、97.2%、98.0%、97.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符合要求,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同产地酸枣种质资源5种化学成分含量范围:木兰花碱含量0.745 mg/g~1.537 mg/g、斯皮诺素含量0.358 mg/g~0.815 mg/g、6’’’-阿魏酰斯皮诺素含量0.122 mg/g~0.571 mg/g、酸枣仁皂苷A含量0.265 mg/g~0.424 mg/g、酸枣仁皂苷B含量0.100 mg/g~0.226 mg/g。4.12个引物中总共有19个位点与5个主要化学成分发生关联,UBC89可关联到的位点最多,共5个位点。与木兰花碱含量关联的位点为3个,解释率的范围为17.59%~25.42%,和斯皮诺素含量关联的位点有7个,解释率的范围为15.35%~28.45%,与6’’’-阿魏酰斯皮诺素含量关联的位点有4个,解释率的范围为15.54%~33.87%,与酸枣仁皂苷A含量关联的位点有1个,解释率为20.25%;与酸枣仁皂苷B含量关联的位点有7个,解释率的范围为15.69%~27.40%;同时与斯皮诺素含量和酸枣仁皂苷B含量关联有1个位点,同时与斯皮诺素含量和6’’’-阿魏酰斯皮诺素含量关联有1个位点,同时与木兰花碱含量和6’’’-阿魏酰斯皮诺素含量关联有1个位点。结论基于ITS2分子标记技术对山西不同产地酸枣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间同源性较高,达到99.55%,实验样本具有种内差异性。继而选择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山西不同产地酸枣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基于建立的酸枣仁ISSR-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筛选出12条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23条,说明山西省酸枣不同居群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居群内以及居群间均具一定的遗传分化,其中以前者的变异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地理位置并非影响酸枣居群间基因交流的主要因素。木兰花碱、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以及酸枣仁皂苷B这五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可行,结果可靠。5种主要化学成分变异系数分别为20.33%、23.52%、23.73%、11.58%、20.26%,表明山西不同产地酸枣仁5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参照《中国药典》酸枣仁项下的质控标准,山西酸枣仁质量整体情况良好,酸枣仁皂苷A含量合格率达到84.62%,部分地区斯皮诺素含量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后期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此外,除了《中国药典》酸枣仁项下规定的酸枣仁皂苷A和斯皮诺素两种成分,实验还对酸枣仁中木兰花碱、6’’’-阿魏酰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B三种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结果可为其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ISSR位点在与化学成分关联后发现12个引物中总共有19个位点与5个主要成分发生关联,并且与两个主要成分关联的有3个位点,可根据这些位点进行针对性选择,开发新的分子标记,进而成为调控酸枣化学成分含量的新方法之一,为酸枣仁品种鉴定、药材道地性研究和物种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王宏[3](2020)在《辽西地区利用野生酸枣嫁接大枣的早期经济效益分析》文中指出辽西地区的野生酸枣改接优良枣树品种,早期进行粮枣间作,其内部收益远远高于社会折现率。而且具有成活率高、挂果早、座果率高,提前进入盛果期的特点,且经济效益显着。

薛晓芳,弓桂花,赵爱玲,任海燕,王永康,李登科[4](2020)在《枣和酸枣不同器官黄酮含量比较及抗氧化能力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进一步提高枣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以酸枣、过渡(中间)类型和栽培枣共3类种质5个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品种不同器官(果实、果皮、果肉、叶片、花、种仁)总黄酮含量及果实黄酮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3类种质的5个品种脆熟期果实的总黄酮含量(以鲜重计)为0.89~3.55 mg/g,平均值为1.94 mg/g;果皮总黄酮含量为4.13~8.21 mg/g,平均值为5.73 mg/g;果肉总黄酮含量为0.17~1.07 mg/g,平均值为0.66 mg/g;花总黄酮含量为3.47~6.90 mg/g,平均值为5.50 mg/g;成熟叶片总黄酮含量为7.01~9.02 mg/g,平均值为7.98 mg/g;种仁总黄酮含量为6.48~14.39 mg/g,平均值为11.43 mg/g。5个品种各器官总黄酮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种仁>叶片>果皮>花>果实>果肉;果实、果肉和叶片中总黄酮含量都是酸枣>中间类型>栽培枣;3类种质脆熟期果实黄酮提取液与·OH清除能力均呈显着正相关。

张建英,毛向红,张莹莹[5](2019)在《河北省酸枣资源开发现状与建议》文中提出酸枣是干旱山地重要的生态树种,果实具有营养和保健双重价值,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酸枣资源开发的意义、河北省酸枣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中存在的总体生产水平低、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小及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刘妮雅[6](2018)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而枣产业已经成为全国两千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发展枣产业对于带动贫困山区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发展木本粮油的战略,枣产业作为五大木本粮油产业的代表产业之一,其还具有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作用。中国枣产业发展从迅速崛起到开始遭遇发展困境,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2000年后中国枣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枣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被推升至历史最高点;随着产量迅速增加,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了扭转,价格也随之急速下降,至此枣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解决枣产业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以中国枣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枣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找出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今后中国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市场从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当前的供过于求本质上是供求结构性失衡,即低端产品供过于求、高端产品供不应求,而市场有效需求并未真正得到完全满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新疆枣产区带动下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使得消费者对枣产品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是,随着产量继续增加,消费需求结构开始升级,中高端需求显着增加,而供给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为了解决枣产业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首先需要从供给侧层面解决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国枣产业生产情况看,生产呈现高度集中化和区域化的特点,生产重心已从传统枣产区转移至新兴枣产区新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枣产区的生产成本收益得出,新疆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但也存在品种结构单一、地区发展不均衡、人工成本偏高、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传统枣产区虽不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然而种植枣树仍具有比较优势,亟待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生产发展思路,通过特色发展实现传统枣产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另外,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枣产业的流通模式得出,当前枣产业存在组织化程度低、传统流通模式单一主导、流通效率不高、利润分配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创新流通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和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不同流通主体间利润的合理分配。在当前流通模式下,本研究采用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深入剖析了枣的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得出市场价格呈现整体下滑、规律性波动的特征,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周期性波动规律呈现出波动频率逐渐增高而波幅逐渐减少的特点。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个体特征、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等需求特征,采用交叉因素法初步分析了消费者特征和偏好与枣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需求主要因素,得出消费者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均会影响其对枣产品的消费,而知名品牌产品、精深加工品和绿色有机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分别研究中国枣产业供给和需求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枣产业供给和需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了不同消费结构下未来市场需求量,将其与供给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枣产品消费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通过对枣产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理论分析得出,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即为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而言,中国枣产业要通过“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增加供给”三步走的战略逐步实现长期供求均衡。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优化枣产业区域布局,各枣产区根据自身优势寻求特色发展;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发展生产,加大对科技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流通体制改革,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利润分配机制,大力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开拓国际市场,弘扬中国传统枣文化;强化枣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支持的效率。

武红霞,刘云峰,刘国强,王荣荣[7](2017)在《酸枣新品种“邢酸8号”主要特性及嫁接苗管理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邢酸8号"是从邢台县野生酸枣中选育的鲜食药用两用酸枣新品种,干酸枣可溶性糖含量17.2%,总糖含量50.7%,酸含量1.51%,酸枣仁皂甙A含量(350±13.3)μg·g-1,酸枣仁皂甙B含量(103±11.1)μg·g-1。

汪伟立[8](2014)在《M集团果汁项目投资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国家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M集团作为河北省选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在果汁饮品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资源和人才等优势。为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M集团拟投资建设30万吨果汁(野生酸枣汁)项目,本文以该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项目投资评估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企业资信,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的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项目投资评估研究,以此为农业发展基金的注入提供投资决策参考。经过项目评估研究认为,M集团30万吨果汁项目利用“预蒸渗透提汁技术”,生产工艺技术先进,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项目的投资收益高、回收快,财务收益预期较好,各项财务盈利性评估指标均超过了同行业的基准盈利水平。农业发展资金的注入,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也将为投资者带来较高收益,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将使M集团的生产产能和产值实现大幅增长,其野生酸枣汁产品以其原生态、绿色健康的纯天然属性,必将在国内外饮料市场创造崭新的业绩,未来的M集团,将依靠绿色健康的果汁产品,成为利国富民的民族企业品牌。

殷洪云,郭久丞,李铁钢,郭江,李振云[9](2012)在《野生酸枣资源的效益及开发利用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酸枣多生长在荒山、荒坡上,表现为丛生状灌木或小乔木,叶片小,枝条带刺。近年来对迁安市野生酸枣资源进行了效益分析及开发与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酸枣的效益1.1生态效益酸枣根系发达、叶片小、栅栏组织较厚、耐瘠薄、抗逆性强,根系能延伸至十几米外的岩石缝隙中,生命力极其旺盛,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效果良好。冀东地区曾经出现过26.1mm的雨季最低降雨量,但是酸枣却能正常生长。酸枣的抗寒能力也非常强,1978年迁

王僧虎,石晓云[10](2012)在《酸枣优良新品种邢州1号的选育》文中研究表明邢州1号是在邢台市山区从野生酸枣资源中经过8年时间选育出的优良加工制汁、药用酸枣新品种。该品种树体较小,树势极强,干性较强,骨干枝角度较小,结果后逐渐开张。果实圆形,果皮较薄、紫红色,果肉黄白色、质地致密、较脆、汁液适中,味酸甜;种仁饱满。能早果早丰,连续结果能力强。耐瘠薄,抗干旱,抗病能力强。

二、野生酸枣开发利用技术及效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野生酸枣开发利用技术及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11个野生酸枣资源在河北平原地区引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树形特征调查
    1.2 结果枝性状调查
    1.3 果实性状调查。
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树形特征和二次枝性状调查
    3.2 枣吊和叶片生物学特征调查
    3.3 果实性状调查
4 讨论与结论

(2)山西不同产地酸枣遗传多样性与化学成分的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基于ITS2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产地酸枣的遗传分析
    1 实验材料
        1.1 试验样品收集
        1.2 仪器
        1.3 试剂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DNA的提取
        2.2 溶液的配制
        2.3 ITS2方法的PCR扩增
        2.4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3.2 ITS2-PCR扩增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不同产地酸枣遗传多样性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酸枣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2.2 ISSR方法的PCR扩增
        2.3 ISSR遗传多样性数据采集及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酸枣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3.2 不同产地酸枣遗传多样性分析
        3.3 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结果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山西不同产地酸枣仁5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试药
        1.3 药材
    2 实验方法
        2.1 溶液的制备
        2.2 色谱条件
        2.3 方法学考察
    3 结果分析
    4 讨论
第四章 5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与分子标记的关联性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数据统计
        2.2 26个产地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2.3 5种化学成分含量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酸枣ISSR分子标记的遗传结构分析
        3.2 ISSR位点与酸枣仁5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关联性分析
    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药用植物酸枣道地产地及种质资源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辽西地区利用野生酸枣嫁接大枣的早期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景分析
2 接穗储备
3 酸枣嫁接
4 嫁接后的肥水管理
5 酸枣嫁接大枣的优势分析
6 资料采集及经济效益分析
7 结论

(4)枣和酸枣不同器官黄酮含量比较及抗氧化能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黄酮提取液的制备
        1.2.2 果实黄酮含量测定
        1.2.3·OH清除能力的测定
        1.2.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种质脆熟期果实总黄酮含量比较
    2.2 不同类型种质果皮总黄酮含量比较
    2.3 不同类型种质果肉总黄酮含量比较
    2.4 不同类型种质花总黄酮含量比较
    2.5 不同类型种质叶片总黄酮含量比较
    2.6 不同类型种质种仁总黄酮含量比较
    2.7 不同类型种质果实抗氧化能力比较
    2.8 不同类型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及果实黄酮提取液与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5)河北省酸枣资源开发现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酸枣资源开发的意义
2 河北省野生酸枣开发利用现状
3 利用现状
    3.1 加工利用现状
    3.2 资源培育与创新
    3.3 基地建设现状
4 河北省野生酸枣开发存在的问题
5 建议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说明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3 中国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枣产业发展概况
        3.1.1 发展历史
        3.1.2 产量和面积
        3.1.3 品种结构
        3.1.4 区域布局
        3.1.5 市场流通
        3.1.6 产品加工
        3.1.7 国际贸易
    3.2 传统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3.2.1 产量波动增长
        3.2.2 种植面积稳定
        3.2.3 具有生产优势
        3.2.4 品种资源丰富
        3.2.5 栽培区域集中
    3.3 新兴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3.3.1 新疆各地市发展现状分析
        3.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现状分析
        3.3.3 新疆各地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比较分析
    3.4 传统枣产区与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3.4.1 资源禀赋优势比较分析
        3.4.2 专业化程度比较分析
        3.4.3 组织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枣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4.1 供大于求结构失衡
    4.2 缺乏科技创新引领
    4.3 品种结构单一,亟需更新换代
    4.4 加工产品初级,技术水平落后
    4.5 流通效率较低,利润分配不均衡
    4.6 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4.7 国际市场亟待开发
    4.8 本章小结
5 中国枣产业生产成本和收益分析
    5.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5.1.1 调研方法
        5.1.2 数据来源说明
        5.1.3 调研问卷设计
    5.2 不同枣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5.2.1 成本比较分析
        5.2.2 收益比较分析
    5.3 与其他农作物的比较分析
        5.3.1 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5.3.2 传统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5.4 影响中国枣产业成本收益的因素分析
        5.4.1 自然因素
        5.4.2 技术因素
        5.4.3 经济因素
        5.4.4 政策因素
    5.5 案例分析:酸枣产业
        5.5.1 酸枣产业发展概述
        5.5.2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分析
        5.5.3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与市场价格分析
    6.1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现状分析
        6.1.1 流通主体
        6.1.2 流通渠道
        6.1.3 流通模式
        6.1.4 主要流通模式对比分析
        6.1.5 主要流通模式案例分析
    6.2 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
        6.2.1 传统流通模式的利润分配
        6.2.2 “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6.2.3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6.2.4 网络平台模式的利润分配
    6.3 市场流通特征分析
    6.4 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6.4.1 数据来源
        6.4.2 市场价格水平描述性分析
    6.5 基于HP滤波法的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6.5.1 研究方法
        6.5.2 季节调整法下的价格特征分析
        6.5.3 基于HP滤波法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分析
    6.6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6.1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
        6.6.2 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中国枣产业的消费需求分析
    7.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7.1.1 调研方法
        7.1.2 数据来源说明
        7.1.3 调研问卷设计
    7.2 枣产品的消费现状与特征分析
        7.2.1 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7.2.2 消费行为变量分析
        7.2.3 消费态度变量分析
    7.3 枣产品的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7.3.1 实证模型构建
        7.3.2 交叉因素分析
        7.3.3 变量选择说明
        7.3.4 模型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8.1 有效需求分析
        8.1.1 市场需求现状与需求特征分析
        8.1.2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市场需求量预期
        8.1.3 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2 市场供给分析
        8.2.1 供给总量激增,增速呈放缓趋势
        8.2.2 低端初级加工品供应过多
        8.2.3 高端精深加工品供应严重不足
    8.3 市场供求均衡理论分析
        8.3.1 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分析
        8.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的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8.4 市场供求均衡路径分析
        8.4.1 市场供求的差距分析
        8.4.2 市场供求均衡的路径分析
    8.5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详细摘要

(7)酸枣新品种“邢酸8号”主要特性及嫁接苗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特性
    1.1 植物学特性
    1.2 生长结果特性
    1.3 果实经济性状
    1.4 物候期
    1.5 抗逆性
2 嫁接苗管理技术
    2.1 除萌
    2.2 绑缚、检查成活率及解缚
    2.3 摘心
    2.4 树盘覆盖
    2.5 追肥灌水
    2.6 病虫害防治

(8)M集团果汁项目投资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项目投资评估理论与实践
    2.1 项目投资评估的内涵
    2.2 项目投资评估的原则
    2.3 项目投资评估的内容
        2.3.1 投资必要性评估
        2.3.2 投资效益评估
        2.3.3 投资风险评估
    2.4 项目投资评估的意义
第三章 项目基本情况
    3.1 M 集团企业概况
    3.2 M 集团 30 万吨果汁项目介绍
        3.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2 项目的优势
        3.2.3 项目建设的条件
        3.2.4 供需现状和市场预测
        3.2.5 工艺技术与生产设备
        3.2.6 项目环保情况
        3.2.7 项目投资估算
第四章 项目投资评估
    4.1 企业资信评估
        4.1.1 企业素质分析与评估
        4.1.2 企业信用分析与评估
        4.1.3 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与评估
        4.1.4 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估
        4.1.5 企业发展前景分析与评估
        4.1.6 企业资信评定
    4.2 项目经济效益评估
        4.2.1 项目财务数据测算
        4.2.2 盈利能力分析
        4.2.3 清偿能力分析
        4.2.4 盈亏平衡分析
    4.3 项目社会效益评估
    4.4 项目环境保护评估
        4.4.1 环保措施
        4.4.2 环保评价
第五章 风险因素分析和投资建议
    5.1 投资风险的因素分析
    5.2 投资风险的对策
    5.3 投资建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野生酸枣资源的效益及开发利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酸枣的效益
    1.1 生态效益
    1.2 经济效益
        1.2.1 叶片、花
        1.2.2 果实
        1.2.3 种仁
        1.2.4 育苗及改接大枣
        1.2.5 加工
2、酸枣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1 野生酸枣嫁接大枣及丰产栽培技术
        2.1.1 砧木的选择
        2.1.2 嫁接
        2.1.3 接后管理
        2.1.4 土肥水管理
        2.1.5 整形修剪
        2.1.6 花果管理
    2.2 育苗
        2.2.1 归圃育苗
        2.2.2 播种育苗

(10)酸枣优良新品种邢州1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酸枣新品种选育过程
    1.1 选择标准
    1.2 初选
    1.3 复选
    1.4 决选
2 主要性状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嫁接
    3.2 整形修剪
    3.3 水肥管理
    3.4 其他田间管理

四、野生酸枣开发利用技术及效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11个野生酸枣资源在河北平原地区引种评价研究[J]. 黄素芳,孙文元,孙一,李俊英,赵忠祥,赵花其,曹平平,薛文.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04)
  • [2]山西不同产地酸枣遗传多样性与化学成分的关联性分析[D]. 丁雯.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辽西地区利用野生酸枣嫁接大枣的早期经济效益分析[J]. 王宏. 科技风, 2020(07)
  • [4]枣和酸枣不同器官黄酮含量比较及抗氧化能力分析[J]. 薛晓芳,弓桂花,赵爱玲,任海燕,王永康,李登科. 中国果树, 2020(01)
  • [5]河北省酸枣资源开发现状与建议[J]. 张建英,毛向红,张莹莹. 河北林业科技, 2019(03)
  •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刘妮雅.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4)
  • [7]酸枣新品种“邢酸8号”主要特性及嫁接苗管理技术[J]. 武红霞,刘云峰,刘国强,王荣荣. 北方园艺, 2017(14)
  • [8]M集团果汁项目投资评估研究[D]. 汪伟立. 天津大学, 2014(12)
  • [9]野生酸枣资源的效益及开发利用技术[J]. 殷洪云,郭久丞,李铁钢,郭江,李振云. 中国果菜, 2012(12)
  • [10]酸枣优良新品种邢州1号的选育[J]. 王僧虎,石晓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12(20)

标签:;  ;  ;  ;  

酸枣开发利用技术及效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