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摩托罗拉欲“包揽”移动联通

CDMA:摩托罗拉欲“包揽”移动联通

一、CDMA:摩托罗拉要“通吃”移动联通(论文文献综述)

田雨欣[1](2020)在《制度创业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与技术演进的不断发展,技术标准竞争已经不再单单以国家作为主导力量,市场与企业逐渐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获得技术标准优势地位,各企业、政府部门及其他行动者积极利用资源采取行动,配置、协调资源以改变现有制度环境,推动制度向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发展。本研究首先基于Web of Scienc核心合集数据库19902019年发表于技术管理领域顶级期刊的关于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将已有文献划分为规制理论、技术管理、产业组织和战略管理四个理论视角。经过文献梳理,本研究发现,现有相关文献大多聚焦于技术标准竞争过程中企业如何受到外部环境如政府、市场、标准委员会的影响,对于企业在标准竞争过程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文献相对较少。制度创业视角关注行动者如何利用资源改变环境以满足自身利益,尤其适合弥补移动通信行业现有理论视角的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制度创业理论视角,对中国移动通信行业TD-SCDMA与TD-LTE技术发展与标准竞争过程进行了案例研究。其次,在对中国3G技术研发背景与大唐电信面临的挑战的相关分析基础上,本研究回顾了制度创业理论的核心概念:合法性、制度创业行为和制度创业模型。通过将大唐电信公司推动TD-SCDMA成为中国3G技术标准之一所采取的制度创业行为及策略进行阶段性划分,选取了推动制度创业进程的关键事件,并参考其他学者关于制度创业的相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该模型将大唐电信的制度创业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制度创业准备阶段、制度创业能动变化阶段及制度再生阶段。进一步地,本研究通过分析4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中TD-LTE合法性确立验证了该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最后,上述案例分析证实了制度创业理论可以适用于分析技术标准这一特殊“制度”的产生。本研究经过案例分析与模型建立得出以下结论:(1)制度创业动因与情境影响制度创业者行为方式;(2)新制度产生是不同行动者共同推动的结果;(3)新制度不一定代表行业效率最优解,而且制度创业者也并不一定是新制度下的最大受益者。本研究结论为政府及企业在未来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

李心[2](2019)在《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继产品和技术竞争后技术标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它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经济主体更多的通过制定和拥有标准来获得竞争优势。信息通信产业作为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与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相关的产业发展,常常伴随着激烈的技术标准竞争。因此,技术标准及其产业化对通信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通信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外部环境都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的不确定性对通信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标准化能力都提出新的挑战。而现有文献中关于技术标准化的研究很少系统、全面的考察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能力对技术标准化的交互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企业技术标准化过程中面临的环境特征和企业吸收能力作为主要研究变量,考察外部环境特征和吸收能力是如何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以及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具体来说,研究包括三个问题:(1)环境不确定性如何影响技术标准化?(2)吸收能力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3)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中,技术标准化扮演者何种角色?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对标准化理论、动态能力等理论,技术标准化、环境不确定性和吸收能力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借助大唐电信TD-SCDMA标准和中国移动TD-LTE标准两个典型案例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提炼出对企业技术标准化产生影响的政策环境不确定性、技术环境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和联盟环境不确定性以及吸收能力等因素。结合案例分析的初步结论和现有文献构建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技术标准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应假设。最后,基于现有成熟量表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到365家中国通信企业的样本数据,以此为基础借助SPSS和AMOS统计分析软件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从而检验前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文发现技术标准化在市场、技术、政策和联盟等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是巨大的,企业自身对外界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对通信企业的技术标准化过程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与此同时,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间接调节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最终体现在企业的绩效水平中。具体来看,本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技术标准化有直接影响效应。其中环境不确定性变量的不同维度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效应不同,而吸收能力变量的不同纬度均对技术标准化有显着正向影响。这一结果直接证明了吸收能力在企业应对高度复杂和模糊环境方面的重要价值。(2)吸收能力对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关系有显着调节效应。吸收能力变量的不同维度对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调节效应。(3)技术标准化对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启发:首先,理论研究方面:从内、外部因素出发系统地探讨影响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及其经济效益问题,构建并实证检验了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技术标准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丰富并推进了技术标准化的理论研究,为学者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传承和参考。其次,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实践活动启示方面:本文在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围绕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议题展开研究,从企业层面剖析破解我国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难题的途径,为我国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有利于企业更加积极有效地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快新型网络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谭杨[3](2009)在《我国电信业改革及其改革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信产业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通信业的发展有着更大更高的需求和要求。垄断的通信业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和要求,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电信业进行改革,90年代中,我国电信业也拉开了改革的序幕。国际国内的电信业的改革在取得了巨大成效的同时,仍然与改革之初的目标和社会各界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科学认识现代通信业的产业特性,借鉴国际电信业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研究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及其成效,显得必要、重要而且迫切。基于这种认识,论文以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及其绩效为对象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为:首先,论文以产业组织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创新理论为指导,对现代电信业的产生、发展和特征及其演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科学认识和把握国际电信业,尤其是美国电信业改革的动因、过程、成效,从而为研究我国电信业的改革以及评价其改革绩效提供了参照性;然后,论文深入分析我国电信业的改革背景、改革过程、改革举措,分别分析了我国电信业的改革的正效应和负效应;接着,论文创设了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指数,通过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指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既获得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又揭示了改革绩效指数演变的内在诱因,发现问题所在及其原因,从而获得对我国电信业改革及其成效较为完整的认识;最后,论文通过国内外电信行业的案例,尤其是小灵通和CDMA的案例分析,既揭示了技术和市场这一“双核”的双合才是产业或者企业的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对小灵通发展的后效应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通过上述的工作,论文获得的主要成果为:第一,论文通过财富全球500企业、财富全球500电信企业、美国财富全球500电信企业以及典型电信企业之间的比较,对国际电信业的改革,尤其是对国际电信业的改革成效,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并进行了财富全球500、财富全球500电信的规模经济性的假设检验,从而揭示了,电信业不是,也不必然是垄断性行业,改革及其产生的有效竞争是实现电信业持续发展的保证。第二,论文在全面考察、分析我国电信业的改革过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在研究、总结了我国电信业改革的发展、体制和结构等正效应的同时,研究和分析了我国电信业改革的电信分割效应、移动与固定效应、电信资费变革效应、行政驱动改革等四种负效应,揭示了在19942008年期间我国电信业改革在不同阶段的改革绩效。第三,论文创设电信业改革绩效指数,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进行定量研究和分析,通过基于电信业改革绩效指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等,既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了我国电信改革绩效在19982008年期间以及在电信业整体、固定通信、移动通信以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领域的时空分布,还进一步揭示了改革绩效指数与用户增长率、资费下降率、市场结构、业务结构以及通话时长增长率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与显着性,发现问题所在及其原因,从而为我国电信业的进一步改革和提高改革绩效提供了一种借鉴。第四,技术与需求和一个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双核”。论文通过国内外电信业的四个典型案例,尤其是通过小灵通和CDMA的两个案例,揭示了,技术与需求的“双核”的“双合”才是实现行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且将小灵通(PAS)和CDMA,置于我国电信业改革这一广阔的背景中,进行了科学深入的研究分析,全面分析揭示了小灵通发展的后效应,进一步证实“双核”需要“双合”的观点,并且将小灵通的发展将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指数的演变相联结,从而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指数的时空演变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常德亮[4](2009)在《运营商终端定制分析及发展策略建议》文中提出在08年即将过去的最后一刻,工业与信息化部宣布向国内三家运营商发放3张3G移动运营牌照,没有出乎各界前期对牌照发放的预测:中国移动领取由我国自主产权的TD-CDMA牌照;中国联通领取目前世界上应用区域最广的WCDMA牌照;中国电信领取CDMA2000牌照。本文即是在3G元年启动之初,站在运营商思考的角度,通过对国外运营商终端定制的情况介绍及目前国内终端定制的现状分析和总结,并对初期国内3G终端定制发展情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利用理论分析、案例实证、内部访谈及其他定性研究的途径,对终端定制由来及发展趋势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结合国内现状对国内移动运营商3G终端定制进行展望。

李正豪[5](2008)在《摩托罗拉翻身“一搏”?》文中认为由于摩托罗拉与中国电信运营商在CDMA和GSM多个层面存在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排除其在中国市场放手一搏的可能性。痛失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二把交椅的摩托罗拉似乎要把战略重心转移到通信设备领域。近日有传言称,在近年来全球"最大规模的CDMA设备招标"中,针对中国电信共计81个区域"分包"中的多个区域"分包",摩托

冯禹丁[6](2008)在《摩托罗拉 失落的十年》文中研究表明这家公司拥有多得无法计数的荣誉。1944年,它的SCR300步话机伴随着盟军登陆诺曼底的照片一夜之间闻名全世界;1969年,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用它的无线设备向全人类发回电视信号和那历史性的一段话;1960年代末,它率先进入海外市场,开始国际化的征程,美国人骄傲地称之为"美国武士"(American Samurai);它发明了"六希格玛",两次荣获人人向往的马尔科姆·鲍德里奇(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美国国家质量奖;离我们中国人并不遥远的是,10多年前,它即扎根中国,不仅成为呼机的代名词,而且多次荣获"中国优秀企业公民"和"最大外商投资企业"称号。

刘玉松[7](2008)在《中国手机市场分析及国产手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成大众最喜爱的电子消费类产品。中国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国内手机市场,国产手机由于起步较晚,在市场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虽然国产手机利用价格、渠道、促销的优势,一度在2003年将国产手机市场份额超过洋品牌的市场份额,但在洋品牌迅速调整营销战略和策略后,国产手机重新被打回原形,市场份额2006年降到30%以下,除了联想等少数手机企业外,大多数陷入了亏损的泥潭,更有象熊猫、东信、首信等企业退出了中国手机市场。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首先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国家产业政策,综合运用了波特五力量模型、SWOT分析等多种分析工具,对中国手机市场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然后从市场细分、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层面对外资和国产手机企业的营销策略作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同时给出对国产手机企业的一些营销启示。最后,针对国产手机营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建议,希望这些启示和建议能对国产手机早日走出困境有所促进。

姜爱玲[8](2008)在《网络产业技术标准形成路径及竞争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产业中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如何迅速推出自己的新技术、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并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转向了标准,标准的争夺成为网络产业企业之间竞争的主题。在网络产业中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技术标准的竞争又是非常激烈,而且会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因此,对网络产业中技术标准的形成路径及竞争策略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对网络产业中技术标准的形成路径和竞争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且指出了我国网络产业中技术标准竞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给出了技术标准的定义、分类以及特点,并对技术标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次,阐述了网络产业的定义,讨论了网络产业的显着特征网络外部性以及其他特征,分析了网络产业中技术标准的三种形成路径。探讨了技术标准对网络产业发展的影响,从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次,指出网络产业中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是技术标准,用一个数学模型说明网络产业中技术标准竞争的过程,分析了影响技术标准的因素,提出了网络产业中技术标准竞争的策略。本文最后先说明了我国网络产业发展中技术标准竞争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技术标准竞争对我国网络产业发展的制约,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前面的研究,本章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李坤[9](2007)在《3G前夜的通信行业市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3G在中国早已不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新鲜话题了,但由于牵涉到数万亿人民币的投资,一直牵动着电信和媒体等各行各业的敏感神经。随着最近信息产业部陆续颁布了TD-SCDMA、WCDMA和CD-MA2000的技术标准规范,让人感

吕振玉[10](2007)在《联通CDMA产品营销战略和市场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移动用户超过3亿户,位居世界第一位。联通公司在我国通信产业改革的大潮中顺势而为,加速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在联通崛起的过程中,CDMA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CDMA运营之前,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一直被中国移动独家统治。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旗鼓相当、各具特色”的要求,中国联通从2001年开始投入巨资1200亿元大规模建设CDMA移动通信网络,并利用CDMA的技术优势和资费优势向中国移动的市场霸主地位发起了有力挑战,迅速改变了国内原有的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格局。本文对中国联通CDMA业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营销战略的执行情况做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联通CDMA发展的新战略和营销策略。本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研究的思路框架;第二部分介绍了产品市场战略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分析了联通CDMA业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第四部分分析了CDMA营销战略的执行过程及问题;第五部分重构CDMA营销战略;第六部分提出了联通CDMA业务下一步发展所应采取的营销策略;第七部分为小结和展望。

二、CDMA:摩托罗拉要“通吃”移动联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DMA:摩托罗拉要“通吃”移动联通(论文提纲范文)

(1)制度创业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数据
    2.2 描述性统计: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制定相关文献的全景图
        2.2.1 发文数量与发文机构分析
        2.2.2 发文期刊分析
        2.2.3 发文作者和合着网络分析
    2.3 共词分析
    2.4 不同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的文献梳理
        2.4.1 基于规制理论视角的研究
        2.4.2 基于技术管理理论视角的研究
        2.4.3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视角的研究
        2.4.4 基于战略管理理论视角的研究
    2.5 已有文献的研究局限
第三章 中国3G技术研发背景与大唐电信面临的挑战
    3.1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代际更迭
    3.2 中国政府与企业支持本土3G技术的原因
        3.2.1 经济原因
        3.2.2 政治原因
    3.3 大唐电信开发TD-SCDMA技术标准面临的挑战
        3.3.1 来自内部技术资源的挑战
        3.3.2 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
第四章 大唐电信制度创业行为与TD-SCDMA合法性确立
    4.1 TD-SCDMA技术标准发展历程
    4.2 制度创业相关概念及理论
        4.2.1 制度创业与制度创业者
        4.2.2 合法性
        4.2.3 制度创业行为
        4.2.4 制度创业模型
    4.3 数据来源
    4.4 制度创业准备阶段——制度变化、标准构建及寻求技术可行性
        4.4.1 直接参与策略与代言人策略
        4.4.2 协作R&D
        4.4.3 内向型开放式创新
    4.5 制度创业能动变化阶段——标准的理论化与扩散
        4.5.1 产业联盟
        4.5.2 开放型标准战略
        4.5.3 调动社会力量
        4.5.4 信息咨询策略
    4.6 制度再生阶段——TD-SCDMA合法性确立
    4.7 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构建
第五章 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验证:TD-LTE合法性确立案例
    5.1 数据来源
    5.2 TD-LTE发展概述
    5.3 制度创业阶段划分及模型构建
        5.3.1 制度创业准备阶段
        5.3.2 制度创业能动变化阶段
        5.3.3 制度再生阶段
    5.4 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TD-LTE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与启示
        6.1.1 结论
        6.1.2 启示
    6.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论文框架和结构安排
        1.2.3 技术路线
        1.2.4 研究方法
    1.3 研究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难点
        1.3.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背景和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标准化理论
        2.1.2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2.2 技术标准化的相关研究
        2.2.1 技术标准化的内涵
        2.2.2 技术标准化的实现路径及评价方法
        2.2.3 技术标准化对企业的作用
        2.2.4 技术标准化的影响因素
    2.3 环境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
        2.3.1 环境不确定性的内涵和分类
        2.3.2 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3.3 环境不确定性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
    2.4 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
        2.4.1 吸收能力的内涵与分类
        2.4.2 吸收能力的测量维度
        2.4.3 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3.1 理论预设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方法
        3.2.2 案例选择
        3.2.3 数据收集
        3.2.4 数据处理
    3.3 大唐电信集团TD-SCDMA标准化案例
        3.3.1 大唐电信集团简介
        3.3.2 TD-SCDMA标准的演化进程
        3.3.3 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
        3.3.4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3.4 中国移动集团TD-LTE标准
        3.4.1 中国移动集团简介
        3.4.2 TD-LTE标准的演化进程
        3.4.3 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
        3.4.4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3.5 案例间对比分析
        3.5.1 研究构念的提炼
        3.5.2 理论预设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4.1 理论模型
    4.2 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1 技术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2 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3 政策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4 联盟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3 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4.3.1 潜在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4.3.2 现实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4.4 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4.1 潜在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4.2 现实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5 技术标准化的中介作用
    4.6 研究假设
第5章 研究设计
    5.1 变量测量
        5.1.1 环境不确定性
        5.1.2 吸收能力
        5.1.3 技术标准化
        5.1.4 企业绩效
        5.1.5 控制变量
    5.2 问卷设计与修正过程
        5.2.1 问卷内容
        5.2.2 定性测试
        5.2.3 预测试
    5.3 正式问卷的发放、回收与数据处理
        5.3.1 问卷发放方式
        5.3.2 问卷回收统计
        5.3.3 数据分析工具及方法
第6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
    6.1 描述性统计、信度和效度分析
        6.1.1 样本特征描述
        6.1.2 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3 信度分析
        6.1.4 效度分析
    6.2 假设检验
        6.2.1 Pearson相关分析
        6.2.2 主效应的检验
        6.2.3 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检验
        6.2.4 技术标准化的中介效应检验
    6.3 结果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7.2.1 理论贡献
        7.2.2 实践启示
    7.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我国电信业改革及其改革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框架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
第二章 研究文献综述
    2.1 电信业特征
        2.1.1 电信业的自然垄断性
        2.1.2 电信业的网络效应
        2.1.3 电信竞争
    2.2 电信规制
        2.2.1 哈佛学派
        2.2.2 芝加哥学派
        2.2.3 新奥地利学派
        2.2.4 国内学者的研究
    2.3 电信改革
    2.4 借鉴与启示
第三章 电信业特征与变革
    3.1 现代通信业的出现
    3.2 电信业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
        3.2.1 经典的电信业产业特征观
        3.2.2 市场需求改变着电信的产业属性
        3.2.3 技术进步改变着电信业的产业属性
    3.3 全球电信业变革
        3.3.1 美国电信发展的垄断管制期
        3.3.2 美国电信发展的开放变革期
        3.3.3 国际上主要国家电信业的变革
    3.4 全球电信业变革的成效
        3.4.1 国际电信业变革的成效
        3.4.2 美国电信业的变革成效
        3.4.3 财富500 规模经济验证
    3.5 国际电信业变革的启示与借鉴
第四章 我国电信业变革及其分析
    4.1 我国电信业的变革
        4.1.1 20 世纪90 年代前的我国电信业发展
        4.1.2 中国电信业变革的背景和动因
        4.1.3 中国电信业变革的过程
    4.2 中国电信业的改革成效
        4.2.1 我国电信业改革的体制成效
        4.2.2 我国电信业改革的发展成效
        4.2.3 我国电信业改革的结构成效
    4.3 我国电信业改革的负效应
        4.3.1 对中国电信分割的负效应
        4.3.2 固定与移动的不同改革效应
        4.3.3 电信发展的资费变革效应
        4.3.4 行政驱动改革的负效应
第五章 我国电信变革的成效检验
    5.1 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样本选取
        5.1.2 变量设计
        5.1.3 结果分析
    5.2 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的假设检验
        5.2.1 变量、假设与模型
        5.2.2 回归结果
        5.2.3 分析与解释
    5.3 关于我国电信业改革及其绩效的基本认识
        5.3.1 基于我国电信业改革发展数据基本认识
        5.3.2 基于统计分析的我国电信业改革绩效基本认识
第六章 我国电信发展的案例分析
    6.1 技术与市场双合构建竞争优势
        6.1.1 技术先进不仅仅是硕果
        6.1.2 满足市场需求不等于获胜
        6.1.3 技术与市场:双合构筑成功
    6.2 CDMA 与小灵通的发展分析与比较
        6.2.1 我国CDMA 和小灵通的发展背景
        6.2.2 我国CDMA 和小灵通的发展及基本状况
        6.2.3 小灵通与CDMA 发展的市场性比较
        6.2.4 小灵通与CDMA 发展的可持续性比较
    6.3 关于小灵通发展的后效应分析
        6.3.1 小灵通是我国电信改革的产物
        6.3.2 小灵通的价值分析
        6.3.3 小灵通发展的负效应
        6.3.4 CDMA 和小灵通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本人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4)运营商终端定制分析及发展策略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3G发展概述
        1.1.1 主要技术及标准
        1.1.2 技术发展及演进趋势分析
    1.2 3G的政策与监管环境分析
        1.2.1 3G许可证的发放
        1.2.2 3G的管制政策研究
        1.2.3 关于终端的监管政策分析
第二章 3G终端定制发展分析
    2.1 3G终端市场发展分析
        2.1.1 全球3G网络建设概况
        2.1.2 3G终端市场分析
    2.2 3G终端定制发展分析
        2.2.1 终端定制发展现状
        2.2.2 终端定制主要定制模式
        2.2.3 终端定制发展阶段分析
第三章 主要国际运营商3G终端定制发展分析
    3.1 国外运营商终端定制概述
        3.1.1 沃达丰
        3.1.2 NTTDOCOMO
        3.1.3 KDDI
        3.1.4 SKT
        3.1.5 KTF
        3.1.6 AT&T
        3.1.7 Verizon
        3.1.8 H3G
        3.1.9 Orange
    3.2 国际运营商3G终端定制策略分析
        3.2.1 与厂商的合作策略
        3.2.2 终端定制补贴策略
        3.2.3 终端定制技术研发策略
        3.2.4 终端定制客户细分策略
第四章 国内运营商3G终端定制发展分析
    4.1 国内终端定制的发展现状
        4.1.1 中国移动
        4.1.2 中国电信
        4.1.3 中国联通
    4.2 国内终端定制的主要模式
第五章 国内外3G终端定制发展对比
    5.1 国内外3G市场对比
    5.2 国内外定制策略对比
    5.3 各自优劣势分析
    5.4 对国内运营商的借鉴意义
第六章 国内运营商3G终端定制策略建议
    6.1 终端定制厂商合作策略
    6.2 终端定制定价策略
    6.3 终端定制渠道策略
    6.4 终端定制补贴策略
    6.5 终端定制技术研发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手机市场分析及国产手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4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市场营销管理、任务和实质
    2.2 营销观念与市场调研
        2.2.1 营销观念的演变
        2.2.2 营销调研
        2.2.3 消费者行为模式
    2.3 营销活动中的市场细分
第三章 中国手机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 中国手机市场的发展概况
    3.2 中国手机市场SWOT 分析
    3.3 中国手机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
    3.4 中国手机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
第四章 中外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4.1 外资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4.1.1 诺基亚公司
        4.1.2 摩托罗拉公司
        4.1.3 三星公司
    4.2 国产厂商营销策略分析
        4.2.1 波导公司
        4.2.2 TCL 公司
        4.2.3 联想公司
    4.3 中外营销策略比较及启示
        4.3.1 产业和市场细分
        4.3.2 产品创新和定位
        4.3.3 价格、渠道和促销
第五章 国产手机营销策略优化
    5.1 国产手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5.1.1 核心技术问题
        5.1.2 产品质量问题
        5.1.3 库存问题
        5.1.4 渠道问题
    5.2 国产手机应采取的营销策略
        5.2.1 国际化营销策略
        5.2.2 创新营销策略
        5.2.3 品牌营销策略
        5.2.4 整合营销策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网络产业技术标准形成路径及竞争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1.5 文献回顾
        1.5.1 国外研究情况
        1.5.2 国内研究情况
第2章 技术标准概述
    2.1 技术标准的定义和分类
        2.1.1 技术标准的定义
        2.1.2 技术标准的分类
    2.2 技术标准的特点
        2.2.1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
        2.2.2 技术标准具有路径依赖性
        2.2.3 技术标准的功能多样性
    2.3 技术标准的发展趋势
第3章 网络产业中技术标准的形成路径
    3.1 网络产业的含义
    3.2 网络产业的特征
        3.2.1 网络产业具有很强的网络外部性
        3.2.2 网络产业具有高渗透性
        3.2.3 网络产业具有高增值性
        3.2.4 网络产业的互补性和兼容性
        3.2.5 网络产业的转换成本和锁定
    3.3 网络产业中的技术标准的形成路径
        3.3.1 政府主导的法定技术标准
        3.3.2 先行企业的技术应用成为事实上的标准
        3.3.3 企业合作组成联盟共同制定标准
第4章 基于技术标准的网络产业SCP分析
    4.1 基于技术标准的网络产业市场结构的分析
        4.1.1 市场集中度
        4.1.2 市场进入退出壁垒
    4.2 基于技术标准的网络产业市场行为的分析
        4.2.1 企业的定价行为
        4.2.2 企业的技术创新
    4.3 基于技术标准的网络产业市场绩效的分析
        4.3.1 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4.3.2 技术标准控制者获得超额利润
第5章 网络产业中的技术标准竞争策略
    5.1 技术标准是网络产业中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
    5.2 影响网络产业中技术标准形成的因素
        5.2.1 在位用户
        5.2.2 预期用户
        5.2.3 兼容性
        5.2.4 价格
    5.3 网络产业中技术标准竞争的策略
        5.3.1 充分发挥品牌和声誉的作用
        5.3.2 充分发挥品牌和声誉的作用
        5.3.3 选择合理的兼容性
        5.3.4 提前宣告与承诺
        5.3.5 渗透式定价
    5.4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竞争案例
        5.4.1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2.5G标准选择
        5.4.2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竞争的结论与启示
第6章 基于技术标准的我国网络产业发展对策
    6.1 我国网络产业中技术标准竞争存在的主要问题
        6.1.1 政府主导制定的技术标准
        6.1.2 国内企业之间合作意识薄弱
        6.1.3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作用有限
        6.1.4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6.2 技术标准竞争对我国网络产业发展的制约
        6.2.1 技术壁垒影响我国企业贸易发展
        6.2.2 制约我国网络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6.2.3 影响我国技术创新成果走向世界
    6.3 对策建议
        6.3.1 采用技术领先战略
        6.3.2 通过技术结盟,构建自己的"格式系统"
        6.3.3 以市场推进事实标准的形成
        6.3.4 采取先占策略,争取在早期就取得市场领先地位
        6.3.5 合理利用政治资源,寻求国家标准的保护
        6.3.6 充分发挥政府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第7章 结束语
    7.1 全文主要观点归纳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

(10)联通CDMA产品营销战略和市场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战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2.1 企业战略的概念及特征
    2.2 企业战略管理的步骤
    2.3 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
第3章 联通 CDMA 业务竞争环境分析
    3.1 公司背景介绍
    3.2 CDMA 在联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3 联通上马 CDMA 的战略考虑
    3.4 外部竞争环境分析
    3.5 联通 CDMA 产品 SWOT 分析
第4章 CDMA 产品营销战略的系统诊断
    4.1 CDMA 产品的营销战略
    4.2 CDMA 营销战略的执行和控制
    4.3 CDMA 产品营销战略的系统诊断
第5章 CDMA 营销战略的重构
    5.1 以中高端客户市场为主要的目标市场
    5.2 整合营销一点带动两线突破
    5.3 两种业务独立运营
    5.4 同时打技术和服务两张牌
    5.5 将规模转变为效益
    5.6 积极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合作
第6章 联通 CDMA 产品市场策略研究
    6.1 产品策略
    6.2 品牌策略
    6.3 渠道策略
    6.4 价格策略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CDMA:摩托罗拉要“通吃”移动联通(论文参考文献)

  • [1]制度创业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研究[D]. 田雨欣. 山西大学, 2020(01)
  • [2]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D]. 李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3]我国电信业改革及其改革绩效研究[D]. 谭杨. 电子科技大学, 2009(05)
  • [4]运营商终端定制分析及发展策略建议[D]. 常德亮.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6)
  • [5]摩托罗拉翻身“一搏”?[J]. 李正豪. 通信世界, 2008(32)
  • [6]摩托罗拉 失落的十年[J]. 冯禹丁. 商务周刊, 2008(10)
  • [7]中国手机市场分析及国产手机营销策略研究[D]. 刘玉松. 天津大学, 2008(08)
  • [8]网络产业技术标准形成路径及竞争策略研究[D]. 姜爱玲. 东北大学, 2008(03)
  • [9]3G前夜的通信行业市场分析[J]. 李坤. 中国新通信, 2007(14)
  • [10]联通CDMA产品营销战略和市场策略研究[D]. 吕振玉.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1)

标签:;  ;  ;  ;  ;  

CDMA:摩托罗拉欲“包揽”移动联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