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装备技术装备发展战略建议

发电装备技术装备发展战略建议

一、关于发电设备技术装备发展战略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崔婷[1](2021)在《我国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体量的不断壮大,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世界的普遍共识。为应对当前严峻的气候变化,我国宣布碳排放总量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30,60”碳减排目标。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将成为我国采用市场调节方式达成碳减排目标的关键措施。我国以火力发电为主要方式的电力行业作为现阶段碳交易最主要的参与主体之一,其碳排放量比重较大,因此火电企业的碳减排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火电企业主动参与碳交易,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国家碳减排目标的关键。本文针对我国火力发电企业,在研究分析碳交易机制与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明确火电企业适应性评价的内涵的同时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火电企业碳交易实际情况,以ISM和AHP-模糊评价方法对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进行评价。首先,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从碳减排效果、生产流程适应性、碳交易市场参与程度、管理适应性以及碳减排技术应用五个方面筛选了影响火电企业适应碳交易的相关因素并进行详细的阐述。利用ISM模型对所选取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做出梳理,同时对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进行划分,明确了各个因素在影响火电企业适应碳交易制度的重要性层次。其次,根据ISM模型分析所得到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了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层次适应性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计算分别得出了目标层以及各一级指标的碳交易适应性综合评分,定量的表示出了火电企业对碳交易的适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火电企业适应碳排放权交易体制的深层影响因素包括碳排放权配额与碳交易制度体系建设情况两方面。现阶段我国火电企业对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适应程度处于‘较好’与‘一般’阶段中间。其中火电企业碳减排技术应用指标得分最高,其次是火电企业碳减排效果和火电企业生产流程适应性指标评价结果较好,火电企业管理适应性指标和火电企业碳交易市场参与度指标评价分数稍低。最后本文结合分析结果与碳交易背景,从火电企业内部与宏观层的公共政策选择和两个角度出发提出评价结果的相应管理意义。

李晓乐[2](2020)在《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源,作为基础性生产生活资料,对一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后石油危机时代与全球应对气候变暖时代相叠加的现今,新能源凭借可持续、环保性、广泛分布等优势,在世界各国寻找化石能源替代能源进程中备受广泛关注。本文以日本新能源产业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其支持政策体系在推进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发挥的引导作用。并立足我国能源经济现实国情,旨在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的优化调整提供借鉴与启示。发展好新能源产业对于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转型,打赢“三大攻坚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在理清日本政府不同阶段对“新能源”概念的界定与对象范围演变的基础上,考察了新能源在日本一次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主要利用形式,并结合新能源的特征,概观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从日本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出发全面阐述了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系统梳理了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具体剖析了日本促进新能源普及扩大的战略目标规划、以及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日本包括RPS制度、FIT制度、补贴政策、优惠税制、新能源电力电网接入技术对策、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以及民间支援举措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并总结了相关政策的推进机制。运用实证手法探讨了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日本电力市场改革进程对日本RPS制度与FIT制度实施的政策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充分对比了中日两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支持政策,立足我国国情,提出日本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与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通过系统研究与分析,本文认为日本在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与实施方面存在诸多成功之处。主要表现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起步时期十分重视对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的战略规划与支持,不同发展阶段相关支持政策的实施均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体系支撑,政策工具多样,且政策之间衔接与协调性较好,不同时期政策重点鲜明,目标规划清晰,重视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发挥相结合,并根据不同时期国际与国内能源经济环境变化适时做出政策调整。尽管我国与日本在资源能源禀赋、能源市场环境以及政策推进体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本文认为日本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国必须坚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结合日本经验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李璐[3](2020)在《创新驱动下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基于长江经济带上市公司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伴随经济信息全球化持续加深,国家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创新摆在了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以此推动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制造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历来也是各国博弈的主要战场。为了缓解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低迷形势,各国都提出了具有建设意义的战略措施,我国也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增添新的动能,从而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通用设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中的基础性产业,对整个制造业发展都具有先导作用。但近年来面对产能过剩、利润下滑等不利局面,通用设备制造业发展步履维艰,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已迫在眉睫。众人周知,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经济带也成为了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推动沿江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节奏步伐。因此,研究创新驱动下长江经济带通用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则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分析了长江经济带通用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首先通过国内外政策环境、行业基本情况、市场竞争力状况分析出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其次从政策法律、产业经济、基础设施、人口就业、教育文化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长江经济带区域的创新环境状况。第四部分是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选取一个通用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比三家企业的战略选择与实施路径,结合企业创新能力分析其转型升级路径与成效,然后总结出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通用设备制造业转型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六部分是针对遇到的转型升级问题,从国家、区域产业及企业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最后在前面六个部分的基础上总结全文,提出研究展望。本文旨在为创新驱动大背景下的长江经济带通用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推动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闫瑞祥,王京艳,周大鹏[4](2013)在《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转型升级是由大到强的必然选择。本文重点探讨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促进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主攻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水平、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夯实行业发展支撑力。

王思童[5](2013)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30年回顾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装备制造虽然产值位居世界首位,但却大而不强,一些重要零部件的发展方面仍然滞后。30年来,"谁来装备中国"、"谁来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国产装备大游行"等一系列问题一直伴随着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在"买与干"、"国产化与自主化"、"自主创新是馅饼还是陷阱"的博弈中,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负重前行。

杨启明[6](2012)在《促进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 为实现电器工业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奋斗》文中提出一、电器工业2011年工作回顾(一)电器工业2011年行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电器工业2011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8%,工业销售产值43315亿元,同比增长26.48%,主营业务收入42510亿元,同比增长26.06%;实现利润2647亿元,同比增长18.13%,进出口总额1410亿美元,同比增长17.11%。

戴红军[7](2010)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作为关系着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总体实力的标志,既决定着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与合作能力,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进程。探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策,对我国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实施产业扶持政策具有深远意义。论文以产业结构和组织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生产效率、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为手段,对以下领域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理论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供需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内机械制造业的行业特征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次,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选取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采用多指标投入产出分析法和因子分析定权法,对国内机械制造业七个子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再次,运用基于距离函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国内机械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的变动和技术进步进行度量,揭示其变动规律;然后,对国内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按照代表性、可比性、系统性和可量化性的原则构建了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并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与美国、日本和印度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对比评价;最后,提出了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宋艳霞[8](2010)在《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文中提出面对全球风力发电产业蓬勃发展的潮流,我国政府抓住了这一契机。2005年2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以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2009年,我国风电装机量—跃进入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风电产业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风力发电的初始投资高、投资回报周期长、技术更新快等特点,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风电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欧美国家先后制定了各种财税支持政策。我国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还很不完善,国内对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中,对支持风电产业的财税政策系统的研究也较少。公共财政手段作为政府扶持和引导风电产业发展的经济杠杆,是实现我国风电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如何运用财税手段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良性发展,已成为目前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全文紧密围绕财税政策支持风电产业的动因、背景、政策指向和路径选择的研究框架,将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贯穿于各个章节。在研究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掌握的财政、税收理论,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借助于数据分析、图形、表格、案例等,力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个框架下,本文分析了发展我国风电产业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风能将成为我国未来主流能源的重要战略地位,政府对发展风电的主导作用和采取财税政策支持的必要性。通过分析财政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发展机遇和主要障碍,以及现行风电产业的财税政策及其问题与不足,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产业发展战略,提出构建与完善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的建议。通过本文研究分析,构建与完善我国风电产业财税政策体系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完善我国风电产业的财政支持体系:进一步加大对风电技术研发领域的财政投入,加大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风电并网工程和并网技术开发的直接投资补贴;打造风电产业融资平台,建立国内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加快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提出继续采取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政策,并通过对化石能源开征碳税的方式筹集财政资金,为促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持续的资金保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支持风电产业的积极性。其次,完善我国风电产业的税收支持体系:针对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和产业各个环节特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行增值税、所得税、关税等的风电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最后,在构建风电产业财税支持政策体系的同时,需要完善和加强我国风电产业的其他配套政策,如:完善风电电价、规范风电并网、加大风电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行业监管和法制建设、建立于完善风电产业的公共服务体系等。在财税政策体系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协调作用机制下,产生合力,共同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本文力图从采用财税政策支持的新视角,研究如何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提出社会与环境成本效益作为影响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纳入到财税政策成本效益分析的框架中去,并用数理模型分析了财税政策手段对企业投资风电产业的促进作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框架的政策建议,为完善我国现行风电产业财税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使得这些政策建议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栗宝卿[9](2010)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推动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传统化石类能源的资源稀缺性以及其消耗带来环保和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显现,历史上的四次能源危机和传统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危害给人类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并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战略重点,发展可再生、清洁的替代能源成为全球的迫切要求。以风电、太阳能、小水电、生物质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可持续循环利用的优势,随着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高,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其价格逐步降低,部分可再生能源已初步具有商业价值,具备战略性替代能源的属性。与此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技术属性,发展可再生能源已不止是解除全球常规能源逐步枯竭和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带来的一系列约束,更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带动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革命的动力,甚至把它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我国化石类能源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过多地依赖以煤为主的化石类资源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给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和应对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带来巨大的压力,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还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依赖化石类能源满足未来经济发展能源需求,无论从资源禀赋和环保以及国际气候变化规则角度看都是不允许的。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较好,根据目前的测算看,总蕴藏量达50亿千瓦以上,如果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现实的必然选择,对促进我国低碳可持续发展、消除资源约束、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树立国际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能源利用历史的角度看,能源替代是个漫长的过程,历史的经验表明,即使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一次世界性的能源系统替换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需要人类做出巨大努力,可再生能源目前虽然已初步具备替代的属性,但其作为完全替代性能源的发展过程仍将是漫长的,需要财税政策长期地支持,对此我国要有充分的准备。促进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的实施,首先要遵从可再生能源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可再生能源技术原理、运行方式和特性具体分析看,可再生能源具有的高技术、外部性、产业化、资金密集型和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六个主要特性。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可划分为研发、示范、产业化发展、商业化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瓶颈和所需政策都有所不同。从产业发展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研发、资本、政策是其主要动力因素,在四个因素中,市场和研发又是最重要的因素,政策和资本均围绕市场和研发两个要素展开。我国在制定和实施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过程中,要结合上述规律和技术及市场现状,首先要清晰目前和未来重点发展什么?什么时候发展?怎样实现高效发展等问题。从矫正可再生能源外部性、市场失灵角度看,结合可再生能源具有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国家财政、税收职能。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发展初期,国家主导,财税支持是促进其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借鉴世界典型发达国家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国在制定相关促进政策时,需要强调国家的主引导作用,避免单纯强调技术因素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区别发展阶段一律施以激励政策等问题。同时要注重发展目标的清晰性、层次性,对资源禀赋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详加识别、重视项目运营,保持政策的公开透明、具体化和稳定性,财税政策支持要有足够性以及注意协调相关利益方的平衡等要素。把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建立在符合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基础上,通过建立国家统一的管理机构,清晰财税政策的目标,把财税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确保政策的执行效率。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中,保持资源禀赋与种类发展、资本和技术、速度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产业上下游、各发展阶段以及与国际气候变化规则七个方面的总体协调。根据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项目示范、产业化发展以及商业化四个阶段的规律,财税政策实施必须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且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种类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总体来说,财政政策注重于前三个阶段,税收政策侧重于后两个阶段,总体过程看,财税激励政策趋于由强转弱。从我国资源禀赋和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各种类技术以及市场发育状况看,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排序是积极发展小水电和风电,稳妥发展太阳能和生物质、地热能,谨慎发展海洋能是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明智选择。分析当前我国不同种类的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和和政策现状表明,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取得巨大成绩,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几乎所有可再生能源种类的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立法缓慢,操作性不强,资源调查、评估以及项目规划不够完善,资源环境效益缺失,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政策目标不明确,缺乏定期的评估、修正、调整机制,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效率低等突出问题。根据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和不同种类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阶段,对我国实施的作为可再生能源补贴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未来总量收支状况进行的预测结果显示,按照我国发展需求目标,可再生能源基金不足以弥补未来的项目补贴需求,由于当前火力发电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尽快疏导电价矛盾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否则,将影响到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一个占据电力市场较大部分的火力发电巨额亏损,而可再生能源一枝独秀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由于当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化石类能源以及更加环保的成本外部性并没有显性化,根据当前技术条件和国际市场相关交易情况,对资源与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进行量化测算结果显示,在完全成本的口径下,目前可再生能源并不比传统能源价格更高,且未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进一步增强,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的扩大,其产品价格将更具有竞争性。此外可再生能源本身具有的因地制宜开发的特点,我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财税政策目前还有缺失,符合可再生能源自身特性(分布式能源)出发的市场政策亟待建立;面向公众团体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引导政策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目前的政策现状,我国财税政策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主要包括财税支持的信息依据要充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上下游以及横向要统筹;财税政策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财政税收政策要综合引导,各有侧重以及保持政策具体公开而透明、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等原则。在财政支持具体政策方面,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清晰财政支持目标效果,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本负担兼顾东西部差距,借鉴《京都议定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施行差别化的负担机制;优化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发挥政府采购作用等。在税收政策方面,需要尽快清晰和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适用税法、清晰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激励细则。关于资源税和碳税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资源和环境以及经济技术现状,应该采取小步走的渐进式方案,总体看“征比不征好、早征比晚征好”此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除财政税收激励政策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重大问题和矛盾需要尽快解决,比如:强化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国家级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传统电力企业与电网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不容忽视,协调好相关利益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疏导当前电价矛盾和以电价机制引导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重视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作用等等方面都是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总之,本文大量的实证材料,从人类能源利用历史、资源环境出发,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源、环境、气候变化三大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能源转换难度,论证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从可再生能源技术、经济性分析出发,论证了可再生能源固有的客观规律和准公共产品属性,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了全面、整体的分析。通过考察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实际以及可再生能源规划,考察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和突出矛盾,试图跳出单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本身,从更宽广的视野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环境,提炼出内外部影响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从分析出的问题和矛盾出发,结合未来发展的规模、未来的成本走势及补贴政策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财税支持的渠道和方式以及相关利益方的补偿等方面进行综合归纳,提出详细而具有现实意义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指导原则和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寄希望于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鉴于可再生能源种类较多,难以——详细论证,本文侧重于占可再生能源较大比例的电力部分进行了论述。

杨启明[10](2009)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坚定信心 应对挑战 推进电器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暨分支机构秘书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节选)》文中认为第一部分2008年电器工业发展和协会主要工作情况一、2008年电器工业发展情况2008年,电器工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战略部署。着重为完成国家重点电力工程项目提供重大装备;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节能减排任务的落实;推进电器工业高端技术装

二、关于发电设备技术装备发展战略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发电设备技术装备发展战略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碳排放权交易理论研究
        1.2.2 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创新点
第2章 火电企业与碳交易适应性的理论概述
    2.1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理论概述
    2.2 适应性系统模型构建方法
        2.2.1 火电企业碳交易的适应性及其系统复杂性
        2.2.2 ISM建模方法的适用性
    2.3 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理论概述
        2.3.1 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的内涵
        2.3.2 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ISM的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结构分析
    3.1 火电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现状阐述
    3.2 影响因素分析
        3.2.1 火电企业碳减排效果
        3.2.2 火电企业生产流程适应性
        3.2.3 火电企业碳交易市场参与程度
        3.2.4 火电企业管理适应性
        3.2.5 火电企业碳减排技术应用
    3.3 邻接矩阵的构建
    3.4 可达矩阵的建立
    3.5 划分各因素的层级关系
    3.6 层级结构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4.1 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的目的
    4.2 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
        4.2.2 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体系构建依据
        4.2.3 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
    4.3 基于AHP的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3.1 构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4.3.2 各指标权重
    4.4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
        4.4.1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4.4.2 模糊评价集及隶属度矩阵
        4.4.3 模糊合成
    4.5 我国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结果分析
    4.6 评价实证结果的应用
        4.6.1 火电企业提高碳交易适应性的自身调整
        4.6.2 火电企业提高碳交易适应性所需要的外部环境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既有研究的评价)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与目标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结构框架安排
    第五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点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新能源的基础分析与理论综述
    第一节 新能源的基础分析
        一、日本的新能源概念界定、范围及在能源体系中的地位
        二、新能源的优势与课题、普及必要性
        三、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第二节 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相关理论综述
        一、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四、外部经济性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与发展历程演变
    第一节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
        一、国内背景
        二、国际背景
    第二节 发展历程演变
        一、石油危机后的新能源技术研发阶段
        二、促进新能源利用量扩大的初步阶段
        三、推进新能源利用量扩大的加速深化阶段
    第三节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战略目标与发展现状
        一、总体战略目标规划
        二、发展现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
    第一节 新能源政策推进体制
        一、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
        二、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
        三、内阁府能源环境会议
        四、民间新能源政策促进框架
    第二节 新能源利用普及扩大促进政策
        一、配额制(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RPS)
        二、固定电价制(Feed-in Tariff,FIT)
    第三节 新能源设备投资支援政策
        一、补贴制度
        二、优惠税制措施
        三、优惠融资制度——环境能源对策资金
    第四节 新能源电力电网接入制约相关的技术与制度对策
        一、送电系统接入制约问题的出现背景
        二、电网接入制约问题的技术与制度对策
    第五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
        一、清洁能源汽车补贴制度
        二、环保汽车减税制度
        三、充电设施补贴
    第六节 民间推进新能源普及扩大支援举措——绿色电力制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与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日本能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测度与评价
        一、绿色经济增长的内涵与体系构成
        二、日本绿色经济增长指标构建与数据说明
        三、测度方法与结果分析
    第二节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及动态交互关系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ADL模型估计
        三、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
    第三节 日本新能源政策有效性评价——基于RPS制度、FIT制度的对比分析
        一、RPS制度——自行开展新能源发电业务
        二、RPS制度——从新能源发电商购入新能源电力
        三、RPS制度——从新能源发电商购入新能源电力相当量(TGC)
        四、RPS制度与FIT制度并存运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第一节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与现状
        一、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要性与进程
        二、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三、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演变、优势与发展课题
    第二节 中日新能源产业政策对比及政策建议
        一、中日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与政策对比
        二、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3)创新驱动下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基于长江经济带上市公司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创新驱动相关理论
        2.1.2 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理论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2.3 文献评述
3 长江经济带通用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3.1.1 国内外政策环境
        3.1.2 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基本情况分析
        3.1.3 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3.2 长江经济带创新环境分析
        3.2.1 政策法律环境
        3.2.2 产业经济环境
        3.2.3 基础设施环境
        3.2.4 人口就业环境
        3.2.5 教育文化环境
    3.3 小结
4 长江经济带通用设备制造业案例分析
    4.1 案例选取过程及理由
    4.2 案例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4.2.1 东方电气企业简介
        4.2.2 华中数控企业简介
        4.2.3 亚威股份企业简介
        4.2.4 案例企业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4.3 案例企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分析
        4.3.1 东方电气转型升级战略与实施路径
        4.3.2 华中数控转型升级战略与实施路径
        4.3.3 亚威股份转型升级战略与实施路径
        4.3.4 案例企业转型升级战略与实施路径对比分析
    4.4 案例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4.4.1 创新投入能力分析
        4.4.2 协同创新能力分析
        4.4.3 知识产权能力分析
        4.4.4 企业转型成效分析
    4.5 长江经济带通用设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5.1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关键核心技术
        4.5.2 行业发展趋势放缓,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4.5.3 企业数字化水平低,两化融合推进困难
        4.5.4 企业经营能力欠佳,财务风险有所增大
        4.5.5 绿色制造推行受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4.5.6 企业两极分化严重,区域内发展不平衡
    4.6 小结
5 创新驱动下长江经济带通用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议
    5.1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5.1.1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5.1.2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提升创新经费使用效益
        5.1.3 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5.1.4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增强知识产权应用能力
        5.1.5 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转移
    5.2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5.2.1 加速淘汰企业落后产能,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5.2.2 不断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5.2.3 重视质量品牌建设工作,提升企业国际竞争优势
    5.3 致力于工业互联网创新,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
        5.3.1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系统,打造数字化的智慧工厂
        5.3.2 要推动业务流程信息化,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5.4 加速完成绿色制造任务,推动企业绿色创新转型
        5.4.1 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研发应用清洁生产技术
        5.4.2 不断扩展新的绿色产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30年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装备中国成绩斐然
    (一) 装备强则国强规模快速增长
    (二) 装备中国比肩世界
    (三) 产品技术完善产业布局优化
二、电力装备嬗变中铸就史诗辉煌
三、建言献策促发展齐心协力谱新篇

(6)促进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 为实现电器工业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奋斗(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器工业2011年工作回顾
二、“十二五”电器工业面临的形势
    (一) 国际经济环境呈现出不稳定性
    (二) 国内经济环境面临新的压力
    (三) 2012年电器工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三、2012年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
    (一) 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 推进电器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 围绕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速度
    (三)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支撑电器工业转型升级
    (四) 围绕节能减排主题, 推进电器工业可持续发展
    (五) 强化产品质量管理, 建立完善电工行业信用体系
    (六) 系统管理重点突破, 整体提升电工标准化水平
    (七) 加强行业沟通协调, 推进共性技术研究机制创新
    (八)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适应行业发展新需求

(7)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产业结构研究现状
    2-1-2 产业组织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产业结构研究现状
    2-2-2 产业组织研究现状 第三章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供需分析
§3-1 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
    3-1-1 行业链分析
    3-1-2 行业工业总产值
    3-1-3 行业投资额
    3-1-4 行业周期性波动
§3-2 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
    3-2-1 供给总量及数据分析
    3-2-2 供给结构变化分析
    3-2-3 供给预测
§3-3 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
    3-3-1 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
    3-3-2 需求结构的变化
    3-3-3 需求预测
§3-4 行业进出口分析及预测
    3-4-1 进出口总体分析
    3-4-2 主要子行业进出口分析
    3-4-3 机械行业进出口特点分析
    3-4-4 进出口预测
§3-5 供需平衡及价格分析
    3-5-1 供需平衡分析及预测
    3-5-2 价格变化分析及预测 第四章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行业特征分析
§4-1 行业竞争特点分析
    4-1-1 行业竞争力
    4-1-2 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4-1-3 技术标准的市场准入作用
    4-1-4 现代制造服务业水平
§4-2 行业产业资产重组分析
    4-2-1 行业并购分析
    4-2-2 行业资产重组分析
§4-3 行业技术水平发展
§4-4 行业企业特征分析
    4-4-1 企业总体特征分析
    4-4-2 企业规模特征分析
    4-4-3 企业所有制特征分析
    4-4-4 企业分布特征分析 第五章 我国机械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研究
§5-1 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现状
§5-2 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模型
    5-2-1 评价方法的选择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5-2-3 评价模型及实证结果
§5-3 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结果分析
    5-3-1 各子行业技术创新评价结果分析
    5-3-2 机械工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5-3-3 机械工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 第六章 我国机械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6-1 生产率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
§6-2 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及分解
    6-2-1 距离函数
    6-2-2 Malmquist 指数测度
    6-2-3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的分解
§6-3 我国机械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规律
§6-4 我国机械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度量和分解
§6-5 我国机械制造业技术效率变动的分析
§6-6 我国机械制造业技术进步变动的分析
§6-7 影响我国机械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因素分析
    6-7-1 产权因素
    6-7-2 市场竞争因素
    6-7-3 研发投入因素
    6-7-4 外商投资因素 第七章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7-1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7-2 我国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7-3 我国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7-3-1 我国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7-3-2 我国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7-4 我国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7-4-1 我国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7-4-2 我国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分析
§7-5 我国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5-1 我国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7-5-2 我国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八章 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8-1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8-1-1 发展思路
    8-1-2 主要任务
    8-1-3 结构调整目标
    8-1-4 结构调整重点
§8-2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8-2-1 优化产业结构
    8-2-2 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8-2-3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8-2-4 提升生产能力
    8-2-5 提升营销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风力发电——21世纪的替代能源
        1.1.2 风力发电——应对气候危机的举措
        1.1.3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成长的烦恼
        1.1.4 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政府的职责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1 风电产业及其构成
        1.3.2 财税支持政策体系及其构成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国外风电产业发展与政策的研究
        1.4.2 关于我国风电产业发展与政策的研究
        1.4.3 有关可再生能源政策的相关研究
        1.4.4 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6 主要创新与不足
2 财政支持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理论内涵
        2.1.2 理论原则
        2.1.3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途径
    2.2 产业发展理论
        2.2.1 产业发展的相关概念
        2.2.2 产业发展周期理论
        2.2.3 产业后发优势理论
    2.3 外部性理论
        2.3.1 理论内涵
        2.3.2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2.3.3 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2.4 财税政策的效应理论
        2.4.1 财税政策的功能
        2.4.2 财税政策效应
        2.4.3 财税政策效应的评价
    2.5 本章小结
3 财政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3.1 全球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3.1.1 全球风电装机量的发展
        3.1.2 全球风机制造业的发展
        3.1.3 全球风电产业发展的趋势
    3.2 财税政策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国际模式
        3.2.1 美国模式
        3.2.2 丹麦模式
        3.2.3 德国模式
        3.2.4 西班牙模式
        3.2.5 印度模式
    3.3 以上政策经验与启示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风电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其财政支持的必要性
    4.1 风电产业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的战略地位
    4.2 政府在风电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4.3 财政支持风电产业的必要性
        4.3.1 风力发电的正外部性影响
        4.3.2 财税政策支持风电产业的成本—效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机遇
    5.1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现状
        5.1.1 我国风力资源分布状况
        5.1.2 我国风电市场发展现状
        5.1.3 我国风机制造发展现状
        5.1.4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趋势
    5.2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机遇
        5.2.1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
        5.2.2 风电技术发展的后发优势机遇
        5.2.3 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机遇
        5.2.4 风电自身优势和我国风资源优势机遇
    5.3 本章小结
6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分析
    6.1 产业技术落后
        6.1.1 风机关键技术依赖进口
        6.1.2 技术吸收与自主创新不足
        6.1.3 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6.1.4 缺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6.1.5 产业链发展不完善
        6.1.6 风机制造市场竞争加剧
    6.2 风电并网障碍
        6.2.1 电网规划滞后
        6.2.2 并网审批机制的制约
        6.2.3 缺乏并网技术标准
        6.2.4 公共电网利益补偿机制缺乏
    6.3 产业政策不配套
        6.3.1 风电特许权招标机制不合理
        6.3.2 配套法规不健全
        6.3.3 风电融资渠道不畅通
    6.4 风电专业人才短缺
    6.5 本章小结
7 我国现行风电产业的财税政策回顾与评价
    7.1 我国风电产业的现行财政政策回顾
        7.1.1 风电上网电价补贴
        7.1.2 支持风电设备技术研发
        7.1.3 风电场投融资补贴政策
        7.1.4 CDM项目补贴
    7.2 我国风电产业的现行税收政策回顾
        7.2.1 所得税
        7.2.2 增值税
        7.2.3 进口增值税、关税
    7.3 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及评价
        7.3.1 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
        7.3.2 评价
    7.4 财税政策对风电投资影响的案例
    7.5 财税政策促进企业投资的数理模型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构建与完善我国风电产业的财税政策体系的建议
    8.1 构建与完善我国风电产业财税政策的指导思想
    8.2 构建与完善我国风电产业财税政策的原则和目标
    8.3 构建与完善我国风电产业财税政策体系的建议
        8.3.1 合理运用财税政策工具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
        8.3.2 完善支持我国风电产业的财政政策体系
        8.3.3 完善支持我国风电产业的税收政策体系
        8.3.4 建立和完善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公共基金
        8.3.5 支持我国风电产业财税政策体系框架总结
    8.4 完善我国风电产业其他配套政策的建议
        8.4.1 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8.4.2 进一步完善风电定价机制
        8.4.3 加强风电并网规划与建设
        8.4.4 加快风电人才培养
        8.4.5 加强行业监管和法制建设
        8.4.6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9)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范围界定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
    四、全文的逻辑体系和结构安排
    五、论文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意义
    第一节 世界和我国能源现状
        一、能源利用历史概述
        二、世界能源储量及消费总体状况
        三、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消费状况
        四、历史上的能源危机
    第二节 我国化石类能源利用对环境影响
        一、化石类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危害
        二、我国化石类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第三节 传统能源利用与全球气候变化
        一、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
        二、电力产业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的危害
        四、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
    第四节 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利用的方向
    第五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资源情况
        一、水能
        二、风能
        三、太阳能
        四、生物质能
        五、地热能及海洋能
    第六节 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消除资源约束、保证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的需要
        三、建设新农村及缩小城乡、东西部差距的需要
        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五、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维护国际形象的需要
第二章 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一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运行方式
        一、风力发电
        二、太阳能发电
        三、小水电
        四、生物质发电
        五、地热发电
        六、海洋能发电
    第二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力产业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在电力产业中的地位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力市场
        三、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网运行方式
        四、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与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
    第三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特性分析
        一、高技术性
        二、资金密集型
        三、外部效应
        四、产业化特征
        五、分布式与集中式共存的特点
        六、间歇性、随机性特点
    第四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过程的规律分析
        一、基于产业发展理论的动力因素分析
        二、资本有机构成对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启示
        三、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发展阶段分析
    第五节 国家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理论分析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商品属性
        三、国家支持的政策机理和依据
        四、国家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财税政策具体分析
第三章 国内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政策
    第一节 国内外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状况
        一、全球可再生电力能源总体情况
        二、主要国家的总体发展现状和目标
        三、国内外可再生电力能源分类发展情况
        四、消除电网约束,大力建设智能电网
    第二节 国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具体政策
        一、技术研发支持
        二、投资和生产鼓励
        三、培育市场政策
        四、鼓励消费政策
    第三节 制订政策容易忽视的要素
        一、目标的清晰性
        二、目标的层次性和计划科学性
        三、资源和技术的充分识别
        四、重视项目运营
        五、激励政策的透明、公开性
        六、政策和市场的稳定性
        七、财政政策力度的足够性
        八、政策实质内容的具体化
        九、能源市场的改革和准入
        十、相关方利益平衡
    第四节 制订政策需要消除的误区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价格降低取决于技术突破
        二、不厘清发展阶段、制定一刀切政策
        三、可再生电力能源比传统能源价格高,会阻碍经济发展
        四、单纯强调政府直接投入
    第五节 国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国家重视、政府主导
        二、国家级的可再生电力能源统一管理机构
        三、契合资源国情的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规划
        四、国家政策支持是必行之路
        五、发展初期政策支持成为主动力
        六、完善、配套的法律、政策体系
        七、保持政策的公开透明、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八、重视金融市场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激励
第四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状况
    第一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现状
        一、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现状
        二、我国参与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企业情况
        三、资本市场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支持
    第二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政策演变总体脉络
    第三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战略及预测目标
        一、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战略及预测目标
        二、我国预测目标与资源禀赋的对比
    第四节 我国当前可再生电力能源行政管理体制
第五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具体政策及经济性分析
    第一节 风力发电
        一、我国风电的政策演变
        二、陆地风电的经济性情况
        三、海上风电的经济性情况
        四、风电相关政策实施情况
        五、风电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六、风力发电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第二节 小水电
        一、政策变迁
        二、项目经济性
        三、其他政策实施情况
        四、小水电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五、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第三节 生物质能
        一、项目经济性状况
        二、生物质发电主要政策情况
        三、生物质发电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四、生物质发电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第四节 太阳能光伏发电
        一、项目经济性情况
        二、光伏发电主要政策
        三、光伏发电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
        四、光伏发电未来的价格走势
    第五节 地热能及海洋能发电
        一、海洋能利用的主要情况
        二、地热能主要情况
        三、当前地热及海洋能利用存在问题
    第六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未来发展趋势
        一、发展中的可再生能电力能源技术
        二、未来可再生能电力能源发展的重点排序
第六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发展主要经验和突出问题
    第一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实践经验
        一、国家重视,目标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二、依托重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装备自主化成绩显着
        三、财税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市场及价格政策积极引导了产业发展
    第二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协调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的协调
        二、速度与质量的协调
        三、速度与效益的协调
        四、可再生电力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协调
        五、产业发展阶段衔接的协调
        六、产业上下游的协调
        七、与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相协调
    第三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一、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二、立法缓慢,配套措施不完善
        三、资源调查、评估以及项目规划有待完善
        四、资源、环境效益政策缺失
        五、价格体制有待理顺
        六、财政研发投入不足、政府组织不力
        七、财政支持体系不完整、效率有待提高
        八、政策不及时、政策模糊不清晰
        九、政策的评估、修正、调整机制缺失
        十、缺乏相关利益方协调机制
        十一、特性出发的市场建立不全面
        十二、强制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配额机制尚未建立
第七章 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财税要素分析
    第一节 传统能源外溢成本缺失的影响
        一、资源税缺失的影响
        二、环境税缺失的影响
    第二节 分布式可再生电力能源政策分析
    第三节 未来可再生能源基金收支情况分析
        一、未来可再生能源基金总收入测算
        二、风力发电所需补贴额
        三、太阳能发电所需补贴额
        四、生物质能所需补贴额
        五、未来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基金总量收支平衡情况
    第四节 价格与财税政策
        一、价格与财税政策的关系
        二、电价与社会承受能力
    第五节 与发展各阶段相适应的财税政策分析
        一、财税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侧重点分析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各发展阶段政策选择
第八章 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财税政策建议
    第一节 财税支持政策的优化原则
        一、财税支持的信息依据要充分
        二、上下游及横向综合统筹
        三、财税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四、综合引导、各有侧重
        五、政策要保持公开透明、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六、国家主导与全民负担相结合
        七、定期政策评估机制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具体建议
        一、根据战略目标确定财政支持范围和渠道
        二、加大财政直接支持力度
        三、清晰财政支持的目标效果
        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东西部区别负担的机制
        五、优化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
        六、发挥政府采购作用
    第三节 税收政策的具体建议
        一、细化可再生电力能源适用税法
        二、清晰各项税收激励政策
        三、资源税、碳税应该列入议事日程
    第四节 其他建议
        一、强化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二、建立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统一管理机构
        三、重视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激励
        四、协调处理好横向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关系
        五、注重产业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积极疏导电价矛盾
        七、发挥价格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的引导作用
        八、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绿色证书交易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坚定信心 应对挑战 推进电器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暨分支机构秘书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节选)(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2008年电器工业发展和协会主要工作情况
    一、2008年电器工业发展情况
    二、2008年协会主要工作情况
        (一) 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为政府、行业、会员服务
        1.为政府服务
        2.为行业服务
        3.为会员服务
        (二) 实施标准化战略, 推进电工重大技术装备标准化工作
        (三) 积极承担国家的科研课题项目
        (四) 完成科技成果评审工作, 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
        (五)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组织好会展活动
        (六) 强化信息服务, 为会员单位搭建交流平台
        (七) 行业协会的自身建设
第二部分2009年电器工业面临的形势和需要把握的问题
    一、电器工业面临的形势
    二、需要把握的问题
第三部分2009年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 把保持电器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
    二、继续加强为政府、行业和会员服务
    三、加大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科技创新的力度
    四、继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
    五、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七、提高电器工业对外交流合作水平, 加强信息化服务和会展工作
    八、提高科技质量管理水平
    九、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 加强自身建设

四、关于发电设备技术装备发展战略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研究[D]. 崔婷.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D]. 李晓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3]创新驱动下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基于长江经济带上市公司案例分析[D]. 李璐. 武汉纺织大学, 2020(01)
  • [4]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A]. 闫瑞祥,王京艳,周大鹏. 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 2013
  • [5]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30年回顾与思考[J]. 王思童. 电器工业, 2013(08)
  • [6]促进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 为实现电器工业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奋斗[J]. 杨启明. 电器工业, 2012(05)
  • [7]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研究[D]. 戴红军. 河北工业大学, 2010(04)
  • [8]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D]. 宋艳霞.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12)
  • [9]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D]. 栗宝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01)
  • [10]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坚定信心 应对挑战 推进电器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暨分支机构秘书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节选)[J]. 杨启明. 电器工业, 2009(04)

标签:;  ;  ;  ;  ;  

发电装备技术装备发展战略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