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关系,大问题——农村“两委”关系调查

“小”关系,大问题——农村“两委”关系调查

一、“小”关系 大问题——当前农村“两委”关系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辛凯[1](2021)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社区治理体制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苏芳[2](2018)在《党建视阈下农村政治生态的生成与演变研究 ——以山西省晋东南Y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完成这一艰巨任务需要良好的政治生态。农村政治生态的污浊直接损害了百姓利益,伤害了干群关系,影响了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成为推动农村治理的一大阻碍。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影响着农村政治生态的走向。重构和优化农村政治生态是全面强化党建的应有之义,全面加强党建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必然途径。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基层党建视阈下农村政治生态的演变历程,分析影响农村政治生态变迁的主要因素,为农村政治生态持续优化和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提供有益借鉴。本文以山西省Y村为例,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视阈,通过田野调查和访谈实践搜集农村史料,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分析Y村自党组织成立以来政治生态的演变历程。共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Y村形成了党组织对农村社会的一元化领导,重塑了Y村政治生态,但存在潜在的不稳定性;改革开放后,随着领导体制的改革和村民自治的实施,国家对农村的控制力减弱,Y村形成了以党支部书记为主导的政治生态。1978年至2005年,Y村党支部书记凭借个人能力树立了绝对的权威,党组织建设逐渐强化,形成了协调有序的政治生态外显特征。以2005年党支部书记的换届为时间节点,Y村出现党建弱化和政治生态的失序;十八大以来,进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双管齐下,农村党建逐步规范化,Y村政治生态在党的政策制度约束下有了明显好转,但仍存在内在动力不足问题。本研究从个案出发,在详细描述Y村政治生态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从党建视角阐释了农村政治生态形成与演变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政治生态呈正相关关系;党的政策制度是农村政治生态形成的基础性保障,对农村政治生态塑造力极强;以党支部书记为主的基层领导干部要素为农村政治生态的变迁提供内生动力,是形塑农村政治生态的关键主体。两者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生态形成中组合方式不同,所占的权重不同,塑造的农村政治生态的外显特征也不同,唯有党的政策制度和以党支部书记为主的基层领导干部两个要素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农村政治生态的持续优化。

李貌[3](2017)在《为人民服务视域下的新时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整个经济和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尤其是在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的背景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如何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成为检验基层党组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提出是顺应时代变化发展需要的明智之举,也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更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为人民服务为视域,对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个案研究,一方面总结该街道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并总结成功经验;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其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出横溪街道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其它地区进一步提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新路径。本文共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评述,最后介绍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为人民服务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概述。该部分论述了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内容,对服务型党组织的理论进行概述,并分析了为人民服务与基层党组织两者的关系。第三部分是为人民服务视域下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以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为例。首先介绍了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其次介绍了该街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最后发掘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原因。第四部分是在为人民服务理念指导下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针对前一章发掘的问题,以为人民服务为指导,围绕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服务机制、服务功能等四方面,提出具体对策来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第五部分是结语。该部分总结全文,并分析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杨郁[4](2015)在《权利导向下中国农村权力结构的转型研究》文中指出农村权力结构作为村庄政治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从传统农村的“双轨政治”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一元领导,从乡政村治体制下的二元治理结构到多元权力主体的逐步生成和权力结构的多元化转向,农村权力结构进行了多次调整,而在农村权力结构嬗变的背后实际上展现的是权力与权利的复杂博弈,是权力与权利非均衡状态下的反复调适。事实上,由于农民主体地位的长期弱势,农村权力结构一直处于非均衡的博弈之中,民主制度的导入及由此引起的农村权力场域的震动使农村权力主体、权力行使逻辑和权力价值取向出现了一系列复杂且缓慢的全新的嬗变现象,这个向民主转化的阵痛过程对农民权利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农民在这个过程中经受了从意识到行为的洗礼,权利意识逐渐觉醒,并开始释放被压制许久的权利诉求,另一方面权力对权利的保障严重不足,甚至有时直接充当侵犯农民权利的主体,尤其在农村社会转型、利益分化重组的特殊时期更为明显。现代国家建构的逻辑起点是公民权利,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具体而言,权利的实现是现代国家获得合法性的重要来源,而现代国家则赋予公民以法定权利,提供实现和维护权利的制度化渠道。权利与权力之间特有的张力决定了当前农民权利的贫困与农村权力结构的扭曲存在着紧密联系,能否突破农民权利的实现之困、促进权力结构与农民权利的有效对接,关键在于农村权力结构各要素的互动状况,在于权力结构的民主再造。本文以“国家—社会”关系为分析框架,以农村权力结构与农民权利的深层关联为理论基点,将农民权利置于现代国家建构的宏观背景中,着重考察动态的权力要素对农民权利的影响,及权力结构向权利转向的现实路径。本文力图回答以下三个基本问题,即国家权力、农村权威与农民权利在农村权力结构嬗变过程中的互动逻辑;农村权力结构与农民权利实现之间的内在联系;权力结构视域下突破农民权利实现困境的着力点。基于此,论文内容分为七个部分:导论部分由问题缘起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核心概念阐释、文献综述、创新与不足组成,旨在说明本文的选题依据和总体研究设计。第一章回溯了农村权力结构的嬗变历程,重点展现了1949年以后农村权力场域的复杂博弈图景,按照时间断线将其划分为建国初期、村民自治后、改革深化期三个阶段,重新审视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权力运行的状况,对各自的权力结构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二章对农村权力结构的互构逻辑进行了政治性分析。从农村权力结构的变迁历程提炼出农村权力结构的三个主要变量:国家权力、农村权威、农民权利,考察了三者在农村社会的行动逻辑,并由此提出农村权力结构的动态模型,初步将农村权力结构分为外生型、内生型、相对均衡型,对农村权力结构进行类型化分析,在理论阐述和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各类型的构成机理。第三章着重从学理上分析了农村权力结构嬗变与农民权利实现的内在关联。农村权力结构的嬗变缘于国家权力与农民权利的反复博弈,而每一次权力结构的调整都对农民权利产生了或隐性或显性的影响,这种内在互动关联成为构筑均衡权力与权利关系的逻辑根基。第四章结合现代国家建设的背景,从权力结构视角深入研究和探讨当代农民权利实现的结构之困。通过对国家权力与农村内生自治力量非均衡博弈现状的考察,将农村权力结构置于当前农村社会实践中,从制度设计、农民流动、低组织化、集体经济、乡土文化等方面剖析影响国家权力与农村内生力量有效衔接的阻滞因素。第五章探讨了相对均衡型权力结构的构筑路径,为突破农民权利实现困境提供一种理性选择,这也是本文的理论旨归。本章以权力资源的再分配、多元权力主体的博弈为研究进路,进一步明确横向与纵向权力主体的权责边界,并从权力主体的创建、权力资源的分配与协调入手,完善制度体系、救济机制、运行程序、组织设置,建构以权利为指向的相对均衡型权力结构,使权力回归民主化轨道。结论部分简要总结了研究内容,归纳出主要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权力、权威与权利的相互关系影响着农村权力结构的变迁和均衡程度,农民权利贫困很大程度上源于农村权力结构的非均衡。相对均衡的权力结构是以权利为基本指向,它的构建不仅需要外力助推,更需要农村内生力量的壮大。在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才能最终形成农民权利实现的结构性保障,完成权力结构的权利转向。

王亚莉[5](2014)在《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干部监督机制研究 ——以河东镇为例》文中提出村干部作为城乡统筹发展中最基层的领导人,既是党和国家政策的最终执行人,也是带领村民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在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村干部是否能够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事关党群干群关系,是人心向背的大问题。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深入,城中村改造的步伐加快,农村大片土地被政府征用,用于引进大项目以及安置房建设。由于我国现有的村干部监管机制的不完善,村干部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违法违纪现象呈递增趋势。因此,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局势下,在全国大范围的城中村改造进程中,建立和健全村干部监管机制不仅是党管干部、维护群众利益的需要,更是顺利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根本保障。包头市东河区河东镇正是处于城乡结合部,以城中村改造为中心工作,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发展目标的典型实例。本文以城乡统筹改革为背景,通过运用公共管理学理论对村干部、监督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河东镇村干部监督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进一步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机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议事、决策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创新村级审批制度,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畅通民主监督渠道等途径,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完善和改革村干部监督机制。

赵朱园[6](2014)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村庄治理研究 ——以徐州西华村为例》文中认为从世界发展进程来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势在必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较快,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成为城乡融合的壁垒,造成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形成一些有城乡过渡性特点的城郊村。如何在保证农民基本利益同时推进城市化进程,是现阶段的村庄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梳理国内外城市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郊村治理的相关实际与理论,选取具有城市化特点的徐州市西华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城市化进程中西华村治理环境的变化以及村级治理主体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村庄权力结构入手,在城市化背景下分析西华村近年来乡村关系、“两委”矛盾、选举情况、村民政治参与程度等问题,发现村内公共权力缺乏约束、村两委权责不明、自治组织缺乏规范等。研究旨在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进行组织结构改革、治理主体协商合作等。通过个案研究为西华村城市化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适宜的解决路径,规范村级组织建设,培养多元治理主体,将城市化因素与村庄治理传统融合,以达到村庄善治。

邹亚男[7](2014)在《村庄权力结构对农村社会公正的影响 ——对苏北11镇28村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村庄权力结构作为调节村庄内部资源分配的最主要手段和最直接的方式,其运行无疑会对农村的社会公正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选取了苏北五市的11个镇28个村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体制内的村两委与体制外的家族精英、文化精英、经济精英和普通村民构成了村庄内部的权力结构。村两委处于权力的中心,体制外权力结构主体分布在核心外围。在村两委内部的互动中,书记在村庄事务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力要比村主任更为强势,决策权向书记倾斜。在体制内外权力结构的互动中,二者权力分配严重不对等。家族精英与文化精英由于自身影响范围限制无法进一步参与。经济精英出于对经济利益考虑,互动基本上以依附为主。普通村民尚未形成有效的组织化利益团体,力量薄弱,无力回应。体制外权力积极作用发挥受限。村庄权力结构运作对农村的社会公正的影响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村庄权力结构的起点不公正,即制度供给的稀缺和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村庄权力结构在运行过程中的公正缺失,即村干部职权交叉与兼职化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和日常权力运行的无序化,村庄权力结构运作的结果不公正,即村干部以权谋私问题以及经济利益分配中存在问题。体制内权力结构不合理、体制外权力积极作用较弱、权力结构运行缺乏良好的外部微环境是导致村庄权力结构运行困境的主要原因。那如何才能通往公正之路,优化权力结构无疑是良好的路径。以制度规范体制内权力、发挥体制外权力的积极作用、实现体制内权力与体制外权力的良性互动对于优化权力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制度化建设,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实现权力运行的有序化与制度化,确保决策的程序公正和实质公正。

鲁春梅[8](2011)在《云南藏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民族学研究 ——以香格里拉县为例》文中认为作为藏族人口聚集的藏区,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社会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而社会问题的出现则会影响整个社会运行的稳定。社会秩序是要通过社会控制来实现的,基层组织作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基本构成细胞,是国家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整个社会运行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为例,探索在藏区建设中基层组织的发展模式。藏区基层政权的环境具有民族性、地区性、受传统影响较深和宗教色彩较浓等显着特征,因此,在工作机制和运行状况中都表现出其独特性。在“党支部+现代组织+传统组织/新兴组织+汉族党员/少数民族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执政基础系统”的这一模式中,区域内传统宗教组织和藏族社会历史发展必然对其产生影响。从宏观来看,在云南藏区这样多民族、宗教性较浓的地区,国家在治理上必然会注意到政治目标的获得和地方自治的平衡,如何更加有效的发挥这些基层社会结构的有效性就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本论文重点关注藏族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现状以及其在藏区的运行,探讨基层组织在藏区中的社会控制作用。

白晓宇[9](2011)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是实现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途径,是实现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及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归纳总结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实行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研究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核心,决策权、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相统一的新型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模式,希望以此对加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提出对策和建议。

黄敬雅[10](2011)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在不断创新的进程中取得了较大的理论突破和长足的实践推进,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了党组织的作用的发挥。对我国农村而言,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无疑是两个最重要、最基本的组织,是农村的政治舞台上的两个最主要的权力组织载体。在新的时期农村基层组织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组织设置和管理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党的基层组织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要求,树立“党管人才”的新理念,探索组织设置的新方式,培育党员活动的新载体,充分发挥其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按照本文的思路,论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分析了本课题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整理分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总体评价。是按照三个历史分期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即:历史转折时期、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时期。以及与之相关的巨大成就。第三部分在整个社会框架体系下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上的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效能弱化;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上的农村干部职能的转化滞后等几个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中也进行了总结,包括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考核干部的标准缺乏科学性;农村集体经济总体薄弱;农村基层组织的后备干部储备不足等等。第四部分是在中央大的政策背景下,党和国家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作出的具体的努力以及笔者对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第五部分在论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利因素,提出了具体落实的对策建议。对策有: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在机制上创新、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模式等。

二、“小”关系 大问题——当前农村“两委”关系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关系 大问题——当前农村“两委”关系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2)党建视阈下农村政治生态的生成与演变研究 ——以山西省晋东南Y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党建的相关研究综述
        (二)政治生态的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
        (一)Y村简介
        (二)Y村党组织发展简史
第一章 党建与农村政治生态的概念及内在关联
    1.1 党建与农村政治生态的相关概念
        1.1.1 党建的相关概念
        1.1.2 政治生态概念界定
    1.2 党建与农村政治生态的内在关联
        1.2.1 农村政治生态构成的主要行为主体
        1.2.2 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政治生态中的地位
        1.2.3 党建视阈下农村政治生态的构成
    1.3 Y村政治生态演变的阶段划分
第二章 一元化领导下的Y村政治生态(1921—1978)
    2.1 政党下乡与Y村政治生态的构建
        2.1.1 党支部建立与一切权力归农会
        2.1.2 新型精英的出现与党内关系的和谐
        2.1.3 政党下乡与群众对党组织的高度信任
    2.2 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形成与Y村政治生态的潜在不稳定
        2.2.1 运动式治党:党内主体的较低腐败与畏惧心理
        2.2.2 党政合一:党政高度融合与政治秩序失序
        2.2.3 党支部全面控制:群众对党组织的高度依附与隐性对抗
    2.3 小结
第三章 党支部书记主导下的Y村政治生态(1978—2012)
    3.1 一位任职27年的支书与Y村政治生态的协调有序
        3.1.1 支书建党:党内政治关系规范化
        3.1.2 支书规范用权:两委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3.1.3 支书表率:党群良性互动与共治
    3.2 党支部新旧交替与Y村政治生态的失序
        3.2.1 党支部建设流于形式,党内关系因利异化
        3.2.2 新老书记交替,村两委因权陷入混乱
        3.2.3 集体经济失败,党群关系因钱恶化
    3.3 小结
第四章 全面从严治党下的Y村政治生态(2012—至今)
    4.1 全面从严治党与Y村政治生态的转变
        4.1.1 党内关系从利益化逐渐走向规范化
        4.1.2 两委关系由对立走向协商
        4.1.3 党群关系由紧张走向缓和
    4.2 Y村政治生态失序的惯性依然存在
        4.2.1 党员干部“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懒政心态
        4.2.2 村民“不参与、不监督”的政治冷漠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农村党组织建设与农村政治生态呈正相关关系
    5.2 党的政策制度是农村政治生态运行的基础性保障
    5.3 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是农村政治生态运行的关键主体
    5.4 农村政治生态持续优化需党的制度与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为人民服务视域下的新时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思路以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可能创新之处
        1.3.4 不足之处
第2章 为人民服务思想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理论概述
    2.1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内容
        2.1.1 马克思列宁的基本观点
        2.1.2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演变过程
        2.1.3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内容
    2.2 服务型党组织的理论概述
        2.2.1 服务型政府的提出与主要观点
        2.2.2 服务型党组织理论的提出
        2.2.3 服务型党组织的内容
    2.3 为人民服务思想和基层党组织的关系
        2.3.1 "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
        2.3.2 基层党组织是践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载体
第3章 为人民服务视域下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以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为例
    3.1 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基层党组织基本情况简介
    3.2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成绩
        3.2.1 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
        3.2.2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组织体系
        3.2.3 注重建章立制,确保规范运作
    3.3 为人民服务视域下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3.3.1 服务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3.3.2 服务能力不够强
        3.3.3 基层党组织设置有待实现全覆盖
        3.3.4 服务评价考核体系尚未健全
    3.4 为人民服务视域下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3.4.1 物质基础比较薄弱
        3.4.2 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低
        3.4.3 农村基层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
        3.4.4 传统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的影
第4章 加强为人民服务视域下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4.1 坚持群众观点,深化服务理念
        4.1.1 在践行群众路线的教育思想中增强服务意识
        4.1.2 在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提高服务意识
    4.2 落实群众路线,提高服务能力
        4.2.1 完善体系,提供服务群众的本领
        4.2.2 运筹帷幄,提高服务发展的水平
        4.2.3 发展经济,提高服务民生的能力
    4.3 密切联系群众,健全服务机制4.3.1优化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4.3.2 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4.3.3 健全服务效果的评价机制
    4.4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化服务功能
        4.4.1 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面深化村(社区)改革
        4.4.2 创新服务平台和载体,拓展基层党组织服务领域
        4.4.3 完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构建全面覆盖的服务组织体系
第5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权利导向下中国农村权力结构的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核心概念阐释
    四、文献综述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农村权力结构的嬗变历程
    一、建国初期国家一元领导下的单一权力结构
    二、村民自治后农村权力结构的重建
    三、改革深化期农村权力结构的新转向
第二章 对农村权力结构互动逻辑的政治性分析
    一、农村权力结构的三大主要变量
        (一)国家权力
        (二)农村权威
        (三)农民权利
        (四)国家权力、农村权威、农民权利博弈的历史脉络
    二、农村权力结构的动态模式
        (一)外生型:以国家权力为主的控制秩序
        (二)内生型:以农村权威为主的治理秩序
        (三)相对均衡型:以农民权利为指向的自治秩序
        (四)个案分析:一个平凡村庄的权力逻辑
第三章 权力与权利的对话:农村权力结构嬗变与农民权利实现的内在关联
    一、农村权力结构嬗变缘于国家权力与农民权利的反复博弈
        (一)农民的权利诉求对传统权力结构的冲击
        (二)国家权力渗透与农村自治传统的碰撞与整合
    二、农村权力结构嬗变对农民权利实现产生的影响效应分析
        (一)农村权力结构嬗变促使农民权利关系的重组
        (二)农村权力结构嬗变引发农民权利实现方式的变革
        (三)农村权力结构嬗变推动权利保障的制度设计与供给路径的更新
    三、农村权力结构与农民权利良性互动的基础环境
        (一)法治的推进
        (二)社会的发育与成熟
        (三)行政权收缩与职能转变
第四章 当代农民权利实现的结构之困:农村权力结构的非均衡性
    一、国家权力与农村内生自治力量的非均衡博弈现状
        (一)国家权力的强制性与建构性
        (二)农村内生力量自治要求的膨胀
    二、国家权力与农村内生自治力量的衔接阻滞
        (一)制度空缺与权力迷失
        (二)农民流动与权力离散
        (三)农民的低组织化与权力异化
        (四)村庄集体经济匮乏与权力空转
        (五)乡土文化的现代化与权力碰撞
第五章 构筑相对均衡的农村权力结构:摆脱农民权利实现困境的一种理性选择
    一、明确权力边界,理顺乡镇与村的纵向权力关系
        (一)加快相关法律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二)规范乡镇政权在农村的权力运作方式
        (三)建立相对独立的村级财政
        (四)调整乡镇考核机制
    二、确立管理权限,规范村两委的横向权力互动
        (一)明晰村党支部的领导权限
        (二)加强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权力
        (三)建立村民自治的救助渠道
    三、整合村庄力量,创建多元权力主体
        (一)民间权威的制度整合与重塑
        (二)内生组织的发展与规制
        (三)村民小组的衰退与功能重建
        (四)普通村民的卷入式政治参与及权利转向
    四、组织起来,构建制度化的维权平台
        (一)农民维权组织的培育与发展
        (二)制度化维权渠道的拓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干部监督机制研究 ——以河东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 城乡统筹背景下村干部的定义及作用
        1. 城乡统筹的涵义
        2. 村的定义
        3. 村干部的定义及作用
    (二) 村干部监督机制的定义及分类
        1. 村干部监督机制的定义
        2. 村干部监督机制的分类
    (三) 河东镇城乡统筹及村干部简介
        1. 河东镇城乡统筹发展简介
        2. 河东镇村干部简介
二、河东镇村干部监督机制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 河东镇村干部监督机制建设现状
        1. 上级监督与民主监督相结合
        2. 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
    (二) 河东镇村干部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1. 上级监督地位尴尬,监督疲软
        2. 民主监督缺位,存在形式主义
        3. 法律监督乏力,立法不健全
    (三) 河东镇村干部监督机制缺失的危害
        1. 村干部贪污腐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
        2. 信访事件猛增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3. 破坏党干群关系和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三、完善和改革村干部监督机制的途径
    (一) 上级监督方面
        1. 进一步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机制
        2. 加强上级监督的力度、提高监督水平
        3. “村社分开”、“政经分离”促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二) 同级监督方面
        1. 不断完善议事、决策制度
        2. 不断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3. 推行“审计进村”,不断创新审批制度
    (三) 民主监督方面
        1. 有效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能
        2. 畅通监督渠道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村庄治理研究 ——以徐州西华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图清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2 城市化进程与村庄治理的基础理论阐释
    2.1 城市化的概念与特征
    2.2 治理理论与村庄治理的历史沿革
3 城市化进程中的西华村个案调查
    3.1 城市化进程中的西华村基本情况
    3.2 西华村治理主体构成
    3.3 村庄治理的基础资源
4 城郊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治理问题
    4.1 城市化中城郊村政治的紊乱
    4.2 城市化进程中城郊村基层组织受到冲击
    4.3 城市化中城郊村庄社会的不良现象
5 城市化中城郊村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乡村公共权力缺乏约束
    5.2 城郊村两委权责不明
    5.3 城郊村自治组织缺乏规范
6 城市化进程中优化城郊村治理的有效途径
    6.1 加强城郊村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
    6.2 城郊村组织结构改革的关键环节
    6.3 加强城郊村乡村精英协商合作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村庄权力结构对农村社会公正的影响 ——对苏北11镇28村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评析
    1.4 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1.5 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1.6 样本调查概况
2 村庄权力结构的静态解析
    2.1 体制内权力
    2.2 体制外权力
3 权力结构对农村社会公正影响的现状分析
    3.1 村庄权力结构的起点不公正
    3.2 村庄权力结构在运作过程中造成的公正性缺失
    3.3 村庄权力结构运作的结果不公正
4 权力结构运行困境的原因分析
    4.1 体制内权力结构不合理
    4.2 体制外权力积极作用较弱
    4.3 体制内权力与体制外权力互动不畅
    4.4 权力结构运行缺乏良好的外部微环境
5 通向公正之路
    5.1 优化权力结构
    5.2 加强制度化建设
6 结论
参考文献及参考书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云南藏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民族学研究 ——以香格里拉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基层组织建设对于社会运行的意义
    (一) 基层组织研究回顾
        1、村两委会关系
        2、农村基层政治精英
        3、村两委会与外部组织的关系
        4、两委会选举的制度及实证研究
        5、税费改革后对村两委会的影响
        6、社会环境因素对村两委会的影响
        7、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人力资源
        8、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基层组织建设
    (二) 民族学视野下的基层组织建设
    (三) 基层组织研究的意义
一、香格里拉县:交织在传统与现代间的藏族社区
    (一) 香格里拉县社会文化环境
        1、地理及生态环境
        2、人口及民族构成
        3、经济及村民生活
        4、文化及宗教生活
        5、行政及建制沿革
    (二) 基层组织的历史与现状
        1、设立过程与组成情况
        2、工作机制与运行状况
    (三) 在同质与异质性之间
二、社会运行网络系统中的基层组织
    (一) 藏区社会网络构成要素
        1、民族关系
        2、宗教关系
        3、非牧区与牧区
        4、城市与农村
    (二) 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运行机制
        1、传统组织结构功能
        2、国家组织正式确立
        3、决策权利运行状况
    (三) 基层组织建设在藏区中的意义
        1、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
        2、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3、能为香格里拉藏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集聚力量
        4、是推进香格里拉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三、基层组织在藏区的运行分析
    (一) 在维护藏区安全与稳定的背景下
    (二) 在推动藏区建设发展的背景下
结语:香格里拉县基层组织建设模式引发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9)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自治权异化现象严重
    2、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不高
    3、村级两委班子权责不明确,关系矛盾较为突出
    4、村务公开工作不规范,村级组织权力运行监督乏力
    5、地区发展不平衡
    6、制度不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不配套、不完善
三、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做法和启示
    1、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实行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的主要做法
    2、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度所取得的成效
    3、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度对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
    1、要创新党在基层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
    2、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保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
    3、要建立健全培育农民群众民主意识的长效机制
    4、健全民主制度,为发展基层民主提供制度保障
    5、加强法制建设,把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6、加大乡镇政府工作力度,加强对村级组织自治的引导和指导
参考文献
致谢

(10)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
    2.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2.1.1 历史转折时期( 1978 年-1989 年上半年) :调整和创新组织形式
        2.1.2 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89 年 6 月-2002 年) :确立围绕经济工作抓党建的工作中心
        2.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时期(2002 年下半年至今) :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
    2.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2.1 探索构建了城乡统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格局
        2.2.2 创新了活动方式推进载体建设
        2.2.3 进一步探索了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
        2.2.4 积极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
        2.2.5 积级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
第3章 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和及其原因分析
    3.1 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
        3.1.1 从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上看——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效能弱化
        3.1.2 从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上看——农村干部职能的转化滞后
    3.2 原因分析
        3.2.1 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
        3.2.2 考核干部的标准缺乏科学性
        3.2.3 农村集体经济总体薄弱
        3.2.4 农村基层组织的后备干部储备不足
第4章 对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4.1 新时期的一号文件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4.1.1 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4.1.2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4.2 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来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4.2.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序幕
        4.2.2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继续巩固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4.2.3 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第5章 加强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和建议
    5.1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
        5.1.1 村党支部应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5.1.2 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决定了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是关键
        5.1.3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管理民主”的应有之义
        5.1.4 新农村建设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利因素
    5.2 建议
        5.2.1 以机制创新强化乡镇党委核心作用的发挥
        5.2.2 在组织创新上保证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5.2.3 在选拔人才上创新,充分发挥农村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5.2.4 在工作上创新,强化相关部门联动作用的发挥
        5.2.5 在法律监督上创新
        5.2.6 积极探索“两委”设置架构的新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 B 东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附录 C 中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附录 D 西部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致谢

四、“小”关系 大问题——当前农村“两委”关系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社区治理体制变迁研究[D]. 辛凯.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2]党建视阈下农村政治生态的生成与演变研究 ——以山西省晋东南Y村为例[D]. 苏芳. 山西大学, 2018(04)
  • [3]为人民服务视域下的新时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为例[D]. 李貌. 西南石油大学, 2017(10)
  • [4]权利导向下中国农村权力结构的转型研究[D]. 杨郁. 东北师范大学, 2015(01)
  • [5]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干部监督机制研究 ——以河东镇为例[D]. 王亚莉. 内蒙古大学, 2014(10)
  • [6]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村庄治理研究 ——以徐州西华村为例[D]. 赵朱园.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1)
  • [7]村庄权力结构对农村社会公正的影响 ——对苏北11镇28村的实证分析[D]. 邹亚男.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3)
  • [8]云南藏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民族学研究 ——以香格里拉县为例[D]. 鲁春梅. 云南大学, 2011(04)
  • [9]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为例[D]. 白晓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12)
  • [10]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 黄敬雅. 湖南大学, 2011(03)

标签:;  ;  ;  ;  ;  

“小”关系,大问题——农村“两委”关系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