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肝脓肿25例超声诊断

细菌性肝脓肿25例超声诊断

一、25例细菌性肝脓肿的超声诊断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闵洁,彭国平,金战勇,陈艳,明亮,林晶[1](2019)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配合柴胡清肝汤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配合中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7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引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组3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柴胡清肝汤。从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正常时间、脓腔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正常时间、脓腔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0.05)。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配合中药治疗肝脓肿疗效显着,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常鸿志[2](2018)在《DSA和超声双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与DSA单引导对比,评价DSA和超声双引导下行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PL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0月住院期间在我科接受经皮经肝穿刺引流置管术治疗的74例PLA患者,将其分为两组,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DSA与超声双引导下治疗的患者39例为实验组,2013年1月2015年10月采用DSA单引导下治疗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并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治愈率、复发率以及死亡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00),治愈率较高(P=0.036),并发症发生率减少(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住院时间(P=0.198)、复发率(P=0.099)死亡率(P=0.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DSA单引导相比,DSA联合超声引导行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PLA,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于登峰[3](2017)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体会》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细菌性肝脓肿实施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 32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经置管引流后症状消失,体温、白细胞计数均恢复正常。置管时间(9.6±1.3)d,住院时间(10.6±3.8)d。未发生腹膜炎、邻近组织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经超声检查证实脓腔闭合后出院。随访6个月,复查超声无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效果满意。

陈文显,胡新娥,韩运生,熊伟律,徐华军,莫清清[4](2016)在《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经皮穿刺针单纯抽吸与置管引流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经皮穿刺针(PTC)抽吸与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就诊的4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4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分为2组,其中A组患者(20例)在超声引导下用PTC针行单纯抽吸术,B组患者(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置管引流术。观察2组一次性治愈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减弱时间、脓肿腔消失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随访有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B组20例患者治愈,有效率为100%;A组13例患者一次穿刺治愈,有效率为65%,4例25 d后行第2次穿刺后治愈,其余3例在2次穿刺后仍有较大脓腔,行置管引流术后治愈。2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减弱时间、脓肿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0±0.6)d、(2.5±0.6)d、(12.5±3.5)d、(15.6±4.0)d,均长于B组的(2.0±0.5)d、(1.2±0.5)d、(7.2±2.0)d、(10.3±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8/20),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1/20),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1,P<0.05)。结论细菌性肝脓肿经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管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效果显着,值得推广。

谷星灼[5](2016)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与置管引流在肝脓肿治疗中的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细针抽吸与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方法:选取细菌性肝脓肿90例,其中脓肿直径≥5 cm者48例,直径<5 cm 42例。对以上两种大小的脓肿,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细针抽吸术和置管引流术两种方法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直径≥5 cm的肝脓肿,在治愈率、体温及血象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上,两者无明显区别(P>0.05),而在脓腔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费用上(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直径<5cm的治疗组中,两种治疗方法在治愈率、体温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脓腔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的比较上未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上,存在区别(P<0.05)。结论:对于直径≥5cm和直径<5cm的PLA,应分别首选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置管引流和细针抽吸作为治疗手段。

李莉[6](2014)在《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收集了3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病例,对相关临床因素.辅助检查结果、病原体和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提高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3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3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单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留置导管引流和抗生素+肝穿刺抽脓三种治疗方法将病人分为三组。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检验对三组病人的治疗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年龄55.8+13.4岁(31-85岁);男性患者21(65.63%)例,女性患者11(34.38%)例;以发热、纳差、腹痛为主要表现;基础疾病以糖尿病(12例,38%)、胆道系统疾病(9例,28%)和高血压(7例,22%)为主。17例患者行脓液培养,培养出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7例患者行血液培养,培养出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抗生素+留置导管引流比单纯使用抗生素更能降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比值(%)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三代头孢)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高度敏感。单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留置导管引流和抗生素+肝穿刺抽脓三种治疗方法比较,在使用有效抗生素的基础上积极抽脓或引流更有利于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恢复。

王京[7](2013)在《引起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分析与分子流行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脓肿是指肝脏实质内的脓性聚集物,单发或者多发,是常见的消化系统严重疾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细菌性肝脓肿主要病原菌从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肠球菌逐渐变为肺炎克雷伯菌。本研究通过检索分析文献,同时回顾分析北京地区3家大型医疗机构2008年至2011年间的细菌性肝脓肿病例,对细菌性肝脓肿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对细菌性肝脓肿病人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包括病人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临床转归和脓肿的数量、位置等方面。利用SPSS version16.0统计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的均值±标准差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获得三家医院细菌性肝脓肿病例131例,其中KPLA占到101例,以男性为主,多伴发糖尿病,临床表现较不明显,多为右叶单发,脓肿边缘模糊,常可见含气腔;NKPLA占30例,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居多,女性病人常见,多伴发于腹部外科手术、恶性肿瘤放化疗介入治疗。北京地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死亡率低于国内外文献报道数据;及时给予影像学检查,对BLA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KPLA的101株病原菌均取自临床送检的肝脓肿穿刺脓液标本,为连续分离的非重复分离株,同一病人只取第一次分离株。对保存菌株重新培养并鉴定到种。采用ST实验来确定肺炎克雷伯菌的HM表型,PCR实验用于血清型分析和相关毒力基因检测,PFGE用于菌株流行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引起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血清型以K1和K2为主,其中血清型K1共分离到43株,占总数的42.57%;血清型K2共分离到37株,占总数的36.63%,血清型K5没有分离到,其它血清型21株,占20.79%。引起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以高粘液性菌株为主,共90株,占所有101例分离株的89.11%,其中血清型K1检出率为95%(41/43),血清型K2检出率为92%(34/37),K1和K2组高粘液性表型相对较高。在毒力基因检测中,总体aerobactin检出率为90.10%,rmpA检出率为81.19%,MagA检出率为21.78%;其中血清型K1的aerobactin和rmpA均为93%,血清型K2的aerobactin和rmpA检出率分别为92%和81%。在血清型非K1K2菌株中,高粘液性、rmpA和aerobactin的占比在57%~81%之间。将以上几类指标在非K1K2组分别与K1、K2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rmpA和aerobactin主要在血清型K1和K2之中发挥作用。K1和K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这几类指标在K1和K2组之间检出率无差异。此外三家医院分离菌株之间各基因检出率没有明显的区别。PFGE结果显示,所有101株病原菌属于23群,其中E群相对病例较多,共41株,占比40.6%,含5个克隆型,在不同医院之间的分布未见特殊性。结论:在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居第一位。KPLA以男性为主,多伴发糖尿病,临床表现较不明显,多为右叶单发,脓肿边缘模糊,常可见含气腔。引起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大多数为高粘性菌株,血清型以K1和K2为主,基因rmpA和aerobactin检出率很高。肺炎克雷伯菌经PFGE同源性分析,E群为主要流行株,在不同医院间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异。

贾宝兴,张平[8](2012)在《细菌性肝脓肿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将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后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对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91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综合术前、术后各项指标在各组之间的比较来看,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术(puncturedrainage for liver abscess by ultrasound or CT,PDLA)组明显优于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laparoscopic drainage of liver abscess,LD-LA)组以及开腹肝脓肿切开引流术(incision and drainage for liver abscess,IDLA)组。结论:同等条件下、适应证确切时,应将PDLA作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案。

魏春生[9](2011)在《细菌性肝脓肿38例诊治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总结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单纯抗菌药物治疗6例,外科手术引流29例,其中经皮穿刺抽吸治疗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24例,5例经腹手术。38例均治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或置管引流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首选。

贾宝兴[10](2010)在《细菌性肝脓肿91例治疗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细菌性肝脓肿(bacteria liver abscess,BLA)是肝脏疾病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单纯内科治疗方法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所以外科治疗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临床地位。本文通过对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我科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91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意在对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术(puncture drainage for liver abscess by ultrasound or CT,PDLA)、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laparoscopic drainage of liver abscess,LDLA)以及开腹肝脓肿切开引流术(incision and drainage for liver abscess,IDLA)的治疗疗效、优势方向、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疗法所致的术后肝功能以及术前至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无显着性意义(p>0.05);但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症状消失时间上,三组存在显着性意义(p<0.05),即PDLA组明显优于另外两组。所以得出结论:PDLA、LDLA及IDLA在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一般疗效上是相同的;但PDLA的治疗时间短、症状消退快、治疗费用低,并且患者痛苦轻、创伤小、恢复快,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临床中应首选PDLA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

二、25例细菌性肝脓肿的超声诊断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5例细菌性肝脓肿的超声诊断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2)DSA和超声双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试剂及器材
    1.4 手术操作
    1.5 疗效评价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
    2.3 两组患者细菌培养结果对比
    2.4 两组患者手术中各项指标和疗效结果对比
    2.5 病例分享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经皮穿刺针单纯抽吸与置管引流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出院时治愈率比较
    2.2 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3 2组患者常见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5)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与置管引流在肝脓肿治疗中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致病菌
    2.2 临床表现
    2.3 辅助检查
        2.3.1 实验室检查
        2.3.2 影像学检查
        2.3.3 穿刺活检
    2.4 诊断
    2.5 治疗
        2.5.1 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抽脓或置管引流术
        2.5.2 传统开腹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2.5.3 肝叶切除术
        2.5.4 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2.5.5 门静脉插管注射抗生素治疗
        2.5.6 手术引流后带蒂大网膜填塞
        2.5.7 中药治疗
        2.5.8 支持和抗生素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病例来源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仪器与方法
        3.2.1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细针抽吸术(PNA)
        3.2.2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CD)
    3.3 治愈标准
    3.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患者一般资料统计结果
        4.1.1 性别
        4.1.2 年龄
        4.1.3 临床表现
        4.1.4 致病菌
        4.1.5 合并基础疾病
        4.1.6 脓肿分布
    4.2 PNA与PCD治疗效果对比
        4.2.1 超声介入治疗直径 ≥5 cm细菌性肝脓肿的两种方法效果比较
        4.2.2 超声介入治疗直径 <5 cm细菌性肝脓肿的两种方法效果比较
        4.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步骤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3 分级及治疗方案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性别
    3.2 年龄
    3.3 临床表现
    3.4 化验检查
    3.5 治疗前肝脓肿特点
    3.6 治疗前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及肝脓肿大小的差异
    3.7 合并症
    3.8 致病菌与耐药情况
    3.9 抗生素使用情况
    3.10 肝脓肿愈后及平均住院天数详见表7
    3.11 三种治疗方式在不同临床因素上的差异
    3.12 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
    4.2 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4.3 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体与药敏情况
    4.4 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引起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分析与分子流行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的流行及临床特点分析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二部分
    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三部分
    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特征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References 发表论文 致谢

(8)细菌性肝脓肿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标准及治疗分组:
    1.3 术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统计结果的解读:
    3.2 治疗方法
        3.2.1 开腹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3.2.2 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3.2.3 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术:
    3.3 术式的选择:

(9)细菌性肝脓肿38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3 讨论
    3.1 病因
    3.2 诊断
    3.3 治疗

(10)细菌性肝脓肿91例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1.1 细菌性肝脓肿的感染途径
    1.2 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
    1.3 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方法
第2章 综述
    2.1 病因
    2.2 致病菌
    2.3 临床表现
    2.4 辅助检查
    2.5 诊断
    2.6 鉴别诊断
    2.7 并发症
    2.8 治疗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病例选择
    3.2 一般资料
    3.3 围手术期处理
    3.4 手术方式
    3.5 观察指标
    3.6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统计结果
    4.2 术前1-3 天内化验指标统计结果
    4.3 术后5-7 天化验指标统计结果
    4.4 术前与术后化验指标变化情况的统计结果
    4.5 术后常规观察指标统计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统计结果的解读
    5.2 统计结果的意义
    5.3 术式的选择
    5.4 研究创新
    5.5 体会与不足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25例细菌性肝脓肿的超声诊断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配合柴胡清肝汤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观察[J]. 闵洁,彭国平,金战勇,陈艳,明亮,林晶.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3)
  • [2]DSA和超声双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疗效研究[D]. 常鸿志. 山西医科大学, 2018(01)
  • [3]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体会[J]. 于登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01)
  • [4]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经皮穿刺针单纯抽吸与置管引流疗效比较[J]. 陈文显,胡新娥,韩运生,熊伟律,徐华军,莫清清. 中华全科医学, 2016(09)
  • [5]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与置管引流在肝脓肿治疗中的比较[D]. 谷星灼. 吉林大学, 2016(09)
  • [6]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2例临床分析[D]. 李莉. 浙江大学, 2014(05)
  • [7]引起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分析与分子流行特征研究[D]. 王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3(08)
  • [8]细菌性肝脓肿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分析[J]. 贾宝兴,张平. 吉林医学, 2012(02)
  • [9]细菌性肝脓肿38例诊治体会[J]. 魏春生.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1)
  • [10]细菌性肝脓肿91例治疗分析[D]. 贾宝兴. 吉林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细菌性肝脓肿25例超声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