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遥感影像用于地质解释和地质填图的方法

浅谈遥感影像用于地质解释和地质填图的方法

一、谈遥感像片用于地质解译及地质制图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陈洁,李京,李奇,李天祺[1](2020)在《基于无控技术的海岸带影像图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运用直接地理定位技术和大幅面航空数字摄影系统的紧密捷联,开展渤海湾西部天津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新区的高精度航空遥感调查工作。无地面控制点技术的应用摆脱了航空遥感对基站的依赖,也克服了海岸带周边地区地面基站稀少的局限。利用获取的0.3 m高空间分辨率真彩色航摄影像和高精度定位定向元素,成功构建了平面与高程均符合1∶10 000比例尺指标要求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填补了天津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新区海岸带潮间带高精度航空遥感基础地质信息的空白,同时结合高分卫星数据,在土地类型分类、海岸线提取等方面开展了遥感解译应用,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地质生态环境与灾害等要素的专题图制作提供详实可靠的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研究结果显示,紧耦合机载定位定向系统(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POS)无控技术的运用缩短了DEM和DOM成图作业周期,减少了大量地面测量工作,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支出,为海岸带工作区开展地质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工作思路。

王冰琰[2](2016)在《基于遥感影像的保护区专题地图制作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秦岭细鳞鲑的人为破坏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当严重,为了更好的保护秦岭细鳞鲑等珍稀动物,需要明确保护区内的地形和地理状况,绘制比例尺较大和现势性较强的专题地图。本文探讨了基于遥感影像提取地物信息制作专题地图的方法,其优势是不仅可读性、现势性强,还包含丰富的信息量,可对地貌、地质等进行综合解译,也使非专业使用者一目了然,增加对地图的认知度。在基于遥感影像制作保护区专题地图过程中,本文首先结合保护区实例对专题地图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其次对专题地图编制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探讨,为制作保护区专题地图奠定理论基础;最后结合保护区实例编制完成了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地图、比例尺1:2000分幅图及保护区珍稀动物分布图,并对制作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介绍专题地图设计的一般方法,结合实例分析研究保护区专题地图数学基础的设计、符号设计、图例设计及图面效果设计;(2)介绍专题地图编制的方法,即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和专题地图编制的遥感方法。详细介绍两种编制方法的基本原则及过程,为制作保护区专题地图奠定理论基础。(3)结合陇县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实例,运用Arc GIS软件,以遥感影像为底图制作保护区1:20000比例尺地图、1:2000比例尺分幅图及保护区1:50000珍稀动物分布图。首先收集与准备保护区专题资料;其次对底图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最后在制作专题地图时对专题地图要素数据分层处理、河流及周边要素解译、属性数据输入、内容的设计、地图输出。

聂良涛[3](2016)在《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BIM与地理环境建模方法与应用》文中指出铁路选线设计的本质是在对铁路线路经行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拟定主要技术标准,布置出线路构造物三维空间位置的一个决策过程。传统的二维环境下的中心线选线设计并不能很好的诠释这个过程。如果能利用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现代测绘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基于航测影像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等,建立虚拟地理环境模型,选线工程师在该虚拟地理环境中,通过概略分析线路经行地区的地形地貌、既有设施、大型不良地质等地理信息,结合选线专业知识,采用实时布设线路三维构造物的方式进行实体选线,实现“所选即所见”,将会是一种理想的选线设计模式。本文正是在此思想的指导下,针对“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BIM与地理环境建模方法与应用”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如下:(1)从选线地理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表达显示为一体的信息建模与利用技术的研究出发,将虚拟现实技术、多源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个铁路数字化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实现了选线系统与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微机平台立体显示系统、大屏幕立体投影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集成,为选线地理信息一体化处理提供硬件平台解决方案。研究了从多源空间信息集成、信息融合建模、建模景观生成、景观的实时绘制、绘制场景的三维立体显示整套建模支撑技术,为构建基于信息利用的数字化选线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制定了开展铁路数字化选线采用的虚拟环境工作模式。在铁路数字化选线设计系统中,引入了触摸交互式技术,为开展基于交互式触摸屏幕的三维数字化选线提供研究基础。(2)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的选线数字地形信息获取方法。在综合分析当前开放网络地理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SRTM数据和Google Maps影像获取数字化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建模所需的DEM和DOM的方法,并进行了算法实现。通过自动计算瓦片URL地址,采用libcurl库函数和多线程下载技术,实现了Google Maps影像瓦片快速下载,并基于分治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全局非线性、局部线性的Google Maps影像变换算法,实现与SRTM数据的快速配准。从而使得网络地理信息直接服务于基于客户端/服务器工作模式的数字化选线系统,解决了在线路前期规划阶段航测资料缺乏的情况下难以开展数字化选线设计的难题。(3)针对铁路数字化选线设计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GPU的铁路长大带状三维地形环境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金字塔模型和四叉树分割,针对呈强带状分布的海量离散点云地形数据设计了分层分块方案,并进行分层分块构TIN,解决了海量离散点云地形数据的构网问题。基于GDAL技术,实现海量影像快速处理,集成分块TIN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实现了基于海量影像信息的真实感地形环境建模。该算法综合采用了金字塔模型、四叉树分割、多分辨率细节层次模型(LOD)、多级纹理(MipMap)技术以及Oracle数据库技术,对地形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海量DEM和DOM数据处理成分块分区多层次多细节LOD三角网数据块,建立了高效率地形分页数据库。基于Oracle OCI技术解决大规模地形数据的数据库存储和调度问题,采用四叉树组织不同细节层次的地形块,利用数据预取与多线程调度,根据视点位置动态调度数据块,实现了铁路长大带状三维地形环境建模与快速漫游。(4)提出了一种多源空间信息集成的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建模方法。通过对地质不良区域对象与三维地形表面融合建模方法的研究,将不良地质对象信息以矢量边界识别、栅格图像融合和动态属性提示的方式进行建模,实现了铁路选线系统中不良地质信息的动态交互式三维影像表达,有助于辅助选线工程师开展环境选线、地质选线。针对树木、道路、水系、房屋等多种地物模型进行分类建模研究,集成边界模型、实体模型建立了铁路虚拟环境地物建模方法,分别研究了与地形弱关联的地物和与地形强关联的带状、面状地物与三维地形环境的融合建模方法,实现了真实感数字地物建模及其在铁路三维地理环境中的快速表达。研究了几种增强场景真实感的自然现象模拟方法,提高了选线系统虚拟环境场景的逼真度。最后集成数字地形,数字地质,数字地物,数字自然现象等信息,建立了一个多源空间信息集成的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5)研究了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构造物信息建模(RLBIM)技术。通过对构成铁路线路结构物与设备的基本结构单元进行划分形成基元,分类建模,建立了铁路标准构造物与轨道部件基元模型库。研究了铁路基元模型的数字化建模与模型处理技术,针对基元模型几何造型、渲染、模型标准化、LOD简化、模型存储及应用给出了一整套解决流程,为实现基于虚拟环境的三维实体选线设计提供基元模型服务。采用面向对象的实体-关系模型描述铁路线路BIM的实体对象、属性信息和关联关系。通过对铁路线路BIM模型结构分析、模型信息自动统计计算,基于基元模型库和铁路线路构造物面向对象的实体-关系模型,实现了铁路线路BIM模型快速建模。通过对铁路线路构造物实体模型与地形模型的动态融合建模的研究,实现了铁路构造物三维实体实时动态建模。RLBIM技术的研究为开展铁路三维实体选线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6)基于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集成铁路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和铁路标准构造物及轨道部件的基元模型库,与项目组成员共同开发完善了“铁路数字化选线设计系统”,系统采用实时布设线路构造物的方式,实现了基于真实感地理环境下的三维实体选线技术。

乌云其其格,马维峰,张时忠,唐湘丹,刘文婷[4](2012)在《基于三维的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总结了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解译标志的内容和特点,建立了解译标志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库,并对地质灾害的解译标志信息进行编码,研制了基于Virtual Globe三维环境的地质灾害解译标志管理系统。该系统对有效存储管理地质灾害解译标志,提高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陈于,薛重生[5](2010)在《遥感与GIS技术在雅鲁藏布江区域地质调查解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要修建一大型水利工程,都需要先查明工程地区的地质情况,对基底稳定性做出评价、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为此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对雅鲁藏布江区域进行遥感地质调查,本文通过项目的实践研究,对遥感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遥感片种及谱段的选择、图像处理、解译标志的建立、构造断裂地层断层以及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解译以及GIS地质制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认识作了总结。

李宗敏[6](2010)在《怒江河谷潞江段工程地质环境研究》文中认为大(理)——瑞(丽)是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重点铁路线路之一,也是目前国内艰险山区地形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一条铁路,亟待进行工程地质环境的调查研究。为服务于大瑞铁路怒江河谷潞江段选线的线路比选及可行性论证,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工程地质资料,本文选取怒江河谷潞江段作为研究区,采取遥感解译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并结合测试手段,对研究区的工程地质环境展开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1、利用Spot5和ETM遥感影像,对研究区工程地质遥感信息进行了提取,同时辅助运用GIS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地貌进行了三维仿真模拟,为大瑞铁路沿线提供了地貌、岩性、构造、水系及不良地质现象等工程地质信息。研究表明:对于地形地貌复杂、工作难度大的地区,运用遥感影像进行工程地质信息提取是非常省时省力且行之有效的手段,能够全面系统的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直观快速的观察。2、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岩石样品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及钻孔资料及测试数据的收集,对工作区工程地质岩组和工程地质土层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共划分出12个工程地质岩组和5个工程地质土层。研究区内基岩完整性较差,比较破碎,地表露头风化严重,对地表工程建设极为不利,需要将其进行剥离处理。土体以冲洪积物和湖积物为主,怒江东岸龙洞一带的残坡积粘土局部具有膨胀性。3、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对研究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综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特征、不良地质现象等工程地质要素,将研究区划分为怒江西岸高山基岩区、怒江河谷堆积土体区和怒江东岸中山基岩区。三个工程地质分区均不同程度的面临着不良地质现象、岩溶问题、高温热害、顺层和弃渣环境地质问题。4、在大瑞铁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的重点调查和分区评价基础上,对三条选线进行比选发现,优选线路的工程地质条件要比两条备选线路优越,其工程建设中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也比备选线路轻微,因此推荐优选线路。

温晓勇[7](2009)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油气田地面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航空、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摄影测量设备成本大幅度降低,数字摄影测量已经成为大规模、大区域测量的主要手段,经过相关数据处理之后能够提供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料。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数字油田”在石油行业中兴起,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研究应用在石油天然气行业中也备受关注。然而目前,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只是在一些大型重点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就应用方式而言,也还只是替代传统测量手段的简单应用,其丰富的三维地理信息和影像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多元的数字产品只是简单的替代了传统的测量图纸,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潜力也没有很好地发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为此,本文针对石油行业的勘察设计特点和需要,研究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为主体的野外勘察、内业成图和设计一体化的集成技术,以解决了石油行业地面建设勘察设计中亟待解决的相关关键技术,为形成了适合石油行业勘察设计的技术方法提供支持。在管线勘察设计中,以航空和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以三维漫游技术进行线路初选和优化更为直观,能够提高选线的质量和选线效率。通过数字影像解译,可以获取沿线相关地质条件的初步信息,如区域地质、断裂带、水文地质、岩性分布及不良地质条件等,大大减少了野外工作量。在提高线路GPS控制网精度的方面,研究了适合于线路工程GPS高程拟合的方法—拉格朗日插值拟合方法及GPS技术在像控测量中的应用。以野外数字化采集、航空摄影与遥感为主要的勘察测量数据采集为基础,研究了设计石油天然气管道线路勘察设计一体化的数据生产软件体系。实现了地理空间数据中管线空间信息的自动提取,能够大规模快速地向线路设计系统提供三维地形基础信息数据。实现了线路中线成果、断面数据的自动提取,在数字产品上自动标记转角和桩号。施工图图面采用正射影像平面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线划图与纵断面图分层叠加,图面信息丰富直观,设计人员可以同步进行纵断面和平面设计,更加方便施工和管理。利用的3S技术,生产出的4D产品具有现实性强,信息量丰富,成果多样性等特点,可以制作和生成多用途的数字化勘察测绘资料和产品,也为数字管道奠定坚实的空间数据基础。

关鹏[8](2009)在《遥感影像在库车坳陷新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库车坳陷是近年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由于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活动的频繁,对地层的再次改造,使得对库车坳陷的研究难度加大,于是研究该区的新构造运动成了库车坳陷的重点。随着遥感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日益成熟,遥感地貌制图已经成为国内外地貌制图的主流,采用遥感解译方法研究构造变形及其动力学特征,既能从宏观上把握全区的构造格架,又可以体现构造细节,克服地质观察中范围小的局限性。本次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是3景ETM分别是2000、2001、2002同时期的数据,数据质量高,提取的影像质量高,我们采取ENVI4.3、MAPGIS6.5和photoshop10.0为软件平台进行图像处理及解译工作,根据课题要求,在ETM数据中对反应不同谱段的光谱信息进行波段组合,特别是针对本课题的研究要求精度非常高的岩丘构造体的识别,我们采取ETM数据与的高分辨quick bird 5M单波段数据影像进行融合,然后从1:20万地形图读出地面控制点高斯一克吕格网的值,在卫星图像上找出对应的点,输入坐标值,将原图像生成一具地理坐标系新图像,在这样一幅具正规投影坐标的镶嵌图上进行遥感解译工作。本次遥感图像解译完成该区地貌构造单元的识别,并绘制1:20万彩色地貌构造解译图。共解译出断层160余条、皱褶50余个,另外我们通过合成对比推测共解译出盐丘构造体35个。通过对研究区几个特征子区的研究,确立了库车坳陷山前褶皱逆冲断层带、克依背斜构造带、拜城向斜构造带、秋里塔格背斜构造带、和库车-亚肯构造带五个构造单元的划分,同时也研究了库车县北部、喀拉玉尔滚区等各个新生代晚期背斜构造和相关断层的空间分布,并研究了该区断裂的左行走滑特征。同时库车坳陷第四系冲积扇多期次的特征明显,它们与研究区构造变形都密切相关。

陈云芳[9](2009)在《遥感技术在怒江河谷潞江段晚新生代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文中认为怒江发源于西藏北部唐古拉山南麓,北高南低,以高山峡谷地貌为主;怒江在保山赛格乡出峡谷后,向南进入了宽阔的近南北向谷地中,此宽谷中的怒江段被当地人称之为“潞江”,此段晚新生代以来的沉积物比较发育,是研究怒江河谷形成与演化的理想场所。本研究以怒江河谷潞江段的晚新生代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选择ETM+和SPOT5两种遥感数据,经过校正、增强、融合等处理,最后合成研究所用的影像;通过对盆地内的晚新生代来的不同沉积物进行遥感解译和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确立了盆地晚新生代以来的地层层序,并在区域上与金沙江进行对比,来探讨怒江的形成时代、形成与演化历史等问题,为怒江河谷发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通过对不同沉积物建立解译标志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比较快速的查清了区内晚新生代以来的沉积物的分布及分布范围。总结前人对本区的研究,新建立了8个填图单元,并根据阶地的测年数据、沉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貌等确立了盆地晚新生代以来的地层层序。以此为基础,填绘了研究区的第四纪地质图。(2)利用遥感影像和野外实地调查,在潞江两岸发现了高位湖相沉积物及其下伏的砾石层,这一新的发现对研究本段怒江河谷形成与演化有很重要的意义。根据湖积物及其下伏砾石层的地貌形态、不同沉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和邻区金沙江昔格达组湖相层的对比,初步推测出古怒江可能形成于上新世早中期,比前人认为的形成于早-中更新世要早。(3)通过对本区层状地貌——夷平面和河流阶地的详细研究,探讨了怒江的形成与演化历史,认为怒江河谷的演化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夷平阶段、下切阶段和堆积-下切交替阶段。其中在堆积-下切交替阶段,本区共发生四次河流下切,相对的也就是四次地壳抬升,逐步形成了现今的河谷地貌。

谭衢霖,魏庆朝,杨松林,胡吉平[10](2009)在《铁路工程地质遥感雷达图像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遥感图像(含航片和卫星影像)的判释与应用已成为铁路工程地质勘测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本文针对雷达遥感图像的铁路工程地质应用较少的状况,介绍雷达遥感图像的影像特征、彩色合成和图像处理方法,分析铁路工程地质遥感中雷达图像的应用效果;总结雷达遥感图像在不同的地质应用中特定的雷达回波响应特征,为铁路工程地质遥感雷达图像数据的选择(波段、极化、入射角、视向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1)以岩性识别和地质构造解译为例,表明雷达遥感影像在工程地质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判释效果;(2)建议铁路工程地质遥感应用中发挥雷达遥感图像具有的独特优势,与光学遥感影像互补使用,并加强应用与推广,不可偏废。

二、谈遥感像片用于地质解译及地质制图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遥感像片用于地质解译及地质制图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无控技术的海岸带影像图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2 技术流程
    2.1 航空摄影
    2.2 地面测量
        2.2.1 基站布设
        2.2.2 检校场布设
        2.2.3 精度验证区测量
    2.3 数据处理
        2.3.1 数字影像生成
        2.3.2 机载POS数据处理
        (1)POS数据预处理。
        (2)载波相位差分计算。
        (3)POS数据后处理。
        (4)检校场计算。
        (5)高精度外方位元素解算及输出。
    2.4 DEM和DOM制作
        2.4.1 准备工作
        2.4.2 精度设定
        2.4.3 DEM制作
        2.4.4 DOM制作
3 质量评价与精度分析
    3.1 飞行质量
        3.1.1 航线弯曲度
        3.1.2 航向、旁向重叠度
        3.1.3 旋偏角
        3.1.4 航高
        3.1.5 覆盖范围
    3.2 影像质量
    3.3 POS精度分析
        3.3.1 线元素观测值的精度评估
        3.3.2 角元素观测值的精度评估
    3.4 DEM和DOM精度分析
        3.4.1 验证区空三加密
        3.4.2 定位精度对比
4 成果应用
    4.1 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
    4.2 海岸线滩涂解译
5 结论与展望

(2)基于遥感影像的保护区专题地图制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1.3.1 论文结构
        1.3.2 技术路线
2 专题地图设计
    2.1 专题地图资料类型及处理方法
        2.1.1 专题地图的资料类型
        2.1.2 专题地图资料的加工处理
    2.2 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
    2.3 专题地图内容的设计
        2.3.1 表示方法的选择
        2.3.2 数学基础的设计
        2.3.3 符号设计
        2.3.4 图例设计
        2.3.5 图面效果设计
3 专题地图编制的方法
    3.1 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
        3.1.1 专题地图的内容选择
        3.1.2 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
        3.1.3 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过程
    3.2 专题地图编制的遥感方法
        3.2.1 遥感制图的理论
        3.2.2 遥感制图的方法
        3.2.3 遥感解译的方法
        3.2.4 基于遥感影像制作专题地图的原则
        3.2.5 基于遥感影像制作专题地图的技术流程
4 基于遥感影像的陇县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专题地图制作
    4.1 保护区专题资料收集与准备
    4.2 保护区专题地图底图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4.2.1 地理底图的内容选取和概括
        4.2.2 遥感影像几何校正
    4.3 保护区地图的编制
        4.3.1 地图要素数据分层处理
        4.3.2 河流及其周边要素解译
        4.3.3 属性数据输入
        4.3.4 地图的设计
        4.3.5 地图输出
    4.4 保护区 1:2000比例尺分幅图编制
        4.4.1 专题图的分幅及编号
        4.4.2 数学基础设计
        4.4.3 色彩设计
        4.4.4 版式设计
        4.4.5 地图输出
    4.5 保护区珍稀动物分布图编制
        4.5.1 专题要素数据分层处理
        4.5.2 专题要素解译与编辑处理
        4.5.3 属性数据输入
        4.5.4 专题图的设计
        4.5.5 地图输出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BIM与地理环境建模方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计算机辅助选线设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1.3.2 BIM技术在铁路行业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1.3.3 实现铁路数字化选线设计系统的相关技术
        1.3.4 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论文结构
        1.5.1 论文技术路线图
        1.5.2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的关键技术
    2.1 数字化选线系统的虚拟环境工作模式选择
    2.2 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硬件系统集成技术
        2.2.1 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构成
        2.2.2 数字地形信息采集系统
        2.2.3 立体投影平台
        2.2.4 交互式触控系统
    2.3 虚拟地理环境建模平台软件实现支撑技术
        2.3.1 多源空间信息集成技术
        2.3.2 真实感景观生成技术
        2.3.3 虚拟场景实时绘制技术
        2.3.4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的数字地形信息获取方法
    3.1 引言
    3.2 网络地理信息资源分析
        3.2.1 高程数据
        3.2.2 影像数据
    3.3 Google Maps的影像瓦片下载
        3.3.1 Google Maps的数学原理
        3.3.2 瓦片URL地址分析
        3.3.3 多线程下载策略
    3.4 Google Maps瓦片与高程数据配准
        3.4.1 快速配准算法
        3.4.2 瓦片拼接及重投影
    3.5 实验验证
    3.6 小结
第4章 铁路数字化选线系统的虚拟地理环境建模方法
    4.1 面向GPU的铁路带状三维地形环境建模方法
        4.1.1 地形建模算法分析
        4.1.2 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
        4.1.3 基于海量离散点的大型带状数字地形建模方法
        4.1.4 基于海量影像信息的真实感地形环境建模方法
    4.2 三维工程地质环境建模
        4.2.1 地质不良区域对象建模
        4.2.2 三维数字地质体建模
    4.3 真实感数字地物建模
        4.3.1 地物分类方法
        4.3.2 地物几何建模方法
        4.3.3 真实感地物建模方法
        4.3.4 地物与地形的融合方法
    4.4 数字自然现象模拟
        4.4.1 天空模拟
        4.4.2 雨雪模拟
    4.5 小结
第5章 铁路线路构造物信息建模
    5.1 铁路线路构造物基元模型建模
        5.1.1 基元模型数据结构组成
        5.1.2 基元模型分类编码方法
        5.1.3 基元模型几何建模技术
        5.1.4 基于3DSMAX的模型渲染
        5.1.5 基元模型处理关键技术
    5.2 铁路线路构造物基元模型库管理系统
        5.2.1 基元模型库层次结构
        5.2.2 模型库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5.3 铁路线路构造物建模
        5.3.1 线路表面模型建模技术
        5.3.2 面向对象的线路构造物实体-关系模型
        5.3.3 基于基元模型库的线路构造物实体建模
    5.4 铁路线路构造物模型与地形模型的融合
        5.4.1 方法选择
        5.4.2 构造物模型与地形模型的套合
        5.4.3 铁路构造物过渡段几何建模方法
    5.5 小结
第6章 RLBIM与虚拟地理环境实现技术
    6.1 RLBIM在数字化选线系统中的实现与应用
        6.1.1 RLBIM模型结构设计
        6.1.2 RLBIM模型建模关键技术
        6.1.3 RLBIM模型实现
    6.2 基于航测信息的虚拟地理环境建模与应用
    6.3 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的虚拟地理环境建模与应用
        6.3.1 高程、影像数据获取
        6.3.2 影像与高程数据的匹配
    6.4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和线路基元模型的铁路实体选线技术
        6.4.1 线路初始中心线设计
        6.4.2 面向构造物布置的三维实体选线设计
        6.4.3 铁路实体选线效果漫游
    6.5 案例实验与验证
    6.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本论文主要结论
    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二) 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其他成果与获奖

(4)基于三维的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于三维的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
    1.1 滑坡解译标志
    1.2 泥石流解译标志
2 解译标志数据模型建设
    2.1 解译标志数据模型建设
    2.2 解译标志数据库建设
    2.3 解译标志的编码
3 系统实现
4 结论

(5)遥感与GIS技术在雅鲁藏布江区域地质调查解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资料收集与图像处理
    (1) 资料收集
    (2) 遥感片种及谱段的选择
    (3) Landsat-6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
    (4) 数字图像增强与图像变换处理
3 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
    3.1 断裂构造的标志[4]
        (1) 直接标志
        (1) 色调标志
        (2) 形态标志
        (2) 间接标志
        (1) 地质标志
        (2) 地貌标志
    3.2 岩石地层综合解译标志
        (1) 影像色调
        (2) 区域地貌形态组合
        (3) 影像纹理图案
        (4) 水系结构
4 地质解译
    4.1 地层解译
        ⑴三迭系
        ⑵侏罗系
        ⑶岩浆岩
        ⑷第四系
    4.2 断层解译
    4.3 地质灾害解译
        ⑴滑坡
        ⑵泥石流
5 地质制图
6 结束语

(6)怒江河谷潞江段工程地质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1.5 工作安排
    1.6 主要工作量及研究成果
2 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位置及交通概况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3 怒江河谷潞江段工程地质遥感信息提取
    3.1 遥感图像处理关键技术
        3.1.1 数据源选择
        3.1.2 波段选择与合成
        3.1.3 图像处理
    3.2 怒江河谷潞江段工程地质遥感信息提取
        3.2.1 地貌遥感解译及仿真模拟
        3.2.2 岩性识别
        3.2.3 构造解译
        3.2.4 水系及岩溶洼地解译
        3.2.5 不良地质现象解译
4 怒江河谷潞江段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4.1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4.1.1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4.1.2 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4.2 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4.2.1 基岩工程地质特征
        4.2.2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5 怒江河谷潞江段工程地质环境特征
    5.1 地形地貌
    5.2 地质构造
        5.2.1 构造单元划分及各构造单元组成特征
        5.2.2 主要构造形迹特征
        5.2.3 大瑞选线穿越构造特征
    5.3 水文地质条件
        5.3.1 地表水特征
        5.3.2 地下水特征
        5.3.3 地下热水特征
    5.4 不良地质现象
        5.4.1 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特征
        5.4.2 大瑞选线沿线不良地质现象
    5.5 地震及活动断裂
        5.5.1 蒲缥-施甸断裂带
        5.5.2 太平-罗明坝断裂带
    5.6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5.6.1 岩溶问题
        5.6.2 地热异常现象
        5.6.3 顺层问题
        5.6.4 弃渣环境地质问题
6 大瑞选线工程地质分区与线路比选
    6.1 工程地质分区原则
    6.2 大瑞选线分区评价
        6.2.1 优选线路工程地质分区评价
        6.2.2 备选线路工程地质分区评价
    6.3 大瑞选线比选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录

(7)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油气田地面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及在油气田行业应用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数字摄影测量
    2.1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
        2.1.1 共线条件方程
        2.1.2 数字摄影测量作业流程
    2.2 数字摄影测量的特点
第三章 技术体系
    3.1 GPS技术在数字摄影测量基础控制中的应用
    3.2 GPS技术在像控测量中的应用
        3.2.1 GPS静态相对定位和实时动态差分的原理
        3.2.2 GPS静态相对定位和实时动态差分的应用
        3.2.3 小结与建议
    3.3 数字摄影测量中的自动空三技术
    3.4 管线断面点数据的自动提取技术
        3.4.1 算法设计
        3.4.2 程序实现
        3.4.3 小结
    3.5 数字化选线和布站
    3.6 地表属性提取与地质解译
        3.6.1 遥感地质解译标志的建立
        3.6.2 地质解译
    3.7 空间虚拟三维技术
        3.7.1 技术方法
        3.7.2 技术应用
    3.8 管道线路勘察设计一体化
        3.8.1 油气管道勘察测绘系统
        3.8.2 油气管道设计系统
    3.9 小结
第四章 数字化产品生产
    4.1 地表属性DSM产品
    4.2 线划图DLG产品
        4.2.1 立体模型建立
        4.2.2 向量测图
        4.2.3 数据编辑及接边
        4.2.4 数字线化图的检查
    4.3 数字高程模型(DEM)产品
        4.3.1 数字高程模型(DEM)产品的主要应用
        4.3.2 数字高程DEM产品的精度及其采集
        4.3.3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内业数据检查
    4.4 正射影像DOM产品
        4.4.1 正射影像DOM产品的精度
        4.4.2 正射影像DOM产品的镶嵌拼接和裁切
        4.4.3 正射影像DOM产品的检查
        4.4.4 正射影像DOM产品的作用
    4.5 数字化断面图
    4.6 三维景观的制作
        4.6.1 影像获取
        4.6.2 数据采集
        4.6.3 生成DEM
        4.6.4 正射影像图制作
        4.6.5 数据编辑
        4.6.6 三维景观的建模
        4.6.7 场景渲染
    4.7 小结
第五章 应用实践
    5.1 长—呼管道工程摄影测量
    5.2 苏里格气田30*10~8M~3/A骨架系统摄影测量
    5.3 子洲气田25*10~8M~3/A产能建设工程摄影测量
    5.4 长庆-蒙西输气管道工程摄影测量
    5.5 霍金斯延安科林姚店新区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遥感影像在库车坳陷新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2 前人研究基础
    1.3 完成的工作量
2. 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
    2.1 遥感影像的数据来源
    2.2 遥感影像的数据处理
3. 遥感影像的新构造-地貌解译标志
    3.1 遥感解译流程
    3.2 地貌构造解译标志
4. 库车坳陷的地貌单元的解译及特征
    4.1 高山区
    4.2 中低山及丘陵区
    4.3 平原区
    4.4 冰水扇及冰水平原
    4.5 冲洪积扇及冲洪积平原
    4.6 荒漠戈壁
    4.7 植被覆盖区
    4.8 盐渍地
5. 库车坳陷新构造的解译及特征
    5.1 新生代地层及构造的主要解译标志
        5.1.1 新生代地层解译的主要标志
        5.1.2 褶皱解译的主要标志
        5.1.3 断裂构造解译的主要标志
        5.1.4 盐丘构造解译的主要标志
    5.2 库车坳陷构造带划分及特征
        5.2.1 山前褶皱逆冲断层带
        5.2.2 克依背斜构造带
        5.2.3 拜城向斜构造带
        5.2.4 秋里塔格背斜构造带
        5.2.5 库车-亚肯背斜构造带
6. 新构造运动在遥感影像及地质上的表现
    6.1 褶皱变形指示的新构造运动
    6.2 拉分盆地指示新构造运动
    6.3 洪积扇和水系的变形指示的新构造运动
    6.4 角度不整合指示的新构造运动
    6.5 河流阶地指示的新构造运动
    6.6 褶皱断裂构造指示的新构造运动
7. 新构造运动的性质及其分期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遥感技术在怒江河谷潞江段晚新生代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程度和现状
        1.2.1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学的研究进展
        1.2.2 怒江河谷潞江段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技术路线
    1.4 主要工作量及研究成果
2 区域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2.3 区域第四纪地质地貌概况
3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
    3.1 数据源选择和波段选择
        3.1.1 数据源选择
        3.1.2 波段选择
    3.2 图像处理
        3.2.1 图像校正
        3.2.2 图像增强
        3.2.3 图像融合
    3.3 目视解译
        3.3.1 直接判读标志
        3.3.2 间接解译标志
4 晚新生代以来沉积物遥感解译及特征
    4.1 地貌遥感解译
        4.1.1 地貌分区遥感解译
        4.1.2 水系解译
    4.2 晚新生代以来沉积物的解译
        4.2.1 遥感解译在判读晚新生代不同成因、时代地质体方面的应用
        4.2.2 晚新生代不同沉积物的判释特征
        4.2.3 区内沉积物遥感解译
    4.3 区内沉积物类型、分布及其特征
        4.3.1 冲积物
        4.3.2 洪积物
        4.3.3 湖积物
    4.4 晚新生代以来的地层层序的确立
5 怒江河谷形成与演化历史的探讨
    5.1 怒江形成时代的探讨
        5.1.1 湖积物及下伏砾石层的发现
        5.1.2 与昔格达层湖积物下伏砾石层的对比
    5.2 怒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初步研究
        5.2.1 地貌证据
        5.2.2 河谷发育的地质构造原因
        5.2.3 阶段划分
6 结论
    6.1 论文结论
    6.2 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图版Ⅰ
图版Ⅱ
图版Ⅲ
致谢
个人简历

(10)铁路工程地质遥感雷达图像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雷达遥感图像特征与分析
    2.1 雷达图像特征
    2.2 雷达图像处理与合成
3 雷达图像的工程地质应用分析
    3.1 地质应用SAR回波响应
    3.2 雷达图像选择
4 岩性识别与地质构造解译应用
    4.1 岩性识别
    4.2 地质构造解译
5 结论

四、谈遥感像片用于地质解译及地质制图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无控技术的海岸带影像图构建与应用[J]. 陈洁,李京,李奇,李天祺. 中国地质调查, 2020(02)
  • [2]基于遥感影像的保护区专题地图制作技术研究[D]. 王冰琰. 西安科技大学, 2016(05)
  • [3]面向实体选线设计的铁路线路BIM与地理环境建模方法与应用[D]. 聂良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8)
  • [4]基于三维的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乌云其其格,马维峰,张时忠,唐湘丹,刘文婷. 国土资源遥感, 2012(02)
  • [5]遥感与GIS技术在雅鲁藏布江区域地质调查解译中的应用研究[J]. 陈于,薛重生. 北京测绘, 2010(03)
  • [6]怒江河谷潞江段工程地质环境研究[D]. 李宗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7]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油气田地面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D]. 温晓勇. 长安大学, 2009(03)
  • [8]遥感影像在库车坳陷新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应用[D]. 关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8)
  • [9]遥感技术在怒江河谷潞江段晚新生代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D]. 陈云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4)
  • [10]铁路工程地质遥感雷达图像应用分析[J]. 谭衢霖,魏庆朝,杨松林,胡吉平. 铁道工程学报, 2009(01)

标签:;  ;  ;  ;  ;  

浅谈遥感影像用于地质解释和地质填图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