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案素描”

素描“教案素描”

一、小品“教案小品”(论文文献综述)

邹磊[1](2021)在《初中语文科普文阅读教学图式理论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苟靖[2](2021)在《基于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的小学实用文教学内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个合格的读者需要同时掌握阅读文学文本和实用文本的能力,这二者不可或缺。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数不胜数,语文教学便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以上两种阅读能力放置于相同的地位。但是在我国的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喜欢和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遇到实用类文本便草草了之,这样的做法既与课程标准的内涵相违,同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闻、报告、演讲稿等实用文频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因而实用文的阅读能力对现代社会公民来说已经愈发重要。同时国外的课程和教材对于实用文的重视程度都较高,如NAEP、PISA等国际知名的测试中明确提出信息类文本,也就是实用文的测试要求,其他国家对于实用文阅读的重视从中可窥见一二。适宜的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为此实用文教学内容的呈现对于实用文教学来说显得尤为关键。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基于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实用文的筛选和整理,对实用文的数量和亚类进行统计,教材中一共有科普文、新闻、议论文、演讲辞这四中实用文亚类,本研究按照年段、类型选取八篇课文分析其教学内容。基于文献研究法理清实用文和阅读教学的概念,并构建本文的内容分析框架——六层次阅读能力评估框架,并利用该框架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学习提示和课后练习进行分析,以得出教材中提示的教学内容,同时搜集关于每篇课文的十份公开发表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统计在教师的教案中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所出现的频次,以从整体上了解教案中实用文的教学内容。研究发现:教案与教材中所提示的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较高;六层次阅读评估框架中不同实用文亚类差异性不大;不同来源的实用文教学内容所指向的阅读能力结构一致;实用文的教学内容更为关注对复述、重整和评鉴能力的培养;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更为关注低阶能力的培养以及个别实用文教学内容有待商榷。依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实用文的教学提出的建议:第一、把握实用文的文体性质;第二、关注高阶能力的培养;第三、兼顾文体和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张璐澜[3](2020)在《场域视角下的虞淳熙与明季佛耶初争》文中研究说明佛教与天主教之论战乃晚明中西宗教对话与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率先发出辟佛之论。佛教方面则经历了从被动守势到主动进攻的过程,与天主教展开了这场持续了三十余年的论战。回溯佛耶相争之初,佛教方面首先站出来正面应对天主教批佛之衅的是身在杭州的佛教居士虞淳熙,其与利玛窦之间的论辩往来亦是佛耶论争初期的主要形式。本文以法国着名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视角重新审视虞淳熙辨天主教之事,运用场域、资本和惯习三大核心概念,考察其在佛教氛围浓厚的杭州宗教文化场域中所获得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与象征资本,以此揭示其辨天护佛之举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首先,虞淳熙辨天之因由与社会情势息息相关,彼时佛门正在丛林危机与复兴曙光中沉浮,而天主教将排佛合儒与上层路线作为进入中国宗教场域的重要手段,书籍之流通与利玛窦在士林的影响让虞淳熙所在的杭州宗教文化场域也感受到了天主教的渗透与威胁,而虞淳熙之所以起而辨耶,亦与其“居士龙象”之象征资本相契合。其次,通过对虞淳熙辨天之作的分析,可以发现辨天的角度选择、行文措辞与策略变化皆受其在宗教文化场域内所获资本的影响与制约:夷夏之辨与杀生之辨两大辨天角度中,承载了其融汇儒佛和戒杀放生的文化资本;劝诫求同中亦不乏讽喻之言的辨天措辞,体现了其在明末三教合一思潮下圆融贯通的思维习惯以及儒家夷夏观长期陶染下彼夷我夏的心理定势,二者皆属于其在特定环境中所形成的文化惯习;从宽言调和到正面论辩再到试图借力于云栖祩宏而未果的策略变化,以及在此阶段虞氏孤军作战未能使佛门合力这一结果,则是受其社会资本中僧俗师友皆缄口之制约。最后,虞淳熙辨天之举对晚明宗教“大场域”下佛耶论争这一“子场域”的构建以及佛门在该场域内部的发展态势与特点皆有所影响,如佛门转守为攻之变化、杭州逐渐成为佛耶论争主战场、居士在辟天行动中中流砥柱之地位以及以儒辨天之策成为佛门辟耶之惯习,皆可追溯至虞淳熙之辨。由是,虞淳熙之辨天,既受其原本宗教文化场域之观照,又反作用于佛耶论争场域的建构,为明季佛耶交涉中的个案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邹莹杉[4](2020)在《中高级水平外国学生动宾式惯用语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微格教学法的视角》文中指出动宾式惯用语是惯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式相对固定、语义转指、语法呈现相对复杂、口语化特色突出等方面的特征。动宾式惯用语数量较多,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微格教学法最初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师资技能培训方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种技能教学,但该教学法尚未正式进入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领域。鉴于此,本文尝试将微格教学法纳入对外汉语教学之中,以动宾式惯用语为对象,结合对外汉语教材与大纲,对外国学生的动宾式惯用语的习得状况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针对现行的教学与习得问题,基于微格教学法的视角,尝试提出针对中高级水平外国学生的动宾式惯用语的教学对策。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对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对象、内容、方法和理论依据进行说明;第二章“相关研究综述”,对惯用语及微格教学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第三章“中高级水平外国学生动宾式惯用语的习得偏误”,对动宾式惯用语加以概要性的说明,确定研究语料,搜集偏误,对偏误分类及偏误成因进行说明和分析;第四章“微格教学法视角下的动宾式惯用语教学”,在中高级水平外国学生动宾式惯用语习得与教学状况的调查基础上,对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进行探讨,针对教学不足,从微格教学法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第五章“基于微格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基于微格教学法视角的动宾式惯用语课堂教学设计。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是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选题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马鸿兴[5](2020)在《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文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而且是学生表达和创新等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能力越发能反应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也越发重要。但是,当下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依然存在——学生言之无物,教师无计可施。夏丏尊先生是我着名的语文教育家,他有着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语文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他受内外文化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同时,在丰富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对作文教学的深入研究下,其作文教学思想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初中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在语文教育百花齐放的当下,为了找寻语文教育的本心,改变学生对写作的认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以及树立教师对于作文教学的自信心,鉴于笔者在任教过程中对于作文教学改进的迫切性认识,结合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笔者展开了关于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首先,笔者在引言中明了了本次研究的缘由、目的和意义,以及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阐述,明确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其次,笔者以文献分析法探寻了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和发展阶段,从而更好地探究了夏丏尊的作文教学思想内容,并得出了一定的启示;接着,笔者根据夏丏尊思想内容的五个部分,针对教师和学生展开了对其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调查,而后分析了存在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笔者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夏丏尊思想制定了改进策略:主动更新理念,转变作文态度、课内课外结合,增强作文兴趣、提高专业认知,重视作文教学、重视小品文练习,督促习惯养成、夯实作文评价,敢于突破创新,并在自身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性应用,同时,笔者以小品文写作练习为例,开展了更详尽的应用实践案例,确定了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对初中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

姜琰[6](2020)在《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思路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板块式”是余映潮老师独创的阅读教学思路,区别于一般阅读教学的线性常规化学习,它是一种规范化了的教学思路,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指导理念。“板块式”教学思路具有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提问精粹,活动充分等独特的优势。本文在对“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基本概念、设计理念以及应用要领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采用了问卷、课堂观察、教学案例对比以及访谈四种调查研究方法对“板块式”教学思路目前在新疆乌鲁木齐市A区初中学校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对收集的数据和资料的处理分析,了解到“板块式”教学思路在乌鲁木齐市A区初中学校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对“板块式”教学思路的接受情况以及教师对“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认知态度、应用效果总体较好。“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应用不仅对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虽在应用过程中的成效显着,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A区初中语文教师对“板块式”教学思路的理解与“板块式”理念本身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板块设计的区分度、高度、以及对文体、课型的关注度和板块小结方面还存一些问题。据此,笔者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学校方面和教师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议:学校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语文学科的培训机制和评价方式及反馈渠道;教师方面应当深入学习有关“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设计理念及应用要领,结合统编本教材给予的提示、课型要求、文本特点以及学情灵活运用“板块式”设计课堂活动,同时教师还需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最后,笔者结合自身对“板块式”教学思路的理解和在调研过程的感悟,总结了三点“板块式”对现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一是深化教学目标;二是简化教学思路;三是优化教学内容。

刘怡玲[7](2020)在《基于奥尔夫教学法的小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最早由国外教学法的引入而受国人重视,世界三大音乐体系之一的奥尔夫教学法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探讨了小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内容及奥尔夫教学法对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的价值,丰富了教师对小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的关注角度。本研究采取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来分析和研究基于奥尔夫教学法的小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现状。小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意识及对培养内容的关注,故笔者根据“音乐创造力”定义及内涵分析,笔者将小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内容归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创造活动两大内容。其中,根据心理学及音乐学科领域内容,本文的创造性思维特性培养主要从“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和“适切性”加以观察。在活动领域,根据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观念、课程领域及与创造力培养有关的活动练习,笔者定义了小学音乐课堂中基于奥尔夫教学法开展的创造活动内容,主要从“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和“器乐造型”三大活动领域中开展。最终,笔者从教师的创造力培养意识、学生的音乐创造活动培养情况和学生的音乐创造性思维培养情况三个角度着重进行了结果分析。研究中发现,教师能在课堂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它的多领域活动类型能在音乐课堂中被有效结合,但教师教学时缺乏对教学法的完整认知和创新思考,教学形式比较简单相似;此外,学生的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在奥尔夫教学法下各类活动中体现,同一创造活动可以同时培养多个特性能力,但不同特性在不同的活动类型中有凸显性,所以各领域活动都有开展价值,目前存在活动频率不等或开展不深入的情况;最后,笔者发现教师的音乐创造力培养意识存在,但目的性不强,教师也缺乏对音乐创造力培养的多角度思考。故笔者从教学目标设立、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活动设计、评价量表设计、跨学科关注及对环境资源的创设利用等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期望在奥尔夫教学法的结合下,促进教师更全面且有针对性地提升对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的关注。

刘莹[8](2020)在《中学语文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郁达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他的作品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本文以构建郁达夫多维形象为切入点,对其入选教材的作品进行教学拓展和示范,并在此基础上将郁达夫教学与文学批评方法、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相结合,旨在深度解读教材所选作品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三章及结语五个部分。绪论主要概述了选题的缘起与价值、郁达夫研究新动态与教学现状研究、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是中学语文教学郁达夫的多维形象塑造。由于郁达夫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体裁单一,学生难以对郁达夫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故本章总结了实际教学中凸显的郁达夫散文家形象,并对其小说家、诗人、译着和爱国主义者身份进行了拓展。第二章是中学语文教材中郁达夫作品的教学拓展研究。本章概括了郁达夫写景抒情散文目前的教学困境,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江南的冬景》、《故都的秋》和《钓台的春昼》三篇文本的教学拓展方案,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意见。第三章是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的方法及意义。本章首先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两种鉴赏方法运用到郁达夫教学中,继而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任务群”概念,将郁达夫教学以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呈现出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文本的教育价值,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结语部分总结了全文内容,并提出了关于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的思考与憧憬。

韦艺[9](2020)在《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研究》文中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育关注的重点。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是语文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诗意语文”教学理念是一缕清风,其教学手段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王崧舟老师是“诗意语文”教学的先行者,但是目前对他的研究繁杂且零碎,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本文以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其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相关“诗意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和探究。在此基础上,对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教学进行深入思考。论述主要从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从中国文化、西方哲学思想以及教育思潮三个方面对王崧舟“诗意语文”思想基础进行探究。从“诗意语文”发展阶段、课程价值取向、教学环节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将王崧舟与董一菲进行比较,从而论述其“诗意语文”课堂的特点。第二部分,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三个方面,来探究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教学实践,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从深入思考“诗意语文”与语文课程的性质之间的关系、“诗意语文”教学能否为中小学生思维训练创造条件、“诗意语文”教学风格能否为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成长提供帮助三个方面来探究“诗意语文”教学的得与失、现在与未来,力求能够补充和发展王崧舟“诗意语文”研究的成果。

崔京宪[10](2020)在《周作人与李光洙文学思想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周作人与李光洙作为中韩两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生活在几乎相同的时代,有很多相同相似的经历。中韩两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自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经历了相似的社会变迁与转型的历程。另外,在东亚内部,中韩两国同时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影响,又遭受日本侵略,韩国还被日本强行吞并。在这样的东亚国际环境中,尽管周作人、李光洙所属国家不同,然而两人的文化心理却有许多相同感受,在个人经历和文学思想上也有相似之处。因此,将两位文学家的文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即可以从中看出两位文学家成长的国情背景,也可以比较出两位文学家文学思想上的相同与不同,探讨他们文学思想的价值维度。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比较周作人与李光洙独特的人生经历,找到两人文学思想产生的根源。他们共同经历了传统社会的巨变,在西力东渐的时代背景,使他们的人生经历丰富而曲折,影响了他们文学道路的选择。周作人自小饱读中国传统诗书,受到了良好的中国国学等传统文化教育,他在江南水师学堂里还受到新式教育,接触过西方文学。其后又曾东渡日本留学,接触了大量日本文学以及西方文学,颇有心得收获。归国后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学的代表人物,因其提倡“人的文学”以及发表大量优美的散文而成名。后服务于日伪政权,留下历史污点,晚景悲凉,在贫寒和凄苦中渡过余生。李光洙从小在家跟父亲学习古汉文,也在私塾堂学习相关内容。因他个人身体病弱、家境贫困及父母的早亡,使他较早懂得了人生贫苦重病及死亡的意义。他曾两次到日本留学,这为他奠定了作为一位作家的文化基础。“情的文学”成为其文学的基本思想,因发表大量启蒙性与大众性的文学作品而成名。后期他走向亲日附逆之路,给人生留下了历史污点。时代影响下形成的人生经历与文学思想是两位文学家之间的重要可比性之一,这些共同的可比性是我们研究比较两位文学家的重要前提之一。第二部分,比较周作人与李光洙在文学思想上的认识以及影响。两人分别都是本国现代文学思想的先驱之一。他们都很熟悉传统文化之中的古典文学,同时,他们又对传统文化之中的封建思想大加排斥,因此,在他们的文学思想中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思想。他们又都深受西方和日本的哲学家、文学家思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他们自己的文学思想。值得一谈的是,他们在各自国家传播和介绍新文学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通过相关作品体会到他们文学思想上的闪光之处。“人的文学”是周作人文学思想的核心,在他文学里面充满了人道主义以及尊重“人”的“个性”的思想。“情的文学”是李光洙理想主义启蒙文学思想的重要构成内容,通过崇尚个性解放与独立人格的理想主义思想来体现真善美的文学价值主张。第三部分,比较周作人与李光洙的博爱与人道主义文学思想。他们都非常赞赏基督教的博爱、献身精神。尽管两人在具体内容的认知上略有差别,但在对基督教精神方面的认识大体相同。体现在以平等、博爱、人道主义等观念在文学思想上的运用。第四部分,比较周作人与李光洙的个人的文学与民族的文学思想。他们文学的不同特质表现在个人主义与民族主义文学思想上。周作人在自己园地里的文学,表现出明显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李光洙的民族园地以民族改造为标识的文学,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主义价值取向。为此采用对比式、反比式的研究方法来比较周作人的个人主义文学思想与李光洙的民族主义文学思想。第五部分,主要讨论比较周作人与李光洙文学的价值维度。主要围绕着作者与时代、文学与时代维度,文学与社会维度,作家内在的艺术表现维度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以此来展开其文学价值维度的发现与认识。巨变的时代催生出了新的文学命题,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文学形式与新的文学思想。正是由于他们捷足先登,抓住时代主题,从而使他们在各自国家的新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及新文学的先驱者。他们都以不同的文学形式来表现文学内在的艺术价值。周作人的文学代表为散文,李光洙的文学代表为小说,都展现了文言一致,新文体,国语的民族式样,创作上的融合性与独创性。虽然在文学形式上风格不同,但是在文学思想上却有着相似的内在文学价值。以上所介绍的五大部分的内容,通过比较研究方法中之平行研究方法中的相同相异、互补互衬、相反相成等比较特点来展开讨论,站在更加广阔的东亚甚至全球的视野中去评价、论述作家与时代、文学与时代、文学与社会、作家与文学艺术内在表现等文学价值维度,解读两位卓越的文学家及其文学的价值。

二、小品“教案小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品“教案小品”(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的小学实用文教学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实用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1.1.2 实用文阅读教学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处于羸弱的境地
        1.1.3 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
        1.3.2 实用文
        1.3.3 阅读教学内容
第2 章 文献综述
    2.1 阅读能力
        2.1.1 阅读能力的构成
        2.1.2 阅读能力的评价
    2.2 实用文的相关研究
        2.2.1 实用文的概念
        2.2.2 实用文的文体特点
        2.2.3 实用文分类
    2.3 实用文教学的相关研究
        2.3.1 实用文的教学价值
        2.3.2 实用文的教学目标
        2.3.3 实用文的教学内容
        2.3.4 实用文的教学策略
第3 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思路
        3.2.1 研究方法
        3.2.2 研究思路
    3.3 研究工具
        3.3.1 分析框架构建依据
        3.3.2 基于六层次阅读系统的教学内容分析框架
第4 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实用文篇目分析
        4.1.1 实用文篇目统计及分类
        4.1.2 实用文亚类分析
    4.2 实用文亚类的教学内容分析
        4.2.1 科普文教学内容分析
        4.2.2 新闻教学内容分析
        4.2.3 演讲辞教学内容分析
        4.2.4 议论文教学内容分析
    4.3 实用文的能力指向分析
        4.3.1 指向复述的教学内容分析
        4.3.2 指向解释的教学内容分析
        4.3.3 指向重整的教学内容分析
        4.3.4 指向伸展的教学内容分析
        4.3.5 指向评鉴的教学内容分析
        4.3.6 指向创意的教学内容分析
第5 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教案与教材中提示的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较高
        5.1.2 六层次阅读评估框架中不同实用文亚类差异性不大
        5.1.3 不同来源的实用文教学内容所指向的阅读能力结构一致
        5.1.4 实用文的教学内容更为关注对复述、重整和评鉴能力的培养
        5.1.5 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更为关注低阶能力的培养
        5.1.6 个别实用文教学内容有待商榷
    5.2 研究建议
        5.2.1 把握实用文的文体性质
        5.2.2 关注高阶能力的培养
        5.2.3 兼顾文体与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3)场域视角下的虞淳熙与明季佛耶初争(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研究现状
        (一)关于明末佛耶之争的研究
        1.关于佛耶思想交涉与对话的研究
        2.关于佛耶双方的重要人物的研究
        3.关于杭州地区佛耶之争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虞淳熙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布迪厄场域理论下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场域视角下相关概念之厘清
        (一)场域
        (二)资本
        (三)惯习
第一章 明季佛耶初争的社会情势
    第一节 晚明佛教的发展情况
        一、复兴之势与丛林危机
        二、居士佛教之兴
    第二节 天主教启佛耶之衅
        一、利玛窦的排佛合儒策略
        二、利玛窦之辟佛
第二章 虞淳熙的宗教文化场域
    第一节 场域之所在:杭州
        一、杭州崇佛之风
        二、虞淳熙之罢归杭州
        三、虞淳熙之信佛缘起
    第二节 虞淳熙在场域中的资本:躬行弘法与高朋同参
        一、文化资本:学问轨迹
        二、象征资本:宰居居士之龙象
        三、社会资本:僧俗关系网
第三章 虞淳熙辨天之举的场域观照
    第一节 虞淳熙辨天之因由
        一、天主教对场域的冲击
        二、虞淳熙辨天之动力
    第二节 虞淳熙辨天之过程
        一、辨天角度承载文化资本
        二、辨天措辞源自文化惯习
        三、辨天策略受制于社会资本
    第三节 虞淳熙之辨对晚明佛耶论争场域的影响
        一、佛门转守为攻之发轫
        二、杭州成为佛耶论争中心之端倪
        三、居士在场域内中流砥柱作用之始
        四、以儒辨天成为佛门辟天之惯习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研究专着
    三、期刊文章
    四、学位论文
    五、外文文献

(4)中高级水平外国学生动宾式惯用语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微格教学法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三节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惯用语的本体研究
    第二节 惯用语的教学研究
    第三节 微格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第四节 研究成果综述
第三章 中高级水平外国学生动宾式惯用语的习得偏误
    第一节 动宾式惯用语概述
        一、惯用语的界定、分类及特点概说
        二、动宾式惯用语及其主要特征
    第二节 动宾式惯用语的习得偏误
        一、偏误采集
        二、偏误分类
        三、偏误成因
第四章 微格教学法视角下的动宾式惯用语教学
    第一节 动宾式惯用语教学情况调查
        一、学生问卷调查
        二、教师个人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微格教学法及其在动宾式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当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将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必要性
        三、将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第三节 微格教学法在动宾式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可行性
        二、教学基本原则
        三、教学基本方式
第五章 基于微格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案设计
    第二节 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工作
        二、课堂教学步骤
        三、课后整理工作
    第三节 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教材和大纲中的动宾式惯用语
    附录二 动宾式惯用语习得情况调查
    附录三 动宾式惯用语教学情况访谈
    附录四 教师访谈记录
致谢

(5)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缘由
        1.个人经历
        2.背景介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1.相关概念界定
        2.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概述
    (一)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2.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发展阶段
    (二)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1.写作应有的态度
        2.写作的基本法则
        3.创办校刊杂志,鼓励学生创作
        4.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5.重视作文评价
    (三)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1.写作与生活相结合
        2.创建写作平台,鼓励写作
        3.重视写作意义,转变教学态度
        4.读写结合,训练与技巧相结合
        5.作文评价多样化
三、基于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一)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
        1.调查范围
        2.调查内容
        3.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构分析
        4.教师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的结构分析
    (二)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及问题
        1.应用现状
        2.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四、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改进
    (一)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1.主动更新理念,转变作文态度
        2.课内课外结合,增强作文兴趣
        3.提高专业认知,重视作文教学
        4.重视小品文练习,督促习惯养成
        5.夯实作文评价,敢于突破创新
    (二)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小品文写作练习为例
        1.练习形式及要求
        2.练习效果
        3.问题与反思
反思与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初中语文作文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二 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三 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6)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思路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调研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1.4 调查研究的主要问题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思路的概念
        1.5.2 “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设计理念
        1.5.3 “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应用要领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研究的范围
        2.1.1 A区中学的概况
        2.1.2 A区初中语文教师的基本情况
    2.2 调查研究的工具
        2.2.1 关于“板块式”教学应用的调查问卷
        2.2.2 课堂观察量表
        2.2.3 访谈提纲
    2.3 调查研究的过程
3 A区初中学校应用“板块式”教学思路的现状
    3.1 学生对“板块式”教学思路的接受情况
        3.1.1 学生对“板块式”教学思路的接受度
        3.1.2 学生接触“板块式”教学思路的成效反馈
    3.2 教师对“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认知情况
        3.2.1 对“板块式”教学思路的了解程度
        3.2.2 对“板块式”教学思路的接受程度
        3.2.3 对“板块式”教学思路的所秉承的态度
    3.3 教师对“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应用情况
        3.3.1 应用“板块式”教学思路的频率
        3.3.2 应用“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差异性分析
        3.3.3 应用“板块式”教学思路的成效
    3.4 教师应用“板块式”教学思路后教学方面的具体变化
        3.4.1 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所更新
        3.4.2 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的具体变化
4 “板块式”教学思路应用的调查结果讨论
    4.1 可借鉴的经验
        4.1.1 课堂板块设计重视语言学用和能力训练
        4.1.2 学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充分
        4.1.3 教学重视阅读方式方法的指导
    4.2 存在的问题
        4.2.1 教师认知方面的问题
        4.2.2 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4.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板块式”教学思路本身的原因
        4.3.2 学校层面的原因
        4.3.3 教师层面的原因
5 对策及建议
    5.1 学校方面
        5.1.1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培训机制
        5.1.2 建立完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
    5.2 教师方面
        5.2.1 深入学习“板块式”教学思路设计的理念
        5.2.2 灵活应用“板块式”教学思路
        5.2.3 教师需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6 “板块式”教学思路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6.1 深化教学目标
    6.2 简化教学思路
    6.3 优化教学内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课堂观察量表及观察资料
    附录3 访谈提纲及访谈记录
    附录4 A区初中语文教师2013年教学设计
后记

(7)基于奥尔夫教学法的小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研究
        1.2.2 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
        1.2.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概念界定
        1.5.1 音乐创造力
        1.5.2 音乐创造力培养
        1.5.3 奥尔夫教学法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奥尔夫教学法思想
    2.2 多元智能理论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内容分析设计
        3.1.1 分析目的与内容
        3.1.2 分析样本的选择
        3.1.3 分析框架
    3.2 访谈设计
        3.2.1 访谈目的
        3.2.2 访谈对象
        3.2.3 访谈提纲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内容分析结果
        4.1.1 音乐创造力培养意识
        4.1.2 音乐创造活动的开展
        4.1.3 音乐创造性思维培养
    4.2 访谈结果
        4.2.1 教师音乐创造力培养意识
        4.2.2 教师对奥尔夫教学法的认知与应用
        4.2.3 音乐创造力培养活动的开展情况
    4.3 结果分析
        4.3.1 研究小结
        4.3.2 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5章 对策与建议
    5.1 制定音乐创造相关教学目标,强化音乐创造力培养目的性
    5.2 借鉴奥尔夫教学法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5.3 拓展音乐创造活动类型,丰富音乐创造活动表现形式
    5.4 制定专项评价量表,强化音乐创造力特性培养
    5.5 探索跨学科协作,增进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5.6 关注创造性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第6章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中学语文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价值
    二、郁达夫研究新动态与教学研究现状
        (一) 郁达夫文学作品研究
        (二) 郁达夫文学活动研究
        (三) 郁达夫教学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学中郁达夫多维形象塑造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凸显的散文家形象
        一、写景抒情散文的艺术魅力
        二、郁达夫散文的多种样式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遮蔽的多重面相
        一、作为小说大家的郁达夫
        二、作为旧体诗名家的郁达夫
        三、作为翻译家的郁达夫
        四、作为爱国主义者的郁达夫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郁达夫作品教学拓展
    第一节 郁达夫写景抒情散文教学困境
    第二节 《江南的冬景》教学拓展:以乐景写哀情
    第三节 《故都的秋》教学拓展:文本的内在张力
    第四节 《钓台的春昼》教学拓展:“隐士”与“斗士”的冲突
第三章 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第一节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在郁达夫教学拓展中的运用
    第二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郁达夫教学拓展中的运用
        一、《2017年新课标》任务群与群文阅读的相关阐述
        二、郁达夫与“群文阅读教学”的结合
    第三节 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二、丰富学生审美体验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一) 王崧舟特级教师成长研究
        (二) 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理念研究
        (三) 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案例研究
        (四) 王崧舟“诗意语文”在各学段的教学实践研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王崧舟“诗意语文”概述
    第一节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思想基础
        一、中国文化的影响——诗性文化
        二、西方哲学的影响——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
        三、教育思潮的影响——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第二节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发展阶段及内涵
        一、“诗意语文”的发展阶段
        二、“诗意语文”的内涵
    第三节 王崧舟“诗意语文”课堂的特点
        一、自由对话推动课堂教学
        二、想象思维渗透教学内容
        三、擦除式板书展现教学环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第一节 “诗意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一、“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二、“诗意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三、“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艺术
    第二节 “诗意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一、“诗意写作”教学的基本内涵
        二、“诗意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三、“诗意写作”教学的时代意义
    第三节 “诗意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一、“诗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
        二、“诗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施
        三、“诗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超越和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诗意语文”与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的思考
    第一节 “诗意语文”与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其文化教育
        一、“诗意语文”与语文课程性质的关系
        二、“诗意语文”与传统文化教育
    第二节 “诗意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思维训练
        一、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
        二、“诗意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第三节 “诗意语文”教学风格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中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
        二、“诗意语文”教学风格对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启发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周作人与李光洙文学思想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2.1 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现状
        1.2.2 李光洙文学思想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第2章 人生经历与文学道路
    2.1 不同国情背景与人生经历
        2.1.1 早年经历与文学萌芽
        2.1.2 留学经历与文学创作
    2.2 文学思想的取向与转折
        2.2.1 时代弄潮儿与落伍者
        2.2.2 命运安排与文学转折
    2.3 文学人生的非凡经历
        2.3.1 相似的文学人生
        2.3.2 相异的文学人生
第3章 人的文学与情的文学
    3.1 人道与启蒙的文学思想
        3.1.1 “人的文学”思想
        3.1.2 “情的文学”思想
        3.1.3 “人”与“情”文学的融通
    3.2 理想主义文学与新文明的憧憬
        3.2.1 理想主义文学的传播与介绍
        3.2.2 构建“人的生活”的理想文学
        3.2.3 向往“新文明生活”的文学表现
    3.3 人的文学与情的文学的异同与呼应
        3.3.1 东亚新文学上的互补互衬
        3.3.2 新文明理想的相同相异
第4章 博爱的文学与人道的文学
    4.1 “博爱”精神与人道思想的体认
        4.1.1 基督教的认识路径及体认
        4.1.2 寻找“自己信仰”的文学追求
    4.2 “博爱”精神与人道思想的文学表现
        4.2.1 文学与宗教的关联
        4.2.2 《圣经》文学的借鉴
    4.3 博爱与人道文学的相似与异同
        4.3.1 博爱与人道文学的相同相似
        4.3.2 博爱与人道文学的相背相异
第5章 个人文学与民族文学
    5.1 个人与民族相纠葛的文学
        5.1.1 “为个人”与“为民族”的文学
        5.1.2 “个人”与“民族”的文学表现
    5.2 “宽容”与“平常”的文学
        5.2.1 “个人自由”与“民族改造”
        5.2.2 超然性与平常性的文学表现
    5.3 文学个人取向与民族取向的对比
        5.3.1 个人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相生相克
        5.3.2 宽容文学与平常文学的相反相成
第6章 周作人与李光洙文学思想的价值维度
    6.1 周作人与李光洙文学的时代维度
        6.1.1 时代催生新文学命题
        6.1.2 时代塑造新文学先驱
    6.2 周作人与李光洙文学思想的社会维度
        6.2.1 文学反映社会风貌
        6.2.2 文学担当社会启蒙功能
    6.3 周作人与李光洙文学的内在价值维度
        6.3.1 新文体与国语表达的民族式样
        6.3.2 文学艺术表现的融合性与独特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四、小品“教案小品”(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语文科普文阅读教学图式理论运用研究[D]. 邹磊.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的小学实用文教学内容研究[D]. 苟靖.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场域视角下的虞淳熙与明季佛耶初争[D]. 张璐澜. 浙江大学, 2020(02)
  • [4]中高级水平外国学生动宾式惯用语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微格教学法的视角[D]. 邹莹杉. 青岛大学, 2020(02)
  • [5]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马鸿兴.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思路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 姜琰.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7]基于奥尔夫教学法的小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现状研究[D]. 刘怡玲.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中学语文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D]. 刘莹.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9]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研究[D]. 韦艺. 苏州大学, 2020(03)
  • [10]周作人与李光洙文学思想比较研究[D]. 崔京宪. 辽宁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素描“教案素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