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词典(21)

物流词典(21)

一、物流小辞典(21)(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雪[1](2020)在《贵州省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系统构建研究》文中提出卷烟物流是烟草行业的核心环节,是烟草企业不容忽视的“第三利润源”。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卷烟物流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实现全省卷烟物流的降本增效,贵州省烟草局以跨区域配送为立脚点,打破原有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配送模式,对全省卷烟物流配送进行创新性改革。本文基于贵州省卷烟物流配送的实际需求,运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打破全省按行政区域划分的配送模式,将贵州省各地州市卷烟物流中心连接起来,优化改造了全省卷烟物流的组织结构、作业流程和业务模块,设计了贵州省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运营系统,构建了贵州省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七大信息化系统,以实现贵州省烟草公司开展全省跨区域配送业务。首先根据对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对贵州省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明确了贵州省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对系统构建的需求;其次,对贵州省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系统构建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条件分析;最后,基于贵州省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的实际需求,整体优化设计和构建贵州省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系统的的组织结构、作业流程、业务模块、运营系统和信息化系统。通过对贵州省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系统的构建和设计,协调解决贵州省跨区域配送工作中涉及的物流作业流程设计、信息对接、计划调整、资源整合等存在的问题,建立可以复制的跨区域卷烟物流中心运作模式和跨区域配送系统,形成比较完善、高效的卷烟跨区域物流运作及配送,以提高卷烟配送效率,降低卷烟物流成本。

郭远东[2](2019)在《L物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企业发展战略是关于企业发展的谋略,是企业发展的目标,是企业中长期发展计划的纲领。作为区域性从事整车运输与仓储行业的物流运输公司,在面对愈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竞争挑战,科学审慎的制定发展战略对L物流公司意义重大。本文运用了企业发展战略的理论,并结合PEST外部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QSPM分析矩阵等分析工具,对L物流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探讨。本文从宏观环境、中观行业、微观企业自身的分析研究,层层深入。首先对宏观环境对物流行业存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物流行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行业分析,明确行业特点,发掘行业发展动向,区分不同的子行业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最后结合L物流公司的实际能力,选择企业能良好发展的子行业,进一步利用PEST、波特五力等分析模型,对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进行系统性分析,明确机会与挑战,并通过内部分析,识别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作进一步的分析与归纳,最后利用QSPM定量分析矩阵,帮助L物流公司从众多战略中,识别出最适合企业目前阶段的战略,以此制定出适合L物流公司的发展战略。本文旨在对L物流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帮助企业提升业务水平,形成长效竞争力,在行业整合的进程中处于优势地位,给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朱琳[3](2017)在《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用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推进物流行业供给侧改革,发展互联网经济下的物流经济新业态,物流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资源整合交易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等物流平台模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应用,有利于高效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流通效率,降低成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成为物流行业“互联网+”新业态的先驱者。随着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不同物流平台的互联互通,必须尽快建立一套适合物流平台发展的信用评级体系,研究制定规范统一的信用评价方法,建立信用评价长效机制。通过智慧物流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进行公示,引导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物流行业诚信经营,建立良好的物流市场信用体系。本文在研究国内外信用体系和信用风险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其他省市物流平台功能,同时针对当前物流平台准入程度低、信用评级体系缺失、无法客观反映企业真实信用等问题,研究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中信用体系中信用风险来源,并从平台自身信用监管及平台参与方对平台信用体系进行功能分析。通过对平台多个参与方进行信用指标体系的综合分析,整合运输、仓储、货代等物流过程所需的信用评价指标,构建了以4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的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用户信用评价体系。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度分析、TOPSIS法、模糊物元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等多个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用户信用评级方法,建立了信用评级的三层前馈型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信用评级的三层前馈型BP神经网络模型的逐级反馈功能,以及MATLAB的nntool功能对样本数据不断训练,直至达到最优的训练效果,获得信用评级结果。本文建立的诚信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用评级方法为物流行业及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中的信用监管提供新的方法。

程芳欣[4](2016)在《西北中等城市区城城乡空间协调生长机制及规划方法研究 ——以渭南为例》文中提出目前西北地区的城镇化已整体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但是与全国相比,城镇化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中等城市是西北地区城镇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其空间发展影响着城镇体系的完善,而中等城市自身也需要通过协调城乡空间关系来促进城镇化,提升城乡空间品质。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城乡空间生长的协调机制,并形成与其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规划方法体系,促进城乡空间发展转型。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城乡空间协调生长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基于可持续的城乡空间“美好图景”的探求,分析了经典理论与实践案例,从中梳理了“美好”城乡空间的典型特征;从普遍价值观的公平与效率出发,探讨了城市规划视角下城乡空间生长的协调目标;并对西北地区中等城市区域城乡空间的价值进行了再审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目标导向、全程评价、机制设计、规划方法于一体的西北地区中等城市区域城乡空间协调生长的规划框架。其次,检讨了西北地区中等城市区域城乡空间协调生长的问题,并对渭南中心城市区域城乡空间生长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认为“中心城市区域”是一个城乡高度一体化的区域,比“全域”更加适合西北地区中等城市目前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应将其作为现阶段城乡空间的重点协调区域,引导城乡空间有序融合,带动市域城乡统筹。论文将城乡空间生长的协调过程作为城乡空间的再生产过程,为引导要素重组并形成城乡空间利益协同的空间载体,构建了城乡空间网络、城乡空间生长复合中枢与城乡空间单元耦合的结构模式,阐述了相应空间要素的协调机制。在回顾传统规划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泛)“多规合一”视域下城乡空间一体的规划技术方法体系,从技术流程、技术准则和技术手段三个方面提出了城乡空间协调生长的技术框架,并从中心城市区域整体协调和城乡空间单元内部协调两个层面,进一步细化了渭南中心城市区域空间生长协调的重点;从编制过程调整、经济手段创新、行政管理协调和法律途径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渭南城乡空间协调生长的制度框架。

罗俊俊[5](2016)在《遥控器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对生产物流的管理,同时生产物流这座“冰山”,在水面下隐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对生产物流系统的进一步分析优化将会对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发挥重要作用。而现代市场需求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物流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物流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生产物流系统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研究学者将生产物流与仿真技术相结合使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仿真技术的直观性和数据分析能力为生产物流的优化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和手段。本文以A公司S类遥控器生产物流系统为例,提出运用Petri网模型与ExtendSim仿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优化生产物流系统。首先在对遥控器生产流程和生产物流系统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精益生产理论对遥控器生产流程进行定性分析,针对遥控器生产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制定优化方案。其次运用数学模型Petri网对生产物流现运行的各个工序进行逻辑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离散型ExtendSim仿真模型对生产物流进行模拟分析,找出瓶颈及不合理工序,依据ESCRI方法优化作业流程,提出最终优化方案,并通过ExtendSim优化仿真模型来检验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方案优化后可以发现各工序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均有显着提高,节省了人力资源,降低生产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研究结果对企业生产物流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在同类型的企业或其他生产流程类似的企业生产物流进行推广,并且将精益生产物流理论应用于企业生产物流系统优化中,用于指导实践活动,实现了理论的“落地”。

赵辉[6](2016)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能力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医疗器械经营行业门槛很低,截至2013年底,我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数量达到183,809家,“小、散、乱”成为困扰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各地医疗器械监管部门纷纷探索通过第三方物流的方式解决庞大监管对象数量和有限监管资源间的矛盾。在探索第三方物流模式的过程中,企业资质的评定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3年9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试点工作,并于201 5年初启动试点企业物流能力评估工作。本文基于北京市药监局设立的“北京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第三方物流综合能力评估”课题,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目标在于判定各个企业是否具备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能力,为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指出改进方向,为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研究如何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物流能力进行评价。首先,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物流现状分析,从物流模式、物流流程和物流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剖析。进而,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提出狭义的物流能力指物流要素能力,广义的物流能力指物流运营能力。物流要素能力反映的是企业投入各项资源要素后形成的静态能力;物流运营能力表征的是企业物流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效率的动态能力。在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评价需要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物流运营能力指标进行筛选。之后,选用层次分析法从人力要素、财力要素和物力要素三方面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对各个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物流要素能力进行评价;选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物流运营能力进行评价。最后,本文运用构建的模型,对北京市13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出每个企业的物流要素能力和物流运营能力,给出物流要素能力要求临界线并判定企业物流运营能力的有效性,同时指出能力较弱的企业可改进的方向。本研究的创新点体现在从物流要素能力和物流运营能力两个维度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物流能力进行评价,而不是简单地对物流能力做出总体评价,有利于对企业物流能力进行分解,更容易找到增强物流能力的突破点。本文的贡献在于将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应用于医疗器械这一特殊行业,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能力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指标体系,进一步通过构建模型使得评价过程可量化计算、可复制推广,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刘晓鹤[7](2015)在《基于需求信息更新的物流能力决策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专业服务外包趋势,使服务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鲜动力。服务业的能力规划问题一直是企业关注的重点。随着物流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资产型物流企业向提供专业化集成物流服务的轻资产型现代物流企业过渡,还有一些大型企业设立专属物流公司,为自身和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这些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外部的基础性物流资源能力提供物流服务,成为物流服务集成商,是供应链组织中的重要角色。然而如何优化能力数量,缓解物流服务能力过剩和物流服务能力紧缺的现象,实现能力与需求的匹配,是物流服务集成商面临的问题。例如,电商物流每年在“双十一”到来之前进行的仓储能力储备;又如,水泥物流企业通过与多家承运商签订合同,从外部获取水泥罐装运输能力来满足季节性随机波动的水泥运输服务需求。平衡各种因素进行能力最优投入决策直接决定了物流企业的收益和服务水平。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使得物流需求难以把握,物流需求派生性、复杂性等特性使得物流需求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需要不断的通过观测市场信号等各种因素,对需求的预测进行调整。本文首先对物流需求的特点分析,得出物流需求间接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又对物流能力进行界定,对其获取方式以及特点进行阐述,总结出物流服务供需网络框架。根据物流需求与能力的特点,引入需求信息更新理论,结合动态规划方法建立需求预测更新基础上的两阶段物流服务集成商最优能力决策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阐述市场信息对最优结果的作用机理。最后进行算例分析,并通过分析参数变化对最优结果的影响,并得出信息更新能够优化物流服务集成商的利润,外部能力的价格的变化对决策的影响。

韩丽娟[8](2013)在《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规模逐步扩张、人口数量急速增长、产业布局不断调整、工商业发展模式日趋多元以及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现代消费方式加快升级、电子商务技术广泛应用,衍生出大量的城市配送需求,尤其是小批量、多品种、高频次、时效性强的直接配送、住宅配送以及“门到门”配送需求日益增长。本文在分析国内相关资料基础上,对城市配送和共同配送的概念做出界定,通过分析其运作机理,进一步加深对城市配送和共同配送的理解。通过调查各地城市配送工作开展情况,结合现在我国城市配送总体运行情况,分析我国城市配送和共同配送现状,主要从目前政府政策、企业基础条件、行业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发现共同配送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找出阻碍我国配送发展的因素,为今后政府制定激励城市配送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从体制机制、法规政策、基础设施、通行管控四个方面详细研究了我国共同配送发展政策,国外城市配送运作成熟地区政策是以引导激励和规范行业车型、装卸区域等的方式来实现对共同配送的引导和支持,与我国政策引导存在许多不同。在总结国内外共同配送模式的基础上,根据配送主体的不同分为四个方面以供应商自营为主、以零售商自营为主、以第三方运输企业为主、以政府为主导的配送方式,提出八种相对适合我国城市共同配送发展的模式。根据文章需要,以共同配送模式选择为目标层,设定9个准则层评价指标、8个方案层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比选,认为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于本文的模式选择情况是最相符的。并以当当网的数据为例,利用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层次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当当网适合第三方的市场集约型模式,符合实际情况。鉴于商务部和交通部都对城市配送试点工作不断推进,面对城市配送在我国迫切发展需求,合理的共同配送的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论文的研究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以为今后城市配送试点工作提供经验,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借鉴意义。

黄勇[9](2012)在《庸和啤酒总经销配送网络的优化》文中指出对庸和啤酒总经销的经营困境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其利润越来越低的原因是:啤酒中小经销商规模扩大、配送点数目增加,导致物流配送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最终导致配送成本上升。本着优化物流配送网络的基本思想,对庸和啤酒总经销的配送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从而探寻如何剔除不必要的配送点以节省配送点建设成本和运输成本、探寻如何提高配送质量和优化配送过程,为啤酒中小经销商的物流配送合理化提供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见。本文首先阐述了供应链管理、配送管理、蚁群理论、物流信息管理等相关概念和理论;对庸和啤酒的配送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为配送网络不合理造成成本上升利润降低;运用基于蚁群有效的多物流配送选址算法剔除不必要的配送点降低仓库和运输的总成本、运用聚类蚁群算法优化单次配送路径、应用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优化配送过程,从而杜绝配送中的浪费和无效作业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孙小婷[10](2011)在《中国冷链物流模式选择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的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保鲜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对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冷链物流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人们对产品品质提出的要求使冷链物流的需求空前巨大。冷链物流的发展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冷链物流模式的选择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决策。然而,大多数企业决策者主要是运用个人经验知识对物流模式选择中考虑的要素进行定性分析来得出最终决策结果。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依赖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和自身能力,存在一定不足和缺陷,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有必要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对最终选择进行决策,降低风险。本文在交易费用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现代二维决策理论框架下,参考包括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和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出自营冷链物流模式、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冷链物流模式、生产加工企业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物流联盟模式(简称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和生产加工企业与供应链伙伴的冷链物流联盟模式(简称供应链物流联盟)四种冷链物流模式。在对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历程、硬件基础、技术水平、发展规模及分布情况以及市场化程度五个方面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我国企业冷链物流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选取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对完达山乳业冷链物流绩效进行评价,分析了完达山乳业现阶段选取具有互补性的自营冷链物流模式与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相结合的物流模式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四种冷链物流模式加以分析,运用现代二维决策理论构建了企业冷链物流模式选择决策路线,并根据此决策路线,为果蔬等初级农产品、乳制品、及医药用品等行业冷链物流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意见。参考美国、荷兰、日本的冷链物流发展经验,并结合上述分析后,本文总结出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分别为: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硬件缺口导致冷链运输效率不高;缺少供应链上下游间整体规划和整合;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和监管;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最后通过分析得出,改变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落后现状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完善冷链行业标准和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冷链物流的整体规划;加强冷链物流软硬件设施和信息化水平建设;鼓励并扶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加强冷链物流人才建设等。

二、物流小辞典(21)(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流小辞典(21)(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省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4.3 论文框架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现代物流的相关理论
        2.1.1 物流基本概念
        2.1.2 卷烟物流相关理论
        2.1.3 物流中心概念
    2.2 物流配送及其方式
        2.2.1 配送及跨区域配送概念
        2.2.2 物流配送中心概念
        2.2.3 物流配送类型及方式
    2.3 物流系统及其构成
        2.3.1 物流系统基本概念
        2.3.2 物流系统构成
第三章 贵州省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现状分析
    3.1 贵州省卷烟物流基本概况
    3.2 贵州省卷烟物流仓储现状分析
    3.3 贵州省卷烟物流分拣现状分析
    3.4 贵州省卷烟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3.5 贵州省卷烟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3.6 贵州省卷烟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3.6.1 资源配置不合理
        3.6.2 配送路线不合理
        3.6.3 信息对接不合理
        3.6.4 员工考核不合理
第四章 贵州省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4.1 卷烟物流构建跨区域配送系统的可行性
        4.1.1 政策可行性
        4.1.2 技术可行性
        4.1.3 资源可行性
        4.1.4 市场可行性
    4.2 卷烟物流构建跨区域配送系统的条件分析
        4.2.1 采购条件分析
        4.2.2 配送条件分析
        4.2.3 结算条件分析
        4.2.4 人员管理分析
        4.2.5 系统条件分析
    4.3 卷烟物流中心构建跨区域配送系统的必要性
        4.3.1 构建跨区域配送系统的必然趋势
        4.3.2 构建跨区域配送系统的意义
第五章 贵州省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组织与运营系统构建
    5.1 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系统定位
    5.2 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系统总体架构
    5.3 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系统组织结构
    5.4 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运营系统设计
第六章 贵州省卷烟跨区域配送系统与信息系统的构建
    6.1 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系统构建原则和目标
        6.1.1 跨区域配送系统构建原则
        6.1.2 跨区域配送系统构建目标
    6.2 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系统的作业流程设计
        6.2.1 跨区域配送入库作业流程设计
        6.2.2 跨区域配送出库分拣作业流程设计
        6.2.3 跨区域配送送货作业流程设计
        6.2.4 跨区域配送损烟处置作业流程设计
    6.3 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业务优化
        6.3.1 入库环节优化
        6.3.2 在库环节优化
        6.3.3 出库环节优化
        6.3.4 分拣环节优化
        6.3.5 送货环节优化
    6.4 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信息系统的构建
        6.4.1 信息系统总体构架
        6.4.2 跨区域订单系统构建
        6.4.3 跨区域WMS系统
        6.4.4 跨区域一号工程系统
        6.4.5 跨区域分拣优化控制系统
        6.4.6 跨区域物流配送系统
        6.4.7 跨区域物流在途信息系统
        6.4.8 跨区域配送物流集成系统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取得的结论与认识
    7.2 研究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2)L物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内容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战略理论
    2.2 战略分析方法
        2.2.1 PEST分析法
        2.2.2 五力模型
        2.2.3 SWOT分析法
        2.2.4 QSPM分析矩阵
3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与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行业现状
        3.2.2 行业竞争分析
    3.3 市场分析
        3.3.1 市场规模分析
        3.3.2 行业需求分析
4 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基本情况
        4.1.1 L物流公司简介
        4.1.2 L物流公司组织结构
    4.2 公司资源条件分析
        4.2.1 实物资源
        4.2.2 人力资源
        4.2.3 无形资源
    4.3 公司经营能力
        4.3.1 盈利能力
        4.3.2 营销能力
        4.3.3 管理运营能力
        4.3.4 公司核心竞争力
5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5.1 SWOT分析
        5.1.1 机会与威胁
        5.1.2 优势与劣势
        5.1.3 SWOT分析
    5.2 公司战略制定
        5.2.1 战略备选方案
        5.2.2 战略方案评价
        5.2.3 战略方案选择
6 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6.1 战略的实施措施
        6.1.1 深耕主业提升盈利
        6.1.2 数据赋能提升内部效率
        6.1.3 准备就绪试水平台化
        6.1.4 开放平台借力资本
        6.1.5 打造品牌加快整合
    6.2 战略的实施保障
        6.2.1 企业组织架构调整
        6.2.2 企业人力资源调整
        6.2.3 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 B 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权重调查结果
致谢

(3)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用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信用评级发展
        1.2.2 国外信用风险研究现状
        1.2.3 国外信用评级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国内信用评级发展
        1.3.2 国内信用风险研究现状
        1.3.3 国内信用评级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概念及其发展
    2.2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用体系
        2.2.1 信用的含义
        2.2.2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用的定义及作用
        2.2.3 智慧物流平台信用风险来源及特征分析
        2.2.4 智慧物流平台信用评级的概念及存在问题分析
    2.3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用评价方法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用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
    3.1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用体系功能
        3.1.1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自身信用监管体系
        3.1.2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参与方信用影响
    3.2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用户信用体系及评级指标的设置
        3.2.1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用户信用体系构建要求
        3.2.2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用户信用评级指标的设置原则
    3.3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用户信用指标体系的研究
    3.4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用户信用评级指标的分析
    3.5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用户信用评级指标的确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用户信用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基于BP算法的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
        4.1.1 BP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
        4.1.2 BP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4.2 BP神经网络算法的缺陷及改进
    4.3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用户信用评价模型的建立
        4.3.1 初始权值的设计
        4.3.2 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
        4.3.3 节点转移函数的分类
        4.3.4 训练函数的种类
    4.4 BP神经网络的信用评级模型的程序输出
        4.4.1 输入-输出数据的预处理
        4.4.2 信用评级模型的MATLAB程序
        4.4.3 BP神经网络算法程序技术路线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验证与结果分析
    5.1 实例公司基本信息
    5.2 信用评价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5.3 训练函数及训练参数的选择与确定
        5.3.1 训练函数的选择与确定
        5.3.2 隐层节点数的选择与确定
    5.4 BP神经网络训练及仿真过程分析
        5.4.1 BP神经网络训练过程分析
        5.4.2 BP神经网络仿真结果分析
    5.5 对策分析
        5.5.1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5.5.2 加强驾驶员及车辆管理
        5.5.3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论文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4)西北中等城市区城城乡空间协调生长机制及规划方法研究 ——以渭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西北地区中等城市
        1.2.2 中心城市区域
        1.2.3 城乡空间协调生长机制
        1.2.4 规划方法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2.1.2 城乡空间关系理论
        2.1.3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2.2 相关研究及评价
        2.2.1 城乡空间关系演变的历史纵向
        2.2.2 城乡空间协调生长的动力机制
        2.2.3 城乡空间协调生长的规划方法
    2.3 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
        2.3.1 空间生长的深层次原因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整合
        2.3.2 城乡一体化的不同阶段需要相对应的空间模式
        2.3.3 针对特定协调范围的规划方法需要进一步整合
    2.4 本章小结
3 西北地区中等城市区域城乡空间生长的现状解析
    3.1 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环境及特征
        3.1.1 区域范围
        3.1.2 自然条件
        3.1.3 经济发展
        3.1.4 社会基础
        3.1.5 城乡建设
    3.2 城乡空间关联分析
        3.2.1 城市“三生”空间
        3.2.2 乡村“三生”空间
        3.2.3 城乡“三生”空间
    3.3 城乡空间博弈模型建构
        3.3.1 空间博弈模型的总体特征
        3.3.2 空间博弈的参与人
        3.3.3 空间博弈的战略与行动
    3.4 城乡空间协调生长问题的原因剖析
        3.4.1 西北地区的区域制约
        3.4.2 城乡关系的阶段制约
        3.4.3 空间主体的博弈关系
    3.5 本章小结
4 渭南中心城市区域城乡空间生长的协调性评价
    4.1 渭南中心城市区域发展现状
        4.1.1 自然环境
        4.1.2 经济发展
        4.1.3 社会基础
        4.1.4 城镇体系
        4.1.5 中心城市的典型性
    4.2 城乡空间生长的协调性评价方法
        4.2.1 既有相关评价方法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3 评价方法与数据来源
    4.3 中心城市区域城乡空间生长的协调性评价
        4.3.1 城乡空间本体的协调性评价
        4.3.2 城乡空间属性的协调性评价
    4.4 城乡空间生长问题的原因剖析及趋势
        4.4.1 城乡空间协调生长问题的原因
        4.4.2 城乡空间协调生长的趋势判断
    4.5 本章小结
5 从现实经验到理想模式:可持续的城乡空间“美好图景”
    5.1 “美好”城乡空间的典型特征梳理
        5.1.1 经典理论中的典型特征
        5.1.2 实践案例中的典型特征
        5.1.3 “美好”城乡空间的典型特征总结
    5.2 可持续性城乡空间的价值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5.2.1 作为普遍价值观的公平与效率
        5.2.2 城市规划视角下城乡空间协调的公平与效率
    5.3 西北地区中等城市区域城乡空间价值的审视
        5.3.1 城与乡:人居环境的两个侧面,互为图底、相互依托、价值共享
        5.3.2 城:空间集聚的高级状态,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
        5.3.3 乡:人居环境发展的根基,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5.4 公平—效率导向下中等城市城乡空间协调规划框架
        5.4.1 城乡空间生长的协调目标
        5.4.2 城乡空间生长的协调机制
        5.4.3 城乡空间协调的规划方法
    5.5 本章小结
6 渭南中心城市区域城乡空间协调生长的机制设计
    6.1 城乡空间协调生长的重点区域界定
    6.2 城乡空间协调生长的结构模式
        6.2.1 模式建构
        6.2.2 协调机制
    6.3 城乡空间网络的协调机制
        6.3.1 经济网络
        6.3.2 社会网络
        6.3.3 生态网络
        6.3.4 基础设施网络
    6.4 空间生长复合中枢的协调机制
        6.4.1 生产空间生长中枢
        6.4.2 生活空间生长中枢
        6.4.3 生态空间生长中枢
        6.4.4 生长中枢的复合
    6.5 城乡空间单元的协调机制
        6.5.1 以城镇形态为主的空间单元
        6.5.2 以乡村形态为主的空间单元
    6.6 本章小结
7 渭南中心城市区域城乡空间协调生长的规划方法
    7.1 传统规划回顾
        7.1.1 城乡协调规划的传统方法
        7.1.2 既有城市规划成果的检讨
    7.2 城乡空间协调生长的规划技术框架
        7.2.1 整体技术框架
        7.2.2 中心城市区域的整体协调
        7.2.3 城乡空间单元内部的协调
    7.3 城乡空间协调生长的规划制度框架
        7.3.1 编制过程调整:空间博弈参与人的平衡
        7.3.2 经济手段创新:空间投资主体共同受益
        7.3.3 行政管理协调:空间实施管理的一致性
        7.3.4 法律途径保障:空间合作博弈的有效性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专着书籍类
    期刊杂志类
    学位论文类
    会议论文类
    外文资料
    其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在读期间相关研究成果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在读期间参与工程实践项目

(5)遥控器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1.3.2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1.3.3 简要评析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生产物流相关理论
        2.1.1 生产物流的特点
        2.1.2 生产物流在制造加工业的运用
        2.1.3 生产物流系统及其生产方式
    2.2 精益生产管理理论
        2.2.1 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
        2.2.2 精益生产管理的特点
第三章 A公司遥控器生产物流系统分析及优化方案设计
    3.1 A公司遥控器生产流程分析
        3.1.1 A公司遥控器生产流程简介
        3.1.2 主要工序和流程
    3.2 A公司生产物流系统构成要素及存在问题
        3.2.1 A公司生产物流系统构成要素
        3.2.2 存在的问题
    3.3 A公司生产物流系统优化方案设计
        3.3.1 遥控器生产线的精益生产方式
        3.3.2 精益生产物流对遥控器生产线布局的理论要求
        3.3.3 优化方案制定
第四章 A公司遥控器生产物流PETRI网建模
    4.1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方法选择
        4.1.1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方法对比
        4.1.2 Petri网理论
    4.2 遥控器生产物流PETRI网建模
        4.2.1 Petri网模型构建
        4.2.2 生产线Petri网模型正确性分析
    4.3 PETRI网模型到EXTENDSIM仿真模型的转化
第五章 遥控器生产物流系统EXTENDSIM仿真
    5.1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方法选择
        5.1.1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的主要内容
        5.1.2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软件比较分析
    5.2 遥控器生产线仿真概述
        5.2.1 遥控器生产线仿真建模原则
        5.2.2 遥控器生产线仿真优化要素及属性
    5.3 基于EXTENDSIM仿真的遥控器生产线仿真模型设计
        5.3.1 遥控器生产线布局仿真模型实体概述
        5.3.2 遥控器生产线布局仿真模型布局建立
        5.3.3 模型中数据收集
        5.3.4 运行模型及仿真结果分析
    5.4 生产物流系统优化
        5.4.1 仿真优化方案设计
        5.4.2 优化效果评估
    5.5 企业优化生产物流系统的一些建议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企业能力研究
        1.2.2 物流能力研究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现状分析
    2.1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简介
        2.1.1 供应链结构概述
        2.1.2 相关主体简介
    2.2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模式分析
        2.2.1 传统经营模式下的医疗器械物流
        2.2.2 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为主体的第三方物流
    2.3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流程梳理
        2.3.1 基础作业流程
        2.3.2 信息采集流程
    2.4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特点总结
3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能力分析
    3.1 物流能力的内涵界定
        3.1.1 物流要素能力
        3.1.2 物流运营能力
    3.2 物流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物流要素能力的影响因素
        3.2.2 物流运营能力的影响因素
    3.3 物流能力的量化
        3.3.1 物流要素能力的量化
        3.3.2 物流运营能力的量化
    3.4 物流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3.4.1 初始指标的确定
        3.4.2 筛选方法的确定
        3.4.3 评价指标的确定
4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能力评价模型
    4.1 物流要素能力评价模型
        4.1.1 构造层次分析模型
        4.1.2 指标权重确定
    4.2 物流运营能力评价模型
        4.2.1 物流运营能力评价C~2R模型
        4.2.2 物流运营能力评价C~2GS~2模型
        4.2.3 物流运营能力交叉评价模型
    4.3 小结
5 北京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能力能力实证分析
    5.1 北京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第三方物流试点情况介绍
    5.2 试点企业物流运营要素能力评价
        5.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5.2.2 结果计算与分析
    5.3 试点企业物流运营能力评价
        5.3.1 数据收集与处理
        5.3.2 结果计算与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需求信息更新的物流能力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服务能力的相关研究
        1.2.2 物流能力决策相关研究
        1.2.3 需求信息更新的相关应用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2.1 物流能力管理
        2.1.1 物流能力涵义及特性
        2.1.2 物流能力市场结构分析
        2.1.3 物流服务集成商的能力管理
    2.2 物流需求概述
        2.2.1 物流需求的概念及分类
        2.2.2 物流需求的特性
        2.2.3 物流需求信息管理
    2.3 贝叶斯需求信息更新
        2.3.1 贝叶斯定理
        2.3.2 贝叶斯需求信息更新
    2.4 本章小结
3 带有需求信息更新的物流能力决策模型
    3.1 需求信息更新下的物流能力决策分析
        3.1.1 物流能力决策问题界定
        3.1.2 物流需求信息更新
        3.1.3 物流能力决策中的二律背反
    3.2 需求信息更新下的能力决策模型
        3.2.1 模型描述
        3.2.2 模型假设
        3.2.3 符号定义
        3.2.4 模型构建与求解
    3.3 模型解释
        3.3.1 需求观测信息
        3.3.2 观测信息对最优能力的作用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带有需求信息更新的物流能力决策数值分析
    4.1 需求信息更新对收益的影响分析
        4.1.1 模型算例
        4.1.2 需求信息更新对收益的影响分析
    4.2 带有需求更新决策下的参数影响分析
        4.2.1 外部能力价格对能力决策的影响
        4.2.2 集成商能力运作成本对能力决策的影响
        4.2.3 预测准确度对能力决策的影响
        4.2.4 需求信息观测值对能力决策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我国城市共同配送的现状分析
    2.1 城市共同配送概念
        2.1.1 城市配送概念
        2.1.2 共同配送概念
    2.2 城市共同配送相关政策分析
        2.2.1 我国城市共同配送相关政策
        2.2.2 国外城市共同配送相关政策研究
    2.3 我国城市共同配送发展现状分析
        2.3.1 城市配送发展基本情况
        2.3.2 共同配送发展基本情况
    2.4 我国共同配送存在问题
第3章 城市共同配送模式分析
    3.1 共同配送典型模式分析
        3.1.1 国内典型配送模式
        3.1.2 国外典型共同配送模式
    3.2 共同配送模式分类
        3.2.1 以自营为主的共同配送
        3.2.2 以第三方为主的共同配送
第4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选择
    4.1 模式选择的评价方法概述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4.1.3 模糊层次分析法
    4.2 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选择
        4.2.1 构建指标体系结构
        4.2.2 指标解释
        4.2.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共同配送模式选择模型
    4.3 案例分析-以当当网为例
        4.3.1 当当网概况
        4.3.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共同配送模式选择
        4.3.3 模式选择结果及分析
第5章 我国城市共同配送发展对策与建议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9)庸和啤酒总经销配送网络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供应链管理
        2.1.1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2.1.2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2.1.3 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目标
    2.2 物流配送管理
        2.2.1 物流配送的定义
        2.2.2 物流配送网络
        2.2.3 配送管理合理化的标志
    2.3 蚁群算法
        2.3.1 蚁群算法的涵义
        2.3.2 蚁群理论的原理
        2.3.3 蚁群理论的算法
    2.4 物流信息管理
        2.4.1 物流信息的定义
        2.4.2 物流信息的构成
        2.4.3 物流信息管理的定义
        2.4.4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章 庸和啤酒的配送现状分析
    3.1 庸和啤酒总经销简介
    3.2 物流配送点布局现状
        3.2.1 物流配送点布局
        3.2.2 物流配送点布局存在的问题
    3.3 配送过程现状
        3.3.1 配送过程简介
        3.3.2 配送过程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优化方法与过程
    4.1 配送点选址优化
        4.1.1 配送点选址的蚁群算法
        4.1.2 运用配送点选址的蚁群算法优化配送点布局
    4.2 单次配送路径优化
        4.2.1 单次配送路径的蚁群算法
        4.2.2 运用单次配送路径的蚁群算法优化单次配送路径
    4.3 配送组织管理优化
        4.3.1 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4.3.2 应用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优化配送组织管理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优化单次配送路径的配置文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中国冷链物流模式选择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及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及文献综述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的相关概念
        2.1.1 物流
        2.1.2 冷链物流
    2.2 理论基础
        2.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2.3 交易费用理论
        2.2.4 现代二维决策理论
3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历程及现状
    3.1 发展历程
    3.2 发展现状
        3.2.1 硬件基础
        3.2.2 软件水平
        3.2.3 发展规模与区域冷链分布
        3.2.4 市场化程度
4 中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4.2 硬件缺口导致冷链运输效率不高
    4.3 缺少供应链上下游间整体规划和整合
    4.4 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和监管
    4.5 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5 企业冷链物流绩效评价及实证分析
    5.1 企业冷链物流绩效评价影响因素
        5.1.1 成本因素
        5.1.2 管理能力
        5.1.3 风险因素
        5.1.4 社会评价
    5.2 数据预处理
    5.3 评价方法
        5.3.1 权重确定方法
        5.3.2 综合评价方法
    5.4 完达山乳业冷链物流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5.4.1 企业背景
        5.4.2 完达山乳业冷链物流绩效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4.3 完达山乳业冷链物流绩效评价集 V
        5.4.4 企业冷链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
        5.4.5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
        5.4.6 评价结果分析
6 发达国家冷链物流发展基本经验与启示
    6.1 基本经验
        6.1.1 美国
        6.1.2 荷兰
        6.1.3 日本
    6.2 启示
        6.2.1 构建现代冷链物流模式体系
        6.2.2 提高冷链物流设施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6.2.3 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
        6.2.4 充分发挥以行业协会为纽带的冷链物流模式
7 冷链物流模式评价与选择
    7.1 冷链物流模式
        7.1.1 自营冷链物流模式
        7.1.2 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冷链物流模式
        7.1.3 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模式
        7.1.4 供应链物流联盟模式
    7.2 冷链物流模式选择
        7.2.1 冷链物流模式选择决策路线
        7.2.2 基于不同行业的冷链物流模式选择
8 促进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8.1 加强冷链物流的整体规划
    8.2 完善冷链行业标准和市场监管
    8.3 加强冷链物流软硬件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水平
    8.4 鼓励并扶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
    8.5 推动建立多种模式的冷链物流体系
    8.6 加快冷链物流人才建设
9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物流小辞典(21)(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省卷烟物流跨区域配送系统构建研究[D]. 张小雪. 贵州大学, 2020(04)
  • [2]L物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郭远东.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3]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用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 朱琳.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3)
  • [4]西北中等城市区城城乡空间协调生长机制及规划方法研究 ——以渭南为例[D]. 程芳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2)
  • [5]遥控器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优化研究[D]. 罗俊俊. 长安大学, 2016(02)
  • [6]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物流能力评价研究[D]. 赵辉.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7)
  • [7]基于需求信息更新的物流能力决策研究[D]. 刘晓鹤.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6)
  • [8]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研究[D]. 韩丽娟. 武汉理工大学, 2013(07)
  • [9]庸和啤酒总经销配送网络的优化[D]. 黄勇. 中南大学, 2012(05)
  • [10]中国冷链物流模式选择与发展对策研究[D]. 孙小婷. 东北农业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物流词典(2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