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形的嫁接实例

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形的嫁接实例

一、例谈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形的嫁接(论文文献综述)

沈家俊[1](2021)在《HPM视角下代数不等式的教学 ——以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为例》文中认为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也是高考核心内容之一。不等式内容所渗透的“元”、“次数”、“项数”和“结构”,适用于高中数学全部内容,可以说,学好不等式,也就学好了高中数学。近年来,由于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日益显现,并且融入数学史的数学教学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数学史教学案例比较缺乏,且因融入方式单一、融入深度不够等问题无法与现实教学很好切合。课堂教学的HPM案例能很好地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进行整合,并有效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成效与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必修第一册2.2基本不等式、选修4-5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两部分内容分别开发了HPM教学案例。首先针对上述两个教学内容进行数学史料的搜集与加工;然后基于HPM视角设计不等式的教学案例,运用重构历史的方式揭示历史背景与历史发展过程,并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和容易出现的错误,设计基于数学史的数学课堂活动,通过师生共作针对性地解决疑难点;最后通过课后师生调研反馈讨论数学史融入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和调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融入数学史的不等式教学案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启发学生的人格成长,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多元文化的数学。本文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了HPM案例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探讨,针对每个案例都增设了案例升华,对问题进行了推广,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数学史融入不等式的教学案例提供参考。

陈杉[2](2020)在《2016-2019年高考试题关于数学文化的文本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文化对于数学正如血液对于人体,它伴随在数学的各个方面,记录着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文化作为数学的一部分,是教者与学者必需的知识素养,对于二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数学文化所蕴藏的能量能够正确导向学生的数学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更高层次的理解。近些年来,数学文化广泛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材与教学中适当融入数学文化,展现数学的魅力,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露面”的几率越来越大,占比也越来越重,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学功底的考验也逐步增加。目前对于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研究日益增多,点与点的研究,点到面的探索,无不展示数学文化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能。本文将从2016-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中的数学文化试题出发,研究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情况,并根据相应的现状提出有关于促进数学文化教学的建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营造绿色数学课堂环境。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查阅文献,归纳出数学文化的研究现状,并结合本次研究的高考试题,总结出数学文化的概念,其次对高考试题以及数学文化试题进行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以2016—2019年全国高考卷中的数学文化试题为主,对数学文化高考试题进行文本分析,探究其渗透的情况。数学文化的类型包罗万象,每一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数学文化进行了分类。笔者借鉴了任子朝、陈昂以及齐龙新对于数学文化的分类,将数学文化分为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精神、数学史、数学美以及数学应用五类,并对这五类数学文化试题进行统计,然后挑选典型真题对数学文化试题进行文本分析,以此了解数学文化渗透的现状。第三部分则是采用定量分析法对高考试题中数学文化试题的数量、分值、题型分布、知识点涵盖以及数学文化类型的相关变化趋势进行量化分析,以此分析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情况。本文对于高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成分的研究不能仅限于试题研究,而要为教学服务,为教改服务。因此第四部分则是根据数学文化的渗透情况对数学文化教学提出建议,进一步促进数学文化教学合理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意见,以及为数学文化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郑小花[3](2020)在《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新课改以来,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已经列进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且在课程标准中也有了基本的教学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教学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史的层次和水平还是有点不尽如人意的,这就造成了对数学史的“高评价、低运用”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融入情况的调查就显得很有意义,通过调查现状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以江苏省部分初中为调查对象,目的是调查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运用数学史的现状,从而大致了解江苏省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整体情况。调查分别从三个维度进行,首先从教材的角度,结合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教材中数学史的融入情况;其次从教师的角度,调查教师的数学史知识以及如何看待在课堂中运用数学史;最后从学生的角度,调查学生的数学史知识以及如何看待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史。进而根据调查所得的结果,分析原因,从教材、教师、学生的角度给出一些建议与策略。研究所得主要结论有:第一,从教材中运用数学史的情况来看,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还是存在比较丰富的数学史料的。但是在位置分布、所属知识领域以及呈现方式上都存在有待改进之处。第二,从基于初中数学教师的调查与访谈情况来看,当前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水平不够理想,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史的能力有待提高。第三,从基于初中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爱利用数学史融入课堂这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模式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数学史素养水平现状不令人满意。第四,根据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角度的调查结果,提出相关教学策略。教材角度:提升数学史料的多样性;丰富“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数学史内容;增加“重构式”融入方式。教师角度:多读多看,主动学习,乐于实践。学生角度: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校本课程。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要想走好这条路,必须从教材的改革和教师数学史素养水平的提高开始。只有教材得到改进、教师理念改善,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史素养的提高。

宋子红[4](2019)在《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数学复习课,作为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四基”的纽带,一节好的数学复习课,不仅仅带领学生梳理知识点,同时还可以以点带面,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复习课承担着多重任务,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解题策略,并从中体会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感知、体验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论文以中山市HQ中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一般建议和不同课型教学策略,并结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优秀案例对所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运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教学目标设定不精准、知识概念图的运用不到位、学案设计不合理、题目的选择没有精而细、小组合作运用不合时机等问题。第二部分,基于调查研究,从预习、展示交流、小组合作、课堂和作业反馈等方面提出了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一般建议,并对习题讲评课、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以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优秀案例为例,结合所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案例赏析,以便在实践中检验教学策略的可行性。

杜红全[5](2018)在《例谈高考数学三角形中最值问题》文中认为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高考模拟试题,不难发现在三角形中求最值问题成为其中一个亮点。下面从求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最值、求边的最值、求三角函数式的最值、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值、求数量积的最值、求三角形周长的最值等六个方面举例说明,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求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最值

郑学涛[6](2018)在《数学生长及其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数学观和教学观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理念根基,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是在旧知识上的同化与顺应,知识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和逻辑性的内涵特征,据此提出一种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数学生长,并介绍了数学生长的两条线路"数与代数"的生长和"空间与图形"的生长,提出两种促进数学生长的方法依托数学现实和强化类比迁移,最后从知识自身扩充和知识适配学生生命成长两个维度阐述对数学生长的思考.

严若眉[7](2018)在《福建中考函数解答题研究》文中提出函数知识是初中代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是中考的主要内容.鉴于函数试题编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中考函数解答题编制策略的实际运用,重点展示编制的思路过程和总结编制的策略,期望为中考函数解答题编制提供借鉴.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访谈法.首先通过查阅文献,梳理全国中考试题的研究现状,把握中考函数试题的发展方向,明确中考函数解答题的类别,了解试题编制的主要策略.其次,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如何选择优秀试题,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对选题标准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保证其可操作性.最后,编制不同类型的函数试题,并请一线教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对试题进行不断的修改.本研究的结论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福建省2017年的全省一张卷操之过急,应当先根据不同地市的教育水平出几套卷子进行选用.中考“导向教学”的功能引发学习探究型题目的热潮.第二,将函数解答题分为五类.有实际背景的试题均属于应用题;题设为新定义的阅读学习型试题属于新定义题型;题中函数有运动过程的试题属于移动变换题型;与几何知识交汇的试题属于函数几何题型;与代数知识,譬如方程(组)、不等式(组)等交汇的试题属于函数内部综合题.第三,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制定选题标准.其中,应用题主要由数学特征、语境特征和任务特征决定;基本题则要满足易懂的题设,简单的运算过程和考查基础知识;压轴题必须有区分度、难度合理、探究性强、综合度高.并据此择取优秀中考试题作为命题的基础.第四,编制了4道应用题、1道新定义题、1道移动变换题、1道函数内部综合题,重点在于展现试题的编制过程、总结四种题型的编制策略,探讨了函数几何题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宁锐[8](2017)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教学研究 ——基于任务设计的初中数学课例》文中研究指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核心目标,也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经典课题和热点课题。在我国基础教育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导向的时代背景下,本论文探索发展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品质)的教学途径有着新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如何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国内外有很多从不同视角的教学实践研究,诸如以我国林崇德及其团队为代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展开的以培养思维品质为突破口,以教学策略为抓手的教学实验研究,以顾泠沅为代表的变式教学研究,以及以改进美国数学教学为目标的QUASAR项目,强调高认知水平数学任务的教学实践的研究,等等。本文基于这些研究,提出了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以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分析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为导向的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任务的特征,教学策略与任务的设计策略。具体来说,本研究选择了以我国初中日常数学课题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反馈全过程,聚焦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数学任务的特征,及其教学策略和任务的设计策略三个教学要素,展开教学课例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研究问题:第一,基于教学活动的分析,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为导向的数学任务有哪些特征?第二,基于数学任务特征,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为导向,有哪些教学策略?第三,基于数学任务特征,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为导向,有哪些的数学任务设计策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思维灵活性的特征概念化为三个基本要素:变化、转换和关联,并结合数学思维的特征阐述了三个要素的学科思维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三类数学教学课题:概念理解、技能训练和问题解决,构建了数学思维灵活性导向的表征体系(见3.2.2)。同时,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从三个属性:学科内涵、思维指向和教学策略,构建了数学任务分析框架(见3.2.3)。然后在这两个基础上,形成了课例研究的基本思路,从而展开课例研究。自2013年底起至2016年秋季,研究者与三个教学团队展开3年的教学实践研究,但对于研究的框架、思路以及教学课题的理解却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至今仍不能说是一个成熟体系。最后,本文仅仅选择了我们研究过程中几个典型的初中数学案例(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因式分解复习课,勾股定理),来呈现三类基本教学课题(概念理解、技能训练和问题解决)中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教学要素的探索成果。这里的教学要素是指教学任务的特征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设计策略。由于针对不同的数学思维灵活性要素,不同的教学要素类型,有多种不同的教学要素,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二维”的教学要素“条目表”作为本研究的结论,而具体内容则体现在本文的8.1,8.2,8.3。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为导向的教学要素条目表(?)这个“条目表”中的每一条教学要素都可以追溯到本研究中三个课例的教学任务的分析中,具有较大的任务指向性,也因此意味着这些要素仅仅是给出了一些“启发性”要素,可以作为设计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课题的教学参考。

徐小建[9](2016)在《从“学程前总结”的角度谈课堂导入的常见误区》文中认为通过对若干典型案例的研究,梳理出课堂导入过程中低效化、复杂化、简单化、幼稚化、碎片化、自发化等六种常见误区,并从学程前总结的角度对误区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

本刊编辑部[10](2015)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初中)2015年总目次》文中认为

二、例谈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形的嫁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例谈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形的嫁接(论文提纲范文)

(1)HPM视角下代数不等式的教学 ——以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数学史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数学史融入教学的原则
    2.4 数学史融入教学的路径
3 基于HPM视角下的代数不等式教学设计
    3.1 教学设计要素
    3.2 教学设计流程
    3.3 数学史融入不等式的教学设计
4 教学案例实施与效果分析
    4.1 均值不等式
    4.2 柯西不等式
    4.3 问卷设计与实施
    4.4 访谈设计与实施
    4.5 结果分析
5 结语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不足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均值不等式调查问卷
    柯西不等式问卷调查表
致谢

(2)2016-2019年高考试题关于数学文化的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数学文化
        二 高考数学试题
        三 数学文化试题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数学文化概念研究现状
        二 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三 简要述评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 文化教育学理论
第三章 2016-2019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特征分析
    第一节 2016-2019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背景分类与评析
        一 数学思想方法
        二 数学精神
        三 数学史
        四 数学美
        五 数学应用
    第二节 2016-2019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价值体现
        一 数学文化育人功能
        二 数学文化传承功能
第四章 2016-2019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统计分析
    第一节 数量分布统计分析
        一 数学文化试题总量统计
        二 数学文化试题数量变化趋势
    第二节 分值占比统计分析
    第三节 题型分布统计分析
    第四节 知识点分布
    第五节 数学文化试题各年的变化趋势
第五章 关于高考数学文化试题的相关建议
    第一节 数学文化试卷命制层面
        一 深挖文化内涵,深度渗透数学文化
        二 跨越文化壁垒,注重文化融合
    第二节 数学文化教学层面
        一 学校
        二 教师
        三 学生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前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1.1.2 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1.1.3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数学史的涵义
        2.1.2 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涵义
    2.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文献综述
        2.2.1 国外HPM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2.2 我国HPM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2.3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2.3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2.3.1 历史发生原理
        2.3.2 认知心理学
        2.3.3 建构主义理论
    2.4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价值
        2.4.1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4.2 引导学生体悟数学思想方法
        2.4.3 提高教师数学素养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分析法
        3.1.2 文本分析法
        3.1.3 问卷调查法
        3.1.4 访谈法
    3.2 研究路线
    3.3 具体研究设计
        3.3.1 基于教材分析的研究设计
        3.3.2 基于教师分析的研究设计
        3.3.3 基于学生分析的研究设计
第4章 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
    4.1 基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现状调查
        4.1.1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史内容分布
        4.1.2 位置分布分析
        4.1.3 所属知识领域分析
        4.1.4 融入方式分析
        4.1.5 数学史融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现状小结
    4.2 基于初中数学教师的现状调查
        4.2.1 调查目的
        4.2.2 调查对象
        4.2.3 调查工具
        4.2.4 问卷调查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4.2.5 访谈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4.3 基于初中学生的现状调查
        4.3.1 调查目的
        4.3.2 调查对象
        4.3.3 调查工具
        4.3.4 调查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4.4 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小结
        4.4.1 基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现状小结
        4.4.2 基于初中数学教师的现状小结
        4.4.3 基于初中学生的现状小结
第5章 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建议
    5.1 基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策略建议
        5.1.1 图文并茂,提升数学史料的多样性
        5.1.2 丰富“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数学史内容
        5.1.3 丰富融入方式,增加“重构式”融入方式
    5.2 基于初中数学教师的策略建议
        5.2.1 多读多看,体会数学史的重要价值
        5.2.2 主动学习,丰富自身数学史知识
        5.2.3 乐于实践,提高运用数学史能力
    5.3 基于初中学生的策略建议
        5.3.1 开展研究性学习,增强学习动力
        5.3.2 利用校本课程,拓宽学习途径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 B 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C 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致谢

(4)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教学策略的内涵
        2.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
        3.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
        4. 文献评析
    (四) 研究内容
    (五)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问卷调查法
        3. 个案研究法
        4. 访谈法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调查
    (一) 调查设计
    (二) 调查结果
        1. 教师教学设计的调查及分析
        2. 教学实施方面的调查及分析
        3. 学生学习维度的调查及分析
    (三)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目标的设定随意性强
        2. 知识概念图的运用不到位
        3. 学案设计不够合理
        4. 题目的选择不够精心和细致
        5. 小组合作运用不够到位
        6. 复习课教学模式尚未形成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一般建议
        1. 复习课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复习课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 复习课要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4. 复习课要及时评价,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5. 通过教师团队调研,探索高效复习课教学模式
    (二) 初中数学复习课不同课型教学策略
        1. 习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2. 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3. 专题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优秀案例分析
    (一) 教学案例展示
    (二) 教学案例赏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6)数学生长及其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观点提出
2 初中数学生长的两条线路
    2.1 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的生长
    2.2 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生长
3 两种实现数学生长的方法
    3.1 依托数学现实, 促使数学生长
    3.2 强化类比迁移, 促进数学生长
4 对数学生长的思考
    4.1 数学知识的生成需要一个以一贯之的秩序
    4.2 数学知识适配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一个以一贯之的秩序
5 结束语

(7)福建中考函数解答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福建中考概况
        1.1.2 中考命题研究存在问题
        1.1.3 中考命题中函数的重要性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突出数学核心知识的考察
        1.3.2 突出对数学基本问题的考查
        1.3.3 为中考函数解答题编制提供方法借鉴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过程
    1.5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中考改革与发展趋势
        2.1.1 中考的考试性质
        2.1.2 中考的改革政策
        2.1.3 中考的发展趋势
    2.2 函数在中学数学的地位
        2.2.1 数学教育中的函数
        2.2.2 初中函数的内容
    2.3 中考函数试题的现状
    2.4 中考函数试题的分类
        2.4.1 试题分类标准
        2.4.2 试题分类现状
    2.5 中考函数试题的编制
        2.5.1 数学好题的标准
        2.5.2 数学试题的编制
        2.5.3 数学解答题的编制
        2.5.4 数学压轴题的编制
    2.6 文献的总结与不足
3 中考函数解答题现状分析
    3.1 福建中考函数解答题考点整理
        3.1.1 2016年前考点整理
        3.1.2 2017年考点分析
        3.1.3 函数考点总结
    3.2 福建中考函数解答题题型分类
        3.2.1 题型分类方法研究现状
        3.2.2 中考函数题型分类标准
    3.3 福建中考函数解答题现状分析
4 中考函数解答题选题标准
    4.1 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4.2 基于选拔考试的要求
    4.3 选题标准的定性分析
        4.3.1 应用题的选题标准
        4.3.2 基础题的选题标准
        4.3.3 压轴题的选题标准
    4.4 选题标准的定量分析
        4.4.1 应用题的定量标准
        4.4.2 压轴题的定量标准
    4.5 选题标准的实际运用
        4.5.1 应用基本题
        4.5.2 新定义基本题
        4.5.3 移动变换基本题
        4.5.4 函数内部综合基本题
5 中考函数解答题改编策略与案例研究
    5.1 情景应用题型的改编策略与案例研究
        5.1.1 基本题的结构分析
        5.1.2 基本题的改编策略
        5.1.3 改编策略总结
    5.2 新定义题型的改编策略与案例研究
        5.2.1 基本题的结构分析
        5.2.2 基本题的改编策略
        5.2.3 改编策略总结
    5.3 移动变换题型的改编策略与案例研究
        5.3.1 基本题的结构分析
        5.3.2 基本题的改编策略
        5.3.3 改编策略总结
    5.4 函数内部综合题型的改编策略与案例研究
        5.4.1 基本题的结构分析
        5.4.2 基本题的改编策略
        5.4.3 改编策略总结
    5.5 与几何交汇题型的看法
        5.5.1 与几何交汇题型存在的问题
        5.5.2 与几何交汇题型发展的方向
6 研究结果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附录1
附录2 改编题答案
参考文献
致谢

(8)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教学研究 ——基于任务设计的初中数学课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是国际数学教育界的核心追求
        1.1.2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数学教育的现实需求
        1.1.3 课堂教学处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核心地位
    1.2 核心术语界定
        1.2.1 数学思维灵活性
        1.2.2 数学任务
    1.3 研究问题
    1.4 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数学思维灵活性
        2.1.1 思维与数学思维
        2.1.2 不同视角对思维灵活性的研究
        2.1.3 数学思维灵活性的相关研究
        2.1.4 数学思维灵活性相关教学研究
    2.2 数学任务
        2.2.1 数学任务的性质与作用
        2.2.2 数学任务基本类型
        2.2.3 任务分析框架
    2.3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思维品质理论
        3.1.2 认知灵活性理论
        3.1.3 现象图式学理论
    3.2 研究框架
        3.2.1 总体思路
        3.2.2 数学思维灵活性的表征
        3.2.3 数学任务分析框架
        3.2.4 课例研究思路
    3.3 本章小结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总体研究过程
    4.3 具体研究过程
        4.3.1 组建研究团队
        4.3.2 工作流程
    4.4 研究工具的设计
        4.4.1 课例研究的工作思路
        4.4.2 学生测试、课业单和访谈提纲的设计
        4.4.3 课堂教学观察与记录
        4.4.4 课后教研和教学反思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课例研究(一):概念理解教学之数学思维灵活性培养
    5.1 理论基础与研究问题
        5.1.1 怎样认识数学概念?
        5.1.2 概念理解的心理过程
        5.1.3 数学概念学习与数学思维活动
        5.1.4 本章研究的问题
    5.2 课例: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5.2.1 研究背景
        5.2.2 教学设计
        5.2.3 案例分析
        5.2.4 课例小结
    5.3 本章结论与讨论
        5.3.1 研究结论
        5.3.2 简要讨论
6 课例研究(二):技能训练教学之数学思维灵活性培养
    6.1 理论基础与研究问题
        6.1.1 两种基本数学技能
        6.1.2 本章研究问题
    6.2 课例:因式分解复习课
        6.2.1 研究背景
        6.2.2 教学设计
        6.2.3 案例分析
        6.2.4 案例小结
    6.3 本章研究结论与讨论
        6.3.1 研究结论
        6.3.2 简要讨论
7 课例研究(三):问题解决教学之数学思维灵活性培养
    7.1 理论基础与研究问题
        7.1.1 问题解决与解题策略
        7.1.2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7.1.3 数学问题解决的特征
        7.1.4 本章研究问题
    7.2 课例:勾股定理
        7.2.1 研究背景
        7.2.2 教学设计
        7.2.3 案例分析
        7.2.4 案例小结
    7.3 本章研究结论与讨论
        7.3.1 研究结论
        7.3.2 简要讨论
8 研究结论与讨论
    8.1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发展的数学任务之特征
    8.2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教学策略
    8.3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数学任务设计策略
    8.4 一般性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课前预习作业单
附录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课后作业单
附录3 “勾股定理”的模型理解的调查
作者简历与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与致谢

(9)从“学程前总结”的角度谈课堂导入的常见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程前总结的内涵
二、从学程前总结的角度对课堂导入常见误区的剖析
    1. 忽视学生已有认知, 使教学过程低效化
    2. 刻意创设标新情境, 使教学过程复杂化
    3. 忽视发展学生思维, 使发现过程简单化
    4. 一味强调操作实验, 使规律揭示幼稚化
    5. 忽视知识内在系统, 使上升过程碎片化
    6. 缺乏长程预设意识, 使提升过程自发化

四、例谈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形的嫁接(论文参考文献)

  • [1]HPM视角下代数不等式的教学 ——以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为例[D]. 沈家俊. 西南大学, 2021(01)
  • [2]2016-2019年高考试题关于数学文化的文本分析[D]. 陈杉.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 [3]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 郑小花.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4]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D]. 宋子红.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例谈高考数学三角形中最值问题[J]. 杜红全.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 2018(Z1)
  • [6]数学生长及其思考[J]. 郑学涛. 中学数学杂志, 2018(06)
  • [7]福建中考函数解答题研究[D]. 严若眉.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8]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教学研究 ——基于任务设计的初中数学课例[D]. 宁锐.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9)
  • [9]从“学程前总结”的角度谈课堂导入的常见误区[J]. 徐小建. 中国数学教育, 2016(23)
  • [10]《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初中)2015年总目次[J]. 本刊编辑部.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35)

标签:;  ;  ;  ;  ;  

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形的嫁接实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