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架空加热炕建设

节能架空加热炕建设

一、节能型架空火炕的建造(论文文献综述)

蒋阳阳[1](2021)在《朝阳市传统村落中的传统风貌建筑节能改造方法研究 ——以唐杖子村八盘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朝阳市传统村落中的传统风貌建筑普遍存在着建筑能耗较高、风貌破坏等问题,随着居民对提高人居环境的需求以及国家能源短缺的背景下,节能改造势在必行。节能改造以保护为基础,以延续传统风貌和提高建筑节能为目的,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通过对朝阳市传统村落及传统风貌建筑现状调研,归纳出典型传统风貌特征,选取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传统风貌建筑,并进行温湿度实测和现状分析,找出能耗存在的问题。根据建筑现状运用Designbuilder软件建立基础模型,并对其进行能耗模拟与实测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软件模拟的可行性。模拟时采用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分别对墙体、屋顶、门窗等部位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的热工参数进行设置,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年能耗量分析可知,不同的部位的节能改造对建筑能耗贡献程度不同。然后针对住宅空间、墙体、屋顶、门窗等不同部位进行节能改造,对其节能改造技术进行分析,基于建筑的传统风貌结合不同建筑现状提出适宜的节能改造技术,并对不同保温材料进行能耗和经济性分析,为传统风貌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了改造方法。最后选取典型建筑实例作为节能改造方法应用的主体,通过对传统风貌和建筑现状进行分析,在基于传统风貌的基础上提出适宜性的节能改造方案,并对不同保温材料的能耗和经济性进行分析,验证了节能改造的可行性。本文提出的针对朝阳市传统村落中传统风貌建筑的节能改造方法可以提升当地的人居生活环境,保护其传统风貌,降低建筑能耗,为本地区居民提出一套适宜的节能改造方法,促进本地区传统风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辽宁省其它传统村落的节能改造提供借鉴作用。

佟林芝[2](2021)在《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沧州农村地区响应上级号召,展开乡村振兴建设,随着居民生活行为的丰富以及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住宅空间需求也日趋多样化。目前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存在布局、功能上的不合理,不适应;缺乏应对产业转变的弹性设计;地域性与人性化考虑不足等问题。沧州地区农村住宅存量大、分布广,推倒重建与重新集中规划全面实现较为困难,因此针对既有住宅的优化重要而迫切。本文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对现状住宅演变规律与机制的总结提炼,以满足使用者需求为目标,提出坚实可行的针对性优化策略,为当地住宅的优化提供技术路线和模式参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对既有住宅的空间布局、平面功能、空间构成要素开展调查;2,归纳农村住宅空间布局,功能空间,空间构成要素方面的演变规律以及居住模式,地域条件,材料技术对住宅空间发展的影响;3,立足于现状问题,针对住户居住需求,结合地域条件与材料技术,对住宅空间布局,平面功能,以及空间构成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在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空间构成要素等方面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4,选取生活居住型、经营服务型典型农宅具体案例进行改造和更新的方案优化设计。本文从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使用现状入手,总结出农宅空间演变规律与各时期住宅中的共性和基本性问题;归纳出影响农村住宅演变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演变过程中的有效措施提出住宅在空间布局,功能空间,空间构成要素三个方面的优化策略;确定了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优化的技术路线;对研究提出不足与展望。以期为我国农村住宅建设以及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李昉芳[3](2021)在《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营造及传承研究 ——以泽州县南峪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传统村落,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处于一个缓慢渐进式的适应进程中,社会、自然和礼法营造出“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核心思想,并且发展形成村落空间肌理均质、功能协调、空间紧凑的稳定状态。在中国传统的生态观中,“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相互认同和适应的过程,是既要顺应和尊重自然,又要改造和利用自然,同时创造和谐人居环境的过程。我国建筑行业虽然已初步实现现代化,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例如怎样选择建筑形式,怎样利用先进技术,怎样体现传统文化等等。其核心原因之一即是在当代新技术冲击下,对新建造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忽视了对于传统村落营建智慧的传承和利用,从而产生了文化认同困惑。村落演变过程中的适应性是自发的,对于自然生态适应性营造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是对于客观现状的解读,属于本体论的范畴。对于适应的再诠释则可以理解为一种以持续为理念、以适应性特点为发展基础的一种对于过程的诠释,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前者表现出一种时间维度上的静态结果,后者则表现出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地域特征相匹配的动态特征。通过将二者结合研究,生态适应性概念会成为新时期村落改造与设计的指南针,成为从总体目标到实施方法的转变关键。为达到研究目的,论文以实例选择——实态测量分析——环境营造策略——传承理论构建——传承方案研究五个步骤展开:第一步,通过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背景与特质进行了研究实例选择。在晋东南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适应性研究中,选取了典型的传统村落——南峪村作为研究样本,对其整体情况进行简要陈述和总结。第二步,分析了南峪村自然生态环境的实测数据结果。通过对南峪村各项物理数值的统计与整理,对标国家现行各项环境评测标准,归纳了传统村落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下物理参量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三步,探讨了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环境营造策略。此环节分析村落对于各项物理环境的认同和调整,提取其朴素的生态环境管理理念。第一、二、三步是对于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本体论的探索。第四步,确定了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传承方向。此环节首先总结了南峪村自然生态适应性传承的现实基础,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明确了生态适应性传承应当具备的基本观念和相应的创作目标。第五步,提出了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具体的传承方案。此环节基于整体观、自然观和技术观对南峪村提出了保护发展方案,同时也提出了现代传承的方法启示和实践参考。第四、五步是对于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方法论的讨论。

马丙磊[4](2020)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北方农村住宅节能方案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住宅关系到千家万户,是农村建设发展的基本保障。农民问题是国家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住宅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因此,发展农村节能住宅必须要了解当前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以及村民的采暖能耗状况,推进农村节能住宅的建设。通过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明确当前农村住宅的能耗使用情况、围护结构、室内热舒适度等相关情况,在承德滦平县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调研过程中采集了现有农村住宅的照片,通过访谈以及调研问卷的方式详细记录寒冷地区农村住宅的基本情况,了解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采暖、居住的舒适度以及现有农村的住宅围护结构存在的严重问题,并对农村住宅现存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通过软件Desingnbuilder对原有农村住宅已经节能设计方案住宅进行能耗模拟分析,通过模拟结果了解到当地现有住宅在冬季极端天气下室内温度较低,农宅的室内在冬季能耗较高,北方地区农村在夏季的时候容易出现极端炎热的情况,而此时的室内温度白天会在34℃以上,夜间也会在30℃左右,室内无法满足健康的居住环境。调研北方寒冷地区典型农村住宅现状,提出节能住宅方案,并以节能保温为设计的基础,以改善农宅室内舒适度、节约能源消耗为核心,通过对河北周边农村实地调研,并把问题设计成问卷调查,其次采用阅读文献并梳理发现国内节能住宅发展轨迹,最后通过软件模拟,得出较好方案,提出以乡村振兴为视角的寒冷地区农村住宅节能设计方案。为农村住宅在节能方向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建筑节能设计住宅可以提供一些数据参考,为改善新民居提供一些方法,此方案的设计对农村住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图21幅;表17个;参65篇。

郭良坤[5](2020)在《基于地区建筑营建体系解析的青岛市农村住宅节能改造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人居环境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拆旧建新、随意改造现象,导致地区建筑慢慢消退同时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本文为增强农村居民对地区建筑的保护意识,提高居住舒适的前提下避免地区建筑遭到破坏,积极的探索地区建筑营建体系,掌握地区建筑中蕴含的营建经验与营建技术,并结合当前成熟的节能改造方法与技术,提出适宜的节能改造措施。首先,本文以青岛市农村住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青岛市农村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大量的实地调研及测绘,梳理出青岛市现存农村住宅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与演变,分别是60-70年代以石、土、木为主的石木结构住宅,80-90年代以砖、木为主的砖木结构住宅以及90年代以后以砖、钢筋混凝土为主的砖混结构住宅。并分别从院落空间、单体建筑空间、营建材料与技术等三个方面对地区建筑营建体系进行解析,得到各阶段农村住宅的营建经验与营建特征,为住宅节能改造设计提供依据。其次,对三个阶段农村住宅进行节能评价分析,采用规定性指标与性能性指标相结合的节能评价方法,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单体建筑空间、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住宅能耗量等三个方面,并选定典型住宅分别进行室内温湿度测试与现状能耗模拟分析评价,总结得到典型住宅存在的节能问题。再次,根据典型住宅节能评价结果与营建特征,结合相应的节能改造技术,从住宅空间、外墙、屋顶、外门窗等四个方面进行节能改造,并运用DesignBuilder能耗模拟软件进行能耗模拟与经济性分析,筛选出节能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高的节能改造方案。最后,为了适应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农户家庭,合理组合各单项节能改造措施,分别提出三种不同改造成本的节能改造方案以供选择。通过本文的研究与论证成果,在综合考虑地区建筑营建特征、现有节能改造技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等多方面的前提下,筛选出最适宜的节能改造方案,为青岛市地区建筑的保护与节能改造提供科学的指导与帮助,也为我国寒冷地区农村住宅的节能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李威风[6](2020)在《基于经济性与热环境优化的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超低能耗建筑构建》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建筑采暖所需的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多,使得我国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内蒙古西部草原位于中国北部的内陆深处,处于严寒地区。当地民居建筑形式简单,存在着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室内热环境质量差、建筑能耗高、清洁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随着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提升室内温度,居民普遍采用增大能源消耗的方法。但此方式虽可提高室内热环境,但却会引起建筑能耗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增多,环境污染加剧,故而不是最优的解决办法。因此如何通过相关技术手段来解决民居中现存的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首先梳理国内外有关超低能耗建筑的研究进展,总结超低能耗建筑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选取合适的调研地区进行调研,获取有关草原民居围护结构、居住状况、能耗情况等方面的基础资料,之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民居,并进行室内热环境测试,以此说明民居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按照选出的典型民居构建典型草原民居建筑模型,并进行热环境和能耗分析,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对影响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分别得到各个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关系。通过分析,得到各因素的较优值。之后利用得出的结果,构建超低能耗建筑围护结构方案,并对此方案进行性能模拟及综合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案与典型民居建筑模型相比自然室温分别提高7.85℃、7.61℃和7.77℃,能耗降低12 320.47 kW·h,年增量成本为1 599.6元,年增量效益为2 969.99元。之后,对超低能耗草原民居的供热系统进行配置,并在上文的围护结构方案基础上,对供热系统进行理论性能及综合效益计算。通过计算,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采暖期所能提供的清洁能源供暖量是1 968.01 kW·h,年增量成本为1 787.34元,年增量效益为1 899.85元。超低能耗建筑整体方案的效益费用比为1.438。最后,通过计算,非清洁能源所需提供的供暖量为2 295.64 kW·h,折算为单位面积的能耗量为29.18 kW·h/(m2·a),达到超低能耗建筑目标要求。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内蒙古西部草原构建超低能耗建筑提供了一种思路,从理论和应用的角度完善内蒙古西部草原超低能耗建筑的研究,为当地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周涛[7](2020)在《天水地区传统民居绿色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民居的绿色经验是劳动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尝试积累的智慧结晶。在当前建筑能耗巨大的现实背景之下,研究传统民居的绿色经验,不仅有利于传承我国传统绿色建筑文化,而且有助于寻求当代绿色建筑本土化的发展道路。然而伴随着建筑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加快,绿色经验连同传统民居建筑正在逐渐消失。通过当代绿色建筑理念反观传统民居,分析总结其中的绿色经验并加以科学验证,对其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将传统民居的绿色经验运用到当代乡村住宅建筑设计创作中,是推动当代乡村住宅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地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研究传统民居的绿色经验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天水地区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多学科综合研究及比较研究法对天水传统民居的绿色经验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传统民居绿色经验的研究框架。通过比较绿色建筑概念及评价体系指标,明确了绿色建筑的核心内涵与外沿,进而以之为基本视点,审视传统民居的绿色内涵,确定其绿色经验的研究价值,从而对天水传统民居绿色经验进行分层级、分系统的研究。以研究框架为依据,在调研区域内,遵循地形地貌的多样性、自然气候的差异性及聚落属性的差异性等原则选取了8个传统聚落样本,充分考虑合院空间形式、建筑布局形式、建筑形式以及建造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性与代表性,选取了传统聚落内的传统民居样本。在确定聚落、院落及建筑单体层级的具体调研内容的基础上,对天水传统民居绿色经验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根据调研成果,详细分析解读了天水传统民居在聚落层级、院落层级、建筑单体层级这三个层级上适应自然气候、适应地形地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具体绿色经验。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天水传统民居建筑的绿色经验。通过将天水传统民居绿色经验与我国现行评价标准相关指标的对标分析,对传统民居绿色经验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得出绿色经验中具备绿色优势的部分,并且发现其中的缺陷和不足。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当代绿色技术对传统民居绿色性能的提升方法以及传统绿色经验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实现绿色建筑的本土化,为创造满足当代生活的绿色乡村民居提供指导和借鉴,实现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任志鹏[8](2020)在《基于能耗分析的寒地农宅建筑优化设计研究 ——以大庆市杏树岗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大庆市地处严寒地区,农村住宅的建造技术落后,采暖方式传统,农宅的建造面积大,农宅占用土地面积广。在采暖期室内的温度一直得不到保障,并且农宅的采暖能耗居高不下,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能够更好的设计出适合农户居住的农宅,是大庆市农村住宅能够友好节能的当务之急。大庆市农宅能耗高,冬季的保暖性能差,导致农户的室内居住热环境差强人意,如何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本文在能耗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庆市的农宅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模拟选用的软件为Ecotect,根据大庆市农村住宅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结合软件仿真的问卷测量研究方法,发放足够有效问卷的调研方法能够及时找到农村居民生活、农村住宅运行过程中的大量问题。通过对农村住宅单体、围护结构、采暖设施等实地测量,将农宅进行模型化的统计与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大庆市农村住宅进行调研分析,保证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对于农宅现状的调研中,发现了三个方面主要的问题:一是农宅单体和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围护结构建造技术的落后和未采取有效的节能技术,二是采暖设施不科学且对于能源的利用效率太低,造成用能方式的低效和采暖能耗的居高不下,三是室内居住环境在粗放型能源利用的背景下无舒适度可言。就对于农宅整体的能耗降低效果而言,节能的效果依次为:外门窗>外墙体>屋顶>地面。所以在进行农宅的优化设计过程中,按照以上的顺序进行展开。热舒适性结果表明,农宅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对于农宅平均辐射温度、预期平均评价、不满意百分比有显着的提升,基于提高室内居住人群的热舒适度,最佳的方式就是对农宅的围护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后农宅节省的煤炭为1.06吨,农宅在保温材料方面的方面的经济投入为15882.372元,每年采暖期燃煤节省604.02元,投资回收期为26.3年,农宅正常使用寿命为40年,因此对农宅的保温节能改造能够在后续的采暖能耗支出中回收回来。

陈丽珠[9](2019)在《以提高热舒适和热效率为目标的大花洞火炕烟道构造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牧区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牧民对居住建筑室内热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的目标之一。火炕是农牧民为满足生活需要和冬季室内供暖而广泛采用的一种类似床的设施。各地区基于民间经验为主砌筑的不同类型火炕,普遍存在炕面温度不均匀“炕头热、炕梢冷”、热舒适度差和能耗大、热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结合自然和已有条件,为农牧民构建热舒适度良好和热效率提升的火炕是论文研究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居住建筑火炕热舒适度和热效率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内蒙古东部地区新巴尔虎左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太仆寺旗和喀喇沁旗和开鲁县等地区广泛使用的大花洞火炕为基础,以炕洞进烟口到出烟口的整体炕洞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实地调研建立典型大花洞火炕模型,利用流体力学VENT软件和ANSYS模拟技术对现状火炕热舒适度和热效率进行分析,得出:现状火炕的炕洞内烟气流场面积减小,烟气流速分布的均匀度较差且在整个炕洞内有大面积的涡流区域;高温烟气进入炕洞内部以后,接近炕板层的烟气温度较低,烟气向炕板传递的热量较少,排烟温度偏高。这些因素导致现状火炕的热舒适度较差、热效率低。结合建筑热工学和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分析炕洞内部烟气流场分布状况,对现状火炕烟道布局形式进行改进,根据“前引后导”的布置原则,合理设置分烟墙和导烟墙,目的是使烟气流场分布有利于提高热舒适度和热效率,最终精选出两个火炕模型。利用流体力学VENT软件和ANSYS模拟技术对精选的两个火炕模型的烟气流场和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得出:相比于现状火炕,改进火炕炕洞内涡流区域面积大幅减小,且在整个炕洞内高温烟气的流速分布更加均匀,流场面积扩大;同时提高了接近炕板处的烟气温度,使得改进火炕有更多的高温烟气热量被炕板吸收,进而提高炕面板的温度,同时排烟损失也有所降低,说明改进后火炕在热舒适度和热效率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使用的模拟技术为改进火炕的热舒适度和热效率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拟方法和技术支持,也为新型火炕砌筑提供了依据。

江沐[10](2019)在《基于节能的严寒地区秸秆农宅方案设计及验证》文中指出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背景下,全国大范围的农村地区在生态环境和社会面貌上纷纷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严寒地区的农村因地处偏远且经济水平低,在新农村的建设上较为落后,仍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巨大和农宅保温性能差等问题。与此同时,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建材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由秸秆制成的建材因其可再生、低碳、导热系数小、价格低廉等特性而非常适用于解决自建房屋的节能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一种以秸秆草砖为主要用材的农村住宅方案,旨在用设计结合研究的方法降低严寒地区农村住宅的能源消耗,并推动秸秆资源在农村的利用。文章提出的秸秆农宅方案通过围护结构设计和空间布局优化这两种设计路径来实现农宅节能的目的。围护结构采用了秸秆草砖作为墙体和屋顶的保温构件,设置在墙体内部的规格材组合构件支撑墙体结构并传递屋面荷载;屋顶中的秸秆草砖则是通过与檩条的一体化安装,同时承担保温和承重的作用。通过热工计算验证并判定出墙体和屋顶的传热系数较小,均优于传统农宅围护结构。秸秆农宅的空间布局则分别从平面和剖面制定了优化策略,并通过合理安排房间朝向、控制农宅体形系数等一系列设计手法降低农宅的使用能耗。最后使用DeST-h能耗模拟软件对秸秆草砖农宅和传统农宅进行能耗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将传统农宅的围护结构替换为新型秸秆农宅的围护结构可为农宅带来45.5%的节能率。而经过空间优化后的新型秸秆农宅的较传统空间秸秆农宅的节能率达到55.3%。若综合利用围护结构和空间的优化,则可达到75.65%的节能率。整个结构体系的建造过程都遵循着工厂预制构件、现场装配化施工的原则,提高了农宅的易建性、保证了农宅的经济性并提高了农宅的实用性。本文的秸秆农宅方案有效地降低了严寒地区农宅的使用能耗,提高了室内的热舒适性,同时在一定水平上减小了因秸秆焚烧而产生的空气污染,并在大力开发新型绿色建材的时代背景下,为秸秆建材的应用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二、节能型架空火炕的建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节能型架空火炕的建造(论文提纲范文)

(1)朝阳市传统村落中的传统风貌建筑节能改造方法研究 ——以唐杖子村八盘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风貌建筑节能改造的相关政策
        1.1.2 我国居住建筑能耗现状
        1.1.3 可持续发展要求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5.1 技术路线
        1.5.2 创新点
2 朝阳市传统村落及传统风貌建筑现状调研
    2.1 朝阳市传统村落现状
        2.1.1 朝阳市传统村落概况
        2.1.2 传统村落发展的困境与展望
    2.2 唐杖子村八盘沟调研现状
        2.2.1 八盘沟村落简介
        2.2.2 传统风貌建筑现状
        2.2.3 村落未来保护发展规划
    2.3 传统风貌建筑能耗实测与分析
        2.3.1 典型传统风貌建筑选取
        2.3.2 实测内容及方法
        2.3.3 实测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典型传统风貌建筑模型建立及能耗模拟验证
    3.1 节能相关标准
    3.2 能耗模拟软件选取及参数设定
        3.2.1 模拟软件选取
        3.2.2 能耗模拟过程
        3.2.3 相关参数设置
    3.3 能耗模拟验证及结果分析
        3.3.1 基本模型建立
        3.3.2 实测和模拟结果验证
        3.3.3 能耗模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传统风貌的节能改造技术选择与能耗分析
    4.1 改造相关原则
    4.2 住宅空间节能改造
        4.2.1 住宅空间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4.2.2 基于传统风貌的节能改造技术选择
        4.2.3 不同改造形式的能耗与经济性分析
    4.3 外墙节能改造
        4.3.1 外墙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4.3.2 基于传统风貌的节能改造技术选择
        4.3.3 不同保温材料的能耗与经济性分析
    4.4 屋顶节能改造
        4.4.1 屋顶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4.4.2 基于传统风貌的节能改造技术选择
        4.4.3 不同保温材料的能耗与经济性分析
    4.5 门窗节能改造
        4.5.1 门窗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4.5.2 基于传统风貌的节能改造技术选择
        4.5.3 不同保温材料的能耗与经济性分析
    4.6 热源节能改造
        4.6.1 传统热源改造
        4.6.2 新能源利用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传统风貌的节能改造方法应用--以八盘沟13 号住宅为例
    5.1 13 号住宅整体概述
        5.1.1 住宅基本信息
        5.1.2 建筑风貌概述及维护现状
    5.2 基于传统风貌的整体节能改造
        5.2.1 基于传统风貌的住宅空间节能改造
        5.2.2 基于传统风貌的外墙节能改造
        5.2.3 基于传统风貌的屋顶节能改造
        5.2.4 基于传统风貌的门窗节能改造
    5.3 节能改造方案的能耗及经济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1.2.1 相关概念
        1.2.2 研究范围
        1.2.3 研究对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建设现状调研
    2.1 区域特征与农宅建设概况
        2.1.1 沧州地区区域特征
        2.1.2 人口构成与社会背景
        2.1.3 住宅建造模式
    2.2 实态调研方式与样本
        2.2.1 调研方法与内容
        2.2.2 调研范围与对象
        2.2.3 热环境测试方案与样本
    2.3 当地传统住宅空间构成与特征
        2.3.1 住宅空间构成
        2.3.2 住宅空间秩序
        2.3.3 住宅建筑要素特征
    2.4 小结
3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问题分析
    3.1 空间布局演变
        3.1.1 “一”字形住宅(50-80 年代)
        3.1.2 多院落住宅(1980-2000)
        3.1.3 多合院住宅(80 年代至今)
        3.1.4 总体空间布局演变规律与问题
        3.1.5 空间组织模式与问题分析
    3.2 功能空间演变
        3.2.1 卧室与客厅
        3.2.2 厨房与餐厅
        3.2.3 卫浴与储藏
        3.2.4 产业功能空间演变
        3.2.5 功能空间演变规律与问题分析
    3.3 空间要素演变
        3.3.1 结构形式演变
        3.3.2 围护结构形式演变
        3.3.3 空间要素演变规律与问题分析
    3.4 住宅空间演变影响因素
        3.4.1 居住模式
        3.4.2 地域条件
        3.4.3 材料与技术
    3.5 住宅空间演变中的问题总结
        3.5.1 住宅空间演变机制
        3.5.2 住宅空间现状问题总结:
4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4.1 优化设计目标
        4.1.1 针对性优化策略
        4.1.2 目标用户分析
        4.1.3 空间面积与尺度
    4.2 空间布局优化
        4.2.1 总体空间布局优化
        4.2.2 空间组织模式优化
    4.3 功能空间优化
        4.3.1 卧室与客厅
        4.3.2 厨房与餐厅
        4.3.3 卫浴与储藏
        4.3.4 产业功能空间优化
    4.4 空间要素优化
        4.4.1 结构与围护结构优化
        4.4.2 附加空间
    4.5 小结
5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优化设计实践
    5.1 住宅类型模式优化设计
        5.1.1 生活型空间组合设计
        5.1.2 生产型空间组合设计
        5.1.3 经营型空间组合设计
    5.2 生活居住型住宅优化设计
        5.2.1 传统一层生活居住型合院式住宅
        5.2.2 优化设计方案
    5.3 经营服务型住宅优化设计
        5.3.1 现代二层商住一体型住宅
        5.3.2 优化设计方案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附录
    附录一 图录
    附录二 表录
    附录三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概况调研与舒适度调查
致谢
参考文献

(3)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营造及传承研究 ——以泽州县南峪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化进程的外部冲击
        1.1.2 传统与现代的新旧对立
        1.1.3 城乡人居环境的生态困境
    1.2 相关概念释义
        1.2.1 传统村落
        1.2.2 晋东南山地
        1.2.3 自然生态适应性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1.4.3 研究方法
    1.5 国内研究现状
        1.5.1 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研究
        1.5.2 针对晋东南传统民居的研究
        1.5.3 针对民居生态适应性营造技术的研究
    1.6 国外研究现状
        1.6.1 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研究
        1.6.2 针对建筑适应性的研究
    1.7 论文框架
第2章 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背景与特质
    2.1 晋东南地区概况
        2.1.1 晋东南地区自然概况
        2.1.2 晋东南地区人文概况
    2.2 研究样本选取:晋城市泽州县大箕镇南峪村
        2.2.1 南峪村自然景观环境特征
        2.2.2 南峪村整体风貌特征
        2.2.3 南峪村传统格局特征
        2.2.4 南峪村传统建筑特征
        2.2.5 南峪村历史环境要素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南峪村自然生态环境实态分析
    3.1 南峪村室外热环境实测分析
        3.1.1 室外热环境实验理论依据
        3.1.2 室外热环境实验具体步骤
        3.1.3 室外热环境实验数据结果
    3.2 南峪村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3.2.1 室内热环境实验理论依据
        3.2.2 室内热环境实验具体步骤
        3.2.3 室内热环境实验数据结果
    3.3 南峪村室内天然光实测分析
        3.3.1 室内天然光实验理论依据
        3.3.2 室内天然光实验具体步骤
        3.3.3 室内天然光实验数据结果
    3.4 南峪村噪声环境实测分析
        3.4.1 噪声环境实验理论依据
        3.4.2 噪声环境实验具体步骤
        3.4.3 噪声环境实验数据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峪村自然生态适应性环境营造
    4.1 地形环境适应性营造
        4.1.1 村落与等高线的适应关系
        4.1.2 院落与街巷的适应关系
        4.1.3 院落与地形的适应关系
        4.1.4 建筑与接地的适应方式
    4.2 水环境适应性营造
        4.2.1 村落水环境的物质底板
        4.2.2 村落宏观水环境适应性营造与系统特征
        4.2.3 村落微观水环境适应性营造与具体呈现
    4.3 风环境适应性营造
        4.3.1 村落规划层面的风环境适应性营造
        4.3.2 院落布局层面的风环境适应性营造
        4.3.3 民居单体层面的风环境适应性营造
        4.3.4 细部构件层面的风环境适应性营造
    4.4 光环境适应性营造
        4.4.1 村落规划层面的光环境适应性营造
        4.4.2 民居组成层面的光环境适应性营造
        4.4.3 建筑构件层面的光环境适应性营造
        4.4.4 细部材料层面的光环境适应性营造
    4.5 热环境适应性营造
        4.5.1 围护结构的热环境适应性营造
        4.5.2 建筑形体的热环境适应性营造
        4.5.3 采暖方式的热环境适应性营造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晋东南传统村落适应性传承方向
    5.1 南峪村新时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5.1.1 南峪村的挑战与发展困境
        5.1.2 南峪村的机遇与传统优势
    5.2 重视建筑的使用过程与弹性调控
        5.2.1 使用过程中的自发建构和人为建构
        5.2.2 “不完整”或“待续”的弹性调控
    5.3 动态开放的生态适应与评价体系
        5.3.1 动态开放的生态适应策略
        5.3.2 主观客观结合的评价体系
    5.4 宏观与微观相互融合的理论构建
        5.4.1 关于适应什么的宏观思路
        5.4.2 关于如何适应的微观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南峪村生态适应性传承方案探索
    6.1 基于整体观的适应性方案
        6.1.1 重点保护区划分措施
        6.1.2 传统格局保护措施
        6.1.3 建筑分类保护措施
        6.1.4 人居环境规划措施
        6.1.5 保护分期实施计划
    6.2 基于自然观的适应性方案
        6.2.1 院落风况选择优化措施
        6.2.2 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措施
        6.2.3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措施
        6.2.4 火炕的更新与利用措施
        6.2.5 生物质能利用措施
    6.3 基于技术观的适应性方案
        6.3.1 地域建筑材料的生态优化措施
        6.3.2 围护结构应对气候的改造措施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学术论文
    二、科研项目
    三、荣获奖励情况
致谢

(4)乡村振兴视角下北方农村住宅节能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界定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1 提高住宅室内热舒适度探索
        1.3.2 围护结构改造模拟分析的研究
        1.3.3 农村住宅采暖状况研究
        1.3.4 节能环保住宅研究现状分析
        1.3.5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案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目的
        1.4.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人体热舒适理论评价室内热舒适度与人体热舒适度
        2.1.2 节能环保理论阐述住宅建筑与生态环境的统一
        2.1.3 系统论指导整体住宅节能方案设计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北方寒冷地区
        2.2.2 农村住宅
        2.2.3 住宅节能
    2.3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住宅节能方案设计的必要性
        2.3.1 乡村振兴战略理念推动农村住宅节能建筑快速发展
        2.3.2 人居环境与农村节能住宅之间的内在关系
        2.3.3 推广农村节能住宅助推乡村振兴
    2.4 节能住宅方案设计的所有基础源于理论基础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方寒冷地区农村住宅现状调研及分析
    3.1 北方寒冷地区地理气候特征概述
    3.2 调研地点典型性分析
    3.3 北方寒冷地区农村住宅现状调研及分析
        3.3.1 调研内容
        3.3.2 调研方法
        3.3.3 调研问卷设计
    3.4 调研结果整理与描述性分析
        3.4.1 农村住宅的基本情况
        3.4.2 冬季农村住宅室内居民热舒适度分析
        3.4.3 农村住宅能耗基本现状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方寒冷地区农村住宅节能改造措施及材料选择
    4.1 住宅节能设计及材料选择基本原则
    4.2 围护结构保温材料的选择及节能设计
        4.2.1 外墙节能材料选择及设计
        4.2.2 门窗节能材料选择及设计
        4.2.3 屋面节能材料选择及设计
        4.2.4 地面节能材料选择及设计
    4.3 小结
第5章 北方地寒冷区农村住宅节能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5.1 住宅节能方案设计依据
    5.2 节能方案设计模拟热环境分析
        5.2.1 建立原始住宅模型
        5.2.2 节能方案设计
        5.2.3 模拟参数设置及选取
        5.2.4 模拟结果分析
    5.3 增加保温后经济性分析及可行性分析
        5.3.1 能耗节约成本分析
        5.3.2 节能住宅增加部分围护结构成本计算及可行性分析
    5.4 寒冷地区农宅节能方案设计对策研究
        5.4.1 完善政府农村节能住宅补贴制度,助推乡村振兴顺利实施
        5.4.2 政府主导与设计单位引导相结合,强化农民主动参与节能意识
        5.4.3 合理规划农村节能住宅布局,实现农村生态宜居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北方地区农村住宅调查问卷
附录 B 迁安市调研日记节选
附录 C 滦平县调研日记节选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地区建筑营建体系解析的青岛市农村住宅节能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农村的发展机遇
        1.1.2 农村住宅节能现状与潜力
        1.1.3 农村住宅的地域性丧失
    1.2 研究对象与目的
        1.2.1 相关概念
        1.2.2 研究对象和范围界定
        1.2.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1.5 创新点
第2章 青岛市农村住宅营建体系的解析
    2.1 农村住宅实地调研
        2.1.1 调研目的
        2.1.2 调研对象
        2.1.3 调研内容与组织方式
    2.2 农村住宅发展与演变的影响因素
        2.2.1 自然影响因素
        2.2.2 经济与技术影响因素
        2.2.3 人文影响因素
    2.3 60-70年代——以石、土、木为主的农村住宅营建体系
        2.3.1 院落的营建及营建经验
        2.3.2 单体建筑空间的营建特征
        2.3.3 营建材料与细部营建技术
    2.4 80-90年代——以砖、木为主的农村住宅营建体系
        2.4.1 院落的营建及营建经验
        2.4.2 单体建筑空间的营建特征
        2.4.3 营建材料与细部营建技术
    2.5 90年代后——以砖、钢筋混凝土为主的农村住宅营建体系
        2.5.1 院落的营建及营建经验
        2.5.2 单体建筑空间的营建特征
        2.5.3 营建材料与细部营建技术
    2.6 本章小节
第3章 青岛市农村住宅现状节能评价分析
    3.1 节能评价的方法、内容及相关标准
        3.1.1 评价方法与内容
        3.1.2 相关标准
    3.2 单体建筑空间节能评价
        3.2.1 建筑空间尺度
        3.2.2 建筑体形系数
        3.2.3 窗墙面积比
    3.3 外围护结构节能评价
        3.3.1 外围护结构的材料与构造
        3.3.2 传热系数计算与分析评价
        3.3.3 典型住宅构造形式的选定
    3.4 典型住宅冬季室内温湿度实测
        3.4.1 实测对象概况
        3.4.2 测量内容与方法
        3.4.3 测量结果分析
    3.5 典型住宅现状能耗模拟分析与评价
        3.5.1 模拟软件与相关参数
        3.5.2 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3.5.3 能耗模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典型住宅单项节能改造模拟分析
    4.1 住宅空间节能改造模拟分析
        4.1.1 住宅空间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4.1.2 住宅空间节能改造方案确定
        4.1.3 住宅空间改造前后能耗模拟与经济性分析
    4.2 外墙节能改造模拟分析
        4.2.1 外墙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4.2.2 外墙节能改造方案确定
        4.2.3 外墙改造前后能耗模拟与经济性分析
    4.3 屋顶节能改造模拟分析
        4.3.1 屋顶墙体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4.3.2 屋顶节能改造方案确定
        4.3.3 屋顶改造前后能耗模拟与经济性分析
    4.4 外门窗节能改造模拟分析
        4.4.1 外门窗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4.4.2 外门窗节能改造方案确定
        4.4.3 外门窗改造前后能耗模拟与经济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住宅整体节能改造模拟分析
    5.160-70年代典型住宅整体节能改造模拟分析
        5.1.1 整体节能改造方案
        5.1.2 能耗模拟与经济性分析
    5.2 80-90年代典型住宅整体节能改造模拟分析
        5.2.1 整体节能改造方案
        5.2.2 能耗模拟与经济性分析
    5.3 90年代后典型住宅整体节能改造模拟分析
        5.3.1 整体节能改造方案
        5.3.2 能耗模拟与经济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青岛市农村住宅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青岛市农村住宅使用情况观察表
附录3 不同阶段农村住宅营建体系的对比与汇总
附录4 典型住宅整体节能改造方案汇总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6)基于经济性与热环境优化的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超低能耗建筑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低能耗建筑研究现状
        1.2.2 室内热环境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理论基础
    2.1 超低能耗建筑定义
        2.1.1 国外对超低能耗建筑的定义
        2.1.2 国内对超低能耗建筑的定义
    2.2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要素
        2.2.1 建筑本体要素
        2.2.2 能源与设备系统
        2.2.3 可再生能源利用
    2.3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案选定
    2.4 本章小结
3 内蒙古西部典型草原民居建筑模型构建
    3.1 内蒙古西部草原实地调查
        3.1.1 内蒙古西部草原地域特点
        3.1.2 调研地域选择
        3.1.3 调查方案与调查内容
    3.2 内蒙古西部典型草原民居选取
        3.2.1 内蒙古西部典型草原民居选定及介绍
        3.2.2 内蒙古西部典型草原民居室内热环境测试
    3.3 内蒙古西部典型草原民居建筑模型构建
        3.3.1 模拟软件的选取
        3.3.2 内蒙古西部典型草原民居建筑模型构建
        3.3.3 典型草原民居建筑模型室内热环境与能耗模拟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热环境优化的内蒙古西部超低能耗草原民居围护结构构建
    4.1 超低能耗草原民居建筑朝向选择
        4.1.1 建筑朝向范围选择
        4.1.2 不同建筑朝向热环境模拟
    4.2 超低能耗草原民居阳光间进深选取
        4.2.1 阳光间进深长度选取
        4.2.2 不同阳光间进深热环境模拟
    4.3 超低能耗草原民居外墙保温厚度确定
        4.3.1 外墙保温厚度范围选取
        4.3.2 不同外墙保温厚度热环境模拟
    4.4 超低能耗草原民居外窗尺寸选择
        4.4.1 外窗尺寸参数选择
        4.4.2 不同外窗尺寸热环境模拟
    4.5 超低能耗草原民居屋顶保温层厚度确定
        4.5.1 屋顶保温厚度范围选取
        4.5.2 不同屋顶保温厚度热环境模拟
    4.6 基于经济性与热环境优化的超低能耗草原民居围护结构方案构建
        4.6.1 超低能耗草原民居围护结构方案性能模拟
        4.6.2 超低能耗草原民居围护结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经济性与热环境优化的内蒙古西部超低能耗草原民居供热系统构建
    5.1 内蒙古西部超低能耗草原民居供热系统模型构建
        5.1.1 超低能耗草原民居供热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5.1.2 内蒙古西部超低能耗草原民居供热系统物理模型构建
        5.1.3 内蒙古西部超低能耗草原民居供热系统运行原理
    5.2 内蒙古西部超低能耗草原民居供热系统综合效益分析
        5.2.1 内蒙古西部超低能耗草原民居供热系统性能分析
        5.2.2 内蒙古西部超低能耗草原民居供热系统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入户调查表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天水地区传统民居绿色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村住宅能耗过高的困境
        1.1.2 我国对乡村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视
        1.1.3 传统民居绿色经验延续的迫切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传统民居
        1.3.2 绿色经验
        1.3.3 传统民居绿色经验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
        1.4.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传统民居绿色经验研究框架
    2.1 绿色建筑视角下的传统民居
        2.1.1 绿色建筑概念辨析
        2.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1.3 传统民居——初级阶段的绿色建筑
    2.2 传统民居绿色经验的表现内容
        2.2.1 地形地貌的适应性
        2.2.2 自然气候的适应性
        2.2.3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3 传统民居绿色经验的表达层级
        2.3.1 宏观——聚落层级
        2.3.2 中观——院落层级
        2.3.3 微观——建筑单体层级
    2.4 本章小结
3 天水地区传统民居概况及绿色经验调研
    3.1 天水地区传统民居形成背景
        3.1.1 地形地貌与聚落形态
        3.1.2 自然气候与建筑形态
        3.1.3 自然资源与建筑材料
        3.1.4 历史背景与聚落属性
    3.2 天水地区传统民居特征
        3.2.1 合院空间
        3.2.2 建筑形式
        3.2.3 建造技术
    3.3 调研范围
    3.4 调研对象
        3.4.1 传统聚落样本选取
        3.4.2 传统民居样本选取
    3.5 调研内容
        3.5.1 聚落层级绿色经验调研内容
        3.5.2 院落层级绿色经验调研内容
        3.5.3 建筑单体层级绿色经验调研内容
    3.6 调研成果
    3.7 本章小结
4 天水地区传统民居绿色经验探析
    4.1 聚落层级的绿色经验分析
        4.1.1 适应地形地貌的选址规划经验
        4.1.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布局理念
        4.1.3 适应自然气候的规划理念
    4.2 院落层级的绿色经验分析
        4.2.1 适应日照的策略与方法
        4.2.2 适应温度的措施
        4.2.3 适应风环境的院落设计
        4.2.4 适应降雨的技术与措施
        4.2.5 微气候营造的措施
        4.2.6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4.3 建筑单体层级的绿色经验分析
        4.3.1 适应日照的策略与方法
        4.3.2 适应温湿度的技术与措施
        4.3.3 适应风环境的技术与措施
        4.3.4 适应降雨的技术与措施
        4.3.5 材料选择措施——就地取材
        4.3.6 材料应用方法——因材施用
        4.3.7 材料循环策略——节约材料
        4.3.8 可再生能源利用
        4.3.9 适应地形地貌的策略与方法
    4.4 天水地区传统民居绿色经验总结
        4.4.1 聚落层级的绿色经验总结
        4.4.2 院落层级的绿色经验总结
        4.4.3 建筑单体层级的绿色经验总结
    4.5 本章小结
5 天水地区传统民居绿色经验对标分析及当代应用
    5.1 基于绿色评价标准的传统绿色经验对标分析
        5.1.1 安全耐久
        5.1.2 健康舒适
        5.1.3 生活便利
        5.1.4 资源节约
        5.1.5 环境宜居
        5.1.6 提高与创新
    5.2 当代绿色技术对传统民居绿色性能的提升
        5.2.1 太阳能的高效利用
        5.2.2 生活废物收集处理
        5.2.3 室内光环境的改善
        5.2.4 生土墙的当代改良
    5.3 传统民居绿色经验在当代乡村住宅设计的应用
        5.3.1 聚落层级的传承与创新
        5.3.2 院落层级的传承与创新
        5.3.3 建筑单体层级的传承与创新
    5.4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图目录
    表目录
    附录一 甘谷县觉皇寺村传统民居绿色经验调研成果
    附录二 甘谷县蔡家寺村传统民居绿色经验调研成果
    附录三 甘谷县南坡寺村传统民居绿色经验调研成果
    附录四 甘谷县上街村传统民居绿色经验调研成果
    附录五 武山县家坡村传统民居绿色经验调研成果
    附录六 武山县上下街村传统民居绿色经验调研成果
    附录七 清水县梅江村传统民居绿色经验调研成果
    附录八 麦积区胡家大庄村传统民居绿色经验调研成果
致谢

(8)基于能耗分析的寒地农宅建筑优化设计研究 ——以大庆市杏树岗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大庆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实例调研与分析
    2.1 单体现状
        2.1.1 营造方式
        2.1.2 空间布局
        2.1.3 农宅体形
        2.1.4 平面设计
    2.2 围护结构现状
        2.2.1 外墙
        2.2.2 外门、窗
        2.2.3 屋面
        2.2.4 地面
    2.3 农村居住建筑采暖设施现状
        2.3.1 火炕
        2.3.2 火墙
        2.3.3 土暖气
        2.3.4 其他方式
    2.4 居住建筑存在问题分析
3.大庆市杏树岗村农宅优化设计
    3.1 农宅单体优化设计
        3.1.1 营造方式
        3.1.2 空间布局
        3.1.3 住宅体形
        3.1.4 平面设计
    3.2 农宅围护结构优化
        3.2.1 外墙优化
        3.2.2 门、窗优化
        3.2.3 屋顶优化
        3.2.4 地面优化
    3.3 采暖设施优化
        3.3.1 火炕优化
        3.3.2 火墙优化
        3.3.3 土暖气优化
        3.3.4 新能源采暖
4.典型农宅优化效果模拟分析
    4.1 典型农宅的选取
        4.1.1 典型农宅的界定
        4.1.2 典型农宅选取
    4.2 农宅节能效果的模拟
        4.2.1 模拟软件的选取及介绍
        4.2.2 建筑模型建立设定
        4.2.3 模拟结果
    4.3 模拟结果分析
        4.3.1 能耗结果分析
        4.3.2 热舒适性结果分析
    4.4 农宅优化设计综合性分析
        4.4.1 农宅造价分析
        4.4.2 资源消耗分析
        4.4.3 环境影响分析
5.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9)以提高热舒适和热效率为目标的大花洞火炕烟道构造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内蒙古东部地区火炕存在的价值
        1.2.1 生态适应性
        1.2.2 材料循环性
        1.2.3 技术实践性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火炕热舒适度和热效率研究现状
        1.4.2 国内火炕热舒适度和热效率研究现状
        1.4.3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6 特色与创新点
    1.7 课题来源
    1.8 研究框架
    1.9 本章小结
2 火炕热舒适度与热效率理论研究
    2.1 火炕热舒适度
        2.1.1 火炕热舒适度评价方法
        2.1.2 影响火炕热舒适因素
    2.2 火炕热效率
        2.2.1 火炕热效率评价方法
        2.2.2 影响火炕热效率因素
    2.3 本章小结
3 内蒙古东部地区火炕现状调研及模型建立
    3.1 内蒙古东部地区气候条件
    3.2 内蒙古东部地区住宅及火炕现状
        3.2.1 各地区居住建筑的典型性调研
        3.2.2 典型居住建筑形式的模型建立
    3.3 火炕的基本构造及工作过程
        3.3.1 现状火炕的模型建立
        3.3.2 火炕工作过程
    3.4 火炕的基本功能
        3.4.1 热性能和供暖要求
        3.4.2 热舒适和健康要求
        3.4.3 热效率和节能要求
    3.5 本章小结
4 现状火炕的热舒适度和热效率分析
    4.1 火炕热舒适度研究
        4.1.1 分析软件的选择
        4.1.2 热舒适度模拟的参数设置
    4.2 现状火炕的热舒适度模拟及存在问题分析
        4.2.1 烟气流速分布的均匀度模拟分析
        4.2.2 涡流区域面积分布模拟分析
        4.2.3 现状火炕热舒适度分析
    4.3 火炕热效率研究
        4.3.1 分析软件的选择
        4.3.2 热效率模拟的参数设置
        4.3.3 炕板表面的体感温度及评价
    4.4 现状火炕的热效率模拟及存在问题分析
        4.4.1 火炕进出烟口温度差
        4.4.2 炕洞内部靠近炕板层的烟气温度
        4.4.3 现状火炕热效率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改进火炕的热舒适度和热效率分析
    5.1 改进火炕的优化思路及其模型建立
        5.1.1 火炕的优化设计思路
        5.1.2 改进火炕的模型建立
    5.2 改进火炕的热舒适度模拟分析
        5.2.1 改进火炕Ⅰ的热舒适度模拟分析
        5.2.2 改进火炕Ⅱ的热舒适度模拟分析
        5.2.3 现状火炕与改进火炕的热舒适度对比
    5.3 改进火炕的热效率模拟分析
        5.3.1 改进火炕Ⅰ的热效率模拟分析
        5.3.2 改进火炕Ⅱ的热效率模拟分析
        5.3.3 现状火炕与改进火炕的热效率对比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节能的严寒地区秸秆农宅方案设计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建筑节能的紧迫形式
        1.1.2 美丽乡村的建设背景
        1.1.3 秸秆建材的广阔前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基本框架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秸秆建材及应用方式
        2.1.1 秸秆的特性
        2.1.2 秸秆建材的传统利用方式
        2.1.3 秸秆建材的现代利用方式
    2.2 严寒农宅及节能问题
        2.2.1 空间布局
        2.2.2 围护结构
        2.2.3 能源与资源
    2.3 严寒地区农宅的节能优化原则及设计路径
        2.3.1 严寒地区农宅设计原则
        2.3.2 严寒地区农宅优化路径
        2.3.3 严寒地区秸秆农宅设计思路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节能视角下的秸秆草砖农宅围护结构优化设计
    3.1 结构与构造技术优化
        3.1.1 墙体构成体系与技术优化
        3.1.2 屋顶构成体系与技术优化
        3.1.3 优势分析
    3.2 秸秆草砖农宅建造过程
        3.2.1 墙体建造过程
        3.2.2 屋顶建造过程
        3.2.3 优势分析
    3.3 热工性能验证评价
        3.3.1 墙体传热系数计算
        3.3.2 秸秆屋顶传热系数计算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空间优化策略及验证
    4.1 平面优化策略
        4.1.1 平面节能优化原则
        4.1.2 南北向的双进深空间布局
        4.1.3 库房形成空间保温层
        4.1.4 并联式建造减小体型系数
    4.2 剖面优化策略
        4.2.1 剖面节能优化原则
        4.2.2 降低部分建筑层高
        4.2.3 控制窗墙比
        4.2.4 加设阳光间或门斗
    4.3 节能视角下的秸秆农宅能耗结果比较与分析
        4.3.1 软件基础
        4.3.2 围护结构的改变对农宅能耗的影响
        4.3.3 空间布局的改变对农宅能耗的影响
    4.4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节能型架空火炕的建造(论文参考文献)

  • [1]朝阳市传统村落中的传统风貌建筑节能改造方法研究 ——以唐杖子村八盘沟为例[D]. 蒋阳阳.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2]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优化设计研究[D]. 佟林芝.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营造及传承研究 ——以泽州县南峪村为例[D]. 李昉芳.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4]乡村振兴视角下北方农村住宅节能方案设计研究[D]. 马丙磊.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7)
  • [5]基于地区建筑营建体系解析的青岛市农村住宅节能改造设计研究[D]. 郭良坤. 青岛理工大学, 2020
  • [6]基于经济性与热环境优化的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超低能耗建筑构建[D]. 李威风.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
  • [7]天水地区传统民居绿色经验研究[D]. 周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8]基于能耗分析的寒地农宅建筑优化设计研究 ——以大庆市杏树岗村为例[D]. 任志鹏.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9]以提高热舒适和热效率为目标的大花洞火炕烟道构造优化设计研究[D]. 陈丽珠.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
  • [10]基于节能的严寒地区秸秆农宅方案设计及验证[D]. 江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节能架空加热炕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