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社会的信息教育

论信息社会的信息教育

一、谈信息社会的信息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曹荣军[1](2021)在《对中职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信息社会责任是中职学生必备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具体表现、基本特征和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内容。由于中职学生自身不够成熟、信息环境复杂难以把控、科任教师认识不够到位等原因,引发中职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面临了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可以采取学习管理实行"一刀切"、学习进程实现流水式、学习活动组织项目化等策略。

白洁[2](2021)在《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高中信息技术案例教学实践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催生了一些信息社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与信息社会责任密切相关。在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信息社会责任”被明确规定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可见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要求。案例教学法在大多数学科中都能发挥出良好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仅仅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是远远不够的,而案例教学具有在特定的情境中解决类似问题的特点,它具有促进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素养发展的一定优势。因此,本研究认为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以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基于文献研究法,研究“信息社会责任”以及“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基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研究对信息社会责任进行了内涵阐释与解读,通过搜集相关教学案例与分析,发现案例教学法在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优势。二是初步设计了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案例教学方案。首先,由现状调查分析得出,高中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有待提升,存在信息安全与法律知识缺乏、信息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欠缺、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思维方法与价值观等问题。其次,案例教学的特点与价值恰恰适合培育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最后,基于以上理论工作,研究初步设计了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案例教学方案,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方案设计了教学实例。三是实践并验证了案例教学对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有效性。研究历经三轮案例教学实践,并及时进行反思与修正,进而优化并完善了案例教学方案。最后又对学生的访谈记录进行分析,证明了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素养的提升。

王永亨[3](2015)在《谈信息社会对教育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文中研究说明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社会信息化,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带来了很大变化。我们如何看待社会的信息化(即信息化社会)及对当前教育技术人员的素质现状的分析都是本文所阐述的重要内容。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教育技术人员素质结构的重大变化,信息素养成为教育技术人员素质的重要内容。教育技术人员素质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教育技术人员素质培养和提高策略的变化和调整,以促进教育技术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邢娜[4](2014)在《中职学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高阳职教中心为个案》文中认为近些年来,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可谓轰轰烈烈,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广泛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然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教学方法。从硬件设备的更新、课件的研制开发到专业人才的培养,再到多种学术活动的开展等各个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理论研究也变得越来越多姿多彩。本文围绕中职学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以高阳职教中心为研究对象,针对中职业学校多媒体教学中的教师能力及表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师生互动情况、课件质量、教室环境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根据调查材料分析了该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为该校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提升给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论文分为六部分内容:绪论:阐述了论文选题的原因及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提出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一章: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起到的作用、原则与理论依据,为探寻中职学校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提供了理论性基础。第二章:合理运用文献法、案例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阳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状展开调查研究。第三章:在教学管理、教师、学生的多重角度寻找影响高阳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学的因素。第四章:追求高效,提高高阳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学效果之对策探索。针对高阳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多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可操作性的建议。结论:总结概括论文并得出结论。结论为:1.高阳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学存在很多影响因素;2.通过研究方法分析总结影响该校多媒体教学的因素3.为解决这些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与可操作性建议。指出本次论文研究仍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本文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李铁钗[5](2013)在《计算机文化语境下的责任伦理探讨》文中提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文化,都因科技的发展发生了改变。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逐渐渗透到文化的各个方面,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种新型的社会技术文化—计算机文化出现在当今世界的舞台上。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在惊叹于计算机的速度发展之快,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同时,更应该认识到,计算机等各个领域的技术发展让人们在享受到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悄然带来了种种无法消除的负面影响。面对计算机文化时代,我们应该提出一种新的责任意识,一种新的责任模式,是积极的行为指导,会极大地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所以,今天重构责任伦理并不是要代替传统责任概念,而是对传统责任概念进行扩展、补充、增加或精确化,只有这样,才能对计算机文化社会纷繁复杂的、充满着巨大危险的主体行为提供规范,从技术文化与责任伦理的角度来揭示在这个技术化的社会中,更应该以一种责任意识来探寻技术与文化和谐发展的路径。论文对计算机文化产生与发展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计算机文化语境下的责任伦理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及其表现形式;指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影响已经超越了纯技术层面,体现了一种文化的价值属性。反过来,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也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二者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计算机文化是技术与现实文化的联姻,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化以及技术本身的系统新质,对人的社会生存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计算机文化的负面影响,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不和谐因素,计算机文化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这使责任意识的培养成为构建文明社会的必要前提。论文立足于STS的基本原理,从计算机技术与社会文化的辩证联系出发,展开计算机责任伦理问题的研究,试图重构责任伦理的维度、意义,最后尝试性提出责任伦理的建构原则和途径。重构计算机文化的社会责任伦理是网络道德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走出伦理失范困境的思想基础,因为网络人只有建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审慎地选择网络行为,从而维护整个网络社会的和谐有序,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李锋,王吉庆[6](2013)在《信息技术教育:历史的考察与现实的追问》文中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年轻的课程,它的发展既受技术本身变革的影响,也受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制约。从历史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教育大体经历了计算机程序教育、计算机应用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生态教育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但在阶段转换过程中也存在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因此,当今天的青少年真实地生活在"程序设计的世界"里,信息技术教育就不应只是简单地"学技术"和"用技术",更应该帮助学生理解"由各种程序算法所驱动的、由形式多样信息技术工具所表现的"信息化社会,发展学生的技术意识、算法思维、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的批判分析能力。

李健[7](2009)在《高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现状及其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分析目前高校信息技术专业师资队伍还存在许多问题,应通过有效途径和措施加强信息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邢倩[8](2009)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干扰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手段在给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干扰。本文从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入手,研究多媒体教学中的干扰及对策问题。第一章,阐述研究的背景、现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阐述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和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并分析了多媒体教学中干扰的产生、构成和特点。第三章,为了更好的了解多媒体教学中的干扰,笔者进行了文献研究,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总结出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从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对多媒体教学中干扰进行多维审视,指出了在多媒体教学中的每个阶段都存在着干扰。第五章,从多媒体的传播模式出发,分别对信源、教育信息、信宿、环境中存在的干扰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了它们在多媒体教学中所造成的干扰。第六章,在整个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干扰,怎么样克服这些干扰,或者说把干扰程度降到最低,在这章中,将会针对多媒体教学传播过程的各个阶段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在肯定已取得的成绩之后,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并对本文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余俊峰[9](2009)在《面向信息社会的传播学专业教育研究》文中指出就全球而言,信息化始于20世纪中期,其主要标志是全球性广播电视网、电话电信网和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和实施。信息技术在工农业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企业和政府管理、家庭以及一般社会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信息化催生了一种新兴的社会形态、新的社会关系,通常称之为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已改变了传播的概念、格局、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影响了传播的人才观念、传播学的教育内容、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信息社会改变了传播学的学科地位和身份。同时也对传播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播学专业教育已经发展为包含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流动站四位一体的完整教育教学体系。各学历层次之间在培养目标、教育模式、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不同。本文从国内传播学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入手,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在传播学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模式、专业实验教学、课程设置、实习与就业、本科与硕士的衔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对比分析美国传播学专业教育专业定位、实验教学等方面的基础上,得出美国传播学专业教育对我国传播学专业教育的启示。最后,结合信息社会对传播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在传播学专业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详谈传播学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信息时代传播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对策和发展建议。

钟柏昌[10](2009)在《谈信息社会背景下青少年反谣言教育》文中认为所谓谣言,法国学者卡普费雷是这样定义的:谣言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一、和谐语境下青少年反谣言教育的重要性

二、谈信息社会的信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信息社会的信息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对中职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社会责任的内涵
    1.1 信息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1.2 信息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
    1.3 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目标
2 中职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2.1 由于中职学生自身不够成熟而引发的教育问题
    2.2 由于信息环境复杂难以把控而引发的教育问题
    2.3 由于科任教师认识不够到位而引发的教育问题
3 中职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可采取的策略
    3.1 学习管理实行“一刀切”
    3.2 学习进程实现流水式
    3.3 学习活动组织项目化

(2)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高中信息技术案例教学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息社会责任的研究现状
        1.2.2 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信息社会责任
        2.1.1 信息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
        2.1.2 信息社会责任的水平层次
    2.2 案例教学法
        2.2.1 案例教学的概念界定
        2.2.2 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2.2.3 案例教学的教学特征
3 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高中信息技术案例教学设计
    3.1 前期分析
        3.1.1 教材分析
        3.1.2 学情分析
    3.2 教学目标确定
    3.3 教学内容组织
    3.4 教学策略分析
        3.4.1 讲授策略
        3.4.2 学习指导策略
        3.4.3 对话教学策略
    3.5 教学过程制定
    3.6 教学评价设计
        3.6.1 诊断性评价
        3.6.2 过程性评价
        3.6.3 总结性评价
    3.7 教学设计实例
        3.7.1 《保护知识产权》实例
        3.7.2 《遵守网络礼仪》实例
        3.7.3 《保护个人隐私》实例
4 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高中信息技术案例教学实施
    4.1 实践概述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
        4.2.1 计划与行动
        4.2.2 观察与反思
        4.2.3 本轮行动小结
    4.3 第二轮行动研究
        4.3.1 计划与行动
        4.3.2 观察与反思
        4.3.3 本轮行动小结
    4.4 第三轮行动研究
        4.4.1 计划与行动
        4.4.2 观察与反思
        4.4.3 本轮行动小结
    4.5 教学效果分析
        4.5.1 学生前后测结果分析
        4.5.2 访谈记录分析
        4.5.3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发现与建议
        5.1.1 研究发现
        5.1.2 建议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5.2.1 研究局限
        5.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人教版必修二中与信息社会责任相关的任务
附录二: 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调查问卷
附录三: 《知识产权保护》课前调查
附录四: 《知识产权保护》选择图片练习
附录五: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六: 系列案例教学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谈信息社会对教育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技术人员的职能和身份界定
2.信息社会对教育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
    2.1教学设计
    2.2多媒体软件的使用
    2.3网络环境的利用
    2.4课程整合的能力
    2.5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2.6电子教案的制作
    2.7多媒体教室的应用
    2.8学科研究

(4)中职学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高阳职教中心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的研究意义
    二、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 国外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
        (二) 国内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案例法
        (三) 访谈法
        (四) 问卷调查法
    四、 相关概念界定
        (一) 媒体
        (二) 多媒体
        (三) 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 中等职业学校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原则及理论依据
    一、 中等职业学校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一) 能够让学生在轻松、丰富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二)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育
        (三)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四) 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二、 中等职业学校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 教学目的要明确
        (二) 组合手段最优化
        (三) 提高教学实效性
        (四)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三、 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 认知学理论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 理查德 E.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
        (四) 视听教育学习理论----“经验之塔”理论
第二章 高阳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学应用现状调查
    一、 高阳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学情况简述
    二、 高阳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学问卷调查情况
        (一) 调查对象
        (二) 调查内容
        (三) 问卷调查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四) 调查结果分析
    三、 师生访谈
        (一) 访谈过程
        (二) 访谈内容
        (三) 访谈开展具体情况与回答情况
    四、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
        (一) 《国际商务英语函电(中职中专版) 》课程授课教师:王老师
        (二) 《纺织机械电工技术》课程授课教师:刘老师
        (三) 《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课程授课教师:张老师
        (四) 《思想品德教程》课程授课教师:段老师
第三章 影响高阳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学因素分析
    一、 教学管理因素分析
        (一) 很多教室的多媒体设备硬件设施及配套设备质量偏差
        (二) 缺乏专人管理,对多媒体教学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不力
        (三) 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过程无新意,流于模式化
    二、 教师因素分析
        (一) 部分教师对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不强
        (二) 教师制作课件水平偏低,教师普遍应用教材自带课件
        (三) 多媒体教学评比、评价制度不健全,无激励机制
    三、 学生因素分析
        (一) 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兴趣易降低
        (二) 学生参与多媒体教学过程以接受为主,缺乏互动交流
第四章 追求高效-—提高高阳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学的对策
    一、 完善多媒体教学管理
        (一) 增加对多媒体教学的资金投入,引入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二) 指定专职多媒体设备管理人员,加强对多媒体教学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三) 打破多媒体教学过程的模式化,加强教学过程多样化交流
    二、 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相关知识加强培训,鼓励教师进行课件创新
        (一) 加强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意识与多媒体教学的理论知识
        (二) 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培训要形成制度定期进行
        (三) 建立多媒体教学评比、评价制度,建立本校课件库
    三、 提高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建立师生多媒体交流互动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计算机文化语境下的责任伦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 计算机文化研究
        (二) 一般责任伦理和技术责任伦理研究
        (三) 计算机文化语境下的责任伦理研究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点与不足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二章 计算机文化的提出及影响
    一、计算机文化的提出与发展
        (一) 计算机文化的提出
        (二) 计算机文化的发展
    二、计算机文化的特征
        (一) 计算机文化的要素
        (二) 计算机文化的独特性
    三、计算机文化的影响
        (一) 计算机文化的正面影响
        (二) 计算机文化的负面影响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三章 计算机文化语境下的责任伦理问题
    一、责任伦理的提出及其特征
        (一) 责任伦理的提出
        (二) 责任伦理的基本特征
    二、责任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表现形式
        (一) 责任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 责任伦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四章 计算机文化语境下的责任伦理重构
    一、责任伦理重构的维度
        (一) 科技工作者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二) 网民应确立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
        (三) 政府、社会组织应建立责任控制体系
    二、责任伦理重构的意义
        (一) 有助于主体真正地享有自由
        (二) 有助于网民更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三) 有助于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协调发展
    三、责任伦理重构的实现途径
        (一) 技术层面
        (二) 主体层面
        (三) 约束层面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信息技术教育:历史的考察与现实的追问(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解信息技术
    1. 技术“工具观”
    2. 信息“系统观”
    3. 信息“生态观”
二、信息技术教育:历史的考察
    1. 计算机程序教育
    2. 计算机应用教育
    3. 信息素养教育
    4. 信息生态教育
三、信息技术教育:现实的追问
    1. 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学生“抵制”信息技术吗
    2. 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操作技能”训练吗
    3. 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是“鸡肋”吗
四、结束语

(7)高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现状及其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信息技术专业师资的现状
    1、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水平偏低
    2、学科知识丰富, 科研水平和职称层次偏低
    3、沟通意识强烈, 但未形成学术团队且知识获取手段单一
三、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1、制定政策适当向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倾斜
    2、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应从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实际出发, 真正办实事
    3、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 强化自身的科研意识, 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
    4、做好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系统培训工作

(8)多媒体教学中的干扰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文献综述
2 多媒体教学与干扰
    2.1 多媒体教学
    2.2 多媒体教学中的干扰
    2.3 多媒体教学中干扰的产生、构成与特点
3 关于对多媒体教学中的干扰及对策调查
    3.1 调查内容
    3.2 结果分析
    3.3 调查分析
4 对多媒体教学中干扰的多维审视
    4.1 心理学视角
    4.2 教育学视角
    4.3 传播学视角
5 多媒体教学中的干扰
    5.1 信源干扰
    5.2 教育信息干扰
    5.3 信宿干扰
    5.4 环境干扰
6 多媒体教学中针对干扰的对策
    6.1 针对信源质量的干扰
    6.2 针对教育信息干扰的对策
    6.3 针对信宿干扰的对策
    6.4 针对环境干扰的对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9)面向信息社会的传播学专业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重点与难点
    1.6 相关文献综述
2 信息社会与传播学专业教育
    2.1 信息社会概述
    2.2 信息社会的传播特征
    2.3 信息社会对传播、传播学及其专业教育的影响与要求
3 中国大陆传播学专业教育现状及分析
    3.1 传播学专业教育概述
    3.2 传播学本科专业教育
    3.3 传播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教育
    3.4 传播学专业教育现状与信息社会要求的差距
4 美国传播学专业教育分析及启示
    4.1 美国传播学专业教育概况
    4.2 美国传播学专业教育的专业定位
    4.3 美国传播学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
    4.4 美国传播学教育个案分析——伊利诺伊大学传播学院
    4.5 美国传播学专业教育对大陆传播学专业教育的启示
5 对中国大陆传播学专业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中国大陆传播学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5.2 信息社会中国大陆传播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5.3 对中国大陆传播学专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国内部分院校传播学本科专业实验室名称、实验课程一览表
附件2 我国部分传播学专业硕士学校及专业方向一览表
附件3 关于传播学本科专业教育的调查
附录4 关于传播学专业硕士教育的调查

四、谈信息社会的信息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对中职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思考[J]. 曹荣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30)
  • [2]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高中信息技术案例教学实践探索[D]. 白洁. 扬州大学, 2021(09)
  • [3]谈信息社会对教育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J]. 王永亨. 考试周刊, 2015(68)
  • [4]中职学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高阳职教中心为个案[D]. 邢娜.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4)
  • [5]计算机文化语境下的责任伦理探讨[D]. 李铁钗.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07)
  • [6]信息技术教育:历史的考察与现实的追问[J]. 李锋,王吉庆. 中国电化教育, 2013(02)
  • [7]高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现状及其培养策略研究[J]. 李健. 潍坊学院学报, 2009(03)
  • [8]多媒体教学中的干扰及其对策研究[D]. 邢倩. 华中科技大学, 2009(03)
  • [9]面向信息社会的传播学专业教育研究[D]. 余俊峰. 华中科技大学, 2009(03)
  • [10]谈信息社会背景下青少年反谣言教育[J]. 钟柏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03)

标签:;  ;  ;  ;  ;  

论信息社会的信息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