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复的巨大腹部肿块为特征的恶性纤维组织瘤

以反复的巨大腹部肿块为特征的恶性纤维组织瘤

一、以腹部反复巨大包块为特征的恶性纤维组织瘤(论文文献综述)

刘宁[1](2021)在《中医肿瘤类疾病的隐喻认知研究》文中认为若要研究古代文献中有关肿瘤的相关内容,则需要寻找古代疾病中属于现今肿瘤的疾病,然当今意义上的肿瘤或癌症是以微观病理学基础上的概念,而古代以宏观症状为疾病诊断依据。为实现古今“肿瘤”病的最佳匹配,引入了类比推理与最佳说明推理予以论证。古人关于肿瘤的论述,不越瘤、症瘕积聚、息肉、痈疽疮疡四类大疾病范畴,但此四大类疾病并非皆是现今概念的肿瘤,故将论文题目名为《中医肿瘤类疾病的隐喻认知研究》。瘤病首见于《内经》,其泛指以经络流通不畅为主要病机的疾病,其中肠瘤类似于现今腹膜后软组织瘤,昔瘤为皮肤肌肉的纤维组织瘤。“肿瘤”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并非现今医学的肿瘤概念。自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宋代,瘤病与瘿病合称为瘿瘤,在认识与治法中并无明显区别。瘿核一病类似于现今甲状腺腺瘤,石瘿依据宋代《三因极一病方》描述与现今甲状腺癌相似。唐代开始出现“六瘤”划分,仅血瘤可以确定为现今血管瘤。明代“五瘤”概念中,血瘤为血管瘤,骨瘤为骨肿瘤,肉瘤为脂肪瘤或肌肉纤维瘤。《普济方》又存在十瘤的记载。清代喉瘤基于不同描述有淋巴滤泡增生与咽乳头状瘤的不同。在痈疽疔疮的传统疮疡病认识中,《内经》载甘疽为乳腺癌,附骨疽病为现今骨肿瘤或瘤样病变的骨囊肿。《小品方》之石痈,从皮核的关系断定为真皮纤维瘤,但其附骨疽的描述与《内经》不同,应当为化脓性骨髓炎。《集验方》中对男子阴部生疮的描述,从形态看与现今阴茎鳞状细胞癌相似。隋唐时期的石痈为肌肉纤维瘤,乳石痈为乳腺纤维瘤,石疽则类似于皮肤纤维瘤。《千金方》男子阴疮为阴茎浸润性癌,《医心方》阴劳疮为阴茎乳头状癌。《备急千金要方》首次记载的石疔病,为恶性黑色素瘤。《圣济总录》谓乳痈表现为“赤紫坚硬”,其描述类似炎性乳腺癌。恶肉、核、菌、岩、癌等病属痈疽疮疡范畴内的疾病。《肘后备急方》记载恶肉病的生长过程与典型鳞状细胞癌相符,《诸病源候论》又称为翻花疮恶肉,同书中,疮恶肉则类似于基底细胞癌。宋代《卫济宝书》所论“癌”为急性感染类疾病,《仁斋直指方》中的“癌”是基于阴茎癌与乳房癌而说出。其余如奶岩、乳癌为现今乳腺癌,牙岩为牙癌,肾岩为阴茎癌,癌发为恶性黑色素瘤。以核为特征者有唇核、乳中结核两大类疾病,《诸病源候论》唇核接近唇部肿瘤,明清称之为茧唇,有唇癌与普通唇炎之分。宋代乳中结核包含了现今乳腺炎与乳腺肿瘤。明清时期,乳中结核称之为乳疬或乳癖,乳疬可指非哺乳性乳腺炎、乳房结核或乳腺纤维瘤,乳癖为乳腺增生病。清代《种福堂公选良方》乳疬又指男性乳房异常增生。蕈菌命名的疾病中,阴菌、阴挺除指代阴道脱垂外,在明清阴疮门下,更类似外阴鳞状细胞癌。明代眼胞菌毒有类眼睑鳞状细胞癌,舌菌为血管瘤,喉菌为淋巴滤泡增生。至清代,舌菌的描述更接近于舌鳞状细胞癌,喉菌为咽黑色素瘤,蹲猴子为咽部乳头状瘤。唇菌则类似过敏性唇炎。症瘕积聚在隋唐之前属两类不同的概念,其中《内经》积病类似现今肠系膜肿瘤,《难经》五积并非五脏肿瘤,而是源自《内经》相关概念的曲解。《金匮要略》构建了积病的脉法,从以脉侧证的角度,延展了《内经》积病仅限于肠胃的范围。症与瘕在隋唐之前通用,泛指腹部肿大,其中石瘕可能为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子宫肌瘤伴有黏连。妇人症病为妊娠葡萄胎。《小品方》症病更接近于胃部肿瘤。《肘后备急方》暴症继发于肿瘤的肠扭转。隋唐之后症与瘕之间以“按之动与不动”区分,其中食症为食管肿瘤。癖病多以水饮立论,多类似于现今胃潴留,而“癖病结块”为胃肿瘤导致的幽门梗阻。痃病多指腹部肌肉的纤维炎症,而“痃病积块”接近于现今腹壁纤维瘤。《备急千金要方》在月经不通病中首次记载了葡萄胎组织,并选用牡蒙丸、桃仁煎治疗。鬼胎一词首见于《诸病源侯论》,宋代《太平圣惠方》将其等同于葡萄胎,清代多指卵巢功能性肿瘤。“息肉”一词《内经》已被用来形容肠蕈,肠蕈为肠壁外蕈菌样肿瘤。疣病在《五十二病方》中泛指一切皮肤类增生,而隋唐“疣目”与现今疣病相似。鼻息肉为鼻前庭肿瘤,宋代《三因极一病方》提出”痔为息肉的俗称”,所以鼻息肉又称为鼻痔。治疗方面南北朝以通利之品为主,隋唐主以温药,明清则以清利湿热为主。南北朝首见眼息肉,泛指眼部肿瘤,宋《圣济总录》鸡冠蚬肉与之相似。至明代,依据《审视瑶函》的描述,鸡冠蚬肉可确定为球结膜血管瘤,清代《疡医大全》鸡冠蚬肉则为穹隆部血管瘤。《备急千金要方》提到生肉塞耳,泛指外耳道肿瘤,明清称之为耳痔、耳蕈、耳挺,其中耳挺描述与外耳道鳞状细胞癌相类似,清代《外科心法要诀》有关耳痔、耳蕈的描述类似外耳道乳头状与息肉状瘤。古人对于肿瘤类疾病认识源自积聚、蕈菌、翻花、岩石、痰块、鬼、管道、空间等不同隐喻。积聚隐喻源自古人最开始将人的体腔作为盛水容器或将经络为河流,引入“寒能令水结冰”的认识,将肿瘤的形成认为是体内液体结冰所致,意象图式表示为“寒—水(饮)—冰(肿块)”“寒—水(气血)—冰(肿块)”。《内经》肿瘤类疾病基本按照此图式认识,后世受到“死隐喻”的影响,以上图式大概产生了 3种变化,其一,逐渐忽略寒邪对原始意向图式影响,“寒邪—水—块”泛化为“邪—水—块”,如后世奶岩、乳核、唇核的肿块归因于情志、风、风寒等邪;其二,逐渐抽象出“停滞——增生”这一新的对肿瘤形成的认识路径,如《小品方》直接以流通之性药物治疗息肉,症瘕积聚的肿块是食物所导致,故用消食药物治疗,瘿核被认为是引用的沙水所结成块导致;其三,忽略原有内容只借用名称下的新内容,如将肿瘤直接作为痈疽,借用痈疽的心火疮疡理论对肿瘤治疗。蕈菌隐喻、翻花隐喻、岩石隐喻、痰块隐喻、鬼隐喻都遵循着相同的模式,即通过肿瘤的一些外在特征,将肿瘤认为是蕈菌、花、岩石、痰等物质,因蕈菌生长的环境为湿热之处,故大多以清利湿热为主,也有从局部阴暗环境来认识者,故而以温化寒湿来治疗;自然界花的生长与风湿有关,故治疗翻花疮多以祛风除湿为主。将肿块作为岩石,治疗有不同侧重,岩有孔隙,故以填补为主,石质地较硬,故以角类药或化石药为主治疗。肿块为痰与朱丹溪痰理论构建有关,故治疗肿块以化痰药为主。鬼隐喻多见于鬼胎、石瘕、症坚等腹部肿瘤,与古人对鬼的认识有关,鬼作为先秦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影响着中医疾病的构建,通过对鬼字的探讨可以知道,鬼最开始为先入的灵魂,但其经过恶化后,逐渐变成了负面用词,在与鬼有关的非肿瘤疾病中,可以发现引入鬼的概念多因症状表现与人的行为有关,所以“鬼为灵魂”是与鬼有关疾病的基本隐喻,肿瘤鬼胎病则因为人的生殖特点而构建。“恶”有鬼之意,症病中用“恶”概念表述肿瘤形成也是受到鬼的影响,治疗方面多用“杀鬼魅邪气”之药。空间隐喻主要指古人借用空间相关的知识从而对肿瘤治疗产生影响,如隋唐时代治疗鼻息肉与目息肉,因鼻息肉在鼻腔中环境较暗,目息肉常伴结膜红肿,进而认为此分属寒热,故多以温药治疗鼻息肉,以寒药治疗眼息肉。在疣病祝由疗法中,认为肿块治疗可以借月蚀或丢掉物体来使肿块消失。管道隐喻则是古人对噎嗝病的主要隐喻,通过干涩与堵塞来认识噎嗝病,对现今食管肿瘤治疗有借鉴意义。最后借用neo4j中的cypher语言,将上述有古代肿瘤知识与隐喻内容转化为关系与节点的图数据形式内容,构成了以“中药”“方剂”“古代疾病”“现代疾病”“始源喻”为节点,以“组成”“治疗”“肿瘤类型”“映射”为边的古代中医肿瘤隐喻图形数据库。

周刚[2](2018)在《双参饮逆转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双参饮对四氯化碳(CCl4)所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双参饮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65只,体重200±20g。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造模实验。将65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55只)。造模开始后,除正常对照组外,造模组大鼠均给予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首次剂量3ml/kg,以后每次剂量为1.5ml/kg,每周2次。造模7周后,随机抽取造模组大鼠3只,以断颈法处死大鼠,沿腹正中线解剖后,分离出肝脏组织,作快速冰冻切片,并观察,结果符合肝纤维化病理改变,提示造模成功。然后随机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双参饮低剂量组、双参饮中剂量组及双参饮高剂量组。从第8周开始停止腹腔注射CCl4,同时给予双参饮各剂量治疗组不同剂量双参饮水煎液3g/kg/d、6g/kg/d、12g/kg/d灌胃,秋水仙碱组给予秋水仙碱0.2mg/kg/d灌胃,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于实验第11周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24小时,测体重并记录。然后将实验大鼠用1%的戊巴比妥溶液麻醉,对大鼠进行心脏采血,并将之存放于枸橼酸钠抗凝管中,以备实验检测。接着迅速分离出肝脏,处理尽残血后,称重并记录肝脏重量,以备计算肝脏指数。切取各大鼠肝脏组织相同部位约2.0cm×2.0cm×0.3cm大小,存放于10%的甲醛固定液中固定,以备用于肝脏组织学观察。检测大鼠血清生化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血清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等;行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以此评价双参饮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逆转肝纤维化的药效。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动物肝脏重量和肝脏指数均有明显增加,血清ALT、AST、TBIL及肝纤四项水平均明显升高,AL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肝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浸润情况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双参饮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皮毛色泽、增加其体重,降低肝脏指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双参饮各剂量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肝脏指数显着降低(P<0.05)。3、各组大鼠血清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双参饮各剂量组能够显着降低大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提高ALB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秋水仙碱组相比较,双参饮大剂量组降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大鼠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双参饮各剂量治疗组血清HA、LN、PC-Ⅲ、Ⅳ-C含量明显降低,模型组与双参饮各剂量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与秋水仙碱组相比,双参饮大剂量组降低大鼠血清HA、LN、PC-Ⅲ、Ⅳ-C指标更为显着,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大鼠羟脯氨酸(Hyp)测定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秋水仙碱组及双参饮各剂量组肝脏组织Hyp含量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双参饮各剂量组肝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浸润情况明显好转,双参饮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1、中药复方双参饮能够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皮毛色泽、增加其体重,降低肝脏指数。2、双参饮能够有效改善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肝功,以高剂量较为明显,对CCl4导致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抗炎保肝作用。3、双参饮能够显着降低血清纤维化指标的水平,减少胞外基质的沉积,降低肝脏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从而达到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4、肝脏组织病理实验结果表明双参饮能够有效减轻CCl4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增生,减轻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程度。

王耕[3](2017)在《养营活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α-SMA与TGF-β1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养营活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治疗后,各组相关血清肝功指标、肝纤维化分级程度、α-平滑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差异性研究,评价其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的机理。方法:实验动物选取SPF级健康Wistar大鼠(72只、雄性、200±2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养营活血汤高、中、低剂量组。采用以40%CCL4石蜡混合油联合猪血清为主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4周造模成功后,给予各组相应药物干预8周。随后检测大鼠血清相关生化指标;同时对各组大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对比其病理结果;最后制备肝组织匀浆以ELISA法检测α-SMA与血清TGF-β1的含量。结果:养营活血汤各治疗组能有效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性,升高血清白蛋白(ALB)的含量。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养营活血汤各剂量组大鼠的肝脏在纤维组织增生、水肿、脂肪变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同时其各组α-SMA、TGF-β1的浓度也显着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秋水仙碱治疗组比较α-SMA、TGF-β1的浓度时,养营活血汤高剂量治疗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营活血汤中剂量组绝对数值虽然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营活血汤低剂量组浓度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纤维化分级结果比较上,各治疗组较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秋水仙碱治疗组比较,养营活血汤高剂量组治疗效果较佳,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营活血汤中剂量组治疗效果与其相当;养营活血汤低剂量组治疗效果比其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营活血汤可明显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改善相关血清肝功指标;降低α-SMA的浓度。养营活血汤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来实现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的。

张欣[4](2011)在《23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比较各种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医生对该小肠肿瘤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疑患小肠疾病而接受不同检查方法,经病理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235例,患者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多见为间质瘤137例,最常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常见发生部位为空肠和回肠。术后免疫组化标志物中阳性率最高的是CD117(97.08%),其次是CD34(55.81%)。胶囊内镜与腹部CT联合使用对成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准确率达75.00%,高于单独使用胶囊内镜(63.45%)(P<0.01)或腹部CT(57.67%)(P<0.05)。所有病例均术前发现异常,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证实。结论:(1)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无明显性别、年龄差异,最多见为SISTs。(2)临床表现及血清学检查无特异性。(3)胶囊内镜检查结合腹部CT扫描是患者首选的并能较好地诊断和定位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无创性检查手段,是目前术前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方法,能早期发现并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4)小肠间质瘤好发于空肠,外生性生长多见,确诊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5)外科手术是原发性小肠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

杨晓鹤[5](2011)在《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胰腺肿瘤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不同b值胰腺实性肿瘤、囊性肿瘤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及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不同b值组胰腺实性肿瘤之间、囊性肿瘤之间的各自ADC值范围及阂值。材料与方法:分别对51例胰腺实性肿瘤(其中包括良性肿瘤1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胰腺癌33例)和38例胰腺囊性肿瘤(其中包括非肿瘤性囊肿21例,肿瘤性囊肿17例)进行常规MRI扫描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析DWI表现,分别观察不同b值肿瘤信号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b=50、350、400、450、700、1100s/mm2时病灶的ADC值,然后分析不同b值组实性肿瘤之间、与囊性肿瘤之间的ADC值范围及阈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胰腺实性肿瘤:①胰腺良性肿瘤随着b值的增高,信号逐渐减低,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和胰腺癌随着b值的增高,信号变化不明显,当b值为700s/mm2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和胰腺癌的信号强度均>胰腺良性肿瘤的信号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当b=700 s/mm2时,胰腺良性肿瘤组织、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组织和胰腺癌组织所测得ADC值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b=50、350、400、450、1100s/mm2三者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以b=700 s/mm2 ADC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诊断阈值为1.420×10-3mm2/s,此阈值点对胰腺癌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96.3%。(2)胰腺囊性肿瘤:①胰腺非肿瘤性囊肿随着b值的增高,信号逐渐减低,而胰腺肿瘤性囊肿随着b值的增高,信号变化不明显,当b值为700s/mm2时,胰腺肿瘤性囊肿的信号强度>胰腺非肿瘤性囊肿的信号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当b值为350、400、450、700、1100s/mm2时,胰腺非肿瘤性囊肿组织与胰腺肿瘤性囊肿组织测得ADC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b=50 s/mm2时二者无统计意义。③以b=700 s/mm2ADC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诊断阈值为2.9122×10-3mm2/s,此阈值点对胰腺肿瘤性囊肿诊断的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84.6%。结论:(1) MR DWI可以用于胰腺检查,能反映病变的病理变化,提供定量诊断信息。(2) MR DWI可以清楚的显示胰腺形态及病变的位置、范围,胰腺癌病灶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ADC值低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和胰腺良性肿瘤,可用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和早期预防;胰腺肿瘤性囊肿病灶在DWI上表现为稍高信号,胰腺肿瘤性囊肿的ADC值低于胰腺非肿瘤性囊肿,亦可用于胰腺肿瘤性囊肿的鉴别诊断和早期预防。(3) DWI、ADC值结合常规平扫和增强能够提高胰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张炯炯[6](2009)在《粘胆症2例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粘胆症的病因分布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例粘胆症病例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和胆管炎,大量粘液性物质积聚在扩张的胆管腔内为其共同特征。1例切除原发病灶,近期随访效果好;另1例姑息性胆道引流,术后黄疸持续存在。结论:粘胆症有着较广的病因分布,提示胆胰管系统潜在病变,包含各种良恶性肿瘤以及其前驱病变,术中胆道镜是帮助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胆管癌并粘胆症的病人其预后比无粘胆症者较佳。

冯军安[7](2008)在《调肝理脾方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干预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中指出酒精性肝纤维化(alcoholic liver fibrosis ALF)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肝内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酒精性肝病是西方国家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为肝硬化的第二位原因。目前研究显示,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激活后的肝星状细胞发生了表型和功能的改变,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ECM),进而维持或加重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病情。目前临床上西医对酒精性肝纤维化还没有理想药物,中医依靠整体治疗理论与辨证论治原则在这方面有确定的临床疗效与优势。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调肝理脾方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干预治疗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本课题由文献研究、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三部分组成。文献研究主要系统地论述了中医药对ALD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现代医学对ALF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临床研究方法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以调肝理脾方为治疗药,以常用抗肝纤维化中成药复方鳖甲软肝片为对照药,将86例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检查、肝纤维化血清指标、B超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根据疗效判定标准进行比较,进一步深化对调肝理脾方的临床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和74.4%,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腹泻、乏力等症状轻重程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肝功能指标ALT、AST和肝纤维化指标HA、PIIINP,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也都能改善肝功能指标GGT和肝纤维化指标CGIV、LN,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也具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本次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调肝理脾方对改善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等方面有良好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复方制剂。2总体说来,调肝理脾方和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血瘀痰阻证均有良好的作用;综合比较,调肝理脾方的作用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实验研究方法主要进行了整体实验,首先以雄性昆明种小鼠筛选出调肝理脾方2号工艺,然后采取50%酒精(北京红星二锅头)灌胃的方法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同时对造模大鼠进行干预,通过检测大鼠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水平变化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指标,并以RT-PCR检测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的表达和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α-SMA表达以及肝脏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研究调肝理脾方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1调肝理脾方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主要为:促进机体产生大量抗氧化因子,降低肝脏中P4502E1的表达,提高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保护肝细胞,修复损伤肝细胞,降低转氨酶;显着降低动物血清中LN及HA水平,能有效阻止肝纤维化的进程;同时通过下调α-SMA表达而阻断肝纤维化的进展;2调肝理脾方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均能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总体疗效看,调肝理脾方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结论1调肝理脾方有效预防和逆转了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在抗酒精性肝纤维化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2调肝理脾方通过抗氧自由基损伤及阻断多个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病理环节,下调肝脏中P4502E1和α-SMA表达,是其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周仁荣,仇春健,乐美兆[8](2004)在《以腹部反复巨大包块为特征的恶性纤维组织瘤》文中研究表明

二、以腹部反复巨大包块为特征的恶性纤维组织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腹部反复巨大包块为特征的恶性纤维组织瘤(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肿瘤类疾病的隐喻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中医肿瘤理论假说
        1 癌毒学说
        2 中医肿瘤微环境假说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肿瘤的隐喻研究
        1 肿瘤隐喻与辨治
        2 肿瘤的隐喻观念
        3 不同肿瘤隐喻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肿瘤古代文献研究述评
        1 肿瘤的断代
        2 病名的随意通约
        3 肿瘤的随意指代
        4 被忽视的肿瘤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古代中医肿瘤史研究
    第一节 古代肿瘤类疾病的论证形式
    第二节 瘤类疾病
        1 秦汉时期
        2 三国两晋南北朝
        3 隋唐时期
        4 宋代
        5 明代
        6 清代
        7 小结
    第三节 积聚症瘕类疾病
        1 秦汉时期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 隋唐时期
        4 宋代
        5 金元时期
        6 清代
        7 小结
    第四节 痈疽疮疡类疾病
        1 秦汉时期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 隋唐时期
        4 宋代
        5 金元时期
        6 明代
        7 清代
        8 小结
    第五节 息肉类疾病
        1 秦汉时期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 隋唐时期
        4 宋代
        5 明代
        6 清代
        7 小结
第二章 古代肿瘤的隐喻类型
    第一节 积聚隐喻
        1 人体是盛水容器
        2 经脉是河流
        3 积聚隐喻死隐喻的形成
    第二节 蕈菌隐喻
        1 明清前的相关蕈菌肿瘤
        2 肿瘤菌蕈隐喻的复兴
        3 对息肉或痔认识的改变
    第三节 翻(反)花隐喻
        1 风湿成花
        2 花瘘候
    第四节 痰的结块隐喻
        1 痰饮与痰
        2 痰结块隐喻的构建
        3 痰结块隐喻的运用
    第五节 岩石隐喻
        1 岩与补法
        2 石与破坚
    第六节 鬼隐喻
        1 与鬼相关的肿瘤
        2 鬼字源流
        3 尸鬼类疾病
        4 以“鬼”为始源喻的隐喻特点
        5 肿瘤与鬼构建过程
    第七节 管道隐喻
        1 润滑与堵塞
        2 炙肉的隐喻
    第八节 空间隐喻
        1 背景的借用
        2 肿瘤的空间转移
第三章 古代中医肿瘤隐喻图形数据库的构建
    第一节 隐喻与知识图谱
        1 隐喻型知识存储的构想
    第二节 古代中医肿瘤隐喻图形数据库的构建方法
        1 数据处理
        2 节点的创建
        3 关系的创建
        4 图形数据库的运用场景简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中药节点代码
    2 方剂节点代码
    3 古代疾病节点代码
    4 现代疾病节点代码
    5 隐喻节点代码
    6 组成关系节点代码
    7 治疗关系节点代码
    8 映射关系节点代码
    9 肿瘤类型关系节点代码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双参饮逆转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及处理
        1.3 主要试剂
        1.4 仪器设备及易耗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方案
        2.2 标本采集及处理
        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3.1 一般情况
        2.3.2 生化指标检测
        2.3.3 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测
        2.3.4 肝组织羟脯氨酸(Hyp)测定
        2.3.5 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测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体重及肝脏指数的比较
        3.1.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的变化
        3.1.2 各组大鼠体重的比较
        3.1.3 各组大鼠肝脏重量与肝脏指数的比较
        3.2 各组肝功能比较
        3.2.1 各组血清ALT及AST水平比较
        3.2.2 各组血清TBiL水平比较
        3.2.3 各组血清ALB、GLB水平比较
        3.3 各组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
        3.3.1 各组血清HA、LN水平比较
        3.3.2 各组血清PC-Ⅲ、Ⅳ-C水平比较
        3.4 各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的比较
        3.5 肝脏病理形态学观察
        3.5.1 肝脏大体形态
        3.5.2 HE染色结果
        3.5.3 肝组织病理评分情况
第二部分:讨论
    1、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评价
    2、阳性药物的选择
    3、观察指标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3.1 生化相关指标
        3.2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3.3 肝组织羟脯氨酸(Hyp)指标
    4、西医对肝纤维化的认识和治疗
        4.1 肝纤维化病因及分型的认识
        4.1.1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
        4.1.2 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
        4.1.3 药物性肝炎肝纤维化
        4.1.4 慢性血吸虫性肝纤维化
        4.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
        4.1.6 自身免疫性肝纤维化
        4.2 西医对肝纤维化病机的认识
        4.2.1 胞外基质与肝纤维化
        4.2.2 细胞与肝纤维化
        4.2.3 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
        4.3.1 促进肝纤维化的因子
        4.3.1.1 肿瘤坏死因子(TNF)
        4.3.1.2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4.3.1.3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4.3.2 抑制肝纤维化的因子
        4.3.2.1 干扰素-γ(IFN-γ)
        4.3.2.2 白介素-10(IL-10)
        4.3 肝纤维化的西医治疗
        4.3.1 祛除致病因子
        4.3.2 抑制HCS的激活和增殖
        4.3.3 抑制ECM的分泌与合成
        4.3.4 诱导HSC凋亡
        4.3.5 加速ECM的降解
    5、中医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5.1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5.2 中医对肝脏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
        5.3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5.3.1 气虚血瘀
        5.3.2 瘀血内阻
        5.3.3 湿热疫毒
        5.3.4 痰瘀阻络
        5.4 中医复方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
    6、导师的学术观点
        6.1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
        6.1.1 正气不足是本病的内在基础
        6.1.2 肝血瘀滞是病情发展的关键
        6.2 组方分析
        6.3 药味分析与现代药理学研究
        6.3.1 人参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6.3.1.1 人参皂苷Rb1抗纤维化的研究
        6.3.1.2 人参皂苷Rg1抗纤维化的研究
        6.3.2 丹参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6.3.2.1 丹参酮抗纤维化的研究
        6.3.2.2 丹参酚酸抗纤维化的研究
结论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件三:各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结果

(3)养营活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α-SMA与TGF-β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肝纤维化的流行病学
    2.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
    3.肝纤维化的逆转
    4.中医药抗肝纤维化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及器材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条件
        1.3 实验药物
        1.4 主要实验试剂
        1.5 主要实验设备
    2.实验方法
        2.1 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方法
        2.2 实验药物备制
        2.3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2.4 标本收集
        2.5 病理标本的制备
    3.肝功血清指标检测
    4.肝组织HE染色
    5. ELISA法检测α-SMA?TGF-β_1
        5.1 ELISA法检测α-SMA
        5.2 ELISA检测法大鼠血清TGF-β_1
    6.肝纤维化的评定
    7.统计学处理
结果
    1.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
    2.肝功血清指标检测ALT、AST、γ-GT、ALB的含量
    3.肝脏形态?HE染色观察
    4.肝组织α-SMA的表达情况
    5.各组大鼠血清TGF-β_1 的表达情况
讨论
    1.大鼠HF模型建立的讨论
    2.实验动物一般情况的讨论
    3.实验动物各组肝功血清指标结果的讨论
    4.HE染色表现的讨论
    5.养营活血汤对大鼠α-SMA影响的讨论
    6.养营活血汤对大鼠TGF-β_1 影响的讨论
    7.基于HF中医传统认识的讨论
    8.养营活血汤方剂配伍思路讨论
        8.1 组成分析
        8.2 拆方分析
        8.3 药对分析
    9.思考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4)23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胶囊内镜检查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种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3.2 各种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
    3.3 各种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灶发生部位及病理组织学类型
    3.4 实验室检查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3.5 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的准确率比较
    3.6 胶囊内镜联合腹部CT发现原发性小肠肿瘤实例
    3.7 小肠间质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
    3.8 小肠腺癌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
    3.9 类癌
    3.10 淋巴瘤
    3.11 治疗
4 讨论
    4.1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
    4.2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发病部位及病理类型
    4.3 小肠肿瘤的影像学检查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5)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胰腺肿瘤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粘胆症2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临床资料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粘胆症的临床诊治
作者简历

(7)调肝理脾方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干预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中医学对酒精性肝病的相关认识与研究
    现代医学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第二部分 调肝理脾方干预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临床试验
    前言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调肝理脾方干预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一 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二 调肝理脾方抗酒精性肝纤维化氧自由基损伤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三 调肝理脾方干预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四 调肝理脾方工艺的筛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语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以腹部反复巨大包块为特征的恶性纤维组织瘤(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肿瘤类疾病的隐喻认知研究[D]. 刘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双参饮逆转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 周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养营活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α-SMA与TGF-β1的影响[D]. 王耕. 宁夏医科大学, 2017(02)
  • [4]23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分析[D]. 张欣. 浙江大学, 2011(01)
  • [5]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胰腺肿瘤的应用研究[D]. 杨晓鹤. 昆明医学院, 2011(09)
  • [6]粘胆症2例诊治分析[D]. 张炯炯. 浙江大学, 2009(11)
  • [7]调肝理脾方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干预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 冯军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8]以腹部反复巨大包块为特征的恶性纤维组织瘤[J]. 周仁荣,仇春健,乐美兆. 中华消化杂志, 2004(12)

标签:;  ;  ;  ;  ;  

以反复的巨大腹部肿块为特征的恶性纤维组织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