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物数学教学模式

创新生物数学教学模式

一、创新生物数学教学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蕊,郑宝东,杨瑞智[1](2021)在《“生物数学”本、硕一体化系列课程的研究与探索——兼谈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之途径》文中指出以东北林业大学本、硕两阶段"生物数学"系列课程的整体改革实践为例,针对数学本科专业和数学硕士点学科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问题,通过构建"理论学习—专题研究—课外研讨班"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教学法实践,探讨了如何以生物问题为背景,构建"问题—建模—求解"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搭建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平台的问题,以实现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目标.

邓芸,唐一苗,谢利娟,缪恒锋,阮文权,张长波[2](2021)在《慕课背景下交叉学科的机遇与发展——以《水污染控制新技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水污染控制新技术》是一门针对环境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环境学科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但尚处于渗透式交叉阶段。研究生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持续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慕课平台在提供了多个相关学科大量优质课程资源的同时,也可保证授课内容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先进性,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因此,慕课平台为水污染控制技术与化学、物理、生物、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先进知识螯合式交叉融合创造了机遇,实现了培养能够利用多门学科知识进行创新的环境专业人才的可能性。

蒋军泽[3](2021)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教育部提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倡导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强调完善和创新实验教学,倡导“教·学·评”一体化,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实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和发展“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的化学核心观念。笔者研究大量教学案例、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教师讲授化学实验、学生学习时,侧重于知识的讲授,对实验缺乏深度思考,化学实验课程未起到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深度学习”视野下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基于实验的化学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访谈法、课堂观察与实践法、课例研究与行动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研究人教版教材中涉及到的化学实验,提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并在双流中学2016级、2019级进行实践,总结出适合的教学方法,建构教学模型。研究过程及结果从以下七个方面呈现。第一章,前言。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介绍深度学习理论,结合实践情况,对深度学习进行概念界定。本研究认为的深度学习是指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化学学习、深度建构化学知识体系、达到高阶化学学科能力的学习过程,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厘清深度学习概念的基础上,介绍项目式学习方式、活动元设计思路、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过程等相关理论,指导实际教学。第三章,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进行分析。整理统计了教材正文、实验探究、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科学史话、科学视野、资料卡片、思考与交流等板块出现的化学实验。依据实验目的分为七类:(1)物质性质实验;(2)物质组成和结构实验;(3)物质制备实验;(4)物质分离和提纯实验;(5)物质检验实验;(6)反应原理实验;(7)基本操作实验。分析高中化学知识的特点及其与实验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第四章,编制《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和《中学化学教师关于深度学习教学的现状》调查问卷,对双流中学、永安中学、棠湖外国语学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学段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测查,分析深度学习的现状。第五章,思考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化学教学实际,依据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从科学探究能力包含的八个要素进行分析,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第六章,对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建构不同类型实验的教学模型,主要从以下六个类别进行课例展示。1)在性质类实验教学中,以“氮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将教材中氮元素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以实验为载体,基于“教·学·评”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构建性质类实验的深度学习教学模式。2)在制备类实验中,以“海带中碘的提取”为例,介绍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3)在反应原理实验中,以“酸碱中和滴定”为例,分别从“情境线”、“学生活动线”、“核心素养线”三线设计教学流程,总结定量实验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4)对于基本操作类实验,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依据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模式设计活动元,介绍此类实验的教学策略。5)在探究性实验中,以问题链的形式,探究“金属的腐蚀”,通过层层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涉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凝练探究性实验中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追问策略。6)对于在课堂教学中操作难度大、危险性高、耗时长的实验,比如“浓硫酸的性质”、“氯气的性质”等,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实验教学情境、实验目标、实验操作、实验演示、有待解决的实验问题、实验结果、教师点评等做成系列微视频,结合学情,将微课合理的运用于教学中,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具象化。第七章,总结与展望。本文以凸显思维方法、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为载体,采用三重表征、思维导图、创新实验、真实情景、概念转变、微课等方式,结合教材、课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建构了性质类实验、制备类实验、反应原理实验、基础操作实验、探究性实验、不易操作实验六类教学模型。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实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相长的过程,化学实验还有许多知识需要探索,学生获取、加工、处理知识的能力也存在差异,笔者会不懈地研究化学实验教学,凝练和完善更适合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赵玲玉[4](2020)在《高中生物学必修3中数学思维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2018年中国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以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科课程的宗旨,并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数学思维的运用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在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思维有望达成新课标培养新一代人才科学素养的要求。目前对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运用的研究大多数倾向于建议采用某种具体的数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而对于教材本身所呈现的数学思维,并将其结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数学思维的迁移能力等方面研究较为缺乏。因此,将数学思维有效的运用于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并尝试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生物学概念或生物学知识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采用比较分析法、行为观察法、教学实践法和数据统计法进行研究。首先,以比较分析法对20152019年的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全国新课标卷中的数学模型试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来学业水平考试注重以数学模型试题形式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中与数学思维的呈现形式,研究发现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教材中与数学相关的许多生物学知识内容主要以数学模型形式呈现,且数学思维对部分生物学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其次,对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运用进行课堂观察,统计结果表明数学建模方法有利于将数学思维应用于生物学教学,且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最后,笔者借助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学实践机会,选取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中与数学思维相关的部分章节内容,以数学建模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以第5章第4节《光合作用的过程》为教学案例。通过对实习学校高一年级171班和172班在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评估数学思维结合在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性。依据实践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物学问题,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这一目标;数学思维是科学思维最核心的内容,将数学思维有效运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新课标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要求下,高中生物学教师应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相关的数学知识,注重数学思维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达成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冯自丽[5](2020)在《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模块前两章为例》文中认为“终身学习,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就包含了创新思维的内容,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方式单一死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学习方法不科学,学生难以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尤其是在学习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模块内容时,对学生的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而模型建构能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概念体系,将微观难懂的原理用模型呈现出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学科本质,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模型建构理论和方法、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综述,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了解现状,找出问题,提出策略,将模型建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应用过程首先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梳理课标和教材中有关模型建构的内容,并查阅相关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视频,进行教学设计并不断完善;然后给学生讲解关于模型建构的相关内容并使他们充分理解;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模型建构教学理念,应用模型建构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分为新授课中构建模型并应用模型进行教学;课后构建概念模型来巩固相关内容和知识;复习课中再次构建相关模型对相关知识和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针对的内容是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模块前两章。研究实施结束之后通过访谈学生、课堂观察、个案研究进行效果分析。笔者通过效果分析发现模型建构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促进友谊的建立;还可以提升教师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

郑慧慧[6](2020)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烟台X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稳步推进,新高考选课走班成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组织管理的新课题,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山东省各普通高中围绕着新高考开启选课走班的实践探索。选课走班,既是高考改革所需,也要求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具有组织管理变革、教学组织方式变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等诸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全面深入地思考和讨论。本研究以新高考改革为背景,采用文献法、案例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以山东省烟台X中学正在实施的案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对普通高中的选课走班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将学校的选课走班最初筹备情况、实施的步骤、操作的具体细节、管理实施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记录该中学选课走班的主要实施过程和效果,为实际选课走班中出现的问题的提出和对相关问题的建议提供直接的支撑,试图探求选课走班的未来发展导向和具体实操性做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学术资料,并对X中学选课走班过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笔者发现,目前普通高中的选课走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校软硬件设施不足、学校课程开发不足、学校各项制度不完备、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不到位、教师整体结构和素质不平衡等。总结其中存在的有效经验,提出若干思考:可以从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在深刻领会选课走班最本质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立足本校,盘点整合现有资源、制定适应新高考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支持和保障制度、建立教学应急机制、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开展生涯规划课程、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等。

秦娟维[7](2020)在《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深度学习的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 ——以贵州铜仁地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化学教学要求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无一不在呼吁学生要由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理念意在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学习知识,在对知识信息进行理解的基础上,整合新旧知识,并能将知识灵活迁移到真实且复杂的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民族地区理科教育是民族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科学技术的使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决定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化学在理科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是推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初中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阶段,因此,对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深度学习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法,了解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深度学习水平现状,找出深度学习视角下民族地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最后进行教学实践研究,证明提出的教学策略能促进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深度学习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以期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献上绵薄之力。文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大的部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查阅文献,梳理文献资料,了解民族地区化学教学以及国内外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本研究的方向为: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的研究。第二: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深度学习的涵义、特征以及深度学习实现过程,并从建构主义理论、情景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等教育思想对深度学习进行理论分析,从而为整个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在美国研究委员会对深度学习领域维度划分及休利特基金会对深度学习能力素养维度划分的兼容性框架基础上,以深度学习的特征为依据,编制了《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随机选择铜仁地区两所初级中学335名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同时对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以期进一步了解民族地区初中生化学深度学习实际情况,最后结合问卷和访谈的调查结果,找出深度学习视角下民族地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的建构提供事实依据。第四:根据民族地区初中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深度学习实现过程三个阶段建构出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深度学习导入阶段: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策略;深度学习主体阶段:利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基于问题的学习策略、利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深度学习评价反思阶段:重视过程性评价策略和鼓励反思性学习策略。第五:进行对比实验,选择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章《溶液》作为实证内容,围绕深度学习实现过程,设计了以深度学习教学策略为指导的教学案例,并将该教学案例用于选定的实验班,而对照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后以测试、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来进行实验验证,以期了解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应用于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存在的不足,为基于民族地区初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学提供更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对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后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民族地区初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各维度发展不均衡,整体深度学习水平不高。2、民族地区初中生化学深度学习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3、民族地区初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水平和其成绩存在显着性正相关关系;4、深度学习视角下,民族地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缺乏关注学生知识探索过程和学生思维形成过程;忽略良好课堂学习环境的建构;不重视教授知识整合的方法;注重终结性的结果评价,忽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教学策略的实证研究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提出的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2、提出的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能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3、提出的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提出的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能提高学生知识建构和整合能力;5、提出的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能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最后对研究进行总结反思,并结合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一线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基于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赵烨[8](2020)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建构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模型方法始终作为研究生物现象与生命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而数学模型是沟通面前实际问题与数学工具之前联系的一座桥梁。数学模型是对事物本质的特征与数量关系,采用数学语言概括表述出的一种纯粹的数学关系结构。在生物学科的教与学中,建构数学模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归纳生物学知识;运用数学模型,能够帮助学生简单明了地解决实际问题。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以及科学的心理发展理论作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教材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的建构及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系统地整合了沪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各模块的模型教学资源,并整理出五大模块中的数学模型,以期为数学模型建构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来源。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结合教师访谈的方式,全面了解生物学科中数学模型的教学现状,探寻数学模型建构教学中尚存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缺乏系统地认识数学模型以及模型建构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2.学生对生物模型的基础认识不健全;3.对不同模块不同教学阶段的模型建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4.教学进度与模型建构的时间安排之间缺乏参考。笔者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教与学的认识和实施方面提出了策略。认识方面:学校给予重视;教师深入学习;学生正确理解。实施方面:从新授到复习,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对数学模型建构的过程与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综合所提出的策略,笔者设计“减数分裂中DNA及染色体数量变化”、“孟德尔杂交实验”以及“种群基因频率”的数学模型建构与应用案例。最后总结与分析数学模型教学对于高中生生物学习中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反思不足之处。

周昱希[9](2019)在《基于在线课程的小学项目学习实施研究 ——以“民族理解类在线课程”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工业4.0以及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混合学习环境下的项目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研究问题的提出源于“视像中国”远程教育项目自2017年开展的中小学“民族理解类在线课程”的设计、开发、运行的实践探索工作。通过实践发现,在线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仍是一种浅层的混合,无法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项目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教学方法。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和迁移,进而达到深度理解的目标。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的方法,学习和借鉴了中小学混合学习、项目学习已有研究成果,将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引入基于在线课程的小学项目学习中,构建基于在线课程的项目学习实施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项目学习目标分析、项目准备、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学习环境与工具六个要素。本研究将根据此模式为“民族理解类在线课程”的项目化实施设计方案和流程,改善“民族理解类在线课程”在小学的教学效果,并以此验证模式的有效性和改进模式。参与“民族理解类在线课程”项目学习的学习者是郑州市Y小学30名选修民族理解校本课程的学生。案例研究的最后将通过线上知识测验,项目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和学习评价五个层面评价学生对项目学习的满意度以及信息素养、理解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三个方面的提升效果,结合问卷结果和教师的访谈结果总结、分析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案例实施和模式改进提出建议。本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体验良好,可以为日后在中小学中开展基于在线课程的项目学习提供借鉴。

张爱燕[10](2019)在《数学模型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学生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模型与建模、归纳与概括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同时在“生物与环境”模块明确提出: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模型表征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在整合高中生物数学模型资源的基础上,尝试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用数学模型,探讨该教学方法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影响,从而为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积累案例和资料。首先,采用文本分析法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数学模型资源进行统整,对部分类型进行水平上的划分,并充分挖掘了近3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数学模型资源,以丰富教师应用数学模型的教学素材;然后通过试卷测验法,了解数学模型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现状,结果发现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还需改善。鉴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在贵阳六中选择前测成绩中没有显着差异的两个普通班作为实践对象,其中实验班应用数学模型的教学方法,而对照班采取常规教学模式,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测试题来评价数学模型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践3个多月后,两个班学生的后测成绩存在显着差异,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用数学模型是有效的。具体分析两个班12道后测试题的小题分,发现两个班在第6、11、12题存在显着差异,而在其余9道测试题中,两个班并没有显着差异,原因可能是:第一,实验班学生提取表面信息的能力是加强了,但对于隐蔽信息的提取能力是不显着的;第二,部分试题除了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之外,还涉及学生的数学基础或强化记忆等要求。另外,通过分析学生的一模成绩和适应性考试成绩,两个班的一模成绩没有显着差异,而适应性考试成绩表现出显着差异,说明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但在短期内效果不显着,长期坚持才会有较好的效果。依据实践结果,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应用数学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2)应用数学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3)数学模型的应用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创新生物数学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新生物数学教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数学”本、硕一体化系列课程的研究与探索——兼谈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之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设计方案
3 生物数学系列课程教学方法的变革与探索
4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建模能力
5 教学效果
6 结 论

(2)慕课背景下交叉学科的机遇与发展——以《水污染控制新技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教学模式下交叉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交叉学科的特点
    1.2 研究生交叉学科教育的重要性
    1.3 传统教学模式引起的问题
2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新模式——慕课
    2.1 慕课概述
    2.2 慕课的优点
3 慕课背景下《水污染控制新技术》的机遇

(3)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改革的实施
        1.1.2 落实核心素养是培养高阶思维的过程
        1.1.3 深度学习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1.1.4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1.1.5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实验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高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1.3.2 实验反馈与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反思学习习惯
        1.3.3 实验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4 构建实验教学模型,有助于指导教学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1 文献查阅情况
        1.4.2 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1.4.3 化学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1.4.4 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1.4.5 引导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策略
        1.4.6 国外对深度学习的研究
        1.4.7 小结
    1.5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研究思路
    1.7 研究方法
        1.7.1 文献法
        1.7.2 调查访谈法
        1.7.3 课堂观察与实践法
        1.7.4 课例研究与行动研究法
        1.7.5 归纳总结法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1.2 深度学习
        2.1.3 化学实验
        2.1.4 教·学·评一体化
        2.1.5 大单元教学设计
        2.1.6 项目式学习
        2.1.7 活动元教学
        2.1.8 问题链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自主学习理论
        2.2.2 探究式学习理论
        2.2.3 元认知理论
        2.2.4 建构主义理论
        2.2.5 行动主义理论
    2.3 本研究中的概念界定
3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分析
    3.1 新课标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3.2 高中化学实验的分布
        3.2.1 必修1
        3.2.2 必修2
        3.2.3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3.2.4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3.2.5 小结
    3.3 高中化学实验的分类
        3.3.1 物质性质实验
        3.3.2 物质组成和结构实验
        3.3.3 物质制备实验
        3.3.4 物质分离和提纯实验
        3.3.5 物质检验实验
        3.3.6 化学反应原理实验
        3.3.7 基本操作实验
    3.4 高中化学实验的特征
        3.4.1 探究性
        3.4.2 严谨性
        3.4.3 自主性
        3.4.4 开放性
        3.4.5 趣味性
        3.4.6 综合性
4 问卷调查
    4.1 调查对象
    4.2 问卷调查内容
    4.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1 调查概况
        4.3.2 各题频次统计
        4.3.3 相关性分析
        4.3.4 交叉分析
    4.4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4.1 调查概况
        4.4.2 各题频次统计
        4.4.3 相关性分析
5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5.1 实验中的“想当然”
    5.2 某些实验现象不易观察
    5.3 实验活动的开展缺乏效率
    5.4 实验问题缺乏挑战性
    5.5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
    5.6 缺乏反馈评价意识
6 策略与课例
    6.1 性质类实验教学
        6.1.1 教学策略与模型
        6.1.2 教学案例——氮及其化合物
    6.2 制备类实验教学
        6.2.1 教学策略与模型
        6.2.2 教学案例——海带中碘的提取
    6.3 反应原理实验教学
        6.3.1 教学策略与模型
        6.3.2 教学案例——酸碱中和滴定
    6.4 基本操作类实验教学
        6.4.1 教学策略与模型
        6.4.2 教学案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5 探究性实验教学
        6.5.1 教学策略与模型
        6.5.2 教学案例——金属的腐蚀
    6.6 其他实验教学策略模型
        6.6.1 课堂中难以操作的实验教学
        6.6.2 物质组成结构实验
        6.6.3 物质分离提纯实验
        6.6.4 物质检验实验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1 中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中学化学教师引导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设计1-4 课时
附录4 《金属的腐蚀》学案设计

(4)高中生物学必修3中数学思维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生物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1.1.2 学业水平考试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1.1.3 生物学教学要求掌握并善于运用数学知识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的创新点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比较分析法
        1.4.2 行为观察法
        1.4.3 教学实践法
        1.4.4 数据统计法
2 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体现
    2.2 相关教学理论
        2.2.1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2.2.2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3 STEM教育模式的出现
3 相关概念的内涵
    3.1 核心素养
        3.1.1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3.1.2 科学思维
    3.2 数学思维
        3.2.1 数学思维的概念
        3.2.2 数学与生物学的融合
    3.3 数学模型
        3.3.1 数学模型的概念
    3.4 数学模型的类型
    3.5 数学模型的构建
    3.6 基于数学建模的“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教学设计案例
4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教材中数学思维的研究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及分析
        4.3.1 2015~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中数学模型分析
        4.3.2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教材中生物学与数学思维的综合形式
        4.3.3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教材中生物学概念分析
5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堂中数学思维运用教学情况研究
    5.1 研究对象
    5.2 研究方法
    5.3 结果分析
        5.3.1 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师运用数学思维教学情况结果分析
        5.3.2 普通高中生物学学生数学思维迁移能力结果分析
        5.3.3 数学思维运用的教学情况小结
6 普通高中生物学中数学思维教学实践效果的评估
    6.1 教学实践目的
    6.2 教学实践对象
    6.3 教学实践方法
    6.4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堂观察统计表
    附录 Ⅱ 2019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文化检测生物科试卷(选择题)
    附录 Ⅲ《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 Ⅳ 崇左市2019年秋学期高一期未考试生物试题(选择题)
    附录 Ⅴ 学生课堂笔记、课堂教学活动图
致谢

(5)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模块前两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倡导模型建构的实践
        2.模型建构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3.学生发展的需要
        4.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核心概念界定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理论基础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研究实施过程
三、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学生对生物学模型建构知识了解现状的问卷调查
        1.学生对生物模型知识的了解情况
        2.教师对生物模型及模型建构知识的讲解和应用情况
        3.学生对模型建构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二)教师应用模型建构教学的访谈调查
        1.访谈的对象及实施
        2.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三)现状调查的结论和建议
        1.现状调查的结论
        2.现状调查的建议
四、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模型建构过程及原则
        1.模型建构过程
        2.模型建构的原则
    (二)课标和教材中模型建构内容的梳理和挖掘
        1.“2003版课标”中模型建构内容的分析
        2.“2017版课标”中模型建构内容的分析
        3.教材中模型建构内容的梳理和挖掘
    (三)模型建构的应用及教学案例
        1.概念模型建构的应用及教学案例
        2.数学模型建构的应用及教学案例
        3.物理模型建构的应用及教学案例
    (四)模型建构应用的效果分析
        1.模型建构应用过程中的访谈分析
        2.模型建构应用后的访谈分析
        3.模型建构应用前后学生的变化
五、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的结论
        1.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2.模型建构的应用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
        3.模型建构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应用模型建构存在的问题
        2.建议
        3.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关于模型建构教学的两种模型
附录二 学生对生物学模型建构知识的了解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三 高中生物学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四 学生E思维导图
附录五 思维导图
附录六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七 月考部分试题
附录八 学生总结出来的相关模型
附录九 应用模型建构进行教学的图片

(6)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烟台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与特点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特点
    三、核心概念
        (一)选课走班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二)自我管理理论
    五、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案例研究法
        (三)问卷法
        (四)访谈法
第一章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的实践探索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及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二、选课走班教学的实施准备
        (一)实施选课的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方面
        2.设施准备方面
        (二)选课前期措施
    三、选课组班
    四、选课走班具体实施
第二章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的实施效果
    一、选课走班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一)学生选课走班状况研究结果
        1.学生对选课走班的认识
        2.学生对选课走班指导工作的看法
        3.影响学生的选课因素
        4.学生对选课走班课堂管理的看法
        5.学生在教学班的归属感
        6.学生对选课走班实施效果的看法
        7.学生对学校工作的看法
        8.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识
        9.学生对评价模式的了解与看法
        (二)教师对选课走班的看法和做法研究结果
        1.教师对新高考和选课走班的认识
        2.教师对选课走班教学的适应性
        3.教师对选课走班实施效果的看法
        4.教师主动参与管理的情况
        5.教师对评价模式的了解和看法
        (三)家长对选课走班的看法和做法研究结果
        1.家长对新高考和选课走班的认识
        2.家长对学校选课走班指导工作的看法
        3.家长对选课走班实施效果的看法
        4.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未来规划情况
        5.家长对评价模式的了解与看法
    二、选课走班教学相关人员的访谈
        (一)一线教师的看法
        (二)学生的心声
        (三)小结
    三、选课走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硬件设施不足
        2.师资严重不足
        3.学生管理难度大
        4.学校选课走班指导工作不充分
        (二)教师方面
        1.教师对学生关注不够
        2.教师主动学习意识淡薄
        3.教师主动参与管理觉悟不高
        (三)学生方面
        1.学生选课茫然反复
        2.自我管理能力欠缺
        3.走班学习效率低
        (四)家长方面
        1.家长缺乏了解和学习
        2.家校沟通不足
第三章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一、学校缺乏对选课走班的全面规划
        (一)课程资源供给不足
        (二)优质课程教学师资缺乏
        (三)满足选课走班所需的教学支持和保障体系不足
        (四)满足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需求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有待健全和完善
    二、教师缺乏对选课走班的认识和能力准备
        (一)教师缺乏选课走班对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观念把握
        (二)教师难以满足选课走班所需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三、学生缺乏对选课走班的全面认识和新的学习方式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待培养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难以适应选课走班的要求
    四、学生家长缺乏对选课走班的了解和支持
        (一)家长对选课走班缺乏认识
        (二)家校缺乏对选课走班问题的必要沟通
第四章 完善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的建议
    一、全面深刻领会选课走班最本质的意义和价值
    二、立足本校,开发和优化整合学校资源
    三、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保证选课走班顺利开展
    四、教学组织方式变革,做到以生为本
    五、开展生涯规划课程,促进选课落到实处
    六、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和研究能力培训,提升教师适应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致谢
作者简历

(7)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深度学习的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 ——以贵州铜仁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发展需要
        1.1.2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1.1.3 民族地区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呼吁
    1.2 研究现状
        1.2.1 民族地区化学教学研究现状
        1.2.2 深度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总体思路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2 研究的总体思路
2 理论概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深度学习
        2.1.2 化学深度学习
        2.1.3 化学教学策略
        2.1.4 民族地区
    2.2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比较
    2.3 深度学习的特征
        2.3.1 深度学习的一般特征
        2.3.2 化学学科中深度学习特征的体现
    2.4 深度学习过程模型
        2.4.1 詹森和尼克森的深度学习路线
        2.4.2 张立国、谢佳睿等人的深度学习过程
        2.4.3 深度学习实现过程模型
    2.5 理论基础
        2.5.1 建构主义理论
        2.5.2 情景认知理论
        2.5.3 元认知理论
3 民族地区初中生化学深度学习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2 预测问卷分析
        3.1.3 调查问卷的实施
    3.2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3.2.1 问卷信度
        3.2.2 问卷效度
    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1 学生各维度深度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
        3.3.2 学生化学深度学习的性别差异分析
        3.3.3 学生化学成绩与其深度学习水平相关性分析
        3.3.4 学生化学深度学习问卷调查结果
    3.4 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教师访谈调查与结果分析
        3.4.1 访谈设计
        3.4.2 教师访谈记录整理分析
        3.4.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 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4.1 深度学习导入阶段
    4.2 深度学习主体阶段
        4.2.1 利用探究式教学,引领学生深度体验
        4.2.2 基于问题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深层理解
        4.2.3 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
    4.3 深度学习评价反思阶段
        4.3.1 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深层思考
        4.3.2 鼓励反思性学习,发展学生元认知能力
5 教学实证研究过程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工具
        5.2.1 学生测试卷
        5.2.2 学生调查问卷
    5.3 教学实证研究对象的确定
    5.4 基于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的教学设计
        5.4.1 课题1《溶液的形成》
        5.4.2 课题2《溶解度》
        5.4.3 课题3《溶液的浓度》
    5.5 教学实践研究思路
    5.6 研究结果分析
        5.6.1 学生化学知识情况掌握分析
        5.6.2 学生化学深度学习水平分析
        5.6.3 教学实践后教师访谈记录分析
6 研究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6.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民族地区初中生化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章《溶液》单元测试卷
    附录3 民族地区初中生化学深度学习水平情况调查问卷(后测)
    附录4 布鲁姆认知过程维度六个类目和相关的认知过程
    附录5 教学实践后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研究生期间主要发表论文与参与课题情况

(8)高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建构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1.2 学生发展的需要
        1.1.3 高中生物学习的现状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模型
        2.1.2 数学模型
        2.1.3 模型方法与模型建构
        2.1.4 模型建构能力
        2.1.5 模型教学及其功能
    2.2 生物模型的类型
        2.2.1 概念模型
        2.2.2 数学模型
        2.2.3 物理模型
    2.3 生物模型的特点
    2.4 生物模型建构的原则
        2.4.1 科学性原则
        2.4.2 简化性原则
        2.4.3 灵活性原则
    2.5 模型的主要功能
        2.5.1 简化功能
        2.5.2 应用功能
    2.6 模型构建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
        2.6.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6.2 布鲁纳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6.3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2.6.4 科学的心理发展观理论
第3章 教材分析
    3.1 模型建构活动以及在生物教材中的分布
    3.2 生物模型及数学模型在教材中的分布
第4章 高中生物数学模型建构及应用教学现状调查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对象和方式
        4.2.1 调查对象
        4.2.2 调查方式
    4.3 调查结果及分析
        4.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2 教师访谈分析
    4.4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4.1 教师缺乏系统地认识数学模型以及模型建构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
        4.4.2 学生对生物模型的基础认识不健全
        4.4.3 对不同模块各个教学阶段的模型建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4.4.4 教学进度与模型建构的时间安排之间缺乏参考
第5章 高中生物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策略及案例设计
    5.1 认识方面的策略
        5.1.1 教师方面给予足够重视
        5.1.2 教师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
        5.1.3 学生正确理解模型建构教与学
    5.2 实施方面的策略
        5.2.1 了解学情、深挖教材、充分备课
        5.2.2 情境创设、旧知激活、兴趣激发
        5.2.3 教师引导、启发思考、升华提高
        5.2.4 主次分明、以点带面、化繁为简
        5.2.5 精挑精选、思维训练、步步为营
        5.2.6 不愤不启、举一反三、知识迁移
    5.3 教学中数学模型建构案例
        5.3.1 “减数分裂中DNA及染色体数量变化”中的数学模型建构案例
        5.3.2 “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数学模型建构案例
        5.3.3 “种群基因频率”中的数学模型建构案例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6.1 结论
        6.1.1 生物学科数学模型建构与应用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意义
        6.1.2 生物学科数学模型建构与应用在学习能力方面的意义
        6.1.3 生物学科数学模型建构与应用在情感态度方面的意义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在线课程的小学项目学习实施研究 ——以“民族理解类在线课程”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项目学习是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1.1.2 “互联网+”背景下项目学习的创新变革
        1.1.3 浅层的混合学习无法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概念界定
        1.4.1 项目学习
        1.4.2 民族理解类在线课程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2 混合学习理论
        2.1.3 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Ub D理论)
    2.2 研究综述
        2.2.1 项目学习国内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小学在线课程研究与实施现状
        2.2.3 国内Ub D理论的研究现状
        2.2.4 研究述评
3 基于在线课程的项目学习实施模式构建
    3.1 基于在线课程的项目学习实施模式构建原则
    3.2 基于在线课程的项目学习实施模式构建框架
        3.2.1 项目学习目标分析
        3.2.2 项目准备
        3.2.3 项目设计
        3.2.4 项目实施
        3.2.5 项目评价
        3.2.6 学习环境与工具
4 “民族理解类在线课程”项目学习实施案例
    4.1 “民族理解类在线课程”的项目学习目标分析
    4.2 “民族理解类在线课程”的项目学习准备阶段
        4.2.1 “民族理解类在线课程”的项目学习需求分析
        4.2.2 学习者分析
        4.2.3 学习环境分析
        4.2.4 线上学习内容分析与内容重构
    4.3 “民族理解类在线课程”的项目学习设计
        4.3.1 预期学习结果设计
        4.3.2 情境化问题设计
        4.3.3 评估方法设计
        4.3.4 相关教学过程设计
    4.4 “民族理解类在线课程”的项目实施阶段
        4.4.1 确定项目——什么是研学旅行、本项目研学主题是什么
        4.4.2 制定计划——分析研学旅行手册的结构与作用
        4.4.3 探究协作——开展网上探究和线下作品构思
        4.4.4 制作作品——制作研学旅行手册
        4.4.5 汇报评估——研学旅行手册汇报评估
        4.4.6 总结评价与反思
        4.4.7 具体实施过程
    4.5 案例实施效果评价
        4.5.1 学生学习结果分析
        4.5.2 教师访谈分析
    4.6 案例实施总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及改进建议
        5.1.1 研究结论
        5.1.2 改进建议
    5.2 研究创新之处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民族理解:白族》《民族理解:佤族》课程大纲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 学生期末测验题
附录D 学生问卷
附录E 学生作品展示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10)数学模型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数学模型概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数学模型的类型
        1.2.3 数学模型的特点
        1.2.4 数学模型的构建原则
        1.2.5 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
        1.2.6 数学模型的构建案例
    1.3 理论基础
        1.3.1 信息加工理论
        1.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3.3 有意义学习理论
    1.4 数学模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之处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5.3 创新之处
2 研究思路及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文本分析法
        2.2.3 试卷测验法
        2.2.4 案例分析法
        2.2.5 数据统计法
3 数学模型资源的统整
    3.1 曲线模型
        3.1.1 正比例模型
        3.1.2 直线模型
        3.1.3 斜平线模型
        3.1.4 钟形模型
        3.1.5 反抛物线模型
        3.1.6 J型模型
        3.1.7 S型模型
        3.1.8 双峰线模型
        3.1.9 多峰线模型
    3.2 表格模型
        3.2.1 比较类表格模型
        3.2.2 归纳类表格模型
        3.2.3 实验类表格模型
        3.2.4 科学史类表格模型
    3.3 几何图模型
        3.3.1 柱状图模型
        3.3.2 饼状图模型
        3.3.3 塔型图模型
    3.4 集合模型
        3.4.1 子集模型
        3.4.2 并集模型
        3.4.3 交集模型
    3.5 公式模型
        3.5.1 多肽形成过程中的公式模型
        3.5.2 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的公式模型
        3.5.3 DNA复制的公式模型
        3.5.4 杂合子Aa(亲代)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模型
        3.5.5 种群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公式模型
        3.5.6 计算种群密度的公式模型
        3.5.7 “J”型公式模型
    3.6 概率模型
        3.6.1 关于分离定律的概率模型
        3.6.2 关于自由组合定律的概率模型
        3.6.3 关于遗传病的患病概率模型
    3.7 排列组合模型
4 数学模型在高考生物试题中的体现
    4.1 2016 年全国卷中的数学模型资源
    4.2 2017 年全国卷中的数学模型资源
    4.3 2018 年全国卷中的数学模型资源
5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用数学模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5.1 调查目的
    5.2 调查对象
    5.3 测试卷的编制
    5.4 调查过程
    5.5 调查结果与分析
    5.6 调查结论
6 数学模型在生物复习课中的实践研究
    6.1 实践方法
    6.2 实践对象的选择
    6.3 实践内容
    6.4 实践案例与分析
        6.4.1 实践案例1探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6.4.2 实践案例2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6.4.3 实践案例3番茄与水稻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
        6.4.4 实践案例4伴性遗传
    6.5 实践后测分析
        6.5.1 后测成绩分析
        6.5.2 实践前后测的成绩分析
        6.5.3 贵阳市一模考试成绩分析
        6.5.4 贵州省适应性考试成绩分析
        6.5.5 实践小结与思考
7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反思
8 启示与建议
    8.1 教师“教”的启示
        8.1.1 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模型的应用
        8.1.2 在设计时合理搭配各类模型
        8.1.3 在建模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8.2 学生“学”的建议
        8.2.1 在运用模型中提高复习效率
        8.2.2 在构建模型中发挥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1-测试卷
附录2-测试成绩
附录3-贵阳市8月摸底考试
附录4-贵阳市8月摸底成绩
附录5-后测试题
附录6-后测成绩
附录7-贵阳市一模考试
附录8-贵阳市一模成绩
附录9-贵州省适应性考试
附录10-贵州省适应性考试成绩
致谢

四、创新生物数学教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数学”本、硕一体化系列课程的研究与探索——兼谈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之途径[J]. 张春蕊,郑宝东,杨瑞智. 大学数学, 2021(04)
  • [2]慕课背景下交叉学科的机遇与发展——以《水污染控制新技术》为例[J]. 邓芸,唐一苗,谢利娟,缪恒锋,阮文权,张长波. 科技风, 2021(20)
  • [3]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D]. 蒋军泽. 西南大学, 2021(01)
  • [4]高中生物学必修3中数学思维的运用研究[D]. 赵玲玉.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5]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模块前两章为例[D]. 冯自丽.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烟台X中学为例[D]. 郑慧慧. 鲁东大学, 2020(01)
  • [7]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深度学习的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 ——以贵州铜仁地区为例[D]. 秦娟维. 西南大学, 2020(01)
  • [8]高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建构及应用研究[D]. 赵烨.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基于在线课程的小学项目学习实施研究 ——以“民族理解类在线课程”例[D]. 周昱希. 河南大学, 2019(01)
  • [10]数学模型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 张爱燕.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创新生物数学教学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