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基础

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基础

一、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与国家现代化的社会基础(论文文献综述)

汤晓蒙,范冬清[1](2022)在《中国终身教育国家战略的演进、内涵与实现》文中认为终身教育国家战略是一个国家在较长时期内对终身教育发展所做的全局性、系统性规划和方略。我国终身教育战略实施较晚,经历了战略设想提出、战略目标明确和战略思想深化三个阶段。当前我国终身教育国家战略目标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目标受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等背景的巨大影响。终身教育国家战略的实现应坚持理念为先、体系为本和创新为魂三大基本策略。

重庆市人民政府[2](2022)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渝府发[2021]3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11月10日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为推进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有关要求,依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教育现代化2035》,制定本规划。

李建楠[3](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其实一直为党、国家和教育界所关注,并且不断有相关政策出台。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相关政策的实施尚未完全改变人们对劳动的错误认识和态度,尚未彻底改变人们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认知。在一些教育场合,劳动教育甚至被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这也背离了劳动教育的应有之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还是《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出台,都体现了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劳动是创造人类社会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教育则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这其实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教育是伴随着人类劳动而出现的。我国的劳动教育,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为基础,同时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理念,并根据我国国情合理采纳中外教育学者的相关理论和各国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论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相关思想,不断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思想,为我国劳动教育事业提供了更丰富的理论支撑。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教育思想演变历程的梳理和挖掘,有助于厘清劳动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发展脉络,在理论层面推进对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教育思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发展历程中已经出现诸多变化,这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而劳动教育对社会的改造作用也应加以考量,这样从整体上以历史视角分析劳动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理论上跟上时代步伐。围绕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演变与发展,本研究在论证中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重点介绍本研究的背景,阐明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对国内外大量关于劳动教育思想及实践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说明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创新点和现有不足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为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其一是对劳动及劳动教育的概念梳理,通过古今中外对二者的认识做综合分析和界定;其二是通过分析劳动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劳动能力提升、劳动形态变化、劳动范围扩展,阐明影响劳动教育相关主要概念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三是从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提升劳动素养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劳动教育的特征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本研究的理论来源,着重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劳动教育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观念和耕读教育理念,并对近现代中外学者对劳动教育的思考和探索进行概述。第四部分为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的劳动教育思想的确立与曲折发展探析,通过对该时期党的劳动教育思想从确立到探索实践,再到“文革”期间的曲折探索的梳理,从劳动教育目的和实践效果进行剖析。第五部分是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之前,党对劳动教育思想的重塑与革新。改革开放带来的生产力快速发展,使得劳动教育思想在发展中添加了“技术”的元素,无论是从劳动素养还是综合实践出发,这时期的劳动教育思想开始强调综合技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第六部分是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全面构建。中国共产党明确了这一时期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出发点和创新动力,在劳动教育思想中强调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塑造良好社会风气、培育人才创新能力,这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培育时代新人、破解人才培养问题的需要,同时将劳动教育延伸到社会不同主体,体现了新时代党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全面性。第七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指出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社会主要矛盾紧密相关,在劳动教育思想发展中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握理论实际相结合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拓展实践平台,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使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更好发挥作用。

黄丽丽[4](2021)在《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取得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学界也由此加大了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近年来,广西也跟上教师专业化发展浪潮,大力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但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仍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当前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发现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归因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当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建议。在理论部分,研究阐述了终身教育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和双因素理论的核心观点。从中等职业教育随时代不断变化的趋势来论述终身学习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从共同愿景、奋斗目标、自我超越等方面来阐明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从教师自身需要来分析双因素理论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指导作用,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现状调查部分,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三种研究方法,以广西7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访谈6位中等职业学校校长、9位中层管理干部,与4位教师进行深入交谈,并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经调查分析得知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师队伍结构不优、专业化发展意识淡薄、专业知识不足、专业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态度不积极。研究从教师、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三个方面分析和归纳存在问题的原因,发现教师方面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化理解偏差;教师自我定位不清晰;教师职业成就感不高;教师信息化意识不强;教师学术修养匮乏;教师实践经验有限。学校方面主要有培训缺乏系统性;校企合作不密切;评价机制不完善。教育管理部门方面主要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推进过程不理想;教师准入制度不健全。据此,研究从三个方面建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师必须明晰专业理念、明确自我定位、增强职业成就感、强化信息化意识、提升科研能力与实践技能;学校要在教师培训、校企合作和专业化评价机制构建上下功夫;教育管理部门则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落实相关政策、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期许与教育责任。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形势下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推动党和国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突围路径和必然走势。

段江雁[5](2021)在《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研究 ——以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包ICT6.1为例》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发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共同趋势,尤其将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建设作为保障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21世纪初,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已经建立起非常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使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现代化发展轨道。澳大利亚自1998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发并推广各个行业培训包,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个专业培训包被应用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中,培训包作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为澳大利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提供了统一标准。我国也在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并提出在2022年要建成一个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因此,笔者希望通过研究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建设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开发、内容、实施以及实施保障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澳大利亚培训包的文献进行研究确定本文的框架结构,通过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培训包的内容和实施进行分析,选取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包为例,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分析。首先从培训包框架建立的政策背景入手概括出培训包本身所蕴含的理念和特征。其次从培训包的开发机构、开发原则、开发依据和开发流程四个方面对培训包的开发进行论述,为了更好地理解培训包的内容,本文从培训包基本介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和教学资源、评估四个方面对培训包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形成对比。再者以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包ICT6.1为例,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角度对培训包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以霍姆斯格林TAFE学院信息与通信技术专业为例,深入分析培训包在TAFE学院的实际应用。然后分析了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培训包能够高质量落地实施的原因。最后在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培训包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建设的启示。通过对培训包框架建立的政策背景进行研究,可以得知培训包本身蕴含了终身教育和技能立国的理念,具有以行业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系统性的特征。通过对培训包的开发和内容进行研究,可以得知培训包是一个由行业开发由政府颁布的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标准,并且具有严格且高效的开发规程,此外,在对培训包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出培训包内容具有统一的职业能力标准、完善的资格证书体系、详细的教学指导内容等特点。通过对培训包在TAFE学院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职业院校的课程和专业建设都是以培训包中的能力标准和资格体系为依据,教学评估以培训包中的评估指南为参考的结论。通过对培训包实施保障机制进行分析可知,国家政策的扶持、对培训机构的质量监督、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建设、政府以及社会个人的资金支持等都为培训包的落地实施提供了保障。最后基于我国高职教育国家标准的建设和实施情况,本文认为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国家标准的完善和改革,第一,加强高职国家标准开发规程建设,以行业为主导进行开发,明确开发的基本原则和依据,确立高质量高成效的开发程序;第二,加强高职国家标准内容顶层设计,从专业大类和课程模块入手构建统一的职业能力标准,将行业领域内不同层次的能力标准与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对应起来,形成级别清晰的证书体系,根据职业能力标准设计教学指导部分,为教师提供可操作性指导;第三,促进高职国家标准落地实施,国家标准可以在互联网上向公众发布,收集建议或意见,促进标准的使用和更新,地方和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国家标准开设专业和课程,促进企业发挥教学评估作用,丰富教学评估形式,进一步完善院校教学改革;第四,建立高职国家标准实施保障机制,通过立法的形式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校企深入合作,建立高职院校内部和外部评估机制,保障院校提供高质量教育,另外,要建立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要加强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多元投资机制。

吴锐[6](2021)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涌现出一大批新兴产业和新技能,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来了新的诉求。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职育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文件的颁布,不仅有助于提升职业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而且更有利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促进我国向技能型国家迈进。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动态性和阶段性。与此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和需要加以纠正。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因而对其展开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层面的意义。明确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很大程度上也解决人才需求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价值取向也是课程开发所追求的方向,影响和决定着课程开发的内容和形式。然而,我国学术界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成果还比较匮乏,研究深度也有所不足,导致职业课程教育开发认知方面与现有国家期望达到的职业教育状态有所差距。因此,如何正确把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和探索我国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中应坚持的价值取向和实现路径。本研究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本章主要明确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和创新点。同时,详细的回顾了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研究现状,旨在厘清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课程开发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课程价值取向与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基本概念,并阐述和分析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密切相关的三个典型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下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两个维度来探析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现状。第三部分:通过前文的问卷调查法和可视化分析法进一步来探析当下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偏离表现和影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因素。第四部分: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应坚持的价值取向和实现路径进行深度探析。价值取向主要归纳为四点:一是从开发理念上,充分体现全人发展的价值取向;二是从就业层面上,要充分重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三是从竞争上,要充分体现学习智能提高;四是从未来发展上,要充分体现职业核心素养。实现路径主要归纳为四点:一是建立多层分权制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机制;二是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多元化格局;三是通过推进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开发团队;四是搭建国内国外课程开发的对话平台。

张珍[7](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先后出台各项政策战略来推动农村的发展,如以农促工、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四化同步”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等战略。这些农村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政策依据,还为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机遇。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专门服务于乡村发展的特色教育类型,有责任和义务为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从而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该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内外部规律与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运用历史文献法和比较法,依据时间顺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以农业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49—1977年)、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2002年)、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03—2012年)与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13—)。在全面梳理和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后,我们更加明确了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正确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笔者以开阳县和睢宁县为个案分析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反思,发现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外部之限与内部之困,外部之限主要包括:经费投入不足、多头管理的纷争与师资力量薄弱;内部之困主要包括:教育形态的模式单一、涉农专业的“缺位”与培训方式的单一。究其原因,主要归咎于农村职业教育思维理念的滞后、办学主体的单一化与法律供给不足。基于以上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改革,以期探索出一条服务乡村振兴的最佳路径。首先,要加强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创新省级政府统筹的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终身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回报机制。其次,农村职业教育要建设涉农专业群,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与职业衔接的“精准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农村职业教育要创新培训方式。

张小梨[8](2020)在《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文中提出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追求与梦想,也是今天我们汲汲以求的奋斗目标和时代主题。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作用十分重大。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现代化走了一条不寻常的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道路,中国教育现代化裹挟在社会整体现代化浪潮中瞄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书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职业教育因在教育整体系统中与经济社会直接而又紧密的关系,其现代化历程更具丰富、多彩与艰难,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时代课题。研究职业教育现代化,有多种视角,多种核心议题,但是基于中国幅员广阔、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的复杂性,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无疑是透视现代化发展的的重要观察点。可以说,没有区域的率先职业教育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我国区域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深圳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已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辉煌成就的缩影和体现,对深圳这一研究对象的选择无疑最具典型性和可借鉴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深圳的教育现代化任重道远,一个原本典型的农村教育在深圳实现现代化伟大历程中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作为教育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又经历了怎样的一种变迁?本文在分析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城市特点,包括发展的动力、发展的速度、模式等发展道路、特色的基础上,以区域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为分析的理论基础框架,综合运用历史的、调查的、比较的等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首先,“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定位十分特殊。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历程置于中国社会背景下分析,本研究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和区域化发展,研究分析职业教育在政策规范治理下的应然状态,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水平和我国职业现代化区域化建设路径,从而为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证研究提供支撑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重点对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回答了职业教育现代化与深圳经济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从与区域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到适度超前发展、科学发展、自主发展、跨越发展再到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其次,经过40多年的探索,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式,本研究将之概括为: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第三,论文从人的现代化、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以及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描绘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尤其重要的是揭示出这些目标实现的路径,如通过深圳城市精神的形成促进人的现代化;通过制度的创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通过产教深入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能力;通过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等。最后,论文在结语部分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冯琳[9](2020)在《“二战”以来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研究》文中指出美国高校开展的成人教育活动始于19世纪初期,走在世界的前列。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大学推广运动等将高等教育推向成人教育的前沿。“二战”以来,美国高校成人教育获得了巨大发展,许多高校相继将成人教育置于重要战略地位,并将其作为使命之一。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由于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所彰显的主要功能不同,均对当时社会及成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探析“二战”以来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的演进历程,探求其功能的演进规律和特征,剖析影响功能发挥的因素,对于明确当下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定位,促进功能发挥,推动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在追溯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历史的基础上,本论文围绕“功能演进”这一主线,将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针对主要功能是什么、演进动因、主要表现和价值意蕴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9世纪初期至“二战”之前,除高校教师偶尔为民众开设的讲座、课程以外,赠地学院运动、大学推广运动以及初级学院运动是美国高校开展成人教育活动的早期实践,具有“社会福利”性质,表现并发挥促进工农业、社区和个人发展的功能。在理论研究方面,桑代克通过科学实验证明成人能够学习,林德曼对成人教育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些实践和理论使得成人教育成为可能,并为“二战”后美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战”爆发至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受战争、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以及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发展的影响,美国高校成人教育主要表现并发挥促进国家及社会发展的功能。高校在战时积极开展短期培训和函授教育、为服役和退伍军人提供教育机会以及开展公民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对于满足战时国家对各项人才的需求、维护战后国家社会稳定和提高国际地位方面具有重要价值。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在社会环境、《成人教育法》等相关法案及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下,美国高校成人教育的主要功能得到发展,彰显促进成人职业发展功能。这一时期,社区学院获得快速发展并促进了成人职业发展,高校积极与企业合作以对在职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同时对各类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为解决距离问题,方便在职成人学习,高校采用第二代远程教育模式,并创新教育模式,开展针对性教育。促进成人职业发展的功能对促进不同水平成人职业发展、满足不同职业领域成人的需求以及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必要的人力资源方面具有重要价值。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在社会环境变化、《终身学习法》等相关法案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以及现代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彰显促进成人终身学习的功能。这一时期,非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勃兴、高校融合多元教育领域以及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使成人接受教育的机会扩大、满足了成人多元学习需求以及推进了美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在对“功能演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尝试探讨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的特征及其对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发挥的启示。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的演进历程,从服务国家与社会至强调个体价值,具有阶段边界的模糊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功能作用的实用性等特征。我国高校成人教育要想发挥自身功能,需要政府适当引导支持,建立健全成人教育法律体系;基于终身学习视角,树立正确的成人教育功能观;整合各类高等院校,彰显成人教育功能定位差异性与特色;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加强高校成人教育灵活性。

杨然[10](2020)在《“共同利益”理念下教育治理现代化内涵研究》文中认为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并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核心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其中,“共同利益”理念是《反思教育》的核心概念。“共同利益”理念包含终身教育和教育治理两个方面的内涵,并且两方面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共同利益”理念是建立在对知识、教育重新认识基础上,对接“教育2030”提出的“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总目标,预示全球教育迈向终身学习新里程。另一方面,“共同利益”理念是一种前沿的治理理念。教育的变化需要全球教育治理突破原有框架,形成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治理体系。并且,“共同利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视角,来研究具有广泛社会内涵的教育治理现代化概念。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框架下,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首要目标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治理目标的再推进和再明确。实现此教育现代化目标必须依靠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是服务全民的教育体系。所以如何正确理解2035规划中这两个目标的关系,成为实现教育2035的关键。对国内外已有教育治理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已有研究更多的是孤立地研究教育治理与终身教育,在研究教育治理时很少有学者提及终身教育这一发展前提。这种孤立导致治理维度的研究重形式而忽略内涵,使教育治理视野被限制在传统教育框架内,导致教育治理理论有所滞后,不利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针对于此,本研究尝试以“共同利益”理念为指导,在跨学科思考框架内,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等具体研究方法,在阐释“共同利益”理念相关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三维一体的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研究框架,这个框架包括教育治理目标内涵和形式内涵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统一于现代化进程视角。通过在该框架下对教育治理现代化内涵进行分析获得的主要结论为:一、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内涵是教育维度内涵的科学揭示,对教育内涵有准确、清晰的认识是研究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和目标;二、教育治理现代化形式内涵是教育目标演进在教育管理形式方面的要求,教育管理形式的改变取决和服从于教育目标发展变化带来的不同需求。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教育”与“治理”两个维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统一。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于从教育学、管理学和社会学跨学科视角,构建了一个完整揭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框架,首先将教育的发展进程及规律作为前提纳入;同时与国际先进治理理念对接,深入解读“共同利益”理念,推动公共利益向“共同利益”治理思想转变;又关注现代化进程,特别突出我国进入新时代的教育治理现代化内涵。理论的创新对落实2035规划,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研究据此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下,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研究提出两点建议:第一,重新审视终身教育与教育治理的关系;第二,用整体视角走出终身教育理论误区,大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二、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与国家现代化的社会基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与国家现代化的社会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终身教育国家战略的演进、内涵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终身教育国家战略的演进
    (一)战略设想提出阶段(1993—2001年)
    (二)战略目标明确阶段(2002—2015年)
    (三)战略思想深化阶段(2016年至今)
二、当前中国终身教育国家战略的内涵与意义
    (一)“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内涵
    (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的战略意义
三、中国终身教育国家战略的实现
    (一)终身教育国家战略实现的时代背景
        1.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突显教育发展新任务
        2.“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教育提出新要求
        3.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教育提出高要求
    (二)实现终身教育国家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
        1.尚未形成全民学习的社会风尚
        2.各级各类教育亟需实现高质量发展
        3.教育体系统筹协调力度不足
    (三)终身教育国家战略实现的基本策略
        1.理念为先:普及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全民学习氛围
        2.体系为本: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服务全民学习需求
        3.创新为魂:开拓战略举措新思维,寻求教育发展新路径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劳动教育的一般解释
    2.1 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概念诠释
        2.1.1 劳动
        2.1.2 劳动教育
    2.2 社会发展中导致劳动教育相关概念变化的主要因素
        2.2.1 劳动能力提升
        2.2.2 劳动形态变化
        2.2.3 劳动范围拓展
    2.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动教育特征
        2.3.1 树立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观念
        2.3.2 培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劳动精神
        2.3.3 提升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劳动素养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
    3.1 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劳动教育观
        3.1.1 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1.2 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主要途径
        3.1.3 劳动精神是社会主义社会以及个体发展的需要
    3.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近现代教育学者的劳动教育理念
        3.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观念
        3.2.2 符合农业社会发展需要的“耕读”劳动教育理念
        3.2.3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者对传统劳动教育的反思
    3.3 国外学者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3.3.1 近代欧洲学者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探索
        3.3.2 苏联教育学者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第4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确立与曲折发展
    4.1 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思想的初步确立
        4.1.1 以“为工农服务”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
        4.1.2 以解决毕业生就业和人才紧缺为劳动教育契机
        4.1.3 “以俄为师”的劳动教育政策取向
    4.2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十年探索与实践
        4.2.1 劳动教育向“本土探索”的思想转变
        4.2.2 摆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
        4.2.3 以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为劳动教育目的
        4.2.4 通过课堂教学和勤工俭学进行劳动教育实践
    4.3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曲折探索
        4.3.1 以世界观改造为劳动教育重点
        4.3.2 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劳动教育目的
        4.3.3 “开门办学,上山下乡”的劳动教育实践
第5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探索革新
    5.1 强调“技术”的劳动教育恢复与探索
        5.1.1 劳动与技术“合成”下的劳动教育
        5.1.2 以“为四化培养建设人才”为劳动教育目的
        5.1.3 通过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教育实践
    5.2 立足“素养”的劳动教育改革与深化
        5.2.1 劳动教育中“人”的回归
        5.2.2 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劳动教育目的
        5.2.3 劳动教育列入综合实践活动
第6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全面构建
    6.1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审视
        6.1.1 劳动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基本前提
        6.1.2 劳动教育是培养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才的重要支撑
        6.1.3 劳动教育是破解人才培养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
    6.2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
        6.2.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出发点
        6.2.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创新动力
    6.3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思想建设的要点
        6.3.1 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6.3.2 塑造诚实劳动的良好社会风气
        6.3.3 培育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能力
    6.4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6.4.1 重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6.4.2 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体制机制
        6.4.3 强化党员干部劳动教育,筑牢拒腐防变底线
第7章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7.1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进的历史经验
        7.1.1 劳动教育思想演进与社会主要矛盾紧密相关
        7.1.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劳动教育思想的根本遵循
    7.2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原则
        7.2.1 坚持理论实际相结合,在发展中丰富党的劳动教育思想
        7.2.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实践创新为社会提供合格建设者
    7.3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实践的机制构建
        7.3.1 探索立德树人中劳动教育的合理路径
        7.3.2 拓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7.3.3 不断完善劳动教育制度保障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响应国家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
        2.丰富教师专业化理论的应然使命
        3.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迫切需要
        4.学习思考与浓厚的个人兴趣使然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1.中等职业学校
        2.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3.教师专业化
        4.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终身教育理论
        1.终身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2.终身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联系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
        1.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观点
        2.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联系
    (三)双因素理论
        1.双因素理论的核心观点
        2.双因素理论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联系
三、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
        3.问卷设计
        4.数据处理
        5.信效度分析
    (二)调查分析
        1.基本信息分析
        2.专业理念分析
        3.专业知识分析
        4.专业能力分析
        5.专业发展分析
四、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优
        1.“专家名师”型教师偏少
        2.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
    (二)专业化发展意识淡薄
    (三)专业知识不足
    (四)专业能力不强
        1.信息化教学能力滞后
        2.科研能力相对欠缺
        3.专业实操能力薄弱
    (五)专业发展态度不积极
五、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层面
        1.教师专业化理解偏差
        2.教师自我定位不清晰
        3.教师职业成就感不高
        4.教师信息化意识不强
        5.教师学术修养匮乏
        6.教师实践经验有限
    (二)学校层面
        1.培训缺乏系统性
        2.校企合作不密切
        3.评价机制不完善
    (三)教育管理部门层面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2.政策推进过程不理想
        3.教师准入制度不健全
六、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进策略
    (一)教师层面
        1.明晰专业理念,重视专业化发展
        2.立足中职实际,明确自我定位
        3.实现自我价值,增强职业成就感
        4.强化信息化意识,注重学习反思
        5.树立学术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6.完善知识储备,提升实操能力
    (二)学校层面
        1.精准对接需求,实施“三全”培训体系
        2.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
        3.构建科学评价机制,破除单一评价模式
    (三)教育管理部门层面
        1.多措并举,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2.协调合作,推动政策“落地生根”
        3.严格要求,建立健全教师准入制度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个案分析的文献
附录二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三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访谈提纲
附录四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致谢

(5)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研究 ——以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包ICT6.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1.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
        2.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举措
        3.借鉴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经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共识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2)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开发的研究
        (3)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内容的研究
        (4)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实施的研究
        (5)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实施保障机制的研究
        2.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2)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开发的研究
        (3)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内容的研究
        (4)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实施的研究
        (5)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实施保障机制的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相关概念界定
        1.高等职业教育
        2.TAFE学院
        3.国家专业教学标准
        4.培训包
    (六)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2.筛选假设理论
        3.工作本位学习理论
一、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框架概述
    (一)建立培训包框架的政策背景
        1.《坎甘报告》为培训包的建立提供基础
        2.《柯尔比报告》提出建立广泛的培训系统
        3.《迪文森报告》等确立能力本位的职业证书体系
        4.《成功的改革》等直接促使培训包的产生
    (二)培训包框架本身蕴含的理念
        1.终身教育理念
        2.技能立国理念
    (三)培训包框架的特征
        1.由行业为主导,为行业服务
        2.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3.以能力为本位
        4.具有系统性
二、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开发与内容
    (一)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开发
        1.统一的开发机构
        2.具体的开发原则
        3.详细的开发依据
        4.明确的开发流程
    (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内容
        1.培训包基本介绍
        2.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3.开放的课程和教学资源
        4.保障评估质量
三、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实施---以ICT6.1为例
    (一)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包ICT6.1 的内容
        1.培训包基本介绍
        2.培养目标
        3.培养规格
        4.课程和教学资源
        5.评估质量保障
    (二)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包ICT6.1 的实施
        1.自主进行专业设置
        2.统一且灵活的课程体系
        3.有效进行教学评估
四、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实施保障机制
    (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二)高标准的注册培训机构
    (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来源
        2.师资培训
        3.师资管理
    (四)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1.政府投资
        2.企业投资
        3.个人投资
五、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现状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开发现状
        (1)组织管理不协调,行业参与不深入
        (2)缺乏详细的开发依据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内容结构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实施情况
        (1)专业建设不符合社会需求
        (2)过于注重学科课程
        (3)教学评估主体单一
        4.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实施保障
        (1)政策法规不完善
        (2)院校评估机制不健全
        (3)缺乏双师型教师
        (4)资金来源单一
    (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开发规程建设
        (1)明确开发组织机构及参与者
        (2)明确开发基本原则
        (3)明确开发的依据和程序
        2.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内容顶层设计
        (1)统一职业能力标准
        (2)完善资格认证体系
        (3)设计详细的教学指导
        3.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落地实施
        (1)大力进行网络宣传
        (2)专业设置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3)注重实践课程
        (4)丰富教学评估形式
        4.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实施保障机制
        (1)完善国家法律法规
        (2)规范培训机构办学环境
        (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4)建立多元投资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关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
        2.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1.课程
        2.职业教育课程
        3.课程开发
        4.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5.课程价值取向
        6.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
    (六)理论依据与启示
        1.多元智能理论
        2.人本主义理论
        3.终身教育理论
    (七)创新点
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实证研究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目的和方法
        2.调查对象
        3.调查问卷设计
        4.数据的处理
        5.问卷检验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调查数据归类分析
        2.调查结果
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偏颇
    (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偏颇的表现
        1.课程过于注重社会本位价值
        2.课程过于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
        3.课程过于注重理论创新缺乏实践特色
    (二)影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
        1.社会制约性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
        2.培养目标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
        3.教师队伍薄弱,缺少“双师型”教师
        4.企业行业有效参与课程开发力度不足
三、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应坚持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
    (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应坚持的价值取向
        1.开发理念: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点
        2.就业层面:要充分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3.竞争层面:要充分体现学习智能提高
        4.发展层面:要充分重视综合素质提升
    (二)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
        1.建立多层分权制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机制系统
        2.实现职业教育课程的多元化格局
        3.通过推进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开发团队
        4.搭建国内国外课程开发的对话平台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政策背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1.1.2 立足农村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皈依
    1.2 研究综述
        1.2.1 对国外研究的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制度分析法
        1.4.2 技术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乡村振兴”战略
        2.1.2 职业教育
        2.1.3 农村职业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2.2.3 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理论)
第三章 新中国以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
    3.1 以农业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49—1977年)
        3.1.1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村职业育(1949—1956年)
        3.1.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57—1965年)
        3.1.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66—1977年)
    3.2 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2002)
        3.2.1 “拨乱反正”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1984年)
        3.2.2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85-1992年)
        3.2.3 社会主义转型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93—2002年)
    3.3 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03—2012年)
        3.3.1 实施“新型农民”培育计划
        3.3.2 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内部改革
    3.4 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13—)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反思——以睢宁县、开阳县为个案
    4.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不足
        4.1.1 乡村振兴的目标
        4.1.2 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需求
        4.1.3 农村职业教育的不足
    4.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反思
        4.2.1 价值取向之困:思维理念的滞后
        4.2.2 办学机制之困:办学主体的单一化
        4.2.3 政策环境之困:法律供给不足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5.1 宏观行动:加强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5.1.1 创新省级政府统筹的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5.1.2 完善终身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5.1.3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回报机制
    5.2 中观行动: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5.2.1 建设涉农专业群,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
        5.2.2 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与职业衔接的“精准度”
        5.2.3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3 微观行动:创新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方式
第六章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解析
        一、职业教育及其特征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及其特性
        三、深圳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实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实施方案
第二章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职业教育
        一、区域发展理论及深圳“国际性城市”的探索
        二、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理论
        一、现代化的理论与深圳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二、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第三节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分析框架
        一、宏观层面:体制机制的建设
        二、中观层面:职教文化的建构
        三、微观方面:产教融合的深化
第三章 国家整体视野中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调整结构扩张式发展阶段(1978 年至1990 年)
        二、调整规模稳健式发展阶段(1991 年至1999 年)
        三、转型改革内涵式发展阶段(2000 年至2009 年)
        四、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发展阶段(2010 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逐步形成
        二、职业教育规模和结构更加合理
        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着增强
        四、职业教育法制机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第三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化发展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为基础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为推进手段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本土性为特色亮点
第四章 区域视野中的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
        一、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适度超前
        二、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协同发展
        三、社会需求催生职业培训、技能培训
    第二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体系构建
        一、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结构体系
        二、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质量体系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的特点
    第三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品牌的打造
        一、打造职业教育的“深圳质量”
        二、打造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三、打造面向市场的成人教育品牌
    第四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形成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借鉴、创新、超越中实现
        二、职业教育法治化建设在特区立法优势中体现
        三、职业教育区域化发展在开放性发展中凸显
第五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分析
    第一节 多层次推进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
        一、产业发展情况
        二、“宝安模式”内容
        三、“宝安模式”成效
    第二节 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
        一、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二、“中职电大直通车”内容
        三、“中职电大直通车”成效
    第三节 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
        一、“职教集团”背景
        二、“职教集团”特点
        三、“职教集团”成效
    第四节 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现状
        二、“校企合作”内容
        三、“校企合作”成效
第六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及实现路径
    第一节 以城市精神促进人的现代化
        一、深圳城市精神的内涵
        二、强化思想引领的价值
        三、强化道德规范的作用
        四、职业素养人才的培养
    第二节 以制度创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
        二、完善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
        三、完善地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四、完善校地合作办学机制
    第三节 以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一、强化产教的深度融合力度
        二、加大产教合作的制度建设
        三、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
        四、促进职教集团全面发展
    第四节 以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
        一、深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
        二、加速推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
        三、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
结语: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与问题
    一、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二、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经验
    三、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存在的问题
    四、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二战”以来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六、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美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实践的积累
        一、教育对象向成人拓展:赠地学院运动
        二、形式制度化探索:大学推广运动
        三、新生力量的出现:初级学院运动
    第二节 美国成人教育理论的探索
        一、桑代克——美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科学基础的奠基者
        二、林德曼——美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先驱
    本章结语
第二章 促进国家及社会发展功能显着时期(“二战”爆发到20世纪50年代末)
    第一节 主要功能突显的动因
        一、“二战”期间国家对各方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战后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影响
        三、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与促进作用
    第二节 促进国家及社会发展功能的具体表现
        一、战时开展短期培训和函授教育
        二、为战后服役和退伍军人提供教育机会
        三、开展公民教育、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
    第三节 促进国家及社会发展功能的价值意蕴
        一、满足战时对各项人才的需求
        二、维护和推动战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三、增强国际竞争力
    本章结语
第三章 促进成人职业发展功能显着时期(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初)
    第一节 主要功能演进的动因
        一、社会环境对成人职业发展的影响
        二、相关法案政策的颁布、引导与支持
        三、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与影响
    第二节 促进成人职业发展功能的具体表现
        一、社区学院的快速发展及其对成人职业发展的促进
        二、培养企业员工与各类专业人员
        三、第二代远程教育模式的运用及教育方式创新
    第三节 促进成人职业发展功能的价值意蕴
        一、促进不同水平成人的职业发展
        二、满足不同职业领域成人的需求
        三、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必要的人力资源
    本章结语
第四章 促进成人终身学习功能显着时期(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至今)
    第一节 主要功能演进的动因
        一、后工业社会的影响
        二、相关法案政策的颁布、引导与支持
        三、现代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 促进成人终身学习功能的具体表现
        一、非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勃兴
        二、融合多元教育领域
        三、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
    第三节 促进成人终身学习功能的价值意蕴
        一、推进成人教育机会的扩大化
        二、满足成人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三、推进美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本章结语
第五章 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的省思
    第一节 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的特征
        一、从服务国家与社会到强调个体价值
        二、阶段边界的模糊性
        三、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四、功能作用的实用性
        五、社会需求、个人需求与高校成人教育发展之间的平衡性
    第二节 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对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发挥的经验借鉴
        一、政府适当引导支持,建立健全成人教育法律体系
        二、基于终身学习视角,树立正确的高校成人教育功能观
        三、整合各类高等院校,彰显成人教育功能定位差异与特色
        四、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增强高校成人教育灵活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共同利益”理念下教育治理现代化内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教育治理
        (二)教育治理现代化内涵
        (三)共同利益
    四、理论基础:“共同利益”理念
        (一)“共同利益”理念的发展进程
        (二)“共同利益”理念内涵的解读
    五、研究内容和重难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重点难点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已有研究回顾
        (一)教育治理现代化已有研究中对“教育”维度的关注情况
        (二)教育治理现代化已有研究中对“治理”维度的关注情况
        (三)教育治理现代化已有研究中对“现代化”维度的关注情况
        (四)教育治理现代化已有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二、国内外已有研究的简要评价
第二章 “共同利益”理念下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框架建构
    一、“共同利益”理论的相关阐释
        (一)“共同利益”理念内涵的核心要义
        (二)“共同利益”理念的学科视域
        (三)“共同利益”理念对本研究的意义
    二、基于“共同利益”理念的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框架建构
        (一)共同利益理念对准确理解教育治理现代化内涵的启示
        (二)基于“共同利益”理念的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框架建构
第三章 终身教育进程与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内涵演进
    一、教育治理概念产生的背景
    二、现代终身教育进程与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内涵演进
        (一)终身教育发展初创期与教育治理目标内涵
        (二)终身教育深入期与教育治理目标内涵的发展
        (三)终身教育突破期与教育治理目标内涵的新视野
    三、新时代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内涵的阐释
        (一)走出理论误区,准确理解终身教育内涵
        (二)迈入新阶段,突出教育现代化新时代内涵
        (三)蕴含扎根中国大地的本土特色
    四、小结
第四章 教育管理创新进程与教育治理现代化形式内涵变迁
    一、教育管理创新的背景
    二、教育管理创新进程与教育治理现代化形式内涵的变迁
        (一)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
        (二)从教育治理走向现代化教育治理
    三、新时代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形式内涵的阐释
        (一)是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二)以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目标为核心内涵
        (三)服从于新目标的智能化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治理形式
    四、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内涵是教育维度内涵的科学揭示
        (二)教育治理现代化形式内涵是教育目标演进在教育管理形式方面的要求
        (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教育”与“治理”两个维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统一
    二、相关建议
结语
    一、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二、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四、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与国家现代化的社会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终身教育国家战略的演进、内涵与实现[J]. 汤晓蒙,范冬清. 终身教育研究, 2022(01)
  • [2]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2(01)
  •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D]. 李建楠. 吉林大学, 2021(01)
  • [4]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 黄丽丽.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5]国标视域下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包研究 ——以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包ICT6.1为例[D]. 段江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6]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研究[D]. 吴锐. 延安大学, 2021(12)
  • [7]“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D]. 张珍.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8]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D]. 张小梨. 天津大学, 2020(01)
  • [9]“二战”以来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研究[D]. 冯琳. 河北大学, 2020(08)
  • [10]“共同利益”理念下教育治理现代化内涵研究[D]. 杨然.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基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