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枣高速永州互通设置方案的选择

横枣高速永州互通设置方案的选择

一、衡枣高速公路永州互通设置方案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霍冬霞,宁跃云[1](2021)在《湖南衡枣高速公路大修护栏改造方案》文中研究说明护栏作为公路上的主要交通安全设施,为安全行车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运行年限的增加,大量高速公路进入了大修阶段,基于湖南衡枣高速公路大修护栏改造方案,介绍了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中护栏改造的设计要点,并对17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陈丹钿[2](2018)在《GL高速公路交通预测及技术经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投资决策前,在调查分析与项目相关的各种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方法对可选方案进行综合比较来论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是项目投资决策、初步设计、筹措建设资金等的依据。公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可行性研究也是其建设前期工作中的核心部分,在其建设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和程序,结合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以GL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从交通量预测、技术和社会经济评价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以期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参加和依据。首先通过对高速公路交通预测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介绍了交通预测的基本思路、相关理论和方法,在交通预测“四阶段法”的基础上,建立交通预测模型,作为技术经济评估分析的基础。其次,确定项目的影响区域,并就社会经济环境与项目相互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初步论证项目的宏观作用。然后通过对项目影响区域的交通现状和发展规划的分析进一步确定项目实施的必要性。通过公路交通调查,全面了解项目影响区域的交通量构成、交通流向、流量的现状,采用“四阶段法”预测出项目未来特征年的交通量情况,从而进一步论证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对项目自然条件和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并确定项目的主要技术标准。同时综合考虑路线总体走向、地形地质、城镇规划等因素,对项目起终点、线路走向方案进行比选,选取了项目实施的最优工程方案,从而确定了项目建设的技术可行性。最后,从投资估算、财务评价、国民经济、土地利用、节能减排和社会影响六个层面对项目进行社会经济评价,权衡利弊,论证项目建设的积极作用及可行性。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于指导GL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对其他公路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邓婷婷[3](2018)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湖南省永州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中的领头羊,担负着国家战略意义,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也突飞猛进,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公路快速运输系统的发展,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同时还缓解了整体交通运输的压力,改变了传统交通运输的格局。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工作也成为重点工作。但是在面对新时局的情况下,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十分严峻,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导致人财物的损失,且每每损失惨重。因此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迫在眉睫。本文以湖南省永州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情况为对象,对永州市辖区内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永州市辖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分布规律、隧道事故多发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与永州市辖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点相适应的交通管理建议以及针对具体事故的预防措施,以期能将本文的研究建议应用于实际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中,并达到减少永州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效果,为降低永州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率及事故严重程度打下基础。具体而言,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在分析论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综述,国外以德国高速公路建设和美国高速公路建设为代表进行阐述,而国内则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布时间、事故特征、安全防控体系、安全管理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并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2)本文对高速公路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并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进行概述,在道路交通安全理论的基础上,构建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基本框架,明确道路交通安全干预手段和改善措施,同时对典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分析了永州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和特点。(3)本文从人、车、道路、地理因素四个方面对永州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以实际数据为依据,结合永州市高速公路本身的特点从提升驾驶员及行人素质、重点车辆管理对策、隧道群事故预防和秩序管理、灾害性天气预防对策四个方面提出完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张超良[4](2018)在《湖南省高速公路典型沥青路面长期使用性能评价及预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湖南省高速公路的发展,不仅其通车里程越来越大,交通量也迅速增加,尤其超载、重载车辆的增多,大大加剧了路面的负担,降低了路面的使用性能。为保证高速公路长期较高的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就必须对典型路面当前和未来的状况有统筹的把控,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因此,对湖南省高速公路长期使用性能的研究格外重要。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以下几点工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1)结合湖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类型、路面结构组合形式、路面结构厚度和混合料类型等对路面长期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对湖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各代表路段的基本属性及最近(2017年)的典型病害特征。(2)在分析湖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历年典型病害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构建了湖南省高速公路典型路面长期使用性能指标体系。基于湖南省典型路面结构相应代表路段的历年检测数据,得出了代表路段的路面使用性能指标在正常养护及日常养护条件下的变化特点。(3)基于“负指数模型”与“余弦模型”的不同特征,将两者结合起来构建组合模型,并求取相应的模型参数,参数表明不同结构下的路面性能衰变情况差异较大,总体上,SMA路面好于AC/AK路面、混合式基层好于半刚性基层、CRC基层好于PCC基层、RQI指标的衰变要慢于PCI指标。(4)对湖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长期使用性能(即15年)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对各路段的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等级按年份进行了统计,得出了不同代表路段路面使用性能的差异,可为以后高速公路新建/大修的结构选用提供参考。

郭细根[5](2017)在《多维空间视角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与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分权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城市区域化与区域城市化趋势更加明显,城市群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为顺应城市化发展规律中国新型城镇化规划将城市群确定为城市化主体形态,城市群成为国家参与全球和区域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自戈特曼大都市带学说建立以来都市圈、都市连绵区、超级城市区域、全球城市区域、巨型城市区域等城市群相近术语不断出现;当前从技术形态上识别与规划城市群成为研究重点,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尤其是空间的生产角度研究城市群近年逐渐增多。论文从空间的生产与空间关系出发,运用空间多维综合TPSNF(Territory 领域、Place 地方、Scale 尺度、Network 网络、Function 功能)分析框架抽象概括出城市群实体空间、网络空间、功能空间,揭示城市群多维空间内在关系,认为实体空间是极核,网络空间是通道,功能空间是结果,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城市群成为城镇体系主要形态,起到了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论文以区县(含市辖区)为基本单元,运用多维综合TPSNF分析框架对政府作用明显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实体空间、网络空间、功能空间展开实证研究,包括都市区视角的城市群实体空间识别、分支企业投资的城市群网络空间联系、劳动功能分工的功能空间分析;立足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差异与不平等,探讨了TPSNF框架下政府如何运用尺度重构实现城市群空间的统一。实证研究与发现:(1)在都市区视角的实体空间识别中,利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确定15个都市区,在此基础上识别城市群实体空间,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由核心区、扩展区、边缘区以及核心区内部的绿心组成,核心区包括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南昌九江都市区以及环线内所有地市,扩展区为除核心区外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规划地域,边缘区为除核心区和扩展区外的湘赣鄂全境。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跨省域、多中心、环状圈层特点,这与2013年湘赣鄂三省内工矿、餐饮、银行大量POI数据核密度拟合结果高度吻合。(2)在分支企业投资的网络空间联系中,运用2013年湘赣鄂经济普查数据分离出母子公司并匹配地址,构建268×268联系矩阵,从区域内、全国以及行业层面,其中行业又细分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基础性服务业),研究城市群网络空间联系并用Arcgis软件将其可视化。联系以省内为主独立组团,武汉、长沙、南昌核心作用显着;跨省联系稀疏且以服务业居多、制造业联系并不明显;地理邻近性、行政等级和区位交通等在投资联系中起决定作用,对区外省域在长江中游及湘赣鄂投资作用更加突出,湖南与珠三角、江西与长三角、武汉与京津冀联系最为紧密。(3)在劳动空间分工的功能空间分析中,通过城市(地市、省会)、开发区(国家级、省级以及新区新城)以及产业企业(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500强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等不同尺度、不同主体展开分析;空间成本作用下开发区、产业、企业显着集聚、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城市利用空间成本差异时功能定位存在竞争,关键在于形成合理化分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4)在城市群治理与协调发展中,立足城市群空间差异与不平等,认为差异产生的根源在于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的累积叠加以及政府差异化政策的推行。272区县1999-2015年人均GDP的Theil指数2010年后逐渐变小表明城市群战略促使区域差异缩小,空间Markov转移概率表明区域发展马太效应的存在。TPSNF框架下包括柔性区域规划以及刚性行政区划在内的尺度重构成为城市群空间治理有效的工具手段;网络化成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要策略,通过政府间合作、非政府组织培育以及基础设施完善和优化,有效推动了城市群空间的统一。

王华[6](2017)在《交通互连互通对区域旅游合作度的影响研究 ——以武陵山片区6市(州、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交通与区域合作是近年来旅游经济管理和旅游地理研究的热点课题,但将二者系统化及交叉关系的研究还需要深化和落地,尤其是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仅停留在口号式宣传呼吁,政府组织洽谈会或签定协议(合同)的活动,或两地建立铁路、公路、直飞航班等交通路线等层面,这是一种并不深入的泛合作活动,缺乏定量研究区域旅游合作紧密关系程度以及其与交通通达性的关系。本研究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第三章从交通与旅游的关系,交通对3个典型区域旅游合作影响的历时性分析,交通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合作共时性分析,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归纳等方面分析交通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影响,总结出交通运输对区域旅游合作影响的理论构架。第四章从界定狭义的区域旅游合作,提出区域旅游合作度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法对区域旅游合作度进行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分析,并采用德菲尔法对每一个合作因子加权赋分,形成一个评价区域旅游合作紧密程度的模型。第五章选择武陵山片区6个连通度不同的市(州、区)作为案例地,用区域旅游合作度的评价体系分两个层次定量测评它们之间旅游合作度的大小。第六章从武陵山片区交通与旅游的兴起、发展、演化历程始终交织在一起,相互推拉、共同发展过程,交通对武陵山片区不同市州区旅游合作效率的影响及影响类型等方面,进一步实证分析了交通互连互通对区域旅游合作度的影响及弹性。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武陵山片区旅游开发与区域合作中,交通互连互通是关键性制约因素20世纪80年代初,湖南省政府出面帮助武陵源(当时分属三县的张家界林场、天子山、索峪溪)进行“三通”,张家界旅游业开始起步。1994年张家界飞机正式通航,特别是1995年底,张家界至长沙铁路连通,张家界旅游业迎来第一次腾飞。2003年张家界至吉首的二级公路开通,张家界与凤凰古城旅游合作日渐紧密。2005年张家界至长沙高速公路贯通,2007年吉首至长沙高速贯通,张家界-凤凰旅游通道游客流量激增。2009年武广高铁开通,2013年张家界至重庆、吉首至铜仁高速公路全线开通,珠三角、成渝、武汉城市群大量游客流向张家界-凤凰-梵净山旅游黄金线,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出现“井喷”。历时性分析长三角、中三角和湖南省旅游发展及合作,交通互连互通也是关键性制约因素。2.提出区域旅游合作度的概念,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度测评的指标体系从政府层面的政策相通、环境同治、责任协担,企业层面的资源共享、市场共拓、游客互送,协会和社区层面的氛围共营、分歧共商,落实到系统地分析狭义的区域旅游合作层次及因子指标,构建区域旅游合作紧密程度的评价体系。首先,厘清区域旅游合作紧密程度(合作度)的目标和内涵。目标用于指导区域旅游合作实践,内涵涉及对象结构和合作活动要素。其次,从宏观层面的涉旅产业族群,中观层面的旅游业到微观层面的旅游企业的合作,分析其对象系统、管理过程系统、支持系统,确定合作指标体系构建准则和思路。再次,从众多的合作指标中筛选出实用的指标因子。最后对筛选出的指标归并出评价体系并请专家给予因子赋予权重。3.旅游地的外部通达度高,其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两个旅游地之间连通度高,那么旅游合作度高在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武陵山片区的6市(州、区)为案例,运用本研究构建的评价体系检验两地之间的旅游合作度与交通关系,开展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定量测评和实证研究。一是把同处湖南西部的张家界、湘西州、怀化作为一个整体(称为大湘西),分别检验大湘西与贵州铜仁、重庆黔江、湖北恩施的旅游合作度,大湘西与铜仁的合作度最高,大湘西与恩施合作度最低(几乎没有合作),大湘西与黔江的合作度比大湘西与铜仁的合作度略低。研究发现,铜仁与大湘西共建共用铜仁·凤凰机场,铁路、高速公路与大湘西三个市(州)连通;黔江与大湘西国道、高速公路连通;恩施与大湘西截至2016年底还没有高等级公路连通。二是分别检验同处大湘西,市区地理位置呈等边三角形的张家界、吉首、怀化三者的两两旅游合作度,张家界与吉首的合作度最高,也有隶属渊源作用,吉首与怀化的合作度低,张家界与怀化的合作度更低。张家界与吉首有高等级旅游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相连;吉首与怀化有铁路相连,截至2012年,没有高等级公路相连;张家界与怀化之间没有直通道路,必须绕道湘西州(或常德桃源)才能连通。4.交通连通性与区域旅游业发展呈正相关性,促进区域旅游合作,龙头旅游地在合作中起引擎作用从武陵山片区的旅游倒逼交通建设,交通发展对旅游线路的旅游流量历时性影响,交通对区域旅游合作影响类型等方面分析交通的互连互通如何影响区域旅游合作。首先,分析张家界旅游发展倒逼交通网络的改善,交通每一质的提升反过来促进其旅游业实现一次大跨越,同时促进其与周边市(州)旅游合作加强。其次,以历史性数据分析张家界和湘西州之间的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与公路总里程(km)及高速公路(k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及0.904和0.952及0.932,双尾数检验为0,均小于1%,则旅游的两个指标与交通的两个指标是显着性相关的。再次,以张家界-凤凰-梵净山为例分析旅游通道演化对旅游空间合作的影响。最后,分析交通对不同地市合作效率及交通对区域旅游合作影响的5种主要类型,发现张家界对片区旅游合作有引擎作用。本研究拟在以下几点进行创新:第一,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狭义的区域旅游合作的概念,提出区域旅游合作度的概念,构建区域旅游合作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评区域旅游合作度。本研究抛开广义的没有实质内容的区域旅游泛合作,首选区域必须满足地缘相邻,资源互补或共享,道路连通等条件,而且旅游合作中必须有政策相同,资源共享,游客互送,市场共拓,形象共推等实质性活动,把具有以上特征的区域旅游合作界定为狭义的区域旅游合作。为反映狭义区域旅游合作关系紧密程度,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度。对区域旅游合作度从宏观、中观、微观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区域一体化为满分标准(赋值100%),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目标层、功能指标层、分析指标等逐层加权赋分,构建了定量测评区域旅游合作度的体系。评价体系中用分值反映区域合作度的大小,完全一体化则合作度值为100%,完全没有合作则合作度值为0;其分值范围在0~100%,分值越大则表示合作度越高。这一点有3个创新分点:①界定狭义的区域旅游合作的概念;②提出区域旅游合作度的概念;③构建区域旅游合作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揭示了交通的互连互通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从交通与旅游辩证关系,交通对长三角、湘鄂赣、湖南省3个典型区域旅游合作影响的历时性分析,发现随着交通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愈来愈紧密;交通对国家、省区、大都市圈等不同空间尺度区域旅游合作影响的共时性分析,发现交通连通性好,则区域旅游合作关系紧密,交通连通性不好,则区域旅游合作关系松散;都凸出了交通的互连互通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关键影响因素。第三,揭示了区域外部通达度好,则区域旅游业发展好,区域内部连通度好,则区域旅游合作度就高;旅游龙头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引擎作用也很关键。本研究选取山高谷深的武陵山片区6市(州、区)作为案例地,首先对其外部通达度和内部连通度进行分析,对武陵山片区分两个层次定量测度区域之间旅游合作度。第一层次,把大湘西作为一个整体,分别定量测评其与铜仁、黔江、恩施的旅游合作度,发现大湘西与铜仁道路连通度最好,旅游合作度也最高;恩施外部与重庆、武汉等通达度高,旅游业发展好,但是恩施与大湘西之间道路连通度很低,旅游合作度很低,几乎没有开展合作。第二层次,定量测评大湘西中的张家界、湘西州、怀化之间旅游合作度,发现张家界与湘西州道路连通好,旅游合作度最高;张家界与怀化道路连通性差,合作度最低。张家界与湘西州和湘西州与怀化道路连通度几乎一样,但湘西州与怀化的合作度远低于张家界与湘西州的旅游合作度,发现大湘西旅游龙头在旅游合作中的引擎作用也很关键;另外张家界是从湘西州剥离出去的,行政隶属渊源对合作也有一定影响。

刘继艳[7](2016)在《衡枣高速资产证券化项目价值评估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领域之一,建立和完善交通运输发展“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规范高效”的投融资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公平合理的高速公路基础资产价值评估结果,是投融资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探索如何对高速公路基础资产进行评估,保证评估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有效维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首先在系统地研究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阐述了高速公路资产的经济属性,比较分析了高速公路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其次对衡枣高速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案例进行了介绍,根据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的特定目的,结合高速公路的本质特性,探索以车流量预测为基础的收益现值法进行价值评估,指出衡枣高速公路价值评估过程中存在的四个问题:交通量的预测不合理、营运收入的不完整、无形资产收费权未摊销、折现率选用较主观,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充分考虑高速公路惠民政策对车辆通行费收入的影响;完整界定高速公路收入的范围;将经营权转让价值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并对其进行累计摊销,抵减企业所得税费用;结合资本市场风险程度对投资者的影响,充分利用证券市场的数据来确定高速公路经营权价值评估中的折现率。最后对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价值进行改进评估,得出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价值评估的启发。本文旨在解决衡枣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案例评估结果合理性、可信性等问题,提供具体、可操作性的改进对策,以期完善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价值评估,并为同类型案例的价值评估提供借鉴。

杨开业[8](2015)在《浅析衡枣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成因和改扩建方案设计要点》文中指出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和物流运输的需求、汽车工业的发展,既有高速互通收费站受建设时设计规范、设计理念的局限,其整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已不能满足当前交通量组成变化需求,甚至成为交通"瓶颈"。结合衡阳至永州枣木浦高速公路互通匝道收费站改扩建工程设计实例,就收费站道路工程平面部分,分析总结既有互通收费站交通瓶颈成因,浅析收费站改扩建道路工程中设计的要点。

段娟[9](2013)在《基于路网的高速公路改造期间交通组织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大量增加,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实际交通量往往超过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时的预测交通量,导致交通拥堵现象频发,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下降。自2007年以来,全国逐步进入了高速公路改造的高峰阶段,为了保障高速公路改造期间整个影响区域路网内交通安全、畅通、有序运行,开展高速公路改造期间交通组织方法研究尤为重要。本论文基于影响区域路网对高速公路改造期间交通特性、交通分流方法、交通安全设施增设调整三个问题进行研究。在交通特性分析方面,本文采用修正系数法对改造高速公路及影响区域路网道路的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构建弹性出行预测模型得出影响区域内OD交通量的修正方法;在交通分流方法研究方面,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法,构建了适合高速公路改造实际情况的路阻函数及交通分配模型,选取动态综合评价法计算制定了交通分流方案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层整体控制、线层分类分流以及点层逐级分流的交通分流方案制定方法;在交通安全设施增设调整方面,本文根据国内相关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交通诱导标志标线的设置方法及分流方案宣传方式等;同时,以潭耒高速公路提质改造工程为例对本文提出的交通组织方法进行工程实践验证。目前,国内对基于路网这种系统的交通分流方法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在综合考虑改造高速公路及其影响区域路网交通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交通分流方法研究,同时提出了保障交通分流方案有效实施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方法,这不仅丰富了高速公路改造期间交通分流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也对相关的工程实践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杨开业[10](2010)在《浅谈新老高速公路交叉时互通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娄衡高速七碗枢纽互通的功能、制约因素及方案设计情况的阐述,总结新老高速公路交叉时该类型互通式立交的特点和设计要点。

二、衡枣高速公路永州互通设置方案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衡枣高速公路永州互通设置方案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衡枣高速公路大修护栏改造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概述
2 护栏现状
3 新旧护栏比较分析
4 交通调查及标准选择
    4.1 交通流量情况
    4.2 车型比例情况
    4.3 护栏改造标准选择
5 护栏改造方案分析与比选
    5.1 路侧护栏方案
        5.1.1 填方路段
        5.1.2 挖方路段
        5.1.3 路侧波形梁护栏
        5.1.4 交通分流三角地带
    5.2 中央分隔带护栏方案
    5.3 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方案
6 结语

(2)GL高速公路交通预测及技术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可行性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公路交通预测理论体系
    2.1 交通预测基本方法
        2.1.1 交通生成
        2.1.2 交通分布
        2.1.3 交通方式划分
        2.1.4 交通分配
    2.2 交通预测理论体系搭建
        2.2.1 高速公路交通预测技术路线
        2.2.2 高速公路交通预测主要影响因素
        2.2.3 高速公路交通预测主要工作内容
        2.2.4 高速公路交通预测基础工作
        2.2.5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L高速公路项目实施必要性分析
    3.1 项目概况
    3.2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3.2.1 社会经济现状
        3.2.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3.3 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规划
        3.3.1 交通运输现状
        3.3.2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3.4 项目影响区域交通量调查分析及预测
        3.4.1 交通量调查分析过程
        3.4.2 交通量预测结果
    3.5 GL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L高速公路项目技术可行性与建设方案比选分析
    4.1 项目影响因素分析
        4.1.1 自然条件
        4.1.2 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4.1.3 其他影响因素
    4.2 项目技术标准论证与确定
        4.2.1 公路等级论证
        4.2.2 设计车速论证
        4.2.3 车道数论证
        4.2.4 主要技术标准确定
    4.3 项目建设方案比选
        4.3.1 建设项目起点论证
        4.3.2 建设项目终点论证
        4.3.3 路线走向方案比选
    4.4 推荐方案
        4.4.1 推荐方案的起终点、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4.4.2 推荐方案的标准、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4.3 路基工程
        4.4.4 路面工程
        4.4.5 桥涵工程
        4.4.6 隧道工程
        4.4.7 交叉工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L高速公路项目社会经济评价分析
    5.1 投资估算
        5.1.1 投资估算概述
        5.1.2 估算结果
    5.2 财务评价
        5.2.1 财务评价概述
        5.2.2 评价参数
        5.2.3 收费标准及收入
        5.2.4 收费标准财务评价
    5.3 国民经济评价
        5.3.1 国民经济评价概述
        5.3.2 评价参数与费用调整
        5.3.3 国民经济效益计算
        5.3.4 国民经济评价结果
    5.4 土地利用评价
    5.5 节能减排评价
        5.5.1 建设期耗能分析
        5.5.2 运营期节能分析
    5.6 社会影响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3)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湖南省永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全国高速公路建设情况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相关理论研究及典型案例
    2.1 高速公路及相关事故概述
        2.1.1 高速公路基本情况概述
        2.1.2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概述
    2.2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
        2.2.1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基本框架
        2.2.2 道路交通安全干预手段和改善措施
    2.3 典型事故案例
        2.3.1 事故发生阶段
        2.3.2 典型事故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永州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和特点
    3.1 永州市高速公路建设现状
        3.1.1 永州市高速公路建设情况
        3.1.2 永州市高速公路隧道的基本情况
    3.2 永州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基本情况
        3.2.1 事故发生的总体情况
        3.2.2 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
    3.3 永州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
        3.3.1 死亡事故路段较集中
        3.3.2 客、货车辆事故率高
        3.3.3 节性事故多发
        3.3.4 行人事故后果重
    3.4 小结
第四章 永州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4.1 人为因素
        4.1.1 驾驶员安全意识低
        4.1.2 行人安全意识不高
    4.2 车辆因素
        4.2.1 车辆配置设施跟不上要求
        4.2.2 违法改装车辆多
    4.3 道路因素
        4.3.1 长大纵坡多
        4.3.2 隧道多且情况复杂
    4.4 地理因素
        4.4.1 山区位置特殊
        4.4.2 气候多变
    4.5 小结
第五章 完善永州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5.1 提升驾驶员及行人素质
        5.1.1 提升驾驶员行车素质
        5.1.2 开展安全教育宣传
        5.1.3 加大整治力度
    5.2 重点车辆管理对策
        5.2.1 推动联管共治,构建安全管理大格局
        5.2.2 强化路面巡控,织就路面管控网络
        5.2.3 加强宣传攻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5.3 隧道群事故预防、秩序管控
        5.3.1 完善道路硬件设施与技术
        5.3.2 部门间加强管理协调
        5.3.3 加大违法查处力度
    5.4 灾害性天气预防对策
        5.4.1 完善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
        5.4.2 恶劣天气行驶加强主观重视
    5.5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湖南省高速公路典型沥青路面长期使用性能评价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典型路面结构
        1.2.2 路面使用性能指标及评价
        1.2.3 路面使用性能预测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湖南省高速公路路网状况分析
    2.1 湖南省高速公路路网概况
        2.1.1 路网整体概况
        2.1.2 路网交通量概况
        2.1.3 湖南省公路自然区划
    2.2 湖南省高速公路典型沥青路面结构划分
        2.2.1 路面面层分类
        2.2.2 路面基层分类
        2.2.3 路面结构划分
    2.3 大修高速公路典型沥青路面结构形式
        2.3.1 AC/AK+PCC复合式路面
        2.3.2 SMA+CRC复合式路面
        2.3.3 ARHM+CRC复合式路面
        2.3.4 SMA+旧沥青普通沥青路面
    2.4 新建高速公路典型沥青路面结构形式
        2.4.1 AC/AK+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2.4.2 AC/AK+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
        2.4.3 SMA+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2.4.4 SMA+CRC复合式路面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湖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变化特点分析
    3.1 典型病害特征及成因
    3.2 路面性能指标体系概述
        3.2.1 路面性能指标体系
        3.2.2 路面性能指标计算
    3.3 路面性能指标的变化特点
        3.3.1 正常养护下的路面性能指标变化
        3.3.2 数据预处理方式简述
        3.3.3 日常养护下的路面性能指标变化
    3.4 典型路面结构对路面状况的影响分析
        3.4.1 AC/AK型沥青路面
        3.4.2 SMA型沥青路面
        3.4.3 ARHM型沥青路面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湖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研究
    4.1 路面性能预测模型概况
    4.2 路面性能回归预测模型的选取
        4.2.1 回归模型特点
        4.2.2 回归模型适应性验证
    4.3 路面使用性能组合预测方法的提出
        4.3.1 路面使用性能组合预测的方法
        4.3.2 路面使用性能组合预测的内容
    4.4 路面使用性能组合预测研究
        4.4.1 组合预测原理
        4.4.2 基于穷举法的权重系数确定
        4.4.3 组合预测精度检验
    4.5 组合预测实例分析
        4.5.1 组合模型求取
        4.5.2 模型对比及精度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湖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长期使用性能研究
    5.1 模型相关参数研究
        5.1.1 模型参数的求取
        5.1.2 模型参数的分析
    5.2 典型路面长期使用性能特征
        5.2.1 路面长期使用性能预测
        5.2.2 路面长期使用性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5)多维空间视角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与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技术路线
        1.2.2 研究内容框架
        1.2.3 研究数据方法
    1.3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城市群研究综述与进展
    2.1 城市群的涌现
        2.1.1 城市群的形成发展
        2.1.2 城市群涌现的原因
    2.2 城市群研究脉络与相近概念辨析
        2.2.1 城市群研究脉络
        2.2.2 相近概念的辨析
    2.3 当前城市群研究主要内容与热点
        2.3.1 当前研究主要内容和重点
        2.3.2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进展
    2.4 存在的不足与新的方向
第三章 城市群多维空间的TPSNF分析框架
    3.1 城市群空间的本质
        3.1.1 空间与空间的生产
        3.1.2 城市群空间的本质
    3.2 城市群TPSNF分析框架与多维空间建构
        3.2.1 传统区域研究的多维线性分析
        3.2.2 区域空间关系TPSN多维综合
        3.2.3 TPSNF框架下城市群多维空间建构与抽象
    3.3 城市群多维空间的不平等与统一
        3.3.1 动力源自城市群增长极功能发挥
        3.3.2 尺度重构是空间统一的工具手段
        3.3.3 网络成为空间统一的路径通道
    3.4 小结
第四章 都市区视角下城市群实体空间识别
    4.1 研究区概况
        4.1.1 自然地理环境
        4.1.2 社会经济发展
        4.1.3 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战略
    4.2 都市区与城市群发展及内在关系
        4.2.1 城市实体地域人口的统计
        4.2.2 都市区与城市群发展分布
        4.2.3 都市区是城市群产生基础
    4.3 长江中游城市群实体空间范围与结构特征
        4.3.1 15个都市区界定及其空间集聚分布
        4.3.2 城市群跨省、多中心、圈层化特征
        4.3.3 实体空间高度吻合POI数据的拟合
    4.4 小结
第五章 分支企业投资的城市群网络空间联系
    5.1 城市群网络空间与企业投资
        5.1.1 网络社会崛起与城市群网络空间
        5.1.2 企业投资联系与企业网络构建
        5.1.3 分支企业投资联系数据处理与方法
    5.2 城市群多尺度分行业的分支企业投资联系
        5.2.1 城市群区域内省域组团化显着
        5.2.2 城市群与全国省域差异化联系
        5.2.3 行业总体与细分的多样化网络
    5.3 城市群网络空间结节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5.3.1 网络空间结节性呈核心边缘格局
        5.3.2 影响企业投资结节性的原因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劳动空间分工下城市群功能空间分析
    6.1 劳动空间分工与城市功能定位
        6.1.1 劳动空间分工
        6.1.2 城市差异化功能定位
        6.1.3 省会核心增长极功能
    6.2 开发区劳动空间分工
        6.2.1 开发区的区内集聚分布
        6.2.2 空间成本主导产业发展
        6.2.3 开发区合作与转型发展
    6.3 地方化特色产业企业集聚发展
        6.3.1 产业集群要素类型的梯度发展
        6.3.2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发展新动能
        6.3.3 龙头企业与创新企业的空间集聚
    6.4 小结
第七章 TPSNF框架下城市群空间治理与协调发展
    7.1 长江中游城市群多维空间不平等及其原因
        7.1.1 长江中游城市群多维空间的不平等
        7.1.2 自然、历史、经济差异累积叠加是内在动力
        7.1.3 政府差异化政策制订实施成为强大外部推力
    7.2 TPSNF框架下尺度重构成为城市群空间治理有效工具
        7.2.1 尺度重构是空间治理有效工具
        7.2.2 柔性空间规划政策的引导塑造
        7.2.3 刚性行政区划调整成制度保障
    7.3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网络化策略
        7.3.1 政府合作网络平台搭建
        7.3.2 非政府组织网络的培育
        7.3.3 基础设施网络完善优化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实体空间跨省、多中心、圈层化显着
        8.1.2 网络空间省域组团与差异化外部联系
        8.1.3 功能空间成本差异产生要素空间集聚
        8.1.4 尺度重构促进城市群多维空间的统一
    8.2 政策建议
        8.2.1 利用城市群的集聚扩散、缩小区域发展的差异
        8.2.2 加强跨省社会经济联系、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
        8.2.3 发挥各级政府积极作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6)交通互连互通对区域旅游合作度的影响研究 ——以武陵山片区6市(州、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样本选取
        1.3.4 数据来源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交通与区域交通网络
        2.1.2 旅游与旅游业
        2.1.3 区域旅游合作
        2.1.4 交通通达性
        2.1.5 交通对旅游的影响
        2.1.6 区域旅游合作度
    2.2 理论基础
        2.2.1 交通区位理论与点轴理论
        2.2.2 空间相互作用与旅游O-D理论
        2.2.3 区域旅游辐射理论与发展梯度理论
        2.2.4 区域旅游一体化与旅游圈理论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评述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章 交通运输对区域旅游合作影响的理论构架
    3.1 交通与旅游的辩证关系
        3.1.1 交通与旅游密不可分
        3.1.2 旅游者对交通的要求
    3.2 交通网络对3个典型区域旅游合作影响的历时性分析
        3.2.1 长三角旅游合作
        3.2.2 湘鄂赣旅游合作
        3.2.3 湖南省域旅游合作
    3.3 交通网络对区域旅游合作影响的共时性分析
        3.3.1 不同国家层面旅游合作
        3.3.2 不同省区层面旅游合作
        3.3.3 大都市圈旅游合作
    3.4 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归纳
        3.4.1 政府主导或推动型
        3.4.2 企业主导或行业引导型
        3.4.3 空间引致合作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区域旅游合作度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1 区域旅游合作度评估的目标和内涵
        4.1.1 评估的目标
        4.1.2 评估的内涵
        4.1.3 影响区域旅游合作行为的要素
    4.2 合作指标体系构建的准则和思路
        4.2.1 区域旅游合作度评估的整体性设计
        4.2.2 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4.2.3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4.3 指标的设计与筛选
        4.3.1 预选指标集的建立(初选)
        4.3.2 指标的筛选
        4.3.3 指标的确立和归并
    4.4 指标测度方法选择
        4.4.1 常见评价方法比较
        4.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及原则
        4.4.3 评价指标的计量
        4.4.4 区域旅游合作度的评价模型
        4.4.5 指标筛选过程
        4.4.6 指标取舍说明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武陵山片区旅游合作度的实证分析
    5.1 武陵山片区景区及其可达性
        5.1.1 武陵山片区地市交通的可达性
        5.1.2 片区景点可达性评价方法
        5.1.3 旅游景点分布和可达性分析
    5.2 交通网络对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的影响
        5.2.1 数据来源
        5.2.2 研究区域
    5.3 武陵山片区各城市旅游交通的通达性分析
        5.3.1 公路通达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5.3.2 公路通达性的测度
        5.3.3 铁路交通和航空通达性分析
        5.3.4 片区交通通达性的空间格局分析
    5.4 测算大湘西与周边各地市的旅游合作度
        5.4.1 武陵山片区旅游合作状况分析
        5.4.2 合作度测算依据
        5.4.3 筛选测算对象及测算
        5.4.4 测算结果及分析
    5.5 大湘西三市州之间旅游合作度分析
        5.5.1 大湘西三市州间旅游合作历程
        5.5.2 三市州间旅游合作完整度
        5.5.3 三市州之间旅游合作组织度
        5.5.4 三市州之间旅游合作直观度
        5.5.5 测算三市州之间旅游合作度
        5.5.6 测算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交通的互连互通对区域旅游合作影响及弹性分析
    6.1 旅游倒逼交通发展
        6.1.1 武陵山片区旅游龙头呈现
        6.1.2 武陵山片区第一个旅游地的形成
        6.1.3 旅游地的发展倒逼交通改善
    6.2 武陵山区交通网络化建设
        6.2.1 大湘西互连互通的交通基础建设
        6.2.2 大湘西交通网络推动旅游合作
        6.2.3 交通发展与旅游合作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6.3 交通发展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历时性影响
        6.3.1 旅游运输通道类型及演化机制
        6.3.2 数据来源及分析
        6.3.3 旅游运输通道演化对区域旅游空间合作的影响
    6.4 交通网络对不同市州区旅游合作效率的影响
        6.4.1 交通网络密度对合作效率影响
        6.4.2 交通网络优势度对旅游合作效率影响
    6.5 武陵山片区旅游交通通达性计算
        6.5.1 评价对象与数据来源
        6.5.2 研究方法
        6.5.3 旅游节点交通通达性评价
        6.5.4 通达性与旅游合作的关系
    6.6 交通对区域旅游合作影响的类型
        6.6.1 旅游资源禀赋的牵引
        6.6.2 地理区位与地理环境的优势
        6.6.3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助推
        6.6.4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6.6.5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交通规划
    6.7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本论文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衡枣高速资产证券化项目价值评估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资产证券化文献综述
        1.2.2 高速公路价值评估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评估相关理论分析
    2.1 资产证券化理论
        2.1.1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
        2.1.2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2.1.3 资产证券化对价值评估的影响
    2.2 高速公路资产经济属性
    2.3 高速公路价值评估方法
        2.3.1 收益现值法
        2.3.2 重置成本法
    2.4 高速公路价值评估主要方法的比较
第3章 衡枣高速资产证券化项目价值评估背景分析
    3.1 衡枣高速项目概况
    3.2 衡枣高速项目分析
        3.2.1 衡枣高速公路路网分析
        3.2.2 湖南省高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3 衡枣高速项目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交通量预测不合理及原因分析
        3.3.2 营运收入不完整及原因分析
        3.3.3 收费权没有进行摊销及原因分析
        3.3.4 折现率确定主观性较大及原因分析
第4章 衡枣高速资产证券化项目价值评估改进研究
    4.1 收益现值法评估高速公路的基本参数
        4.1.1 交通量
        4.1.2 营运收入
        4.1.3 营运成本和相关税费
        4.1.4 折现率
    4.2 衡枣高速资产证券化项目价值重估过程
        4.2.1 营运收入的预测
        4.2.2 营运成本的预测
        4.2.3 相关税费的预测
        4.2.4 折现率的确定
        4.2.5 净现金流量表预测
    4.3 评估结果比较分析
        4.3.1 评估结果对比
        4.3.2 评估结果差异原因分析
    4.4 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价值评估的启示
        4.4.1 高速公路评估方法的选择
        4.4.2 估价关键参数的确定
        4.4.3 重视样本资料的收集及数据库构建
        4.4.4 加快评估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浅析衡枣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成因和改扩建方案设计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简介
2 既有收费站概况
    2.1 白水收费站 (三进四出) (见图1)
    2.2 归阳收费站 (三进五出) (见图2)
    2.3 潘市收费站 (三进五出) (见图3)
    2.4 石埠收费站 (二进四出) (见图4)
3 现收费站道路工程平面方面交通“瓶颈”成因分析
    3.1 收费站平面线形
    3.2 收费广场等宽段长度和岛前净余长度, 极限指标下收费广场中收费岛相对布设位置
    3.3 收费广场进出口渐变段渐变率和长度
    3.4 超宽车道宽度
4 现有收费站改扩建设计概况
5 收费广场改扩建平面设计要点归纳
6 结语

(9)基于路网的高速公路改造期间交通组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公路改造期间交通组织基本概念及问题分析
    2.1 基于路网的高速公路改造期间交通组织的含义
    2.2 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
    2.3 交通组织影响因素
    2.4 改造高速公路影响区域范围划分
    2.5 我国高速公路改造期间交通组织问题分析
    2.6 解决高速公路改造期间交通组织问题的对策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施工路段及影响区域路网交通特性
    3.1 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交通特性
    3.2 影响区域路网交通特性
    3.3 交通需求弹性分析
    3.4 通行能力分析
    3.5 影响区域路网服务水平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通分流方法及方案评价研究
    4.1 交通分流原则
    4.2 交通分流方案设计流程
    4.3 交通分流模型
    4.4 交通分流方案制定方法
    4.5 交通分流方案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交通安全设施布设方法研究
    5.1 交通标志的调整
    5.2 交通标线的调整
    5.3 其他交通安全设施设置
    5.4 交通分流方案宣传方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分析
    6.1 项目概况
    6.2 潭耒高速公路交通现状分析
    6.3 交通影响区域分析
    6.4 影响区域路网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
    6.5 OD 交通量
    6.6 交通分流方案设计
    6.7 交通安全设施布置方案
    6.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科研项目)
附表B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10)浅谈新老高速公路交叉时互通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七碗互通概况
2 新老高速公路交叉时该类型互通设置的既定特点
    1) 交叉节点选址受限大。
    2) 互通设置范围既有高速公路平纵指标偏低或不能满足互通设置条件。
    3) 施工阶段对既有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存在不利影响和干扰。
    4) 互通范围主线前后路段设计速度可能不同。
3 设计要点
    1) 安全是首要。
    2) 从交通安全性、行车方向易辨别性判断是否需对老路进行改造。
    3) 确保分期建设的可操作性。
    4) 注重细节设计, 考虑跨线桥桥墩设置位置和施工期间既有高速公路通行净空。
4 结语

四、衡枣高速公路永州互通设置方案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衡枣高速公路大修护栏改造方案[J]. 霍冬霞,宁跃云. 湖南交通科技, 2021(01)
  • [2]GL高速公路交通预测及技术经济分析[D]. 陈丹钿.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3]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湖南省永州市为例[D]. 邓婷婷.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4]湖南省高速公路典型沥青路面长期使用性能评价及预测研究[D]. 张超良.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6)
  • [5]多维空间视角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与治理研究[D]. 郭细根.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4)
  • [6]交通互连互通对区域旅游合作度的影响研究 ——以武陵山片区6市(州、区)为例[D]. 王华.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5)
  • [7]衡枣高速资产证券化项目价值评估改进研究[D]. 刘继艳. 湖南大学, 2016(03)
  • [8]浅析衡枣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成因和改扩建方案设计要点[J]. 杨开业. 中外建筑, 2015(10)
  • [9]基于路网的高速公路改造期间交通组织方法研究[D]. 段娟. 长沙理工大学, 2013(S2)
  • [10]浅谈新老高速公路交叉时互通设计[J]. 杨开业. 湖南交通科技, 2010(02)

标签:;  ;  ;  ;  ;  

横枣高速永州互通设置方案的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