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中西医研究文集

高脂血症中西医研究文集

一、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研究集析(论文文献综述)

林巧云[1](2017)在《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辨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近三十年来所积累高脂血症病案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以"痰瘀"为切入点,从症状、舌脉、病机、药物等角度,归纳周老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临证辨证要领和用药经验,探讨其从痰瘀辨治高脂血症的学术思想体系,为临床辨治高脂血症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MedcaseV3.2仓公诊籍病案数据记录及分析系统,运用强化FPGrowth算法构建加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模型,使用Xminer Operation Tool运算工具对研究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和逻辑分析,对计量性趋势数据运用Medcase Chart进行解构分析与图形表达。结合数据分析结果,以周仲瑛教授临证辨治思路为模型,运用中医基本理论,重点从病机认识、辨治思路、临床用药等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经验探讨与总结。结果:病案数据共861诊次(285人次),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29例。发病年龄最低8岁,最高86岁,平均年龄54.65岁,60-69岁之间发病人群最广;症状分布前10的症状分别是头晕、口干、肢体麻木、肢体疼痛、便溏、乏力、胸闷、肢体酸软、失眠、肢体肿;舌象多以暗红(53%)暗紫(30%)舌、苔黄薄腻(51%)为主;临床多见滑、细、弦、涩四种脉象,分别占64%,62%,28%,19%;病机概要多肝肾亏虚(27%)、痰瘀阻络(24%);脏腑涉及肝、脾、肾、肺、心、胃、胆、血脉等,以肝(55%)、肾(47%)、脾(10%)三脏为主,重视络(28%)的损伤;病理因素痰、瘀分别占了 40%和39%;其次是湿、热,占25%,27%,风、火,浊、毒,分别占22%,3%,3%,1%;病理因素的兼夹以痰瘀(32.5%)、瘀热(25.2%)、湿热(22.3%)最为常见;治疗药物频次前30分别是丹参、炙僵蚕、山楂肉、泽泻、桑寄生、制首乌、天麻、枸杞子、夏枯草、地黄、白蒺藜、川芎、决明子、鬼箭羽、葛根、石斛、泽兰、郁金、海藻、法半夏、玄参、茵陈、制黄精、麦冬、地骨皮、赤芍、炒苍术、黄连、鸡血藤、柴胡。症状内关联中头晕→头痛→视糊→耳鸣→胸闷之间的关联紧密(置信度0.4-0.8),舌象中舌质暗(红)→苔黄薄腻关联紧密;病机中肝肾亏虚→痰瘀阻络的支持度最高(0.1206),脉象内关联中置信度为1.0的有沉→细、数,弦→滑、数,小→滑,病机中肝肾亏虚→痰瘀阻络的支持度最高,药物内关联中制首乌→桑寄生→炙僵蚕→丹参→山楂肉→泽泻之间的关联度最大。运用聚类法聚类出三类核心方:(1)制首乌、桑寄生、鬼箭羽、丹参、炙僵蚕、泽兰、制黄精、海藻、泽泻、山楂肉;(2)天麻、白蒺藜、决明子、夏枯草、泽泻、制首乌、枸杞子、炙僵蚕、丹参;(3)玄参、茵陈、炒苍术、黄柏、泽泻、炙僵蚕、鬼箭羽、荷叶、炙水蛭、虎杖。结论:1.本病临床证候复杂多端,涉及多脏腑多系统病变,常见头晕头痛、心胸疼痛、胸闷、肢体麻木疼痛、胁痛、腹胀、视力模糊等,多见暗红(紫)舌、苔黄薄腻;多见滑、细、弦、涩四种脉象。2.本病本虚标实,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肾、脾,与心、脑相关,久病及络。病理因素以痰、瘀、湿、热、风、火,浊、毒为主,痰、瘀最为常见并贯穿整个病理过程,是高脂血症进展的关键因素。核心病机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常见有肝郁脾虚,痰凝瘀阻;肝肾亏虚,痰瘀阻络;痰瘀阻络、湿热内蕴;痰浊瘀阻、内风扰动;痰瘀阻络、心营不畅;痰瘀阻络、气血(阴)两虚六个证型。3.周仲瑛教授治疗本病多从痰瘀立论,多采用化痰逐瘀、驱邪通脉之法,配合疏导气机,注重调补脏腑,从本缓治,临床当辨别痰瘀的属性、部位、兼夹及先后等不同而治疗各异。4.临证用药多以化痰行瘀为主,配合滋补肝肾药、清热利湿药、祛风通络药、益气养阴药等,特色用药如天南星、海藻、僵蚕、姜黄、山楂、荷叶、玄参、水蛭、鬼箭羽、泽泻等。

林晶晶[2](2016)在《从Leptin-AMPK调脂通路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降血脂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以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为载体,黄连吴茱萸配伍1:1(小檗碱吴茱萸碱配伍)为研究对象,考察黄连吴茱萸配伍的降血脂作用,以Leptin-AMPK信号通路为靶点研究其降脂作用机制,揭示黄连吴茱萸的配伍机理。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SD雄性大鼠108只,造模期间随机抽取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均为模型组。以自由进食高脂饲料方式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造模期间每天记录大鼠一般情况及饲料消耗量,每3天记录体重变化。每周随机抽取6只大鼠(空白对照组3只,模型组3只)尾静脉取血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以评价造模是否成功。造模第6周,随机抽取的模型组大鼠血清TC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着升高,约为空白对照组2倍,提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大鼠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8组,即模型组、阳性药组(辛伐他汀)(10mg/kg)、小檗碱高剂量组(72.8mg/kg)、小檗碱低剂量组(36.4mg/kg)、吴茱萸碱高剂量组(16.8mg/kg)、吴茱萸碱低剂量组(8.4mg/kg)、配伍高剂量组(89.1mg/kg)、配伍低剂量组(44.6mg/kg),共9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灌胃CMC溶液,给药体积1ml/100g。给药期间,除空白对照组进食普通饲料外,其余均进食高脂饲料。给药期间,每天记录大鼠一般情况(毛发、活动、粪便、精神状态)及饲料消耗量,每3天记录体重变化。连续给药60天,实验结束前一天,禁食不禁水16小时。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脂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清瘦素(Leptin)含量。手术分离大鼠肝脏拍照记录其外形并称重,计算肝指数,Elisa试剂盒检测肝脏TC、TG,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l)蛋白表达,RTreal-timePCR方法检测肝脏AMPK、ACC、CPT1基因表达。统计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1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正常对照组大鼠一般情况良好。模型组大鼠食量减少,个别大鼠皮毛萎黄耸立,无光泽;大便稀溏,排泄物较多,异味重;精神亢奋,活动增加。造模期间,模型组大鼠体重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造模第六周,模型组大鼠血清TC水平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约为空白对照组2倍,提示造模成功。2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水平的影响模型组大鼠体重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等倍数剂量组比较,配伍高剂量组体重升高显着(P<0.01),其体重水平高于单用小檗碱、吴茱萸碱。3黄连吴茱萸配伍对血脂水平的影响给药60天后,配伍高剂量组降低血清TC、LDL作用显着(P<0.01),低于单用小檗碱、吴茱萸碱。各给药组对血清TG无改善作用。模型组大鼠血清HDL值低于空白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4黄连吴茱萸配伍对肝脏指数、肝脏TC、TG及肝脏病理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肝指数较空白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各给药组对肝指数均有改善作用(P<0.01)。等倍数剂量组比较,配伍高、低剂量组肝指数均低于等倍数剂量组单用小檗碱、吴茱萸碱。模型组大鼠肝脏TC、TG较空白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吴茱萸碱高、低剂量组肝脏TC、TG水平低于等倍数剂量下小檗碱及配伍组。空白对照组肝细胞正常或极轻度脂肪变性。模型组肝细胞重度脂肪变性。各给药组大鼠的肝组织为肝细胞轻度或中度脂肪变性(P<0.01)。5黄连吴茱萸配伍降血脂与Leptin-AM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系模型组大鼠血清Leptin较空白对照组显着降低近8倍(P<0.01);配伍低剂量组Leptin水平高于小檗碱、吴茱萸碱低剂量组。给药60天后,模型组AMPK-P、ACC-P、CPT1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降低。相对于模型组,配伍低剂量组AMPK-P、ACC-P、CPT1水平高于单用小檗碱、吴茱萸碱。6黄连吴茱萸配伍降血脂与Leptin-AMPK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关系给药60天后,模型组AMPK、ACC、CPT1基因表达较空白对照组降低。相对于模型组,配伍低剂量组AMPK、CPT1水平高于单用小檗碱、吴茱萸碱。结论黄连吴茱萸辛开苦降配伍具有降血脂功效,在改善高脂血症大鼠体重、下调血清TC、LDL水平、降低肝指数方面具有协同增效、相反相成的作用。黄连吴茱萸辛开苦降配伍对Leptin-AMPK信号通路中除ACC基因表达外,对各靶点蛋白、基因表达量的调节亦有协同增效、相反相成的作用。

林晶晶,王静,沈涛[3](2015)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述评》文中提出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清中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疾病,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中医学并无"高脂血症"病名,但历代医家对其内容早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中医学文献中类似的症状和体征记载分散在"肥人""痰浊""中风""眩晕""胸痹"等病证中[2]。现就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一些认识综述如下。1中医学对血脂的来源的认识中医学中没有血脂的概念,一般将其归属于脂膏

尹文雁[4](2013)在《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降脂颗粒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症状、血脂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经过统计分析,评价其调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探索一种安全、有效、便于应用推广的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并初步探讨其组方特点及调脂机制,为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标准,中医辨证均为痰浊血瘀证,年龄为18-65岁,筛选出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降脂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血脂康治疗,观察时间为6周。治疗前后观察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及中医证候的变化,并化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观察试验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观察结束后,汇总、分析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疗效性评价:①血脂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较治疗前有所升高,组内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TC、LDL-C、HDL-C改善方面,组间统计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疗效相当,两组在降低TG方面,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比对照组有更好的降低TG的疗效。②临床总疗效比较: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6.21%,统计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西医临床疗效相当。③中医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组内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值大于对照组,组间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31%(对照组)、89.66%(试验组),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且试验组中医疗效比对照组好。④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I指数均较治疗前有降低,组内统计学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统计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状态,疗效相当。2.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期间,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与本次试验所服用药物相关的不适症状。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与心电图检查均未出现异常变化。说明两组药物均安全可用,未引起不良反应和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降脂颗粒能有效的缓解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血脂水平,未发生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

吴兢[5](2013)在《就中医情志对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证素分布及与血脂指标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试用朱文峰“证素辨证法”中相关理论作为研究手段,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病位病性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程度分级,进而通过分析证素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论治寻找客观依据,并结合中医情志理论对相关症状及证素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对情绪因素对血脂的影响做初步的探讨,从而试图为中医药调脂治疗寻找新的着眼点。研究方法:1.通过对原发性血脂异常及中医情志理论相关的文献总结,以《证素辨证学》中的症状及权值作为最初蓝本,结合《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疗学》、《中医诊断学》等教材中症状概念,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相关内容,筛选出包括情绪症状在内的血脂异常四诊信息,根据《中医量化诊断》制定出症状分级评定标准,最终制成“证素症状临床调查表”。2.通过调查问卷收集120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的一般资料、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初步筛查结果、证素相关四诊信息、血脂全套的各项指标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poAl)、载脂蛋白(ApoB)、脂蛋白(Lp-a);采用朱文峰“证素辨证法”理论对证素进行诊断分级,统计分析其分布规律及程度,以及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3.数据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百分比,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两组间比较符合正太分布的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的比较符合正太分布的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太分布的采用非参检验,两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Pearson相关,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Spearman相关。对于数据整理收集采用Acces2007,统计处理都应用SPSS17.0,制表采用exce12007。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的分析表明,膳食不良情况占80%,且存在膳食不良的患者TC、TG、 LDL-C水平高于正常饮食患者;吸烟患者的TC、LDL-C高于不吸烟患者,HDL-C、ApoAl低于不吸烟患者;因体检发现并诊断血脂异常的有50人,在就诊原因中所占比例最大,达41.67%。2.对焦虑、抑郁分布情况分析表明,24.11%的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的症状,且有焦虑症状组的TC、LDL-C高于无症状组,有抑郁症状组的LDL-C高于无症状组。3.对临床症状分布的分析表明:出现频率最多的为急躁易怒,占66%。4.对证素在原发性血脂异常中分布的分析表明,肝诊断率最高,达到77.5%。病位证素积分中肝证素积分显着高于肾、脾、心神、心,肾证素积分高于脾,脾证素积分高于心神、心。病性证素中实性证素湿、气滞积分显着高于阳亢、痰、血瘀。阴虚、气虚证素积分显着高于阳虚证素。湿、气滞、阳虚、阴虚这4个病性证素积分无明显差异。5.肝证素与TC、TG、LDL-C呈正相关,肾与HDL-C、ApoAl呈负相关,脾与TC、TG呈正相关,湿与TG呈正相关,气滞与TC呈正相关,阳亢与HDL-C呈负相关,阴虚与IIDL-C、 ApoAl呈负相关。且随着肝证素积分的加重,TC、TG、LDL-C呈上升趋势;随着脾证素积分的加重,TC、TG呈上升趋势;随着肾证素积分的加重,HDL-C、ApoAl呈下降趋势;随着湿程度的加重,TG有升高的趋势;随着气滞程度的加重,TC有升高的趋势。随着阳亢程度的加重,HDL-C有减少的趋势;随着阴虚程度的加重,HDL-C、ApoAl有减少的趋势。研究结论:肝的功能失常是原发性血脂异常最重要的中医病机,其为主导作用,肾的功能异常则较脾更为突出。病性特点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虚多为阴虚、气虚,实多为湿和气滞。而肝气郁滞,肝肾阴虚。考虑是原发性血脂异常中与中医情志理论相关的主要病机。肝、肾、脾、气滞、湿、阴虚、阳亢均与部分血脂指标有相关性,其中HDL-C、ApoAl降低,定位在肾,定性为阴虚的可能性大。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部分存在焦虑、抑郁症状,且与血脂水平有关,值得重视。在治疗原发性血脂异常过程中应注意调畅患者情志,而中医药调脂治疗中更应注重疏肝养肝,通过理气、益气、滋阴的方法调和人体的气血阴阳以求其本,兼以化湿利浊以求其标,标本兼治。

薛阳[6](2013)在《激光治疗仪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积极的防治血脂异常可以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根据2004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血脂异常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普遍健康问题。目前西药对本病的研究和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本病治疗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如长期用药引起的肝肾损害、横纹肌溶解、停药反跳等,且中国高脂血症知晓率、治愈率、控制率偏低,发病率高,治疗费用昂贵。本研究将通过观察低能量激光照射治疗高脂血症(痰浊血瘀型)患者的影响,评价低能量激光照射疗法的调脂作用,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帮助。目的:通过试验客观的评价低能量激光照射仪对高脂血症(痰浊型)患者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收集病例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采用随机分组,分为低能量激光照射仪照射加基础治疗组(试验组)和单纯西药调脂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按指定方法进行治疗1个疗程(2周)后评定疗效。再将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进一步评价低能量激光照射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本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在改善患者血脂、血流变及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显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由于对照组。

冯利民,李立凤,杜武勋,朱明丹,刘长玉,张建平,张少强[7](2012)在《高脂血症基本病机与证型规律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诱发心脑血管疾患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由于高脂血症之病名、主要病情散见于痰饮(浊)、肥人、胸痹、中风、眩晕、心悸等病证之中,所以病因病机、临床分型繁杂,缺乏统一标准,在临床疗效评价上难以规范。笔者查阅古今文献、现代医家观点结合临床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对高脂血症病机、证候证型、证型分布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进行整理,以揭示其辨证规律,从而科学有效地指导中医药对高脂血症的临证治疗。

吴龙源,彭文煌,吴佩韩,黄碧松[8](2012)在《舒肝活血化瘀合剂对于中年后妇女高脂血症之临床疗效评估》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医辨证治疗中老年人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5例高脂血症中年以上妇女,其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1.36±9.69)岁;发病病程1.510年,平均病程为(5.16±2.74)年。单纯胆固醇增高者25例,单纯甘油三酯增高者24例,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均增高者24例,高密度脂蛋白低者12例;有家族史者有12例,经过西医治疗过者有12例,12例有中度脂肪肝。结果:经过舒肝活血化瘀合剂4个月的治疗后血中胆固醇治疗前为(239.3±34.1)mg/dL,治疗后为(204.2±29.7)mg/dL,呈显着的统计学上差异(P<0.001);三酸甘油脂治疗前为(168±5.96)mg/dL,治疗后(124.2±33.1)mg/dL,(P<0.001)呈明显差异。血中HDL-C治疗前(60.2±15.5)mg/dL,治疗后(68.8±9.9)mg/dL,其P<0.05;LDL-C治疗前(148.1±33.5)mg/dL,治疗后(123.9±18.5)mg/dL,其P<0.001均呈明显差异。舒肝活血化瘀合剂降血脂之作用机转可能与其能使血中HDL-C升高,而使外围血脂能顺利的经血流循环带回肝脏代谢,因而达到降低血脂的功效有关。其中12例并有中度脂肪肝患者,治疗后均转为轻度脂肪肝。在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方面,在整个服药过程中,除少数病例(3例)出现肠鸣腹胀气等症状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且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结论: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治疗原则是以活血化瘀、消食化痰、舒肝理气、泻下清热、淡渗利水为主,本研究之舒肝活血化瘀合剂对于中年后妇女高脂血症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其确切的药理作用机转能有待作进一步的探讨。

倪约翰[9](2012)在《小陷胸汤对Ⅱ型高脂血症(痰热阻遏型)患者血脂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小陷胸汤对Ⅱ型高脂血症(痰热阻遏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血脂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3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在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调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陷胸汤。治疗一个月后观察受试者中医证候积分、LDL-C及Ox-LDL水平。结果:1.小陷胸汤能明显改善Ⅱ型高脂血症(痰热阻遏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小陷胸汤能显着降低受试者LDL-C及Ox-LDL水平,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小陷胸汤治疗Ⅱ型高脂血症(痰热阻遏型)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且能明显降低受试者LDL-C及Ox-LDL水平。

朱吉安[10](2012)在《以丹溪六郁学说论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应用疏利少阳胆气,疏肝醒脾法,以解郁合剂治疗高脂血症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以验证从丹溪六郁学说论治高脂血症的临床可行性,探讨丹溪六郁学说治疗高脂血症的机理,发掘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新思路及方法。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例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予解郁合剂25ml口服,每日三次。对照组予舒降之(辛伐他汀)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临床疗效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和实验室检查疗效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当。实验组能降低TC、TG、LDL、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P<0.05)。且在治疗安全性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具有疏利少阳胆气,疏肝醒脾作用的解郁合剂能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患者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从丹溪六郁学说论治高脂血症确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二、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研究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研究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辨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概况
    1.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与治疗
        1.1 高脂血症的诊断及分类
        1.1.1 高脂血症的诊断
        1.1.2 高脂血症的分类
        1.2 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
        1.3 高脂血症与相关疾病
        1.4 高脂血症的治疗原则
        1.5 高脂血症防治方法
        1.5.1 药物治疗
        1.5.2 非药物治疗
    2.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学对血脂及高脂血症的认识
        2.2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的研究
        2.2.1 饮食不节、运化失司
        2.2.2 年老体弱、脏腑亏虚
        2.2.3 情志不遂、气机失调
        2.2.4 劳逸失常、气血不畅
        2.3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机的研究
        2.3.1 脾运失健、生痰聚湿
        2.3.2 肾元精亏、根虚不固
        2.3.3 肝郁气滞、疏泄不及
        2.3.4 心脉瘀阻、血运滞缓
        2.3.5 痰浊瘀阻是疾病之标
        2.4 中医对高脂血症证候分型的研究
        2.5 中医对高脂血症治法的研究
        2.5.1 健脾化痰
        2.5.2 疏肝补肾
        2.5.3 活血化痰
        2.5.4 清热解毒
        2.5.5 其他治疗方法
        2.6 中医对高脂血症治疗方药的研究
        2.6.1 单味中药
        2.6.2 自拟方
    3. 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相关文献研究
        3.1 古代文献研究
        3.1.1 痰瘀来源及兼夹认识
        3.1.2 痰瘀致病及治疗认识
        3.2 现代文献研究
        3.2.1 痰瘀病理实质研究进展
        3.2.2 痰瘀同治临床研究进展
    4. 述评
第二部分 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案来源
        2.2 纳入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案的预处理
        3.2 病案信息纳入方法
        3.3 病案信息采集方法
        3.4 数据处理过程
        3.4.1 数据录入过程
        3.4.2 数据清理过程
        3.4.3 中医药术语数据规范化
        3.5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3.6 病案信息数据挖掘方法
    4. 结果
        4.1 频次频率统计结果
        4.1.1 性别频次频率分布
        4.1.2 年龄频次频率分布
        4.1.3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4.1.4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4.1.5 脉象频次频率分布
        4.1.6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4.1.7 脏腑病位频次频率分布
        4.1.8 病理因素频次频率分布
        4.1.9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4.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2.1 临床症状内关联规则项集
        4.2.2 舌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2.3 脉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2.4 病机内关联规则项集
        4.2.5 药物内关联规则项集
        4.3 K-均值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3.1 聚类核心方
        4.3.2 聚类核心病机
    5. 讨论
        5.1 患病体质
        5.2 临床症状
        5.3 舌脉特点
        5.4 病机概要
        5.5 病变脏腑
        5.6 病理因素
        5.7 治疗用药
第三部分 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辨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探讨
    1. 病因病机经验探讨
        1.1 脏腑功能亏虚是发病的始动因素
        1.2 气血津液失调是生痰致瘀之基础
        1.3 痰疲阻络是疾病主要病理表现
        1.4 痰瘀化热酿毒是其病理转归
        1.5 多脏多因复合兼夹是其病机特点
    2. 治疗及用药经验
        2.1 化痰逐瘀、驱邪通脉
        2.2 疏导气机、助化痰瘀
        2.3 审因定位、兼夹有别
        2.4 调补脏腑、从本缓治
    3. 痰瘀辨治要诀
        3.1 辨痰瘀属性
        3.2 辨痰瘀部位
        3.3 辨痰瘀兼夹
        3.4 辨痰瘀先后
    4. 常见证型
        4.1 肝郁脾虚、痰凝疲阻
        4.2 肝肾亏虚、痰瘀阻络
        4.3 痰瘀阻络、湿热内蕴
        4.4 痰浊瘀阻、内风扰动
        4.5 痰瘀阻络、心营不畅
        4.6 痰瘀阻络、气血(阴)两虚
    5. 特色用药
        5.1 天南星
        5.2 海藻
        5.3 僵蚕
        5.4 姜黄
        5.5 山楂
        5.6 荷叶
        5.7 玄参
        5.8 水蛭
        5.9 鬼箭羽
        5.10 泽泻
    6. 常见药对
        6.1 白僵蚕 鬼箭羽
        6.2 泽兰 泽泻
        6.3 荷叶 山楂
        6.4 瓜蒌皮 丹参
        6.5 水蛭 制大黄
        6.6 天南星 海藻
    7. 临证备要
        7.1 分清痰瘀层次侧重及病邪兼夹
        7.2 痰瘀停聚部位有别治法有异
        7.3 处理好气血水三者之间的关系
        7.4 怡情养性,注重日常调养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选
    1. 心脑供血不足案
    2. 房颤案
    3. 脂肪肝案
    4. 脑梗案
    5. 血脂异常案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学术活动
致谢
附录
    1.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3.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4.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2)从Leptin-AMPK调脂通路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降血脂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是高脂血症核心病机
    2. 黄连吴茱萸辛开苦降配伍降血脂作用确切
    3. 脂质代谢紊乱是高脂血症发病的核心环节
    4. Leptin-AMPK信号通路是血脂代谢关键途径
    5. 生物碱成分是黄连吴茱萸配伍降血脂主要物质基础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饲料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制备
        3 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一般特征
        4.2 体重变化
        4.3 血脂水平变化
        5 小结
    第二部分 黄连吴茱萸生物碱配伍及单用小檗碱、吴茱萸碱对脂代谢影响的比较研究
        1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体重水平及饲料消耗量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
        1.4 实验结果
        1.5 小结
        2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分析
        2.4 实验结果
        2.5 小结
        3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指数、肝脏TC、TG及肝脏病理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统计分析
        3.4 实验结果
        3.5 小结
        4 黄连吴茱萸配伍降血脂与Leptin-AM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系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统计分析
        4.4 试验结果
        5 黄连吴茱萸配伍降血脂与Leptin-AMPK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关系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高脂动物模型和阳性药物的选择
        2 黄连吴茱萸药对降血脂的理论探讨
        3 黄连吴茱萸配伍的降血脂作用
        3.1 对体重及饲料消耗量的影响
        3.2 对外周血血脂水平的影响
        3.3 对肝指数、肝脏TC、TG及肝脏病理的影响
        4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Leptin-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
        4.1 对血清Leptin含量的影响
        4.2 对AMPK、ACC、CPT1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5 综合分析
创新点
    1 理论创新
    2 机制创新
    3 方法创新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血脂的来源的认识
2 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3 辨证分型
4 高脂血症的治疗
5 实验研究
6 问题与展望

(4)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英汉对照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西医诊疗标准
        3 中医诊疗标准
        4 病例选择标准
    研究方法
        1 治疗药物及疗程
        2 观察指标
        3 疗效判定
        4 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 治疗结果比较
    讨论
        0 试验研究治疗效果分析
        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2 对照药分析
        3 降脂颗粒组方分析及证治特点
        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就中医情志对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证素分布及与血脂指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原发性血脂异常的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中医证素辨证学说的发展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结论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6)激光治疗仪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进展研究
        1.1 高脂血症的现代医学定义
        1.2 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
        1.3 高脂血症的分类
        1.4 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
        1.5 实验室检查
        1.6 高脂血症的诊断
        1.7 高脂血症的治疗
    2.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研究
        2.1 定义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 激光治疗仪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型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例来源
        1.2 临床诊断标准
        1.3 中医临床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退出研究标准
        1.7 临床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 试验方法
        2.1 研究使用仪器及药物
        2.2 试验治疗方法
        2.3 试验中合并用药
    3. 观察方法
    4. 疗效标准
        4.1 疗效评定标准
        4.2 临床症状评定标准
        4.3 血脂疗效评定标准
    5. 数据管理与统计
        5.1 数据管理
        5.2 数据统计
    6. 试验结果
        6.1 病例的数据分布
        6.2 试验前指标可比性
    7. 讨论
        7.1 高脂血症的治疗现状
        7.2 激光治疗仪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型理论
        7.3 研究结果分析
        7.4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高脂血症基本病机与证型规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研究
    1.1 古代医家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2 高脂血症辨证分型
    2.1 证候学调查规律研究
3 高脂血症证型分布及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
4 总结

(8)舒肝活血化瘀合剂对于中年后妇女高脂血症之临床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患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临床治疗方药
    1.4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2009-2010年中医门诊主、次诊断申报高脂血症人数与件数
    2.2 2009—2010各年中医主次诊断高脂血症患者各年龄层分布
    2.3 探讨舒肝活血化瘀合剂对中年后妇女高脂血症血中之TC及TG浓度变化
    2.4 舒肝活血化瘀合剂对中年后妇女高脂血症血中之HDL-C及LDL-C浓度变化
3 讨论

(9)小陷胸汤对Ⅱ型高脂血症(痰热阻遏型)患者血脂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1.1 中医对高脂血症相关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和病机的认识
    2. 西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2.1 血脂与脂蛋白
        2.2 血脂异常的分类
        2.3 我国人群的合适血脂水平
        2.4 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评价和血脂防治原则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标准
        1.3 给药方法
    2. 疗效判定标准
        2.1 安全性观测
        2.2 实验前后临床症状的判定标准
        2.3 LDL-C和Ox-LDL水平的测定
    3.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统计
        4.2 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的比较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4.4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LDL-C和Ox-LDL水平比较
        4.5 安全性观测
    5. 讨论
        5.1 小陷胸汤相关资料研究
        5.2 Ox-LDL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5.3 关于试验过程中相关细节问题的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简历

(10)以丹溪六郁学说论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病例选择
        (一) 诊断标准
        (二) 纳入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 剔除标准
        (五) 脱落标准
        (六) 病例来源
    二、 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治疗方案
        (三) 观察内容
        (四) 疗效评定标准
        (五) 统计学处理
    三、 一般资料
        (一) 性别、年龄
        (二)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
        (三) 治疗前体重指数
    四、 研究结果
        (一) 安全性检测
        (二)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
        (三) 实验室检查疗效判定
    五、 结论
讨论
    一、 以丹溪六郁学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一) 中医证候、症状疗效
        (二) 体重指数及血脂水平
        (三) 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
        (四) 安全性检测
    二、 丹溪六郁学说
        (一) 历史源流
        (二) 病因病机
    三、 解郁合剂的方药组成及机理分析
        (一) 处方来源与药物组成
        (二) 方药分析
        (三) 用药特色
        (四) 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四、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研究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辨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林巧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2]从Leptin-AMPK调脂通路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降血脂作用机制[D]. 林晶晶.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4)
  • [3]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述评[J]. 林晶晶,王静,沈涛. 四川医学, 2015(11)
  • [4]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D]. 尹文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5]就中医情志对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证素分布及与血脂指标相关性研究[D]. 吴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6]激光治疗仪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型的临床研究[D]. 薛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4)
  • [7]高脂血症基本病机与证型规律研究进展[J]. 冯利民,李立凤,杜武勋,朱明丹,刘长玉,张建平,张少强. 时珍国医国药, 2012(12)
  • [8]舒肝活血化瘀合剂对于中年后妇女高脂血症之临床疗效评估[J]. 吴龙源,彭文煌,吴佩韩,黄碧松.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7)
  • [9]小陷胸汤对Ⅱ型高脂血症(痰热阻遏型)患者血脂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D]. 倪约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10]以丹溪六郁学说论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D]. 朱吉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高脂血症中西医研究文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