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世界人口老龄化国家和地区人口数据表

2001年世界人口老龄化国家和地区人口数据表

一、2001年世界人口老龄化国家和地区人口数据表(论文文献综述)

刘厚莲[1](2021)在《世界和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文中认为利用联合国人口司数据和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到21世纪中叶世界和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目前,中国还未进入严重老龄化国家行列,高龄化、少子化程度较轻,老龄化程度还明显不及日本、欧美发达国家。未来三十年,世界人口老龄化将持续加深并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发达国家总体上迈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韩国、日本将成为老龄化最严重的两个国家,高龄少子化日益严重。中国的老龄化、高龄化、少子化快速发展,到2050年甚至将超过美英等部分发达国家,也将明显超过印度、俄罗斯等人口大国。快速发展且形势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国情,将成为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参与大国竞争的重要人口基础。

阮氏显(NGUYEN THI HIEN)[2](2020)在《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的出现与持续威胁着地球上所有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越南作为世界上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五个国家之一,除了采取切实的政策和行动来防止气候变化之外,对年青一代开展气候变化教育也尤为重要。自2011年以来,越南教育和培训部决定将应对气候变化内容纳入教育计划中,其最主要教育形式就是基于课程(特别是地理以及相关科目)学习与课外活动进行整合,以提高年青一代的气候理解水平、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的能力。基于此背景,笔者选择了“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本论文的目的就是更深入地研究越南学界关于气候变化教育(climate change education)的理论及实践,从而提出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便提高通过高中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气候变化教育的有效性。为此,笔者进行探讨了国内外有关文献,调查了本国高中气候变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了越南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关气候教育的内容及其教学方式,指出了越南高中气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从三个方面上提高通过高中地理课程进行气候变化教育的效果:首先,注重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的教育目标,并进一步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新力来革新课堂上气候变化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其次,加强组织合适的课外活动用来改变和补充学生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认知和技能。最后,笔者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设计有关气候变化教育的一个专门的网站为载体,探讨越南高中气候教育的支持策略,以有效地支持高中教师,尤其是地理教师发展这项教育任务。本论文共分五章论述有关问题。第一章旨在分析有关气候变化教育的概念、内涵、其在越南的作用和价值,以及高中地理学科对于实施气候变化教育的优势。第二章主要进行调查和访问越南七个省份12所高中164名教师和1120名高中生。根据所获取的结果,本章进行分析当今越南高中气候变化教育的现状、其情况的原因和局限性。同时,本章探究了该国气候变化教育的文献、地理科目计划内容的特征,从而发现该计划与文献的优点、缺点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高越南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气候变化教育有效性的策略。第三章通过分析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和课本,以及国内外气候变化教育的教育倾向,本论文建议了气候变化教育内容和气候变化教育的知识、技能、态度三层的目标。本章还提出六种适当和积极的教育法的特点,用法及示例,可以对气候变化教育带来良好效果。对于拥有着气候变化教育内容的地理课,本论文建构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和规则,并且还设计了高中地理课程三个年级的三个示范教案。之后,笔者进行了教学实验,并将三个示范教案教学在越南顺化省(Thua Thien Hue)两所高中,以便检查本研究内容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第四章主要介绍了课外活动在实现全面教育目标中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当前越南高中实施课外活动的现状。本章也制定了目标、规则、内容和规程来有效地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课外活动。本研究提出了可以深化气候变化教育效果的七种课外活动以及其实现方式和实践例子。此外,笔者还针对两个课外活动设计了两个具体的教案,阐释组织活动的指导内容和方法,可供高中教师参考。第五章主要说明高中地理教育中有关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创建和使用。本章内容涉及到网站在教学,特别是在气候变化教育中的概念与作用、其设计与创建的规则、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构建过程、该网站的内容结构、接口、目录内容。并且,本章内容还指导师生对于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使用,以便提升应对气候变化教育的效果。

葛晶[3](2019)在《中国人口转变对二元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二元经济转型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普遍需要面对的重要战略性问题。长期以来,中国都被视为是一个具有无限劳动力供给特征的典型二元经济结构国家。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使得这种要素禀赋得到充分发挥,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迁移到城市,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接近10%,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步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发达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人口转变所形成的具有生产性的人口结构可以为二元经济转型提供人口红利,促进二元经济转型。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均是人口转变先于二元经济转型,不同的是,日本人口转变与跨过商业化点同步,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人口转变则是发生在商业化点以后,人口转变形成的人口红利促进了二元经济转型的完成,使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实现了从低收入经济体到中等收入经济体再到发达经济体的跨越。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进入人口转变第三阶段,迅速发生和提前完成的人口转变使我国在短期内形成了巨大的人口红利,推进了劳动力市场跨过刘易斯转折点。目前,我国正处于二元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人口转变先于二元经济转型完成,现阶段人口红利的递减使我国面临着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抚养负担加重,投资、储蓄下降等困境。一旦人口红利转为人口负债,我国经济将面临下行压力,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就可能使二元经济转型陷于停滞,进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也是二元经济转型中后期我国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国内外学者从人口转变影响劳动力供给,人口老龄化影响二元经济转型等方面对人口转变与二元经济转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但是,缺少对人口转变影响二元经济转型的系统的、深入的理论分析。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物质资料再生产与人口再生产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虽然经济、社会发展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但人口的增长及其演变对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或延缓的作用。本文依据这一基本原理,以人口转变理论和二元经济理论为基础,研究人口转变对二元经济转型影响的作用机理;总结二元经济转型不同阶段的人口转变特征;考察中国人口转变与二元经济转型的历史与现状,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检验了中国人口转变对二元经济转型的影响;在借鉴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人口转变促进二元经济转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开发人口红利促进我国二元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从理论分析、中国的经验实证、境外经验借鉴和对策建议四个部分来分析中国人口转变对二元经济转型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理论分析。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人口转变理论、二元经济理论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梳理归纳出主要学术观点。以二元经济转型的内涵为切入点,概括出二元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和三个发展阶段,着重从影响劳动力供给、资本积累、技术创新三个方面探讨人口转变对二元经济转型影响的作用机理,概括出人口转变与二元经济转型的互动关系。第二部分为中国的经验实证。通过对我国人口转变与二元经济转型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转变影响二元经济转型进行计量检验。选取二元对比系数、人口抚养比、农业劳动力占比、投资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农用机械总动力增长率等经济变量,建立回归模型,采用1990—2017年数据,分析得出人口转变带来的人口抚养比下降形成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推进了我国二元经济转型。但是,持续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带来的少儿抚养比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使我国二元经济转型面临劳动人口减少、养老负担加重、人口红利递减等困难,二元经济转型面临严峻挑战。第三部分为境外经验借鉴。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人口转变都先于二元经济转型,形成的人口红利促进了二元经济转型的完成。但由于转型速度的不同,人口转变的作用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本文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二元经济转型与人口转变阶段入手,根据其阶段性发展特征,总结出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人口转变促进二元经济转型的经验,即利用人口红利、提升人力资本、调整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等,这些经验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第四部分为对策建议。目前,我国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人口转变第三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少儿抚养比下降,而老年抚养比持续上升。面对人口红利的递减,要促进二元经济转型,就要协调好人口内部再生产的数量和结构关系,从深度挖掘潜在人口红利、积极开发人力资本红利、提升储备未来人口红利、开发利用老龄人口红利等方面入手,降低二元经济转型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克服日益提高的抚养比给经济转型带来的不利影响。

冀耕[4](2018)在《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再认识 ——“隐形弹簧”机制的历史与现实》文中指出马尔萨斯是近现代人口研究的先驱,其着作《人口原理》是现代人口学奠基性的文献。虽然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自问世以来就饱受争议,但他毕竟第一次提出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的关系问题,且人口理论的基本内容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进入21世纪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更是被应用于与人口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以及环境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继续发挥着它在多学科和社会实践应用的作用。很显然,在新的时期以新的视角继续探讨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进一步探索人口系统的深层机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现实人口问题的解决。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说明其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对200多年来围绕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所进行的争论做了简要的梳理和评述,说明其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考察了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飞速增长情况下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新发展,肯定了以人口、粮食、资源、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为研究核心的罗马俱乐部的努力和当代马尔萨斯主义所衍生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观。第二部分主要是阐述笔者在思考人口变化深层机制时受哈耶克“自发秩序原理”和胡克的“胡克定律”启发而提出的隐形弹簧的设想,运用弹簧形变、弹簧的弹性系数、弹簧的强度与耐力等弹簧原理以及统一增长理论,尝试性地就人口系统本身的结构、对外部因素适应的情况以及人口资源技术制度的相互关系略做探讨。第三部分主要是将弹簧原理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四大核心内容做一个基本的对应,从弹簧原理的角度解读马尔萨斯的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三个命题、两种抑制,以进一步加深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认识。

莫傲[5](2018)在《湖南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在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水平也迅速发展并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已经到达10.47%,远远超过7%的国际标准。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供给的不足和社会抚养负担的加重,但却为老龄产业乃至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从而为产业结构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湖南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2015年其老年人口比重为11.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现程度深、增速快的特点,人口老龄化水平的上升对湖南省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产生了显着的影响。近年来,湖南省的产业结构发展缓慢,第一产业比重高于10%,第三产业存在较大上升空间,产业结构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文关于湖南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有利于湖南省有效应对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冲击,把握机遇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总结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理论机制。其次,本文选取1995-2015年湖南省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控制了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政策制度和贸易开放程度五个变量的条件下,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最后,本文使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人口老龄化与三次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各行业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业结构整体发展的层面,人口老龄化变量的回归系数为1.488,并且通过了5%的置信水平,表明人口老龄化对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促进作用,即推动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的转型。此外,人力资本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发展,而政策制度和外商直接投资会抑制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的演进;在各产业细分行业发展的层面,湖南省人口老龄化与第三产业有较强的关联程度,并能带动第三产业医疗保健行业、金融业和文体娱乐行业的发展。本文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湖南省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赵广川[6](2016)在《老年健康需求视角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立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从老年健康需求视角对我国老年人口的长期护理需求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期在详细了解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特点以及长期护理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国际经验与我国典型地区的试点,提出适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阶段性发展策略以及过渡时期的基本制度框架。全文共分8章。第1章为绪论,概括性地阐述了本研究提出的背景、已有的文献回顾、研究的核心内容、思路及结构安排,并对论文的创新和不足进行了简要说明。第2章为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首先,从宏观的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以及老年健康和差异等角度,梳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几个核心理论,包括老年健康需求理论、社会正义、发展型社会福利理论与异质性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老年健康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问题。其次,就文章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探讨,包括健康的衡量指标、长期护理和长期护理保险等。第1和2章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说明和阐述。第3-8章则以分块、递进的思路详细探讨本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第3章,简要地介绍了当前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第4章为实证分析,主要利用CHARLS微观调查数据详细分析了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等,此章节所讨论的老年健康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三个维度。其中,第1节介绍了本章实证数据来源以及相关变量定义与说明,并重点阐述了衡量老年健康的多维指标;第2节重点分析了老年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基本模型的构建、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3节为本研究的一大特色,主要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夏普里值分解(Shapley Value Decomposition)分析了我国老年健康的差异及其重要影响因素,并在结尾从理论上初步探讨了老年健康差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关系。第5-8章专门探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相关内容,是本研究的核心。其中第5章,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分析,包括从失能老人、医疗保险和基层医疗机构等三方利益出发,探讨和分析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基本需求,以及从制度变迁视角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机制的分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第6章详细总结和分析了德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四个典型国家建设和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及不足。同时,考虑到国内的实际情况,在第7章分别介绍和分析了国内以青岛、南通、北京为代表的试点地区的经验以及部分商业保险公司开发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并在最后一小节针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第8章为本文的政策建议部分,在论证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主要针对我国建设和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出了建设步骤、过渡时期的基本制度框架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通过上述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下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现有的卫生系统难以有效应对,需要转变思想和行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设。2.老年健康是一个复杂、综合的体系,不仅各个维度之间差异明显,而且各因素对不同健康指标的影响也因健康衡量指标的差别而表现不一样的效果,如教育、居住安排等,后者更多的是影响老年人的主观福利状况。此外,老年人主观性的健康指标如抑郁、生活满意度,比ADLs和IADLs等客观的健康指标表现的更好。在对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时,精神慰藉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但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的满足常常多与家庭和子女关系密切,因此,长期护理中家庭护理,或者说家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护理制度的设计不能忽视家庭的力量。3.老年人口失能逐渐成为了社会性风险,相应地,老年人的护理问题也逐渐变成了重要的社会议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应对,政府、社会、社区、家庭、个人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4.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全面建设应以“跟随医疗保险”方式作为制度的突破口,同时,“两大步五小步”阶段性推进策略以及本研究提出的过渡时期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当前推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和实施比较切合实际和合理的策略选择与制度安排。

杨江权[7](2013)在《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结合了欧洲、日本、美国等多个经济发达体的经历多视角对人口问题进行了诠释,结合人口增长与有限资源的矛盾、二元论、人力资本等国内外成熟的观点转换视角针对当前我国发展的实情从其他国家的政策应对上探讨了我国人口政策可以借鉴的思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动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维持了稳定和谐的局面,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性别比失衡、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口红利效应即将淡去等问题。文中结合我国的历史发展经验、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尤其是东亚地区发达国家的经验,分区域做了政策和人口变化情况的对比,提出了我国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政策的调整方向。提出了分阶段、分区域激进、保守和中庸的人口政策调整方案。文中结合马尔萨斯、马寅初、宋健、罗马俱乐部等关于人口问题的理论研究,对我国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现阶段应该关注的人口结构问题的重要层面,并创新性地引入人力资本概念来全面解释总和生育率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下降的原因,同时也引入了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欧洲国家的实证分析,从而让我们建立了全球人口发展的总体脉络和我国人口发展的轨迹以及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从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经济快速发展期,而每一次的经济繁荣都和战争结束后的人口增长紧密相连,从先秦到汉朝,从唐朝到宋朝,从元朝到清朝,我国人口出现了几次大的爆炸式增长,随后我国经济都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繁荣,但由于战乱、瘟疫、饥荒等多种因素又导致人口出现剧烈的减少,有的时期减员甚至达到当时总人口的70%以上,这给经济造成了重创,人口与经济展现出高度的相关性。近代中国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经济衰落、人口艰难发展的历程,1840年以后100多年的时间内,我国人民饱受摧残,人口数量没能出现大的增长,到新中国成立时,经济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列强。解放后大量的人口出生,虽然给我国当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也奠定了后期快速发展的基础。研究我国的人口发展历史、人口政策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及经济的影响都对我们未来的政策应对提供了理论基础。人口性别比(Sex Ratio)是在近20年出现的新问题,性别比失衡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成为人口问题研究的重点,也没有成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研究人口问题的课题,从200多年前人口数量冲突的问题的提出后,性别比一直没有凸显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类世界就如自然界的众多生物一样,都在按照自然的规律生存和发展,都有适应种族延续的适当性别比例。但随着人口数量爆炸带来对人口数量控制的要求后,我国以及我国的近邻韩国都受到了该问题的困扰,这是一个人口数量控制与人的生育愿望冲突的一个畸形产物,其原因是多层面的。我们在文中就该问题的成因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危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力图找到问题的主因。我们看到,这个问题是人口数量发展中一种暂时性的结构失衡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思维意识和传统观念的转变必将逐步消失,但如果我们没有合适的政策跟上,这种结构失衡现象的消失可能比较漫长,就容易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冲击,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Ageing Structure/Age of Aging),或者我们说“银色浪潮”,多年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困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问题,在西方经济发达体中,不少国家已经提前几十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他们已经为解决老龄化实施了若干的政策努力。我国老龄化问题的首次提出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但问题真正来到我们身边还是本世纪初,而到今天,应对该问题已是迫在眉睫,我国的人口学家们一直在呼吁和研究该课题,但一直难有政策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性解决该问题的方案。发展到今天,形势变得愈发的严峻,已经威胁到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愿景的实现。我们针对老龄化的问题,从人口年龄结构的自然演变规律,以及随着医疗条件和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带来的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对未来老龄化的压力做了分析,对未来的老年化社会必须面临的经济问题(养老金、药品开支等)、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医疗保健问题、养老服务设施等多方面的问题做了基本的分析。力求充分揭示和分析该问题可能带来的冲击,为谋求创新性发展提供良策。我国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在世界的地位大幅度的提升,不单单是中国的GDP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所带来的自信,“中国制造”已经变成了世界的标签、“中国制造”已经从廉价的服装延伸到了世界流行的电子设备,从“衬衫换飞机”向“高铁换牛肉”转换,不仅如此,“中国消费”已经变成了世界各国制定各项政策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更重要的是“中国速度”已经超越了世界,我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羡慕、嫉妒、恨”却又不得不转而妥协配合的重要对象。有人说这一切源自我国的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PopulationBonus),我们不能说这全是人口红利的功劳,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的大政方略得当释放了我们的发展潜力,但我们谁都不能否认人口红利为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面临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和不断来临的人口负债(Population Onus/Demographic Obligation),如何制订政策尽量延续红利、减少义务(Bonus Vs Onus),创造我国的第二次人口红利。经过对人口结构相关问题的分析以及结合国际国内的实证研究,我们在本论文的最后一章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思路。首先,我们认为我国人口金字塔的底端逐步收窄的态势必须马上想办法抑制并扭转,避免变成一个头重脚轻失去活力的人口群体,因而国家应该马上研究并实施采取适当政策促进新生人口合理布局的增长,在文中我们提出了三种计划方案:“穿越方案”——5年内区域性放开单“独”家庭二胎,5年后全国实施单“独“家庭二胎,10年后全国放开二胎,指10年后每个家庭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飞越方案”——5年内区域性放开二胎并逐步推广全国、5年后取消现行独生子女政策;“跨越方案”——先在全国性直接放开单“独”二胎,5年后分区域逐步放开二胎政策,10年以后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并考虑在适当地区采取促进合理生育的政策。通过实施上述三个计划方案的任何一种,我们相信都能够改善我国的性别比结构失衡的问题和老龄化问题,但采取不同的方案其调控力度、未来政策应对压力是不同的,综合各方面因素看,我们推荐实施相对折中的“跨越方案”。同时,我们提出为配合计划的实施和提高人口计划政策的效果,必须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通过经济发展来影响和配合人口计划的实施;另外,我们也提出通过延迟3年退休并建立更加广泛的养老金体系、有倾向性地通过发展老年经济来应对老年人的养老及医疗保健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政策的实施,我们相信我国经济将延续持续增长的态势,在未来5-10年我国人口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将得到改善并在未来10-20年内彻底扭转,实现小康社会和强国富民的“中国梦”。

杨华[8](2013)在《历史哲学视域下的人口老龄化及其应对 ——以浙江农村为例》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回答现实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那些关系到人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根本性问题。理论研究必须以中国社会现实为逻辑起点,以总结历史、观照现实、展望未来推动新历史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人口老龄化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新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降临,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及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也提到日程上来。然而,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及其带来的问题仍未消除,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及服务供给制度仍不完善。这些问题,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历史唯物主义必须对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有所作为。本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分析人口老龄化问题,在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实践思路和具体路径。论文聚焦浙江农村,通过选点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详实数据资料,研究分析浙江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现状和服务体系供给的总体格局,厘清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和服务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寻找相应解决对策。论文丰富和发展我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及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深化历史哲学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和人的主体性建设的理论研究。文章共分为八个部分。导论阐述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开展本研究所使用的主要方法;第一章基于历史哲学视域,指出历史主体属性是影响人类社会生产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必须警惕其所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第二章梳理积极老龄化与社会参与相关理论,分析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变量和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途径;第三章以浙江农村老年社会服务体系研究为例,重点分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会医疗服务体系,指出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发挥老年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第四章分析浙江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现状,对浙江老年人经济参与、政治参与、文化娱乐参与和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分别进行调查,指出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是促进基层社会顺利运行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公益各方面主动参与,农村积极老龄化正呈现巨大潜力和积极势头。第五章介绍浙江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变量,从个体因素、社区因素和社会政策因素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老年人社会参与受自身生理条件和社会外因的双重影响。第六章在前述研究基础上,从观念重塑、制度建设和环境优化等三个方面研究农村老年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破除当前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制约因素。最后是结语部分。当前,积极老龄化观念正在改变人们对老年群体的传统看法。老年群体不再被认为是一个社会负担,而是一个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的资源性群体。倡导社会对老年价值认同,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加大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倾斜,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霍志刚[9](2012)在《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联合国2006年的报告,世界人口在未来的四十年内将增加二十五亿人,即从当前的67亿人口增长到2050年的92亿人,而1950年全世界人口总数仅仅是这个增量值。据推测,至2050年,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将达到60岁及以上,同时,儿童(15岁以下)数量将有轻微下降。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加上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出生率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大于少儿人口比重。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与老年人口数增多,使得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2002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9亿,占总人口数的11.8%。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3亿人。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将极大的加快,2020-203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时期,我国将在21世纪上半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严重阶段。本文以2010年5月“吉林省统计局”开展的“吉林省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以及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期间“吉林大学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吉林省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的入户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以往6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采用逻辑分析,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方法,分析当前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吉林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及社会养老保障现状。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使用老龄移算法进行预测,吉林省未来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导致现阶段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是生育率的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人口迁移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2003年末吉林省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04.17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10.76%;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5.5万人,占镇总人口的10.67%;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34.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0.34%。农业户籍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54.71%,非农业户籍老年人占45.29%。据预测,未来十年吉林省老年人口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速由前十年的3.78%上升到5%,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612.4万,所占人口比重跃升至22.48%。2035年以后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并将在高位持续运行,届时每3人中就有1位老人。吉林省老龄化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人口生育率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而人口预期寿命由于医疗卫生技术进步而延长的情况下出现的,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即“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实力不足,社会保障滞后,社会承受力还很弱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虽然说吉林省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在制度上初步实现,但只是制度上实现,并且是初步实现。不论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还是新农保,保障水平普遍不高,如果按照最低费率4%缴够最低年限15年,入保者平均每月领不到100元,养老保险只能起到救济作用。吉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比例高,与经济水平不一致,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吉林省老龄化局势比较严峻,属于未富先老地区。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超前于养老保障水平等问题,对吉林省社会经济的影响意义重大。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解决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这不仅是关系到吉林省未来将如何制定经发展战略,更关乎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吉林省的农村人口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这些时政数据分析的结果,针对当前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存在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内先进省份及发达国家养老保障及人口老龄化的先进经验及教训,总结出切合吉林省实际的、能够有效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为了缓解农村劳动力压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认为应该改革农村计划生育政策以延缓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同时提高农耕机械化,延长劳动力耕种年龄,以及促进农村经济腾飞等对策研究。其次,增加政府投入与加强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加新农保的覆盖率。第三,要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适合农村的养老服务体系。最后,改变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就是繁荣农村经济,本文认为集体入股组成的土地合作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以及旅游业等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最佳途径。

徐梦全[10](2012)在《城市化、人口结构变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世界人口结构正发生着转型变化。从年龄结构看,2010年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达7.59亿,占总人口11%;发达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为21.8%,15岁以下人口比例为10.9%;发展中国家(不包括极度落后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为9.3%,15岁以下人口比例为27.3%。随今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老龄人口的增加,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会加剧,预计在本世纪中叶,世界人口中老年人口将占一半。从城市化看,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世界城市化率为49.4%,其中发达国家城市化率达到74.4%,而发展中国家仅为43.8%,预计2050年分别达到69.6%,86%和67%。从数据上看,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已经稳定,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将长期面临着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和城市化的发展会导致生产率、储蓄、消费、资本以及就业等经济因素的变化,而这些经济因素又和实际汇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从世界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实际汇率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的主旨就是试图为实际汇率变动的长期趋势提供一个城市化和老龄化角度的解释。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同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世界不同地区的城市化率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实际汇率长期走势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城市化与人口老龄化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走势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了反映城市化对实际汇率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模型表明城市化能通过“需求结构效应”、“要素禀赋效应”和“巴拉萨-萨谬尔森效应(B-S效应)”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实际汇率产生不同影响,并认为对于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城市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渠道和效果是不同的。本文还利用欧洲、亚洲以及拉丁美洲若干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城市化与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文的理论猜想。第二,本文建立了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和实际汇率关系的两商品的跨期迭代模型,模型表明老年人口比例和儿童比例的变动,能通过消费渠道对一个经济体的物价产生影响从而对该经济体的实际汇率产生影响;本文还利用欧洲、亚洲以及拉丁美洲若干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对人口年龄结构与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老年人口比例和儿童人口比例的变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都是显着的,而且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现象,其具体表现同经济体的发展程度是有关联的。第三,本文利用Leslie模型对未来中国的人口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劳动人口比例自2009年起就开始呈逐年下降态势,并且在未来50年将一直持续下去,0-14岁、15-64岁以及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分别由2005年的17.8%、73.81%和8.43%变化为2050年的11.34%、59.89%和28.77%,该结果表明中国将在21世纪长期面临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现象的困扰。此外还利用线性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中国2000-2050年的城市化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在经历1975-2010年的高速增长后,城市化速度将逐步放缓,预计在2050年达到80%左右。第四,本文利用中国城市化和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和历史数据对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走势进行了模拟与预测。利用LG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走势进行了模拟,发现该模型在1990年之前的模拟是比较准确的,然而在1990年之后则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这说明人口年龄结构和城市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方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利用协整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走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劳动人口比例的下降,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将会出现长期升值趋势,至2050年将回到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

二、2001年世界人口老龄化国家和地区人口数据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世界人口老龄化国家和地区人口数据表(论文提纲范文)

(1)世界和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与研究问题
二、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
    (一)人口老龄化状况
        1.全世界步入人口老龄化进程,发达国家走在前列,中国人口老龄化步伐明显快于发达国家,更快于全世界
        2.日本是当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中国还未步入严重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明显快于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慢于日本、韩国、芬兰
    (二)高龄化发展状况
        1.发达国家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中国的高龄化程度重于全世界总体水平,但显着轻于发达国家
        2.日本、欧洲发达国家的高龄化程度普遍较深,中国的高龄化程度相对较轻,印度、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的高龄化趋势还不明显
    (三)人口抚养比(1)状况
        1.发达国家抚养负担明显较重,中国抚养负担较轻,明显轻于全世界总体水平,但老年抚养比已高于全世界总体水平
        2.中国抚养负担轻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也轻于印度、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
    (四)少子化发展状况
        1.全世界呈现显着的少子化态势,中国少子化程度重于全世界,与发达国家接近
        2.中国少子化基本赶上美国、英国、法国、瑞典等发达国家步伐,但还明显慢于日本、韩国
三、21世纪中叶前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一)到2035年关键节点的比较
        1.全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继续推进,发达国家均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发展中国家也将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的老龄化、少子化快速发展
        2.这一阶段日本、韩国的老龄化、少子化趋势最为明显,其次是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向欧美发达国家靠近
    (二)到2050年关键节点的比较
        1.全世界总体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高龄化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的老龄化、少子化将赶上发达国家步伐,高龄化加速发展
        2.韩国的老龄化程度超过日本,将成为2050年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中国的老龄化、少子化程度已超过美英等发达国家,也超过印度、俄罗斯等人口大国
四、主要结论

(2)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教育的研究
        二、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研究:国际的研究与越南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技术路线
第一章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谐共生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论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四、整合性教学理论
        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第二节 气候变化教育的内涵
        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表现
        二、气候变化教育
        三、气候变化教育的方式
    第三节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越南的气候变化状况
        二、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价值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现状分析
        一、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二、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三、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的教材分析
    第二节 当前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越南高中生对于气候变化的认知和态度
        二、高中气候变化教育的投资与关注不匹配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当使用导致教育效果较差
    第三节 提高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高中地理教师的气候变化教育实施能力
        二、重视课外活动中的气候变化教育
        三、教育信息化助力气候变化教育实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教育途径:基于课堂教学的探索
    第一节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一、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目标及原则
        二、高中地理气候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
    第二节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高中地理使用气候变化教学方法的导向
        二、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课堂教学设计
        一、设计原则
        二、气候变化教育教学设计过程
        三、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设计案例
    第四节 越南高中地理课中的气候变化教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及对象选择
        二、实验时间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教育途径:基于课外活动的探索
    第一节 气候变化教育课外活动及其开展
        一、气候变化教育课外活动的概念
        二、越南高中目前的课外活动情况
        三、高中气候变化教育课外活动的目标及原则
    第二节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课外活动的组织流程
        一、高中气候变化教育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高中气候变化教育课外活动的组织流程
    第三节 组织高中气候变化教育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组织有关气候变化知识专题讲座
        二、成立气候变化俱乐部
        三、举行与气候变化教育有关的比赛
        四、气候变化教育游戏
        五、课外相关技能培训课程
        六、为高中生举行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现场考察或实地参观
        七、参与当地组织的气候变化宣传活动
    第四节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学实践的课外活动设计案例
        一、苻连水文气象站的参观活动
        二、“为我们未来保护气候”金钟挑战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建构与使用:基于信息化的探索
    第一节 气候变化教育网站及其作用
        一、气候变化教育网站
        二、网站对于高中地理课程中气候变化教育的作用
    第二节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建设
        一、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设计与建设原则
        二、气候变化教育网站建设过程
        三、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结构
    第三节 高中气候变化教育中网站的运用
        一、对于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理解
        二、使用气候变化教育网站来支持教学过程
        三、气候变化教育网站使用的注意事项
    本章小节
结论
    一、对越南高中地理课程中进行气候变化教育的建议
    二、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越南高中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高中气候变化教育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三:实验测验卡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3)中国人口转变对二元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人口转变理论
        2.1.2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2.1.3 二元经典模型关于人口因素对二元经济转型影响的探讨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对中国人口转变问题的研究
        2.2.2 对中国人口转变与二元经济转型关系的研究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述评
第3章 人口转变对二元经济转型影响的理论研究
    3.1 二元经济转型的内涵
        3.1.1 二元经济转型的核心
        3.1.2 二元经济转型的阶段
    3.2 人口转变对二元经济转型影响的作用机理
        3.2.1 通过劳动力供给影响二元经济转型
        3.2.2 通过资本积累影响二元经济转型
        3.2.3 通过技术创新影响二元经济转型
    3.3 人口转变与二元经济转型的互动关系
第4章 中国人口转变对二元经济转型影响的经验实证
    4.1 中国人口转变及特征的统计描述
        4.1.1 我国人口转变总体情况
        4.1.2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
        4.1.3 人口老龄化
        4.1.4 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国际比较
    4.2 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统计描述
        4.2.1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
        4.2.2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强度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
        4.2.3 我国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
    4.3 中国人口转变对二元经济转型影响的计量检验
        4.3.1 模型构建
        4.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4.3.3 经济变量的多元回归
    4.4 中国人口转变对二元经济转型影响的计量结果分析
第5章 人口转变促进二元经济转型的经验借鉴
    5.1 日本人口转变促进二元经济转型
        5.1.1 日本二元经济转型的历史演进
        5.1.2 日本二元经济转型期间及以后的人口转变
    5.2 韩国人口转变促进二元经济转型
        5.2.1 韩国二元经济转型的历史演进
        5.2.2 韩国二元经济转型期间及以后的人口转变
    5.3 中国台湾人口转变促进二元经济转型
        5.3.1 中国台湾二元经济转型的历史演进
        5.3.2 中国台湾二元经济转型期间及以后的人口转变
    5.4 人口转变促进二元经济转型的经验
        5.4.1 利用人口红利,促进二元经济转型
        5.4.2 增加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本总量
        5.4.3 调整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生育率水平
        5.4.4 减轻养老负担,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
第6章 开发人口红利促进二元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6.1 深度挖掘潜在人口红利
        6.1.1 鼓励就业创业,挖掘未兑现人口红利
        6.1.2 提高劳动参与率,拓展人口红利空间
        6.1.3 促进劳动力转移,开发结构型人口红利
    6.2 积极开发人力资本红利
        6.2.1 重视教育,促进人力资本普遍提升
        6.2.2 坚持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
    6.3 提升储备未来人口红利
        6.3.1 适度扩大生育自主权
        6.3.2 完善生育制度安排
    6.4 开发利用老龄人口红利
        6.4.1 提高劳动生产率
        6.4.2 延长老龄人口红利
        6.4.3 加速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6.4.4 推动养老保障体系多层次发展
        6.4.5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4)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再认识 ——“隐形弹簧”机制的历史与现实(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思路
    (五) 研究创新
二、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产生与演变
    (一)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是历史的产物
    (二)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争论中前行
    (三)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现当代的演变
三、基于“隐形的弹簧”作用原理的人口分析
    (一) 人口系统的“弹簧”机制
    (二) “弹性”机制下的人口关系
    (三) 基于弹簧作用的人口表现机制
四、基于“隐形的弹簧”作用机制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再认识
    (一) “两个公理”体现了弹簧形变的基点与限度
    (二) “两个级数”反映了弹簧形变的内力
    (三) “三个命题”反映了弹簧形变的外力
    (四) “两种抑制”表现了弹簧形变的拉力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湖南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 人口老龄化相关概念
        2.1.1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2.1.2 人口老龄化的衡量指标
    2.2 产业结构相关概念
        2.2.1 产业的划分
        2.2.2 产业结构的定义及衡量指标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1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2.3.2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2.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2.4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
        2.4.1 劳动力供给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2.4.2 资本供给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2.4.3 消费需求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第3章 湖南省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3.1 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
        3.1.1 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3.1.2 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3.1.3 湖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预测
    3.2 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3.2.1 湖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3.2.2 湖南省三次产业的内部发展
第4章 湖南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总体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4.2 模型的构建
    4.3 指标的选取
    4.4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4.5 回归分析及结果说明
        4.5.1 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4.5.2 Johansen协整检验
        4.5.3 回归结果及分析
第5章 湖南省人口老龄化对行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灰色关联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2 人口老龄化与三次产业的灰色关联分析
    5.3 人口老龄化与第三产业各行业的灰色关联分析
第6章 研究成果与建议
    6.1 研究成果
    6.2 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老年健康需求视角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可逆转的趋势
        2.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未富先老”现状
        3. 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成为了社会议题
    (二) 文献综述
        1. 老年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2. 长期护理及长期护理保险
        3. 总结及评价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 研究方法
        2. 研究思路
    (五) 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1. 技术路线
        2. 文章结构安排
    (六)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 创新之处
        2. 不足之处
二、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理论基础
        1. 健康需求理论
        2. 社会正义
        3. 发展型社会福利理论
        4. 异质性理论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探讨
        1. 失能/功能
        2. 长期护理
        3. 长期护理保险
三、老年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老年健康现状及统计分析
        1. 老年人口总体健康状况
        2. 老年人口生理健康状况
        3. 老年人口心理健康状况
        4. 老年人口社会交往状况
    (二) 我国老年健康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 老年健康在不同群组间的差异
        2. 老年健康存在的问题
四、老年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实证分析
    (一) 数据来源及相关变量说明
        1. 数据来源
        2. 变量定义及说明
    (二) 老年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基本模型构建
        2. 实证结果分析及讨论
        3. 总结
    (三) 老年健康差异及其分解
        1. 老年健康差异的分解
        2. 老年健康差异、老年人口多样性与长期护理保险的理论初探
五、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分析
    (一) 长期护理保险的基本需求
        1. 失能老年人护理照顾的可及性
        2. 医保基金在社会性住院支出上的“浪费”
        3. 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利用不足
    (二) 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机制分析
六、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际经验及启示
    (一) 德国(1995-)
        1. 基本制度框架
        2. 简要总结及评论
    (二) 日本(2000-)
        1. 基本制度框架
        2. 简要总结及评论
    (三) 韩国(2008-)
        1. 基本制度框架
        2. 简要总结及评论
    (四) 美国(20世纪70年代-)
        1. 基本制度框架
        2. 简要总结及评论
    (五) 总结与分析
        1. 启动时间要早,准备和论证要充分
        2. 任何制度的设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摸索、改革和完善
        3. 德日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某种程度上是来自于对低收入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群体的福利保障的压力
        4. 建立护理保险给付随通货膨胀调整的机制
七、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现状及国内试点地区经验
    (一) 长期护理社会保险试点
        1. 青岛: 长期医疗护理保险
        2. 南通: 基本照护保险
        3. 北京: 失能护理互助保险
        4. 总结与分析
    (二) 长期护理商业保险发展
        1. 代表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2. 简要分析
    (三) 总结与启示
        1. 关于护理风险与护理保险的认识
        2. 对我国全面建设长期护理保险的启示
八、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设想
    (一)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可行性
    (三) 当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步骤
        1. 部分学者的设想
        2. 简要的总结和论述
        3. 本研究的设想
    (四) 过渡时期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基本制度框架
        1. 制度的突破口:跟随医疗保险
        2. 基本的制度框架
    (五) 保障措施
        1. 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增强大众的保险意识
        2. 出台长期护理保险法,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3. 加强社区资源的开发,开展以社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工作
        4. 完善护理机构,培育专业护理人员队伍
        5. 明确责任分工,落实时间节点
    (六) 进一步展望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已发表论文
致谢

(7)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2 论文的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内容安排
        1.2.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1.2.2 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
    1.3 论文创新点及未来研究展望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第2章 有关人口问题的理论分析
    2.1 人口学理论
        2.1.1 马寅初《新人口论》
        2.1.2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2.1.3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2.1.4 宋健《人口控制论》
        2.1.5 其他理论
    2.2 人力资本理论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2.3 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
        2.3.1 经济因素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主要因素
        2.3.2 女性的解放改变了生育的机会成本
        2.3.3 小结
第3章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及其效果
    3.1 我国历史上的人口变动
        3.1.1 建国以前的人口变动及主要影响因素
        3.1.2 建国以来的人口变动
    3.2 建国后人口政策的变化
        3.2.1 计划生育事业的摸索期
        3.2.2 计划生育工作发展期
    3.3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成果
        3.3.1 我国国情下的必然选择
        3.3.2 计划生育实施的主要成果
    3.4 人口政策面临的挑战
        3.4.1 性别比失衡
        3.4.2 年龄结构的转变和老龄化
        3.4.3 人口红利及经济结构转型
第4章 出生性别比现状及压力分析
    4.1 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4.1.1 世界各地和全国性别比概况
        4.1.2 地区差异
    4.2 性别比偏高的成因初探
        4.2.1 历史上关于出生性别比的争议
        4.2.2 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看性别比的变化
        4.2.3 生育文化对性别比的冲击
    4.3 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后果
        4.3.1 “光棍”危机乍现,彰显性别比失衡的压力
        4.3.2 性别比失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3.3 性别比失衡带来的社会后果
第5章 老龄化的现状及压力分析
    5.1 世界老龄化形势
        5.1.1 老龄化问题的提出
        5.1.2 世界老龄化的典型特征
        5.1.3 东亚地区的老龄化状况
    5.2 我国老龄化现状及演变
    5.3 我国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5.3.1 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
        5.3.2 老龄化带来的家庭压力
        5.3.3 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
第6章 人口结构转变与人口红利的转型
    6.1 国际上人口红利的状况分析
    6.2 我国人口红利的演变现状分析
        6.2.1 抚养比的降低造就了人口红利
        6.2.2 城市化进程加速释放了人口红利
    6.3 人口红利与人口义务的转变
第7章 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初探
    7.1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7.1.1 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关系
        7.1.2 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人口结构
        7.1.3 加速城镇化
    7.2 完善人口政策
        7.2.1 人口政策的滞后效应对当前政策调整的压力
        7.2.2 “穿越”、“飞越”和“跨越”政策方案
        7.2.3 未来的政策空间
    7.3 老龄化社会的政策配套
        7.3.1 缓解养老的经济压力
        7.3.2 加强养老院及其他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
        7.3.3 加强老年保障制度的建立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历史哲学视域下的人口老龄化及其应对 ——以浙江农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历史哲学视域下的老龄化
    第一节 历史哲学与人的生存发展境遇
        一、“历史一般”理论与唯物史观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认识
        三、人的主体属性及社会历史影响
    第二节 传统人口理论与老龄化
        一、国内外人口发展理论
        二、世界各国老龄化现状
        三、应对老龄化的根本出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积极老龄化与老年人社会参与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积极老龄化
        二、老年人社会参与
    第二节 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变量
        一、社会认知评价因素
        二、人口健康素质因素
        三、社会经济制度因素
        四、社区组织建设因素
    第三节 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建设要求
        一、转变思想观念
        二、加强政策支持
        三、完善社会保障
        四、发展老年教育
        五、打造社区平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浙江农村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
    第一节 农村社会服务体系要素构成
        一、社会服务的主体
        二、社会服务的对象
        三、社会服务的内容
    第二节 农村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
        一、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模式
        二、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实证分析
    第三节 农村老年人社会医疗服务
        一、农村社会医疗服务体系概况
        二、农村老年人社会医疗服务主要内容
        三、农村老年人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第四节 农村老年人社会服务建设
        一、老年服务角色的转变
        二、农村公民社会的培育
        三、农村社会服务的供给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浙江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现状
    第一节 浙江农村老年人的经济参与及特征
        一、农村老年人经济参与及特征
        二、浙江农村老年人经济参与的社会影响
    第二节 农村老年人的政治参与
        一、农村老年人政治参与及特征
        二、浙江农村老年人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农村老年人的文化参与
        一、农村老年人文化参与及特征
        二、浙江农村老年人文化参与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农村老年人的公益参与
        一、农村老年人公益参与及特征
        二、浙江农村老人公益参与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浙江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变量
    第一节 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个体变量
        一、个体生理与心理因素
        二、个体经济与家庭因素
    第二节 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社区变量
        一、社区经济因素
        二、社区组织因素
        三、社区文化因素
    第三节 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变量
        一、农村老年保障体系
        二、农村医疗政策体系
        三、农村老年服务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村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的重建
    第一节 重塑农村传统老年观念
        一、老年社会地位和观念的嬗变
        二、老年群体从负担到资源的观念转变
        三、老年个体精神观念的转变
    第二节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一、城乡老年服务体系建设
        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三、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
        四、农村老年福利体系建设
    第三节 优化农村社会总体格局
        一、制度体系建设
        二、社区环境建设
        三、家庭环境建设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经验与局限
    二、变量与逻辑
    三、建构与选择
    四、多维度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综述
    四、 逻辑思路、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
    五、 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主要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人口老龄化
        二、 人口转变
        三、 抚养比
        四、 养老保障
    第二节 人口结构类型及人口转变理论
        一、 人口结构类型
        二、 人口转变理论
    第三节 养老保障的主要理论
        一、 公共产品理论
        二、 社会公正理论
第三章 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生活状况
    第一节 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生活状况
        一、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二、 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和成因
        三、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四、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第二节 吉林省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生活状况
        一、 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二、 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三、 吉林省老年人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困难
    第三节 吉林省农村的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生活状况
        一、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二、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三、 农村人口老龄化产生的社会经济问题
第四章 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和问题
    第一节 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障现状
        一、 养老保障及相关服务
        二、 医疗保障与服务
        三、 老年教育与文体生活
        四、 老年人社会参与和权益保障
    第二节 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 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二、 农村的养老保险
        三、 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四、 与经济发达地区比较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 新农保制度的提出及具体实施办法
        二、 新老农保制度的比较
        三、 新农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的经验
    第一节 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分析
        一、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整体现状及趋势
        二、 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发达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障
        一、 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二、 农村养老保障的基本做法
    第三节 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一、 覆盖范围广且城乡不同
        二、 构建具有多层次特点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三、 设立专门机构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管理
        四、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政府存在紧密联系
第六章 吉林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的对策
    第一节 养老保障的制度化建设
        一、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二、 明确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责任
        三、 实行多层次、分类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四、 全面推广养老保障金制度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第二节 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缓解劳动力压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三、 发展农村经济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10)城市化、人口结构变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2 城市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2.1 城市化相关概念
    2.2 世界城市化进程
    2.3 城市化与实际汇率
    2.4 城市化与实际汇率的理论模型
    2.5 城市化与实际汇率模型的实证检验
    2.6 结论
3 人口年龄结构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3.1 世界人口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3.2 中国老龄化的趋势与特点
    3.3 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4 人口年龄结构与实际汇率
    3.5 人口年龄结构与实际汇率关系的理论模型
    3.6 人口年龄结构与实际汇率的实证检验
    3.7 结论
4 中国未来城市化、老龄化发展的预测
    4.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预测
    4.2 中国城市化预测
    4.3 结论
5 利用城市化和人口年龄结构参数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未来走势的预测
    5.1 模型设定与数据选取
    5.2 实证检验结果
    5.3 利用协整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走势的预测
    5.4 其他因素的影响
    5.5 结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城市化与实际汇率模型的推导
附录二 数据涉及国家或地区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2001年世界人口老龄化国家和地区人口数据表(论文参考文献)

  • [1]世界和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J]. 刘厚莲. 老龄科学研究, 2021(12)
  • [2]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实践研究[D]. 阮氏显(NGUYEN THI HIEN).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3]中国人口转变对二元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D]. 葛晶. 辽宁大学, 2019(09)
  • [4]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再认识 ——“隐形弹簧”机制的历史与现实[D]. 冀耕. 云南大学, 2018(04)
  • [5]湖南省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 莫傲.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6]老年健康需求视角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D]. 赵广川. 南京大学, 2016(06)
  • [7]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杨江权. 吉林大学, 2013(04)
  • [8]历史哲学视域下的人口老龄化及其应对 ——以浙江农村为例[D]. 杨华. 浙江大学, 2013(08)
  • [9]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研究[D]. 霍志刚. 吉林大学, 2012(03)
  • [10]城市化、人口结构变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研究[D]. 徐梦全.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2001年世界人口老龄化国家和地区人口数据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