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经济鱼类调查及渔业现状分析

宜州市经济鱼类调查及渔业现状分析

一、宜州市经济鱼类的调查及渔业现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闫佳雯[1](2021)在《舟山沿岸渔场绿色渔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

王美姣[2](2021)在《宁波市水产养殖现状及绿色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左凌霄[3](2021)在《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以南昌市艾溪湖湿地公园为例》文中指出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湿地生态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城市湿地是处于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交界的生态环境,属于城市生态中最高效利用方式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价值。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急需加强对城市湿地的保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利用多种评估方法,对生态系统内部所蕴含的直接和间接价值进行评估,通过把生态系统内部隐含的价值进行货币化表现,有利于人们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及其价值,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为政府制定科学的利用开发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艾溪湖湿地是典型的城市天然湿地公园,处于南昌市城区的核心地带,在城市湿地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本文以艾溪湖湿地公园为例,对其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通过参考已有文献、现场调查和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基础数据,将艾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主要包括供水价值、物质生产价值、径流调节价值、固碳释氧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生物梄息地价值和非使用价值,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单位面积因子替代法、发展系数法和条件价值法等评估出艾溪湖湿地公园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并提出保护艾溪湖湿地公园和南昌市其他城市湿地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艾溪湖湿地公园年生态系统功能服务总价值为17,840.34万.a-1。其中非使用价值为11,806.94万.a-1,占总价值比重达到66.18%,间接使用价值为4,782.9万.a-1,占比为26.82%,直接使用价值最少,占比仅为7.01%。(2)艾溪湖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价值量排序为:存在价值>选择价值>遗产价值>生物栖息地功能价值>水质净化功能价值>物质生产功能价值>调径流价值功能价值>固碳释氧功能价值>科硏文化价值>水资源供给功能价值。(3)通过条件价值法调查受访者对艾溪湖湿地公园非使用价值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中,受访者中愿意每年为保护艾溪湖湿地支付费用的比例为79.0%,愿意支付人数中人均支付意愿值为39.5元a-1;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距离艾溪湖的距离、对艾溪湖湿地公园的了解程度在5%的显着水平上影响受访者的支付意愿。(4)受访者对艾溪湖湿地的支付意愿具有显着的群体差异,受访者受教育年限、可支配收入水平、居住地与艾溪湖的距离等因素能够显着影响受访者的支付意愿,相对于其他湿地,艾溪湖湿地受访者支付意愿较高但支付水平低。通过问卷调查所计算的非使用价值是个变量,会随着支付意愿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而不断增长,需进行持续的调查研究。可见艾溪湖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容小觑,特别是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水质净化功能价值和非使用价值所占比重大。通过对艾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合现实条件,因地制宜的提出加强特色观鸟旅游发展,保护生物栖息地,提高旅游知名度;优化产业布局,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加强水资源污染防治;持续跟进非使用价值动态研究,提高居民的支付与环保意愿等建议。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未来应更广泛应用在城市景观建设、环境政策绩效评估等方面。

赵迪[4](2021)在《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的实践基础》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走过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之路,结果是导致人民居住环境质量下降、恶劣天气频发等问题出现。这种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环境效益的发展模式给中国的发展敲响警钟。所以如何实现国内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高度统一?成为中国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习近平从七年知青岁月开始,一直到早期从政经历再到治国理政的阶段,一直思考“发展”与“生态”的关系,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想法,最终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即坚持绿色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逐渐成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国内外诸多场合多次谈到绿色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不是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上的经济社会发展,而是突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绿色发展思想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将绿色发展作为报告重要内容之一,融入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只有真正认识绿色发展理念并转化为自觉行动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条件下,才能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本文研究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的实践基础在引导人们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具有重大价值。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以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的实践发展脉络为主线展开论述,具体分为七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论述习近平在七年知青岁月中,让陕北大地由黄到绿的实践中,开始萌生绿色发展的理念;第二个部分,论述习近平早期从政时期,逐步尝试开展绿色产业;第三、四、五、六个部分,具体论述习近平早期在福建、浙江从政期间因地制宜开展绿色发展实践,并取得显着成效,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展;第七个部分,论述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成熟,主要体现是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逐渐上升为国家理念,体现出绿色发展理念在实践中逐渐扩大了深度和广度,地位不断提升。因此,本文对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的实践基础进行研究,不仅丰富和发展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内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而且从一定程度上为展现中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智慧作出贡献。

陈俊杰[5](2020)在《湛江市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金华,黄华梅,贾后磊,郑淑娴,赵明利,陈绵润,张晓浩,庄铎[6](2020)在《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区域,面临着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压力,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绿色湾区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分析大湾区海岸带基底、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的策略,从以下5个方面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的体系:一是从陆海污染统筹治理来恢复海域生物生存环境;二是从自然岸线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与规范化建设、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来加强海岸带生态的保护;三是通过岸线生态修复、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修复、受损海岛生态修复来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四是从海堤生态化改造与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海岸带综合防护工程建设来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五是打造智慧海岸带管理服务平台来保障海洋命运共同体健康发展。本研究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期望为大湾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周扬[7](2020)在《我国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研究 ——以舟山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作为全球海洋捕捞渔业大国,2019年我国海洋捕捞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稳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海洋捕捞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海洋渔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舟山市作为我国最大的群岛城市,海洋捕捞渔业发展效果显着。但是近些年来,伴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和近海过度捕捞的压力,海洋捕捞渔业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以我国海洋捕捞渔业为研究对象,选取舟山市作为研究案例。文章全面梳理了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70年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并运用渔业、经济、统计、管理等多学科知识,把近十年来舟山市海洋捕捞产量、捕捞品种、捕捞渔船数量、捕捞渔船功率、捕捞劳动力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在文献资料研究、数据统计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阐述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认为,舟山市地理位置优越、渔业资源丰富、渔业基础和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这是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的优势,使得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海洋捕捞渔业安全隐患高、监管难度大、渔民收入低的问题。此外,捕捞海域环境恶化、捕捞作业不合理、转产转业困难、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渔业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国内外巨大的消费市场、国家级群岛新区的建立,以及我国对远洋渔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让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机遇。基于以上分析,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的发展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发展机会。从修复海洋生态、保护渔业资源入手,逐步调整产业布局,加强产业融合。推进海洋捕捞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渔业绿色发展,并依靠科技驱动,发展数字渔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提升管理水平、加大执法监管,推进组织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使海洋捕捞渔业迈向高质量的现代渔业发展轨道。

张旭[8](2020)在《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空间分区研究 ——以海口海岸带为例》文中认为海岸带是陆海交接的过渡地带,拥有最为优越的资源种类与环境条件。然而,随着海岸带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人类活动不断增多,导致海岸带开发出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海岸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统筹平衡海岸带空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本世纪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海岸带保护与综合利用规划是实现陆海统筹的重要举措,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研究。首先,海岸带地区陆海统筹的空间范围尚缺少系统的划分,相关分区更着重于陆域开发空间需求的配置,较为忽视海域空间的影响。其次,陆海统筹作为本世纪沿海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对于海岸带地区陆海统筹的基本理论的应用探索仍然较少,所以理解陆海统筹的内涵,探讨海岸带空间分区基本理论及方法也极为必要。因此,本文以海岸带保护与综合利用规划为背景,基于陆海统筹的基本理论,重点研究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方法。研究选择海口海岸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探讨了陆海统筹理论在海口海岸带空间分区过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海口海岸带空间适宜功能为旅游娱乐、港口码头、城镇建设、生态保护、农林渔牧、其他空间6种类型,其中旅游娱乐空间主要分布在西部片区,城镇建设空间分布在中心城区,东部片区主要为农林渔牧空间与生态保护空间。另外海口海岸带虽然目前生态空间面积较大,但总体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东部片区的东寨港,建议未来在维持现有生态空间的基础上,加强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沿南渡江两岸和沿海岸线的带状生态公园建设,保护河流入海口、沙滩、基岩海岸、自然岬湾、泻湖、红树林等海岸带资源;另外海口海岸带东部片区沿岸生态环境质量优越,生产条件较好,是未来的发展重点,但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以农林渔牧功能为主,建议逐渐转变现有开发功能类型,逐步退耕还塘,提高陆海空间资源利用配置效率,增强陆海空间生产和服务功能,实现海岸带资源的高效利用。

付勇勇[9](2020)在《近岸海水养殖区域遥感提取关键技术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市场需求增加、养殖技术进步和政策方针推动的背景下,我国近岸海水养殖产业发展迅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快速、无序的扩张模式是导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养殖病害及生态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准确、快速地掌握我国近岸海水养殖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对优化养殖空间布局,促进近岸海域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数据产品的日益丰富,特别是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为近岸海水养殖的准确提取及监测提供了可能。本研究针对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近岸海水养殖特点,提出了不同研究尺度下近岸海水养殖区域提取方法,并对我国近岸海水养殖的空间分布特征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通过构建多尺度层次体系并引入邻域空间上下文信息,建立了适合局部尺度近岸海水养殖重点区域的提取方法和流程。在面向对象分割分类过程中,首先使用SEa TH算法对陆地区域进行掩膜处理。在选择分割尺度时,以局部方差变化峰值作为分割效果的评价指标,从而确定高分影像中不同类型近岸海水养殖的最佳分割尺度,得以快速构建多尺度层次体系。针对养殖区域与邻域海水具有显着光谱差异的特点,引入基于邻域的空间上下文信息,结合特征空间筛选和最近邻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近岸海水养殖区域的F1(F1 Score)均值优于94%。通过与不同提取算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多尺度层次体系和基于邻域的空间上下文信息能够显着提高分类精度,在局部尺度样本量较少的条件下,可以满足养殖区域的高精度提取需求。(2)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全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适合区域尺度近岸海水养殖区域高精度、快速提取的层级级联模型(HCNet),构建了一种端到端的(end-to-end)模型训练和分类方法。在HCNet中,首先使用编码器网络(基于VGG-16网络模型)将输入图像转换为高维抽象的特征图。基于编码器输出结果,本研究将空洞卷积层以层级级联的形式相连接,其中空洞卷积层的扩张率逐层增加,以此获得了包含局部到全局一系列空间上下文信息的多尺度特征图。在解码器中,结合浅层高分辨率特征图和注意力机制对特征进行优化,之后使用Softmax分类器进行分类。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基于HCNet的近岸海水养殖区域F1均值高于95%。通过与不同提取算法对比,可以发现HCNet中的多种模型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养殖区域提取精度,分类精度随着训练样本的增加提升明显,为区域尺度近岸海水养殖区域信息快速、准确、智能化解译提供了重要参考。(3)基于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了适宜全国尺度近岸海水养殖信息提取的均质层级级联网络模型和分类框架,以快速、准确地了解我国近岸海水养殖状况。基于已有的网络模型方法难以实现近岸海水养殖区域的准确提取,原因在于中等分辨率影像数据中近岸海水养殖区域所占像元数量较少,在网络模型中经过多次池化运算后特征信息损失严重,导致分类精度较低。因此,本研究提出综合均质网络模型和轻质层级级联结构,在保持特征原始分辨率的基础上结合多尺度信息,进而实现中分辨率影像中近岸海水养殖区域的准确提取。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均质层级级联网络模型的近岸海水养殖区域F1均值达到76.3%。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基于均质层级级联网络模型的分类结果能够保留更多细节信息,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取全国尺度近岸海水养殖区域的空间分布信息。(4)基于遥感影像获取的养殖类型及其分布信息,对我国近岸海水养殖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从近岸海水养殖区域面积及其构成入手,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如空间自相关分析(莫兰指数)、核密度估算以及热点分析等,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养殖模式的近岸海水养殖区域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近岸海水养殖总面积约为1103.67平方千米,其中海洋植物养殖区域约占总面积的87%。基于行政区(省级)统计结果,近岸海水养殖总面积呈现出高中低三个级别:其中福建、山东、辽宁养殖总面积最高,均在100 km2以上。江苏和广西次之,其养殖总面积在50-100 km2之间。浙江和广东的近岸海水养殖总面积均不足50 km2,在各养殖省份中位于较低水平;2)从近岸海水养殖空间分布形态上来看,我国近岸海水养殖密度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整体而言,我国辽宁南部,山东东部,福建北部和南部,以及广西南部沿海区域养殖活动最为密集,而渤海湾、浙江、广东以及海南的养殖密度较低。就不同养殖类型而言,海洋动物养殖主要分布在广西、福建、广东、江苏等我国南部沿海海域,而海洋植物养殖主要分布于福建、山东、辽宁等我国北部沿海海域;3)此外,养殖模式的地域差异明显:广西钦州湾和福建三都岛地区海洋动物养殖数目多,并且养殖面积普遍较大,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养殖区域。而福建、广东中部海湾地区多为小面积养殖区的聚集地。就海洋植物养殖而言,高密度的大面积养殖区主要位于福建宁德市、山东荣成市和威海市、以及辽宁的长海县,而小面积的养殖区主要位于福建、广东中部和广西沿海等地。

杜倩颖[10](2020)在《流域突发重金属污染事故最优应急处理技术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是工业迅速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流域众多,近年由于环境违规、交通事故、生产作业失误等问题导致我国突发水污染事故频发。而重金属由于具有高毒性、易富集和难降解的特点,在流域突发重金属污染后,大量重金属物质进入水体,会对人体、水生生物以及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对当地的渔业、农业、旅游业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重金属污染事故发生后,快速选择高效的应急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D-S证据理论、G1法、TOPSIS法等理论建立了流域突发重金属污染最优应急处理技术决策方法,对目标污染物的应急处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估;并设计了流域突发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理技术决策系统,可辅助决策者进行现场决策。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从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个方面总结了当前主要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并根据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势与局限从中选则了能够快速、高效、经济且二次污染小的8种处理技术作为突发重金属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突发重金属污染历史案例、水污染治理工程以及实验中用到的应急处理技术进行搜集与整理,建立了包含13个重金属的应急处理技术库。然后从水环境特征、应急技术特征、应急处理成本和社会环境影响四个方面筛选出共20个指标,建立了流域突发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理技术识别指标体系。将识别指标体系中温度、流量、p H范围、可处理浓度范围、可依托工程共5个指标作为应急处理技术的基本适用条件,用于对应急技术的初步识别。而后,对除上述5个指标外的剩余15个指标运用D-S证据理论得到指标关系图,从而确定决策指标,用其对应急处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时,先运用基于证据间距离的群组G1法计算决策指标的权重;继而对各应急技术的决策指标赋值,运用TOPSIS法计算得到应急处理技术的评估结果,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最后从应用层、方法层和数据层3个层面对流域突发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理技术决策系统平台进行设计,以广西龙江镉污染作为例展示了该系统的运行界面,实现了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应急知识查找与管理、历史案例查找与管理、应急处理技术初步识别、应急处理技术综合评估共5个功能。

二、宜州市经济鱼类的调查及渔业现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宜州市经济鱼类的调查及渔业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以南昌市艾溪湖湿地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
        1.3.2 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研究
        1.3.3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
        1.3.4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实践及案例研究
        1.3.5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线路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可能的创新点
        1.4.3 技术线路图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生态资产的内涵
        2.1.2 湿地生态系统
        2.1.3 城市湿地
    2.2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
        2.2.1 供给服务功能
        2.2.2 调节服务功能
        2.2.3 支持服务功能
        2.2.4 科研文化功能
        2.2.5 游憩美学功能
    2.3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2.4 研究理论基础
3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3.1 艾溪湖湿地公园自然地理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特征
        3.1.4 水文状况
        3.1.5 动植物状况
    3.2 社会经济特征
    3.3 数据来源
4 艾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构建
    4.1 城市湿地生态价值评估基本原则
        4.1.1 系统关联性原则
        4.1.2 最佳使用原则
        4.1.3 代表性原则
    4.2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4.2.1 直接市场评价法
        4.2.2 间接市场评价法
        4.2.3 假想市场评价法
    4.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
    4.4 城市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5 艾溪湖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分析
    5.1 直接使用价值评估
        5.1.1 水资源供给价值评估
        5.1.2 物质生产价值评估
    5.2 间接使用价值评估
        5.2.1 湿地调节径流服务价值评估
        5.2.2 固碳释氧价值评估
        5.2.3 生物栖息地价值评估
        5.2.4 科研文化美学价值评估
        5.2.5 水质净化价值评估
    5.3 非使用价值评估
        5.3.1 条件价值法及常见偏差的处理
        5.3.2 调查问卷设计
        5.3.3 样本特征统计分析
        5.3.4 受访者支付意愿及WTP值分析
        5.3.5 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结论
    6.2 艾溪湖湿地生态保护的政策建议
        6.2.1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6.2.2 合理高效开发,因地制宜制定旅游政策
        6.2.3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生态和谐相处
        6.2.4 加强湖水污染防治,提高水源质量
        6.2.5 加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严厉打击破坏行为
    6.3 城市湿地管理建议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艾溪湖湿地保护调查问卷
致谢

(4)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的实践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的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创新之处
        3.不足之处
一、知青岁月:让陕北大地由黄变绿
    (一)“能源”革命,促进农业发展
    (二)打坝造地,提高粮食产量
    (三)发展特色,优化发展之路
二、从政之初:试点绿色产业实践
    (一)循环经济,奠基生态示范县
        1.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收入
        2.凭“花”致富,发展庭院经济
    (二)发展经济,保护河滩生态环境
        1.开发河滩百亩,扩大种植面积
        2.改造河岸两地,释放生态红利
        3.绿化河滩环境,发展旅游项目
三、闽东之光:开发山海资源打造特色产业
    (一)加强林业发展,形成“三库”思想
        1.发展林下经济,保障“山上有金”
        2.保护林业资源,提高粮食生产
        3.发展绿色产业,治理水土流失
    (二)发展海洋特色经济,靠海吃海念海经
        1.发展人工养殖,保护渔业资源
        2.保护海上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三)发展农业经济,开发山海综合之路
        1.山海协作,开发农业自然资源
        2.山海联合,建设农业生态环境
        3.山海合作,发展农业品牌经济
四、双子之星:把绿色资源变成发展资源
    (一)建设“海上花园”
        1.山上造林戴帽,山下发展经济
        2.整治湖水污染,保障生态效益
        3.加快本岛建设,发展跨岛经济
        4.坚持持续发展,提高农业效益
    (二)建设“有福之州”
        1.发展远洋捕捞,优化生产布局
        2.注入科技养殖,进行集约化生产
        3.建设高科技园区,加快农业现代化
        4.开发山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5.保护河流环境,提高“三废”处理率
        6.抓好幼林管护,发展经济林建设
五、清新福建:使八闽大地山清水秀
    (一)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化产业
        1.保护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现代化
        2.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化
        3.保护良田资源,发展农业现代化
    (二)治理污染之源,助力资源良性发展
        1.治理水土流失,方可高质量发展
        2.治理面源污染,方可高质量发展
        3.治理夕阳工程,方可高质量发展
六、在浙工作:让“绿色浙江”金山银山
    (一)绿色发展思想的“绿色践行”
        1.提出“两山理论”,发展生态旅游
        2.规划“三生”空间,优化空间布局
        3.以“两化”治污染,激发绿色动能
        4.大力修复生态环境,推进绿色治理
        5.实施“千万工程”,改善人居环境
        6.“五水共治”决策,重现水清涟漪
        7.重视绿色发展,构建保障体系
七、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理念
    (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三)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及其生态系统概况
    1.1 海岸带特征
    1.2 海岸带生态系统状况
2 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2.1 近岸海域水质污染严重,海洋生物生存受到直接威胁,海洋生态灾害频发。
    2.2 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强度大,改变了海岸线自然形态和功能,造成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萎缩。
    2.3 海堤绵长,硬质化的结构隔断了海洋与陆地的物质能量交换。
    2.4 河口海湾用海活动繁多,生态系统退化,渔业资源减少。
    2.5 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呈减少趋势,栖息地保护亟需深化。
3 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策略
    3.1 加强水质治理,推进陆海统筹水环境整治
    3.2 加强海岸带生态保护,健全管控网络体系
    3.3 开展海岸带生态修复,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3.4 开展海岸带生态减灾工程,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
    3.5 打造智慧海岸带管理平台,护航海岸带健康发展
4 讨论与建议
    4.1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技术方法体系
    4.2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协同管理机制
    4.3 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5 总结与展望

(7)我国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研究 ——以舟山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海洋捕捞渔业的概念
        2.1.2 海洋捕捞渔业的特点
        2.1.3 海洋捕捞渔业的分类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公地悲剧理论
第三章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3.1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发展历史
        3.1.1 恢复发展期(1949—1958年)
        3.1.2 曲折发展期(1958—1978年)
        3.1.3 调整发展期(1978—1985年)
        3.1.4 快速发展期(1985—1999年)
        3.1.5 转型发展期(1999年至今)
    3.2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现状
        3.2.1 海洋捕捞产量
        3.2.2 海洋捕捞品种
        3.2.3 海洋捕捞渔业作业量
        3.2.4 海洋捕捞劳动力情况
第四章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SWOT分析
    4.1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优势分析(S)
        4.1.1 地理位置优势
        4.1.2 渔业资源优势
        4.1.3 发展基础优势
        4.1.4 经济发展优势
    4.2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劣势分析(W)
        4.2.1 捕捞渔业安全隐患高
        4.2.2 海洋捕捞监管难度大
        4.2.3 捕捞渔民收入水平低
    4.3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机会分析(O)
        4.3.1 渔业法律和政策的制定
        4.3.2 国内外巨大的消费市场
        4.3.3 国家级群岛新区的建立
        4.3.4 远洋渔业发展的新机遇
    4.4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威胁分析(T)
        4.4.1 捕捞海域环境恶化
        4.4.2 捕捞作业不尽合理
        4.4.3 渔民转产转业困难
        4.4.4 制度、政策待完善
        4.4.5 法律、法规不健全
    4.5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SWOT矩阵分析
        4.5.1 SO增长型战略
        4.5.2 WO扭转型战略
        4.5.3 ST多元化战略
        4.5.4 WT防御型战略
第五章 舟山市海洋捕捞渔业发展对策
    5.1 修复海洋生态,保护渔业资源
        5.1.1 治理海洋污染问题
        5.1.2 科学利用渔业资源
        5.1.3 保护修复海洋环境
        5.1.4 转变渔业发展理念
    5.2 调整产业布局,加强产业融合
        5.2.1 有序开发远洋渔业
        5.2.2 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5.2.3 延长渔业产业链条
    5.3 渔业绿色发展,推动转型升级
        5.3.1 转变捕捞作业方式
        5.3.2 适度发展海洋养殖
        5.3.3 培育新型职业渔民
        5.3.4 推进渔民减船转产
    5.4 依靠科技驱动,发展数字渔业
        5.4.1 打造捕捞管理系统
        5.4.2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
        5.4.3 提升海洋科技水平
    5.5 提升管理水平,加大执法监管
        5.5.1 科学管理渔船渔具
        5.5.2 完善渔业管理制度
        5.5.3 加强渔业安全监管
        5.5.4 严抓渔业执法检查
    5.6 推进组织建设,完善法律法规
        5.6.1 推进渔业组织建设
        5.6.2 完善渔业相关法规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不足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空间分区研究 ——以海口海岸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陆海统筹
        1.2.2 分区方法
        1.2.3 海岸带范围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海岸带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2.1 研究思路
    2.2 指标体系构建
        2.2.1 指标选取原则
        2.2.2 海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2.2.3 陆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2.3 数据来源
        2.3.1 数据来源
        2.3.2 数据预处理
    2.4 指标分析与处理
        2.4.1 海域空间评价指标
        2.4.2 陆域空间评价指标
    2.5 指标权重
        2.5.1 权重计算方法
        2.5.2 确定指标权重
    2.6 评价模型
        2.6.1 叠加分析法
        2.6.2 模糊评价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岸带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探索
    3.1 研究概述
    3.2 研究思路
    3.3 分类体系
        3.3.1 分类原则
        3.3.2 兼容矩阵
        3.3.3 海岸带空间分类体系
    3.4 分类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研究
    4.1 海口市概况
        4.1.1 自然生态
        4.1.2 社会经济
        4.1.3 资源环境
    4.2 海岸带范围与开发现状
        4.2.1 海口海岸线位置
        4.2.2 海口海岸带范围
        4.2.3 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
    4.3 海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4.3.1 指标分析与处理
        4.3.2 赋分标准
        4.3.3 适宜性评价
        4.3.4 确定海域空间功能类型
        4.3.5 海域分区结果
    4.4 陆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4.4.1 基本评价单元
        4.4.2 指标分析与处理
        4.4.3 单因素模糊评判
        4.4.4 适宜性评价
        4.4.5 确定陆域空间功能类型
        4.4.6 陆域分区结果
    4.5 海岸带空间综合分区
        4.5.1 分区结果
        4.5.2 分区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口海岸带空间管制
    5.1 海岸带空间布局
        5.1.1 海岸线分类分段
        5.1.2 海岸带功能区块布局
    5.2 海岸带空间管制重点
        5.2.1 海岸线分段分类管制
        5.2.2 海岸带功能空间管制
    5.3 海岸带空间管理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主要工作与成果
致谢

(9)近岸海水养殖区域遥感提取关键技术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近岸海水养殖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1.2.2 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2.3 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架构和安排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资料
    2.1 研究区概况
        2.1.1 我国近岸海域养殖区域概况
        2.1.2 宁德市近岸海域养殖区域概况
    2.2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2.2.1 World View-2 影像数据及预处理
        2.2.2 高分一号宽幅影像数据及预处理
        2.2.3 其他数据
3 基于高分影像和面向对象分类技术的局部尺度近岸海水养殖类型识别研究
    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3.2 面向对象的分割分类方法
    3.3 分层分类体系下的近岸海水养殖区域提取算法
        3.3.1 基于SEaTH算法的海陆分离
        3.3.2 最优分割尺度参数选取与构建多尺度层次体系
        3.3.3 基于多尺度层次体系的邻域特征提取
        3.3.4 特征空间优化
        3.3.5 最近邻分类算法
    3.4 近岸海水养殖区域提取实验
        3.4.1 分类结果及精度评价
        3.4.2 不同提取算法的对比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高分影像和层级级联网络的区域尺度近岸海水养殖类型识别研究
    4.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4.2 全卷积神经网络
    4.3 层级级联网络模型
        4.3.1 基于VGG-Net编码器
        4.3.2 层级级联结构下的多尺度信息提取
        4.3.3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特征空间优化
        4.3.4 解码器
    4.4 近岸海水养殖区域提取实验
        4.4.1 分类结果及精度评价
        4.4.2 不同提取算法的对比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中等分辨率影像和均质层级级联网络的近岸海水养殖类型识别研究
    5.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5.2 均质层级级联网络模型
        5.2.1 均质网络模型
        5.2.2 轻质层级级联结构
        5.2.3 加权损失函数
    5.3 近岸海水养殖区域提取实验
        5.3.1 分类结果及精度评价
        5.3.2 不同提取算法的对比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近岸海水养殖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6.1 近岸海水养殖类别及面积构成
    6.2 近岸海水养殖空间分布特征
        6.2.1 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
        6.2.2 近岸海水养殖空间分布形态
        6.2.3 近岸海水养殖空间格局分析
        6.2.4 近岸海水养殖空间热点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进展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10)流域突发重金属污染事故最优应急处理技术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体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
        1.2.1 水体中重金属的来源
        1.2.2 水体中重金属的危害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决策理论研究现状
        1.3.2 D-S证据理论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突发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理技术库构建
    2.1 重金属物质筛选
    2.2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
        2.2.1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2.2.2 物理法
        2.2.3 化学法
        2.2.4 生物法
        2.2.5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总结
    2.3 应急处理技术选取原则
    2.4 突发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理技术
    2.5 应急处理技术库指标体系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急处理技术最优决策方法
    3.1 理论基础
        3.1.1 基于D-S证据理论的识别指标关系合成
        3.1.2 基于证据间距离的群组G1法
        3.1.3 基于TOPSIS法的应急处理技术综合评估
    3.2 应急处理技术识别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应急处理技术初步识别
    3.4 识别指标关系的确定
    3.5 选取决策指标
    3.6 决策指标评分标准
    3.7 应急处理技术综合评估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应用
    4.1 广西龙江镉污染事故概况
        4.1.1 河流概况
        4.1.2 事故概况
    4.2 案例应急处理技术初步识别
    4.3 案例应急处理技术综合评估
        4.3.1 决策指标权重计算
        4.3.2 最优应急处理技术的确定
    4.4 应急处理技术评估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流域突发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理技术决策系统的设计
    5.1 系统平台设计
        5.1.1 系统平台总体设计
        5.1.2 系统平台运行流程设计
        5.1.3 功能模块设计
    5.2 系统案例应用界面设计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宜州市经济鱼类的调查及渔业现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舟山沿岸渔场绿色渔业发展对策研究[D]. 闫佳雯.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2]宁波市水产养殖现状及绿色发展对策研究[D]. 王美姣.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3]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以南昌市艾溪湖湿地公园为例[D]. 左凌霄.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的实践基础[D]. 赵迪.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湛江市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陈俊杰. 广东海洋大学, 2020
  • [6]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J]. 王金华,黄华梅,贾后磊,郑淑娴,赵明利,陈绵润,张晓浩,庄铎. 生态学报, 2020(23)
  • [7]我国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研究 ——以舟山市为例[D]. 周扬.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8]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空间分区研究 ——以海口海岸带为例[D]. 张旭.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2020(01)
  • [9]近岸海水养殖区域遥感提取关键技术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 付勇勇. 浙江大学, 2020(01)
  • [10]流域突发重金属污染事故最优应急处理技术决策研究[D]. 杜倩颖.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宜州市经济鱼类调查及渔业现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