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验,转变观念,改进工作,谋求进一步发展

学习经验,转变观念,改进工作,谋求进一步发展

一、学习经验 转变观念 改进工作 再求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随睿[1](2020)在《造就“新农民”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农民》报对农民形象的建构(1925-1932)》文中研究说明《农民》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专门为农民刊行的报纸,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时期的1925年3月1日创办,初期为旬刊,第7卷起改为周刊,1932年7月16日停刊,再于1934年12月31日复刊,后因战事辗转内迁直至终刊。作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乡村教育部创办的农民读物,该报在农民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累积的大众传播实践经验也对我国农民报刊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农民》报视为一份具有启蒙性质的农民读物,选取1925-1932年的报刊文献资料,结合平教会同人的乡建思想和编辑团队的办报理念,通过研究该报对于民国时期农民群体的认识和形象塑造,来探讨《农民》报怎样向传统农村展现“新”与“旧”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将知识精英的乡村现代化改造理念输送至“无知无识”的农民?在这颇具创新性的启蒙实验中,《农民》报自身有何发展演变,这种变化背后是否有“下乡博士”与底层乡村社会的互动需求?并试图透过《农民》报深入探寻农民报刊的生发境遇,以及在时代背景和救亡图存呼唤之下报刊与社会的关系。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与目的、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思路、研究的创新点等内容,对研究方案作出充分论证。第二章,笔者简要介绍了时代背景,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进行简要交代,论述了《农民》报的创办宗旨、发展流变及栏目设置,分析了该报从“乡村教育者”向“农民机关报”转变的努力及意义,并重点考察了该报的主持人群体。《农民》报社各职皆由平教会同人担任,这批“下乡博士”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受晏阳初等乡建领袖的感召而来,又通过办报向农民读者宣扬乡建理念。在定县的乡建活动中,他们的办报理念不断得到补充发展,这种办报实验反过来也推进了乡村改造工作。第三、四章则通过对《农民》报(1925—1932)文献资料的分析爬梳,结合报社同人的办报理念,来分析该报呈现的“旧农民”和“新农民”各自的特质与内涵,并归结出在这一过程中,该报作为乡村新媒体所采取的形象建构方式。第三章论述了《农民》报运用“耻化”叙事策略建构了“愚、穷、弱、私”的“旧农民”形象,该报希望通过明耻教识来向读者揭示当时中国之困苦、农民之艰苦,以此促使农民群体的自省。第四章沿着前章思路,进一步分析报社同人想象中的具备“知识力、生产力、健康力、团结力”的“新农民”形象,且在这一反向价值建构的过程中,该报作为首份农民报刊创新性地使用了“立典型”的宣传方法,通过塑造新时代的改良理想向读者提示现代农民应有的素质,并引起农民务实发展的自觉。第五章,立足前两章《农民》报对“旧农民”与“新农民”的形象建构过程分析该报如何“化农民”,即培养农民成为新的社会力量进行乡村自治,同时依据报刊栏目内容从文艺、生计、卫生、公民等四个维度考察《农民》报所做的本土化尝试,并详细阐述在这一过程中所凸显的“农民化”表达方式。结语部分则立足民国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从实验式办报这一角度出发,来归纳探讨《农民》报如何通过建构农民形象来达成“造就新农民”的终极目标,并基于《农民》报由“乡村教育者”向“农民机关报”的变迁,勾勒出《农民》报作为我国第一份农民报刊的成长历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应照了“下乡博士”与底层农村社会的双向互动关系。

林明灯[2](2020)在《母国制度对企业OFDI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文中指出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曾经是发达经济体跨国企业特有的经济现象,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也以其为研究对象,成果丰富且已形成较为完善理论体系。然而近十年,中国OFDI呈几何式增长,即使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资本流动规模持续下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仍逆势上扬,并于2016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企“走出去”发展轨迹,无法用传统OFDI理论中利益最大化解释:在经济飞速增长的趋势下,中企留在国内深耕发展才是合理选择,加之中企整体呈现国际化经验匮乏,自主品牌与技术拥有度较低等特征。传统理论无法从微观视域对中企OFDI行为做出合理解释,究其原因,发达经济体国内制度质量较高,营商环境优越,企业开展跨境投资无“后顾之忧”,无需考虑制度成本与政府寻租,母国制度可视为基本“背景”,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普遍制度建设滞后,政府干预较高,尤其是处于转轨时期的中企OFDI收益更多体现宏观经济利益,而企业微观利益是被兼顾的,其OFDI行为势必受区域制度政策、地方政府治理、国际双边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试图探讨和回应下述核心问题:国际投资领域中,母国制度包含哪些维度?它们间关系是什么?是否都能显着影响企业OFDI?母国制度能否与经典OFDI理论中的资源观、区位观相结合?最后,基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区域间制度体系演化差异大,地方政府调控力度高、范围广,涉外(投资)协议种类多、缔约频繁的特点,区域制度质量和企业OFDI选择是否具有显着的空间相关性?据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在梳理现有国际投资理论与研究基础上,综合中国对外投资制度变迁的历史背景有效评估母国制度影响中企OFDI的有效性。(2)以新制度经济学等经典理论为基础,解析母国制度的理论内涵与框架结构,并在修订OLI范式基础上构建母国制度嵌入的OFDI-S模型。(3)以2003-2015年上市企业OFDI决策为样本,通过Logit模型实证检验母国制度对中企国际化选择的直接影响与调节效应。(4)为中国政府提升区域OFDI水平提供政策建议。基于上述研究思路线索,本文得出结论可归纳为下:(1)母国制度分为国内层面(制度环境、政府治理)与国际层面(涉外制度),共三个维度。国内层面:税制结构优化、信贷制度改革、技术市场成熟、知识产权完善,政府干预降低,补助补贴增多、审批效能提升,腐败活动减少,都能激励中企境外投资,呈现对OFDI的“挤入”效应,另一方面,物权保护力度提升,契约机制有效实施,政府支出规模增加,公共品高质量供给,反而会抑制中企“走出去”,呈现对OFDI的“挤出”效应。国际层面:避免双重征税制度与双边投资协议多以资本流入国身份签订,中企在“走出去”进程中无法得到缔约国高标准待遇,因而两类协议无法促使中企OFDI,甚至避免双重征税制度更多呈现对OFDI的“挤出”效应,与之相反,自由贸易协定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对投资保护与投资激励态度更为积极、开放程度更高、范围更广、条款更具操作性,激励中企到缔约国投资作用效果更佳。(2)母国制度也能以企业所有权优势(或东道国区位优势)为媒介,间接影响企业OFDI选择。国内层面:物权制度、契约制度、信贷制度、技术交易市场与知识产权制度提升,以及政府干涉降低,补贴规模增大,寻租行为减少,都能赋予创新型中企更高水平的技术所有权优势,呈现母国制度“强化”技术所有权优势特征;而企业承担税率降低,公共品供给效率提升,研发投入较多企业倾向留在国内发展,呈现母国制度“弱化”创新型企业OFDI意愿特征。国际层面:涉外制度能优化东道国较低的法治质量与营商环境(如双边投资协议与自由贸易协定),降低东道国沉重的税收负担与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中资流入的抑制作用(如境外经贸合作区),鼓励中企到制度区位优势缺失的缔约国OFDI,呈现涉外制度“强化”东道国区位优势特征。(3)从“两个统筹”到“三个统筹”是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水平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国内层面,制度环境作为母国制度最为稳定的制度内核,其本身是静态框架,需要政府构建与之适应的执行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本文考察国内制度的十二个子制度对微观特征异质企业OFDI影响差异,可以帮助地方政府重新审视如何利用中企在OFDI决策上表现出对国内制度的“异质性偏好”,精准激励目标企业“走出去”;国际层面,既需要中国研究借鉴国际经济规则调整国内制度,为中企培育“走出去”能力提供良好的国内环境,也要求政府调整国内制度政策工具,配合涉外(投资)制度体系效率效能发挥,以争取国际投资领域更大的制度性权力。本文考察中企至签订不同涉外(投资)制度的缔约国OFDI呈现出对国内制度的“异质性偏好”,所得结论能帮助中国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进程中更好实现“统筹国际国内规则”。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从母国制度视角对OFDI研究,建立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OFDI具有更强解释力的理论框架。第二,本文将母国制度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的OL优势有机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国际投资理论。第三,本文的研究对将从国际规则国内化以及国内规则国际化两条路径着手,推动现有治理机制和规则体系变革的中国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郑欣[3](2020)在《S民办园转型为普惠性幼儿园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为缓解学前教育领域面临的“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幼儿园家长负担过重”等重大民生问题而做出的重要举措,亦是国家对人民群众“幼有所学”教育需求的积极回应。作为缓解社会矛盾,实现“幼有所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现实处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与公平。基于此,本文选取S幼儿园为研究的个案,以教育叙事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其转身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具体过程进行由浅入深的描述,力图揭示S园真实的生存状态。叙事的目的不是为了探求普遍适用的规律,而是重在从现实的故事中找寻场景化的教育意义。在分析其发展因素的基础上,着重探究普惠性政策以及社会需求对民办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其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对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方法以及核心概念等方面做简要介绍。第二部分为本文研究的主体。采用观察、访谈与叙事的方法对S园的发展历程予以阐述。通过对园长、教师以及幼儿家长的采访与深入了解,将S园的转型之路划分为谋生存、求转型与寻转型后的特色发展三个阶段。首先,谋生存时期,主要在解决资金困境、生源与教师招聘的过程中力求站稳脚跟。其次,在求转型的过程中,主要介绍S园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最后,在寻求转型后特色发展的时期,始终坚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民主化的管理氛围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通过开设父母课堂以及特色课程来彰显特色,实现自身发展。第三部分为基于个案的感悟与反思。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转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但同时亦是有规律可寻的。结合S园的发展故事,笔者主要从“以市场导向为需求、协调好社会关系、以特色办园为支撑”三个方面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以期为推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树立一个可资参照的样板。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不仅是践行教育公平理念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推动力。为此,关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站在满足广大人民对优质均衡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的立场上破解入园难题,才是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张轲[4](2020)在《园本课程开发助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格外关注。同时园本课程开发作为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举措,不仅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也对推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进步有着非常现实的积极作用。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园本课程开发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本文作者以此作为硕士论文选题,开展了专门的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幼儿园纷纷开展了园本课程开发工作,为了研究能够见微知着、小中见大,本文从一所在园本课程开发方面较有特色的农村幼儿园,选取了一名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从教5年的拥有小教三级职称教师W老师(编制外)作为研究对象,是想通过积极解剖麻雀,全面深入分析该个案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以及由此所获得的专业发展进步状况,以期获得园本课程开发助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益经验、现实不足及应对启示,为其他众多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积极借鉴。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量表评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农村幼儿园开展园本课程开发为切入点,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通过运用实地观察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归纳出农村幼儿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主要经历尝试期、转折期、发展期这样三个阶段。通过运用个案访谈和实地观察及量表评价的方法,全面掌握了园本课程开发助推W老师在幼教专业理念、幼教专业知识、幼教专业能力以及性格、信心、需要、态度等方面发生了变化。通过对个案的访谈、观察及文本资料的分析,总结了园本课程开发助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园本课程开发助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最后,通过对个案情况的全面掌握和有针对性的综合分析,提出本研究的思考与启示。本研究通过农村幼儿教师的典型个案研究,积极做深做透,努力达到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效果。笔者通过研究认为,农村幼儿教师能够进行园本课程开发,农村幼儿园并不是不具备开发园本课程的条件,农村幼儿教师也不是不具备开发园本课程的能力;园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单一的封闭的课程创设过程,国家提出的五大领域课程要在幼儿园具体实施,需要有一个园本化的过程,外来课程的本园化借鉴,也存在一个园本化过程,这些都属于园本课程开发;农村幼儿教师要获得积极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进行广泛的学习与提升,尤其需要重视园本课程开发所带来的积极推动作用。本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园本课程开发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密切关联,通过参与园本课程开发,农村幼儿教师在许多方面可以获得积极的专业进步,目前在这方面不仅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同时也依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突出困境,总体上只要积极应对挑战,在参与过程中努力吸纳有益经验,不断促进现实困境的积极好转,随着园本课程开发,农村幼儿教师能够获得专业上的积极提升。因此,必须努力以园本课程开发助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进而带动农村幼儿教师不断的全面专业进步,确保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宋新新[5](2020)在《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代经济快速发展中,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仍是政府职能部门,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是关乎公共部门办事效率的关键因素,其管理结果直接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性程度。人力资源外包市场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势态之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共部门的外包服务水平也得到了质的改变。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公共部门为顺应时代潮流也需要革新陈旧的管理方式,目前大部分公共部门的管理模式亦已完成了市场化改革。为人力资源外包发展提供了成熟的市场,就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良好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实现了公共部门效率提升,改变了办事效率滞后的局面。本文选取T市环卫局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对人力资源外包的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访谈以及比较分析等方法,对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岗位状况、人员结构状况以及管理制度状况几个维度入手,找出当前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过程中的主要不足,并进一步探寻到导致问题出现的三方面直接原因。然而,在对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建议及改进策略中,借鉴国内外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实施成效,并从中积累了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展的经验,对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发展机制提供了更为合理有效的依据。因此,文章在最后也总结出为改进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的问题需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加强T市环卫局内部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观念的培育;其次是提高外包商服务水平;最后是建立监控及预警管理体系。从而对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锋[6](2020)在《丰顺体育公司台球用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运动休闲娱乐的需求不断增加。台球运动集运动休闲娱乐竞技于一身,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台球运动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带动了台球产业的快速发展。丰顺体育公司是家成立时间较短在台球用品行业创业的小型企业,公司市场占有率低,销售乏力,竞争力不强,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考验。论文以小型企业深圳丰顺体育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台球用品行业作为行业背景,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展开,以探索到能提高丰顺体育公司顾客满意度的营销策略优化方案为目标。首先从研究背景出发,简述丰顺体育公司的概况和营销现状,发现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销售乏力等营销问题,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进行问题研究与原因分析。然后用PEST模型分析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台球行业的竞争结构,用SWOT分析模型对公司外部的机会、威胁和内部的优势、劣势结合在一起分析,探讨营销策略优化的切入点。最后运用STP理论重新对丰顺体育公司台球用品进行目标市场定位,运用7P理论进行营销策略优化。从产品策略方面提出了产品组合优化、产品品牌化和产品ABC分类管理的优化方案。从价格策略方面提出了折扣优惠、组合定价和变价对策的优化方案。从渠道策略方面提出了建立多渠道加强电商渠道、培训激励渠道和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的优化方案。从促销策略方面提出了人员推销、广告促销、公益活动和营业推广的优化方案。从人员策略方面提出了员工、顾客和合作伙伴的优化方案。从过程策略方面提出了服务流程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供应链管理的优化方案。从有形展示策略方面提出了实体店有形展示、信息沟通有形展示和价格有形展示的优化方案。并从组织、资金、人力、技术方面的措施来保障营销策略优化方案的顺利实施。论文提出的营销策略优化方案有利于提升丰顺体育公司台球用品的营销水平,提高顾客满意度,促进产品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公司竞争力,使公司得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买忆媛,叶竹馨,陈淑华[7](2015)在《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组织惯例形成——转型经济中新企业的即兴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转型经济背景下,市场环境和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新企业成立初期发展经验和组织惯例贫乏,无法为应接不暇的突发状况进行事前规划,只能结合实际即兴发挥。此时,单一、传统的竞争战略已无法全面地为新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一种特殊的竞争战略——"即兴战略"应运而生。如何定义和识别新企业的即兴战略?哪些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战略如何持续指引新企业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还是未解的难题。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制度理论,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新企业即兴竞争战略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类型即兴战略的促成因素,并提出了即兴战略演化为企业组织惯例的重要条件。本研究深化了转型经济背景下新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

王继先[8](2015)在《新闻人马星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着名报人、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及新闻管理者,马星野是研究20世纪中国新闻史绕不过去(或不应绕过去)的重要人物之一。自1931年由国民党“中央政校”保送到美国密苏里大学研修新闻,1934年回国任教于政校开始,马星野就成了“国民党体制内新闻人”。作为体制内新闻人和“保守派中的开明分子”(李金铨语),他的一生始终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相伴随。他尽其一生所做的就是以折衷协调的方式,努力在矛盾对立面中找到交叉点和共同点,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以“圆融贯通”的中庸态度努力接近自己的理想,力求解决“三民主义”、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和中国传统儒家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平衡问题,并努力将三者融合内化为自身所特有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本文对马星野人生道路与新闻人生涯的研究,展现了少年、青年和新闻人三个不同时期马星野的人生经历。认为马星野之所以选择“国民党体制内新闻人”这条人生道路,有历史、社会和个人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来源于诸如家世熏染,导师影响,时代环境、个人对理想的追求及对社会现实尤其是国民党统治的顺从等多种因素。对马星野新闻教育实践的研究,把他14年人生经历划分为“试验新兵”、“全职园丁”、“兼职导师”三个阶段分别进行叙述,首次提出了国民党新闻教育的“政校模式”和由此形成的“政校(政大)新闻帮”这两个概念,指出“政校模式”新闻教育所具有的以模仿“密苏里模式”专业主义新闻教育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儒家精神和“三民主义”要求而形成的特征;对马星野新闻业务和管理实践的研究,系统梳理叙述了马星野在《中央日报》、“中央社”的新闻业务实践以及任职国民党“中宣部”新闻事业处、国民党“中央第四组”、国民党“中央新闻党部”、“中国新闻学会”、“大众传播教育协会”等机构和组织里44年的管理实践经历,指出在时代和社会大环境背景下,国民党体制内新闻人的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想和中国传统儒家人文情怀最终必然受制于国民党统治需求这一现实的归宿;对马星野新闻思想的研究,提出了马星野新闻思想的“三民主义”与西方专业主义两个来源,并以之为贯穿其新闻思想的主线,厘清了其新闻思想“产生”、“发展”、“延拓”的“三阶段”脉络,归纳出其新闻思想在各阶段的侧重内容,即“产生期的西方理论指导下的专业主义新闻思想”、“发展期的‘国家民族至上’的‘三民主义’新闻思想”和“延拓期的‘蒋公语录’精神阐释下的现代大众传播思想”,既体现了马星野新闻思想在各阶段必然存在的差异性,也体现了马星野新闻思想随时代和个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成熟的连续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星野以“三民主义”为政治指导,以西方新闻专业主义为实用方法的新闻事业思想的局限;对马售闻人个性风格的研究,凝练出作为国民党体制内新闻人重要代表的马星野所具有的“以‘三民主义’为政治导向,以西方新闻专业主义为方法,以中国传统儒家精神追求为核心”的“马氏风格”内涵及承载这种风格的“中体西用”、“矛盾协调”方式的形成动因、具体体现和导致的“得”“失”。马星野在20世纪的中国新闻史上虽然不是推动或制约当时新闻业发展或变化的主流动力,但因其特定的社会角色使他成为这段时期新闻史发展历程,尤其是民国时期新闻史研究中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因为他不仅代表“他”自已,而且代表了与他人生经历、人生哲学、理想追求及实现方式都有相近或相似之处的那个“国民党体制内新闻人”群体。对“国民党体制内新闻人”群体的重要代表马星野在20世纪中国新闻史尤其是民国时期新闻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及历史地位予以历史、客观、辩证的评价,是本研究所努力追求的目标。

孙洁[9](2014)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处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总体上来说,随着这些发展和变化,使得中职学生的自我主体的意识和竞争意识会逐步发展增强,从主流上说是积极地、进步的,但同时社会的消极的方面也会对中职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新的形势下,有效解决中职学生中的思想问题,才能有效的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面对解决的重要问题。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通过把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就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激励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塑造学生个体发展,从而为最终为中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中职学校要紧跟时代潮流变化,适时调整学校教育理念和具体教育措施,将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功能应用到新时期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发展和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二者的共同目标都是要促进个体的发展,两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效相结合,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要求,是时代赋予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内容形式,为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本研究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列出研究的背景、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以及我国对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现状分析;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界定,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指导思想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重点说明了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内容、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与意义;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通过概括中职学生的基本特征,指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作出分析。同时,引出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并作出分析。最后得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作出具体分析;第四部分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具体实施策略,这部分包括,运用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具体教育方法去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观”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的发展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最后,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技能培养明确职业方向。

孙军[10](2014)在《中小学校长的时间问题 ——校长调查与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校长在中小学校内,兼具领导者、管理者、教师等身份,他们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时间作为校长的领导与管理实践的重要对象和重要途径,却常常被众多校长所忽视。从时间管理视角来看,校长应主要抓住出主意、用干部两个关键点,领导学校从容发展;校长需要拥有强烈的时间意识,善于授权、长于沟通,充分发挥评估与奖惩的效力,对学校实施节奏管理;校长作为教育者,也应当身体力行、终身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研究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对国内277位正职校长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后的结果显示:在自我监控观、效能感方面,因学校层级、学校规模、校长学历不同,校长之间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或者显着差异;学校层级与校长每周工作时间呈非常显着的正相关,学校规模、校长学历与校长每周工作时间呈显着的正相关,即学校层级越高、学校规模越大、校长学历越高,校长每周的工作时间也就越长;校长工作时间分配从多到少依次是:行政事务、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参加学习和培训、社会事务、教师管理,其中处理行政事务平均占用工作时间的45.98%。本研究随后在区域内选择发展稳健、办学声誉良好的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学校的校长展开个案研究。三位校长各有特点:X校长执着推进以“友善用脑”为主要标志的学校文化,带领学校生动发展;Y校长豪爽而执着地奉行拿来主义,集百家之长而高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Z校长特别注重规则,带着个人的教育理想去全面承续学校蓬勃发展的惯性。三位校长和他们的学校不约而同地以实际行动追求办学效益:A小学期望每个孩子能够“享受快乐童年”—快乐度过小学六年时间;B中学追求适合每个孩子(初中学生)的高效课堂—获得较高效益的初中三年学习时间;C学校追求“大气、诚朴、幸福”的三原色—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度过C学校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三年、六年、九年、十二年甚至十五年)。这既是三所学校的文化特色,也是三位校长的时间管理的出发点。随着个案研究的不断深入,论文真实展现了三位校长如何在学校领导与管理中分配与使用时间,以及他们如何成功地把握时间的脉搏,有效地规划与引领学校发展、师生发展。论文期望能够借此实例,给中小学校长们以启发和帮助。通常,校长理应是高效能人士,理应拥有明确的目标,懂得把握事务的进退取舍,且长于拓展个人的业务能力和可使用时间。而校长实施高质量的时间管理,将有利于学校长期发展的从容,有利于学校常规运转的健康节奏,有利于校长个人的专业化持续成长。结合调查和访谈,论文认为,当下校长优化时间管理的主要策略有三:修人脉,赢得上下级的支持;强意识,提升时间管理的自觉;得方法,科学实践时间管理。

二、学习经验 转变观念 改进工作 再求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经验 转变观念 改进工作 再求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造就“新农民”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农民》报对农民形象的建构(1925-193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一)对《农民》报本体的研究价值
        (二)对中国当下乡村建设路径的传媒实践的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时传播实践的研究
        (一)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二)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的传播实践
        二.关于《农民》报的研究
        三.关于农民形象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下乡博士的文化躬耕:《农民》报创刊与发展
    第一节 办报缘起:“救国”与“救民”
        一、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二、《农民》与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
    第二节 办报宗旨与目标:从“乡村教育者”到“农民机关报”
        一、“乡村教育者”
        二、“农民机关报”
    第三节 主持人群体:下乡博士的“文化躬耕”
        一、别样救国:从传统仕子到下乡博士
        二、“到农村去”:从口号到行动
    第四节 报刊流变:作为实验的农民报刊
        一、北京时期(1925年3月1 日-1929年2月21 日)
        二、定县时期(1929年3月1 日-1932年7月16 日)
        三、新《农民》周刊时期(1934年12月31 日-终刊)
    第五节 栏目设置:启蒙色彩与本土化色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苦”与“耻”:自省下的“旧农民”
    第一节 四苦俱罹,谓之“旧农民”
        一、愚(知识贫瘠)
        二、穷(农业落后)
        三、弱(健康卫生观念缺乏)
        四、私(国民常识缺失)
    第二节 《农民》报中的“耻化”叙述策略
        一、“羞耻感”:一种民族主义情感
        二、明国耻:民族须救亡图存
        三、知民辱:农民应自觉再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力”与“立”:想象中的“新农民”
    第一节 四力兼备,谓之“新农民”
        一、知识力
        二、生产力
        三、强健力
        四、团结力
    第二节 《农民》报中的“立典型”宣传方法
        一、“平教新闻”:树立乡村平民教育的典型人物
        二、读者来信:设立乡村平民学生的范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农民”与“农民化”:造就“新农民”
    第一节 作育“新农民”的四个方面
        一、文艺(以启民智)
        (一)农谚俗语
        (二)故事
        (三)图画
        (四)戏剧
        二、生计(以强民生)
        (一)改良农业
        (二)促进农村合作事业
        三、卫生(以健民力)
        (一)普及卫生常识
        (二)鼓励团体游戏
        四.公民(以张民气)
        (一)移植现代观念
        (二)培养公民意识
        (三)发扬国族精神
    第二节 “农民化”的表达方式
        一、“农民化”的前提:对农村的更深刻理解
        (一)乡村社会调查
        (二)“社会调查栏目”:理解与共享
        二、形式与内容:课本化与日常化
        (一)课本化的形式
        (二)日常化的内容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母国制度对企业OFDI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可能创新点与难点
第二章 理论述评与文献综述
    2.1 传统OFDI理论
        2.1.1 垄断优势理论
        2.1.2 内部化理论
        2.1.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1.4 比较优势投资论
        2.1.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2 发展中国家OFDI理论
        2.2.1 小规模技术理论
        2.2.2 技术地方理论
        2.2.3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2.2.4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2.3 OFDI理论的新发展
        2.3.1 战略管理理论—产业观、资源观、制度观
        2.3.2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2.3.3 新新贸易理论
    2.4 关于中国OFDI的研究
    2.5 中国OFDI的竞争优势与来源——制度视角提出
        2.5.1 传统理论对中国OFDI行为的适用性分析
        2.5.2 制度因素的提出
    2.6 制度视角下的OFDI研究
        2.6.1 东道国视角
        2.6.2 制度距离视角
        2.6.3 母国制度视角
    2.7 理论述评
第三章 中国OFDI制度变迁与发展现状
    3.1 制度视角下中国OFDI发展历程
    3.2 当前中国OFDI突出问题
        3.2.1 境内主体结构失衡
        3.2.2 投资产业结构失衡
        3.2.3 投资区域结构失衡
    3.3 制度视角下原因分析
        3.3.1 非国有资本在境外投资重点领域的“母国制度优势”有待提升
        3.3.2 金融税收制度改革滞后与外企超国民待遇造成大量的返程投资
        3.3.3 区域市场化改革进程差异造成各地投资主体结构分布差异显着
第四章 母国制度影响企业OFDI理论模型构建
    4.1 理论基础
        4.1.1 母国制度的定义与构成
        4.1.2 母国制度三个维度的框架构建
        4.1.3 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竞争优势来源:母国制度安排
    4.2 母国制度嵌入的OFDI-S理论模型构建
        4.2.1 前提假设
        4.2.2 函数设定
        4.2.3 母国制度嵌入的OFDI-S模型的经济学分析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制度环境与企业OFDI关系研究
    5.1 研究假设
        5.1.1 产权制度
        5.1.2 经济制度
        5.1.3 创新制度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与数据来源
        5.2.2 计量模型构建
        5.2.3 变量说明
    5.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5.3.1 制度环境对中企OFDI行为的直接影响
        5.3.2 制度环境对东部企业OFDI行为的调节效应
    5.4 异质性检验
        5.4.1 所有制差异
        5.4.2 要素密集度差异
        5.4.3 产业差异
        5.4.4 行业集中度
    5.5 稳健性与内生性
    5.6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政府治理与企业OFDI关系研究
    6.1 研究假设
        6.1.1 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6.1.2 市场主体激活效率
        6.1.3 行政权利运行效率
    6.2 研究设计
    6.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6.3.1 政府治理对中企OFDI决策的直接影响
        6.3.2 政府治理对东部企业OFDI决策的调节效应
    6.4 异质性检验
        6.4.1 所有制异质性
        6.4.2 要素密集异质性
        6.4.3 产业异质性
        6.4.4 行业集中度异质性
    6.5 稳健性与内生性
    6.6 母国制度环境、政府治理与异质性企业OFDI关系综合研究
    6.7 本章小节
第七章 涉外(投资)制度与企业OFDI关系研究
    7.1 研究背景与理论假设
        7.1.1 避免双重征税制度
        7.1.2 国际投资协定——双边投资协定(BIT)与自由贸易协定(FTA)
        7.1.3 境外经贸合作区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2.2 回归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7.2.3 描述性统计
    7.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7.3.1 涉外(投资)制度对中企OFDI的直接影响
        7.3.2 涉外(投资)制度对中企OFDI的调节效应
    7.4 异质性检验
        7.4.1 以自然资源寻求为动机
        7.4.2 以战略资源寻求为动机
        7.4.3 以廉价劳动力寻求为动机
        7.4.4 以规避贸易壁垒为动机
    7.5 稳健性与内生性
    7.6 制度环境、政府治理、涉外(投资)制度与企业OFDI关系综合研究
    7.7 本章小节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完善母国制度环境
        8.1.1 契约制度
        8.1.2 物权制度
        8.1.3 税收制度
        8.1.4 信贷制度
        8.1.5 知识产权制度
        8.1.6 技术交易市场
    8.2 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8.2.1 政府支出
        8.2.2 供给效率
        8.2.3 政府干预
        8.2.4 政府补贴
        8.2.5 行政审批
        8.2.6 政府腐败
    8.3 构建涉外(投资)制度体系
        8.3.1 避免双重征税制度
        8.3.2 国际投资协定
        8.3.3 境外经贸合作区
    8.4 管理启示
        8.4.1 对政府的启示
        8.4.2 对企业的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一、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二、主持及参与项目
致谢

(3)S民办园转型为普惠性幼儿园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面临艰难处境
        (二)普惠性民办园的良好运行是推进学前教育质量和公平的关键
        (三)个人对民办园转型为普惠性幼儿园问题的感悟与反思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普惠性政策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普惠性幼儿园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与过程
        (二)研究内容的确定
        (三)研究对象的选取
        (四)资料收集与整理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访谈法
        (三)教育叙事法
    六、核心概念界定
        (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二)幼儿园转型发展
第二章 S民办园转型为普惠性幼儿园历程叙事
    第一节 办园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园长个人经历
    第二节 S园转型为普惠性幼儿园的马克思人学阐释
        一、谋生存——初具雏形
        二、求转型——由“小”到“大”
        三、寻转型后的特色发展——满足需求
第三章 S民办园转型为普惠性幼儿园之省思
    第一节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一、响应国家政策
        二、满足家长需求
    第二节 协调好社会关系
        一、与老师成为“家人”
        二、和家长成为朋友
    第三节 以特色办园为支撑
        一、以科学理念为引领
        二、以教育质量做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园长版)
    访谈提纲(教师版)
    访谈提纲(家长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园本课程开发助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之火渐“旺”
        1.1.2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之灯渐“明”
        1.1.3 农村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不相适应
        1.1.4 个人“感受”与“志趣”所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园本课程开发
        1.3.2 教师专业发展
        1.3.3 农村幼儿教师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园本课程开发相关研究综述
        1.4.2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主要研究内容
        2.2.1 前期研究基础
        2.2.2 现状调查与经验总结
        2.2.3 问题分析与反思建议
    2.3 研究思路
    2.4 研究方法
        2.4.1 个案研究法
        2.4.2 文献法
        2.4.3 文本分析法
        2.4.4 访谈法
        2.4.5 观察法
        2.4.6 量表评价法
    2.5 研究对象的选择
    2.6 研究假设
    2.7 主要观点
3 W老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的现实历程
    3.1 尝试期
        3.1.1 萌芽——开发想法冉冉升起
        3.1.2 迷茫——困难重重,如何是好?
        3.1.3 模仿——学习别人怎么做
    3.2 发展期
        3.2.1 转折——“篮球操”获奖振奋人心
        3.2.2 觉醒——意识到“游戏”的重要性
        3.2.3 突变——领悟到“生成”的必然性
    3.3 沉思期
        3.3.1 沉淀——课程建设的梳理
        3.3.2 思考——课程评价去哪里了?
4 W老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后的发展变化
    4.1 幼教专业理念得到转变
        4.1.1 职业理解与认识:从“模糊”到“清晰”
        4.1.2 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从“严厉”到“温和”
        4.1.3 个人修养与行为:从“逆反”到“遵从”
    4.2 幼教专业知识得到拓展
        4.2.1 幼儿发展知识:由“少”到“多”
        4.2.2 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由“表”及“里”
    4.3 幼教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4.3.1 组织和保育能力:“死板”向“灵活”过渡
        4.3.2 支持与引导能力:“失当”向“恰当”过渡
        4.3.3 计划与实施能力:“一刀切”向“因人施教”过渡
        4.3.4 沟通与合作能力:“不善言辞”向“侃侃而谈”过渡
        4.3.5 反思与发展能力:“安于现状”向“渐有规划”过渡
    4.4 其他变化
        4.4.1 性格:从“内向”到“外向”
        4.4.2 信心:从“不足”到“充分”
        4.4.3 需要:从“简单”到“复杂”
        4.4.4 态度:从“试一试”到“全心投入”
5 经验之维与困境透视
    5.1 园本课程开发助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益经验
        5.1.1 开发主体的主动性与坚持性是重要保障
        5.1.2 重要他人的支持鼓励是支撑力量
        5.1.3 多样多元的发展途径是重要一环
    5.2 助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5.2.1 工作任务重vs闲暇时间少
        5.2.2 开发热情高vs专业素养低
        5.2.3 课程开发的美好愿景vs园内园外的现实制约
6 思考与启示
    6.1 更新发展观念,实现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蜕变
        6.1.1 农村幼儿教师要衷于“开发”
        6.1.2 农村幼儿教师要擅于“留证”
        6.1.3 农村幼儿教师要勤于“反思”
    6.2 改善农村幼儿园环境,促进职能提升
        6.2.1 呼唤“赋权”的幼儿园园长
        6.2.2 组织“多元”的学习共同体
        6.2.3 建立“三三制”的发展性评价机制
    6.3 健全园外部支持系统,力求实效发挥
        6.3.1 教育部门做到良性“引导”
        6.3.2 地方高校做到持续“支持”
        6.3.3 相关社区做到多方“帮助”
7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幼儿园教师教育能力评价表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C 园长访谈提纲
附录 D 观察记录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5)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综合评述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公共部门
        2.1.2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2.1.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有限政府理论
        2.2.3 交易成本理论
        2.2.4 委托代理理论
        2.2.5 风险控制理论
3 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现状分析
    3.1 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目前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3.1.1 所采取的举措
        3.1.2 取得的成效
    3.2 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调研方案设计
        3.2.1 访谈设计与分析
        3.2.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3.2.3 问卷发放与回收状况
        3.2.4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3.2.5 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认知调研结论
        3.2.6 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评价调研结果
    3.3 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T市环卫局对人力资源外包认识不统一
        3.3.2 外包部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3.3.3 配套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3.4 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政策环境的影响导致T市环卫局对外包认识不统一
        3.4.2 外包商专业水平有限及人员素质和地域差异
        3.4.3 T市环卫局对外包整体规划缺失及风险应对不足
4 国外与国内其它城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概况
        4.1.1 英国斯温顿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全部外包
        4.1.2 越南河内市: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4.1.3 新西兰奥克兰市:将营利性的公共部门改革为国有企业
    4.2 国内其它城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概况
        4.2.1 深圳市:政府职能的改变促进了人力资源的改革
        4.2.2 苏州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4.2.3 南宁市:先保稳定再求发展
    4.3 经验借鉴
        4.3.1 公共部门从管理型转化为服务型
        4.3.2 公共部门从单中心治理转化为多元化治理
        4.3.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从辅助型转化为战略型
        4.3.4 打破传统“铁饭碗”思想
        4.3.5 坚持分级分类管理机制
        4.3.6 使用多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5 进一步加强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对策
    5.1 加强T市环卫局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观念的培育
        5.1.1 充分认识到人才是公共部门发展的第一资源
        5.1.2 改变传统的官本位思想
        5.1.3 提升T市环卫局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重视程度
        5.1.4 加快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转变
    5.2 培育外包市场提高外包商服务水平
        5.2.1 提高职业资格准入水平
        5.2.2 选择专业的第三方外包机构
        5.2.3 制定合理的价格指导线
        5.2.4 加强T市环卫局与外包商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5.3 T市环卫局应建立监控及预警管理体系
        5.3.1 选择有良好信誉记录的外包商
        5.3.2 加紧建立并完善T市环卫局监管组织体系
        5.3.3 构建外包风险预警体系
        5.3.4 明晰法律法规与政府监管及行业自律三者的权责范围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丰顺体育公司台球用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框架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介绍
    2.1 核心概念确定
        2.1.1 台球用品的概念
        2.1.2 市场营销的概念
    2.2 相关营销理论介绍
        2.2.1 STP理论
        2.2.2 7P理论
    2.3 分析工具介绍
        2.3.1 PEST分析模型
        2.3.2 波特五力模型
        2.3.3 SWOT分析模型
第三章 丰顺体育公司台球用品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公司简介
        3.1.1 基本情况
        3.1.2 经营范围
        3.1.3 组织架构
        3.1.4 发展历程
    3.2 丰顺体育公司台球用品营销现状
        3.2.1 营业规模
        3.2.2 营销现状
    3.3 丰顺体育公司台球用品营销问题与原因分析
        3.3.1 访谈与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3.3.2 访谈与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3.3.3 产品策略问题与原因分析
        3.3.4 价格策略问题与原因分析
        3.3.5 渠道策略问题与原因分析
        3.3.6 促销策略问题与原因分析
        3.3.7 人员策略问题与原因分析
        3.3.8 过程策略问题与原因分析
        3.3.9 有形展示策略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四章 丰顺体育公司台球用品营销环境分析
    4.1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4.1.1 宏观环境分析
        4.1.2 行业与市场环境分析
    4.2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4.2.1 资源状况分析
        4.2.2 能力状况分析
    4.3 SWOT分析
        4.3.1 机会(O)与威胁(T)分析
        4.3.2 优势(S)与劣势(W)分析
        4.3.3 SWOT矩阵
第五章 丰顺体育公司台球用品营销策略优化
    5.1 目标市场定位
        5.1.1 台球用品市场细分
        5.1.2 台球用品目标市场选择
        5.1.3 台球用品市场定位
    5.2 产品策略优化
        5.2.1 产品组合优化
        5.2.2 产品品牌化
        5.2.3 产品ABC分类管理
    5.3 价格策略优化
        5.3.1 定价目标
        5.3.2 折扣优惠
        5.3.3 组合定价
        5.3.4 变价对策
    5.4 渠道策略优化
        5.4.1 建立多渠道,加强电商渠道
        5.4.2 培训和激励渠道
        5.4.3 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
    5.5 促销策略优化
        5.5.1 人员推销
        5.5.2 广告促销
        5.5.3 公益活动
        5.5.4 营业推广
    5.6 人员策略优化
        5.6.1 员工
        5.6.2 顾客
        5.6.3 合作伙伴
    5.7 过程策略优化
        5.7.1 服务流程标准化
        5.7.2 提高服务质量
        5.7.3 加强供应链管理
    5.8 有形展示策略优化
        5.8.1 实体店有形展示
        5.8.2 信息沟通有形展示
        5.8.3 价格有形展示
第六章 丰顺体育公司台球用品营销策略优化的保障措施
    6.1 营销组织保障
    6.2 营销资金保障
    6.3 营销人力保障
    6.4 营销技术保障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顾客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历

(7)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组织惯例形成——转型经济中新企业的即兴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一)创业情境下的即兴行为
    (二)新企业的即兴战略和创业团队
三、研究方法
    (一)案例选择
    (二)数据搜集
    (三)信度与效度处理方法
四、数据分析
    (一)即兴战略的产生
    (二)基于市场的即兴战略与基于社会网络的即兴战略
五、研究结论和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贡献

(8)新闻人马星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
    四、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五、创新及意义
第一章 马星野人生道路与新闻人生涯
    第一节 少年马星野:从平阳到温州
        一、书香诗礼传家训
        二、春风和气自清师
    第二节 青年马星野:从厦门到密苏里
        一、曲折的求学经历
        二、关于“星野”笔名的考证
    第三节 新闻人马星野:从南京到台北
        一、短暂的国民党体制外新闻人生涯
        二、漫长的国民党体制内新闻人生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马星野新闻教育实践研究
    第一节 马星野的新闻教育实践经历
        一、新闻教育实践的试验新兵(1934-1935)
        二、新闻教育实践的全职园丁(1935-1942)
        三、新闻教育实践的兼职导师(1942-1948)
    第二节 马星野与新闻教育的“政校模式”
        一、强调国民党体制内新闻人的道德培养
        二、严格选拔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
        三、坚持课程设置的“四分法比例”
        四、贯彻“做中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三节 马星野与“政校(政大)新闻帮”
        一、“政校(政大)新闻帮”概念的缘起
        二、“政校(政大)新闻帮”的基本状况
        三、“政校(政大)新闻帮”的成因与特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马星野新闻业务和管理实践研究
    第一节 马星野与《中央日报》(1945-1952)
        一、马星野任职前的《中央日报》
        二、在南京的四年(1945-1949)
        三、在台北的三年(1949-1952)
    第二节 马星野与“中央通讯社”(1964-1985)
        一、马星野任职前的“中央社”
        二、对通讯社业务的早期认识和研究
        三、任职“中央社”的二十一年
    第三节 马星野的新闻行政管理
        一、任职国民党“中宣部”新闻事业处(1942-1945)
        二、任职国民党“中央第四组”(1954-1959)
        三、任职国民党“中央新闻党部”、“中国新闻学会”及“大众传播教育协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马星野新闻思想研究
    第一节 马星野新闻思想的主要渊源
        一、“三民主义”对马星野新闻思想的影响
        二、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对马星野新闻思想的影响
        三、“三民主义”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分工与融合
    第二节 马星野新闻思想的发展脉络
        一、马星野新闻思想的产生期(1934年9月之前)
        二、马星野新闻思想的发展期(1934年9月至1948年)
        三、马星野新闻思想的延拓期(1948年至1985年5月)
    第三节 马星野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产生期:西方新闻理论指导下的专业主义新闻思想
        二、发展期:“国家民族至上”的“三民主义”新闻思想
        三、延拓期:“蒋公语录”精神下阐释的现代大众传播思想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马星野新闻人个性风格研究
    第一节 中体西用与矛盾协调:“马氏风格”的内涵
        一、以“三民主义”为新闻人生涯的政治导向
        二、以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论为新闻人生涯的实践方法
        三、以中国传统儒家精神为新闻人生涯的价值核心
    第二节 “马氏风格”的动因、体现及得失
        一、“马氏风格”形成的动因
        二、“马氏风格”具体的体现
        三、“马氏风格”导致的“得”“失”
        本章小结
结语:对新闻人马星野的基本认识
附录·新闻人马星野年谱简编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9)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综述
2 相关理论界定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
        2.1.1 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2.1.2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内容
    2.2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2.2.1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2.2.2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意义
3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3.1 中职学校学生的基本特征
        3.1.1 智力发展的不均衡和不稳定性
        3.1.2 情绪情感的矛盾性和冲动性
        3.1.3 思维的从众性与过渡的批判性
        3.1.4 自我意识的极端性和迷茫性
    3.2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3.2.1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3.2.2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3.3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3.3.1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之处
        3.3.2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不足之处
    3.4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现状
        3.4.1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3.4.2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实施策略
    4.1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观”教育
        4.1.1 运用科学理论,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1.2 利用榜样力量,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1.3 采用情景教育,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2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深化发展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4.2.1 建立和扩大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提高就业质量引路
        4.2.2 引导和激励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塑造全面的就业人才基础
        4.2.3 构建和创新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机融合现代就业发展理念
        4.2.4 完善和拓展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空间
    4.3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技能培养机制
        4.3.1 新生入学阶段
        4.3.2 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基础职业技能锻炼阶段
        4.3.3 顶岗实习阶段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中小学校长的时间问题 ——校长调查与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缘起
        一、时间是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
        二、重视时间管理是教育发展的诉求
        三、校长工作实践中产生的课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促使校长检视时间管理
        二、提升校长的工作效益
        三、促进校长专业化
    第三节 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
        一、文献综述
        二、概念与命题的审视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心路历程
第二章 时间管理视角下的校长角色与使命
    第一节 作为学校领导者的使命:从容领导
        一、出主意
        二、用干部
    第二节 作为学校管理者的使命:节奏管理
        一、校长的时间观与时间表
        二、授权:有为与无为的差距
        三、沟通的有效性
        四、评估与奖惩的效力
    第三节 作为教育者的使命:身体力行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
        二、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研究者
        三、终身学习理论的践行者
第三章 校长时间管理的调查
    第一节 校长时间管理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测量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三、统计与分析工具
    第二节 校长时间管理状况的统计与分析
        一、校长和学校的基本情况
        二、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分析
        三、校长时间分配的现状与分析
        四、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与时间分配的相关
    第三节 主要发现、问题与研究不足
        一、调查的主要发现
        二、调查呈现的问题
        三、调查的不足
第四章 A小学X校长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X校长的成长史
        一、适合儿童成长的地方
        二、校史上的校长
        三、X校长的成长途径
    第二节 X校长的治校理念
        一、规划:带领学校沿既定时间轴持续发展
        二、友善:为学校发展的时间历程增添温润的色彩
        三、激励:提升执行的效率
        四、授权:让优秀管理者得以施展
        五、思索:为发展赢得从容
    第三节 X校长的工作时间
        一、科研管理:把握方向、注重过程、适时总结
        二、队伍建设:荟萃精英
        三、教学管理:真教研、真备课、真督导
        四、沟通协调:向上有效汇报,向下诚恳沟通,向外充分交流
        五、潜意识:时间的节约与浪费
    第四节 X校长的访谈印象:友善而执着的领导者
        一、认定目标,执着进取
        二、比教和选择,与教师共同推动学校发展
        三、友善竞争,让学校变得不平常
第五章 B中学Y校长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Y校长的成长史
        一、江宁人民心中的金牌学校
        二、校史上的校长
        三、Y校长的成长途径
    第二节 Y校长的治校理念
        一、和:注重人际的和谐
        二、适:把握管理的适度
        三、势:为管理加注动能
    第三节 Y校长的工作时间
        一、多看:看书、看人、看事
        二、通畅:让学校健康发展
        三、少说:严控会议
        四、严要求、宽待遇
        五、减少应酬:Y校长的距离观
    第四节 Y校长校访谈印象:豪爽与执着的教育实践家
        一、豪爽
        二、执着
        三、拿来主义
第六章 C学校Z校长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Z校长的成长史
        一、值得信赖的学校
        二、校史上的校长
        三、Z校长的成长途径
    第二节 Z校长的领导理念
        一、时间轴
        二、挖“塘海湖井”
        三、把握时间节点
        四、“点亮”时间节点
        五、为时间树立标杆
    第三节 Z校长的工作时间
        一、课堂上花功夫
        二、课程上花大气力
        三、改进制度设计提升效益
        四、授权解放自己
        五、资财与人才的双重经营
    第四节 Z校长的访谈印象:按规则行事的儒士
        一、特别重视规则
        二、工作中的规则
        三、为自己划定规则
        四、儒士的谦卑与激越
第七章 走向时间管理的自觉
    第一节 三位校长的时间管理实践
        一、时间管理的共同特征
        二、时间管理的差异性
        三、好校长的时间管理与好的学校文化
    第二节 校长时间管理的价值彰显
        一、学校发展的从容
        二、校园里的节奏
        三、校长成长的自觉
    第三节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理论与实践
        一、目标明确
        二、要事优先
        三、时间拓展
    第四节 优化校长时间管理的策略
        一、修人脉,赢得上下级的支持
        二、强意识,提升时间管理的自觉
        三、得方法,科学实践时间管理
附录:校长时间管理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中小学校长时间管理情况调查问卷
    中小学校长时间管理情况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着作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网络资源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四、学习经验 转变观念 改进工作 再求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造就“新农民”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农民》报对农民形象的建构(1925-1932)[D]. 随睿. 安徽大学, 2020(08)
  • [2]母国制度对企业OFDI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D]. 林明灯. 苏州大学, 2020(06)
  • [3]S民办园转型为普惠性幼儿园的叙事研究[D]. 郑欣.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4]园本课程开发助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 张轲. 成都大学, 2020(08)
  • [5]T市环卫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D]. 宋新新.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6]丰顺体育公司台球用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苏锋. 兰州大学, 2020(01)
  • [7]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组织惯例形成——转型经济中新企业的即兴战略研究[J]. 买忆媛,叶竹馨,陈淑华. 管理世界, 2015(08)
  • [8]新闻人马星野研究[D]. 王继先.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2)
  • [9]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 孙洁. 山西师范大学, 2014(08)
  • [10]中小学校长的时间问题 ——校长调查与个案研究[D]. 孙军.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4)

标签:;  ;  ;  ;  

学习经验,转变观念,改进工作,谋求进一步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