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旅客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铁路旅客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铁路客运履历簿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李君,徐春婕[1](2021)在《智能客站设备大数据运维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如何对铁路客运车站(简称:客站)设备进行更高效、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管理的问题,搭建了智能客站设备大数据运维服务平台,介绍了其功能架构和设备健康状况评价体系。该平台实现了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特征主动识别、故障预测、运维趋势推演、多属性健康状况评价等功能,提升了客运设备健康程度和智能客站设备管理整体智能化水平,为智能客站设备运维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和技术手段,为下一步客站设备健康评估应用的开发奠定基础。

刘自飞[2](2021)在《客站设备智能运维平台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不断增长,客运设备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大量新技术和新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极大提升了车站客运服务质量和作业自动化水平。然而不断扩容的客运设备,也造成了设备系统的复杂性、关联性增大,经常会出现某处微小故障就引发链锁反应,导致整个系统乃至与设备有关的客运作业的瘫痪,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亟需构建客站设备智能运维平台,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CPS等新一代技术运用到客站设备运维体系中,从而更好地保障客站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维护好客运服务质量和铁路公众形象。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设备运维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车站设备运维平台的建设目标。对当前客站设备运维现状进行了调研,梳理了当前客站设备运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问题导向的方法,对客站设备智能运维平台的建设需求进行了全面的需求分析,包括用户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功能需求分析、网络需求分析、安全需求分析。按照需求分析的要求,本文设计了智能运维平台的总体架构、网路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功能架构和安全方案,明确了智能运维平台包含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维护管理、设备能耗管理3个核心业务模块,以及可视化数据展示、AI服务、统一用户管理3个辅助功能模块,共计6个功能模块。根据平台设计的结果,研究了基于物联网、Kmeans算法、CPS技术、大数据技术、GIS技术、云计算和微服务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最后对智能运维平台的主要功能进行了验证。

何成阳[3](2020)在《基于BIM的铁路中间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根据铁路通信部门在铁路中间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远滞后于现代铁路通信维修体制的实际,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通信机房运维管理系统的研究方案。通过实际工作的经验积累和对新技术应用的研究,对现阶段铁路通信机房运维工作的管理特点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分析,采用计算机相关技术开发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利用BIM在建筑及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内信息化、协同化等方面的优势,设计实现了基于BIM数字模型的铁路通信机房运维管理系统,并对具体功能模块进行了验证和测试。本文的主要设计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分析现阶段铁路通信机房运维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设备检修可视化水平不高,运维信息集成化程度低,数据分析、质量提升手段落后,站段内各部门间协同性差,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者的主动性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论证分析了将BIM技术应用于铁路通信机房运维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采用Visual Studio 2010编程软件和C#语言开发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模块化应用软件。主要设计实现设施模型管理与运维信息管理二大模块,并依据铁路角色导向型组织架构和管理层级,确定工作平台及工作界面,解决设备模型与技术资料、维护数据相关联的问题,确保信息的准确反馈,同时完善各功能模块网络化的管理功能,实现多方面数据信息的共享和统计分析。(3)采用Revit系列软件构建铁路站房及通信机房内机柜、设备及消防器材等线框模型。将Revit系列应用软件创建的设计数据,与来自3DS MAX工具创建的几何图形和信息相结合,组成一个整体的三维架构,实现了模型渲染、漫游浏览等功能。利用Autodesk Navisworks Manage模型文件和数据整合功能将设计和运维数据整合进单一集成的项目模型,完成了BIM模型组装、集成和碰撞,实现了人机互动和动画模拟等功能。(4)Revit系列软件构建线框模型和表面模型,以IFC标准的数据结构映射至BIM模型中,实现了BIM运维数据库的数据存取,且能够及时更新数据库中设备的物理属性、状态及维修进度等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解决运维管理系统中基于BIM运维模型存储的相关运维数据的读取和信息交互问题,形成了运维阶段完整的数据库,建立了稳定的应用模块。本文结合BIM技术的特点,研究了基于BIM技术实现铁路中间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类功能模块的方法,为实现高质量、安全且经济的铁路通信运维管理模式提供了解决方案。总之,在铁路中间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中引入BIM技术,不仅可以满足管理及维护所需的各项功能,减少铁路通信部门运营维护成本,而且能实现运维信息的可视和交互共享,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铁路通信段、车间及班组提供一个同步和快速的信息交互管理平台,从而最终达到了提高铁路中间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张伟[4](2020)在《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铁接触网的规模日渐庞大,加之接触网设备众多、组成复杂、运行环境恶劣,导致高铁接触网运营维护的压力逐渐增大。当前的接触网检修管理系统对接触网设备管理较为粗放,自动化程度低,人员操作繁琐,无法准确反映所有接触网设备的真实面貌,无法实现接触网设备检修计划的自动编制及检修执行进度的可视化校核,导致接触网检修效率低,经济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精细化的检修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接触网检修效率、提高其运营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以接触网为核心,以股道为单位,囊括所有接触网设备类型的接触网组织管理模型。以“杆号标准划分、股道单位编组”为原则,研究了接触悬挂、分段绝缘器、绝缘子、避雷器、隔离开关等单股道设备,以及线岔、硬横跨、软横跨等多股道设备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型,进而建立了高铁接触网设备精细化管理模型,实现了接触网设备物有所属,为接触网检修计划的自动编制与精细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奠定了数据基础。(2)研究了一种基于弹性周期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模型。以《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规定的预防性检修周期为依据,对其检修周期进行弹性拓展,以设备编制状态为决策变量,以超周期惩罚费用与检修路径代价为优化目标,结合多目标规划中的分层序列法思想设计模型的启发式求解算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工程实际需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实现了检修任务细分,有效加强了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精细化。(3)研究了一种基于时变可靠度状态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模型。通过对接触网设备进行可靠性建模,考虑设备运行可靠度的时变性,应用以设备状态为中心的视情检修策略,在设备运行可靠度约束之下确定设备检修有效编制区间、运行极限状态、役龄回退等编制基础,以设备运行可靠度最大与检修路径代价最小为优化目标,并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求解算法。算例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可解决因设备运行可靠度时变造成的“检修过剩”与“检修不足”,更加符合检修工作要求,提高了检修质量与效益,进一步促进了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精细化。(4)在前述基础上进行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的开发。系统基于B/S与C/S架构相结合的方式,分别确立了IIS+ASP.NET+SQL Server的网站开发环境配置和基于Visual LISP语言的Auto CAD二次开发技术,依据高铁接触网精细化管理模型对系统数据库结构进行设计优化,建立单元化、关系型接触网设备云数据库,最后运用模块设计思路,确立系统具体结构模块,细划模块功能,实现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的开发。

李云鹏[5](2020)在《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列车组的不断建设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今更是作为中国的名片走向世界各地。为了解决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供电部应运而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作为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变电所等牵引供电设施进行运营维护和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铁路系统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电气铁路运营管理的效率与安全是未来的努力方向。供电部门试图将信息管理与供电设备的现场情况结合起来,开发出一套针对供电段自身特点和操作需求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尽管各供电段在构建契合自身管理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部门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仍未得到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局限,使得如今的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无法满足高速列车快速发展下的企业管理需要。因此,有必要设计和研究出一套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以满足新形势下的业务需求。通过对南昌供电段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南昌供电段现有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上,设计和开发出一套满足南昌供电段需求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在比较B/S和C/S模式的功能后,采用B/S结构进行开发;管理系统的万维[网]服务器采用Apache服务器;后台开发语言采用PHP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ySQL来搭建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总体方案,系统结构和系统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设计,详细设计了各系统的分布和功能,给出了各个模块的设计流程和数据库细节。最后,根据南昌供电段系统的实际测试过程,分析供电段提供的所有检测数据和报表,将系统划分为8个模块:登录模块、系统管理、故障统计子系统、接触网运营维护子系统、接触网动态检测子系统、变电所检修管理子系统、轨道车管理子系统、职工教育管理子系统,并设计了每个模块的对应的数据库。该系统的开发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使业务流程标准化。特别是,通过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的开发,不仅可以从大量纸质账单和各种统计调查中节省出人力资源,而且还可以直观的显示设备检修进度与存在的问题,为管理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基础,实现科学规范的铁路供电标准化管理,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保障了供电安全。

姚智禄[6](2020)在《集宁机务段双管双控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平台研究设计探索》文中认为“双管双控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平台”由云计算、大数据、数据共享交换、管控工作流引擎、数据大屏、业务门户、智能移动终端电子手帐等多种技术构成综合服务平台,集宁机务段双管双控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人、车、图”三要素,全方位整合机务信息资源并与其它相关信息系统有效衔接,实现效益最大化。平台紧扣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按照“让数据会说话,让信息当参谋”思路,突出机务管人、管车、控安全、控质量主题,以“打破信息壁垒、整合数据资源、强化信息共享”为工作思路,构建由“安全信息分析中心、机车质量分析中心、机车运用分析中心、综合分析中心”为一体的机务段大数据分析中心。“双管双控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形成业务闭环,能够从多层面满足机务段业务的实际需要。解决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应用发展不平衡、业务应用深度不足、数据价值没有充分体现、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网络安全整体防护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强机务段安全信息化管控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统一标准规范体系和规章制度体系;通过大数据平台对信息数据分析进行管控,对相关部门工作有效考核。

崔冶[7](2019)在《高速铁路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高速铁路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至2020年,我国将形成3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这将对我国的交通运输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意味着有更多的高速铁路客运站将进行建设并投入使用,在铁路工程建设和铁路运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高速铁路客运站在设计理念、服务对象、设施设备、工作组织和运营管理等方面都与既有线客运站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既有线客运站运营管理已经不能适应高速铁路网的需要。如何建设现代高铁客站,并应用先进的技术、理念,进行高铁客站的管理,是未来高铁发展的关键工作。在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建设智慧车站将成为提升旅客服务质量、提高运营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研究有利于车站服务“互联网+”的理念形成,这也是高速铁路客运站发展的客观要求,支配着车站整体的服务活动。研究可以促使车站发展运营形成清晰地服务理念,并选择更科学合理的方法。本文主要以A高铁站为例,对高速铁路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智能模式、运营管理、业务流程等内容进行阐释,并结合A高铁站运营现状,对其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其次,在分析智慧车站运营管理的内涵、发展和建设等内容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智慧模式下的A高铁站运营管理模式。最后,以高速铁路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设计为核心,基于智慧平台优化车站运营管理的信息采集、传递和分析方法,以移动终端手机App为载体,实现对各方资源的集成与共享;实现消息的实时发布和查询;实现客站内外系统的协调与联动;实现对设备设施的信息化监管与维修;实现对业务操作的现代化监控和管理;实现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决策;实现对全局工作的智能指挥,从而提升车站运营管理效益质量,提升管理人员办公体验,促进A高铁站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变。

孔凡燕[8](2018)在《充分利用履历簿信息网络技术提高铁路电务信号信息化水平》文中研究说明铁路信号技术设备履历簿管理系统,实现了总公司、集团公司、电务段三级管理体系对信号设备履历的统一录入、自动汇总和集中管理。但目前的信号设备履历簿系统需要每年人工汇总更新一次,不能及时反映设备当前现状,而且缺乏动态的维护管理信息,无法满足现场维护需求。因此,实现信号设备履历管理的网络化、台账化、共享化,对铁路电务信号专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张贵勇,孙寿江,刘川河[9](2018)在《铁路信号设备履历信息化管理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路各铁路局使用的《信号图形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和《铁路信号技术设备履历簿》软件系统,实现了总公司、铁路局、电务段三级管理体系对信号设备履历的统一录入、自动汇总和集中管理。但目前的信号设备履历簿系统需要每年人工汇总更新一次,不能及时反映设备当前现状,而且缺乏动态的维护管理信息,无法满足现场维护需求。因此,实现信号设备履历管理的网络化、台账化,对铁路信号专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王华伟,蒋荟,佘振国,刘宗洋[10](2017)在《铁路通信设备技术状态大数据平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铁路通信设备状态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安全和效率,为实现对铁路通信设备的状态监控与管理,满足通信系统的信息共享和挖掘分析的业务需求,提出铁路通信设备技术状态大数据平台的技术方案,包括平台总体架构、功能结构、网络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接口方案等,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将实现通信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并提供故障预测和状态评价等大数据应用服务。

二、铁路客运履历簿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路客运履历簿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2)客站设备智能运维平台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目标
    1.4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2 客站设备运维现状分析
    2.1 客站设备概况
    2.2 运维流程分析
    2.3 运维中存在的问题
        2.3.1 巡检投入大、成效低、监督难
        2.3.2 设备区域定位难
        2.3.3 纸质记录存放不易
        2.3.4 账户管理混乱
        2.3.5 缺乏统一指挥调度
    2.4 本章小结
3 需求分析
    3.1 用户分析
        3.1.1 路局级用户
        3.1.2 站段级用户
        3.1.3 运维企业用户
    3.2 业务流程分析
    3.3 功能需求
        3.3.1 设备运行管理
        3.3.2 设备维护管理
        3.3.3 设备能耗管理
        3.3.4 AI服务
        3.3.5 可视化数据展示
        3.3.6 用户管理
    3.4 网络及安全需求
        3.4.1 网络需求
        3.4.2 安全需求
    3.5 本章小结
4 平台设计
    4.1 设计原则
    4.2 架构设计
        4.2.1 总体架构
        4.2.2 网络架构
        4.2.3 数据架构
        4.2.4 技术架构
        4.2.5 功能架构
    4.3 安全方案设计
        4.3.1 安全等级
        4.3.2 网络安全
        4.3.3 主机安全
        4.3.4 数据库安全
    4.4 本章小结
5 关键技术研究
    5.1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状态感知技术研究
        5.1.1 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研究
        5.1.2 设备状态感知技术研究
    5.2 基于K-meams聚类算法的设备故障预测技术研究
        5.2.1 K-means算法计算过程
        5.2.2 K-means的设备状态预测算法研究
        5.2.3 K-means的设备状态预测结果分类
    5.3 基于CPS的设备管理算法研究
        5.3.1 空调节能算法研究
        5.3.2 导向屏节能管控算法研究
        5.3.3 照明节能管控算法研究
    5.4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5.4.1 数据管理功能研究
        5.4.2 数据分析主题研究
        5.4.3 人工智能库建设
        5.4.4 设备维修方案辅助决策算法研究
        5.4.5 智慧服务功能设计
    5.5 其他关键技术研究
        5.5.1 基于GIS技术的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
        5.5.2 基于云计算信息协同共享平台研究
        5.5.3 用户管理功能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功能验证
    6.1 设备运行管理
        6.1.1 设备运行监控
        6.1.2 故障告警信息提示
        6.1.3 历史数据查询
    6.2 设备维护管理
        6.2.1 巡检管理
        6.2.2 故障管理
        6.2.3 保养管理
        6.2.4 备品管理
        6.2.5 移动手持机终端
    6.3 设备能耗管理
        6.3.1 能耗数据统计分析
        6.3.2 运行效率统计分析
    6.4 平台运行效果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BIM的铁路中间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设计流程
2 相关技术及系统平台
    2.1 铁路通信运维管理的定义
    2.2 铁路通信运维管理的范围
        2.2.1 地理位置和空间管理
        2.2.2 设备管理
        2.2.3 逻辑管理
        2.2.4 资料管理
        2.2.5 施工与维修管理
    2.3 BIM技术
        2.3.1 BIM技术的定义
        2.3.2 BIM技术的特征
        2.3.3 BIM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
    2.4 开发BIM运维管理系统的软件平台
        2.4.1 Revit软件平台
        2.4.2 编程语言及平台
        2.4.3 Autodesk Navisworks Manage软件平台
3 铁路通信机房运维管理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铁路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主体
    3.2 铁路通信机房运维工作现状
        3.2.1 铁路站通信机房自身现状
        3.2.2 铁路站通信机房运维工作现状
    3.3 铁路通信机房运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3.3.1 可视化程度不高
        3.3.2 信息集成化程度低
        3.3.3 层级管理协同性差
        3.3.4 运维管理过程中主动性不足
        3.3.5 综合维护技术人才缺乏
    3.4 BIM应用于铁路通信机房运维工作的可行性
        3.4.1 BIM应用于铁路通信机房运维工作的必要性
        3.4.2 BIM应用于铁路通信机房运维工作的可能性
4 基于BIM的铁路通信机房运维管理系统设计
    4.1 基于BIM的通信设备设施模型架构
        4.1.1 模型构建要素
        4.1.2 基于BIM的通信设备设施模型架构的设计
    4.2 BIM的参数化建模
        4.2.1 BIM的几何建模和数据描述
        4.2.2 图元的参数化建立
        4.2.3 通信设备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
        4.2.4 图元模型的创建
    4.3 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4.3.1 运维可视化管理
        4.3.2 运维精细化管理
    4.4 BIM在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4.4.1 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4.4.2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设计
        4.4.3 设备管理功能设计
        4.4.4 设备配线管理功能设计
        4.4.5 机房线缆管理功能设计
        4.4.6 生产过程管理功能设计
5 基于BIM的运维管理系统在某站机房的实施及功能验证
    5.1 BIM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实例
        5.1.1 实施背景
        5.1.2 系统实施目标及过程
    5.2 系统功能实现及测试验证
        5.2.1 测试环境
        5.2.2 系统安装及登录权限验证
        5.2.3 漫游浏览功能验证
        5.2.4 资源管理功能验证
        5.2.5 设备履历导出验证
        5.2.6 维修计划管理功能验证
        5.2.7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验证
        5.2.8 任务管理功能验证
        5.2.9 智能报表功能验证
    5.3 系统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3 高铁接触网检修编制策略及应用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高铁接触网设备精细化管理模型的研究
    2.1 接触网系统的组成
    2.2 高铁接触网设备组织管理模型
        2.2.1 接触网设备宏观组织管理模型
        2.2.2 接触网设备微观组织管理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弹性周期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方法
    3.1 建模基础
        3.1.1 建模要素
        3.1.2 问题描述
        3.1.3 前提及假设
    3.2 模型构建
        3.2.1 参数及变量说明
        3.2.2 目标函数
        3.2.3 约束条件
    3.3 模型求解策略
        3.3.1 求解算法设计
        3.3.2 算法步骤及流程
    3.4 算例分析
        3.4.1 算例设计
        3.4.2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时变可靠度状态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方法
    4.1 基于时变可靠度的接触网设备建模
        4.1.1 时变可靠度
        4.1.2 基于时变可靠度的检修决策模型
    4.2 建模基础
        4.2.1 问题描述
        4.2.2 接触网设备可靠性模型
        4.2.3 检修役龄回退
        4.2.4 设备极限状态
        4.2.5 设备检修有效编制区间
        4.2.6 前提及假设
    4.3 接触网状态检修编制模型构建
        4.3.1 参数及变量说明
        4.3.2 目标函数
        4.3.3 约束条件
    4.4 模型求解策略
        4.4.1 求解算法设计
        4.4.2 算法步骤及流程
    4.5 算例分析
        4.5.1 算例设计
        4.5.2 结果分析与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5.1 系统需求分析
        5.1.1 目标用户分析
        5.1.2 功能需求分析
    5.2 系统开发架构设计
        5.2.1 系统整体架构
        5.2.2 系统开发架构
    5.3 系统具体模块设计
        5.3.1 网站主系统
        5.3.2 检修沙盘辅助管理系统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
        5.4.1 数据库概念设计
        5.4.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5.5 网站主系统实现
        5.5.1 系统管理模块
        5.5.2 检修管理模块
        5.5.3 设备数量统计模块
        5.5.4 检修情况统计模块
        5.5.5 数据报表生成模块
    5.6 检修沙盘辅助管理系统实现
        5.6.1 系统设置模块
        5.6.2 线条状设备模块
        5.6.3 点状单项设备模块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铁路信息化面临的形势
    1.3 本系统的建设目标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介绍
    2.1 C/S与 B/S间的选择
        2.1.1 C/S模式的特点
        2.1.2 B/S模式的特点
        2.1.3 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
    2.2 系统开发的工具介绍
        2.2.1 Apache介绍
        2.2.2 Mysql介绍
        2.2.3 PHP介绍
    2.3 其他网页技术介绍
        2.3.1 HTML介绍
        2.3.2 JavaScript介绍
        2.3.3 CSS介绍
    2.4 系统开发的框架介绍
        2.4.1 CodeIgniter框架介绍
        2.4.2 MVC框架介绍
    2.5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3.1 南昌供电段概述
        3.1.1 南昌供电段简介
        3.1.2 南昌供电段组织结构
    3.2 使用者需求
        3.2.1 接触网管理子系统
        3.2.2 电力管理子系统
        3.2.3 变电管理子系统
        3.2.4 轨道车管理模块
        3.2.5 调度管理子系统
        3.2.6 安全管理子系统
        3.2.7 综合管理子系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4.1 开发环境的搭建
    4.2 系统的总体策略
        4.2.1 系统结构
        4.2.2 网络结构
        4.2.3 硬件结构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
    4.4 大数据处理中心
        4.4.1 大数据存储
        4.4.2 数据流转过程
        4.4.3 大数据EAI企业数据总线服务
    4.5 系统的数据安全及可靠性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管理
    5.2 登录管理
    5.3 接触网管理子系统
        5.3.1 接触网基础数据
        5.3.2 接触网运营
        5.3.3 接触网巡视
        5.3.4 专项整治
    5.4 电力管理子系统
    5.5 变电管理子系统
    5.6 自轮运转管理子系统
        5.6.1 轨道车模块
        5.6.2 汽车模块
    5.7 调度管理子系统
        5.7.1 生产指挥管理
        5.7.2 天窗信息管理
        5.7.3 生产抢修
        5.7.4 6C系统
    5.8 安全管理子系统
        5.8.1 安全追踪
        5.8.2 问题库
        5.8.3 安全用具
        5.8.4 巡视奖励
        5.8.5 安全协议
        5.8.6 应急案例
    5.9 综合管理子系统
        5.9.1 人力资源
        5.9.2 计件工资
        5.9.3 指纹打卡
        5.9.4 教育考试
        5.9.5 生产物料
    5.10 接触网动态检测子系统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工作总结及成果
    6.2 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6)集宁机务段双管双控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平台研究设计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背景及意义
    1.2 现状分析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及该段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机务段需求及现场调研
    2.1 业务需求分析
    2.2 市场需求分析
    2.3 功能需求分析
    2.4 机务段调研及分析
    2.5 平台数据采集技术
    2.6 平台数据管理技术
    2.7 平台管控流程技术
第3章 双管双控平台设计方案
    3.1 系统结构及组成
        3.1.1 系统架构
        3.1.2 逻辑架构
    3.2 系统基础技术方案
        3.2.1 系统部署方案
        3.2.2 系统工作流程
    3.3 数据管理方案
        3.3.1 数据组成
        3.3.2 数据存储
        3.3.3 数据使用
    3.4 双管双控运行指挥平台
        3.4.1 总体架构
        3.4.2 逻辑架构
        3.4.3 业务应用开发
    3.5 多维数据展现平台
        3.5.1 总体架构
        3.5.2 逻辑架构
        3.5.3 数据大屏
        3.5.4 管控终端系统
第4章 双管双控平台系统功能
    4.1 系统功能
        4.1.1 平台整体设计
        4.1.2 数据交换平台
    4.2 功能范围
        4.2.1 数据交换平台
        4.2.2 双管双控运行指挥平台
        4.2.3 多维数据展现平台
    4.3 平台功能介绍
        4.3.1 流程管控平台
        4.3.2 业务应用开发
        4.3.3 数据大屏模块
        4.3.4 管控终端系统模块
    4.4 数据应用
        4.4.1 机车乘务员人员画像
        4.4.2 机车画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高速铁路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
    2.1 智慧模式理论与实践现状
        2.1.1 智慧模式的概念
        2.1.2 智慧模式的应用实践现状分析
    2.2 运营管理的内涵与理论
        2.2.1 运营管理的含义
        2.2.2 运营管理的原则
        2.2.3 运营管理的相关理论
        2.2.4 运营管理的发展与趋势
    2.3 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和理论
        2.3.1 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内涵
        2.3.2 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内容
        2.3.3 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基础
    2.4 精细管理的概念和理论
第3章 A高铁站运营现状与管理分析
    3.1 A高铁站运营情况概述
        3.1.1 A高铁站概况
        3.1.2 人员及机构设置情况
        3.1.3 列车开行特点
        3.1.4 A高铁站设备设施布局
    3.2 A高铁站旅客需求分析
        3.2.1 A高铁站客流特点分析
        3.2.2 A高铁站旅客需求分析
    3.3 A高铁站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现场监管精细化水平不够高
        3.3.2 人机结合水平不够高
        3.3.3 调度指挥协调性不够强
    3.4 A高铁站运营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3.4.1 计划、命令管理
        3.4.2 作业管理
        3.4.3 设备管理
        3.4.4 视频监控管理
        3.4.5 应急管理
        3.4.6 人员管理
    3.5 智慧模式下的A高铁站运营管理
        3.5.1 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内涵
        3.5.2 车站智慧运营管理的发展
        3.5.3 车站智慧运营管理的建设
        3.5.4 智慧模式下的车站运营管理与传统车站运营管理的区别
        3.5.5 A高铁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
第4章 高速铁路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设计
    4.1 高速铁路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架构设计
        4.1.1 高速铁路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设计思路
        4.1.2 高速铁路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设计原则
        4.1.3 高速铁路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设计层面
        4.1.4 高速铁路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构成
    4.2 A高铁站智慧运营管理移动App设计
        4.2.1 列车时刻表模块
        4.2.2 人员信息表模块
        4.2.3 生产信息表模块
        4.2.4 监控系统模块
        4.2.5 网格化管理模块
    4.3 高速铁路车站智慧运营管理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4.3.1 现场管理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4.3.2 运营决策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4.4 高速铁路车站智慧运营相关保障
        4.4.1 技术保障
        4.4.2 人员保障
        4.4.3 安全保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充分利用履历簿信息网络技术提高铁路电务信号信息化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信号设备履历簿在电务系统生产实际中的重要作用
3 实现信号技术设备履历的网络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4 实现履历簿网络信息化的初步设想
    4.1 总体思路
    4.2 系统架构
        (1) 网络架构
        (2) 系统总体架构
    4.3 台账化的实现方法
    4.4 共享化的实现机制
5 实现履历簿网络信息化后对信号专业各项管理及生产带来更多益处
6 结束语

(9)铁路信号设备履历信息化管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重要意义
2实现方法
    2.1网络架构
    2.2台账化的实现方法
    2.3共享化的实现机制
3安全机制
    3.1权限管理与身份校验
    3.2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
    3.3网络安全机制
4结束语

(10)铁路通信设备技术状态大数据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目标及内容
    1.1 建设目标
    1.2 建设内容
2 功能设计
    2.1 应用功能设计
    2.2 支撑功能设计
3 技术方案
    3.1 总体架构
    3.2 网络方案
    3.3 大数据技术架构
    3.4数据接口构成
4结束语

四、铁路客运履历簿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客站设备大数据运维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李君,徐春婕.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1(09)
  • [2]客站设备智能运维平台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D]. 刘自飞.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基于BIM的铁路中间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何成阳.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2)
  • [4]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张伟.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6)
  • [5]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云鹏.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6]集宁机务段双管双控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平台研究设计探索[D]. 姚智禄.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高速铁路车站智慧运营管理模式研究[D]. 崔冶.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8]充分利用履历簿信息网络技术提高铁路电务信号信息化水平[J]. 孔凡燕.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8(03)
  • [9]铁路信号设备履历信息化管理应用研究[J]. 张贵勇,孙寿江,刘川河. 铁道通信信号, 2018(03)
  • [10]铁路通信设备技术状态大数据平台的研究[J]. 王华伟,蒋荟,佘振国,刘宗洋.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7(04)

标签:;  ;  ;  ;  ;  

铁路旅客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