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研究型学习策略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研究型学习策略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吕彬[1](2021)在《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中植物与微生物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对该内容进行相应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在国内有很多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的研究,这些改进和创新让生物学实验变得更为多样化,更加能够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探究能力。科技创新大赛中,对于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非常的重视,部分学校也成为了参赛的主力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国外科技创新实验也同样被很多仁人志士予以重视,并推出了相应的科创实验的网站,在网站上有部分大赛成果展示,以及相应的指导方案。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与现有必修教材相切合的实验指导手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教学理论和方法,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编写,期望能够帮助学生在科学探究道路上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悟。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科学核心素养。本次研究为开发应用性研究,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首先,对高中生物学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论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文献梳理。其次,对高中生物学中常见的一些实验探究方法和实验探究技巧,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最后对于国外的科学探究实验的相应的理论和指导性资料进行了整合和翻译。第二部分为调查分析,对我所在的实习学校以及相应的我能联系到的学校进行了生物学创新实验的开展过程的研究分析。包括学生和老师在内,对于他们如何开展生物学实验,怎样进行生物学实验,以及生物学实验中哪些因素对于他们学习生物学的成长最为重要,进行问卷的调查和分析,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验指导手册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调整。第三部分是将编制好的实验指导手册的部分章节提供给相应的授课老师使用,同时通过访谈的方法收集相应的老师的使用指导意见。进一步对手册进行完善。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本手册中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及方法,能够对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本手册中的科学实验探究的问题引导假设等科学实验流程,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三、本手册运用于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都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科学探究实验的多维度思考,多角度分析以及实验设计分析能力等。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为将来有致力于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的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李响[3](2020)在《数字化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案例整合和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数字化实验结合了新型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理念,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组成,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数学建模以及图像的分析处理。将其引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优化,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促进实验教学创新,实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代化。当前,教育部正在大力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验和信息技术相关科学素养的提高,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初中化学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其中在科学探究主题中就列出了有关数字化探究实验的一系列器材要求与实践活动建议。而在实际开展方面,不少中学都已引进了数字化实验设备,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中学还先后建设了数字化实验室,但是数字化实验还未完全在中学化学,特别是初中化学的日常教学中应用起来,大多数教师苦于无法设计并开展适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数字化实验活动。故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初中化学一线教师提供相关参考。本研究围绕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中的教学应用展开,研究内容包括:(1)了解数字化实验的特点与发展历程;(2)基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初中化学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已有文献和人教版教材,整合出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数字化实验和探究活动74个;(3)以引入新课、学习新知、巩固提升、应用拓展四个教学环节为应用场景,设计适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应用的数字化实验案例20个;(4)进行教学实践研究,考察教学效果,为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中的教学应用提出建议。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数字化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案例整合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2)数字化实验可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可将引入新课、学习新知、巩固提升和应用拓展四个教学环节为教学场景,整合和设计初中化学数字化实验。(3)按教学环节设计的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实用性。论文最后对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对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张鑫慧[4](2019)在《“任务驱动”在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在《切实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中,习近平提出了“改进美育教学”的要求,新时代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初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更加值得探索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活动设计偏向模仿、教学评价形式单一、教学活动未能驱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四个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应对上述问题,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的设计阶段,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现有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任务驱动在其他领域教学中应用的步骤,其次根据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与特点,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及人本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设计适用于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方法;最后分别从任务的设置、任务的实施以及任务的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应用策略。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阶段,以《科技节宣传产品的制作》、《艺术展演招贴的制作》两个课程为“任务驱动”教学案例,在案例中开发了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案,通过统计分析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验证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应用的有效性。本研究的结论有三点,第一,对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第二,设计适用于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方法;第三,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解决“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康馨[5](2019)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石河子高级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都在呼吁教育事业培育具有科学素养的创新型人才,由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是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责任。而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开放性课程,可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并且也产生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因研究性学习的操作难度较大,教学时间有限,而逐渐丧失优势。笔者将在石河子高级中学中不断实践探索,力求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到生物教学中,力保优化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认识、操作程序和评价方式,以此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文章通过文献法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概括了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了研究性学习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了研究性学习的应用原则。其次,笔者从“准备阶段—开始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四方面,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方案。并通过个案研究,探讨了如何在四种教学内容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其中,在“知识发现型”内容中例举了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问题讨论型”内容中例举了辩证教学法;在“实验探究型”内容中例举了创新实验教学;在“社会实践型”内容中例举了生态文明教育。接着,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编制了调查问卷,调查了石河子地区的生物教师、石河子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然后,访谈了石河子高级中学的生物教师,以及分析了高一年级学生的生物成绩。最后,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分析了应用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弊端;第二,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方式需要改进;第三,学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科爱好;第四,教师的教学操作技能有待提升;第五,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的力度较弱,评价方式易忽略研究过程;第六,教师间的学科交流匮乏;第七,学生的选题意识薄弱;第八,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给予的资料。笔者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第一,完善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制度;第二,重视家长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加强家长和学校的合作力度;第三,提倡学生与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实施走班制教学;第四,灵活应用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五,教师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改善评价方式;第六,各学校、各学科的教师要保持密切交流;第七,学生要懂得利用学习资源库;第八,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笔者希望,研究性学习能够在生物教学中发挥优势,使生物教学内容得到合理地延伸和拓展。希望本文对石河子高级中学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有所裨益。

秦船鑫[6](2019)在《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为适应新时代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我国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体验等方式进行学习,其中研究性学习能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本文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背景和意义,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从而总结出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法设计并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笔者认为,在高中开展与化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化学学业成绩,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利用信息,懂得合作与分享,增强其化学实验探究的技能,培养利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为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参考,同时使更多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全面实施。

方文曼[7](2018)在《1978-2017年化学教育调查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开展了多次课程改革,化学教育调查也在40年内取得了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但纵观1978年至今的化学教育调查研究成果,很少有将“化学教育调查”作为一个整体的纵向系统研究。因此,了解化学教育调查的研究热点能更加深入、全面地把握化学教育调查的发展轨迹,对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文献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V软件分析,并绘制我国1978-2017年化学教育调查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选取化学教育领域较为权威的三大期刊《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时间节点来划分研究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起步期:1978—1996年),第二阶段(加速期:1997—2010年),第三阶段(稳健期:2011—2017 年)。论文探讨的问题:(1)40年里化学教育调查的整体研究热点是什么?(2)每个阶段的重要研究热点领域是什么?(3)每个领域在不同阶段的热点主题是什么?(4)三个阶段的发展进程有什么规律?(5)40年里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什么?调查对象有何特点?(6)课程改革对化学教育调查研究热点有什么影响?论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学生学习”、“教学”、“教师”、“课程”、“教育”、“教材”6大研究热点领域稳定发展,热点主题分别是:学生非智力因素与能力、研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义务教育改革;教材使用情况。其中“学生学习、教学、教师”3大热点核心领域占据强势地位。(2)三个阶段的重要研究热点领域:阶段一“学生学习、教学、教育”,阶段二“课程、学生学习、教师、教学”,阶段三“学生学习、教学、教师”。(3)6大领域在不同阶段的热点主题发展进程:“学生学习”领域,先是调查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力的培养。接着出现学习方式的变革,重视“研究性学习”与“科学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以及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等。再到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回归到学生能力与教学、课堂的关系,有效学习策略。“教学”领域,先是调查教学改革、教学现状、教学质量。接着注重分类探讨,“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最为突出,方向有“现状、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质量”等。随后“实验教学”热度持续提升,主题多元化,如: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探究式实验教学等;开始注重“翻转课堂”创新型教学模式。“教师”领域,开始对“教师”本体的提及较少。但新课改后,对“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关注,并涉及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在职教师的培训情况等。随后调查对象更加细化,如:“化学师范生”成为研究热点,关注职前化学教师素养、能力的现状与培养,“教师角色”变化给教学带来的影响等。“课程”领域,热点是“课程改革”,热度变化有起有落:先是改革开放后的课改,热度一般。接着“新课改”的调查大量涌现,热度最高;以及“校本课程”、“课程资源”的调查。随后“新课程”的热度回落并趋于平稳发展。“教育”领域,热点随时代的变迁而转移,从对“九年义务教育改革”转向对教师培训的“继续教育”,再深入到对职前教师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教材”领域,先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改革;接着是新教材改革实施和使用情况;再到“如何用好教材”,注重教材二次开发与“教材栏目”功能的挖掘。(4)化学教育调查研究热点的发展进程具有稳定性、继承性与变化性。化学教育调查三个阶段的基本研究领域、重要研究热点保持稳定,如“学生学习、教学、教师”领域;调查对象、主题和范围都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发展相对稳定。变化性体现在:不同阶段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同一领域不同阶段热点主题不同;同一主题不同阶段关注度和侧重点不同;同一阶段不同领域热点不同。(5)40年里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访谈法、测量法、座谈会、观察法、文献法等。其中“问卷法”是研究者使用频次最高的;使用调查方法的数量也逐渐增多。“统计分组”与“统计图表”是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统计分析”与“特征量计算”的使用频次在阶段三大幅度增加。40年里研究热点领域范围扩大,深度增加,调查对象日益具体。更关注“人与人的行为”,如:学生学习、教学、教师,课程与教学中的具体实际问题、教材的某个模块等;调查对象的融合性增强,如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习的融合。(6)调查数量与研究热点具有时代性与政策性,调查主题表现明显。首先,化学教育调查文献的数量会随着课程改革与时代的变化程度大小而增加或减少。其次,化学教育调查的研究热点与每个阶段的课程改革方向、理念基本相符合,化学教育调查的研究热点也随着课程标准的方向、理念不断变化,不断贴近。时代发展也会影响着化学教育调查的研究热点,集中或分散。

刘娜[8](2018)在《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的设计与实践》文中指出教育需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两个核心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信息时代,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挑战,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世界课程改革聚焦到学习方式的变革。当前化学教育的现状是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的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学中,通过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基于生活社会中真实问题的解决,使学生逐步习得知识、技能、关键品格,打破过于单一的注重知识记忆的学习现状。本研究对化学研究性学习作出了界定:就其本质是化学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学习化学转向“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化学,以解决化学问题盘活知识、方法和情感。本研究首先构建了研究性学习的整体理论框架,梳理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点、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流程、研究性学习开发的策略(包括选题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本文提炼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如联系实际原则、自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等;提炼了评价策略,如基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评价、多元化评价等。在上述理论构想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开发了一定数量的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如实验室重金属废弃物的毒性探究及污染处理、工厂水污染问题的实证研究、创新实验装置设计——证明同温同压等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其体积相同,开发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综合性、可推广性。案例的开发围绕研究背景、实施过程、研究成果、反思感悟展开。最后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探讨了化学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炼了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策略(基于学生兴趣、联系社会生活、渗透德育、鼓励跨学科等)。本研究对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障碍点进行了审视,并提出了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对策:变革教师观念、评价制度、社会文化。综合实践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和实施的难点,结合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一定程度破解研究性学习缺乏指导教师和研究时间的困境。本研究开发的案例和总结的策略对解决当前化学教育中讲授占主导的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其他教师结合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研究性学习常态化实施有现实意义。笔者边研究边撰写日志,形成微成果,探索出的“撰写研究日志”,并通过信息手段分享的方法希望能对一线教师开展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葛艳[9](2018)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教育基础改革纲要的颁布,课程进入课改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同样高中化学教学也应顺应课改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科的价值。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所述:第一章详细的分析了选题的背景以及研究此课题的意义,通过分析和了解我国大力提倡生活化教学的主要背景和意义,是在我国新课改、新课标、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之下进行的,同时也阐述了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本章对相关概念生活、生活化教学、化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界定,并且分析了国内外对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现状,全面了解此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程度;第三章是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是从杜威的“做中学”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以及STS教育理论进行阐述;第四章主要分为三大块,首先是调查设计,然后教师问卷的调查分析,最后后是学生问卷的调查分析。从问卷中发现:教师的生活化理论需要学习,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生活化的资源需要再开发利用,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培养,这些都为了本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第五章是研究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的内容,首先分析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遵循的原则,其次结合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及分析,第三是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不同,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实施效果分析,最后是化学生活化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第六章是本文针对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状况,提出了提高教师的生活化理念,打造生活化的化学课堂,开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教学,布置生活化的化学作业,建立科学的生活化评价体系对策;第七章就本课题研究的结论与研究的不足之处做了说明。

杨滨[10](2016)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彰显为人才创造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变革本国的教育教学模式,更新人才培养机制。问题解决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切入点,也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的必由之路。本研究确立的“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研究”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着眼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诉求,从实践的角度聚焦,利用技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证研究。自2013年至2015年,研究选择L市城关区Intel项目学校为研究样本,采用设计研究范式,从理论解析、模式构建和教学实证对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理论解析部分,根据已有文献和相关研究梳理出问题解决过程的六个阶段,即“理解问题、描述问题—制订问题解决的方案—选择解决方案的策略—实施问题解决方案—反思、交流问题”和构成问题解决能力的六种子能力(理解问题、辨别问题、表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后的反思和问题解决方法的交流能力),并剖析了每种子能力所对应的学生行为指标,分析了知识水平、个体特征、问题因素、心智技能等十四种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因素。结合网络“教学空间”的功能,提出了网络“教学空间”对学生问题解决子能力培养和对影响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十一种因素产生的积极作用,建立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Q-C-Q综合测评体系,探寻了构建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的理论和实证依据。模式构建部分,遵循模式构建的理论演绎法,从网络“教学空间”与问题解决子能力以及与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入手,结合学生问题解决子能力所对应的学生行为指标,推导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五步骤,即“空间创设情景、提供问题支架—空间提供工具、辅助表征问题—空间组织研讨、设计实施方案—空间组织互评、展示反思方案—空间演示过程、总结交流经验”,进而构建了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并采用专家咨询对模式进行初步修正。教学实证部分,是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所构建的模式设计网络“教学空间”支持下的DPSC教学活动设计模板,并应用于具体学科教学,经过三门课程两轮行动研究穿插准实验研究的迭代过程,验证了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对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性,并对教学活动设计模板和应用模式进行了三次修订。同时,总结了教师应用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的四原则,即“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和需要注意的六个要点,提出了学科教师应用该模式开展教学实践的七种应用方法,即“开放法、命题法、自主发现法、专题发散法、体验法、创客法和竞赛法”以及十七种教学应用策略。研究证明,应用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网络“教学空间”支持下的DPSC教学活动设计模板能够有效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实施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在达成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适宜于常规化教学应用。本研究在国内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中,率先提出了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命题,系统研究了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1.首次提出了应用网络“教学空间”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全新路径,弥补了传统教学环境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不足;2.构建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模式的教学环节体现了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子能力的过程,为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建立了理论框架;3.打破了以专项培训为主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模式,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科常规教学中,探索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常态化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1.1.1 新课程改革对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新要求
        1.1.2 生物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性
        1.1.3 生物学实验创新改进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设计
2 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高中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生物学实验探究的文献综述
        2.2.1 “生物学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2.2 “开放式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2.3 “研究性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2.4 “创新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3 理论综述
        2.3.1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文献研究
        2.3.2 建构主义理论的文献研究
        2.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文献研究
        2.3.4 多元智能理论的文献研究
        2.3.5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文献研究
3 研究方法与过程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研究法
        3.1.2 行动研究法
        3.1.3 问卷调查法
        3.1.4 访谈法
        3.1.5 统计分析法
    3.2 研究过程
4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的编写步骤
    4.1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实验的设计理念
    4.2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实验的原则和方法
        4.2.1 提问的原则和方法
        4.2.2 背景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4.2.3 作出假设的原则
        4.2.4 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4.2.5 实验笔记记录的原则和方法
        4.2.6 科技创新实验论文撰写的一般步骤
5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的实践研究与案例分析
    5.1 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应用现状调查
        5.1.1 调查的目的
        5.1.2 调查的对象
        5.1.3 调查的结果分析
    5.2 前期测评
        5.2.1 测评的目的
        5.2.2 测评的对象
        5.2.3 测评的结果分析
    5.3 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指导手册的实践研究与案例分析
        5.3.1 实践研究的目的
        5.3.2 实践研究的对象
        5.3.3 实践研究的过程
        5.3.4 实践研究的结果分析
    5.4 后期测评
        5.4.1 测评的目的
        5.4.2 测评的对象
        5.4.3 测评的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7 实施建议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附录1: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学生科研探究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设计思维测评
    附录4:科研能力小问卷:
    附录5:高中生物植物与微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
10 致谢

(3)数字化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案例整合和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有利于促进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1.2.2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1.2.3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数字化实验概述
    2.1 数字化实验的组成和特点
        2.1.1 数字化实验的组成
        2.1.2 数字化实验的特点
    2.2 数字化实验的发展概述
    2.3 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中的教学应用概述
        2.3.1 国外研究概述
        2.3.2 国内研究概述
第3章 研究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3.3 化学“四重表征”教学模式
第4章 数字化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案例整合
    4.1 基于课程标准分析
    4.2 基于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分析
    4.3 基于教学内容单元和文献的案例归纳
第5章 不同教学环节中的数字化实验教学片段设计
    5.1 引入新课
    5.2 学习新知
    5.3 巩固提升
    5.4 应用拓展
第6章 数字化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6.1 研究目标
    6.2 课题的选择
    6.3 教学设计与实施
    6.4 教学实践效果调查与分析
        6.4.1 关于学生对于数字化实验熟悉程度和接受度
        6.4.2 关于学生对于数字化实验习题的解答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建议
    7.3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初中学生对于数字化实验熟悉程度和接受度情况调查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任务驱动”在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提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美术教育改革的诉求
        二、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诉求
    第二节 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问题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的必要性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初中美术
        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三、任务驱动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研究现状
    第二节 “任务驱动”研究现状
        一、“任务驱动”研究动向
        二、“任务驱动”在美术教学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建立
    第一节 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概述
        一、“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内容介绍
        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目标
        三、“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特点
    第二节 “任务驱动”方法建立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研究性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理论
    第三节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
第四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任务驱动”教学应用策略
    第一节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任务设置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阐明
        三、学习需要分析
        四、任务设置原则
    第二节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任务实施
        一、创设情景导入任务
        二、教师指导分解任务
        三、探究学习完成任务
    第三节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任务评价
        一、回顾总结评价任务
第五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任务驱动”教学案例
    第一节 “任务驱动”教学实践设计
        一、教学实践样本选取
        二、教学实践思路
        三、教学实践过程
    第二节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第一次教学实践
        一、“科技节宣传产品制作”教学案例
        二、教师意见反馈
    第三节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第二次教学实践
        一、任务框架展示
        二、“艺术展演招贴制作”教学案例
    第四节 第二次教学实践效果评价
        一、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二、教师评价调查
        三、“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应用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调查发现“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的问题
        二、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三、验证“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5)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石河子高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方法
第四章 教学实践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的实践类型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三、研究性学习在“知识发现型”学科内容中的应用实践
    四、研究性学习在“问题探讨型”学科内容中的应用实践
    五、研究性学习在“实验探究型”学科内容中的应用实践
    六、研究性学习在“社会实践型”学科内容中的应用实践
第五章 调查结果分析
    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学生问卷调查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教师问卷调查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家长问卷调查
    四、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应用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第六章 问题和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二、改善策略
第七章 不足和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综合实践活动的国外研究综述
        二 综合实践活动的国内研究综述
        三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实用主义理论
        二 建构主义理论
        三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目的
    第二节 调查对象和时间
    第三节 调查方法
    第四节 调查问卷设计
    第五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策略
    第一节 活动设计遵循的原则
        一 整合性原则
        二 自主性原则
        三 实践性原则
        四 开放性原则
        五 连续性原则
    第二节 开展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一 考察探究类活动
        二 实际应用类活动
        三 体验发展类活动
        四 设计创新类活动
    第三节 设计恰当的活动主题
        一 体现学校和地区特色
        二 尊重学生兴趣及特长
        三 实验探究生活化
        四 注重活动综合性
    第四节 活动评价及时合理
        一 评价主体
        二 评价原则
        三 评价方式
        四 评价内容
第四章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案例
    第一节 提出活动主题
    第二节 确立活动目标
    第三节 制定活动方案
        一 成立活动小组
        二 分配小组任务
        三 指导小组实践
    第四节 活动评价
        一 学生自评
        二 学生互评
        三 教师评价
    第五节 活动效果分析
        一 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 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三 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 对学生提升化学成绩有积极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1978-2017年化学教育调查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设计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 化学教育调查研究
        2.1.2 科学知识图谱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3 化学教育调查不同阶段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
    3.1 化学教育调查第一阶段(1978-1996年)研究热点
        3.1.1 化学教育调查第一阶段(1978-1996年)关键词共现分析
        3.1.2 化学教育调查第一阶段(1978-1996年)关键词年度分析
        3.1.3 化学教育调查第一阶段(1978-1996年)关键词聚类分析
        3.1.4 化学教育调查第一阶段(1978-1996年)研究热点领域与主题小结
    3.2 化学教育调查第二阶段(1997-2010年)研究热点
        3.2.1 化学教育调查第二阶段(1997-2010年)关键词共现分析
        3.2.2 化学教育调查第二阶段(1997-2010年)关键词年度分析
        3.2.3 化学教育调查第二阶段(1997-2010年)关键词聚类分析
        3.2.4 化学教育调查第二阶段(1997-2010年)研究热点领域与主题小结
    3.3 化学教育调查第三阶段(2011-2017年)研究热点
        3.3.1 化学教育调查第三阶段(2011-2017年)关键词共现分析
        3.3.2 化学教育调查第三阶段(2011-2017年)关键词年度分析
        3.3.3 化学教育调查第三阶段(2011-2017年)关键词聚类分析
        3.3.4 化学教育调查第三阶段(2011-2017年)研究热点领域与主题小结
4 化学教育调查40年(1978-2017)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
    4.1 化学教育调查40年研究热点整体展示
        4.1.1 化学教育调查40年关键词共现分析
        4.1.2 化学教育调查40年关键词年度分析
        4.1.3 化学教育调查40年关键词聚类分析
    4.2 化学教育调查40年研究热点领域总结
    4.3 化学教育调查40年研究热点发展进程总结
    4.4 化学教育调査40年研究方法总结
        4.4.1 化学教育调查类型
        4.4.2 化学教育调查方法
        4.4.3 数据统计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6 研究反思与展望
    6.1 研究反思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时代发展的需要
    1.2 世界课程改革共同的关注
    1.3 当前化学教育存在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研究性学习文献综述
    2.2 化学研究性学习文献综述
3 研究目的、任务、方法和思路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任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思路
4 研究的理论构想
    4.1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4.2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4.3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4.4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
    4.5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流程
    4.6 研究性学习的开发策略
5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的开发
    5.1 从学科问题出发开发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
    5.2 从学科间问题出发开发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
    5.3 从生活问题出发开发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
    5.4 从社会问题出发开发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
6 教学效果与评价
    6.1 获奖教学案例等研究成果
    6.2 学生访谈
    6.3 问卷调查
7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建议
    7.1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建议
    7.2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
    7.3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推进的几个关键性思考
8 反思与展望
    8.1 反思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9)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基于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需求
        二、基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需求
        三、基于创设教学情境的需求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论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生活
        二、生活化教学
        三、化学生活化教学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
    第二节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第三节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四节 STS教育理论
第四章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研究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目标
        三、问卷设计说明
        四、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第二节 教师问卷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组成和比例
        二、教师对化学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及了解程度
        三、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状况
        四、教师对生活化教学资源的运用状况
        五、化学生活化教学开展的主要困境
        六、教师对生活中化学素材的了解状况
    第三节 学生问卷的调查分析
        一、学生对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态度
        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状况
        三、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知识的了解程度
        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状况
第五章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第一节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遵循的设计原则
        一、时效性原则
        二、自主性原则
        三、趣味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五、安全性原则
        六、人文性原则
    第二节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案例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案例
    第三节 生活化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不同
        二、传统教学与生活化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三、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分析
        四、对学生访谈的分析
    第四节 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需要注重的几个方面
        一、“化学味”要浓于“生活味”
        二、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的融合
        三、需要做到生活与化学的相统一
第六章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第一节 提高教师的生活化理念,弥补生活化教学
        一、学习课改理论
        二、提高生活化理念
    第二节 打造生活化的化学课堂,践行生活化教学
        一、情境的生活化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第三节 开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教学,丰富生活化教学
        一、选择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做实验
        二、将实验研究与解决生活问题联系起来
    第四节 布置生活化的化学作业,督促生活化教学
        一、布置家庭小实验
        二、布置生活化的小论文
    第五节 建立科学的生活化评价体系,完善生活化教学
        一、评价要生活化
        二、科学评价体系
第七章 结束语与反思
    第一节 结束语
    第二节 研究反思
附录
    附录A 化学生活化教学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B 化学生活化教学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21 世纪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1.2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现状令人堪忧
        1.1.3“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设了条件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阶段
        1.4.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4 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问题解决”的已有研究
        2.1.1“问题解决”的内涵
        2.1.2 影响问题解决的要素
        2.1.3 问题解决的过程
    2.2 有关“问题解决能力”的已有研究
        2.2.1 问题解决能力的界定
        2.2.2 问题解决能力的构成研究
        2.2.3 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因素
        2.2.4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模式与策略研究
        2.2.5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研究
    2.3 利用网络“教学空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
        2.3.1 网络“教学空间”
        2.3.2 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
    本章小结
3. 构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
    3.1 构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的理论依据
        3.1.1 理论基础
        3.1.2 网络“教学空间”与六种学生问题解决子能力的作用关系
        3.1.3 网络“教学空间”与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因素的作用关系
    3.2 构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的实证依据
        3.2.1 传统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存在的问题
        3.2.2 网络“教学空间”支持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优势
        3.2.3 构建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的实证依据
    3.3 构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
        3.3.1 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的构建过程
        3.3.2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构建
        3.3.3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特点
    3.4 基于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
        3.4.1 基于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要素
        3.4.2 基于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
        3.4.3 基于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模板
    本章小结
4.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实践研究
    4.1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效果验证方法研究
        4.1.1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Q-C-Q综合测评体系
        4.1.2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PISA测试与评价
        4.1.3 质性研究设计
        4.1.4 PISA2003问题解决能力测试题表征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分析
    4.2 研究过程——迭代设计
    4.3 研究样本的选择
        4.3.1 选取样本学校
        4.3.2 选择样本校实验班级
    4.4 研究时间及活动安排
    4.5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实践应用研究(第一轮教学实验)
        4.5.1 第一轮教学实验内容及过程
        4.5.2 第一轮行动研究
        4.5.3 第一轮准实验研究
        4.5.4 第一轮研究反思与模式修正
        第一轮教学实验研究小结
    4.6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实践应用研究(第二轮教学实验)
        4.6.1 第二轮教学实验内容及过程
        4.6.2 第二轮行动研究
        4.6.3 第二轮准实验研究
        4.6.4 第二轮研究反思与模式修正
        第二轮教学实验研究小结
    4.7 两轮迭代研究结论
5.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教学实践反思
    5.1 师生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开展教学活动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征
        5.1.1 教师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开展教学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征
        5.1.2 学生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开展学习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征
    5.2 应用网络“教学空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意义与作用分析
        5.2.1 构建网络“教学空间”的意义
        5.2.2 网络“教学空间”在支持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5.3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教学应用原则与应用要点
        5.3.1 教学应用原则
        5.3.2 教学应用要点
    5.4 网络“教学空间”DPSC应用模式的教学应用方法与应用策略
        5.4.1 教学应用方法
        5.4.2 教学应用策略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成果
        6.1.2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6.2.1 研究误差
        6.2.2 研究性学习的影响
        6.2.3 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与教学活动设计模板需进一步修订
        6.2.4 研究对象的影响
    6.3 研究创新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基于网络“教学空间”开展项目学习计划表
    附录 2: Problem Solving in PISA
    附录 3: 小组成员互评表
    附录 4: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观察评价量表
    附录 5: PISA2003学生问卷调查(修订版)
    附录 6: 网络“教学空间”学生学习活动观察统计
    附录 7: 教师教学反思表
    附录 8: 学生作品选
    附录 9: 学生课堂问题意识观察表
    附录 10:致家长的一封信(模板)
    附录 11:不同学科教师在网络“教学空间”创建的学习网站
读博期间科研与实践成果
后记

四、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吕彬.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数字化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案例整合和实践研究[D]. 李响.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4]“任务驱动”在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应用研究[D]. 张鑫慧.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5]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石河子高级中学为例[D]. 康馨. 石河子大学, 2019(12)
  • [6]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D]. 秦船鑫. 重庆三峡学院, 2019(03)
  • [7]1978-2017年化学教育调查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研究[D]. 方文曼.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8]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的设计与实践[D]. 刘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9]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与实践研究[D]. 葛艳. 江苏师范大学, 2018(12)
  • [10]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模式研究[D]. 杨滨. 西北师范大学, 2016(12)

标签:;  ;  ;  ;  ;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研究型学习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