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名团上干部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833名团上干部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一、833名团以上干部腹部超声体检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韩瑞瑞[1](2021)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及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总结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并筛选PLC患者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危险因素,指导高危人群的监测及必要的干预,为患者的早诊早治提供依据。方法:在病案浏览器筛选2014.1.1~2018.12.3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PLC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5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病史,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等资料,分析研究人群总体特征;分别按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甲胎蛋白水平、临床分期进行分组,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按PVTT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PLC合并PVTT组167例和单纯PLC组37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合并PVTT的危险因素,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总结PLC的临床特征及合并PVTT的危险因素。结果:1.537例PLC患者中,男性较多,占77.8%;年龄在45~64岁之间者占65.2%;职业为农民的患者占56.2%;延安市患者中,宝塔区占36.3%;多见的五种首发临床症状为腹胀、乏力、肝区疼痛/腹痛、纳差、消瘦;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占14.5%;病因为乙肝病毒感染的占80.6%;甲胎蛋白阴性的患者占31.1%;中国肝癌分期(CNLC)为Ⅳ期者占29.8%;给予手术、消融、TACE治疗的患者占22.3%,给予支持治疗者占73.2%。2.1通过比较不同性别组PLC患者的资料发现,男性患者中有乙肝病史、吸烟、饮酒者比例较高,RBC、ALT、GGT、CRE、UA高于女性,年龄、PLR低于女性(P<0.05)。2.2将研究人群按年龄分为青年、中年、老年三组进行比较后发现,青年患者中,男性、饮酒、吸烟、结节数量>3个占比较高;青、中年患者ALT、GGT、AFP较高;老年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占比较高,NLR、PLR较高,CNLC分期Ⅳ期多见(P<0.017)。2.3按BMI将研究人群分为四组比较后发现,肥胖组年龄较小,有糖尿病病史者占比较高;低体重组合并PVTT、转移、结节数量>3个、中度和重度腹水、CNLC分期Ⅳ期患者所占比例较高,结节较大,NLR、PLR、GGT较高,RBC、ALB、CHE较低(P<0.008)。2.4将AFP分为三组进行比较后发现,AFP阴性组患者年龄较大、合并肝硬化者较少、肝功能较好、CNLC分期Ⅰ期多见;AFP≥400ng/ml组结节较大,结节数量>3个及合并中、重度腹水者占比较高,CNLC分期Ⅳ期多见,NLR、PLR、ALT、GGT、TBil、TBA、PT较高,ALB、CHE、CRE较低(P<0.017)。2.5不同CNLC分期组患者比较发现,Ⅳ期患者年龄较大,有吸烟史者占比低,NLR、PLR、ALT、GGT、TBil、TBA、UA、PT水平较高,RBC、ALB、CHE水平较低;随着患者分期变晚,低体重、重度腹水、AFP≥400ng/ml的占比逐渐增加(P<0.05)。3.PLC合并PVTT患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年、有乙肝病史、合并肝硬化、结节数量>3个、结节直径≥3cm、AFP≥400ng/ml、MELD评分在12~18分之间、Child-Pugh B级和C级、PLR、GGT、TBil、TBA、UA是合并PVTT的危险因素;RBC、ALB、超重是其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乙肝病史、结节数量>3个、结节直径≥3cm、AFP≥400ng/ml是PLC合并PVT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研究人群中,男性、中年、农民、有乙肝病史、CNLC分期Ⅳ期者居多,腹胀、乏力、肝区疼痛或腹痛为多见的首发症状,AFP阴性者约占三分之一,以支持治疗为主。2.有乙肝病史、吸烟、饮酒的男性,若合并糖尿病且体重较低时,需密切监测,警惕肝癌的发生。3.有乙肝病史、结节数量>3个、结节直径≥3cm、AFP≥400ng/ml是PLC患者发生PVTT的高危因素。

黄祥妹,李俊,王雪娇,孙少清,陈秀红,邓小彦[2](2021)在《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选择素vWF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AP患者159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对研究组及对照组血清P-选择素、vWF水平进行测定比较;比较不同严重程度及不同预后AP患者P-选择素、vWF水平差异,探究影响AP患者预后的单因素以及独立危险因素;对P-选择素、vWF单独及联合预测AP预后的价值进行探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P-选择素、vWF水平明显升高(P<0.05);随着患者AP严重程度增加,血清P-选择素、vWF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清P-选择素、vWF水平明显升高(P<0.05); ROC曲线分析表明,P-选择素、vWF二者联合预测AUC值为0.935,明显高于二者分别单独预测的0.841、0.833(P<0.05);对AP患者28d生存率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饮酒史、胆石症、RANSON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患者AP严重程度、P-选择素、vWF均对AP患者28d生存率存在一定影响(P<0.05);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饮酒、胆石症、RASON评分≥3分、BISAP≥3分、SAP、P-选择素≥64.31μg/m L、vWF≥231.68%均为影响AP患者28d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选择素、vWF水平明显升高,两者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紧密联系,两者联合对AP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竞然[3](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卢秉久教授运用温阳化气法辨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寻卢秉久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用药规律,结合临床感悟,总结并传承卢秉久教授以温阳化气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学术思想,为今后本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收集由卢秉久教授诊治的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门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00例,运用频数频次分析、apriori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现代统计学方法,归纳患者的发病、症状分布、疾病程度、中药性味及功效分类,整理药物间相互关联性规律及高频药物聚类情况,总结卢秉久教授辨治本病经验。结果:本次收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首诊处方共200例,使用中药共150种,累计使用药物3032次,每方平均15.16味中药。1.通过统计发现该病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38:1,发病年龄以30-39岁为高峰,平均患病年龄44.81岁。本研究中200例患者肝功能异常者为64人,以ALT升高者居多,其中ALT与GGT异常程度相当,为正常值上限的2-3倍。患者年龄分布与脂肪肝程度的结果显示,青年患者中度脂肪肝较多,中年患者轻度脂肪肝居多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度脂肪肝占比逐渐升高。在症状分布方面,乏力症状占总数的50%,舌脉分布则以淡白舌、齿痕舌、白腻苔及沉脉为主。在用药方面,卢秉久教授选药以补虚药为主(22.01%),其次为利水渗湿药(15.6%)及化湿药(11.54%)。药性方面以温性药物最多(44.36%),药味以甘味(33.85%)、辛味居多(25.18%)。在温阳化气法相关药物的使用上,多以白术(18.85%)、茯苓(18.13%)、桂枝(13.21%)、泽泻(13.09%)为主。2.通过药物相关性分析,可见卢秉久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组合为白豆蔻+泽泻+桂枝→黄芪、红曲+泽泻+桂枝→黄芪、白芍+黄芪+茯苓→桂枝、泽泻+桂枝+苍术→黄芪、白芍+黄芪+苍术→桂枝、佩兰+苍术→白豆蔻、车前子+泽泻+桂枝→黄芪、腹皮+茯苓+苍术→泽泻及山楂+黄芪+陈皮→泽泻等。3.通过聚类分析得出3类卢秉久教授辨治NAFLD高频用药聚类:第一类:桂枝、黄芪、腹皮、泽泻、山楂;第二类:陈皮、苍术、茯苓、白术、车前子;第三类:当归、川芎、白芍、赤芍、柴胡、甘草、半夏、太子参。结论:1.脂肪肝程度与年龄呈一定的相关性,年轻患者往往程度较重。2.温阳化气法为卢秉久教授治疗NAFLD的主要治法,其遣方用药多循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思想,多以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方剂为基础。3.根据卢秉久教授用药经验,NAFLD主要累及脾的功能,脾虚则气血痰阻滞肝络而累及肝脏,久病及肾。4.卢秉久教授治疗NAFLD以“温阳化气为主,气、血、痰同调”为大法。临床常用药物组合3种,并根据其学术思想在不同证型上灵活运用。

程英[4](2019)在《自拟疏肝祛瘀化痰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痰瘀互结型NAFLD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自拟疏肝祛瘀化痰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痰瘀互结型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7月就诊于福州市第二医院肝胆内科门诊的痰瘀互结型NAFLD的患者,共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B组予自拟疏肝祛瘀化痰方治疗;C组自拟疏肝祛瘀化痰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脂、Fibroscan(CAP)、体重指数(BMI)、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分析CAP与肝功能、血脂、BMI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三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AP与肝功能、血脂、BMI指标的相关性分析:CAP与甘油三酯(TG)、BMI指标呈正相关关系(P<0.05)。(3)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CAP、BMI、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三组治疗前各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A组与B组临床指标的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临床指标降低程度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实验室指标疗效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的疗效优于A组、B组(P<0.05),A组与B组的疗效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1)采用自拟疏肝祛瘀化痰方或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均能缓解痰瘀互结型NAFLD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肝功能,调节血脂,降低体重指数(BMI)及Fibroscan(CAP)水平。(2)自疏肝祛瘀化痰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显着缓解痰瘀互结型NAFLD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肝功能,调节血脂,降低BMI及CAP水平,效果优于单用自拟疏肝祛瘀化痰方或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3)CAP与TG、BMI水平呈正相关,Fibroscan检测结合肝功能、血脂、BMI可动态监测NAFLD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赵亚学[5](2017)在《金昌队列人群饮酒与脂肪肝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金昌队列人群饮酒现状及脂肪肝患病发病状况,揭示饮酒对脂肪肝患病发病的影响,为指导人群健康饮酒提供参考。探讨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影响因素和发病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共收集基线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健康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完整资料46,861份,其中男性28,445例,女性18,416例,收集一期随访完整资料32,118份,其中男性19,548例,女性12,570例。以基线人群为对象,分析队列人群饮酒现状和脂肪肝患病状况,结合随访资料,分析脂肪肝两年累积发病状况。分析饮酒对脂肪肝患病发病影响,界定人群健康饮酒范围。依据病例对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影响因素;依据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酒精性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结果1.金昌队列人群总饮酒率为24.85%,其中男性饮酒率为39.17%,包括正在饮酒的31.97%和已戒酒的7.20%,男性饮酒人群平均开始饮酒年龄为24.84岁,平均饮酒时间为22.56年,平均饮酒频率为2.91次/周,平均每次酒精量为73.28g。女性饮酒率为2.97%,包括正在饮酒的2.47%和已戒酒的0.30%,平均开始饮酒年龄为31.30岁,平均饮酒时间为15.08年,平均饮酒频率为2.58次/周,平均每次酒精量为27.71g。男性以饮40度以上高度白酒为主,女性以饮低度红酒为主,男女性饮酒频率均以每周1次最多,男性每次酒精量以高于50g为主,而女性每次酒精量以低于25g为主,男性饮酒时间以20年以上最多,女性饮酒时间以10以内最多。年龄、职业、婚姻状态、教育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影响饮酒人群的饮酒类型、饮酒频率、饮酒时间和饮酒酒精量。2.金昌队列脂肪肝患病总数为10,574例,患病率为22.56%,其中男性患病数为7,911例,患病率为27.81%,女性患病数为2,663例,患病率为14.46%。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17.05%,其中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7.01%和14.04%。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3.32%,其中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5.44%和0.07%。金昌队列人群脂肪肝两年累计发病共2,538例,发病率为7.90%,其中男性脂肪肝发病1,578例,发病率为8.07%,女性脂肪肝发病960例,发病率为7.64%。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为6.31%,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5.61%和7.39%。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为0.65%,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05%和0.02%。3.队列人群不同饮酒指标中脂肪肝患病率不同,男性人群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在饮酒时间小于10年、饮酒频率2次/周以内及每次酒精量小于50g时患病率低于不饮酒人群,饮酒为保护因素。饮酒时间在20年以内时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随饮酒频率、每次酒精量的增加而增加,饮酒时间大于20年以后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不再随饮酒时间及酒精量的增加而增加。队列人群不同饮酒指标中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饮酒人群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远高于不饮酒人群,随着饮酒量的增加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有升高趋势。4.金昌队列男性人群在调整了体质指数、肝功状态、血糖水平以后,在体质正常、肝功正常、血糖水平正常人群中,饮酒人群脂肪肝患病率高于不饮酒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随每日酒精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各酒精量组中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均随体质指数和血糖水平的升高以及肝功异常而升高。饮酒导致肝功损伤指标GGT的升高是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原因。5.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45~75岁年龄组、丧偶、吸烟指数大于600、饮酒、每周吃肉7两以上、ALT升高、TG升高、UA升高、GGT升高、BMI升高、FBG升高、肝功异常为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的影响因素,且每日酒精量与BMI、FBG、肝功状态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而高教育程度、吸烟指数小于150支及经常体育锻炼为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的保护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饮酒、高GGT、TG、BMI为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多食蔬菜、水果为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保护因素,且饮酒与BMI存在协同作用,与大量食入蔬菜、水果存在拮抗作用。结论1.金昌队列人群饮酒率处于国内外中等水平,男性为主要饮酒人群,饮酒类型以大量高度白酒为主,饮红酒人数较少,且饮酒时间以20年以上居多。女性人群饮酒率较低且主要以小量低度红酒为主,饮酒时间以10年以内最多,男女性饮酒频率都以每周1次最多。年龄、职业、婚姻状态、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饮酒的因素。2.金昌队列人群脂肪肝患病和发病率处于国内外中等水平,以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发病为主,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和发病率均较低,男性患病发病率均高于女性。3.金昌队列人群饮酒与脂肪肝患病相关,少量饮酒是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的保护因素,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随饮酒指数及每次酒精量的升高而升高,但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在饮酒20年以后患病率保持稳定不再随饮酒指标的增加而增加。饮酒与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无关,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随饮酒指数、每次酒精量及每日酒精量的升高而升高。饮酒导致肝功损伤GGT的升高是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原因。4.中年人群、丧偶人群、大量饮酒、高AST、TG、UA、GGT、BMI、FBG、肝功异常是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的影响因素,高教育程度及经常锻炼是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的保护因素。大量饮酒、高GGT、TG、BMI是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吃蔬菜、水果为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保护因素。

常晓宇[6](2017)在《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掌握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和发病状况,探讨该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因素,尤其是饮食习惯和肥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和发病的影响,为该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控制和健康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今后我国开展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通过对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全体在职和退休职工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完成基线数据收集,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饮食习惯、生活行为习惯、职业行为特征、慢性疾病既往史和生理生化指标等。于2014年1月-2015年11月完成一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2年。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该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状况;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饮食习惯和肥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的影响;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及Cox回归分析探讨饮食习惯和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关系。结果1.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17.11%,男性高于女性(19.09%VS 14.05%,P<0.05)。总人群患病率随年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5~组达高峰(20.84%),男性随年龄增大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患病高峰在25~年龄段(20.60%),女性随年龄增大呈上升的趋势,在≥75岁年龄段达到高峰(27.76%)。50岁之前,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之后,女性高于男性。金昌队列总人群和男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均随着BMI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肥胖组患病率达最高,分别为45.73%、45.13%和47.05%。随着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的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均呈递增趋势。2.金昌队列随访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年累计发病率为6.69%,女性高于男性(7.42%VS 6.23%,P<0.05)。总人群随年龄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5~组达高峰(10.20%),男性发病率在25~年龄段和55~年龄段出现两个高峰,分别为7.83%和7.61%;女性随年龄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65~组达高峰,发病率为14.17%。45岁之前,NAFLD两年累计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45岁之后,女性高于男性。金昌队列人群和男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年累计发病率均随着BMI的升高呈递增趋势,在肥胖组达最高,分别为13.52%、10.66%和20.66%。随着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的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年累计发病率均呈递增趋势。3.高油饮食、高盐饮食、饮食喜干、腌晒食品食用频率较高人群和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较高,为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危人群。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金昌队列人群中,肉类摄入>0.35千克/周、经常食用腌晒食品、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使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风险增加,OR(95%CI)分别为1.11(1.01-1.23)、1.52(1.29-1.79)、2.29(2.05-2.55)、4.51(3.88-5.26)和1.48(1.30-1.67);粗粮摄入≥0.5千克/周使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风险降低,OR(95%CI)为0.83(0.76-0.91);性别分层后,在男性中,肉类摄入>0.35千克/周、豆类及豆制品≥0.25千克/周、经常食用腌晒食品、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可使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风险增加,OR(95%CI)分别为1.16(1.01-1.32)、1.15(1.02-1.29)、1.44(1.18-1.77)、2.18(1.90-2.51)、4.81(3.96-5.85)和1.35(1.15-1.59);粗粮摄入≥0.5千克/周和“经常”食用凉拌菜或生鲜蔬菜使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风险降低,OR(95%CI)分别为0.89(0.79-1.00)和0.64(0.44-0.92)。在女性中,蛋类摄入>1.75千克/月、高糖饮食、经常食用腌晒食品、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分别由腰围和腰围身高比诊断)可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风险,OR(95%CI)分别为1.21(1.04-1.42)、1.35(1.10-1.67)、1.42(1.08-1.88)、2.63(2.19-3.17)、4.39(3.41-5.64)、1.71(1.41-2.06)和1.37(1.14-1.65);粗粮摄入≥0.5千克/周使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风险降低,OR(95%CI)为0.74(0.63-0.87)。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金昌队列人群中,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2.18(1.82-2.61)、2.87(2.26-3.65)和1.47(1.18-1.83)。性别分层后,在男性中,“有时”食用腌晒食品、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使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风险增加,HR(95%CI)分别为1.50(1.08-2.08)、2.75(2.08-3.64)、4.43(2.98-6.57)和1.72(1.23-2.41);在女性中,重盐、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可使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风险增加,HR(95%CI)分别为1.33(1.01-1.76)、1.82(1.43-2.30)、2.31(1.70-3.14)和1.58(1.19-2.10)。6.金昌队列男性人群BMI、WC和WHt R的AUC(95%CI)分别为0.74(0.73-0.75),0.68(0.67-0.68),0.68(0.66-0.69),女性分别为0.78(0.76-0.79),0.72(0.71-0.74),0.72(0.71-0.73),男女性BMI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测价值均高于其他两指标。男性BMI、WC和WHt R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24.34 kg/m2、89.50 cm和0.51;女性分别为23.80 kg/m2、79.50 cm和0.49。结论1.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和发病率均较高,男性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2.高油饮食、高盐饮食、饮食喜干、腌晒食品食用频率较高的人群以及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者为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危人群。3.较多的粗粮摄入、食用凉拌菜或生鲜蔬菜有利于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风险;食用腌晒食品、较多的肉类摄入、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4.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高盐饮食、食用腌晒食品、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5.BMI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测价值高于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男女性这三个指标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最佳切点值与超重和中心性肥胖的诊断界值相近。

屈维刚,侯雅娟,王琳[7](2016)在《高海拔地区武警某部干部624名体检结果分析》文中认为军人体质是影响部队战斗力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对干部体检结果的分析,有利于了解、掌握干部健康现状,增强干部体质。武警某部驻扎在高海拔地区,其干部体质不同于平原地区。现将2016年该部干部体检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以2016年参加体检的624名某部机关干部和基层团以上领导为调查对象,年龄21

倪曼曼,张颖秋,陈岳祥,张平平,曾欣[8](2016)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情况、自然史、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上海长征医院和上海85医院进行体检且自2011年起每年在上海长征医院或上海85医院随访的离退休老干部及部分单位职员,最终共纳入833例,2011年12月31日前确诊NAFLD的为NAFLD组(n=459),无肝脏及胆道系统疾病的为对照组(n=374)。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及血生化检查,是否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吸烟及饮酒情况,死亡对象明确其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分析该研究人群NAFLD患病情况、自然病程、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发病危险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病情加重、减轻的影响因素。结果 NAFLD组中男性NAFLD患病比例高于女性(58.0%vs 46.7%,χ2=4.962,P=0.026)。NAFLD组BMI、收缩压、舒张压、ALT、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TG)、男性患者、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新发糖尿病、新发代谢综合征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t=-9.818,P<0.001)。对照组374例患者中新发NAFLD 64例(17.1%),男性与女性新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vs 15%,χ2=0.349,P>0.05);BMI[优势比(OR)=1.304,95%可信区间(95%CI):1.1531.474,P<0.001]和TG(OR=1.509,95%CI:1.0802.166,P=0.016)是新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终点发现NAFLD组235例(51.2%)病情稳定、40例(8.7%)改善、144例(31.4%)消退、40例(8.7%)加重。BMI升高患者NAFLD加重风险增加(OR=1.163,95%CI:1.0281.316,P=0.016);而BMI(OR=0.849,95%CI:0.7810.923,P<0.001)和血尿酸(OR=0.997,95%CI:0.9951.000,P=0.038)水平下降是NAFLD的保护因素。NAFLD组死亡10例(恶性肿瘤5例、心脑血管疾病2例),对照组死亡6例(恶性肿瘤2例,无心脑血管疾病),两组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者中NAFLD预后相对较好,BMI、TG和血尿酸是其预后影响因素。NAFLD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而不是终末期肝病。

赵怀美[9](2014)在《都江堰市2012年低保职工体检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低保职工健康状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健康水平,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都江堰低保职工集中健康体检资料,统计检查项目异常结果的检出率。结果 1964例健康体检者中,完全正常的仅3例,有一项以上异常的占98.85%。结论低保职工健康体检项目的异常比例高,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对该人群十分重要。

杨文,于晓红,王玉柱,常艳,杨志健[10](2014)在《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2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 412名健康体检者通过B超检查的方法,观察NAFLD的发病情况,并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抽血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情况。比较这些因素在2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NAFLD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1)NAFLD、高血压病、BMI、收缩压、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在2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与空腹血糖、BMI、舒张压和甘油三酯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 NAFLD在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组中升高,NAFLD与空腹血糖、BMI、舒张压和甘油三酯呈正相关。血糖和NAFLD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治疗NAFLD的同时应关注患者血糖的控制。

二、833名团以上干部腹部超声体检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33名团以上干部腹部超声体检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及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2 研究内容
        1.2.1 观察指标
        1.2.2 主要检测及检查方法
        1.2.3 功能评分标准
        1.2.4 技术路线
    1.3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2.1.1 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结果
        2.1.2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2.2 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2.2.1 研究对象的总体临床特征
        2.2.2 不同性别组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2.2.3 不同年龄组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2.2.4 不同BMI组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2.2.5 不同甲胎蛋白水平组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2.2.6 不同CNLC分期组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2.3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2.3.1 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
        2.3.2 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选择素vWF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注:
    1.4 方法:
    1.5 治疗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P-选择素、vWF水平比较:
    2.2 不同严重程度AP患者血清P-选择素、vWF水平比较:
    2.3 不同预后患者血清P-选择素、vWF水平比较:
    2.4 血清P-选择素、vWF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AP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分析:
    2.5 影响AP患者28d生存率相关单因素分析:
    2.6 影响AP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卢秉久教授运用温阳化气法辨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综述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综述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自拟疏肝祛瘀化痰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痰瘀互结型NAFLD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脱落与剔除标准
    6 研究方法
        6.1 分组方法
        6.2 治疗方法
    7 疗效评定
        7.1 中医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7.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7.3 实验室指标疗效评定
    8 观察指标
        8.1 疗效评定指标
        8.2 安全性评定指标
    9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病例分布情况
    2 一般资料比较
    3 CAP与ALT、AST、GGT、TC、TG、BMI的相关性
    4 三组病例肝功能治疗前后的比较
    5 三组病例血脂治疗前后的比较
    6 三组病例CAP、BMI治疗前后的比较
    7 三组病例中医疗效的比较
        7.1 三组病例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的比较
        7.2 三组病例证候疗效治疗前后的比较
    8 三组病例实验室指标疗效的比较
    9 药物安全性检测及不良反应
讨论
    1 西医对NAFLD的认识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2 临床诊断
        1.3 治疗方法
    2 中医对NAFLD的认识
        2.1 病因及病机
        2.2 辨证分型
        2.3 治疗方法
    3 自拟疏肝祛瘀化痰方与多烯酰胆碱的疗效分析
    4 自拟疏肝祛瘀化痰方
        4.1 方解分析
        4.2 现代药理学研究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金昌队列人群饮酒与脂肪肝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与技术路线
    2.2 研究对象
    2.3 脂肪肝诊断标准
    2.4 研究资料的收集
    2.5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金昌队列人群饮酒现状分析
    3.2 金昌队列人群脂肪肝患病发病状况
    3.3 金昌队列人群饮酒与脂肪肝患病发病关系分析
    3.4 金昌队列人群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及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金昌队列人群饮酒现状
    4.2 金昌队列人群脂肪肝患病发病状况
    4.3 金昌队列人群饮酒与脂肪肝的关系
    4.4 饮酒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5 金昌队列男性人群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发病影响因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6)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与技术路线
    2.2 研究人群
    2.3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2.4 研究资料的收集
    2.5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金昌队列人群基本特征
        3.1.1 金昌队列基线人群基本状况
        3.1.2 金昌队列人群饮食习惯分布状况
        3.1.3 金昌队列人群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分布状况
    3.2 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和发病状况分析
        3.2.1 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状况
        3.2.2 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状况
    3.3 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及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3.3.1 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3.2 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3.4 金昌队列人群肥胖指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价值的探讨
第四章 讨论
    4.1 金昌队列人群饮食习惯分布状况
    4.2 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及发病状况
    4.3 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高危人群
    4.4 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和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金昌队列人群肥胖指标对NAFLD预测价值分析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高海拔地区武警某部干部624名体检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体检项目
    1.3 异常指标的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1.5 体检结果
2 讨论

(8)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数据收集
    1.3诊断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2.2对照组新发NAFLD及发病危险因素
    2.3 NAFLD组患者病情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
    2.4两组患者死亡情况比较
3 讨论

(9)都江堰市2012年低保职工体检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检查项目
    1.4 判断标准
    1.5 统计学的处理
2 结果
    2.1 结果的总体情况:
    2.2 检出结果的对照比较
3 讨论

(10)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IFG/IGT、糖尿病和糖耐量正常组NAFLD和其他各项指标的比较
    2.2 NAFLD与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四、833名团以上干部腹部超声体检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及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危险因素分析[D]. 韩瑞瑞. 延安大学, 2021(11)
  • [2]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选择素vWF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 黄祥妹,李俊,王雪娇,孙少清,陈秀红,邓小彦. 河北医学, 2021(05)
  • [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卢秉久教授运用温阳化气法辨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D]. 孙竞然.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自拟疏肝祛瘀化痰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痰瘀互结型NAFLD的临床疗效观察[D]. 程英.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金昌队列人群饮酒与脂肪肝关系的研究[D]. 赵亚学. 兰州大学, 2017(12)
  • [6]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因素研究[D]. 常晓宇. 兰州大学, 2017(12)
  • [7]高海拔地区武警某部干部624名体检结果分析[J]. 屈维刚,侯雅娟,王琳. 武警医学, 2016(12)
  • [8]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倪曼曼,张颖秋,陈岳祥,张平平,曾欣.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03)
  • [9]都江堰市2012年低保职工体检结果分析[J]. 赵怀美.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S2)
  • [10]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研究[J]. 杨文,于晓红,王玉柱,常艳,杨志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04)

标签:;  ;  ;  ;  ;  

833名团上干部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