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医院发展趋势与前景——专访香港医院管理局总裁何兆伟先生

21世纪医院发展趋势与前景——专访香港医院管理局总裁何兆伟先生

一、21世纪医院发展趋势与展望——访香港医院管理局何兆炜总裁(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编辑部[1](2019)在《医院物业管理发展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434个,其中医院33009个。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着现代服务企业的积极参与,目前全国专业从事医院物业服务的企业有近千家,部分医院物业服务企业正尝试通过科技提升服务效率,通过资本介人等实现企业规

余扬[2](2015)在《论香港公立医疗管理的体制机制及启示》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香港公立医疗的管理体制相对完善,政府以“管办分离”为基本原则,成立专职管理公立医疗机构的非政府组织医院管理局。使其负责统筹管理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以及医疗服务内容,在九龙、新界、港岛三个主要地区成立区域咨询委员会,各大公立医院内成立医院管制委员会,负责定期审查公立医院运行状况及公众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程度,形成了对公立医疗运行的全面监督。为了使管理体制更好发挥其监管效用,政府在管理公立医疗运行的过程中实行“社区首诊”、“分流轮候”等制度,以及完善的立法及严格的执法机制确保公立医疗的运行秩序,使政府对公立医疗的管理有条不紊,促进了香港公立医疗的有序发展,同时让公立医疗为香港市民提供了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香港公立医疗的成功经验对当今处于公立医疗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内地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香港完善的公立医疗管理体制设计模式可为内地解决公立医疗管理体制中“管办不分”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其次,内地在管理机制的设计过程,也可效仿香港,在制度支持机制、投入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的设计中结合香港经验和内地实际,制定出适合内地公立医疗管理的模式,最后达到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目的。

姚贱苟[3](2014)在《公共服务中的责任机制 ——西方公共服务的考察与本土化探究》文中研究表明丘吉尔说:“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责任并不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是人类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尊严和幸福是人类社会永不褪色的理想,它们可以成为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但个人无法单独实现它们,需要一个彼此负责的社会。公共服务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尊严和幸福的基础,是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和现代社会的主要领域,其发展水平是考量现代政府责任品质和责任能力的根本标尺。社会需要的发展推动公共服务改革,公共服务改革是在理论与实践互相扬弃的过程中实现的。公共服务是在近现代西方社会语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西方国家在公共服务发展中进行了政府化、市场化、社会化等主要途径的实践,并伴随着公共服务的理论本土化创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交替与融合是西方公共服务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共同轨迹,也反映西方公共服务发展的责任取向的演变。从根本上看,责任实现是西方公共服务理论和实践的共同追求,西方公共服务发展在于责任实现的程度。我国公共服务发展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的两方面不足,不少公共服务的理论和实践与公共服务的本质和发展存在着偏离,对关系到公共服务目标最终实现的责任机制研究不够。甄别西方公共服务中的责任理论和审视西方公共服务中的责任治理实践,全面深入分析我国公共服务中的责任困境和责任实现的出路,是我国公共服务改革发展中一项紧迫、重要的课题,也是本论文研究的意图所在。论文从公共服务理论确立和发展逻辑的基石—人性假设的讨论和预设为起点,以公共服务中的责任机制为主线,分析论证责任与公共服务的内在关系,并结合对西方主要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理论演变的分析和总结,构筑论文研究的理论前提;进而以我国公共服务发展中责任履行呈现一种多维交织、内外相扣的系统困境为主要问题,利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我国公共服务责任履行的弊端;并通过制度的方法分析我国行政体制多元化下的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特征和优劣,把握公共服务责任机制是一种多元多层的制度体系,制度的有效性对公共服务责任机制起决定作用;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案例研究是获得科学认识的有效方法,剖析我国发展不同程度的地区公共服务责任改革,透视西方主要国家公共服务责任治理的实践,是我国公共服务责任机制创新必要条件。综合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尝试构建我国公共服务责任机制及有效性的一般框架,并提出相应对策。本论文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内容逐步展开:首先是理论评析,包括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人性假设讨论、预设和西方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主要理论考察。对于公共服务理论中的常见的却取向截然相反的“经济人”和“公共人”人性假设进行合理评析,在综合这两类人性假设基础上,根据公共服务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尝试提出“责任人”作为公共服务理论逻辑前提的设想,并论证公共服务与责任的内在关系;同时,对西方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渊源、理论概貌、理论演变的特征和趋势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并对西方公共服务理论所存在的共性、价值及限度给予较全面的评价。其次是问题及其分析,包括我国公共服务中的责任困境和围绕责任困境的三个角度的分析,分别是系统、制度、实践的分析。责任困境是我国当前公共服务继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描述我国公共服务责任制度现状基础上,从内外两个维度系统地探讨了我国公共服务责任体制及责任治理存在的多方面的弊端;责任机制是一种有机结合的制度体系,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特别行政区、普通行政区及民族地区三元行政体制下的现有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制度环境、制度构成及优劣;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发展是具有很强的实践属性,从责任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我国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西方主要国家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改革的案例,并对中西两域公共服务责任治理进行比较。最后是构建和对策,包括我国公共服务责任机制一般构建和创新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对策。一般构建主要围绕公共服务中责任的界定、发现、责任的履行和监控、公共服务责任机制有效性来展开;综合论文前述各章节的分析和论证,并结合我国公共服务的发展实际,提出创新我国公共服务责任机制,需要从公共服务的人性理念、理论发展、系统革新、制度变迁和绩效评估五个方面进行改革。本论文以公共服务中的责任机制为研究对象,认为西方公共服务责任理论和实践都沿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交替与超越演变轨迹,我国公共服务责任履行面临是一种系统困境。公共服务发展的根本在于完善公共服务责任机制,责任实现的效果在于责任机制包含的制度体系有效性程度。采用广视域、多方法的分析和论证,使公共服务的责任机制的研究全面性、系统性、深入性都有一定的提升,利于促进我国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创新,对我国公共服务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价值。

李斌[4](2013)在《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文中指出医疗卫生事业是“民生”或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一环。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是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而政府投资的公立医院正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公立医院的“公立”二字决定了其公益性特点,但这并不是它存在的全部理由。通过对公立医院本质和社会责任的研究以及对医院利益和价值创造规律、利益保护与影响因素的探讨,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理论体系,能够激励公立医院的利益相关者投入更多资源、创造更多价值,让国家和公众得到更大利益。同时,也能够解释目前中国公立医院运营过程中所面对的障碍,以及从医疗体制弊端引出的社会问题,如: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有助于改善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公立医院是社会的一份子,需要为社会尽义务,为其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出资人、患者、医务人员和社区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然而,有关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定义和内涵不一、缺乏系统和实证研究。本论文从最根本的问题着手,重点研究了:第一、为什么公立医院要承担社会责任?第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对象是谁?第三、公立医院如何实现其社会责任?第四、如何评价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本论文在充分研究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与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对新加坡公立医院改革经验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理论体系。本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创见是:1、建立了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理论体系本论文首先明确了公立医院是利益创造体的本质,该利益是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社会利益(公益)和赖以发展的经济利益。其次,构造了由利益创造、利益分配和利益保护三个环节所组成的公立医院利益链。公立医院通过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整合与付出,为社会创造利益和价值;完善的治理结构能够为各利益相关者合理分配这些利益,而履行社会责任则是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应得利益的保护。这将使得各利益相关者有动机创造更大的利益,促进医院价值创造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合理化及最大化,从而实现社会责任。最后,本论文以严谨的递进式逻辑,建立并论证了“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理论体系”。2、利用科学方法确定了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本文认为,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是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对象或受益方,也是医院治理结构的一个关键角色。医院承担社会责任就是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主张,也就是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本文从资源依赖和资源结构理论出发,分析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的特殊性,明确了掌握知识和智慧资源的医院高级管理者与医生的核心地位,突破了政府或投资人主宰医院的传统观点。另外,将政府所有职能部门划分为“出资人”和“行业监管部门”两个利益相关者,为医院管办分离打下理论基础。在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采用米切尔属性分析法确定了公立医院的四个核心利益相关者、五个预期利益相关者和两个潜在利益相关者。3、设计出完善的公立医院利益分配即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本文通过建立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数学模型得出:公立医院内部核心利益相关者只有通过合作博弈才能够保证医院和自己的最大利益。同时,通过医方与患方博弈模型,确定了医方发出正确信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型,以实现利益的合理分配。该模型内部要素包括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有公众代表参与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结构以及医生群体的参与方式。外部要素的重点是是政府监管与补偿行为、有管制的市场行为和有导向的患者就医行为。本文也通过作者亲自调查访问得到的四个真实案例,研究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合理监管方式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4、对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概念做了最新界定并设计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定义和内涵是:公立医院通过透明、守法和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及活动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之影响所承担的责任。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效益、法律、道德和慈善责任。本文也采用科学、适宜的方法,包括专家咨询、样本调查和实际测量,以及规范的多元统计学信度和效度分析,得出完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三级共50个项目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5、对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现状做了大样本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因素利用自行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现状作了大样本调查,对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作了深入探讨,也论证了中国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所涉及到的医院内部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公立医院在完成政府所规定的任务方面较为突出,但在提高医院运营效率的精细化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治理改革、医生权益保护以及医院信息透明度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引起相应利益相关者不满,转嫁的结果加剧了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本文在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快组建代表政府的医院出资人机构、统一政府医院出资人制度。(2)加快制定《公立医疗机构法》,明确公立医院的法人权利、地位和责任,完善治理结构。(3)重组公立医院现有组织制度,突出医生在医院的地位和利益。(4)将社会责任融入公立医院核心工作和战略中。(5)加强公民教育、改善医患关系。(6)采取措施加大公立医院的信息透明度。

郝晓赛[5](2012)在《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医院建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院特性使已有医院建筑研究与建筑学、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密切关联。随着现代化发展,医院建筑中西方文化的印记逐渐弱化而社会影响则日益突显。当代欧美国家医院建筑呈现出与各国医疗服务提供的模式密切相关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我国主流医院建筑一直以“移植”西方经验为发展基础,改革开放后,因国情和医学社会软环境不同,医院中广泛存在着被称为“正确设计错误使用”的现代化场景与社会生活错位景象。这种医院建筑发展方式和社会环境特点,使得从医学社会学视野系统地探讨医院建筑与医学社会的关联、厘清当代问题的根源所在,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在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从医院物质空间研究需要出发,确立了医学社会学理论引入原则,并建立了医院的医学社会环境主要素框架;以英国和荷兰的医院建筑研究为主要对象,分析整合了已有散布的社会学思考,并在兼容于建筑规划领域的社会学理论基础上确立了本研究范式,构建了“医院建筑-医学社会学”各要素关联框架,并对其互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研究的历史回顾部分,分别沿着西医医院在华本土化演进中的“冲突-妥协”、当今国际现代医院与本土医学社会生活的“同步-错位”两条线索展开讨论,以“派生-类型建筑”概念、各时期医学社会要素对建筑物质空间形态的影响为基础,对中国和西方医院发展各阶段的建筑演进进行了比较研究,特别对中国医院建筑现代化过程进行了医学社会剖析;并从“疾病-病人-社会”角度讨论了与社会密切关联的传染病在中国医院建筑演进中的作用,用典型实例分析了传染病将疾病从个人范畴扩展至公共领域的特性对医院建筑发展的影响。在当代部分,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医改对医院建筑的影响;结合设计理论实践、医院社会议题和各用户群体的医院建筑观点,综合性地呈现了当代医院建筑社会图景,分析了医院建设两极化发展、前期策划和后评估薄弱或缺失,医院建筑宾馆化与迷宫化等问题的社会根源;指出医院人本设计面临着社会结构性困境。研究认为,当前政府将医疗卫生工作定位由过去的居民生活消费归位为重要民生问题之一的深化医改方向,是改观医院建筑现状的基本驱动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医院建筑领域和卫生服务领域应结束长期分离发展的局面,开展跨领域合作、共同推动面向社会医疗需求的医院建筑发展,研究并对此给出了具体建议。

蒋凯渊[6](2012)在《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研究》文中认为2008年2月28日,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将管办分离作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原则,表明管办分离上升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在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管办分离的内涵不清晰,导致一些地方管办分离演化成为改革实践的一种单纯手段,难免偏离改革宗旨和目标。本文尝试将管办分离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以公共治理的理论视野和行政体制的改革实践,论述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的理念和目标,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主体部分共计七章。第一章绪论部分论述了此项研究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界定了公益事业、事业单位的基本概念,回顾评述了国内外已有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重点考察辨析管办分离的内涵,首次从制度创新的层面提出管办分离的宗旨是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满足社会公众公益服务需求,其实质是重新调整和分配既有的权力和利益格局,改变传统的一元治理为多元的公共治理,揭示管办分离与管办分开的内在一致性,厘清管办分离与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关系,并从内外两方面因素论述管办分离之必要性。第三章通过阐述公共治理理论的内涵、特征,指出公共治理的实质是构建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协调合作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契合并回应了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的宗旨和目标。第四章从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8种典型举措的现实考量,按举办主体、分离程度和治理方式三种类型比较分析其不同模式,判断三种类型的发展取向,审视改革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从价值理念、制度安排和治理机制三个层面深入剖析问题成因。第五章主要以域外公立医院改革为切入点,考察英国、美国、香港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的具体举措,比较分析其模式的异同,探讨其对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的经验与借鉴。第六章论述在促进公益事业发展这一根本理念下,通过明确政府定位、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监督管理,达到构建公益服务多元供给格局,实现政府、社会、市场互动制衡治理这一目标。第七章针对当前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外部治理和健全内部治理两个方面来推动改革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治理,同时明晰了加强顶层设计、先试点后推开、引导社会参与的操作策略。随着全球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勃兴,中国行政改革正从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走向新公共管理时代。本文的主要发现在于:第一,公益事业的发展单靠政府的传统治理很难达到效果,必须充分依靠政府、市场、社会的多元力量,实行互动制衡的合作共治才能促进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二,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必须从制度层面上改变既管又办、管办不分的既有格局,彻底革除主管部门对公益事业的利益捆绑,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第三,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必须确立正确的理念与目标,采取改革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两个方面的策略,才能积极稳妥加以推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首次将管办分离置于制度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既关注各地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实践的不同模式,同时更加关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这一整体背景,全面系统地辨析管办分离的实质内涵,明确其宗旨和目标。第二,以公共治理的视野对管办分离这一极具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公共治理理论与管办分离实践的契合性,并提出破解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这一现实难题的创新思路与对策。第三,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管办分离的概念辨析、理论探讨、国内实践探索与域外经验借鉴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建设性的积极成果。优化公益资源配置、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满足公益服务需求是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的应然要求。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宏观背景下,仅靠政府的单一治理很难取得成效,公共治理理论要求将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契约合作关系,促进政府、社会、市场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共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是一项革故鼎新的制度创新,本文希冀通过上述论述,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增强事业单位的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形成公益服务多元供给格局,满足社会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益服务需求。

罗颂慧[7](2011)在《香港发展中医专科教育及建立中医院之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中医药行业存在于香港社会,具有悠久的历史。香港回归祖国后,实施中医师执业制度,确立了中医师的专业地位。香港政府逐步在医疗体系中建立一些允许中医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设想将香港建成国际化的中医中药中心。香港社会对中医药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中医“精益求精”,专科医疗及中医院亦有所需求。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有三个:①从专家的视角探讨香港注册中医师的执业现况、中医分科专科化的可行性、建设中医院的可行性;②从民众视角探讨对医疗需求的态度、对中医分科专科及对中医院的的需求;③讨论香港成立中医专科制度的可行性及建立中医院的可行性;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讨论和建议,供相关单位及人员改进及发展中医之参考。研究方法:1.文献探讨:从文献探讨中医发展的历史。2.档案分析:香港特区成立注册制度的历史及过程、香港中医教育及专科培训发展;香港中医执业机构的历史和现况。数据来源主要为“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网页相关中医医疗机构网页。3.专家咨询问卷调查:采用世界通用的德怀术专家咨询问卷方法,选择14位专家作为咨询对象,问卷设计以主题问题为题干,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兼顾开放式问题。同一份问卷,对14位专家进行两轮的咨询,旨在获得对主体问题的共性看法、建议并保证问卷的科学性,有效性和一致性。4.民众咨询问卷调查:于不同区域(港岛、九龙、新界、离岛)共4间不同中医诊所行问卷收集3个月,对象为不同经济阶层的居民,包括基层低收入人士、中产、较高收入人士、退休人士;将问卷派送到所选择区域的中医诊所,由中医诊所工作人员对被问卷者指导性进行问卷答题;旨在保证居民对问卷给出较完整的看法、建议。研究结果:1.文献探讨:从文献探讨香港中医发展的历史,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出现专业医师,唐宋年代已有中医分科,医学专着,还涌现一批着名专科医生2.档案分析:a.香港中医人才的储备无论是近50年从内地移居香港的中医专才或本地近10多年培训的中医人才,香港已有足够中医人才开展中医专科培训及建设中医院。b.香港中医专科服务的现况及发展现时香港已有一些医院的中医门诊提供中医专科服务,如香港浸会医院中医药诊所(资料来源:香港浸会医院网页-中医药诊所)、东华三院属下的五间中医门诊(资料来源:东华三院网页-中医专科门诊服务)。可见现时香港民众对中医专科医疗是有需求的,而且是可行的。c.香港中医院的历史和发展兴建中医院在香港并非是新兴的题目,远在1872年,已经落成东华医院,香港已有中医院,是主流医疗体系之一,当时除门诊部全用中医诊症外,施药亦用中药,留院病人也是服用中药。只因历史的原因,西方医术的冲击及日本统治时期等原故而消失只余下中医门诊。(资料来源:东华三院网页-我们的历史)中医院的兴建也不是单单为满足培训中医人才而设,亦是为民众提供多元的住院治疗选择,中医院是中医专科执业的重要平台,亦是香港发展中医的需要。3.专家问卷咨询得到专家的支持,从专家视角提供专业支持,技术指引,前瞻性思考。a.从专业支持视角:对香港中医行业的优势、劣势(不足)、合理性等问题,专家给予了建议。b.从技术指引视角,对香港中医师人才培养,执业资格认可及内涵提升,执业质量标准及中医人才从业出路等问题,专家给予了建议。c.从前瞻性思考视角,对香港中医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完善,专科中医师培养制度的建设、合法性、规范性等问题,专家给予了建议。4.民众问卷咨询从香港居民医疗、健康需求、中医药文化影响视角提供民众对中医药现实需求的合理性、民族医学独特性。a.中医药在维护香港居民健康方面起到了作用,青年、中年、老年,均对中医药有需求。香港居民对中医药是相当信任和认可的,就医便捷,费用合适,有疗效,药品取自天然,副作用小;香港民众对中医药是有较多需求的,在长远的医疗体系中医药是可以分担现时公营西医的负担。b.从区域性民众就医需求视角,探讨得知香港居民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层对中医药是有需求和期望的。c.香港居民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自主选择西医或中医,有自己的判断和需求。无论是自己找中医师,或亲戚、熟人介绍中医师,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香港居民对中医药的信任度和认可度。d.民众对自身健康的追求是高的,对“专病专治”中医专科是有需求的。e.民众对中医院的建立亦是有需求的。结论:1.香港中医行业存在有其历史使命,中医专科发展有社会需求中医药行业存在于香港社会,具有悠久的历史,服务于香港民众。香港回归祖国后,实施中医师执业制度,确立了中医师的专业地位。香港政府逐步在医疗体系中建立一些允许中医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设想将香港建成国际化的中医中药中心。中医的优势与特色不仅体现在医疗效果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分科发展方面,中医的骨伤科、针灸科的历史形成是现代中医分科发展的渊源与指引。中医师分科发展是医术精专的要求,是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提高香港中医医疗水平和质量的现实要求。2.香港高等中医教育的发展是中医人才成长的历史机遇,并构建中医专科发展的平台近50年来,内地的中医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当中不少中医专才因不同原因移居香港,加上中国大陆支持香港发展中医药容许中医药专才到港从事中医教育及临床工作。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政府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也开始了高等中医教育的本科层次人才本土培养计划。香港部分大学开办中医本科专业,提高了未来香港中医师的准入条件。在21世纪,香港高等中医教育的发展是跟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前进。当高等中医教育人才培养进入高层次、高学历,专业化时代,中医师专业发展专科化成为趋势,要求进行中医专科医师培训,以保证中医师进入中医行业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资格。因此,香港中医师的专科化培训与专业化发展问题是香港政府,尤其是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思考并应对的现实问题。3、香港建立中医院是中医专科发展的需要,也是业界与民众的需求根据专家咨询问卷得出的观点和建议,以及民众问卷的结果,业界与民众均普遍认同建立中医院和逐步实施中医专科医师制度。

徐昕[8](2011)在《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现状研究》文中提出医生人力资本作为医疗卫生部门的核心,其质量和效率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绩效水平。我国医生人力资本质量和效率水平低下,并且经过多年的医疗改革也未能扭转这一状况,这就迫切需要针对医生人力资本的研究指导卫生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本文的研究目的即是探究导致我国医生人力资本质量和效率水平低下原因以及提高我国医生人力资本质量和效率水平的对策。全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三大部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框架对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现状进行经济学研究。本文的三大部分研究可以概括为如下内容:第一部分包括第三章是结合我国卫生体制的变迁分析各阶段我国医生人力资本存量、质量、使用效率、配置效率状况,并提出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现状。首先根据我国医生人力资本质量差异大的特点将医生人力资本进行分层界定,提出高等级医生人力资本和基层医生人力资本的含义,并将医生人力资本放在“投资—积累—运行—产出”的资本运动中,提出医生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含义。在此界定基础上,笔者从历史的视角对我国卫生体制变迁三个阶段的医生人力资本状况进行分析,并得出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现状为:医生人力资本质量水平不高且在各级医疗机构间差异显着;我国医生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和配置效率水平较低。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是从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行为角度分析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现状。通过经济模型的分析从患者行为和医生行为两个方面推导出:其一,我国社会平均就诊非诊疗费用、各级医院间诊疗费用差距、社会平均患大病概率以及医疗保险共付率等四大因素引起患者“无序就诊行为”从而导致医生人力资本现状;其二,我国医生的竞争模式、激励机制、流动机制以及卫生政策促使医生以收入最大化为目标进行诊疗行为选择从而导致医生人力资本现状。第三部分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是对国际上其他以公立医院为医疗服务供给主体的国家(地区)旨在提高医生供给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水平的医疗改革进行国别(地区)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医生人力资本质量和效率水平的对策。这一部分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全国范围内组建纵向一体化的医院集团是提高我国医生人力资本质量和效率水平的对策。

俞楠[9](2011)在《行政法视角下的社会医疗保障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行政法的角度,并试图结合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社会医疗保障的相关问题。通过对当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障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梳理,并结合与其相关的法学尤其是行政法学原理,试图对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重构提出建议。最后提出社会医疗保障重构的实现路径,作为行政法学理论对社会医疗保障改革的提交的回应和答卷,同时希冀对行政法学研究提出新课题。第一章:首先从民生理念入手,引出论文拟研究的主题。接着对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作简要的分析,进而论证了对社会医疗保障的研究中,行政法视角的必要性。此后简要梳理了中外学界各相关学科关于社会医疗保障的已有研究成果,并简要介绍了本文拟遵循的研究思路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证分析。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成。经过多次改革,已发展成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费医疗以及社会医疗救助组成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当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尚未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早期的全盘市场化的改革卸载了医疗保障领域国家对公民的照顾的责任,在强化对个人责任的加载的同时,忽视了基本医疗服务公共产品的属性。第三章:社会医疗保障的宪政法理基础。我国宪法以及加入的国际公约都直接或间接规定了公民享有医疗保障的权利,通过剖析医疗保障权的权利属性和宪法权利实现的方式,指出当前国家的任务在于依照宪法的委托,加快社会医疗保障领域额的立法。同时对公共服务、给付行政等相关行政法理论展开研究,最后分析指出社会医疗保障领域行政法的任务在于通过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来承担国家对公民在医疗保障领域的生存照顾义务。第四章:行政法视角下社会医疗保障的重构。承接前三章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社会医疗保障的重构问题。通过介绍世界范围内各种主要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同时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障的模式以及该模式下所涉及各方主体的法律属性,最后提出了对社会医疗保障改革和重构的设想。第五章社会医疗保障重构的实现路径。在前一章对重构方案业已明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社会医疗保障重构的实现路径问题,可以视为行政法学理论对社会医疗保障改革的提交的回应和答卷:社会医疗保障的法治化目的在于划定医疗保障领域法律的界限,实现法律与政策以及其他治理方式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回应;公私协力与民营化致力于解决医疗保障资金来源不足以及医疗服务的质量问题;强制参保将集中解决医疗社会保险的逆向选择问题。

魏嘉[10](2007)在《淮南朝阳医院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向WTO承诺开放医药市场,众多的医院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服务竞争更为激烈。医院已经从单纯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医院开始进入“以病人为中心”,给就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运作主题的新竞争领域。医院如何面对市场挑战?除了注重医疗质量的提高外,还必须尽快增强服务营销意识,以服务营销来经营和管理医院,让患者满意已成为未来医疗服务或医疗营销的主要目标。本文针对淮南朝阳医院营销观念淡漠、缺乏科学策略指导、传统营销已存在局限性以及服务营销特有问题,在调查研究和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服务营销理论,采用宏观和微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逐步推进的分析方法,对淮南朝阳医院服务营销策略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制定。通过对医院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主要竞争对手及内部营销环境的分析,指出了朝阳医院在服务营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服务营销策略制定模式为指导、以7Ps服务营销组合为基础、通过利用服务市场定位理论和技术(STP),在充分考虑服务基本特性对服务营销实践的影响基础上,确定了医院的目标市场,制定了朝阳医院7Ps组合营销策略,系统地研究了产品、价格、促销、服务人员、服务过程以及有形展示等营销组合要素的具体应用;最后针对朝阳医院服务营销策略提出了实施建议。

二、21世纪医院发展趋势与展望——访香港医院管理局何兆炜总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医院发展趋势与展望——访香港医院管理局何兆炜总裁(论文提纲范文)

(1)医院物业管理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改革背景:医院后勤服务启动社会化、专业化进程
行业特征:医院物业管理独特性显着
发展探索:医院物业管理改革发展见成效
    1.经营模式明晰化
    2.多元服务模式收获好口碑。
    3.智慧化、信息化渐成热点。
    4.标准化建设在路上.
价值解读:专业物业服务助力医院后勤发展
    1.有利于降低医院后勤服务运营成本。
    2.为医院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保障。
    3.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问题剖析:医院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才队伍建设仍待完善。
    2.成本高昂,企业经营困难。
    3.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4.智慧化程度尚不能满足医院需要。
    5.行业分散,集中度不高。
    未来展望:医院物业管理发展趋势
    1.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品牌化效应日益凸显。
    3.延伸服务不断扩展,产业融合趋势明显。
    4.市场整体供求趋向平衡。
经验分享:部分典型服务案例
    爱玛客:一站式服务创新医院临床支持服务典型项目:协和医院
    医管家:优秀管家赋能优秀医院典型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明喆物业:一体化服务模式典型项目: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斯马特物业:提升客户核心竞争力典型项目: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国天物业:不断进阶的智能化“云服务”模式典型项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光大置业有限公司:专业服务创价值典型项目:空军总医院
    中亚紫京:餐饮服务一一小触点,大体验典型项目:协和医院(餐厅服务)
    汕头瑞康物业:做医院的好帮手典型项目:汕头市中心医院
行业组织:中国物业管理(医院)企业联盟发展
观点集萃:大咖说医院物业服务
    沈建忠:做好新时代的医院物业服务
    王鹏:发挥联盟作用,促进医院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
    朱春堂:专业服务,让就医也有优越体验
    张林华:标准为行业保驾护航
    罗延微: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创造专业价值

(2)论香港公立医疗管理的体制机制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核心词概念
        1.3.1 公立医疗
        1.3.2 医院管理局
        1.3.3 医疗联网
        1.3.4 管理体制
        1.3.5 管理机制
    1.4 理论基础
        1.4.1 福利国家论
        1.4.2 公共服务理论
        1.4.3 公共选择理论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及不足
第2章 香港公立医疗的管理体制与机制
    2.1 香港公立医疗管理体制分析
        2.1.1 香港公立医疗发展轨迹
        2.1.2 香港公立医疗管理体制
    2.2 香港公立医疗管理机制分析
        2.2.1 香港公立医疗运行架构
        2.2.2 香港政府对公立医疗的制度支持机制
        2.2.3 香港政府对公立医疗的投入机制
        2.2.4 香港政府对公立医疗的监督机制
    2.3 香港公立医疗的运行现状及效果分析
        2.3.1 香港公立医疗运行现状分析
        2.3.2 香港公立医疗运行效果分析
第3章 香港与内地公立医疗管理对比分析
    3.1 香港和内地公立医疗管理体制对比
    3.2 香港与内地公立医疗管理机制对比
        3.2.1 香港与内地公立医疗的制度支持机制对比
        3.2.2 香港与内地公立医疗的投入机制对比
        3.2.3 香港与内地公立医疗的监督机制对比
    3.3 香港与内地公立医疗运行效果对比
        3.3.1 服务水平对比
        3.3.2 服务效果对比
第4章 香港公立医疗管理对内地的改革启示
    4.1 建立医疗联网
    4.2 健全管理体制
    4.3 完善管理机制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3)公共服务中的责任机制 ——西方公共服务的考察与本土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2.1 公共服务范畴相关研究
        2.2 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相关研究
        2.3 公共服务责任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主要概念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3 主要概念阐释
    第四节 论文创新与不足
        4.1 可能创新
        4.2 不足之处
第一章 责任与公共服务的逻辑
    第一节 “人性假设”与“责任人”行政学的评析
        1.1.1 “经济人”假设的现实性与普遍性质疑
        1.1.2 “公共人”假设的理想性与现实性质疑
        1.1.3 人的本质与责任的逻辑
        1.1.4 “责任人”假设在公共服务中的价值
    第二节 责任向度与公共服务发展的意义
        1.2.1 责任主体:公共服务公平与效率的核心
        1.2.2 责任内容:公共服务公平与效率的基础
        1.2.3 责任客体:公共服务公平与效率的标准
    第三节 公共服务责任机制完善及其价值
        1.3.1 公共服务的责任机理
        1.3.2 公共服务责任机制完善的价值
第二章 西方公共服务中责任机制的理论透析
    第一节 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
        2.1.1 公共服务与公法理论
        2.1.2 公共服务与政治学理论
        2.1.3 公共服务与经济学理论
        2.1.4 公共服务与管理学理论
    第二节 西方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理论演变
        2.2.1 工具理性主导下公共服务的责任控制
        2.2.2 价值理性呼唤中公共服务的责任意蕴
        2.2.3 超越单向理性的公共服务责任新治理
    第三节 西方公共服务理论的评析
        2.3.1 西方公共服务理论的共性及启示
        2.3.2 西方公共服务理论的限度
第三章 我国公共服务的责任困境:一种系统的分析
    第一节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的体制机制
        3.1.1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的构成
        3.1.2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的运行机制
        3.1.3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的制度安排
    第二节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体制缺陷与治理困境
        3.2.1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体制缺陷
        3.2.2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治理的观念局限
        3.2.3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治理的法治障碍
        3.2.4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治理的管理弊端
    第三节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实现的环境约束
        3.3.1 公共服务改革中既有利益格局的阻滞
        3.3.2 公共服务精神的社会文化缺失
        3.3.3 公共服务职能履行的财力限制
        3.3.4 公共服务制度创新的外生性动力不足
第四章 多元行政体制与公共服务责任机制
    第一节 公共服务责任与多元行政体制的制度环境
        4.1.1 特别行政区公共服务责任的制度环境
        4.1.2 普通行政区公共服务责任的制度环境
        4.1.3 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责任的制度环境
    第二节 多元行政体制下的公共服务责任机制
        4.2.1 特别行政区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制度构成
        4.2.2 普通行政区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制度构成
        4.2.3 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制度构成
    第三节 公共服务发展失衡下的不同责任机制评价
        4.3.1 特别行政区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制度优劣
        4.3.2 普通行政区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制度优劣
        4.3.3 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制度优劣
第五章 中西方公共服务责任治理的实践分析
    第一节 责任视域下的我国公共服务实践
        5.1.1 欠发展地区公共服务实践的责任剖析:以教育、医疗、社保为例
        5.1.2 发达地区公共服务实践的责任剖析:以医疗、社保为例
    第二节 责任透视下的西方公共服务实践
        5.2.1 英国公共服务实践的责任透视
        5.2.2 美国公共服务实践的责任透视
        5.2.3 德国公共服务实践的责任透视
        5.2.4 澳大利亚公共服务实践的责任透视
    第三节 公共服务实践的责任治理比较与借鉴
        5.3.1 中西方公共服务实践的责任治理比较
        5.3.2 西方公共服务实践的责任治理借鉴
第六章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构建与对策
    第一节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一般构建
        6.1.1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的界定与发现
        6.1.2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的履行与监控
        6.1.3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有效维度
    第二节 我国公共服务责任机制完善的对策
        6.2.1 公共服务中责任人的重塑与践行
        6.2.2 公共服务责任理论的本土化创新
        6.2.3 公共服务系统的适时革新
        6.2.4 公共服务制度的因地变迁
        6.2.5 公共服务绩效的科学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各章表格索引
各章图形索引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源自理论的挑战
        1.1.2 来自社会现实的呼声
        1.1.3 来自体制改革的需要
        1.1.4 来自实践的反思
        1.1.5 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文章结构安排
2 社会责任文献综述与内涵界定
    2.1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相关概念
        2.1.1 企业社会责任
        2.1.2 企业利益创造与分配
        2.1.3 管理伦理与道德
        2.1.4 社会责任实现机制与公司治理
        2.1.5 利益相关者学说
        2.1.6 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的关系
    2.2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2.2.1 公立医院的定义
        2.2.2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源流
        2.2.3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内涵的各种观点
        2.2.4 社会责任实践
    2.3 公立医院利益分配与治理结构
        2.3.1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及相关实践
        2.3.2 公立医院内部治理改革及实践
    2.4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和社会责任整合研究
        2.4.1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
        2.4.2 利益相关者与社会责任
    2.5 本文对公立医院相关概念及内涵的界定
        2.5.1 公立医院的本质
        2.5.2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定义
        2.5.3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内涵的解释
    2.6 本章小结
3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源头--利益创造
    3.1 医疗服务行业及其产品的特点
    3.2 公立医院利益创造的本质
        3.2.1 产权、委托代理与利益创造
        3.2.2 利益创造需要团队合作
        3.2.3 个人决策与公共选择
        3.2.4 社会契约与利益相关者诉求
    3.3 利益创造需要依靠资源的整合
        3.3.1 资源的广泛性
        3.3.2 资源的依赖性
        3.3.3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及其地位
    3.4 公立医院资源、核心能力与竞争力
        3.4.1 公立医院的资源整合问题
        3.4.2 医院管理者、医生与公立医院的核心能力
        3.4.3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4 社会责任的对象--利益相关者
    4.1 利益相关者在利益创造中的核心地位与权利
    4.2 利益相关者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4.3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界定
        4.3.1 通过文献分析法界定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
        4.3.2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属性划分
    4.4 公立医院核心、预期和潜在利益相关者解释
        4.4.1 核心利益相关者
        4.4.2 预期利益相关者
        4.4.3 潜在利益相关者
    4.5 公立医院核心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主张
        4.5.1 从资源结构角度思考核心利益相关者
        4.5.2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主张
    4.6 案例一:广东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改制的启示
    4.7 本章小结
5 公立医院利益分配与社会责任实现机制
    5.1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与合作
        5.1.1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
        5.1.2 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基础
    5.2 公立医院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博弈
        5.2.1 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资源贡献率与剩余权分配
        5.2.2 内部利益相关者内部控制权配置博弈
        5.2.3 就医前后医生与患者的博弈
    5.3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总体框架
    5.4 外部环境治理之政府行为
        5.4.1 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
        5.4.2 政府的行业监管行为
    5.5 外部环境治理之市场行为
        5.5.1 有管制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
        5.5.2 培育生产要素投入市场
    5.6 公立医院外部环境治理之患者行为
    5.7 政府的“办”医院职能与问责制度
        5.7.1 建立出资人制度
        5.7.2 案例二:山东荷泽市卫生局公立医院改制教训
    5.8 公立医院产权问题
        5.8.1 公立医院的产权
        5.8.2 公立医院的法人
    5.9 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
        5.9.1 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设计
        5.9.2 案例三:浙江东阳市人民医院法人治理案例
    5.10 新加坡医疗体制与公立医院改革的启示
    5.11 本章小结
6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6.1 建立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6.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6.3 确保内容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6.3.1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具体内容的调查
        6.3.2 利用文献分析法初步确定各项指标
        6.3.3 利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
        6.3.4 专家第二轮咨询及最后定案
    6.4 评价指标体系信度评鉴
        6.4.1 项目描述统计
        6.4.2 题项相关分析
        6.4.3 内部一致性效标检验
    6.5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效度评鉴
        6.5.1 KMO和 Bartlett 球度检验
        6.5.2 52个指标所对应题项的因素分析
        6.5.3 检验结果分析
    6.6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所对应的四项责任
        6.6.1 通过调查确认责任归类
        6.6.2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对应的四项责任具体内容
    6.7 本章小结
7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7.1 研究目标
    7.2 研究的出发点
    7.3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7.3.1 问卷设计
        7.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7.4 调查表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7.5 调查结果与数据统计呈现
    7.6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7.6.1 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现状综述
        7.6.2 调查数据中发现的问题及进一步讨论
    7.7 调查及研究结论
8 结论、对策建议与展望
    8.1 论文特点
    8.2 论文研究难度
    8.3 主要学术贡献
    8.4 研究的现实意义
    8.5 对策建议
    8.6 研究局限
    8.7 后续研究建议
    8.8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1:调查问卷一: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
    附件 2: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
    附件 3:《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函
    附件 4:调查问卷二: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附件 5: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指标 52 个题项 T 检验结果
    附件 6: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指标 52 个题项整体解释的变异数
    附件 7: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指标 52 个题项因素矩阵图
    附件 8:前 26 个核心利益相关者题项因素转换矩阵
    附件 9:后 24 个预期和潜在利益相关者题项因素转换矩阵
    附件 10:调查问卷三: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现状问卷调查
    附件 11:调查问卷四:中国医疗行业与公立医院改革问卷调查
致谢
攻读博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医院建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为了更贴近社会需求的医院设计
    1.1 我国医院建筑现状与理论困境
        1.1.1 建设极化与本土研究匮乏
        1.1.2 医院特殊性与学科新方向
    1.2 选题概念界定与几点说明
        1.2.1 概念界定
        1.2.2 几点说明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发展
        1.3.1 医院建筑研究视角与现状
        1.3.2 医学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
        1.3.3 建筑规划领域新研究动向
    1.4 研究目的与线索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线索
    1.5 研究方法与难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难点
    1.6 论文框架
第2章 方法与理论基础
    2.1 引入:医学社会学方法与理论
        2.1.1 医学社会学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
        2.1.2 医学社会学主要内容和引入原则
        2.1.3 研究引入的主要概念与理论观点
    2.2 兼容:建筑规划领域的社会视角
        2.2.1 建筑学领域的社会视角
        2.2.2 城市规划社会学的发展
    2.3 整合:医院建筑研究领域已有社会思考
        2.3.1 英国:构筑建筑与社会需求的桥梁
        2.3.2 荷兰:从封闭医疗城到开放式医院
        2.3.3 医院建筑设计的社会学拓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本研究理论框架与“医院建筑-医学社会”关联初探
    3.1 本研究范式构建
        3.1.1 范式释义
        3.1.2 本范式构建基础
        3.1.3 范式内容和框架
    3.2 医院各发展阶段的建筑演进研究
        3.2.1 研究定义与内容
        3.2.2 医院的派生与类型建筑
    3.3 医院建筑与医学社会要素的互动
        3.3.1 社会结构、医疗不均等的建筑表达
        3.3.2 医疗体制对医院建筑的促进与制约
        3.3.3 医院社会角色影响设计重心的转变
        3.3.4 医院科层化和建筑服务目标的异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溯源:西方医院发展各阶段的建筑演进
    4.1 西方医疗服务的社会供给
        4.1.1 与医院同步的全科医生服务传统
        4.1.2 当代医疗服务的构成与使用特点
    4.2 西方医院发展分期与已有研究视角
        4.2.1 西方医院发展的四个阶段
        4.2.2 西方已有研究的四种视角
    4.3 作为宗教活动中心的医院建筑
        4.3.1 三种类型:合设、附设与独设
        4.3.2 建筑特点:医院“为神而建”
    4.4 贫民院与临终之家的医院建筑
        4.4.1 世俗社会的贫民院和临终者之家
        4.4.2 教会医院重启与宫殿式医院终结
    4.5 作为医学技术中心的医院建筑
        4.5.1 医院:从“社会仓库”到医学中心
        4.5.2 现代医院三特征:教会医院的遗产
        4.5.3 当代不同社会不同的医院建筑模式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医院发展各阶段的建筑演进
    5.1 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供给
        5.1.1 此消彼涨的本土医学与西方医学
        5.1.2 当代医疗服务的构成与使用特点
    5.2 中国医院已有研究与发展分期
        5.2.1 中国已有研究的三种视角
        5.2.2 中国医院发展的四个阶段
    5.3 作为行政机构与慈善场所的医院建筑
        5.3.1 汉至清末前的医院:官办机构与民间慈善事业
        5.3.2 传统中医医疗场所:控制模糊的亲情空间
    5.4 作为传教与殖民服务场所的医院建筑
        5.4.1 清末沿开埠城市扩散的西医院
        5.4.2 医院建筑“西学东渐”与本土化
    5.5 作为近代国家卫生服务场所的医院建筑
        5.5.1 经济与社会动荡中的医院建筑
        5.5.2 复杂社会环境的不同建筑表达
    5.6 作为计划经济体制卫生设施的医院建筑
        5.6.1 计划经济卫生保健政策与医院
        5.6.2 勤俭建国的首次医院建设浪潮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作为历史指标的传染病与中国医院建筑演进
    6.1 传染病与中国医学社会进程
        6.1.1 传染病医学社会学议题
        6.1.2 传染病“隐喻“与歧视
        6.1.3 传染病与中国医学社会
    6.2 中国传染病医院建筑的发展
        6.2.1 我国传染病医院发展
        6.2.2 传染病医院的“隔离”
        6.2.3 东北鼠疫后的滨江医院
        6.2.4 北京地坛医院的留与迁
        6.2.5 速成的北京小汤山医院
        6.2.6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组建
    6.3 传染病对普通医院建筑的影响
        6.3.1 推动医院发展与体系化
        6.3.2 医院灵活应对突发疫情
        6.3.3 防感染空间措施的强化
        6.3.4 近现代卫生观念的改变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当代医院建筑现状述评
    7.1 医改后近 30 年的医院建设
        7.1.1 医改三阶段与医院建筑发展
        7.1.2 医院评级对医院建筑的影响
        7.1.3 社会环境与建筑的同步国际
    7.2 现代医院场景与生活场景错位
        7.2.1 设计理论实践与社会议题重心错位
        7.2.2 设计理想愿景与使用错位
    7.3 医院建筑现存问题的社会学初步调研
        7.3.1 民众视角:医疗服务的场所
        7.3.2 医院工作者视角:工作场所
        7.3.3 主管视角:福利或经营设施
    7.4 医院人本设计的结构性困境
        7.4.1 服务目标异化下的医院建筑
        7.4.2 科层化医院的复杂建筑路线
        7.4.3 服务体系失衡下的空间环境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8.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医学社会与医院建筑编年简表(1835-1985)
附录B 医院建筑现场调研问卷
附录C 医院建筑观点调查问卷
附录D 访谈记录-01
附录D 访谈记录-02
附录D 访谈记录-03
附录D 访谈记录-04
附录D 访谈记录-05
附录D 访谈记录-06
附录D 访谈记录-07
附录D 访谈记录-08
附录D 访谈记录-09
附录D 访谈记录-10
附录D 访谈记录-11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研究价值和研究文献综述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基本框架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困难和局限
        一、研究的创新
        二、研究的困难
        三、研究的局限
第二章 基本考察: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若干问题辨析
    第一节 管办分离的内涵
        一、“机构分设”说
        二、“职能分离”说
        三、“关系理顺”说
        四、实质:制度创新
    第二节 管办分开的概念辨析
        一、管办分开的提出
        二、管办分开的不同理解
        三、管办分开的实质内涵
    第三节 管办分离与“二分开”的关系
        一、改革要求的演变过程
        二、管办分离与政事分开
        三、管办分离与事企分开
    第四节 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之必要性论析
        一、外部因素
        二、内部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检视:公共治理视野中的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
    第一节 公共治理的内涵与特征
        一、公共治理的内涵
        二、公共治理的特征
        三、公共治理与统治的区别
    第二节 多中心治理理论及其在本研究中的应用性
        一、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视角
        二、公共服务治理手段的视角
        三、政府管理方式的视角
    第三节 公共治理理论视野中的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
        一、公平与效率关系论析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检视
        三、激励与约束关系探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实考量: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实践得失论析
    第一节 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若干典型举措考察
        一、海淀:公共服务委员会模式
        二、成都:医院管理局模式
        三、无锡:行业管理中心模式
        四、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模式
        五、镇江:医疗集团模式
        六、深圳:单一法人模式
        七、苏州:社会化模式
        八、宿迁:市场化模式
    第二节 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不同模式比较分析
        一、按举办主体区分类型的比较
        二、按分离程度区分类型的比较
        三、按治理方式区分类型的比较
    第三节 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得失审视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问题成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比较与借鉴:域外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论析
    第一节 域外公益事业管办分离若干典型举措考察
        一、英国:医院托拉斯模式
        二、美国:单一法人制模式
        三、香港:医院管理局模式
    第二节 域外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比较分析
        一、不同之处
        二、共通之处
    第三节 启示与借鉴
        一、管办分离的切入点
        二、管办分离的根本目的
        三、管办分离的主要走向
        四、管办分离的保障路径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念与目标: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创新探析
    第一节 确立改革理念
        一、有限政府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理念
        二、公益性与非营利性相结合的理念
        三、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相结合的理念
    第二节 明确政府定位
        一、转变政府职能
        二、优化布局结构
        三、促进公平竞争
    第三节 加大财政投入
        一、明确购买服务责任
        二、扩大购买服务范围
        三、改进购买服务方式
        四、规范购买服务流程
    第四节 加强监督管理
        一、强化政府监管
        二、强化社会监督
        三、强化内部监督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改革策略: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一、明晰管理关系
        二、健全协调机制
        三、完善配套政策
    第二节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一、治理结构规范健全
        二、治理机制协调有效
        三、治理规则完善透明
    第三节 积极稳妥深化改革
        一、加强顶层设计
        二、先试点后推开
        三、促进社会参与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香港发展中医专科教育及建立中医院之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香港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一、香港中医药行业的历史和现况
    (一) 香港特区成立注册制度的历史及过程
    (二) 香港中医药管理模式
    (三) 现时香港中医师的执业模式
    (四) 现时香港中医门诊概况
    (五) 中医专科制度
二.香港中医教育与专科培训的现状
    (一) 初级奖学金
    (二) 高级奖学金
    (三) 师带徒奖学金
三.香港中医执业机构的历史与现状
    (一) 香港医院管理局属下中医门诊
四、在香港政府医疗体系中之中医药服务
    (一) 长者医疗券福利将包括中医诊疗服务
    (二) 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就"掌握健康—掌握人生—医疗改革咨询档"意见书
    (三) 第二阶段咨询档(2010年) 第二部分 香港中医专科设置与建立中医院的可行性研究
一、设计与实施
    (一) 专家咨询问卷("附录一")
    (二) 患者就诊意向及病种调查问卷("附录二")
二、专家咨询问卷与分析
    (一) 专家咨询第一轮问卷(附录一)
    (二) 专家咨询第二轮问卷(附录二)
三、患者就诊意向及病种调查问卷与分析
    (一) 港岛湾仔区私营中医门诊调查问卷统计报告与分析
    (二) 新界大埔区非牟利独立医疗机构门诊患者的调查问卷统计报告与分析
    (三) 九龙官塘区非牟利独立医疗机构流动医疗车患者调查问卷统计报告与分析
    (四) 离岛非牟利独立医疗机构门诊患者调查问卷统计报告与分析
    (五).综合各区的问卷调查分析(附录三)
四、讨论与建议
    (一) 专家咨询问卷的目的及其内容
    (二) 香港部分区域民众问卷目的
    (三) 香港兴建中医医院的诉求及可行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专家咨询第一轮问卷 附录二 专家咨询第二轮问卷 附录三 综合各区的问卷调查分析 致谢

(8)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思路
    1.3 论文研究框架及方法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创新点和主要不足
第二章 关于医生人力资本的经济学论述
    2.1 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效率理论
    2.2 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的相关研究
    2.3 医生行为理论
        2.3.1 国外医生行为研究
        2.3.2 国内医生行为研究
    2.4 小结
    附表
第三章 我国卫生体制的变迁与医生人力资本状况
    3.1 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的层次及医生人力资本效率界定
    3.2 我国卫生体制变迁第一阶段(1949-1978)医生人力资本状况
        3.2.1 第一阶段我国卫生体制特点
        3.2.2 第一阶段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状况
    3.3 中国卫生体制变迁第二阶段(1979-1998)医生人力资本状况
        3.3.1 第二阶段我国卫生体制特点
        3.3.2 第二阶段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状况
    3.4 中国卫生政策变迁第三阶段(1999-至今)医生人力资本状况
        3.4.1 第三阶段我国卫生体制特点
        3.4.2 第三阶段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状况
    3.5 小结
第四章 从需方角度分析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现状
    4.1 我国患者就诊信息传递机制的特点
        4.1.1 医疗机构分级制度
        4.1.2 "看门人"首诊制度的缺失
        4.1.3 "第三方"购买制度缺失
    4.2 从患者就诊行为对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现状的经济学分析
        4.2.1 我国患者就诊行为特征与医生人力资本现状
        4.2.2 模型建立与分析
        4.2.3 变量关系模拟及结论
    4.3 转变患者就诊流向的卫生政策失效的原因
        4.3.1 医保对患者到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就诊的报销机制差异
        4.3.2 各级别医院的医疗服务实行差异化定价
        4.3.3 医院分级制度
    4.4 小结
第五章 从供方角度分析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现状
    5.1 我国医生诊疗制度的特点
        5.1.1 医生定点执业制度
        5.1.2 按服务项目收取的医疗费用后付费制度
        5.1.3 医疗服务与药品、检查项目的不同定价机制
        5.1.4 三级医师诊疗制度
        5.1.5 医疗事故举证倒置制度
    5.2 我国医生激励模式与行为目标
        5.2.1 我国医生的激励模式
        5.2.2 我国医生的行为目标
    5.3 从医生行为对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现状的经济学分析
        5.3.1 模型的建立
        5.3.2 高等级医生行为与医生人力资本现状
        5.3.3 基层医生行为与医生人力资本现状
    5.4 小结
    附表
第六章 医疗资源整合模式的国别(地区)比较分析
    6.1 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体化组织理论
    6.2 英国——组建初级保健托拉斯和医院托拉斯
        6.2.1 医疗资源整合的背景
        6.2.2 初级保健托拉斯(PCTs)
        6.2.3 医院托拉斯(Hospital Trusts)
        6.2.4 组建托拉斯后的成效以及医疗资源整合发展的新趋势
    6.3 新加坡——组建两大医院集团
        6.3.1 医疗资源整合的背景以及医院集团化改革的"前奏"
        6.3.2 医院集团化改革
        6.3.3 组建医院集团后的成效
    6.4 香港——组建医院管理局和医院联网
        6.4.1 医疗资源整合的背景
        6.4.2 公立医疗资源整合改革——成立香港医院管理局
        6.4.3 医院管理局改革成效及组建七大医院联网
    6.5 公立医疗资源整合模式的比较分析
    6.6 对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启示
    6.7 小结
    附表
第七章 提高我国医生人力资本效率和质量的对策思考
    7.1 对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现状分析的综合论述
    7.2构建纵向一体化的医院集团对医疗服务供方行为的影响
        7.2.1 构建纵向一体化的医院集团转变了医院的竞争模式
        7.2.2 构建纵向一体化的医院集团转变了医生的激励机制
        7.2.3 构建纵向一体化的医院集团转变了医生的流动机制
    7.3 构建纵向一体化的医院集团对医疗服务需方行为的影响
    7.4 我国医院集团的案例分析
        7.4.1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
        7.4.2 上海瑞金医院集团
    7.5 对我国现有医院集团的反思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8.2 后续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9)行政法视角下的社会医疗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民生与医疗保障
        二、医疗保障研究中行政法视角
    第二节 社会医疗保障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
        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第二节 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四、公费医疗
        五、医疗救助
    第三节 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败之辩
        二、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社会医疗保障的宪政法理基础
    第一节 医疗保障权在中国宪法规范中的逻辑推定
        一、宪法及相关人权公约的规定
        二、医疗保障权的权利属性
        三、宪法权利实现的方法
    第二节 社会医疗保障的行政法基本理论
        一、社会医疗保障领域的宪法与行政法的联结
        二、社会医疗保障领域行政法的角色——兼论给付行政的理论
        三、社会保障领域的政府责任——行政法的新任务
第四章 行政法视角下社会医疗保障的重构
    第一节 世界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分析——兼论各代表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
        一、国家医疗保障英国模式
        二、社会医疗保障德国模式
        三、储蓄医疗保障新加坡模式
        四、市场医疗保障美国模式
        五、小结
    第二节 我国社会医疗保障模式的分析
        一、我国社会医疗保障模式
        二、我国社会医疗保障模式的法律属性之还原与澄清
    第三节 我国社会医疗保障的改革与重构
        一、构建覆盖全体公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
        三、构建高给付水平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第五章 社会医疗保障重构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社会医疗保障的法治化
        一、给付行政的法治与法治化
        二、给付行政领域的“法化”倾向与法治化
        三、法律的界限
        四、社会医疗保障领域法治化的实现
    第二节 公私协力与民营化
        一、公私协力与民营化的兴起
        二、社会医疗保障民营化的动因及理论基础
        三、社会医疗保障民营化的路径选择
        四、社会医疗保障民营化过程中的国家责任
    第三节 强制参保
        一、强制参保的宪政合理性
        二、对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分析
        三、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10)淮南朝阳医院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 论文框架
2 理论综述
    2.1 服务营销相关理论
        2.1.1 服务营销基本概念及特点
        2.1.2 服务营销组合
    2.2 服务营销 STP 理论
        2.2.1 市场细分
        2.2.2 目标市场选择
        2.2.3 目标市场定位
    2.3 营销其它相关理论
        2.3.1 服务质量理论
        2.3.2 关系营销理论
        2.3.3 服务消费者行为理论
3 朝阳医院服务营销环境分析
    3.1 医院简介
    3.2 朝阳医院外部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医疗行业环境分析
        3.2.3 区域环境分析
        3.2.4 朝阳医院外部因素评价(EFE)
    3.3 朝阳医院内部环境分析
        3.3.1 朝阳医院资源及能力分析
        3.3.2 朝阳医院内部因素评价(IFE)
    3.4 朝阳医院服务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3.5 朝阳医院 SWOT 分析
4 朝阳医院 STP 策略
    4.1 朝阳医院服务市场细分
    4.2 朝阳医院目标市场选择
    4.3 朝阳医院目标市场定位
5 朝阳医院服务营销组合策略
    5.1 朝阳医院服务产品策略
        5.1.1 朝阳医院内部服务产品的重组与开发
        5.1.2 朝阳医院外部服务产品的开发
        5.1.3 服务产品品牌策略
    5.2 朝阳医院服务价格策略
        5.2.1 定价方法
        5.2.2 加强价格管理,规范收费行为
    5.3 朝阳医院服务促销策略
        5.3.1 媒体宣传促销
        5.3.2 公共关系促销
        5.3.3 人员推销
        5.3.4 活动促销
    5.4 朝阳医院服务人员策略
    5.5 朝阳医院服务过程的完善
        5.5.1 全程医疗服务的推出
        5.5.2 服务效率的提高
    5.6 朝阳医院服务有形展示策略
        5.6.1 服务环境的设计
        5.6.2 服务人员形象及行为设计
6 朝阳医院服务营销策略的实施建议
    6.1 实施准备
    6.2 加速朝阳医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6.3 加强成本核算,降低运行费用
    6.4 做好处理战略实施过程冲突的预案
7 结论
    a.主要工作
    b.主要结论
    c.尚待解决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四、21世纪医院发展趋势与展望——访香港医院管理局何兆炜总裁(论文参考文献)

  • [1]医院物业管理发展报告[J]. 本刊编辑部. 城市开发, 2019(15)
  • [2]论香港公立医疗管理的体制机制及启示[D]. 余扬. 武汉科技大学, 2015(07)
  • [3]公共服务中的责任机制 ——西方公共服务的考察与本土化探究[D]. 姚贱苟. 中央民族大学, 2014(06)
  • [4]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D]. 李斌.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4)
  • [5]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医院建筑研究[D]. 郝晓赛. 清华大学, 2012(07)
  • [6]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研究[D]. 蒋凯渊. 南京大学, 2012(07)
  • [7]香港发展中医专科教育及建立中医院之可行性研究[D]. 罗颂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8]我国医生人力资本现状研究[D]. 徐昕. 复旦大学, 2011(12)
  • [9]行政法视角下的社会医疗保障研究[D]. 俞楠. 中国政法大学, 2011(09)
  • [10]淮南朝阳医院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魏嘉.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21世纪医院发展趋势与前景——专访香港医院管理局总裁何兆伟先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