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善小尖山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

鄯善小尖山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

一、鄯善小尖山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蒋东祥,毛启贵,刘家军,于明杰,卫晓峰[1](2021)在《东天山小尖山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尖山金矿床产于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南缘,对该矿床流体特征和矿床成因类型了解较少。矿区普遍发育低绿片岩相变质,矿床由多条走向为100°~120°的陡倾斜蚀变岩型矿体组成,金平均品位3.11×10-6~24.99×10-6;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1)黄铁矿-磁铁矿-绿泥石-绢云母-石英阶段;(2)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石英-绿泥石阶段;(3)石英-方解石-贫硫化物阶段。本文通过对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石英脉内发育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与氢氧同位素研究分析,发现矿床主要发育H2O-CO2及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从早至晚成矿过程中流体内CO2包裹体逐渐减少,气液两相包裹体内气液比逐渐减小。各成矿阶段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从早至晚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16.9~396.4℃、183.1~319.2℃与145.1~220.8℃;成矿流体盐度分别为1.40%~10.11%NaCleq、1.91%~11.22%NaCleq与1.63%~6.74%NaCleq,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并经历了从中温、中盐度流体向低温、低盐度流体的演化过程;成矿早阶段流体的δDV-SMOW值为-22.550‰,δ18O水值为9.44‰,指示变质水成因;成矿晚阶段δDV-SMOW值介于-41.913‰~-34.796‰之间,平均值为-37.413‰,δ18O水值介于1.99‰~3.98‰之间,平均值为2.99‰,指示混合水成因,但接近变质水;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水,成矿早阶段至晚阶段具有从变质水向混合水演化的特征。综合分析,小尖山金矿床成因类型为造山型金矿,其成矿模式为早期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变质流体在运移过程中萃取岩石中成矿物质,形成含金成矿流体,并在糜棱岩面理等裂隙处发生结晶作用,导致金的初步富集;晚期地壳快速抬升,地质体由韧性变形向脆-韧性、脆性变形转变,伴随有花岗岩脉的侵入,变质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从流经岩石中淋滤萃取金等成矿物质,形成含矿流体,岩浆水、大气降水的混入以及深度、压力的降低使得流体内的成矿物质在裂隙或断层发育的有利地段卸载沉淀,形成金矿体。

夏冬[2](2020)在《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文中提出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的认识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方法及相对统一的综合性结论。本文以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视角,系统地收集、整理东天山及邻区已发表的锆石U-Pb单点年龄大数据及7类主要矿产时空结构规律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主要构造-岩浆演化序列、成矿规律及构造-岩浆演化与流体耦合成矿机理,并探讨了地球动力学机制。阿奇山铅锌(铜)矿床在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及成矿特征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其成因、控矿因素等的研究尚薄弱,为此开展了野外地质学,小东山火山机构岩石组合、构造控矿、流体运移特征及年代学等工作。我国地表找矿存在找矿难、找矿慢的问题突出,找矿理论创新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创新性认识:(1)东天山经历了晚奥陶世-早泥盆世(俯冲)→早石炭纪(碰撞+准噶尔亚幔柱?)→晚石炭纪(板片断离-岩石圈拆沉+准噶尔亚幔柱?)→早-中二叠世(塔里木亚幔柱)→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板内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2)东天山绝大部分矿产的主成矿期处于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活动间歇期,耦合着大量流体作用,具有岩浆期后成矿特点。与板块构造有关的早石炭世斑岩型铜矿、火山岩型铁矿、晚二叠-早三叠世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早-中三叠世斑岩型钼钨矿为板块熔融产生的透岩浆流体成矿系统中熔体与流体发生耦合或解耦的产物;板片拆离-岩石圈拆沉作用触发的深部含矿流体向上运移与晚石炭世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早二叠世火山岩型铁矿、火山热液型或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矿成矿密切相关;塔里木二叠纪地幔柱与早-中二叠晚期基性-超基性岩型铜镍矿具有成生关系。(3)阿奇山铅锌(铜)矿床成矿分为早期硅酸岩热液和晚期碳酸盐流体成矿阶段。花岗斑岩对成矿的主要贡献:岩体自身及其岩浆成矿系统解耦有关的透岩浆流体形成的早期矽卡岩化带对后期小东山火山机构有关的含矿流体的遮挡作用,仅提供了部分热及矿质,正长斑岩等次火山岩有关的含矿流体以非顺层、高角度呈发散性产于断裂、破碎带及岩石微裂隙等构造有利部位充填-交代形成主要富矿体。主成矿期约束在292.0~320.0±1.6Ma,成矿流体具低温-中盐度,硫同位素具幔源、火山热液特征,成矿期构造背景处于挤压向拉张转换期,地球动力学机制主要为岩石圈拆沉。(4)含矿火山流体的充填交代为主要成矿作用,成因为火山热液型铅锌(铜)矿床,并建立了成矿模式。针对当前我国找矿勘查客观条件下存在的找矿难、找矿慢问题,适时提出中观“热岩-枝找矿理论”,并阐述了运用该理论发现新矿床的过程。

武承贺[3](2019)在《鄯善县康古尔金矿带小尖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文中认为小尖山金矿是近年来新疆鄯善县康古尔金矿带发现的一重要的金矿床,大地构造处与哈萨克斯坦星星峡谷带~旱山微板块中的雅满苏~红石山~黑鹰山晚古生代陆内裂谷带内。石炭系是区内的主要地层出露,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与该区金矿成矿存在密切联系,区内以北西西向构造为主,阿齐山一雅满苏岛弧带整体为一向南东倾伏的复式背斜褶皱带,沿阿奇山一雅满苏岛弧带岩浆侵人活动频繁,侵入岩呈近东西向分布,以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类及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及花岗岩斑岩为主。综合研究认为该矿为韧性剪切带有关的中一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下文在对鄯善县康古尔金矿带小尖山金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找矿标志,希望能为该区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李涛[4](2019)在《东天山阿齐山一带晚古生代铅锌矿成矿特征及远景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区大地构造属准噶尔地块-吐哈地块之觉罗塔格石炭纪裂谷带。带内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构造形式以褶皱为主,东段为箱状,西段则呈紧闭型。断裂伴随褶皱生长,后期活动性比较强。构造运动强烈,热液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阿齐山铅锌矿床的发现丰富了该成矿带的成矿系列,对推动该成矿带火山岩型铅锌矿床的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阿齐山铅锌矿为是喷流-沉积型并受后期火山热液交代叠加型铅锌矿床,位于研究区中部偏南。受北东向同沉积断裂控制。赋矿岩石主要为钙质粉砂岩及蚀变凝灰岩中或石榴子石矽卡岩带。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体与地层产状一致,发育同步褶曲变形,向北东-南西两端矿化整体趋于尖灭,矿体厚度、品位变化比较稳定。激电特征呈现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的特征。激电异常呈NE和NW分布,与地表矿体出露区域完全套合。剩余重力异常区与矿化带吻合。物探显示为中-低电阻率、高极化率、高密度异常体。研究区1:5万岩屑测量表明,以Zn、Pb等主成矿元素,单元异常规模大,并具有很好的异常强度,同时有浓集中心和多重分带现象,根据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圈定以Zn、Pb、Cu、Ag为主要成矿元素的综合异常19处。对比分析矿区和整个研究区地质、物探和化探结果,在中低电阻率、高极化率、高密度体与Zn-Pb-Ag元素组合异常,为研究区喷流-沉积型矿床的评价要素组合。通过典型矿床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和各类预测要素信息提取,建立地、物、化等综合信息找矿评价模型,并圈定出找矿远景区7处,其中A级4处,B级1处,C级2处。

代俊峰[5](2019)在《新疆天山晚古生代岛弧环境矽卡岩型铅锌成矿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铅锌资源主要来自沉积岩容矿的SEDEX型、MVT型和砂岩型铅锌矿床;但天山地区却发现有许多大型-超大型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显示出巨大的矽卡岩型铅锌成矿潜力,这是天山铅锌成矿的重要特色。这些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形成于何种地质环境?矿化样式和成矿方式如何?都是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本文以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岩相学研究为基础,选取新疆西天山阿尔恰勒和东天山阿奇山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天山晚古生代矽卡岩型铅锌成矿环境和成矿过程的研究,并建立新疆天山远矽卡岩型和近矽卡岩型两种不同的铅锌矿化模式。同最后,从时空分布、构造活动、容矿地层、岩浆活动和热液成矿等几个方面着手,揭示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系统物质组成和成矿演化,旨在为天山矽卡岩型铅锌找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的成果和进展:(1)阿尔恰勒矿床成矿时代为340 Ma;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物质和流体主要为岩浆来源,部分来自围岩大哈拉军山组。成矿和区域岩浆活动的时空关系表明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岛弧环境,与南天山洋俯冲过程中在伊犁板块南缘引起的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阿尔恰勒矿床属于远矽卡岩矿床,是深部来源的岩浆热液沿地层层间薄弱带进行渗滤交代的结果。(2)阿奇山矿床的成矿时代为306 Ma;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物质和流体主要为岩浆来源,部分来自围岩雅满苏组。成矿与区域岩浆活动时空关系表明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南天山洋俯冲的岛弧环境。阿奇山矿床属于渗滤交代矽卡岩矿床,是岩浆流体与雅满苏组中的钙质砂岩、灰岩透镜体进行水岩反应的产物。(3)天山地区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化主要发在在晚古生代,受大洋俯冲岛弧环境、钙碱性岩浆活动、古生代海相火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有利含矿热液供给通道以及成矿后良好的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4)通过系统归纳成矿时代、构造环境、容矿地层、岩浆活动以及矿化蚀变等多个控矿要素,认为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找矿潜力巨大。北天山岛弧带、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北缘和南缘、乌兹别克斯坦中天山南缘以及新疆东天山之中天山地块是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有利的成矿远景区。

蒋东祥,毛启贵,刘家军,于明杰,卫晓峰,程志龙[6](2018)在《东天山小尖山金矿床侵入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文中指出小尖山金矿床位于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中段,目前其成矿作用与矿区侵入岩的关系尚不明确.通过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尖山矿区花岗岩脉SiO2含量为66.30%68.31%,Al2O3含量为16.65%18.28%,K2O含量为3.25%4.00%,Na2O含量为2.38%3.46%,K2O/Na2O比值为0.941.68(平均值1.41),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7.689.04),并且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Ta、Th、U、Nb、Ti等高场强元素,具δEu正异常(1.021.25),δCe负异常(0.790.86),具有岛弧岩浆稀土微量地球化学特征.Nb-Y图解中,样品投点落在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区;Rb-(Y+Nb)图解中,样品投点落在火山弧花岗岩区.LA-ICP-MS锆石U-Pb定年揭示岩脉的结晶年龄为257.0±2.3Ma,形成于晚二叠世,与康古尔金矿带挤压走滑构造和成矿作用时间一致.样品的Zr/Hf(31.9037.60)和Nb/Ta(4.9611.28)结果显示地壳的部分熔融来源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与成矿时代可知,矿区花岗岩脉为深部地壳的部分熔融产物,侵入就位过程与金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

高雅宁[7](2017)在《南秦岭汉阴北部金矿田陆内造山期构造—岩浆—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秦岭造山带作为复合型、多旋回的大陆造山带一直以来都是地学界关注的热点,有关秦岭造山带的研究很早就已展开,并积累了大量的认识成果。普遍认为其是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共同作用的结果,多阶段造山运动和构造热事件引起秦岭造山带内发生了一系列的成矿作用。南秦岭构造带是秦岭造山带中规模最大、发展演化复杂的构造单元,也是秦岭造山带的主体。南秦岭地区分布的矿产资源类型丰富,其中金矿资源储量可观,继续深入对南秦岭地区展开研究有助于取得更大的找矿成果。此外,三叠纪以后的“陆内造山”阶段对南秦岭地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前人对该阶段的研究相比印支期板块碰撞造山阶段明显偏弱,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陆内造山期的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研究。矿田(金属矿田)是在空间、时间、构造建造及成因上相类似的一些矿床及矿化点集中赋存的区域,其指示为成矿作用集中发育的地质单元。通过矿田地质学研究可以有效掌握矿田尺度上各矿床与矿体的形成特点、分布特征及改造规律等,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着重要意义。南秦岭汉阴北部金矿田位于南秦岭构造带的中部,东西长约50km,南北宽约1020 km,为陕西石泉-汉阴-旬阳金矿整装勘查区内的一个重要矿田。近年来矿田内已经探明数十处规模不等的金矿床。然而随着探矿工程的不断深入,金矿的勘查工作明显遇到了一定的瓶颈,迫切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来指导生产实践。此外对于该区金矿的成矿类型多有争议,对矿田内广泛分布的岩浆岩脉重视不够,尤其岩浆岩同金矿之间的关系几乎未见讨论。本论文以中国地质调查局《陕西石泉-旬阳金矿整装勘查区专项填图与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为依托,以汉阴北部金矿田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搜集、分析和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野外对典型矿区进行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填图、实测剖面与探矿工程测量等,查明了矿田的岩石地层特征、构造变形样式、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化蚀变信息等;其次,通过室内大量的综合研究和编图等工作,进一步掌握了矿田构造特征及各主要控矿要素特点;此外,通过大量采集各类岩石和矿石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和测试,明确了与金矿成矿作用相关的各类信息;基于以上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明确了矿田内金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取得成果如下。(1)汉阴北部金矿田内可划分出五条近东西向、北西向展布的大型脆-韧性剪切带,其形成的时代为早侏罗世开始的陆内造山阶段,形成的环境为矿田南北两侧的宁陕和安康断裂发生大规模走滑剪切运动、中间块体整体向东挤出。(2)矿田内五条大规模的脆-韧性剪切带为成矿期构造,其控制着各金矿床的空间分布位置,而脆-韧性剪切带内的次级断层破碎带则控制了金矿体产出的具体部位。(3)矿田内的构造变形面理大致可划为三期,以S2面理占绝对主导,S2面理对金矿具有显着控制作用,属成矿期构造。(4)岩浆岩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显示观音河花岗闪长岩侵位时代为180.2±3.6 Ma,柳坑细晶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76.0±1.9 Ma,均属早燕山期,而岩浆岩同构造侵位于S2面理则指示了S2面理也形成于该时期,并且岩浆热液活动参与了金矿的成矿,且可能为成矿作用提供部分物源。(5)典型矿区不同期次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田内金矿的成矿温度大体介于190300℃,属中-低温成矿,成矿压力范围大约为20.61100.77 Mpa,成矿深度范围大约为0.763.74 km。(6)明确了金矿田内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梅子垭组原始沉积地层,成矿期构造脆-韧性剪切带和S2面理形成于燕山早期的信息指示了成矿时代为早燕山期,主要成矿作用动力机制为韧性剪切作用。(7)明确汉阴北部金矿田的成矿类型为韧性剪切蚀变岩型并叠加岩浆期(后)热液,建立汉阴北部金矿田成矿模式演化图,并提出找矿思路和指明找矿方向。本研究成果能够为汉阴北部金矿田及邻区未来的金矿找矿勘探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指导,有助于获取更多的金资源量。

段瑞春,杨红梅,刘重芃,张利国,童喜润[8](2017)在《新疆元宝山金矿床锆石U-Pb、全岩Rb-Sr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元宝山金矿床位于新疆鄯善县境内,属于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受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控制。为探讨元宝山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本次研究开展了矿石石英Rb-Sr年代学、含矿围岩Rb-Sr、Sm-Nd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255.6±1.0)Ma的含矿围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以及(256±14)Ma的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限定了该矿床的形成时代,而(334.7±9.8)Ma的含矿围岩锆石U-Pb年代学数据表明,该矿床的含矿围岩为中石炭统。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幔源特征并有壳源物质参与,而区内韧性剪切带右行走滑剪切及随后的抬升作用导致的压力和温度的降低应是元宝山金矿床形成的动力学背景。

曹东宏,崔龙,辛晓军,朝银银[9](2016)在《西秦岭马坞金矿床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特征》文中提出马坞金矿床位于西秦岭礼(县)—岷(县)成矿带西段,是近年发现的一个中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体产出受NWW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中泥盆统何家店组千枚岩与灰岩。马坞金矿床成矿构造以剪切动力系统为主导因素,次级韧—脆性剪切构造控制着金矿化蚀变带和矿体的产出,地层和岩石构造的韧性剪切变形变质特征非常典型,从矿源层、流体性质及来源、矿体形态和矿石类型等方面来看,均体现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特征。在"富金地层—剪切带—岩浆活动"三位一体联合作用下形成中低温微细浸染型矿床,矿体被剥蚀到中部偏下部位,向深部仍有一定规模的延伸。

史老虎,薛兰花,孙宏岩[10](2016)在《老挝爬奔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爬奔金矿位于琅勃拉邦岛弧带中段西侧,矿体赋存于石炭-下二叠统厚层-巨厚层灰岩中,受NW-NNW向断裂构造控制,是少硫化物型中-低温热液矿床。野外调研及室内研究结果表明:爬奔金矿的围岩蚀变以中-低温蚀变矿物组合为特征,主要有硅化、褐铁矿化、菱铁矿化、方解石化,随着岩石蚀变强度的增加,Au与Si、Fe同步增加,而Ca减少。蚀变受断裂构造控制,分带明显,不同的矿化蚀变对应不同的矿石类型。多种蚀变叠加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红化"蚀变和"褪色"蚀变是区内独特的围岩蚀变现象,找矿指示作用明显,结合构造、地层、化探异常等其他条件,可作为矿区外围及邻区的找矿标志。

二、鄯善小尖山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鄯善小尖山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东天山小尖山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3 流体包裹体分析
    3.1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
    3.2 包裹体岩相学
    3.3 流体温度与盐度
    3.4 流体密度与成矿压力、深度
4 氢、氧同位素特征
    4.1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
    4.2 氢氧同位素特征
5 讨论
    5.1 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
    5.2 成矿模式探讨
6 结论

(2)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现状
    2 选题依据
    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与工作量
    5 基本论点及主要创新性认识
第一章 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及地球动力学机制
    1.1 区域地质背景
        1.1.1 区域地层
        1.1.2 区域构造
        1.1.3 区域岩浆岩
        1.1.4 数据应用情况
    1.2 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1.2.1 晚奥陶世-早泥盆世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1.2.2 石炭纪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1.2.3 早-中二叠世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1.2.4 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1.3 地球动力学机制探讨
        1.3.1 晚奥陶世-早泥盆世(406~466Ma)
        1.3.2 石炭纪(299~359Ma)
        1.3.3 早-中二叠世(272~299Ma)
        1.3.4 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220~265Ma)
    1.4 小结
第二章 成矿规律及耦合成矿机理
    2.1 主要矿种时空结构
        2.1.1 铜矿
        2.1.2 金矿
        2.1.3 铜镍矿
        2.1.4 铁矿
        2.1.5 钼钨矿
        2.1.6 银多金属矿及铅锌矿
        2.1.7 成矿规律
    2.2 构造-岩浆活动与流体的耦合机理
        2.2.1 成矿流体来源及一般习性
        2.2.2 构造-岩浆活动与流体的耦合机理
    2.3 小结
第三章 热岩-枝找矿理论及找矿实践
    3.1 我国当前找矿勘查存在的问题
    3.2 可能的解决办法
    3.3 热岩-枝组矿模型
    3.4 热岩-枝宏观找矿概念
    3.5 中观地质异常找矿方法
    3.6 热岩-枝找矿理论优缺点及找矿实践
    3.7 小结
第四章 阿奇山铅锌(铜)矿地质特征
    4.1 区域地质矿产简介
    4.2 矿区地质特征
        4.2.1 地层
        4.2.2 构造
        4.2.3 岩浆岩
        4.2.4 围岩蚀变
        4.2.5 矽卡岩
        4.2.6 地球物理特征
        4.2.7 地球化学特征
    4.3 矿体地质特征
        4.3.1 矿体特征
        4.3.2 矿石特征
        4.3.3 成矿阶段划分
第五章 矿床控矿因素及富集规律
    5.1 雅满苏组火山岩
    5.2 小东山火山机构
        5.2.1 小东山火山机构位置的确定及火山口特征
        5.2.2 岩石组合及岩相学特征
        5.2.3 断裂构造控矿及流体运移特征
    5.3 成矿流体
        5.3.1 流体包裹体
        5.3.2 硫同位素
    5.4 主成矿时代约束
        5.4.1 雅满苏组火山岩年代学
        5.4.2 锆石U-Pb同位素
    5.5 矿化富集规律
    5.6 结论和讨论
第六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6.1 矿床成因
        6.1.1 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
        6.1.2 矽卡岩型矿床
        6.1.3 火山热液型矿床
    6.2 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
        6.2.1 成矿模式
        6.2.2 找矿潜力分析
第七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7.1 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补充材料
附录 -作者简介
    一.个人简介
    二.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三.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和勘查项目
    四.在读期间学术交流
    五.获奖情况

(3)鄯善县康古尔金矿带小尖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1)地层。
    (2)构造。
    (3)侵入岩。
2 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规模、形态、产状。
    (2)矿石组构。
    (3)矿石成分。
    (4)围岩蚀变。
    (5)主要异常特征。
3 找矿标志

(4)东天山阿齐山一带晚古生代铅锌矿成矿特征及远景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论文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区交通地理位置
    1.3 选题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找矿预测及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3.2 新疆铅锌矿研究现状
        1.3.3 研究区地质工作程度
        1.3.4 存在问题
    1.4 主要工作量
2.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卡瓦布拉克-星星峡构造带
        2.1.2 觉罗塔格构造带
    2.2 区域构造
        2.2.1 康古尔塔格深断裂构造
        2.2.2 阿奇克库都克断裂构造
    2.3 侵入岩
    2.4 火山岩
    2.5 变质岩
        2.5.1 区域变质岩
        2.5.2 接触变质岩
        2.5.3 动力变质岩
    2.6 区域矿产
        2.6.1 海相火山岩型铁矿
        2.6.2 岩浆热液型铁矿
        2.6.3 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2.6.4 海相火山岩型铜矿
        2.6.5 矽卡岩型银铅锌铜矿
        2.6.6 花岗岩石材矿
    2.7 区域地球物理
        2.7.1 区域航磁特征
        2.7.2 区域重力特征
    2.8 区域地球化学
        2.8.1 元素背景分布特征
        2.8.2 元素分布特征
3.阿齐山铅锌矿床
    3.1 矿区地质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侵入岩
        3.1.4 变质岩
        3.1.5 物探特征
        3.1.6 化探特征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石结构构造
        3.3.2 矿石矿物及脉石矿物特征
        3.3.3 成矿期次、成矿阶段、矿物共生组合及生成顺序
        3.3.4 矿石类型
        3.3.5 蚀变特征
    3.4 矿床成因分析
    3.5 找矿标志
4.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及成矿预测
    4.1 矿产预测思路及预测方法选择
    4.2 信息提取与找矿模型建立
        4.2.1 综合信息提取
        4.2.2 铅锌矿找矿模型建立
    4.3 远景区圈定
        4.3.1 远景区圈定方法及原则
        4.3.2 圈定找矿靶区的边界条件
        4.3.3 找矿靶区圈定结果
    4.4 靶区优选
        4.4.1 靶区优选方法选择
        4.4.2 预测要素及要素组合的数字化
    4.5 资源量估算
        4.5.1 方法简介
        4.5.2 资源量估算
    4.6 预测区找矿前景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新疆天山晚古生代岛弧环境矽卡岩型铅锌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铅锌资源形势及发展战略
        1.1.2 天山地区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矽卡岩矿床研究现状
        1.2.2 西天山阿尔恰勒矿床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2.3 东天山阿奇山矿床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5 主要工作量
    1.6 论文创新点及特色
第二章 天山区域构造与铅锌矿产
    2.1 基本构造单元
    2.2 区域构造演化
        2.2.1 前寒武纪古陆形成
        2.2.2 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
        2.2.3 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
        2.2.4 中-新生代陆内成盆
    2.3 重要成矿环境与铅锌矿床类型
第三章 西天山阿尔恰勒矿床
    3.1 乌孙山成矿带构造背景
    3.2 阿尔恰勒矿床地质特征
        3.2.1 地层
        3.2.2 岩浆岩
        3.2.3 构造
        3.2.4 矿体特征
        3.2.5 热液蚀变和矿化特征
        3.2.6 矿物共生关系
    3.3 成岩成矿年代学和矿床地球化学
        3.3.1 闪锌矿Rb-Sr测年
        3.3.2 阳起石Sm-Nd测年
        3.3.3 辉长-闪长岩锆石U-Pb测年
        3.3.4 辉长-闪长岩主微量元素组成
    3.4 同位素研究
        3.4.1 C-O同位素
        3.4.2 H-O同位素
        3.4.3 S同位素
        3.4.4 Pb同位素
    3.5 阿尔恰勒矿床成矿作用过程
        3.5.1 远矽卡岩矿床
        3.5.2 成矿时代
        3.5.3 成矿物质来源
        3.5.4 矿床成因
        3.5.5 对区域找矿勘查的启示
第四章 东天山阿奇山矿床
    4.1 区域地质背景
    4.2 矿床地质特征
        4.2.1 地层
        4.2.2 岩浆岩
        4.2.3 构造
        4.2.4 矿体特征
        4.2.5 热液蚀变和矿化特征
        4.2.6 矿物共生关系
    4.3 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及矿床地球化学
        4.3.1 黄铁矿Re-Os测年
        4.3.2 花岗斑岩锆石U-Pb测年及Lu-Hf同位素组成
        4.3.3 花岗闪长岩主微量元素组成
    4.4 成矿物质来源
        4.4.1 硫同位素
        4.4.2 碳、氧同位素
        4.4.3 铅同位素
    4.5 阿奇山矿床成矿作用过程
        4.5.1 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
        4.5.2 成岩成矿时代
        4.5.3 成矿物质来源
        4.5.4 矿床成因
        4.5.5 对区域找矿勘查的启示
第五章 天山晚古生代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成矿规律
    5.1 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5.2 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关键控矿要素
        5.2.1 晚古生代岛弧环境
        5.2.2 地层
        5.2.3 岩浆岩
        5.2.4 构造
        5.2.5 热液蚀变
        5.2.6 金属矿物组合
        5.2.7 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
    5.3 天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找矿潜力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实验方法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6)东天山小尖山金矿床侵入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区地质特征
3 岩石学特征
4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
    4.1 样品采集
    4.2 分析方法
        4.2.1 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学
        4.2.2 岩石地球化学分析
5 分析结果
    5.1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2 锆石U-Pb测年结果
6 讨论
    6.1 形成时代讨论
    6.2 岩浆源区性质讨论
    6.3 大地构造背景讨论
    6.4 构造-岩浆-矿床的时空耦合关系探讨
7 结论

(7)南秦岭汉阴北部金矿田陆内造山期构造—岩浆—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1.1 国内外金矿勘查研究现状
        1.1.2 矿田地质学研究历史、进展及意义
        1.1.3 南秦岭汉阴北部金矿田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3 工作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地质及物化探工作
        1.3.2 科研工作基础
        1.3.3 主要存在问题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1.5.1 参与实际工作情况
        1.5.2 论文完成实物工作量
    1.6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及背景
        2.1.1 旬阳-镇安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带
        2.1.2 石泉-神河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带
        2.1.3 紫阳-平利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带
    2.2 地层区划和构造层特征
        2.2.1 中新生界构造层
        2.2.2 古生界沉积盖层构造层
        2.2.3 中新元古界过渡基底构造层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构造演化史
        2.4.1 前寒武纪基底形成阶段
        2.4.2 古生代沉积盖层发育阶段
        2.4.3 早中生代板块碰撞造山阶段
        2.4.4 中-晚中生代陆内造山阶段
        2.4.5 新生代断块隆升改造阶段
第三章 矿田及典型矿区地质特征
    3.1 汉阴北部金矿田地质特征
        3.1.1 矿田地层
        3.1.2 矿田构造
        3.1.3 矿田岩浆岩
    3.2 金斗坡矿区地质特征
        3.2.1 矿区地质概况
        3.2.2 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
        3.2.3 矿石特征
    3.3 黄龙矿区地质特征
        3.3.1 矿区地质概况
        3.3.2 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
        3.3.3 矿石特征
    3.4 长沟矿区地质特征
        3.4.1 矿区地质概况
        3.4.2 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
        3.4.3 矿石特征
第四章 汉阴北部金矿田脆-韧性剪切带特征及控矿性研究
    4.1 汉阴北部金矿田脆-韧性剪切带总体特征
        4.1.1 脆-韧性剪切带DSZ1(RF3)基本特征
        4.1.2 脆-韧性剪切带DSZ2(RF4)基本特征
        4.1.3 脆-韧性剪切带DSZ3(RF5)基本特征
        4.1.4 脆-韧性剪切带DSZ4基本特征
        4.1.5 脆-韧性剪切带DSZ5基本特征
    4.2 金斗坡矿区脆-韧性剪切带特征
        4.2.1 RF3-1 脆-韧性剪切带
        4.2.2 RF3-2 脆-韧性剪切带
        4.2.3 RF3-3 脆-韧性剪切带
    4.3 黄龙矿区脆-韧性剪切带特征
        4.3.1 RF4-1 脆-韧性剪切带
        4.3.2 RF4-2 脆-韧性剪切带
        4.3.3 RF4-3 脆-韧性剪切带
    4.4 长沟矿区脆-韧性剪切带特征
        4.4.1 RF5-1 脆-韧性剪切带
        4.4.2 RF5-2 脆-韧性剪切带
    4.5 汉阴北部脆-韧性剪切带控矿性分析
        4.5.1 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床空间分布
        4.5.2 次级断层破碎带控制矿体产出部位
    4.6 汉阴北部脆-韧性剪切作用时代
        4.6.1 宁陕断裂变形时代
        4.6.2 安康断裂变形时代
        4.6.3 汉阴北部脆-韧性剪切作用时代讨论
第五章 汉阴北部地区S_2面理特征及其控矿性研究
    5.1 矿田S_2面理总体特征
    5.2 典型矿区S_2面理基本特征
        5.2.1 金斗坡矿区S_2面理特征
        5.2.2 黄龙矿区S_2面理基本特征
        5.2.3 长沟矿区S_2面理基本特征
    5.3 S_2面理同金矿化关系研究
        5.3.1 S_2面理控制载金矿物的分布
        5.3.2 S_2面理控制金矿(化)体的空间展布
    5.4 小结
第六章 典型矿区不同期次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6.1 汉阴北部金矿田石英脉地质特征
    6.2 黄龙矿区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
        6.2.1 包裹体形态特征
        6.2.2 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
        6.2.3 包裹体盐度与密度特征
        6.2.4 成矿压力与成矿深度
    6.3 柳坑矿区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
        6.3.1 包裹体形态特征
        6.3.2 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
        6.3.3 包裹体盐度与密度特征
        6.3.4 成矿压力与成矿深度
    6.4 长沟矿区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
        6.4.1 包裹体形态特征
        6.4.2 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
        6.4.3 包裹体盐度与密度特征
        6.4.4 成矿压力与成矿深度
    6.5 小结
第七章 岩浆岩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时代及与金矿化关系
    7.1 岩浆岩地质特征及岩相学分析
    7.2 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7.2.1 岩浆岩全岩分析数据及其特征
        7.2.2 岩浆岩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
        7.2.3 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
    7.3 岩浆活动时代厘定
        7.3.1 黄龙金矿观音河花岗闪长岩地质特征
        7.3.2 黄龙金矿观音河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7.3.3 汉阴北部柳坑金矿细晶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7.4 岩浆热液活动同成矿作用关系
    7.5 小结
第八章 汉阴北部金矿田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讨论
    8.1 成矿物质来源
    8.2 成矿时代
    8.3 成矿作用动力机制分析
    8.4 成矿模式总结
        8.4.1 晚加里东早期梅子垭组原始含金地层沉积阶段
        8.4.2 晚加里东期-海西期南秦岭伸展滑脱构造和牛山穹隆形成阶段
        8.4.3 印支期板块碰撞造山阶段
        8.4.4 晚印支期-早燕山期陆内造山运动和金矿成矿阶段
        8.4.5 中-晚燕山期金矿后期改造阶段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新疆元宝山金矿床锆石U-Pb、全岩Rb-Sr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区概况
3 分析方法
4 数据特征
    4.1 锆石U-Pb同位素
    4.2 Rb-Sr、Sm-Nd同位素特征
5 讨论
    5.1 矿床形成时代
    5.2 含矿围岩形成时代
    5.3 成矿物质来源
    5.4 构造背景
6 结论

(9)西秦岭马坞金矿床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
    2.5 矿化蚀变带特征
3 韧—脆性剪切带地质特征
    3.1 区域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3.2 矿区剪切带特征
    3.3 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4 讨论与结论

四、鄯善小尖山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天山小尖山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J]. 蒋东祥,毛启贵,刘家军,于明杰,卫晓峰. 地质学报, 2021(02)
  • [2]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D]. 夏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3]鄯善县康古尔金矿带小尖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武承贺. 世界有色金属, 2019(23)
  • [4]东天山阿齐山一带晚古生代铅锌矿成矿特征及远景评价[D]. 李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 [5]新疆天山晚古生代岛弧环境矽卡岩型铅锌成矿作用[D]. 代俊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6]东天山小尖山金矿床侵入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J]. 蒋东祥,毛启贵,刘家军,于明杰,卫晓峰,程志龙. 地球科学, 2018(09)
  • [7]南秦岭汉阴北部金矿田陆内造山期构造—岩浆—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研究[D]. 高雅宁. 长安大学, 2017(12)
  • [8]新疆元宝山金矿床锆石U-Pb、全岩Rb-Sr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 段瑞春,杨红梅,刘重芃,张利国,童喜润. 矿床地质, 2017(02)
  • [9]西秦岭马坞金矿床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特征[J]. 曹东宏,崔龙,辛晓军,朝银银. 黄金科学技术, 2016(06)
  • [10]老挝爬奔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J]. 史老虎,薛兰花,孙宏岩.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6(03)

标签:;  ;  ;  ;  ;  

鄯善小尖山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