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提取覆盆子汁的研究

酶法提取覆盆子汁的研究

一、酶法提取树莓汁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小曼,李晔,辛秀兰,陈亮,于然,吴志明[1](2021)在《红树莓活性成分提取物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红树莓是一种具有商业应用价值和药物研究价值的"黄金水果"。红树莓的果实、根茎、叶片和果籽等均含有丰富的抗炎、抗氧化、降低慢性疾病风险的活性成分。综述近年来红树莓中脂肪酸、有机酸、树莓酮、花青素等活性成分的鉴定技术和提取纯化工艺,以及这些活性成分在药理保护和食品开发中的研究成果,并对红树莓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王美美,刘振忠,于泳渤,丛希娜,段腊梅,王妍惠,吕长鑫,励建荣[2](2021)在《复合酶解制作红树莓汁工艺的优化及抗氧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优化红树莓酶解制汁工艺,并探究其抗氧化性。方法以出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酶解红树莓制汁工艺条件,使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3种方法评价红树莓汁抗氧化性。结果复合酶解制备红树莓汁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5:4:1,酶添加量0.15%,酶解温度47℃,酶解时间59min,此条件下红树莓出汁率达到86.10%;酶解后活性成分含量较原汁相比显着增加,红树莓汁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总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0.970、0.978,且黄酮和花色苷在总酚的抗氧化性上起主要贡献作用。结论在最佳酶解条件下制备的红树莓汁出汁率较高,且抗氧化性强,本研究可为红树莓系列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张卓[3](2020)在《红树莓提取物复配益生菌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红树莓(Rubus idaeus L.)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浆果,含有较多植物多糖。目前,虽然有关红树莓活性成分与机体健康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关于树莓多糖对肠道健康裨益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红树莓海尔特兹品种和2株益生菌为材料,优化了红树莓提取物(以粗多糖得率作为指标)的制备工艺,对比了使用红树莓提取物与合成培养基体外培养益生菌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给昆明小鼠灌胃不同水平的红树莓提取物以及红树莓提取物与益生菌的组合,通过观察小鼠生理指标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评价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旨在为树莓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检测表明,红树莓品种海尔特兹鲜果中钙、铁、钾、磷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单糖含量4.74 g/100g,碳源较为充足,具备支持益生菌生长的潜力;粗多糖含量为0.21%,为后续优化红树莓多糖提取工艺提供了数据支持。(2)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实验、正交试验确定了红树莓水提物(以粗多糖得率作为指标)最适提取参数为料液比1:4.04、水浴温度75.05°C、超声时间24.82min,复合酶适宜反应p H为4.5、温度45°C、时间1h,在此条件下红树莓粗多糖的得率为10.30%。(3)经37?C厌氧培养发现,与MRS培养基相比,植物乳杆菌12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21)在红树莓提取物培养基的生长稳定期推迟2 h,活菌数为6.60×109 CFU/m L,在MRS培养基中的活菌数为5.84×109 CFU/m L,两者接近。与BBL培养基相比,长双歧杆菌1.2186(Bifidobacterium longum 1.2186)在红树莓提取物中的活菌数为5.94×109 CFU/m L,在BBL培养基中的活菌数为5.34×109 CFU/m L。这表明红树莓提取物具有支持2株益生菌生长的潜力。(4)转录组测序表明,与对照相比,植物乳杆菌121在红树莓提取物培养基中厌氧培养16 h后,共有547个存在显着性表达性差异基因(DEGs),其中255个有上调的DEGs,292个下调的DEGs。与功能分类相关的显着上调GO富集主要与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酶和糖代谢的酶有关。与生物过程相关的显着上调GO富集主要与金属离子(包括钾离子)运输、多元醇代谢、蛋白分解代谢等代谢过程有关。与细胞组成相关的显着上调GO富集主要与蛋白酶复合体、肽链内切酶复合体、苏氨酸型肽酶活性、细胞壁有关。植物乳杆菌121显着上调的KEGG富集主要关于淀粉和蔗糖的代谢、甘油酯新陈代谢。这表明,红树莓提取物通过影响氨基酸和糖代谢的酶来促进菌株的生长。(5)摄入低平树莓提取物配合益生菌能提高小鼠粪便中β-葡萄糖苷酶酶活。饲喂小鼠28天后,高通量测序研究小鼠粪便的微生物多样性表明,在门水平上,尽管各实验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都有所增加,但摄入低水平树莓提取物复配植物乳杆菌121组合增幅最大为0.025。总体上,摄入红树莓提取物复配植物乳杆菌121能更好促进肠道微生物多样性。(6)灌胃28天实验表明,摄入红树莓提取物或与益生菌复配,有助于控制小鼠总胆固醇在较低范围。摄入高(低)水平红树莓提取物或复配益生菌可以降低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活性,同时摄入高水平红树莓提取物可以使小鼠血液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回归正常范围。这些数据表明,摄入高(低)水平红树莓提取物或红树莓提取物复配益生菌对小鼠肝功能有积极的改善作用。组织切片观察表明,摄入红树莓提取物(或复配益生菌)对小鼠的小肠组织无伤害,也不会引发肝脏毒性。综上,本研究以粗多糖为指标,在分析红树莓营养成分以及优化其提取物制备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红树莓提取物单独或复配益生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证实红树莓提取物不仅能够促进益生菌的生长,而且其复配益生菌有助于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这一工作为开发高值化的红树莓产品提供了新思路,为红树莓的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吴国美[4](2020)在《三种小浆果复合饮料的研制及抗氧化性、花色苷提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树莓、蓝莓和蓝靛果是营养和保健价值极高的小浆果,因为果实采收后容易出现组织软化、腐败变质等问题,所以鲜食只占市场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加工成产品。本研究以树莓、蓝莓和蓝靛果为原料,采用酶解法提高小浆果的出汁率及增加活性物质的溶出,以三种小浆果原汁为原料研制复合饮料,研究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贮藏期间的稳定性,延长三种小浆果的保质期。最后对浆果汁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并研究果浆的花色苷提取工艺,为开发健康营养的饮品奠定了基础,并为饮料的进一步功能性研究及花色苷有效提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三种小浆果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贮藏期间稳定性的研究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复合饮料配方,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复合饮料酶解工艺和饮料的复合稳定剂组合;分别测定复合饮料在37℃贮藏30 d,20℃贮藏60 d和4℃贮藏90 d的情况下,花色苷、Vc、总酚、可溶性固形物、感官评分、菌落总数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在4℃、20℃和37℃贮藏15 d和30 d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1)树莓、蓝莓和蓝靛果复合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基本相同,果胶酶添加量为0.26~0.27%、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92%、酶解温度为47~48℃,酶解时间为1.5 h,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树莓的出汁率为(71.02±0.64)%、蓝莓的出汁率为(68.36±0.26)%、蓝靛果出汁率为(80.67±0.56)%。与对照组自然解冻出汁率相比,树莓出汁率提高了11.59%,蓝莓出汁率提高了10.64%、蓝靛果出汁率提高了14.52%。复合酶解对浆果汁中的Vc、蛋白质、花色苷和总黄酮都有积极的影响,对浆果汁中的总酚和总糖影响不明显。(2)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树莓原汁为20%,蓝莓原汁为5%,蓝靛果原汁为10%,白砂糖为10%。按照此配方调配复合饮料,感官评分为(98.13±1.50)分。(3)复合稳定剂的最佳组合为CMC为0.22%,结冷胶为0.11%,黄原胶为0.06%,此时复合饮料的稳定系数为(0.98±0.001)。(4)贮藏期间,复合饮料中的花色苷、Vc和总酚的保存率在4℃下最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在贮藏期间变化不明显,感官评分在4℃下最高。在不同温度下贮藏,复合饮料的菌落总数均符合食品微生物安全标准,都不超过100 CFU/m L。复合饮料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O2-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都呈下降的趋势。2、果汁的抗氧化能力测定及果浆中花色苷提取工艺的研究试验测定体外抗氧化的指标来评价树莓、蓝莓、蓝靛果和复合果汁的抗氧化能力;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三种果浆的花色苷提取工艺。结果表明:(1)四种浆果汁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2-自由基率、O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且总还原力较强,抗氧化的能力随着浆果汁的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抗氧化能力与浆果汁中的花色苷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2)采用超声-微波辅助来提取果浆中的花色苷,树莓果浆花色苷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0 g/m L,乙醇体积分数90%,微波功率315 W,微波时间90 s,超声功率480 W,超声时间40 min,花色苷提取量为(0.33±0.02)mg/g。蓝莓果浆花色苷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0 g/m L,乙醇体积分数90%,微波功率301 W,微波时间90 s,超声功率396 W,超声时间20 min,花色苷提取量为(0.77±0.03)mg/g。蓝靛果果浆花色苷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0 g/m L,乙醇体积分数90%,微波功率315 W,微波时间90 s,超声功率432 W,超声时间30 min,花色苷提取量为(5.00±0.21)mg/g。在溶剂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按照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将提取后的树莓、蓝莓和蓝靛果果浆按照4:1:2调配得到复合提取量,得到的复合花色苷提取量为(1.73±0.03)mg/g。四种花色苷的色差相差不大,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确认化学组成为花色苷类物质。

王惠[5](2020)在《乳酸菌发酵树莓汁工艺及其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树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为蔷薇科悬钩子属灌木型植物。树莓果实甘爽多汁,含有丰富的鞣花酸、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树莓果实成熟后极易腐烂,不耐贮运,非常有必要开展树莓果实的深加工。果蔬汁乳酸菌发酵,不仅能够增加果蔬汁有机酸、香气物质的种类,改善风味,而且还能够提高其降血糖、抗氧化等保健功效。为了开发功能性树莓汁,本研究首先筛选适于树莓汁发酵的优良功能性乳酸菌,使用该乳酸菌进行树莓汁发酵,研究了工艺条件对树莓汁乳酸菌发酵的影响,并对发酵树莓汁的抗氧化、抗肿瘤性能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优良发酵树莓汁乳酸菌的筛选。从模拟胃肠道耐受性能、抑菌性能、粘附性能、抗氧化性能、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性能等5个方面对12株乳酸菌进行筛选,得到5株性能良好的乳酸菌,分别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YJ1、YJ10,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SL、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T34、Lactobacillus acidipiscis YJ5。用这5株乳酸菌发酵树莓汁,其中副干酪乳杆菌YJ1在树莓汁中的生长能力最强。因此,副干酪乳杆菌YJ1为适宜的树莓汁发酵菌株。(2)树莓汁发酵工艺研究及成分分析。以活菌数为指标,研究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加糖量、初始pH对树莓汁发酵工艺的影响,并进行了工艺优化,其最佳发酵工艺为:接种量3%、加糖量6%、初始pH为4.5、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5.6 h、,最终活菌数达到9.71 log CFU/mL。发酵后树莓汁中总酚含量增加了18.58%,黄酮含量增加了23.00%,总酸含量显着增加,有机酸、酚酸种类增加。乳酸菌发酵后的树莓汁口感良好。(3)发酵树莓汁的体外抗氧化功能评价。与未发酵的树莓汁相比,发酵树莓汁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羟基自由基能力分别提高了35.13%和25.08%。用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测定的总抗氧化能力分别增加了36.31%、39.48%。树莓汁中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RAP总抗氧化性能呈显着正相关。总之,乳酸菌发酵后树莓汁抗氧化能力显着提高。(4)发酵树莓汁的体外抗肿瘤性能评价。采用Cell Counting Kit(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判断树莓汁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作用,并从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三方面进一步分析原因。研究发现,发酵树莓汁能够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细胞活性,其IC50为17.047μL/mL;能够呈剂量依赖性提高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能够在G0/G1期阻滞细胞周期;能够促进细胞凋亡,浓度为16μL/mL时,凋亡细胞达66.37%。与未发酵树莓汁相比,发酵树莓汁抑制肿瘤细胞活性能力、促进乳酸酸脱氢酶释放能力、促进细胞凋亡能力显着提高。

涂李军[6](2020)在《红树莓花青素的提取纯化、降血脂和益生元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了红树莓花青素的提取纯化以及其对高血脂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红树莓花青素粗提工艺条件。其次,优化了大孔树脂纯化花青素的工艺条件,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了花青素粗提物的成分,通过制备型液相色谱成功制备了四种花青素单体;随后,通过动物试验研究了红树莓花青素粗提物对高血脂症的影响,并利用转录组学分析了其降血脂机制;最后,采用红树莓花青素单体和高血脂人群粪便中的肠道微生物体外培养研究了红树莓花青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酶法对红树莓花青素进行提取。以红树莓花青素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花青素提取温度、时间、固液比和果胶酶浓度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红树莓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果胶酶浓度57.03 U/m L、料液比19.85 g/ml、温度38.00℃和时间57.35 min。预测提取率为402.51?g/g。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测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采用DM301、D101、HP-20、X-5和AB-8五种大孔树脂对红树莓花青素的粗提液进行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结果表明,X-5大孔树脂对红树莓具有较强的吸附和解吸能力。经过酶法提取和X-5树脂纯化后得到的红树莓花青素的提取率为0.28‰,纯度为60.08%。2、用LC-MS/MS对红树莓花青素粗提物进行成分鉴定。结合质谱分析以及文献报道,红树莓花青素提取物被鉴定出14种花色苷,它们的相对丰度总计为60.08%。该粗提物中还鉴定出了其他多酚,如原花青素B2(11.4.4%)和L-表儿茶素(6.49%)。此外,还含有少量酸,如鞣花酸(7.16%)、柠檬酸(4.07%)、对香豆酸(1.92%)和积雪草酸(0.15%)。采用半制备型液相色谱,对红树莓粗提物进行纯化,制备出4种红树莓花青素单体,并经分析型液相色谱检测为单一色谱峰。经过质谱检测和对照已有结论表明这四个单体分别为矢车菊素-3-O-双己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芸香糖苷。3、采用动物试验研究了红树莓花青素提取物(RRE)摄入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血脂小鼠的影响。高血脂小鼠被灌胃RRE 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摄入RRE的小鼠体重和脂肪组织质量显着降低(p<0.05)。此外,RRE治疗显着(p<0.05)降低了高血脂症小鼠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通过转录组分析和荧光定量PCR验证,证实了RRE摄入会调控Pparα、Hmgcr、Ldlr、Cyp7a1、Acsl3、Pnpla2和Pin4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降血脂的效果。根据KEGG通路分析,RRE摄入激活Pparα进一步调控目标基因。同时,RRE调节Hmgcr和Cyp7a1基因表达从而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和转化,降低了Ldlr基因的表达从而限制胆固醇的运输。另外,RRE摄入可以加速体内的甘油三酯向脂肪酸的转化。最终结果表明RRE摄入通过调节与脂质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从而达到降血脂功能。4、研究了四种花青素单体对肠道环境的影响。通过将四种花青素单体与高血脂人群肠道微生物进行体外模拟培养,发现四种单体均能促进肠道菌群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但是对大肠杆菌数量无显着影响。经过与花青素单体的共培养后,肠道菌群内的脂肪酶、β-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活力显着降低,纤维素酶活力无显着变化。此外,相对于空白组,加入花青素组中阿魏酸、对香豆酸、咖啡酸和没食子酸含量大幅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四种花青素单体都能改善高血脂人群的肠道环境从而改善高血脂症。

张南海,石雅,赵亮,张列兵,王成涛,籍保平,葛章春,周峰[7](2019)在《树莓紫薯复合果酒发酵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基于紫薯糖化液可为树莓发酵果酒提供糖分、紫薯酰基化花色苷可提高果酒花色苷稳定性的特性,以树莓和紫薯为原料,探讨了酶种类、酶添加量、水解时间等因素对紫薯液化糖化液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影响,以及发酵方式、酵母种类、发酵温度和树莓汁添加量等对复合果酒酒精度、二氧化碳失重、pH值和还原糖、总糖、总酸、花色苷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影响,比较了复合果酒、树莓酒、紫薯酒贮藏期间花色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紫薯最佳液化、糖化条件:选择耐高温α-淀粉酶,酶添加量为0.9 mL/kg,液化时间为3 h,复合糖化酶添加量为1.2 mL/kg,糖化时间为3.5 h;复合果酒的最佳发酵参数:采用异步糖化发酵,酵母种类为BV818酵母,发酵温度为25℃,树莓汁添加量60%。所得果酒酒精度为11.7%vol,果香、酒香良好,柔和爽口。采用树莓紫薯复合发酵可提高树莓酒贮藏期间花色苷稳定性。

师聪,李哲,张建萍,陈尚龙,巫永华,刘辉[8](2020)在《超声波辅助酶法澄清树莓果汁的工艺优化》文中指出为了提高超声波辅助酶法制备树莓果汁出汁率和透光率,探讨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果胶酶用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树莓果汁出汁率和透光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以树莓出汁率和透光率为响应值,运用期望函数同时优化多目标途径,优化了超声波辅助酶法制备树莓果汁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超声功率100 W,超声时间27 min,果胶酶添加量0.06%,酶解时间1.5 h,酶解温度44℃,在该条件下期望函数值最高为0.89,对应的树莓出汁率为84.05%,透光率为88.82%,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说明该模型实验回归性好,拟合度高。

王帅夫[9](2019)在《树莓籽油的提取精炼工艺及加热稳定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树莓籽油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油脂,其脂肪酸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和亚麻酸,具有显着的抗炎和抗氧化等功能,发展前景广阔,然而目前对树莓籽油的工业生产工艺及相关研究报道却很少。因此,本课题对树莓籽油提取、精炼(脱胶、脱酸、脱色)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树莓籽精炼油在经过不同温度加热之后的各项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的变化,研究了其加热稳定性。试验结果如下:1.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进行提取单因素研究,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优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正己烷提取树莓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8min、料液:1:9(g/mL)。在此工艺条件下,树莓籽油得率是12.31%。2.树莓籽毛油精炼工艺研究,结果表明:(1)以脱胶温度、加水量、脱胶时间为影响因素,脱胶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树莓籽毛油联合脱胶的最佳条件是:脱胶温度为75℃,加水量为油重5%,脱胶时间为2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树莓籽油脱胶率为84.94%。(2)以脱酸温度、超碱量、脱酸时间为影响因素,脱酸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树莓籽毛油碱炼脱酸的最佳条件为:脱酸温度为75℃,超碱量为0.25%,脱胶时间为35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树莓籽油脱酸率为86.89%。(3)以脱色温度、活性炭量、脱色时间为影响因素,脱色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树莓籽毛油吸附脱色的最佳条件是:脱色温度为70℃,活性炭量为油重6%,脱色时间为3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树莓籽油脱色率为76.67%3.对比分析了树莓籽毛油和精炼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树莓籽油在精炼后,酸价符合一级国家植物油卫生标准,磷脂含量、过氧化值、羰基价均符合国家植物油卫生标准;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亚油酸和亚麻酸,总占比为96.962%。制备得到的树莓籽精炼油中,无溶剂残留。4.分析了在不同加热温度下树莓籽精炼油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树莓籽精炼油不适合长时间高温加热,否则会使其理化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亚油酸、亚麻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对人体健康不利。加热温度<120℃、加热时间<3h能够最好地保留树莓籽精炼油的营养价值。通过以上研究结果,为树莓籽油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刘畅[10](2019)在《红树莓及其提取物对HepG2细胞脂肪积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树莓主要栽培在我国东北地区,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食疗价值,对脂类代谢的调节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研究了红树莓原汁、红树莓果酒、红树莓果提取物、籽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含量、多酚物质构成及其与鞣花酸、覆盆子酮对HepG2细胞脂肪积累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测定红树莓原汁、红树莓果酒、红树莓果和籽提取物中总酚、黄酮、原花青素、花色苷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红树莓原汁中总酚14.90±0.78 mg GAE/g、黄酮7.45±0.52mg RE/g、原花青素 75.42±3.79mg CE/g、花色苷 3.53±0.26mg CGE/g;红树莓果酒中总酚 35.01±2.06 mg GAE/g、黄酮 21.21±1.03 mg RE/g、原花青素 149.20±4.90 mg CE/g、花色苷 4.69±0.32 mg CGE/g;红树莓果提取物中总酚 15.18±0.94 mg GAE/g、黄酮 1.25±0.07mg RE/g、原花青素 20.35±1.06mg CE/g、花色苷 1.15±0.70mg CGE/g;红树莓籽提取物中总酚15.35±1.55 mg GAE/g、黄酮11.22±0.66 mg RE/g、原花青素27.08±0.99mg CE/g、花色苷未检出。2.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红树莓原汁、果酒、果提取物和籽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红树莓原汁、果酒、果提取物和籽提取物中共鉴定出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没食子酸、咖啡酸、鞣花酸六种活性成分,其中红树莓果酒中总量化多酚含量最高;红树莓原汁中含有芦丁、儿茶素、隐绿原酸、异鼠李素等10种活性成分;红树莓果酒中含有没食子酸、槲皮素、鞣花酸、咖啡酸等9种活性成分;红树莓果提取物中含有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鞣花酸等13种活性成分;红树莓籽提取物中含有表儿茶素、儿茶素、鞣花酸、槲皮素等12种活性成分。3.采用油红O染色方法,以脂质含量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为指标,对不同油酸造模剂诱导HepG2细胞后细胞内脂肪积累情况进行研究比较,筛选出合适的造模剂诱导细胞建立脂肪积累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的油酸造模剂A选用500 μmol/L的浓度诱导效果最好,此时细胞内脂质含量和TG含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75倍和1.71倍;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溶剂的油酸造模剂B选用1000 μmol/L的浓度诱导效果最好,此时细胞内脂质含量和TG含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2.10倍和1.93倍;酒精造模剂诱导细胞后未能观察到细胞内明显地脂肪积累;通过比较不同油酸造模剂对细胞脂肪积累影响,最终采用1000 μmol/L的油酸造模剂B诱导HepG2细胞建立脂肪积累模型。4.噻唑蓝(MTT)法试验结果表明:分别采用浓度为200 μg/mL的红树莓果提取物、4mg/mL的红树莓籽提取物、2%的红树莓原汁、1%的红树莓果洒、40μmol/L的鞣花酸、250 μmol/L的覆盆子酮作为红树莓及其活性成分干预HepG2细胞脂肪积累的上限质量浓度。5.红树莓提取物能显着降低1000 μmol/L油酸诱导的肝细胞脂肪积累,其中200μg/mL红树莓果提取物处理细胞时,与模型组相比,胞内脂质含量降低了 25.93%,TG含量降低了 37.2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降低了 32.0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升高了 32.36%;4 mg/mL红树莓籽提取物处理时,胞内脂质含量降低了47.12%,TG含量降低了 46.23%,LDL-C含量降低了 35.32%,HDL-C含量升高了35.51%;2%红树莓原汁处理时,胞内脂质含量降低了 27.61%,TG含量降低了27.20%,LDL-C含量降低了 23.30%,HDL-C含量升高了 23.60%;1%红树莓果酒处理时,胞内脂质含量降低了 15.13%,TG含量降低了 11.22%,LDL-C含量降低了11.33%,HDL-C含量升高了 12.36%;40 μmol/L鞣花酸处理时,胞内脂质含量降低了29.64%,TG含量降低了 29.40%,LDL-C含量降低了 20.09%,HDL-C含量升高了14.61%;250 μmol/L覆盆子酮处理时,胞内脂质含量降低了 23.18%,TG含量降低了28.24%,LDL-C含量降低了 13.64%,HDL-C含量升高了 19.27%。表明红树莓及其提取物能够降低HepG2细胞内脂肪的积累。

二、酶法提取树莓汁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酶法提取树莓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红树莓活性成分提取物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红树莓的活性成分及鉴定检测技术
    1.1 活性成分
    1.2 酸类活性成分的检测鉴定
    1.3 树莓酮与黄酮类活性成分的检测鉴定
    1.4 花青素与原花青素的检测鉴定
2 红树莓活性成分提取与纯化工艺
    2.1 花青素与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化
    2.2 树莓酮与黄酮类的提取纯化
    2.3 酸类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
3 红树莓活性成分的作用与应用
    3.1 药理保护作用及机理
        3.1.1 抗炎抗氧化
        3.1.2 降糖降血脂
        3.1.3 癌症预防与辅助治疗
    3.2 食品开发及工艺优化
4 结语

(2)复合酶解制作红树莓汁工艺的优化及抗氧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红树莓汁制备
        1.3.2 复合酶比例确定
        1.3.3 单因素实验
        1.3.4 响应面优化实验
        1.3.5 活性成分测定
        1.3.6 体外抗氧化性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酶比例确定
    2.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2.2.1 酶添加量对红树莓出汁率影响分析
        2.2.2 酶解温度对红树莓出汁率影响分析
        2.2.3 酶解时间对红树莓出汁率影响分析
    2.3 响应面实验优化结果
        2.3.1 模型建立及显着性分析
        2.3.2 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及优化结果
    2.4 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红树莓汁品质比较分析
    2.5 体外抗氧化性结果分析
        2.5.1 红树莓果汁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影响分析
        2.5.2 红树莓果汁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影响分析
        2.5.3 红树莓果汁对总还原力影响分析
    2.6 红树莓汁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红树莓提取物复配益生菌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树莓概述
        1.1.1 树莓营养成分
        1.1.2 树莓功能成分
        1.1.3 树莓多糖
    1.2 肠道菌群概述
        1.2.1 肠道菌群构成和功能
        1.2.2 肠道益生菌的作用
    1.3 浆果提取物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1.3.1 浆果活性物质促进益生菌生长的可能性
        1.3.2 浆果中多糖物质促进益生菌生长的潜力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立题依据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红树莓提取物制备工艺优化
    2.1 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红树莓鲜果营养成分测定
        2.2.2 非酶法制备红树莓提取物单因素试验
        2.2.3 非酶法制备红树莓提取物的响应面试验
        2.2.4 酶法制备红树莓提取物单因素试验
        2.2.5 酶法制备红树莓提取物正交试验
        2.2.6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红树莓鲜果的营养成分及含量
        2.3.2 非酶法制备红树莓提取物的单因素分析
        2.3.3 非酶法制备红树莓提取物的响应面分析
        2.3.4 酶法制备红树莓提取物的单因素分析
        2.3.5 酶法制备红树莓提取物工艺条件的正交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红树莓提取物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菌株的活化与培养
        3.2.2 菌株生长曲线的绘制
        3.2.3 菌株培养前后红树莓提取物的成分变化
        3.2.4 乳酸菌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3.2.5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益生菌培养前后红树莓提取物的成分变化
        3.3.2 红树莓提取物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红树莓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4.1 材料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小鼠的饲养和灌胃
        4.2.2 小鼠粪便菌落总数计数
        4.2.3 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
        4.2.4 肝功能与血脂指标测定
        4.2.5 肝脏与小肠组织切片观察
        4.2.6 小鼠粪便微生物菌群的高通量测序
        4.2.7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红树莓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4.3.2 红树莓提取物对小鼠生理状态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讨论
    5.1 红树莓提取物与益生菌生长的关联性
    5.2 红树莓多糖单独或复配益生菌对宿主肠道菌群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4)三种小浆果复合饮料的研制及抗氧化性、花色苷提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树莓的简介
        1.1.1 树莓的营养成分及功效作用
        1.1.2 树莓的加工现状
    1.2 蓝莓的简介
        1.2.1 蓝莓的营养成分及功效作用
        1.2.2 蓝莓的加工现状
    1.3 蓝靛果的简介
        1.3.1 蓝靛果的营养成分及功效作用
        1.3.2 蓝靛果的加工现状
    1.4 复合饮料研究进展
        1.4.1 国内外浆果复合饮料研究现状
        1.4.2 加工工艺及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1.5 抗氧化及花色苷提取研究
        1.5.1 抗氧化性研究
        1.5.2 花色苷提取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原料与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3 试验技术路线
    2.2 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2.2.1 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控制点
        2.2.2 三种小浆果的酶解工艺研究
        2.2.3 复合饮料的配方研究
        2.2.4 复合饮料稳定剂的选择
        2.2.5 复合饮料贮藏稳定性研究
    2.3 抗氧化性及花色苷提取工艺研究
        2.3.1 浆果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3.2 果浆中花色苷的超声-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2.4 试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3.1.1 三种小浆果的酶解工艺研究
        3.1.2 复合饮料的配方研究
        3.1.3 复合饮料稳定剂的选择
        3.1.4 复合饮料贮藏稳定性研究
    3.2 抗氧化性及花色苷提取工艺研究
        3.2.1 浆果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3.2.2 果浆中花色苷的超声-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4 讨论
    4.1 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4.1.1 三种小浆果的酶解工艺的选择
        4.1.2 复合饮料的配方的选择
        4.1.3 复合饮料稳定剂的选择
        4.1.4 复合饮料贮藏稳定性分析
    4.2 抗氧化性及花色苷提取工艺研究
        4.2.1 浆果汁的体外抗氧化分析
        4.2.2 花色苷提取工艺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乳酸菌发酵树莓汁工艺及其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乳酸菌
        1.1.1 乳酸菌的定义及其种类
        1.1.2 乳酸菌生长特性
        1.1.3 乳酸菌的益生功能
    1.2 树莓
        1.2.1 树莓的栽培及分布
        1.2.2 树莓果实的活性成分
        1.2.3 树莓的加工现状
    1.3 乳酸菌发酵果蔬汁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优良发酵树莓汁乳酸菌的筛选
    2.1 材料和方法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材料
        2.1.3 仪器与设备
        2.1.4 培养基
        2.1.5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模拟胃肠道环境耐受性
        2.2.2 抑菌活性
        2.2.3 抗氧化性能
        2.2.4 粘附性能
        2.2.5 抑制肿瘤细胞活性能力
        2.2.6 不同菌株在树莓汁中生长情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树莓汁发酵工艺研究及成分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与设备
        3.1.2 主要材料
        3.1.3 主要试剂
        3.1.4 试验方法
        3.1.5 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树莓汁发酵工艺单因素实验
        3.2.2 树莓汁发酵工艺的优化
        3.2.3 发酵树莓汁成分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酵树莓汁的抗氧化、抗肿瘤功能评价
    4.1 材料和方法
        4.1.1 主要试剂
        4.1.2 主要材料
        4.1.3 仪器与设备
        4.1.4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发酵过程抗氧化能力
        4.2.2 抗肿瘤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红树莓花青素的提取纯化、降血脂和益生元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红树莓研究概述
        1.1.1 红树莓概述
        1.1.2 红树莓利用现状和趋势
        1.1.3 红树莓生物活性
    1.2 花青素和红树莓花青素概述
        1.2.1 花青素概述
        1.2.2 花青素功能性
    1.3 花青素的提取纯化
        1.3.1 花青素的提取
        1.3.2 花青素的纯化
    1.4 高血脂症
    1.5 肠道微生物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红树莓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原料
        2.1.2 化学试剂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总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2.2.2 花青素提取率的计算
        2.2.3 提取温度对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2.2.4 提取时间对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2.2.5 果胶酶浓度对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2.2.6 料液比对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2.2.7 响应面试验设计
        2.2.8 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提取温度对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2.3.2 提取时间对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2.3.3 果胶酶浓度对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2.3.4 料液比对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2.3.5 响应面优化红树莓花青素提取率工艺条件
        2.3.6 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
        2.3.7 响应面因素水平优化结果及模型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树莓花青素纯化及组成成分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原料
        3.1.2 化学试剂
        3.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3.2.2 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试验
        3.2.3 大孔树脂的静态解吸试验
        3.2.4 不同上样流速对大孔树脂的动态吸附的影响
        3.2.5 洗脱剂浓度对解吸效果的影响
        3.2.6 HPLC分析
        3.2.7 液质联用分析
        3.2.8 红树莓花青素花青素单体的制备
        3.2.9 质谱分析
        3.2.10 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大孔树脂的筛选
        3.3.2 上样流速对大孔树脂吸附效果的影响
        3.3.3 洗脱溶剂浓度对大孔树脂解吸效果的影响
        3.3.4 红树莓花青素提取物的LC-TOF-MS/MS成分鉴定
        3.3.5 红树莓花青素单体制备与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红树莓花青素粗提物的降血脂活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原料
        4.1.2 化学试剂
        4.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动物试验
        4.2.2 体重和摄入能量的测定
        4.2.3 生化指标检测
        4.2.4 组织切片观察
        4.2.5 转录组分析
        4.2.6 验证差异表达基因验证(qRCR)
        4.2.7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RRE摄入对小鼠体重和脂肪组织的影响
        4.3.2 RRE摄入对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3.3 RRE对小鼠肝和血清脂质含量的影响
        4.3.4 RRE摄入对小鼠肝脏基因表达的影响
        4.3.5 KEGG通路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红树莓花青素对高血脂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
        5.1.1 试验原料
        5.1.2 化学试剂
        5.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粪便样品前处理
        5.2.2 体外模拟肠道微生物
        5.2.3 花青素浓度检测
        5.2.4 消化酶活力检测
        5.2.5 代谢酚酸的检测
        5.2.6 益生菌数量检测
        5.2.7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花青素单体降解速率
        5.3.2 红树莓花青素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5.3.3 红树莓花青素对益生菌增殖的影响
        5.3.4 红树莓花青素单体对代谢酚酸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7)树莓紫薯复合果酒发酵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紫薯液化糖化工艺研究
        1.3.1. 1 紫薯浆液制备
        1.3.1. 2 液化条件确定
        1.3.1. 3 糖化条件确定
        1.3.2 树莓紫薯复合果酒发酵工艺研究
        1.3.2. 1 树莓原汁制备
        1.3.2. 2 发酵方式确定
        1.3.2. 3 酵母种类确定
        1.3.2. 4 发酵温度确定
        1.3.2. 5 树莓汁添加量确定
        1.3.3 树莓紫薯复合果酒花色苷稳定性研究
        1.3.4 指标测定
        1.3.4. 1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1.3.4. 2 总糖含量的测定
        1.3.4. 3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1.3.4. 4 酒精度和总酸含量的测定
        1.3.4. 5 二氧化碳失重的测定
        1.3.4. 6 p H值的测定
        1.3.4. 7 感官评价
        1.3.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紫薯液化糖化工艺研究
        2.1.1 液化条件对紫薯液化液糖含量的影响
        2.1.1. 1 液化酶种类对紫薯液化液糖含量的影响
        2.1.1. 2 液化酶添加量对紫薯液化液糖含量的影响
        2.1.1. 3 液化时间对紫薯液化液糖含量的影响
        2.1.2 糖化条件对紫薯糖化液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2.2 树莓紫薯复合果酒发酵工艺研究
        2.2.1 不同发酵方式对树莓紫薯复合果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2.2.2 酵母种类对树莓紫薯复合果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2.2.3 发酵温度对树莓紫薯复合果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2.2.4 树莓汁添加量对树莓紫薯复合果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2.2.5 树莓紫薯复合果酒花色苷稳定性结果
3 结论

(8)超声波辅助酶法澄清树莓果汁的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
        1.2.2 单因素实验
        1.2.2. 1 超声功率对树莓澄清汁的影响
        1.2.2. 2 超声时间对树莓澄清汁的影响
        1.2.2. 3 果胶酶添加量对树莓澄清汁的影响
        1.2.2. 4 酶解时间对树莓澄清汁的影响
        1.2.2. 5 酶解温度对树莓澄清汁的影响
        1.2.3 工艺优化
        1.2.4 出汁率
        1.2.5 果汁澄清度
        1.2.6 期望函数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
        2.1.1 超声功率的影响
        2.1.2 超声时间的影响
        2.1.3 酶添加量的影响
        2.1.4 酶解时间的影响
        2.1.5 酶解温度的影响
    2.2 响应面分析
    2.3 结果优化与验证
        2.3.1 期望函数
        2.3.2 验证实验
3 结论

(9)树莓籽油的提取精炼工艺及加热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树莓籽油
        1.1.1 树莓籽油简介
        1.1.2 树莓籽油研究现状
    1.2 油脂提取方法
        1.2.1 机械压榨法
        1.2.2 溶剂浸出法
        1.2.3 水酶法
        1.2.4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1.2.5 微波辅助提取法
        1.2.6 超临界CO_2萃取法
    1.3 油脂精炼工艺
        1.3.1 脱胶
        1.3.2 脱酸
        1.3.3 脱色
    1.4 油脂品质评价
        1.4.1 酸价
        1.4.2 过氧化值
        1.4.3 碘值
        1.4.4 羰基价
        1.4.5 磷脂含量
        1.4.6 脂肪酸组成
    1.5 研究课题目的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正己烷提取树莓籽油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试剂与仪器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试剂
        2.2.3 试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树莓籽粉制备
        2.3.2 正己烷提取树莓籽油工艺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正己烷提取树莓籽油工艺单因素试验
        2.4.2 正己烷提取树莓籽油工艺条件响应面优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树莓籽油精炼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试剂与仪器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试剂
        3.2.3 试验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树莓籽油联合脱胶工艺
        3.3.2 树莓籽油碱炼脱酸工艺
        3.3.3 树莓籽油吸附脱色工艺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树莓籽油联合脱胶工艺
        3.4.2 树莓籽油碱炼脱酸工艺
        3.4.3 树莓籽油吸附脱色工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树莓籽油理化指标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试剂与仪器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试剂
        4.2.3 试验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酸价测定
        4.3.2 过氧化值测定
        4.3.3 碘值测定
        4.3.4 羰基价测定
        4.3.5 溶剂残留检测
        4.3.6 脂肪酸成分测定
        4.3.7 磷脂测定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精炼前后各指标变化
        4.4.2 溶剂残留检测
        4.4.3 精炼前后脂肪酸成分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树莓籽油加热稳定性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试剂与仪器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试剂
        5.2.3 试验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酸价测定
        5.3.2 过氧化值测定
        5.3.3 碘值测定
        5.3.4 羰基价测定
        5.3.5 脂肪酸成分及含量测定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1 不同加热温度对酸价的影响
        5.4.2 不同加热温度对过氧化值的影响
        5.4.3 不同加热温度对碘值的影响
        5.4.4 不同加热温度对羰基价的影响
        5.4.5 不同加热温度对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红树莓及其提取物对HepG2细胞脂肪积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红树莓的研究进展
        1.1.1 红树莓的基本营养成分
        1.1.2 红树莓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
        1.1.3 红树莓的功能特性
    1.2 肝细胞脂肪变性概述
        1.2.1 发病机制
        1.2.2 对脂肪肝的治疗方法
        1.2.3 天然植物活性物质对脂肪代谢的研究进展
    1.3 红树莓对脂类代谢影响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红树莓及其提取物活性成分的测定及组分分析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原料
        2.2.2 试验试剂
        2.2.3 仪器设备
        2.2.4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活性成分分析
        2.3.2 组成成分分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HepG2细胞脂肪积累模型的建立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原料
        3.2.2 试验试剂
        3.2.3 仪器设备
        3.2.4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造模剂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3.2 油酸造模剂A对细胞内脂肪积累的影响
        3.3.3 油酸造模剂B对细胞内脂肪积累的影响
        3.3.4 酒精造模剂对细胞内脂肪积累的影响
        3.3.5 细胞脂肪积累模型的建立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红树莓及其提取物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原料
        4.2.2 试验试剂
        4.2.3 仪器设备
        4.2.4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红树莓果提取物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3.2 红树莓籽提取物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3.3 红树莓原汁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3.4 红树莓果酒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3.5 鞣花酸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3.6 覆盆子酮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红树莓及其提取物对细胞脂肪积累的影响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原料
        5.2.2 试验试剂
        5.2.3 仪器设备
        5.2.4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红树莓果提取物对细胞内脂肪积累的影响
        5.3.2 红树莓籽提取物对细胞内脂肪积累的影响
        5.3.3 红树莓原汁对细胞内脂肪积累的影响
        5.3.4 红树莓果酒对细胞内脂肪积累的影响
        5.3.5 鞣花酸对细胞内脂肪积累的影响
        5.3.6 覆盆子酮对细胞内脂肪积累的影响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四、酶法提取树莓汁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红树莓活性成分提取物的应用研究进展[J]. 赵小曼,李晔,辛秀兰,陈亮,于然,吴志明. 农产品加工, 2021(12)
  • [2]复合酶解制作红树莓汁工艺的优化及抗氧化研究[J]. 王美美,刘振忠,于泳渤,丛希娜,段腊梅,王妍惠,吕长鑫,励建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12)
  • [3]红树莓提取物复配益生菌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D]. 张卓.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三种小浆果复合饮料的研制及抗氧化性、花色苷提取研究[D]. 吴国美.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5]乳酸菌发酵树莓汁工艺及其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研究[D]. 王惠.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1)
  • [6]红树莓花青素的提取纯化、降血脂和益生元活性研究[D]. 涂李军.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7]树莓紫薯复合果酒发酵工艺研究[J]. 张南海,石雅,赵亮,张列兵,王成涛,籍保平,葛章春,周峰. 现代食品科技, 2019(11)
  • [8]超声波辅助酶法澄清树莓果汁的工艺优化[J]. 师聪,李哲,张建萍,陈尚龙,巫永华,刘辉.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1)
  • [9]树莓籽油的提取精炼工艺及加热稳定性的研究[D]. 王帅夫.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10]红树莓及其提取物对HepG2细胞脂肪积累的影响[D]. 刘畅. 东北林业大学, 2019

标签:;  ;  ;  ;  ;  

酶法提取覆盆子汁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