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在医院门诊服务中的实践与应用

“以人为本”在医院门诊服务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以人为本”在医院门诊服务中的实践与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龚妤[1](2021)在《如何成为门诊医务社工? ——以重庆C医院实习经历为例》文中指出

张斯[2](2021)在《建筑包容性策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策划是建筑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建筑设计思想与工具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包容性社会发展与包容性设计思潮的共同引领下,针对建筑领域中出现的对弱势群体关注不足和实践难以弥合认识的差距,亟需一种在包容理念注入下而形成的新的建筑设计理论,以对实践进行科学引导。本研究选取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论——建筑策划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建筑策划包含以包容性价值为基础的策划内容,并对包容理念介入下形成的建筑包容性策划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建筑策划的基本原理,重新对社会包容理论、包容性规划理论、包容性设计理论、环境行为心理理论、建筑策划与设计理论进行整合思考,通过对各理论的核心内容与相互关系进行归纳,推理演绎出建筑包容性策划的理论与方法。本研究是基于包容理念对建筑策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在建筑包容性策划理论研究部分,首先就包容性设计所表达的核心价值进行提炼,并与建筑环境结合,形成建筑包容性的核心概念。对建筑包容性进行深入剖析,建立起二元、多元、多维与相对的价值认知。将建筑包容性与建筑策划再次结合,形成以包容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包容性价值为基础、以包容性问题、多样使用者、包容性建筑空间环境几方面区别于传统建筑策划的新的建筑策划理论。根据对建筑包容性的理论阐释,提出建筑包容性策划的涵义、要素、类型与目标,构建了建筑包容性策划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建筑包容性策划方法研究部分,首先探讨了价值、问题与策划程序建构的关系,提出基于包容性价值的问题搜寻过程。将建筑策划与设计的程序与剑桥包容性设计轮相结合,提出建筑包容性策划与设计的运作时序。再依据建筑包容性策划的原理,以挪威建筑包容性设计程序模型为原型,提出建筑包容性策划的程序、任务与构成框架。针对建筑包容性策划中环境解析、角色描述、问题搜寻等阶段,提出建筑环境信息获取、建筑使用者角色建立、“人-环境”系统中包容性问题研究、空间情境创构的策划方法,以此构建了由包容性问题发现、包容性问题研究至包容性问题解决的建筑包容性策划核心方法体系。本研究将包容性理论与建筑策划理论贯穿融合,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研究探索。首先,本研究构建了建筑包容性策划的研究框架,拓展了基于包容性的建筑策划新领域。论文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在“人-环境”系统视角下构建了面向建筑使用者与建筑环境包容关系的建筑包容性策划研究框架。论文将价值思辩作为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提出了基于包容性价值的建筑策划新论题,并从其提出、原理、程序与方法几方面构建了相应研究框架,为建筑策划理论的创新研究提供参考。其次,本研究构建了建筑包容性策划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建筑策划原理。论文将建筑包容性策划与传统建筑策划相对比,提出建筑包容性策划的涵义,即建筑包容性策划是一种以包容性价值为基础、以包容性问题为核心、以多样使用者为主导、以包容性空间环境策划为内容的建筑策划。论文基于建筑策划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提出建筑包容性策划的要素、类型与目标,实现了在当代人本设计思潮下对建筑策划基本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再次,本研究提出了建筑包容性策划的程序与应用方法,为建筑包容性策划提供了技术支撑。论文提出建筑包容性策划程序是基于包容性价值的问题搜寻过程,在传统建筑策划问题搜寻法的基础上,结合剑桥包容性设计轮、挪威建筑包容性设计过程等理论模型,提出建筑包容性策划的程序。论文在传统建筑策划方法基础上,融入基于共情的环境认知、体验与评估方法,基于人本设计的使用者角色描述方法,基于建筑师与使用者不同接触程度的包容性问题研究方法与基于软系统分析的空间情境创构方法,提出建筑包容性策划的应用方法。论文以案例研究为主要论证方法,选取若干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案例对论文提出的策划方法进行了应用阐释,并得出包容性环境设计导则为环境创构进行指导与建议,论证了建筑包容性策划理论与方法合理、有效,从方法层面为包容性环境的创构提供技术支持。

周凌明[3](2020)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构建与服务改善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Patient-Centered Care,PCC),是世界范围内被公认的当今卫生系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它被大量的研究证明能有效地弥合现代医学分科过细而造成的医患关系鸿沟,重塑医疗服务的人文属性,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资源的产出效能。PCC强调医疗服务应围绕病人的需求偏好和价值观开展,医疗决策过程应主动让病人及其家属广泛参与,医患间构建起共同面对疾病的伙伴关系。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直在路上,近年来逐渐步入深水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此前未曾出现的情况不断浮现,比如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基本医保广覆盖后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大数据广泛应用后人们对医疗民主化的要求等等。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因此,本研究从广东省实际情况出发,将PCC理论中国化、具体化,对指引相关实践大有裨益。目的:首先,在总结国内外关于PCC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广东省,构建一个中国情境下的PCC模型。其次,基于模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广东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现状,并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研究及决策提供参考。此外,结合理论模型和实证数据,研究提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实践策略。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文献研究法:系统总结世界范围内关于PCC研究的经典模型和相关文献资料,建立研究的理论基础。(2)半结构化焦点小组访谈:基于广东省四个经济区域划分,对住院病人、在职医生、护士开展半结构化小组访谈,构建PCC理论模型。(3)问卷调查法:在广东省四个经济区域选取9家三甲医院,对住院病人进行大样本量的问卷调查,收集研究所需实证数据,验证和优化理论模型,并据此评价广东省PCC现状。(4)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软件,数据分析及建模基于SPSS、Amos、Nviv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综合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回归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文本编码与理论构建等方法。结果:广东省住院病人对PCC的总体评分为8.60±1.38分,对模型7个维度的评分上,医疗保险的评分最低为7.96±2.08分,就医体验的评分最高为8.97±1.35分。病人对其余5个维度评分分别为:就医环境8.54±1.50分,诊疗质量8.63±1.45分,共同决策8.78 ±1.54分,医患沟通8.89±1.49分,疾病管理8.54±1.65分。来自农村的病人对PCC评分要显着低于来自城镇的病人;珠三角、粤东地区病人对PCC评分要显着高于粤西和粤北地区病人。结论:(1)本研究构建的对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为7个维度,分别为:就医环境、诊疗质量、共同决策、就医体验、医患沟通、医疗保险、疾病管理,模型共涵括25个方面的内容。(2)医疗机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改善,仍应首先注重结果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向提供“品质型”医疗服务转型升级。(3)从模型7个维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医疗机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

孙宏亮[4](2020)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学是一门人学,是关系人类幸福的事业,对人的全面关怀为医学应有之意。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学的灵魂,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根本态度,医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向往健康、重视健康和保持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追求,人们不再局限于关注疾病本身,而是全方面关注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综合状态,希望得到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要素的健康促进与凸显人性的医学关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与变化,在当前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就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从医学发展的客观现状、社会对医学的人文诉求和健康中国的价值旨归三个方面论述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现实需要,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开展如下研究。第一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着重论述了医师人文素养的含义、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首先,从社会对医师职业的期望入手,分析医师职业特点和职业标准,提出医师应承担的角色;其次,根据医师职业需要,将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界定为医师伦理素养、医师哲学素养、医师心理素养和医师法律素养;再次,鉴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围绕着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涉及的一系列关系,介绍当前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模式。第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从东西方人文思想进行溯源,确定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首先,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提倡的“仁”学入手,追求君子人格和德化社会,从家和礼两个方面,探讨美德培养;其次,从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朴素的医学人道主义,到中世纪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本主义的“博爱”思想,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对西方人道主义的呼唤,论述了医学与人文关系的发展变迁。最后,确定医师人文素养的培育理论,包括成人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第三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通过对多家三甲医院的医师和患者进行实证调查,发现我国医师人文素养总体良好,大部分医师都能够恪守医师职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认真履行治病救人职责,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仍然存在部分医师人文素养缺失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崇高职业理想信念的相对匮乏与普遍的职业倦怠心理逆反,医师人文实践“差异化”与责任担当精神的相对减弱,个性自我的张扬与团队精神的缺乏,科技理性的极端至上与人文价值意义的相对薄弱,对医疗差错的漠视与有意逃避,除医师自身内在原因之外,一些外在因素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包括医师职业生态欠佳、相关规范制度有待完善、社会氛围有待妥善营造、医院人文建设被边缘化和医疗决策复杂等。第四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本章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美国针对医师的人文素养培育有健全的机构支持,有完善的医学教育培训,还有享誉全球的人文医院,为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制度、创造了环境氛围;英国综合医学委员会发布了《优质医疗》及附属8份指南,强调了医师为保证患者获得基本医疗保护而履行的职责,并以人文观念贯穿其中,文件和指南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了纲领;新加坡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方面也有可借鉴之处;中国台湾是亚洲最早推行医院评鉴暨全面质量管理的地区,台湾长庚医疗体系成立了一站式医疗照护单元模式,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创造出了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充分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中国香港地区完善的政府制度建设、良好的医院管理和公众互动也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助力。第五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在已有文献梳理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首先通过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来完善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其次,通过媒体引导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再次,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服务品质、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和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最后,通过敬业精神的自我塑造、实践叙事医学和投身志愿服务,来完成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本研究在借鉴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深入临床和社区,客观观察、真实记录,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促进医师个体健康发展,推动医院人文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陈卓宇[5](2020)在《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复合优化策略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文中指出当今的国家医疗政策改革和社会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医院设计要全方位的做好“以人文本”的健康建设;全球工业信息化下复合化理念的席卷,也使得医院建筑需要承担包括医疗、休闲、商业等在内的多样化服务。而医院外部公共空间是公众首要接触的医院环境,对医院形象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人们就医理念的改变使得医院外部环境的质量得到重视,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因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条件,以及过去设计理念的制约,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在交通、功能、空间、人文景观等方面都面临关注缺失的问题,难以营造宜人环境。如何在复合化理念下,实现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高品质优化,是目前医院外部公共空间优化建设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以此现实背景为依据,以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复合化设计的相关策略来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对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现状调研分析,通过实例总结归纳医院外部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分析原因,初步论证复合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主要从交通组织、功能组成、空间模式、人文景观氛围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寻找优化对策与复合化之间的关系,为下一章节的复合化理念引入做好铺垫。其次是对复合化相关理念和案例的梳理与分析,引入并解析复合化理念,总结归纳医院外部公共空间复合化的优化重点和相关原则。接着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整体式的复合关系与手法,从交通组织、功能组成、空间模式、人文景观氛围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复合化优化策略,包含了外部公共空间与城市、建筑、广场、自然元素、文化内涵等多者相互关系的内容,系统建构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复合化优化策略。其后,通过相关的工程实例,论证了复合化理念在实际应用中的可实施性和持续发展性。最后在文章的结尾,笔者总结了全文的研究内容,并提出了课题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今后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优化建设提供参考。

林倩羽[6](2020)在《基于服务设计的儿童医院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服务经济时代,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医学模式高速发展,与之对应的医疗环境体验愈发引起人们重视,儿童公共医疗环境体验作为其中的特定类型,在儿童医疗资源紧缺与二胎政策开放的现状背景中,面临着严峻的发展考验。本文研究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服务设计:洞察用户的体验需求、理解用户的情感愿景,尝试打破以往儿童医院的形象壁垒、系统性共创儿童医疗公共环境体验。在服务设计思维的驱动下,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探索阶段:以“儿童医院公共空间”与“服务设计”相关理论为学术背景,在界定研究对象的概念与范围、探索服务设计的方法与工具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对象南京市儿童医院(河西院区)公共空间的调研活动,即初步梳理现状空间的基本特征后,通过AEIOU框架下的“影子计划”了解用户行为需求特征,并配合主题分析法展开用户访谈来完善与补充用户心理需求信息,以此整合调研结果建立儿童医院公共空间的典型用户。二、定义阶段:在以典型用户为视角的用户旅程图分析中找出服务痛点,进而提取与补充相应的服务接触点,并对其展开用户感知调查,挖掘需优化的核心服务触点,同时结合优秀案例对其进行应用分析,探索优化的具体方式。三、创造阶段:借助情绪版工具识别用户对空间优化的效果偏好,结合已知优化需求归纳空间优化要素集,重塑空间服务流程,以此构建服务蓝图表达优化后的空间服务系统,最后将其映射至实际空间布局,得出空间服务模型。四、执行阶段:落实服务设计研究所得结论至实践对象,明确空间设计构想及优化方案并评估迭代,期望整个服务设计方法及流程的探究可以为当下及未来儿童医院公共空间建设提供更丰富的设计依据。

张茜[7](2020)在《精益管理在公立医院品质提升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民间资本不断注入医疗行业,公立医院逐渐被暴露在市场经济下,面对自我意识日趋增强的患者,公立医院为求生存和自身发展,在医院内部追求改革力求品质提升,效率提高。随着全球科学技术迅猛持续发展,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科学管理、流程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兴力量深入到各行各业,也为医院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地支持。同时医疗卫生领域突出的专业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无法像其他行业一样迅速转型,存在技术力量无法充分发挥作用问题。各类专业人也不能完全渗透进医疗行业内部理解医疗行为,包括软件工程师、专业管理人员等。十九大新医改以来医保覆盖范围快速扩大,国家陆续开展大病保险,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继续明显增加,政府社会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增加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增加。政府对医疗行业的投入有限,专业人员无法在医院内部发挥作用、服务对象无法快速接受新事物等问题都为医疗行业品质提升设置了障碍。公立医院为了控制医疗成本,要在不增加人力物力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提升服务品质;为了合理转型改善流程,要在医疗专业人员参与下引入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医院内部员工部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成为公立医院突破发展中瓶颈的最佳方式。精益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减少成本并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为公立医院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进行有效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思路。本文基于国内外医院精益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践行经验,结合A眼科专科公立医院自身管理运行现状运用精益管理在医院品质提升中的应用,将精益管理融入医院管理,设计A眼科公立医院提升医院品质实施步骤,以现代化品质管理工具品管圈为载体,精益管理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动员医院内部医疗、后勤、行政各部门全面参与,对本部门甚至医院层面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整改,自发主动的进行品质改善,自行设计开发软件系统,优化流程,并对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效果,通过应用案例的报道探讨构建精益品质管理体系在公立医院的可行性,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有效管理案例经验、行政策略,为公立医院有效提升品质提供实施建议和对策。

毛鹏远[8](2019)在《以“一体化”为导向的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面临着“条块分割”与“碎片化”的处境,“断链式”、“碎片式”的卫生服务在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导致不能有效的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和质量,卫生服务联合建设中的重重障碍已成为我国目前医疗卫生改革中亟待解决的瓶颈。为实现缓解老龄化加剧时段给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压力,刺激民众生育意愿的目的,生育政策在三年内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之后,生育率不升反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民众生育二孩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是一孩生育率持续降低,预想中的“补偿性生育高峰”并没有出现,尽管我国现已初步建立起妇幼保健机构三级诊疗体系,但对于急速增长的民众生育需求反应缓慢,尤其是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根据研究内容的系统性特征,本文共分九章,第一章简述了国内外卫生服务提供研究现状;第二章从理论角度阐述了相关概念及应用;第三章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四章追溯了妇幼机构历史沿革与演进历程;第五章比较不同类型的妇幼保健机构运行机制;第六章提炼了妇幼保健服务协同特征与影响因素;第七章探讨了我国医联体的发展状况;第八章从操作层面分析三级妇幼保健机构间卫生服务提供协同体系缺失的制度归因,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一体化”理念下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协同体系的实施路径和模型框架;第九章关于本文的总结与展望,也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与研究不足。本文广泛搜集国内外与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的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分析并利用利益相关者维度分析,旨在完善基层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为妇女提供均等化的保健服务,增强群众生育意愿,优化人口结构。本研究针对人口老龄化加剧时段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有利于人口结构调整的策略集,为政府部门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九章的篇幅总结了从宏观的医疗联合体国际发展形势深入至我国典型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发展模式,将人口结构调整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我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的现实状况、缺失节点与优化路径,最终提出了构建以“一体化”为导向的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的研究模式,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了研究不足,以资在后续的研究中得以改善,力求研究结论更加精准实用。基于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度卫生项目评价框架,指导上述有关评价数据的调查搜集,并运用Topsis分析法基于归一化的原始数据矩阵,评价出高优指标和低优指标,并将所有指标趋同化分析确定实际协同效果或待选协同策略与理想解的距离和负理想解的距离,计算实际协同效果或待选协同策略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最终通过计算结果综合对比分析三级妇幼保健机构间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缺失程度,筛选缺失关键节点、提出优化协同的干预清单,并设计出有利于人口结构调整的策略集,为政府部门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黄燕如[9](2019)在《基于患者满意度的G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器械的数量和补给远不能满足病人数量的递增速度。随着品质消费时代的到来,就医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也相应提高,如医院环境、排队时间、服务态度、设备水平等,直接给医院门诊服务质量一份最难的“考卷”。尽管硬件实力的提高需要外部资金的导入来改进,但就医流程的优化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效率、数量等,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院效益。首先,本研究总结国内外流程再造和优化的研究情况,以及概括相关的理论。其次,对G医院的门诊流程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医院推行流程优化的可能性。再者,研究小组进行G医院的患者满意度回访和医护人员的内部调查,从中找出门诊环境、门诊布局、流程体验、医疗水平、办理手续、排队缴费、辅助检查、取药体验,合计8个关键因素。根据关键因素,研究小组确定G医院的优化目标,并综合利用理论工具对G医院门诊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并分析优化的患者满意度。最后,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G医院服务流程优化的效果,以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知G医院的服务流程优化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的效益,对其他医院参考意义和借鉴意义。

张潇[10](2019)在《基于人本思想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下社会生活品质发展的态势下,人们对维护自我的身心健康的意识性不断加强,而不只满足于对疾病的治疗。此外,我国社会人口高龄化和慢性疾病患病率开始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如何建设高效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的研究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设计策略和思路,来帮助处于新时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本文首先充分总结了国外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模式,并将其与国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进行对比,还对国外的社区医疗建筑设计特点进行了研究,同时梳理了国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的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解读,包括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的政策定位及其运行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与图集、以及就医群体生理和心理特征这几大因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集中于无锡市这一地域范围,选取城区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样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他们在选址、场地布局规划、建筑功能与流线、建筑空间与环境方面的情况;同时,通过访问调查的方式,分析总结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服务中心的使用感受,及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与医疗功能用房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结合实际调研内容,总结得出无锡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本性上的不足。本文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本性上的不足,在规划选址、就医流程、功能配置、医疗空间安全和空间环境几方面提出设计策略。在建设地址的选择上应当考虑社区居民的可达性,在就医流程方面关注不同人群的诊疗流程进行优化,在功能配置上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布置,充分考虑诊疗空间的安全性和易识别性,医疗空间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感官知觉。在整个设计流程中,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需求,围绕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二、“以人为本”在医院门诊服务中的实践与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人为本”在医院门诊服务中的实践与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2)建筑包容性策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建筑策划的研究
        1.2.2 包容性策划与设计的研究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简析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社会包容理论
        1.3.2 包容性规划理论
        1.3.3 包容性设计理论
        1.3.4 环境行为心理理论
        1.3.5 建筑策划与设计理论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建筑包容性策划的提出
    2.1 包容性设计价值及辨析
        2.1.1 包容性设计的雏形:无障碍与通用设计
        2.1.2 包容性设计的价值原则
        2.1.3 包容性设计价值的辨析
    2.2 建筑包容性的价值认知论
        2.2.1 建筑包容性的概念
        2.2.2 建筑包容性的二元论
        2.2.3 建筑包容性的多元论
        2.2.4 建筑包容性的多维论
        2.2.5 建筑包容性的相对论
    2.3 建筑包容性策划的涵义
        2.3.1 以包容性价值为基础的建筑策划
        2.3.2 以包容性问题为核心的建筑策划
        2.3.3 以多样使用者为主导的建筑策划
        2.3.4 以包容性空间环境策划为内容的建筑策划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筑包容性策划的原理
    3.1 建筑包容性策划与建筑策划的关系
        3.1.1 理论层面的关系
        3.1.2 操作层面的关系
    3.2 建筑包容性策划的要素
        3.2.1 多方参与的策划主体
        3.2.2 空间层化的策划客体
        3.2.3 关注弱势的策划受体
        3.2.4 直观易读的策划载体
    3.3 建筑包容性策划的类型
        3.3.1 根据建筑使用者类型划分
        3.3.2 根据建筑类型划分
        3.3.3 根据建筑使用者与建筑类型划分
    3.4 建筑包容性策划的目标层次
        3.4.1 保障环境正义
        3.4.2 引导健康生活
        3.4.3 促进社会交往
        3.4.4 提高生活幸福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包容性策划的程序
    4.1 建筑包容性策划的程序建构基础
        4.1.1 价值在程序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4.1.2 基于包容性价值的问题领域
        4.1.3 基于包容性价值的问题搜寻过程
    4.2 建筑包容性策划的程序建构
        4.2.1 建筑包容性策划与设计的整合
        4.2.2 建筑包容性策划的程序、任务与构成框架
    4.3 建筑包容性策划的程序解析
        4.3.1 环境解析·初识建筑环境
        4.3.2 角色描述·拓展服务对象
        4.3.3 问题搜寻·探索空间情境
    4.4 建筑包容性策划的程序特点
        4.4.1 包容性价值融入与多利益主体认同
        4.4.2 建筑师共情体验与多样使用者参与
        4.4.3 问题具体性陈述与多维度情境演绎
        4.4.4 策略建筑化转译与多学科技术融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筑包容性策划的方法
    5.1 建筑包容性策划方法概述
        5.1.1 在场与不在场兼顾的调查方法
        5.1.2 小数据为主大数据为辅的分析方法
        5.1.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5.2 建筑环境信息获取方法
        5.2.1 建筑环境认知
        5.2.2 建筑环境体验
        5.2.3 建筑环境评估
    5.3 建筑使用者角色建立方法
        5.3.1 建筑包容性策划的包容性立方体构建
        5.3.2 建筑包容性策划的OGVPT模型生成
        5.3.3 建筑使用者角色描述
    5.4 “人-环境”系统中包容性问题研究方法
        5.4.1 低度接触式研究方法
        5.4.2 中度接触式研究方法
        5.4.3 高度接触式研究方法
    5.5 空间情境创构方法
        5.5.1 使用者旅程法
        5.5.2 切片叙事法
        5.5.3 综合创构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构建与服务改善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质量控制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本研究框架
    第一节 国外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二节 我国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三节 本研究框架
第三章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构建
    第一节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框架构建
    第二节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优化与验证
    第三节 模型评价
第四章 广东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现状与评价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
    第二节 问卷调查方法
    第三节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 研究讨论
第五章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改善策略研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调查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一、医师职业概述
        (一)医师职业概念
        (二)医师职业特点
        (三)医师应承担的角色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一)医学人文概述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三)医师人文素养的结构
        (四)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一)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意义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涉及的关系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模式
第三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
    一、中国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一)儒家人文思想
        (二)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人文思想
        (三)中国传统医学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西方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一)西方人文思想
        (二)西方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
        (一)成人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第四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
    三、讨论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整体良好
        (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美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英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新加坡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台湾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香港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第六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一、加强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
        (一)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
    二、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
        (一)媒体引导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
        (一)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二)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三)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四)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四、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
        (一)树立医师人文精神
        (二)实践叙事医学
        (三)投身志愿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现状调查(医师版)
附录2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调查(患者版)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5)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复合优化策略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对象
        1.1.1 发展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及现状
        1.2.1 研究内容
        1.2.2 理论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2.1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调研概述
        2.1.1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使用人群分析
        2.1.2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调研层面分析
    2.2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整体现状调研
        2.2.1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整体现状概况
        2.2.2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实地与行为调研
    2.3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交通组织现状研究分析
        2.3.1 动态交通组织形式分析
        2.3.2 静态交通布局方式分析
    2.4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功能组成现状研究分析
        2.4.1 功能环境特点分析
        2.4.2 功能建筑及设施布置分析
    2.5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空间模式现状研究分析
        2.5.1 空间结构概况
        2.5.2 空间边界概况
        2.5.3 空间过渡概况
    2.6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人文景观氛围现状研究分析
        2.6.1 自然环境分析
        2.6.2 人文环境分析
    2.7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现状优化问题总结与分析
        2.7.1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现状问题总结
        2.7.2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现状问题原因分析
        2.7.3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复合优化必要性与可行性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复合化理念建构
    3.1 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相关研究启示及复合化理念的引入
        3.1.1 与复合化理念相关的研究概述
        3.1.2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发展经验及其研究启示
        3.1.3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复合优化理念的引入和解析
    3.2 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四个层面的复合优化重点
        3.2.1 交通层面关注人车以及院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复合优化
        3.2.2 功能层面关注与社会相融的多样化使用复合优化
        3.2.3 空间层面关注单空间的完整性以及多空间的互动性复合优化
        3.2.4 人文景观层面关注自然形态和文化内涵的复合优化
    3.3 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复合优化设计原则
        3.3.1 整体性原则
        3.3.2 普适性原则
        3.3.3 地域性原则
        3.3.4 多样性原则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复合优化设计策略
    4.1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整体式复合优化设计策略
        4.1.1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整体式复合关系
        4.1.2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系统体系复合手法
    4.2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交通组织复合优化设计策略
        4.2.2 交通空间的有机分配
        4.2.3 交通流线的高效协同
    4.3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功能组成复合优化设计策略
        4.3.1 功能使用的多义共享
        4.3.2 功能设施的多元展示
    4.4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空间模式复合优化设计策略
        4.4.1 大型综合医院的空间模式类型及特点
        4.4.2 过渡空间的整合联系
        4.4.3 空间边界的多样叠合
    4.5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人文景观氛围复合优化设计策略
        4.5.1 自然人文环境组成要素的联合协作
        4.5.2 自然人文环境构成要素的交叉配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复合优化工程实践
    5.1 项目基本概况
        5.1.1 医院简介
        5.1.2 改造内容
    5.2 项目的改造前后对比调研
        5.2.1 项目的改造前问题与不足
        5.2.2 项目改造后的行为调研分析
    5.3 复合优化理念的应用与分析
        5.3.1 因地制宜的整体思想
        5.3.2 一体设计的统筹整合
        5.3.3 空间意境的充分展现
        5.3.4 绿色低技的服务建设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基于服务设计的儿童医院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需求趋势
        1.1.2 问题现状
        1.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 研究意义
        1.2.1 科学意义
        1.2.2 应用前景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
2 服务设计与儿童医院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的基本概述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服务设计
        2.1.2 儿童医院公共空间
    2.2 儿童医院公共空间设计现状
        2.2.1 国外儿童医院公共空间设计现状
        2.2.2 国内儿童医院公共空间设计现状
    2.3 儿童医院公共空间优化设计要点分析
        2.3.1 必要性行为
        2.3.2 自发性行为
        2.3.3 社会性行为
    2.4 基于服务设计的儿童医院公共空间优化设计方法分析
        2.4.1 服务设计的核心活动
        2.4.2 服务设计的基本要素
        2.4.3 服务设计的基本工具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服务设计的儿童医院公共空间优化需求分析
    3.1 儿童医院公共空间调研场地概况
        3.1.1 医院溯源
        3.1.2 空间现状
    3.2 儿童医院公共空间优化需求调研
        3.2.1 利益相关者等级划分
        3.2.2 利益相关者行为构成
        3.2.3 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
    3.3 儿童医院公共空间的典型用户
        3.3.1 典型用户之就医者
        3.3.2 典型用户之工作者
        3.3.3 典型用户之来访者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服务设计的儿童医院公共空间服务系统探究
    4.1 儿童医院公共空间服务流程分析
        4.1.1 就医者旅程图分析
        4.1.2 工作者旅程图分析
        4.1.3 来访者旅程图分析
    4.2 儿童医院公共空间服务触点分析
        4.2.1 核心服务触点挖掘
        4.2.2 物理触点的应用
        4.2.3 人际触点的应用
        4.2.4 数字触点的应用
    4.3 儿童医院公共空间服务蓝图构建
        4.3.1 空间优化要素整合
        4.3.2 服务流程的重塑
        4.3.3 服务蓝图
    4.4 儿童医院公共空间的空间服务模型
        4.4.1 空间服务模块总结
        4.4.2 空间服务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服务设计的儿童医院公共空间优化设计方案
    5.1 儿童医院公共空间优化设计构想
        5.1.1 空间设计理念
        5.1.2 界面设计
    5.2 儿童医院公共空间优化方案展示
        5.2.1 初印象空间
        5.2.2 终印象空间
    5.3 本章小节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7)精益管理在公立医院品质提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品质管理研究现状
        1.3.2 精益管理研究现状
    1.4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4.1 医院品质管理的定义和意义
        1.4.2 精益管理的理论基础和运行原则
2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现状
    2.2 我国公立医院品质管理现状
3 精益管理在我国公立医院品质提升体系中的应用设计——以A眼科医院为例
    3.1 A眼科专科医院运行现状
        3.1.1 医疗服务品质体系形成
        3.1.2 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情况
        3.1.3 保障支撑体系建设情况
    3.2 精益管理在A眼科公立医院品质提升中的实践设计
        3.2.1 统一思想和确定项目
        3.2.2 实施中的监管和指导
        3.2.3 项目审核与分析
4 品质提升中A眼科医院精益管理理论的实践
    4.1 案例分析1:提升门诊患者就医体验
        4.1.1 选题与计划
        4.1.2 分析与对策实施
        4.1.3 效果确认与检讨
    4.2 案例分析2:缩短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在院时间
        4.2.1 选题与计划
        4.2.2 分析与对策实施
        4.2.3 效果确认与检讨
    4.3 案例分析3:优化出院流程,缩短出院等待时间
        4.3.1 选题与计划
        4.3.2 分析与对策实施
        4.3.3 效果确认与检讨
    4.4 成效分析及推广价值
5 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专科医院在精益管理指导下品质提升的对策
    5.1 政府在新医改背景下明晰职责,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5.2 我国公立医院开展精益管理提升医院医疗服务品质中的阻力分析
    5.3 公立医院医院品质管理策略
        5.3.1 品质管理有效推动策略
        5.3.2 建立品质管理工具教育培训体系
        5.3.3 建立品质管理过程评价体系
        5.3.4 品质管理激励制度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以“一体化”为导向的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现状和述评
        2.1 研究现状
        2.2 国内外关于“一体化”卫生服务研究动态
    3 研究思路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 协同理论
        1.1 基础理论
        1.2 理论特征
    2 基于文献计量学基础对于“服务协同”的分析研究
    3 卫生服务提供协同
        3.1 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提供纵向协同模式
        3.2 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提供横向协同模式
        3.3 跨医疗机构间服务提供协同模式
    4 “服务协同”理论在其他领域中的运用
        4.1 服务协同模式在图书资源领域运用
        4.2 服务协同模式在经济领域中运用
        4.3 服务联合模式在社会化服务管理领域中运用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
    2 研究内容
        2.1 基础理论研究
        2.2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模式的现况调查和综合评价
        2.3 深度分析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纵向卫生服务纵向整合缺失成因
    3 研究目标
    4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5 研究方法
        5.1 文献研究和宏观政策分析
        5.2 现况研究
        5.3 评价框架和Topsis综合评价法
        5.4 统计方法
    6 研究技术路线图(见图3)
第四章 妇幼机构历史沿革与演进历程
    1 我国“妇产科学”的演进史
        1.1 中医妇科学的诞生
        1.2“妇产科”发展进阶
    2 专业妇产机构的产生
    3 妇幼机构发展现状
        3.1 妇幼保健机构接诊对象
        3.2 妇幼保健机构科室设置
        3.3 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框架和内容
        3.4 我国妇幼机构发展规模
    4 妇幼保健机构规模统计
        4.1 妇产(科)医院规模统计
        4.2 妇幼保健院发展现况
        4.3 儿童医院统计现况
    5 妇女儿童保健服务发展现状
        5.1 妇女保健服务提供现状
        5.2 儿童保健服务提供现状
        5.3 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趋势
    6 全球妇幼卫生发展势态
    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立与民营妇幼保健机构间比较
    1 典型机构
        1.1 公立妇幼保健机构样本—F医院
        1.2 民营妇幼医疗机构样本—H医院
    2 组织形式间的比较
        2.1 F医院的组织结构
        2.2 H医院的组织结构(见图17)
        2.3 F医院与H医院组织结构比较
    3 信息与沟通机制比较
        3.1 医院信息概述
        3.2 F医院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3.3 F医院信息传递的主要特点与问题
        3.4 H医院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3.5 H医院信息传递的主要特点与问题
        3.6 F医院与H医院信息传递的总体比较
    4 激励机制比较
        4.1 F医院激励机制概况
        4.2 H医院激励机制概况
        4.3 F医院与H医院激励机制比较
    5 组织文化比较
        5.1 组织文化的主要构成
        5.2 理想的组织文化——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
        5.3 F医院的组织文化
        5.4 H医院的组织文化
        5.5 F医院与H医院组织文化建设比较
    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协同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1 妇幼保健机构的性质
    2 妇幼保健服务协同的意义
    3 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协同的特征
        3.1 以妇女儿童利益为核心
        3.2 妇幼保健服务与临床卫生服务相结合
        3.3 地域辐射半径制衡
        3.4 妇幼保健机构考核标准特殊性
    4 实证调查结果分析
        4.1 资料来源
        4.2 数据分析
        4.3 统计方法
        4.4 统计结果
    5 影响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协同的因素
        5.1 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工作负担过重
        5.2 高危妊娠因素增多
        5.3 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5.4 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
    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医疗服务联合体的模式分析与典型案例
    1 医疗联合体的概念
    2 医疗联合体的主要类型
        2.1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
        2.2 半紧密型医联体模式
        2.3 松散型医联体模式
    3 我国典型的医联体案例
        3.1 武汉医院“直管”模式
        3.2 上海瑞金医院“重置”模式
        3.3 镇江“医疗集团”模式
        3.4 河南省“区域医联体”模式
    4 国外医联体的典型案例
        4.1 “守门人”制度—英国
        4.2 ACO—美国
        4.3 医疗服务集团—新加坡
    5 研究述评
    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妇幼保健机构联合体卫生服务协同模型框架研究
    1 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需求研究
    2 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效应研究
    3 关于妇幼保健机构服务提供质量评价的研究
    4 现实困境
        4.1 生育新政下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面临严峻挑战
        4.2 二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能缺失致使顶层机构就诊压力过大
        4.3 服务对象去基层就诊意愿不强
        4.4 上级机构缺乏向下转诊的动力
    5 关于“一体化”卫生服务研究进展
    6 妇幼保健机构联合体系卫生服务协同模型框架
        6.1 统一规划区域间医保结算政策
        6.2 健全双向转诊通道
        6.3 构建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平台
        6.4 构建各利益相关主体间利益均衡机制
    7 研究意义
    8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创新
        1.1 观点新颖
        1.2 理论研究方法创新
        1.3 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创新
    2 研究不足
        2.1 文献检索存在瑕疵
        2.2 研究设计不足
        2.3 模型尚未完善
    3 研究总结
    4 研究展望
        4.1 理论研究将不断深入
        4.2 研究设计将更加全面
        4.3 实证研究将持续进行
    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攻读期间取得成果
附录
    附件1 江苏省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状况研究访谈相关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件2 江苏省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状况研究医务人员情况问卷调查表
    附件3 江苏省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状况研究就诊方问卷调查表
    附件4 江苏省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状况研究访谈相关人员访谈提纲

(9)基于患者满意度的G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总体构架与技术路线
    1.6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研究综述
    2.2 医院流程优化的主要环节
    2.3 医院门诊流程优化的基本原则和分析方法
    2.4 医院流程优化的可能性分析
3 G医院门诊服务流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G医院简介
    3.2 医院门诊服务流程现状介绍
    3.3 G医院门诊服务流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4 G医院门诊服务满意度调查
    4.1 调查内容
    4.2 调查方式
    4.3 调查结果分析
    4.4 医院门诊服务流程关键因子分析
5 G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优化方案的设计
    5.1 G医院的发展态势分析
    5.2 G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优化的内部分析
    5.3 G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优化的设计原则
    5.4 G医院门诊服务流程重新设计
    5.5 流程优化前后比较
    5.6 建立流程优化评价体系
6 G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优化方案的评价
    6.1 评价原则
    6.2 流程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6.3 流程优化效果的定量分析
    6.4 流程优化效果的定性分析
    6.5 流程优化方案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人本思想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
        1.1.2 疾病谱的转变
        1.1.3 国家政策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人本思想
        2.1.2 社区
        2.1.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2.2.1 设计理念
        2.2.2 设计原则
    2.3 相关法规规范
第三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群体分析
    3.1 老年人群体
        3.1.1 老年人群体的生理特征及其空间需求
        3.1.2 老年人群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需求
        3.1.3 老年人群体的就医活动特征
    3.2 儿童群体
        3.2.1 儿童群体的生理特征及其空间需求
        3.2.2 儿童群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需求
    3.3 女性群体
        3.3.1 女性群体的生理特征及其空间需求
        3.3.2 女性群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及分析
    4.1 调研的对象及方法
        4.1.1 调研对象
        4.1.2 调研方法
    4.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及分析
        4.2.1 选址
        4.2.2 场地规划与布局
        4.2.3 功能与流线
        4.2.4 空间与环境
    4.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题总结
        4.3.1 现存问题
        4.3.2 解决的方向
第五章 以人为本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策略
    5.1 人本思想在选址及规划中的体现
        5.1.1 选址
        5.1.2 场地规划
    5.2 就医流程的便捷性
        5.2.1 就医的基本流程
        5.2.2 就医流程优化
    5.3 功能配置的适宜性
        5.3.1 社区老年病科
        5.3.2 社区中医理疗
        5.3.3 社区儿童保健
        5.3.4 社区妇女保健
    5.4 医疗空间的安全性
        5.4.1 无障碍设计
        5.4.2 标识系统设计
    5.5 医疗空间的舒适性
        5.5.1 家庭化的空间环境
        5.5.2 宜人的声光色环境
        5.5.3 人性化的外部环境
第六章 基于人本思想的新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
    6.1 项目概况
    6.2 以人为本的设计策略实施
        6.2.1 选址与场地规划
        6.2.2 功能分区与流线
        6.2.3 人性化医疗空间设计
        6.2.4 无障碍设计
        6.2.5 外部环境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四、“以人为本”在医院门诊服务中的实践与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如何成为门诊医务社工? ——以重庆C医院实习经历为例[D]. 龚妤. 西南大学, 2021
  • [2]建筑包容性策划研究[D]. 张斯.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3]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构建与服务改善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D]. 周凌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4]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D]. 孙宏亮.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7)
  • [5]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复合优化策略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D]. 陈卓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基于服务设计的儿童医院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 林倩羽.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7]精益管理在公立医院品质提升中的应用[D]. 张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11)
  • [8]以“一体化”为导向的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模式研究[D]. 毛鹏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基于患者满意度的G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优化研究[D]. 黄燕如. 暨南大学, 2019(06)
  • [10]基于人本思想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研究[D]. 张潇. 湖南工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以人为本”在医院门诊服务中的实践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