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SM的智能车辆导航系统

基于GSM的智能车辆导航系统

一、基于GSM的智能车辆导航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邓师源[1](2020)在《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频繁发生的火灾已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城市化的发展和行驶环境的复杂性又进一步加剧了救火的难度。消防车辆是发生火灾后救援行动的核心力量,也是全面灭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消防车辆在调度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包括车辆驾驶的实时监督不够有力、车辆调度的指挥过程不够及时、车辆档案的数据记录不够准确等,都说明现有的车辆监控系统难以满足对消防车辆高效管理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对消防车辆的位置和运行信息进行监控,从而协助管理人员更加合理地调度管理消防车辆,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基于GPS、GIS、GPRS等技术原理,阐述了更为高效的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本文首先概述了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GPS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等技术,同时对市面上成熟车载设备的产品结构及功能进行了介绍。然后,本文分析了开发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系统的技术架构,探讨了系统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并分析了其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根据对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总体需求的分析,本文接着设计了对应的系统基本模块,包括车辆实时监控信息管理模块、车辆调度管理模块、车辆档案和经济管理模块、系统的信息接口模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库,并运用Dijks tra算法实现了系统的最短路线规划。之后,在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实现过程中,本文完成了对系统各个模块的开发工作,并对系统的工作环境效果图做了展示。最后,通过测试定位精度和延迟时间两个关键性能指标,以及系统各个模块在实际工作中的运行状态,本文验证了所设计的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能够满足设计之初提出的各项需求。本文设计的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消防部门提高对消防车辆的管理效率,增加应对紧急情况的业务能力,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设进程中,为车辆定位监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和设计思路。

翟俊杰[2](2020)在《基于北斗/GPS和室内定位融合的远程监控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通信技术从4G正向5G时代迈进,人们对于位置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位置服务通常仅限于室外,缺乏特定对象所需要的室内与室外同时兼顾,这些特定对象指的是需要远程监控特定的人或物,如儿童、老年人、失忆人员等不能自我照顾的人群,以及珠宝店里的贵重物品、博物馆中收藏的文物、实验室里的重要科学仪器或资料等等。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GPS和室内定位融合的远程监控系统,旨在能够选择和切换多种定位技术,可以在用户动态移动过程中实现监控的功能。该系统主要是结合了基于BDS/GPS双模定位的室外定位技术和基于蓝牙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的室内位置指纹技术,利用计数和阈值机制进行不同定位技术的切换,使用户在室内和室外场景中移动期间可以连续计算出定位终端的位置,实现对被监控对象的定位监控。本文为了实现该系统进行了以下研究:(1)针对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位置指纹室内定位算法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了一种均值(Mean-Link,ML)层次聚类和自适应加权K近邻(Weighted K Nearest Neighbor,WKNN)的定位算法。算法首先在设置的参考点上采集蓝牙信号强度构建离线指纹数据库,然后采用均值层次聚类方法将所有参考点根据各自之间的相似度分为n个类,滤除掉相似度较小的参考点,最后根据待定位点和参考点间的信号距离的相似度,计算出距离差的标准差来自适应确定K值,并进行位置估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定位准确度上比WKNN、动态加权K近邻(Enhanced Weighted K Nearest Neighbor,EWKNN)分别提升了30.0%、18.0%,在定位实时性上比WKNN、EWKNN分别提高了19.2%、28.4%。结果表明:将该算法用于室内物体定位,可以同时提高定位准确度和定位实时性。(2)为了实现在室内外环境中的融合定位,同时设计出可以面向个人用户使用的远程监控系统,本系统采用了基于双门限多阈值和移动终端计算组合的室内外融合定位算法。在室内外定位的过程中,由于蓝牙信号覆盖区域与BDS/GPS信号覆盖区域会产生重叠,在这块重叠区域中定位技术切换会产生乒乓效应,即卫星定位与蓝牙定位切换反复发生。针对此类问题,本系统在室内外定位切换中采用了一种双门限多阈值的Alpha-count切换算法,在切换算法中加入了多个蓝牙阈值AP(Access Point)以及增加了触发阈值来保证切换算法的稳定性。通过该切换算法将室内定位与室外定位相融合,同时将室内外位置计算应用于移动终端中。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使用的融合定位算法可以防止不同定位技术的错误切换,并且适用于手机终端。(3)设计了系统的整体框架并确定各个模块实现的功能,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主控模块、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模块、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模块、蓝牙信号接收模块和Android手机终端组成。主控模块主要是完成经纬度信息处理、接收并处理蓝牙信号和室内外位置切换判断,以及控制短信发送;GNSS模块主要完成定位终端室外位置信息采集功能;GSM模块主要完成室外经纬度信息或室内蓝牙信号强度信息的远程传输;蓝牙信号接收模块主要接收蓝牙iBeacon设备信号强度进行数据采集;Android手机终端主要负责捕获定位信息短信,辨别捕获短信的定位来源,若捕获到的是室内蓝牙信号强度短信则使用本文室内定位算法计算出室内位置,在室内地图中显示位置。若接收到的是室外经纬度信息则在手机终端中对经纬度坐标进行计算处理,在室外地图中显示定位终端的位置。通过手机终端完成对定位终端的远程定位监控。(4)根据系统功能需求确定了控制芯片STM32的型号和各模块的器件种类,通过C语言在Keil uVision5软件上对定位终端各模块功能程序进行设计与实现。使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在Eclipse软件开发平台上完成了基于Android系统客户端的监控软件。对远程监控系统的各个模块分别进行调试与整体联合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远程监控的基本功能,实现了室内外融合定位。

田林[3](2020)在《基于智能车位锁的路边车位管理系统设计》文中提出当前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车辆保有量与车位现有量之间的增长速度与供需关系愈发不匹配,逐渐导致了城市“停车难”、“泊车乱”的现状。特别是关于路边停车的临时停车位,车位资源极其不足。由于车位建设受城市规划等影响,短时间内难以补充缺口,高效利用已有停车位资源成为缓解当前“停车难”、“泊车乱”的重要方式。本文针对路边临时停车位的管理与应用进行研究,结合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信息化、智能化、共享性和实时性,综合考虑了系统需求以及后期成品生产推广要求,对同类产品进行了竞品分析,开发设计了基于智能车位锁管理的路边车位管理系统,并完成了该系统硬件与软件平台的开发。首先,设计了路边车位管理系统配套智能车位锁,实现车位信息联网上传、停车位智能无人化管理。完成了对硬件的选型、功能开发、电路设计以及程序编写,在实现核心功能同时,优化系统性能指标,降低系统成本,以利于系统后期推广。其次,设计了路边车位管理系统平台,实现系统客户端页面展现、车位预定与导航、在线缴费和车位控制管理等功能。完成了系统前台设计、后台数据库搭建以及停车管理服务软件的设计。平台选用微信小程序呈现,易于用户掌握操作,便于企业进行开发与推广。综上,该系统实现了实时共享路段车位使用情况、车位预定、路径规划和在线缴费等功能,减少了因泊车问题带来的交通拥堵,同时智能无人化管理节省了管理人力,从源头杜绝了违规停车和逃费问题,对建设智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研究智能网联类停车系统提供了参考思路。

刘丁柯[4](2020)在《基于车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及定位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融合智能化与网联化的车联网是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车辆管理问题,更能够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次数,为安全出行保驾护航。高效、准确地获取车辆行车数据和定位信息是车联网发展重要一环,也是车联网更多业务实现的基础。在获取车辆位置信息时,广泛使用的是由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结合的组合导航系统。但随着城市道路的日益复杂,会出现卫星信号被遮挡、多路径传播等问题导致卫星定位系统失效,而独立INS定位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累积误差。因此,论文围绕卫星导航不稳定问题展开理论和技术研究,分别从终端设备与数据采集、导航定位算法两方面来提高定位导航精度和稳定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设计开发了整套面向车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包含车载终端和服务器端,能够高效准确的实现车辆行车数据的采集、上传和存储功能。车载终端硬件包括Cortex-M3嵌入式微处理器主控单元,定位数据模块、OBD模块、数据通讯模块和惯性模块等硬件结构。较好的实现了车载终端小型化以及提高车载终端抗抖动能力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而对其硬件及相应电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车载终端软件使用嵌入式RTX实时操作系统,实现设备远程在线升级,卫星定位信息获取及OBD接口数据获取、无线模块发送数据等功能。其次,在服务器端,设计开发了车辆数据接收、解析和管理程序,实现终端设备管理、升级和日志查看等功能。围绕卫星定位信号失锁期间车辆无法进行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定位误差建模思路,根据改进的XGBoost回归算法补偿并预测定位误差,同时通过PSO对SW-XGBoost的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提升GPS信号消失阶段车辆组合导航系统的定位性能,实现车辆在复杂环境下连续可靠的导航定位。最后在真实的城市道路中开展实验,通过对比,验证提出的SW-XGBoost算法的有效性。

杨硕[5](2019)在《微型低功耗定位装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智能监护的热潮,卫星定位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由普通的定位导航设备逐渐演变成位置大数据的搜集设备,在大部分物联网终端设备中,基本都集成有定位装置。但现有的位置数据回传通路都是基于GSM网络的,定位装置功耗高,在使用时都需要频繁充电或配备体积较大的蓄电池。而对某些特殊的物体监管中,安装定位装置的空间有限且无法频繁充电。本文对现有的卫星定位技术和移动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低功耗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设计并实现一款微型低功耗定位装置,利用NB-IoT通信技术,进一步降低定位装置的功耗,能够对无源物体的位置数据进行长期采集。定位装置的功耗主要来源于通信模块和定位模块,通信模块的射频单元在无数据交互时仍持续检测信道,定位模块在断电重启时需要持续30秒的星历更新,此时存在很高的峰值电流。针对以上问题,在本方案设计中,将定位装置分为定位模块、通信模块和主控模块。首先在器件选型中选择体积小、功耗低的器件,然后通过电路优化进一步降低功耗。在通信模块的设计中,采用NB-IoT网络,利用PSM工作模式,设计了一种基于CoAP的轻量级通信协议,使其在无数据交互后NAT端口快速回收,及时关闭通信模块的信号接收机,有效减少通信模块在无任务时检测信道的时间。通过优化定位模块的启动方式,使其在睡眠模式下保存星历,有效避免因冷启动搜星所带来的峰值电流。在核心控制模块的设计上,采用双外部晶振方案,进一步降低定位装置睡眠模式下的功耗,并有效地提升了系统的数据处理速度。最后,通过物联网云平台完成定位装置的接入工作,并调用百度地图实现定位数据的可视化。经过对定位装置的性能测量,最终产品的体积小于35*35*10mm,在日发一次数据的情况下,估算能够持续工作2.24年,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设计并实现的微型低功耗定位装置,在体积和功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广泛应用到多种物联网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王子坤[6](2019)在《基于GB/T32960标准的远程监控车载终端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汽车日益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然而随着传统汽车的发展,随之而来的诸如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具有诸多优点的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发展迅速的起步阶段。为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规范性发展。因此中国工信部于2017年颁布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即GB/T32960标准。该标准要求各个新能源汽车需要建立监控平台对每辆新能源汽车车辆状态进行远程监控。本文主要对该监控系统远程车载终端进行设计研发。本文对GB/T32960标准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明确远程监控系统各个部分的功能要求。其中对车载终端主要要求为车载终端需要对车辆状态信息进行采集如:车辆位置、SOC、车速、以及驱动状态等车辆信息。然后通过移动无线网络将车辆数据发往服务/企业平台。并需要将车辆数据存储到本地SD卡中。根据车载终端的功能要求,进行技术实现以及硬件设备模块选型。本文选LPC1758作为主控制器。通过4G移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选用SIM7600ce模块实现数据传输功能;采用CAN总线作为车载终端进行车辆状态信息的采集;使用NEO-7M GPS模块进行车辆位置信息的获取。并进行最终的PCB板制作。本文采用μC/OS-Ⅱ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车载终端的应用功能实现。μC/OS-Ⅱ操作系统是一款轻量型操作系统,具有开发简单、实时性高以及代码开源等优点。基于μC/OS-Ⅱ操作系统实现车载终端的各项功能要求。如数据报文采集功能、车辆登入登出功能、数据报文实时发送功能、车辆报警以及数据补发功能等。最后对车载终端进行检测,满足GB/T32960标准规定的功能要求。

姚政[7](2019)在《面向车辆产销及运行过程的车企数据服务系统研发》文中提出伴随我国车辆数量的急剧增加,由于驾驶员、道路环境等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导致的车辆故障频频发生,实现准确快速找到车辆运行故障问题根源,提高产品升级改造效率,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同时随着生产与销售业务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企业需要处理的生产与销售信息越来越多,企业生产与销售过程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实现汽车生产与销售过程的流程优化越来越迫切。另一方面,经销商是车企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出色的销售能力往往决定着车企的未来,对经销商成长性的标准化评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数据驱动的企业科学决策是解决上述几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而企业数据服务系统的构建是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企业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本课题源于校企合作项目——“远迪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车联网与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应用”,围绕车企在车辆产销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展开研究,实现了车辆产销及运行过程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车企经销商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同时基于采集的数据及评价模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车辆远程服务、基于产销数据的流程监控及基于经销商数据的成长性评价等功能,车企数据服务系统的研发有效的解决了车企在车辆产销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车辆产销及运行过程进行了相应数据采集系统设计,通过车辆产销数据和车辆运行数据的采集,给车企在车辆产销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2)针对车企经销商成长性评价模型进行相应研究,并通过对比实验表明该模型对经销商成长性评价确实有较好的分类能力,给经销商成长性的标准化评价提供了相应模型支撑;(3)针对车企在车辆产销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基于采集的数据及评价模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车辆远程服务、基于产销数据的流程监控及基于经销商数据的成长性评价等功能,车企数据云服务系统的研发有效的解决了企业实际问题。面向车辆产销及运行过程的车企数据服务系统研发,能够有效的支撑远迪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开展基于数据驱动的企业科学决策,提高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汽车制造产业的智能化改造进程,对于利用数据驱动技术改造传统汽车制造产业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社会效益明显。

李磊[8](2019)在《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设计》文中认为近年来,5G、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为自动驾驶智能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自动驾驶智能车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汽车智能化正引领相关产业新一轮的发展,相关高校、企业竞相投入智能车研发行列。智能车自动驾驶技术是一种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技术,由于技术要求严,生产成本高等因素,智能车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尚未大规模普及。本文设计的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以简单结构化道路为应用场景,开发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实现智能车在简单结构化道路环境中自动行驶。本文设计的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硬件部分采用车载电脑和电控系统组成的双核心架构,车载电脑负责处理环境感知数据,并依据处理结果进行路径规划;电控系统则负责采集外扩传感器数据,并依据车载电脑控制指令执行相应动作。本系统软件部分利用基于特征融合的机器视觉技术实现车辆前方车道线检测,利用超声波雷达测距技术实现车辆两侧道路边沿检测,利用超声波雷达避障技术实现车辆周围障碍物检测,利用双模卫星定位技术实现车辆地理位置坐标获取,利用Map Web端API接口进行全局路径规划,并将全局路径规划结果与各类环境感知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实现局部路径规划。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以FZ-01实验台作实验平台,利用预先采集的实际行驶数据,完成了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的硬件功能测试、软件功能测试和软硬件联合测试,识别并修复了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针对简单结构化道路场景,本文设计的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功能完整,运行状况良好,满足设计性能指标要求。

毛伟成[9](2019)在《危化品运输车辆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工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对危化品的需求量日益增长,随之产生的危化品运输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多。面对目前依旧频发的危化品道路运输交通事故,不仅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危化品运输行业的发展,也需要采用先进的监测预警手段,监测运输车辆在运输途中的异常状态,以减少事故发生。论文基于我国危化品道路运输车辆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定位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种技术,研究设计了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在线监测管理系统。论文分析了国内外危化品运输行业和危化品运输车辆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设计了危化品运输车辆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的总体方案。系统分为车载端和监控管理中心两部分,车载端包括传感器组模块,主处理器模块,外围电路模块,GPS模块,GPRS模块,论文中设计了外围电路模块,介绍了选用的GPS模块和GPRS模块,分析了AT指令和NMEA-0183协议,同时设计了车载端的各模块子程序,能够实现模拟输入量的数据采集,车辆实时地理位置的获取,处理打包后数据的无线传输。此外,论文中运用PHP,JavaScript,CSS,HTML技术,结合MySQL数据库,阿里云服务器等,设计了监测管理中心,实现了车载端数据的实时显示,历史数据查询,驾驶员与运输车辆信息的日常管理,账户管理等基本功能。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整个系统并进行了核心功能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论文设计的系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林俊亭[10](2018)在《轨道交通列车碰撞防护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广义上,铁路信号系统是集中指挥、分散控制的综合性闭环控制系统,其各组成部分通过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构成了以安全设备为基础,兼具行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集中监测等功能的复杂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信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列车安全间隔控制的核心保障系统,而安全间隔控制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列车发生碰撞事故。随着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下一代智能轨道交通系统必然是集成先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实现轨道交通移动装备、固定设施和服务需求状态的全息化感知、诊断、辨识和决策的系统。预防列车碰撞安全事故仍然是研究新一代智能轨道交通系统的主线,列车碰撞防护技术和措施也在不断的改进完善之中。首先,列车与列车之间采用间接信息传递的方式实现运行姿态感知从而实现列车碰撞防护的方法是当前最为常用的方法,但由于此种方式主要依赖地面控制中心,使得轨道交通列车间隔控制的可靠性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当前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列车与地面双向无线信道的电波传播机制以及碰撞防护系统架构上,对于车车间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车载设备业务接入和资源复用模型等研究还不够完善。另外,目前列车碰撞防护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列车碰撞列车、列车碰撞异物方面,尽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逐步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体系建设,对于列车碰撞轨旁作业人员的防护技术还比较欠缺。为此,在分析当前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当前列车碰撞防护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利用车车直接通信技术、多频段收发技术、微波雷达多目标探测等现代技术,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了列车车车碰撞防护和车人碰撞防护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法:首先,在分析目前由于车-地通信网络或地面控制中心功能劣化造成列车间“盲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车车直接通信的碰撞防护系统叠加既有列控系统的方法,利用车车直接通信技术实现列车间直接交互信息并感知运行姿态,从而实现列车间碰撞防护。其次,在研究列车碰撞防护中需要进行信息交互的设备和新一代轨道智能运输系统对铁路信号设备机器类通信业务需求显着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信号设备机器类通信业务预测模型分类方法,并设计了一种基于马尔科夫调制泊松过程的业务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模型机器类通信业务与铁路现场信号设备业务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实现复杂度与高准确度的良好平衡。另外,基于微波雷达的全天候、高灵敏性等特点,结合当前现场作业安全防护中存在的恶劣天气影响了望距离、现场安全员渎职无法及时预警及基于GPS的列车接近预警系统构造复杂等问题,将雷达多目标侦测技术引入到车人碰撞防护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达探测列车并预警的车人避碰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将雷达与机器视觉侦测技术结合,弥补了雷达探测误警率高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列车碰撞防护的车人避碰策略。最后,仿真设计了车车避碰多频段直接通信系统,验证了该系统能够满足车车避碰的性能需求。设计和实现了车人避碰系统的原型装置,并在现场进行了相关试验,表明该车人避碰系统地形环境适应性强。

二、基于GSM的智能车辆导航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GSM的智能车辆导航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第二章 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相关技术
    2.1 GPS定位系统
    2.2 GIS地理信息系统
    2.3 GPRS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
        2.3.1 GPRS概述
        2.3.2 GPRS的功能及特点
    2.4 车载设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3.2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2.1 系统的技术架构分析
        3.2.2 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3.2.3 系统的社会效益分析
    3.3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3.3.1 系统的总体需求
        3.3.2 车辆的实时信息管理
        3.3.3 车辆的调度管理
        3.3.4 车辆的档案及经济管理
    3.4 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分析
        3.4.1 系统的信息接口需求
        3.4.2 系统的性能需求
        3.4.3 系统的安全性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
    4.2 车辆实时信息管理的模块设计
        4.2.1 GIS地图匹配系统的结构设计
        4.2.2 GIS地图匹配的实现方法
        4.2.3 GIS地图匹配系统的功能
    4.3 车辆调度管理的模块设计
        4.3.1 指挥中心系统的结构设计
        4.3.2 指挥中心系统的组成部分
        4.3.3 指挥中心系统的路线规划方法
    4.4 车辆档案及经济管理的模块设计
        4.4.1 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4.4.2 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4.5 系统信息接口的模块设计
        4.5.1 GPS模块的接口设计
        4.5.2 GPRS模块的接口设计
        4.5.3 GIS网络数据库的模块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界面
        5.1.1 系统登录界面
        5.1.2 系统主界面
    5.2 车辆实时信息管理的模块实现
    5.3 车辆调度管理的模块实现
    5.4 车辆档案及经济管理的模块实现
    5.5 系统工作环境效果图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用例
        6.2.1 系统通用功能测试
        6.2.2 车辆实时信息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6.2.3 车辆调度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6.2.4 车辆档案及经济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6.3 系统性能测试
        6.3.1 定位精度测试
        6.3.2 延迟时间测试
        6.3.3 通用性能测试
    6.4 系统安全性测试
    6.5 测试结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北斗/GPS和室内定位融合的远程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2.2 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2章 卫星导航与室内定位技术
    2.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述
    2.2 全球定位系统简述
    2.3 卫星通讯协议
    2.4 室内定位技术
    2.5 常见的室内定位算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ML层次聚类和自适应WKNN的室内定位算法
    3.1 位置指纹定位算法的原理
        3.1.1 经典的匹配算法
    3.2 层次聚类原理
    3.3 基于ML层次聚类和自适应WKNN的定位算法
        3.3.1 基于ML层次聚类和自适应WKNN的定位算法原理
        3.3.2 定位算法流程
    3.4 算法实验验证
        3.4.1 实验环境
        3.4.2 对比算法
        3.4.3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双门限多阈值和移动终端计算组合的室内外融合定位算法
    4.1 Alpha-count切换算法原理
    4.2 基于双门限多阈值和移动终端计算组合的室内外融合定位算法
        4.2.1 室内外融合定位算法原理
        4.2.2 室内外融合定位算法流程
    4.3 算法实验验证
        4.3.1 实验环境
        4.3.2 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需求分析
    5.2 整体系统框架构成
    5.3 定位终端设计
        5.3.1 主控模块
        5.3.2 GNSS模块与GSM模块
        5.3.3 蓝牙信号接收模块
        5.3.4 LCD屏幕模块
        5.3.5 无线串口传输模块
        5.3.6 EEPROM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5.4 软件设计
        5.4.1 主程序设计
        5.4.2 室外定位数据的获取
        5.4.3 室内定位数据的获取
        5.4.4 GSM数据远程传输实现
        5.4.5 手机APP客户端程序设计与实现
        5.4.6 百度地图应用开发
        5.4.7 室内与室外信息的处理
        5.4.8 手机终端中的位置显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远程监控系统的测试与实验
    6.1 GNSS模块测试
    6.2 GSM测试
    6.3 蓝牙信号接收模块测试
    6.4 远程监控系统实验结果分析
        6.4.1 系统实验环境
        6.4.2 系统定位实验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智能车位锁的路边车位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路边车位管理领域发展现状概述
        1.2.1 国外路边车位管理发展与现状
        1.2.2 国内路边车位管理发展与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4 论文总体章节
2 路边车位管理系统方案设计与论证
    2.1 路边车位管理系统方案制定
        2.1.1 路边车位管理系统总体方案制定
        2.1.2 智能车位锁功能需求分析
        2.1.3 云服务器功能需求分析
    2.2 路边车位管理系统关键技术方案优选
        2.2.1 智能车位锁机械结构选择
        2.2.2 智能车位锁通信方式选择
        2.2.3 嵌入式控制器的选择
        2.2.4 停车位检测技术选择
        2.2.5 车位锁开关方案选择
    2.3 本章小结
3 智能车位锁控制端硬件开发
    3.1 智能车位锁控制端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3.2 车位锁核心控制器设计
    3.3 GPRS无线通信模块介绍
    3.4 电机驱动模块
    3.5 车位锁锁臂位置测定模块
    3.6 车辆检测模块
    3.7 电源管理模块
    3.8 防碰撞报警模块
    3.9 本章小结
4 智能车位锁软件设计与优化
    4.1 智能车位锁软件总体设计
    4.2 通信模块功能开发
        4.2.1 GPRS通信协议
        4.2.2 GPRS模块通信编程与优化
    4.3 智能车位锁开关控制程序设计
    4.4 车位状态识别程序设计
    4.5 锁臂位置异常警报功能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路边车位管理系统平台设计
    5.1 微信小程序开发使用
        5.1.1 微信小程序开发原理简介
        5.1.2 微信小程序开发流程简介
        5.1.3 小程序页面实现
    5.2 停车管理软件
        5.2.1 车位信息查询与导航模块
        5.2.2 预约与支付功能模块
        5.2.3 账户模块
        5.2.4 数据处理模块
    5.3 数据库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4)基于车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及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车联网及导航定位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车联网(设备)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车辆导航定位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车联网设备与车辆定位关键技术
    §2.1 车载终端通讯关键技术
        §2.1.1 CAN总线技术
        §2.1.3 TCP及粘包处理技术
    §2.2 车辆定位技术分析
        §2.2.1 卫星定位技术
        §2.2.2 惯性导航技术
        §2.2.3 组合导航技术
    §2.3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车载终端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硬件整体结构设计与实现
    §3.2 车载终端主控板电路设计与实现
        §3.2.1 主控板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3.2.2 最小系统模块电路设计
        §3.2.3 定位数据模块电路设计
        §3.2.4 OBD模块电路设计
        §3.2.5 数据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3.2.6 惯性模块电路设计
    §3.3 主控板PCB设计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车载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车载终端软件整体框架
    §4.2 主控芯片与模块通讯设计
        §4.2.1 OBD模块通信设计
        §4.2.2 定位数据模块通信设计
        §4.2.3 数据通讯模块通信设计
    §4.3 车载终端IAP程序设计
    §4.4 车载终端APP程序设计
        §4.4.1 RTX实时操作系统
        §4.4.2 数据通讯任务
        §4.4.3 数据采集任务
        §4.4.4 设备状态任务
    §4.5 车载终端软件算法设计
        §4.5.2 数据帧设计
        §4.5.3 数据传输业务过程
        §4.5.4 软件在线升级设计
    §4.3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基于SW-XGBoost的组合导航定位技术
    §5.1 SW-XGBoost算法
        §5.1.1 XGBoost算法
        §5.1.2 PSO优化算法
        §5.1.3 滑动窗口算法
    §5.2 定位误差补偿方案
        §5.2.1 训练阶段
        §5.2.2 预测阶段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1 直线路段分析
        §5.3.2 弯道路段分析
        §5.3.3 交叉路段分析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系统部署与应用
    §6.1 系统部署
    §6.2 系统应用
    §6.3 本章总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微型低功耗定位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2 发展现状
        1.2.1 GPS与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展现状
        1.2.2 定位装置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2.1 定位装置功能需求分析
    2.2 定位装置性能需求分析
        2.2.1 体积性能
        2.2.2 功耗性能
    2.3 方案设计
        2.3.1 整体方案设计
        2.3.2 定位技术方案分析
        2.3.3 通信技术方案分析
    2.4 芯片选型
        2.4.1 定位模块选型
        2.4.2 通信模块选型
        2.4.3 MCU芯片选型
        2.4.4 电源模块选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定位装置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定位装置硬件总结构
    3.2 定位模块启动模式优化
    3.3 通信模块低功耗设计
    3.4 MCU外围电路低功耗设计
        3.4.1 双晶振电路设计
        3.4.2 MCU引脚设计
    3.5 电源电路设计
    3.6 定位装置硬件实现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定位装置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定位装置主控程序软件设计
    4.2 定位数据捕获
        4.2.1 NMEA协议分析
        4.2.2 定位数据的提取
    4.3 数据通信软件设计
        4.3.1 CoAP协议分析
        4.3.2 NB-IoT通信状态分析
        4.3.3 NB-IoT工作模式分析
        4.3.4 PSM低功耗模式设计
    4.4 程序稳定性设计
    4.5 定位装置服务端设计
        4.5.1 物联网云平台搭建
        4.5.2 数据可视化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定位装置测试与分析
    5.1 定位装置功能测试
        5.1.1 定位模块功能测试
        5.1.2 通信模块功能测试
        5.1.3 整体功能测试
    5.2 定位装置性能测试
        5.2.1 定位装置体积测试
        5.2.2 定位装置功耗测量
        5.2.3 定位装置精度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6)基于GB/T32960标准的远程监控车载终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主要内容
2 远程监控终端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2.1 GB/T32960标准简介及需求分析
        2.1.1 远程监控体系架构与功能介绍
        2.1.2 远程监控体系车载终端功能
        2.1.3 车载终端与服务平台的通信协议
        2.1.4 车载终端与服务平台的数据格式
    2.2 纯电动车远程监控车载终端系统总体设计
        2.2.1 远程监控系统总体架构
        2.2.2 远程监控系统终端具体设计
    2.3 4G无线通信技术
        2.3.1 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2.3.2 4G通信技术应用
    2.4 CAN总线技术
        2.4.1 CAN总线技术简介
        2.4.2 CAN总线技术特性
        2.4.3 CAN总线拓扑结构
        2.4.4 目标车辆CAN协议介绍
    2.5 GPS技术
        2.5.1 GPS技术简介
        2.5.2 GPS定位原理
    2.6 本章小结
3 车载终端硬件设计
    3.1 硬件平台方案设计
    3.2 主控制器电路
        3.2.1 主控制器LPC1758简介
        3.2.2 主控制器LPC1758最小系统电路
    3.3 电源电路设计
        3.3.1 外部电源电路设计
        3.3.2 内部电源电路设计
    3.4 GPS电路设计
    3.5 4G无线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3.6 CAN总线协议模块电路设计
    3.7 PCB板设计
    3.8 本章小结
4 车载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车载终端软件设计方案
    4.2 μ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4.2.1 μ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移植要点
        4.2.2 μC/OS-Ⅱ操作系统的任务管理
        4.2.3 μC/OS-Ⅱ操作系统的任务间通信
    4.3 车载终端程序设计
    4.4 车载终端程序底层驱动设计
        4.4.1 4G无线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4.4.2 GPS模块软件设计
        4.4.3 CAN模块程序设计
        4.4.4 SD卡存储程序设计
    4.5 车载终端应用软件设计
        4.5.1 主要任务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车载终端功能测试
    5.1 硬件功能测试
        5.1.1 4G无线传输模块检测
        5.1.2 GPS模块定位测试
        5.1.3 CAN网络测试
    5.2 车载终端功能测试
        5.2.1 车载终端功能本地测试
        5.2.2 车载终端功能实车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技竞赛目录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面向车辆产销及运行过程的车企数据服务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章节结构
2 系统需求分析与系统总体设计
    2.1 相关技术基础
        2.1.1 车联网相关技术
        2.1.2 B/S结构
        2.1.3 MVC模式
        2.1.4 服务器推技术
    2.2 系统需求分析
        2.2.1 系统功能需求
        2.2.2 系统非功能需求
        2.2.3 系统性能需求
    2.3 系统总体设计
        2.3.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2.3.2 系统实现流程设计
        2.3.3 系统功能整体设计
        2.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车辆产销及运行过程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1 车辆产销过程的数据采集方法设计
        3.1.1 车辆及终端设备二维码的设计
        3.1.2 基于二维码的车辆产销过程的数据采集方法
    3.2 车辆运行过程的数据采集方法设计
        3.2.1 车辆信息采集
        3.2.2 车辆信息传输
        3.2.3 车辆信息处理
    3.3 本章小结
4 车企经销商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
    4.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1 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数据分析及预处理
        4.2.1 原始数据的分析
        4.2.2 数据预处理
    4.3 评价模型研究
        4.3.1 模型概述
        4.3.2 模型原理
        4.3.3 模型构建
    4.4 实验仿真及分析
        4.4.1 实验环境和实验数据
        4.4.2 实验评价指标
        4.4.3 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车企数据服务系统研发
    5.1 身份验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1.1 身份验证模块设计
        5.1.2 身份验证模块的实现
    5.2 档案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2.1 档案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5.2.2 档案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5.3 车辆监控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3.1 车辆监控管理模块设计
        5.3.2 车辆监控管理模块的实现
    5.4 车辆生产销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4.1 车辆生产销售模块设计
        5.4.2 车辆生产销售模块的实现
    5.5 系统测试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功能需求
    2.2 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关键技术
    2.3 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硬件设计
    3.1 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2 电控系统硬件设计
        3.2.1 电控系统嵌入式处理器选型
        3.2.2 电控系统硬件设计
    3.3 功能子系统硬件设计
        3.3.1 驾驶模式切换系统硬件设计
        3.3.2 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3.3 近距离障碍物感知系统硬件设计
        3.3.4 定位导航系统硬件设计
        3.3.5 车联网信息系统硬件设计
    3.4 PCB硬件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软件设计
    4.1 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2 车道线检测模块程序设计
        4.2.1 车道线检测方法综述
        4.2.2 相机标定
        4.2.3 图像采集与预处理
        4.2.4 车道线特征检测
        4.2.5 车道线拟合
    4.3 道路边沿检测模块程序设计
        4.3.1 道路边沿检测方法综述
        4.3.2 超声波传感器道路边沿检测
        4.3.3 道路边沿检测数据拟合
    4.4 卫星定位模块程序设计
        4.4.1 卫星定位原理综述
        4.4.2 双模卫星定位
    4.5 管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
        4.5.1 管理信息系统综述
        4.5.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功能测试
    5.1 硬件功能测试
        5.1.1 单板结构测试
        5.1.2 单板功能测试
    5.2 软件功能测试
    5.3 软硬件联合测试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危化品运输车辆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危化品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1.2.2 危化品运输车辆监测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1 系统功能需求
        2.1.2 系统方案设计
    2.2 系统监测参数选择
        2.2.1 参数选择原则
        2.2.2 车辆监测参数选择
        2.2.3 危化品监测参数选择
    2.3 GPRS通信技术
    2.4 GPS定位技术
    2.5 B/S模式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车载端软硬件设计及实现
    3.1 车载端系统总体介绍
    3.2 主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
        3.2.1 供电电路
        3.2.2 晶振电路
        3.2.3 复位电路
        3.2.4 调试电路
    3.3 传感器模块选型
    3.4 GPS模块
        3.4.1 GPS模块
        3.4.2 NMEA-0183协议
    3.5 GPRS模块
        3.5.1 GPRS模块
        3.5.2 AT指令
    3.6 报警模块
    3.7 车载端软件设计及实现
        3.7.1 开发环境简介
        3.7.2 车载端程序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监测管理中心设计
    4.1 监测管理中心功能分析
    4.2 数据库设计
        4.2.1 数据库概述
        4.2.2 E-R模型设计
        4.2.3 数据库表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监测管理中心功能实现
    5.1 开发环境介绍与搭建
        5.1.1 开发工具介绍
        5.1.2 阿里云服务器介绍与配置
        5.1.3 本地开发环境介绍与配置
    5.2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5.2.1 登录模块
        5.2.2 状态检测模块
        5.2.3 驾驶员信息模块
        5.2.4 车辆信息模块
        5.2.5 系统设置模块
    5.3 数据交互实现
    5.4 数据库操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功能测试
    6.1 车载端模块测试
    6.2 监测管理中心测试
    6.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轨道交通列车碰撞防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来源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整体结构
2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及碰撞防护
    2.1 列车运行控制方法
        2.1.1 列车运行的开环与闭环控制方法
        2.1.2 列车防碰的并行与编队控制方法
    2.2 基于直接信息交互的列车控制方法
        2.2.1 基于直接信息交互的列车运行控制方法
        2.2.2 基于直接信息交互的列车运行控制总体需求
        2.2.3 基于直接信息交互的列车运行控制关键技术
        2.2.4 基于直接信息交互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2.3 列车碰撞防护方法
        2.3.1 列车碰撞防护的理论基础
        2.3.2 两车碰撞防护微分对策方法
    2.4 小结
3 列车碰撞防护的车车避碰方法
    3.1 车车碰撞防护技术概述
        3.1.1 航空领域碰撞防护技术
        3.1.2 海事领域碰撞防护技术
        3.1.3 道路交通碰撞防护技术
    3.2 车车碰撞防护预警系统设计
        3.2.1 基于GPS定位的列车接近预警系统
        3.2.2 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碰撞防护系统
    3.3 车车碰撞防护系统架构设计与分析
        3.3.1 城市轨道交通车车碰撞防护系统设计与分析
        3.3.2 国铁CTCS叠加车车碰撞防护系统设计与分析
    3.4 小结
4 列车碰撞防护的车车通信技术
    4.1 车车间直接通信链路模型
        4.1.1 车车间超短波直接通信链路多普勒特性分析
        4.1.2 车车间直接通信多径衰落分析
        4.1.3 车车间直接通信的业务接入模型
    4.2 车车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算法
        4.2.1 车车直接通信资源复用车地通信模型
        4.2.2 车车直接通信复用车地通信资源分配算法
        4.2.3 车车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算法仿真与分析
    4.3 小结
5 列车碰撞防护的车人避碰方法
    5.1 车人避碰技术概述
        5.1.1 基于GPS和GSM-R的车人避碰系统设计
        5.1.2 基于雷达的车人避碰系统及其改进方法
    5.2 多普勒频移与距离-多普勒耦合算法
        5.2.1 距离与多普勒分辨率
        5.2.2 距离与多普勒耦合
    5.3 多动目标检测及有效目标甄别算法
        5.3.1 目标检测跟踪器设计
        5.3.2 目标预测甄别算法
    5.4 车人避碰系统分析
        5.4.1 基于雷达的车人避碰数据分析
        5.4.2 基于视觉的车人避碰改进方法
    5.5 小结
6 列车碰撞防护系统设计与分析
    6.1 车车避碰多频段直接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
        6.1.1 车车直接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选择及通信距离分析
        6.1.2 车车直接通信系统的接收机和发射机设计
        6.1.3 车车直接通信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6.2 基于雷达的车人避碰系统实现与分析
        6.2.1 基于雷达的车人避碰系统设计与实现
        6.2.2 基于雷达的车人避碰系统功能测试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基于GSM的智能车辆导航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消防车辆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邓师源.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2]基于北斗/GPS和室内定位融合的远程监控系统[D]. 翟俊杰.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3]基于智能车位锁的路边车位管理系统设计[D]. 田林. 烟台大学, 2020(02)
  • [4]基于车联网的数据采集系统及定位技术研究[D]. 刘丁柯.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5]微型低功耗定位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 杨硕.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6]基于GB/T32960标准的远程监控车载终端研究与实现[D]. 王子坤. 重庆大学, 2019(01)
  • [7]面向车辆产销及运行过程的车企数据服务系统研发[D]. 姚政. 重庆大学, 2019(01)
  • [8]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车自主导航系统设计[D]. 李磊.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9]危化品运输车辆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研究[D]. 毛伟成.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10]轨道交通列车碰撞防护技术研究[D]. 林俊亭. 兰州交通大学, 2018

标签:;  ;  ;  ;  ;  

基于GSM的智能车辆导航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