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高考解析几何题的另一种解法

1999年高考解析几何题的另一种解法

一、1999年高考解析几何题的另一种解法(论文文献综述)

谭润英[1](2021)在《高中数学通法教学的研究 ——以函数与导数综合题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改与新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行,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聚焦于数学通法解题的研究,已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在国内,关于数学解题通法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关于通法的概念、特点、与巧法的辩证关系的理论研究;例谈某个问题或某类问题的通性通法的研究;关于如何在课堂中落实通法教学的研究.然而,关于如何将通法教学落实到实践中的研究少之又少,且研究成果比较分散,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以函数与导数综合题的通性通法为切入口,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研究,对通法教学的实施策略展开了系统的探索.本文对通法教学的研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定义“通法”;②通法“教”与“学”现状研究;③实施“通法教学”的改进策略.各部分要点如下:首先,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本文定义“通法”为:解决具有相同性质的问题时所采用的具有普适性的解题方法,并且详细阐述了通法的特点、与巧法的辩证统一关系.然后,利用函数与导数的综合题测试卷对学生展开调查,分析学生用通法解题的现状;结合测试结果,访谈经验型教师,了解当前通法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全面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一堂以“含参数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问题”为主题的通法教学课,利用实证研究法探索通法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本文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角度,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通法教学改进策略,包括教师的课前备课、课堂实施、课后评价与跟踪策略;学生的总结通法、归纳同类题与辩证看待通法和巧法的策略.本文提出的通法教学策略较为系统、完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实践价值.

董玉成[2](2018)在《中国数学解题知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解题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活动,我国基础教育有着庞大的解题活动累积起来的解题知识,不少国际学者亦称中国是一个解题大国,对中国数学解题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充满好奇。但我国学界以解题知识作为研究对象的讨论却并不多,并且研究主要集中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解题研究内容的描述和某些特征的简略介绍。本研究试图对我国解题进行一个有历史纵深的探讨,即从源头开始把数学解题放在一个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视察。尤其以知识社会史的视角,对解题知识的生产和制造机制、传播、影响、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研究。同时考察外部要素与解题知识生产、制造、传播、影响、局限性的关系。具体的研究问题包括:(1)我国有关题和解题的基本概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自1904年现代学校建立以来,中国基础教育中的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求解的研究发展到今天有一些什么重要变化?谁是它的主要生产者?如何制造与传播?动力机制怎样?(2)我国社会变革、中西方数学及教育传统、国际问题解决等因素对我国数学解题知识有何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历史的文献分析的方法。文献来源包括读秀、中国知网、万方学位、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CADAL)、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总平台等。通过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第一、现代题-解(答、证明)是西方数学东渐并在数学及教育“西化”后而出现,但有关解题的叙述系统要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才趋于稳定。第二、我国数学解题知识在数量和范围的巨大增长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不仅针对各年级,各种考试的习题集大增,各种题型研究,习题理论,解题理论也不断出现。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从心理学视角研究解题的开始增多。第三、在解题知识的制造生产和传播上,我国解题知识生产经历了五个阶段,明末到甲午战争前,解题知识的生产主要依赖于传教士及国内的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助手的翻译和编译,此时的机构主要是传教士内在编译部门和我国自己成立的翻译机构。甲午战争后到四十年代末,大量日本、欧美国家的解题知识被翻译或编译,其生产者主要是留学生,三十年代后本土生产解题知识则开始占据主流,这段时间有大量的一线教师和大学教师参与了生产,其制造和传播主要依赖于象商务印书馆等私营出版机构。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这一阶段的解题知识主要分布于期刊、教学法、解题指导、自学丛书、习题集及教材,使问题和题解得到了极大丰富,这些知识主要来自于苏联,出版发行则主要由国有机构承担。第四阶段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是一个内容、面向极为丰富繁杂的时期,解题知识来源广泛,大部分出版社参与其中,是被批评为“题海战术”的时代。第五个阶段是本世纪近二十年。本世纪解题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数学教育博士,研究所和工作室等新的学术职位和研究机构已经出现,正促进解题知识的生产和制造。第四、在知识类型上,我国绝大部分解题知识属于经验性知识,很少部分是实证性知识。而经验性知识和一些实证得到的知识又可称之为方法类知识,即其目的或价值是为了如何解决某种数学问题,这类知识我们又可称之为解释性知识,它们是伴随解释和传播已有数学学科知识的过程而出现。第五、社会思潮、中西方数学和教育及西方解题知识对我国解题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产生了深刻影响。数学的东渐是西方传教士传教不可得的副产物,西方宗教之所以难以在中国传播是因为中国并没有宗教传统,利玛窦挟伽利略、开普勒在使用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转而向徐光启等高层知识分子推销数学,但由于我国数学从未进入传统主流思想只被认为是小艺且传统数学精华的传承已中断,所以这些送来的数学均未能传播开来。再加《几何原本》这种演绎结构的数学大异于中国问答术草结构的数学着作,显然演绎结构的数学是不利于教学的,其作为教材必须做进一步解释和添加例题,而中国式数学着作是可以直接作为教材的,在没有对其做进一步加工的前提下自然不利于传播。我国后来的解题辅导类出版物显然是回归了问答术草的传统。到清,传教士显然认识到中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于是兴办学校,数学作为教会学校的课程终于得到传播。由于三千年未有之巨变,中国逐渐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开始主动拿来数学,并在考试文化的深刻影响下现代数学知识最终被广泛生产和传播。而传统数学在改良、革命和改革的语境里若隐若现。第六、就解题研究来说,我国数学解题研究即使在49年后,其主题仍然主要源自国外,但显然,不管是否倡导传统,其底色被中国传统教育、数学及考试文化打下了深沉烙印,解题知识表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用数学以外的视角来对解题进行研究较少见到。对problem solving的翻译、理解在不同时代我们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涵义。

高保中,周远方[3](2016)在《2016年高考“选考内容”专题解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16年高考部分试卷(以全国卷为主)对"选考内容"(四个专题)的考查,与往年相比,稳中有变,继续秉承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重点内容重点凸显的考查方式.对四个专题的试题,从试题基本特色比较、各专题试题特点及典型解法评析和部分试题另解欣赏三方面进行分析和梳理,以期对2017年高考"选考内容"的复习有所启示.

张乃贵[4](2016)在《春来江水绿如蓝 似曾相识燕归来——2016年高考江苏数学试题评析及教学启示》文中认为2016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难度适中,贴近中学数学教学实际,既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试卷遵循了"多设问、缓梯度、有效增设难度"的命题思路.试题起点低、入口宽、区分度好,既给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又有效区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今年的试题和往年的试题有着许多一脉相承之处,延续了近几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的风格,平稳中有变化,平和有创新.

《数学通讯》编辑部[5](2016)在《2015年(第十五届)高中生数学论文竞赛评奖公告》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支持中学生开展数学论文写作这一活动,我刊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开展了十五届高中生数学论文写作竞赛.2015年(第十五届)高中生数学论文竞赛得到了广大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来稿踊跃.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评出特等奖5篇,一等奖50篇,二等奖240篇,现将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公布如下(同等奖次排名不分先后).

范丹萍[6](2015)在《基于贵阳两学校学生数学能力的研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贵州省从2010年实行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截至目前已经培养出两届毕业生,现在的高中都实行的都是新课标下的教学,从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新时期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内容为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教育大纲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增加,新课标下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应该更加能感受数学的精神,把握数学的脉搏,形成数学观念,具备更高的数学素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悟与理解在于数学能力的获得,而掌握以及灵活运用是数学知识能力最根本的体现。新课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向标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它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展现,也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深入的积淀。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是学习的目的,数学知识的积累是数学能力的蓄积,数学知识的应用与生活相联系是数学能力的展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能力的思想的不断扩充,它的外延在不断的延伸,那在新课标下贵州的学生到底具备了哪些数学能力。在近五年的教育改革下,到达了怎样的发展水平,是否符合甚至能否达到教育改革的标准,引发我们对贵州地区教育教学的考察。为此,本文首先从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分析研究数学能力的意义,以及数学能力对数学发展、数学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对课题探究提出自己的观点。数学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是思维思想上的触动,分析国内数学能力的发展现状,对此做出自己研究的评述。利用能力测试卷,调查贵阳普通高中与示范性高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现状,并对现状进行进一步剖析,得出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现状的原因,最后基于文献研究法与当下学校教育方式提出制定不同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与“导学案”的教学方式、新分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基础学生教学;改变教师观念, “同课异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注重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自我总结数学知识能力,重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此同时,注重分析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的关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正确的归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学的策略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符合新课标的精髓,符合理论创新,思想创新,能够更好地建立高效有效课堂,与时代所接轨与当代学生思想、学习方式所重合,也是为了更佳地促进贵州地区学校数学能力教育的发展。

夏洁[7](2013)在《高中数学选择题难度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在衡量试卷质量的众多指标中,试题难度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命题者对试题难度的控制不能通过考前预考的方式,通过经验方式估计试题难度,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若能获得一套科学预测试题难度的公式或模型,从而在考前准确地预测试题的难度,将会是提高试卷质量的重要保证。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固有因素、被试因素以及其它干扰因素。本研究试图通过统计样本的选择,保持被试水平的稳定性,从而控制被试因素的影响。为避免题型差异等因素的干扰,专门针对选择题展开,确定影响高中数学选择题难度的因素。以文献分析为主,调查分析为辅,将影响因素的划分从知识深度与广度两方面相结合,初步确定影响试题难度的10个影响因素情境或背景、涉及知识模块数、了解水平的关卡数、理解水平的关卡数、迁移水平的关卡数、初级运算水平的关卡数、中级运算水平的关卡数、高级运算水平的关卡数、解法唯一性水平、选项提示水平。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统计案例,对各个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得到了4个对试题难度影响极其显着的因素,分别是:情境或背景因素、涉及知识模块数,理解水平的关卡数、迁移水平的关卡数,它们与试题难度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520,0.494,0.732,0.788.本研究还对每个结果的产生进行了定性分析,试图从中得出更多对命题或教学有用的信息。最后,简单比较了两种试题难度预估模型的建模方法:人工神经网络和多元回归分析。最终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以上述四个因素为自变量,选择题试题难度为因变量的预估模型:y=0.142x1+0.087x2+0.081x3+0.274x4-0.198。相关系数为0.860,决断值为0.739,虽然预测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总体来说,本研究提供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预测试题难度的方法,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陈耀[8](2013)在《基于交汇的函数试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标课程中所要求的高考数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宽,而一份数学试卷所能涉及到的试题量少,处理这个矛盾的方法就是在一道数学试题中融入多个知识点,基于“交汇"而命制试题.这种命题方式为试题的命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就“交汇”视角下的函数试题进行研究.本文先阐述了“交汇”试题产生的背景以及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研究的目标、研究的意义,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基于交汇的函数试题进行研究;接着,界定了“交汇”的概念;基于此界定指出了“交汇”发展成数学试题的心理学依据,对“交汇”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提出“交汇”试题的命制原则;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基于交汇的函数试题分类研究,有基于交汇方式不同进行分类研究的,具体分为知识板块拼合交汇方式、数学模型交汇方式、数学思想方法叠加交汇方式、数学能力交汇方式等;还有基于函数所起作用不同进行分类研究的,具体分为函数作为背景知识的交汇命题、函数作为主考知识的交汇命题以及函数作为次考知识的交汇命题.

刘婷[9](2013)在《高考对数学运算求解能力考查的研究》文中指出运算求解能力是高中生应具备的数学五大能力之一,同时它是最基础与应用最广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把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为一个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提出了系统、明确的要求.因此,把这一目标有效地落实到教学中,成为所有数学教育者进一步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本文研究了高考考纲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要求,分析了近五年湖南高考试题对数学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并通过对笔者所在的长沙县一中的高中生进行运算求解能力模拟测试和对一些教师的访谈以及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了解到高中生数学运算求解用能力的现状,发现高中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提出数学运算求解的重要性和运算求解能力的概念进行界定.综合各家不同时期对数学运算求解能力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可以看出运算求解能力已普遍受关注.第二部分是提出问题.通过相关研究综述发现针对高考对数学运算求解能力考查的研究还是很少的,同时也少有从宏观的角度去结合考纲,针对高考试题对数学运算求解能力考查进行详细分析.因此,笔者认为本研究是有必要的.第三部分研究了高考考纲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要求.考纲指出运算求解能力是高中数学的主旋律,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要求做到运算的准确性,运算的合理性,运算的简捷性,运算的熟练性四个方面.第四部分详细分析了近五年湖南高考试题对数学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分析发现高考在考查代数、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概率、微积分、向量等相关基础知识时,同时考查运算求解能力.第五部分是高中生数学运算求解用能力的现状分析.通过对笔者所在的长沙县一中的高中生进行运算求解能力模拟测试和对一些教师的访谈以及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了解到高中生数学运算求解用能力的现状.第六部分是提高高中生的运算求解能力的教学建议.针对上几部分的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第七部分是案例展示.展示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两个数列专题的教学来提高高中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最后,总结本研究得到的结论和本研究的创新,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笔者未来准备研究高考对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

郝志刚[10](2010)在《由几何问题演变为高考试题的三个途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将几何问题演变成高考试题、探究高考试题的几何背景以及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已经成为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三个几何问题演变出三道高考试题的演变过程,以帮助教师体会和把握其方法,理清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与背景,搭建初、高中几何问题沟通的桥梁,并期望能在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课堂效益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1999年高考解析几何题的另一种解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9年高考解析几何题的另一种解法(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数学通法教学的研究 ——以函数与导数综合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数学解题
        2.1.2 通法的概念及特点
        2.1.3 通法与巧法的辩证统一
        2.1.4 函数与导数综合题通法举例
    2.2 理论基础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2 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
        2.2.3 与通法教学的联系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
    3.1 研究框架
    3.2 研究对象
    3.3 方法与实施
        3.3.1 测试卷的设计与发放
        3.3.2 访谈设计与实施
    3.4 现状与分析
        3.4.1 学生通法解题现状分析
        3.4.2 教师通法教学现状分析
    3.5 基于现状的实践研究
    3.6 跟踪评价
第四章 通法教学的策略
    4.1 教师“教”的策略
        4.1.1 课前备课策略
        4.1.2 课堂实施策略
        4.1.3 课后评价与跟踪策略
    4.2 学生“学”的策略
        4.2.1 自主总结通法
        4.2.2 归纳适用通法的同类题
        4.2.3 辩证看待通法与巧法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函数与导数综合题测试
致谢

(2)中国数学解题知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题记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概念与方法
    2.1 概念及界定
    2.2 研究框架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理论背景和文献综述
    3.1 知识的社会视角
    3.2 我国数学解题知识研究综述
第四章 数学解题知识的源流
    4.1 数学解题概念体系的形成
    4.2 解题知识内容的演进
第五章 数学解题知识的生产制造与传播
    5.1 明、清至民国数学解题知识的生产制造与传播
    5.2 新中国数学解题知识的生产制造与传播
第六章 数学解题知识的性质和特征
    6.1 数学解题知识的性质
    6.2 数学解题知识的特征
第七章 中西方数学及教育交汇中的数学解题知识
    7.1 中国传统数学和送来的数学
    7.2 拿来的数学及教育与传统
    7.3 改良革命改革语境中的数学解题知识
第八章 国际视野里的数学解题研究
    8.1 主流数学解题研究:从经验到理论
    8.2 数学解题知识的国际交流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作者简历和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3)2016年高考“选考内容”专题解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试题基本特色比较
    1. 全国卷要求高于地方卷
    2.“几何证明选讲”专题的试题总体难度高于其他专题
二、各专题试题特点及解题方法探微
    1. 几何证明选讲
    2. 矩阵与变换
    3.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4. 不等式选讲
三、试题另解赏析

(6)基于贵阳两学校学生数学能力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问题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数学能力
        2.1.1 数学能力结构成分文献研究
        2.1.2 关于数学能力研究的述评
    2.2 数学能力的现状研究文献
    2.3 理论基础
3. 数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3.1 研究的对象、方法、过程
        3.1.1 研究的对象
        3.1.2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3.2 学生研究结果分析
        3.2.1 学生能力测试卷结果分析
        3.2.2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3.3 教师调查分析
    3.4 造成学生数学能力现状的原因剖析
        3.4.1 学生的主观原因
        3.4.2 教育现状问题
        3.4.3 教师的客观因素
4. 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策略
    4.1 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水平
        4.1.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4.1.2 “导学案”教学,两者结合
        4.1.3 分组教学方式
    4.2 改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4.2.1 “同课异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
        4.2.2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4.3 注重学生知识转化能力
        4.3.1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4.3.2 注重知识的总结,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4.4 注重非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的关系
5. 研究的结论
    5.1 研究的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高中数学选择题难度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一般难度研究
        1.2.2 数学试题难度研究
        1.2.3 其它相关学科试题难度研究
        1.2.4 研究取得的经验与启示
    1.3 问题提出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试题难度影响因素的初步确定
    2.1 概念界定
        2.1.1 试题
        2.1.2 难度
        2.1.3 影响因素
    2.2 理论基础
        2.2.1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2.2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2.2.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知识技能目标要求
    2.3 调查分析
        2.3.1 调查目的
        2.3.2 调查对象选取
        2.3.3 问卷设计
        2.3.4 调查结果
    2.4 结论
        2.4.1 影响因素的初步确定
        2.4.2 影响因素的量化标准
第3章 试题难度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3.1 数据选取
        3.1.1 控制“被试因素”的影响
        3.1.2 控制题型差异的影响
    3.2 影响因素量化标准信度检验
    3.3 数据正态检验
    3.4 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3.4.1 情境或背景因素
        3.4.2 知识模块数量
        3.4.3 了解水平的关卡数
        3.4.4 理解水平的关卡数
        3.4.5 迁移水平的关卡数
        3.4.6 初级运算水平关卡数
        3.4.7 中级运算水平关卡数
        3.4.8 高级运算水平关卡数
        3.4.9 运算水平因素调整
        3.4.10 解法唯一性水平
        3.4.11 选项提示水平
    3.5 小结
第4章 统计结果的定性分析
    4.1 情境或背景因素
    4.2 知识模块数
    4.3 了解水平的关卡数
    4.4 理解水平的关卡数
    4.5 迁移水平的关卡数
    4.6 运算水平
    4.7 解法唯一性水平
    4.8 选项提示度水平
第5章 试题难度预估模型的建立
    5.1 预估模型方法介绍
        5.1.1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5.1.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2 建立试题难度预估模型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总结
    6.2 研究的新意与不足
        6.2.1 研究的新意
        6.2.2 研究的不足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交汇的函数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看现状
        1.2.2 从对教师的访谈看现状
        1.2.3 从对近三年的高考卷分析看现状
    1.3 问题提出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案例研究法
        1.6.3 访谈研究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建构
    2.1 交汇的界定
        2.1.1 “交汇”在词典中的解释
        2.1.2 “交汇”在中国知网中的解释
        2.1.3 本文的界定
    2.2 交汇成为数学试题命制方式的心理学理论
        2.2.1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2.2 桑代克的迁移理论
        2.2.3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2.3 理论基础
    2.4 基于交汇的试题命制原则
第三章 基于交汇的函数试题分类研究
    3.1 基于交汇方式的函数试题分类研究
        3.1.1 知识板块拼合交汇方式
        3.1.1.1 函数与集合的交汇
        3.1.1.2 函数与算法的交汇
        3.1.1.3 函数与方程的交汇
        3.1.1.4 函数与不等式的交汇
        3.1.1.5 函数与数列的交汇
        3.1.1.6 函数与定积分的交汇
        3.1.1.7 函数与向量的交汇
        3.1.1.8 函数与概率统计的交汇
        3.1.1.9 函数与立体几何的交汇
        3.1.1.10 函数与解析几何的交汇
        3.1.1.11 函数与其它知识点的交汇
        3.1.2 数学模型交织交汇方式
        3.1.3 数学思想方法叠加交汇方式
        3.1.3.1 以函数与方程思想为主的函数交汇
        3.1.3.2 以数形结合思想为主的函数交汇
        3.1.3.3 以分类与整合思想为主的函数交汇
        3.1.3.4 以化归与转化思想为主的函数交汇
        3.1.3.5 以特殊与一般思想为主的函数交汇
        3.1.3.6 以有限与无限思想为主的函数交汇
        3.1.3.7 以或然与必然思想为主的函数交汇
        3.1.4 数学能力交织交汇方式
        3.1.4.1 以空间想象能力考查为主的交汇
        3.1.4.2 以抽象概括能力考查为主的交汇
        3.1.4.3 以推理论证能力考查为主的交汇
        3.1.4.4 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为主的交汇
        3.1.4.5 以数据处理能力考查为主的交汇
    3.2 基于函数所起作用的交汇试题分类研究
        3.2.1 函数作为背景知识的交汇命题
        3.2.2 函数作为主考知识的交汇命题
        3.2.3 函数作为次考知识的交汇命题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附录一:盘点2011年高考数学中的“高观点”试题
附录二:交汇视角下的2012年高考福建数学卷
附录三: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2012年高考函数考查中的渗透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高考对数学运算求解能力考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概念界定
    1.3 相关研究综述
2 问题的提出
3 高考考纲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要求
    3.1 运算求解的合理性
    3.2 运算求解的简捷性
    3.3 运算求解的准确性
    3.4 运算求解的熟练性
4 高考试题对数学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分析
    4.1 考查运算求解的合理性
    4.2 考查运算求解的简捷性
    4.3 考查运算求解的准确性
    4.4 考查运算求解的熟练性
5 高中生运算求解能力的现状分析
    5.1 调查对象
    5.2 材料
    5.3 研究方法
    5.4 调查结果与分析
6 针对高考考查要求,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6.1 概念清楚,熟练掌握公式、法则
    6.2 培养思路分析能力,进而合理运算
    6.3 注重归纳总结与错误分析
    6.4 激发高中生对数学运算求解的兴趣
7 案例展示
    7.1 专题一 数列求和
    7.2 专题二 递推数列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1999年高考解析几何题的另一种解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数学通法教学的研究 ——以函数与导数综合题为例[D]. 谭润英.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2]中国数学解题知识的研究[D]. 董玉成.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 [3]2016年高考“选考内容”专题解题分析[J]. 高保中,周远方. 中国数学教育, 2016(18)
  • [4]春来江水绿如蓝 似曾相识燕归来——2016年高考江苏数学试题评析及教学启示[J]. 张乃贵. 中学数学, 2016(15)
  • [5]2015年(第十五届)高中生数学论文竞赛评奖公告[J]. 《数学通讯》编辑部. 数学通讯, 2016(05)
  • [6]基于贵阳两学校学生数学能力的研究分析[D]. 范丹萍.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1)
  • [7]高中数学选择题难度影响因素研究[D]. 夏洁.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2)
  • [8]基于交汇的函数试题研究[D]. 陈耀.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2)
  • [9]高考对数学运算求解能力考查的研究[D]. 刘婷. 湖南师范大学, 2013(06)
  • [10]由几何问题演变为高考试题的三个途径[J]. 郝志刚. 中国数学教育, 2010(20)

标签:;  ;  ;  ;  ;  

1999年高考解析几何题的另一种解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