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6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64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64例(论文文献综述)

龙雄初,龙枚飞,刘小虎,王敏妨,周晓青,孙晓娟,张玉平,张立民,贾志霞[1](2021)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心理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Senile pruritus, SP)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皮肤瘙痒对心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分层抽样法,在医院随机选取所符合调查条件的98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为瘙痒组,选取同期在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98例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老年抑郁量表(CDS-30)、老年焦虑量表(GAI-20)为评定工具,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情况,并分析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病程对心理的影响。结果 (1)瘙痒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患病率分别为43.88%(43/98)、48.98%(48/98),对照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患病率分别为8.16%(8/98)、15.31%(15/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6,χ2=25.47,均P<0.001)。(2)在43例有焦虑症状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中,病程<1年的患者占25.58%(11/43),病程≥1年的患者占72.42%(32/43);在48例有抑郁症状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中,病程<1年的患者占27.08%(13/48),病程≥1年的患者占72.92%(35/48);不同病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在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1,χ2=20.16,均P<0.001)。结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病程越长越增加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发生焦虑、抑郁的危险性。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应尽快改善瘙痒症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古玉杰,王天宇,杨佃会[2](2021)在《近十年中医外治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研究述评》文中认为近十年中医外治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疗法、针药联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穴位埋线疗法、穴位按摩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中药熏蒸疗法等。目前,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致病因素复杂多样,且国际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临床药物和治疗手段,中医外治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虽方法多样,但仍有不足之处:缺乏统一规范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与穴位方法,相关报道多为疗效观察与个人临床经验,实验研究与前瞻性研究较少。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干预手段与治疗方法,采取跨学科、多学科联合综合治疗。同时,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注重不同个体的差异。

孟彩萍[3](2019)在《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在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瘙痒症状、舒适度、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间上海市两所三甲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住院患者共187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按照年龄因素分为3个年龄层,每个年龄层内随机分为3个干预组。最终纳入中药熏蒸组共60例、耳穴贴压组共64例、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组共63例。中药熏蒸组给予常规护理+中药熏蒸,耳穴贴压组给予常规护理+耳穴贴压,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组给予常规护理+中药熏蒸+耳穴贴压,共干预7天。评价三组患者干预后Duo氏瘙痒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舒适度、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满意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变化。脱落病例采用意向性分析,主要结局指标选择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分析,Duo氏瘙痒评分(Modified Duo’s VAG Scale,Duo’s VAG),次要结局指标选择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分析,包括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和满意度评价及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Wilcoxon双侧检验),组间比较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和SNK法。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均衡性检验,三组患者在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年龄、身高、体重、BMI、既往病史、过敏史、皮肤瘙痒部位、发病季节、糖尿病病程、皮肤瘙痒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aemoglobin A1C,Hb A1c)、手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 PG)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主要结局指标:干预后三组患者组间比较,在各年龄层三组患者在Duo’s VAG总分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对不同年龄段糖尿病瘙痒患者瘙痒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不同干预组中三个年龄层患者的瘙痒总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和年龄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组效果优于中药熏蒸组和耳穴贴压组,中药熏蒸组优于耳穴贴压组。在改善瘙痒对睡眠的干扰方面,71~80岁年龄段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效果更佳。3.次要结局指标(1)DLQI:比较各年龄层三组患者DLQI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中药熏蒸和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在提高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均优于耳穴贴压。(2)GCQ:分别在50~60岁、71~80岁两个年龄段三组患者干预后舒适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在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的舒适度方面效果均优于中药熏蒸和耳穴贴压。(3)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满意度:比较三组之间依从性、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三组患者依从率:中药熏蒸与耳穴贴压均高于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三组患者满意率: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高于中药熏蒸与耳穴贴压。(4)NSNS:各年龄层三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项护理操作联合进行对整体护理服务满意度无影响。结论1.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可以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的瘙痒症状,在改善瘙痒程度、部位、频率及对睡眠的影响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舒适度;2.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干预期间未出现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李幸[4](2019)在《猪肤汤软膏制备及其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在“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外治理论指导下,采用软膏剂制备工艺,将中医内服经典药膳方猪肤汤制备为外用软膏剂。评价猪肤汤软膏质量及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Senile Pruritus,SP)的临床疗效。该研究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将内服经典药膳方新用,创新了SP的外治疗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护理理论。该研究临床实践为进一步探讨猪肤汤软膏干预SP患者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包括猪肤汤软膏制备实验及猪肤汤软膏在SP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两阶段。第一阶段:猪肤汤软膏制备实验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猪肤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猪肤水提取的最佳条件,从而筛选出猪肤最佳煎煮条件;制备常用的三类软膏基质,根据基质评分标准筛选出最适宜猪肤汤的基质类型,进一步筛选出该类型下最佳基质处方,制备软膏基质;通过将软膏基质与猪肤汤混合均匀制备猪肤汤软膏,并根据软膏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猪肤汤软膏质量。第二阶段:猪肤汤软膏在SP患者中的临床应用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收集宜宾市某5所养老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SP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收集到的SP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及试验组各63例。每组均给予4周的健康教育作为基础干预,包括集体讲座和个体化指导。集体讲座分4个专题,分别为SP相关知识、皮肤护理、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等,每2周1次,3040min/次。个体化指导为面对面向SP患者进行指导,每周1次,1020min/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尿素软膏外用涂搽,试验组使用猪肤汤软膏外用涂搽。两组患者均用温水清洁皮肤后将软膏薄薄涂抹于小腿、背部等皮肤瘙痒部位并轻轻搓擦,每日2次,2次使用间隔时间≥6h,2周为1个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干预前、干预第4周末采用《皮肤性病的临床研究指导指南》中“皮肤瘙痒症”标准进行评分,根据《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断疗效。干预前、干预第4周末采用皮肤瘙痒症综合评价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国老年人负性情绪量表、中文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分别评价患者的瘙痒状况、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结果1猪肤汤软膏制备研究结果猪肤总浸膏重量为6.089±2.7283;猪肤最佳煎煮条件:猪肤与水比例为1:4,煎煮3次,1.5h/次。制备的三类猪肤汤软膏中乳剂型基质质量评分最高,为猪肤汤最适宜基质类型;根据常用乳剂型软膏处方制备的三种基质中,质量评分最高的基质处方为猪肤汤最适宜基质处方:(1)水相:甘油1.00g,十二烷基硫酸钠0.10g,纯化水4.80ml;(2)油相:黄凡士林1.00g,液体石蜡1.25g,硬脂酸1.05g,单硬脂酸甘油酯0.80g;(3)防腐剂:尼泊金乙酯0.01g。制得的猪肤汤软膏呈淡黄色、膏体无颗粒、易于涂布。猪肤汤软膏经离心实验无油水分层,经耐寒耐热实验未出现发硬、分层、发泡现象。根据软膏质量评价标准,猪肤汤软膏质量评分为35分,属于较好标准。2猪肤汤软膏临床应用结果收集了120例患者全部资料。对照组60例(脱落2例,剔除1例),试验组60例(脱落3例)。结果如下:2.1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7%,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2.2皮肤瘙痒状况评价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第4周末的瘙痒程度、累及部位、瘙痒频率条目得分及总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末在瘙痒程度、累及部位、瘙痒频率3个条目得分及总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睡眠情况评价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第4周末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得分及总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末的PSQI得分除催眠药物维度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6个维度得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生活质量评价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第4周末DLQI除症状感受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DLQI总分及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学习、人际关系、治疗5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末在DLQI总分及症状感受、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学习、人际关系、治疗6个维度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负性情绪评价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第4周末负性情绪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末负性情绪得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自我效能评价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第4周末自我效能感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末自我效能感得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2.7安全性评价结果在整个试验期间,未观察到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基于“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理论,结合西医现代剂型制作工艺,将内服经典药膳方猪肤汤制备为软膏剂外用涂搽治疗SP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改善SP患者的皮肤瘙痒状况、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借鉴西医软膏剂制备工艺,将古方新用,促进了中医经典药膳方的继承和发扬,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深入探讨。

朱江涛[5](2018)在《中药外洗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患者采用自拟中药外洗方外洗加血液透析结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进行临床研究,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探讨其安全性,为中药外洗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提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依据,展现中医药在终末期肾脏病相关并发症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山西省长治市中医医院、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净化室患终末期肾脏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伴有皮肤瘙痒的64例患者按照DirkR.Kuypers瘙痒评分标准予以评分,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患者,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时间、透析方式、治疗前血清总钙、血磷、白蛋白、iPTH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治疗上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根据情况予以药物控制血糖、血压等,注意皮肤清洁、穿棉质透气衣物等,两组患者透析治疗方式和剂量相同。血液透析5次/2周,血液透析滤过,1次/2周,治疗组予自拟中药外洗方配方颗粒温水溶解外洗,每周3次,对照组予西替利嗪片10mg/次,1次/d,口服,疗程4周。治疗4周后按照DirkR.Kuypers瘙痒评分标准评分评价疗效,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钙、血磷、白蛋白、iPTH水平。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共61例患者完成观察,治疗组1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对照组1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1例患者拒绝透析后死亡。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钙、血磷、白蛋白、iPTH及DirkR.Kuypers瘙痒评分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31例患者瘙痒评分平均下降7.68,5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对照组30例患者瘙痒评分平均下降3.87,2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瘙痒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钙、血磷、白蛋白、iPTH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中药外洗治疗组疗程结束后经统计总有效率为74.2%,而对照组疗程结束后经统计总有效率为33.3%,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比对照组存在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外洗方药外洗可有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皮肤瘙痒症,值得临床推广。

冉芸芸[6](2016)在《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共病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随着糖尿病人群的不断扩大及患者年龄的增长,糖尿病共病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患者占有相当数量。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及其相关并发症会增加瘙痒症状发病率,瘙痒症状得不到控制会加大血糖控制的难度,积极控制瘙痒病情对改善患者的血糖和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本文旨在观察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共病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了于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就医并诊断为糖尿病共病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64例,经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均辨证为阴虚血瘀型。所有患者在强化血糖控制的同时注意生活调适,将所有病例排序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盐酸西替利嗪片(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号H19980014)10mg/片,每日一次,一次一片。治疗组:予以导师经验方(生地、生黄芪、茯苓、当归、白芍、川芎、鸡血藤、枸杞、桑椹子、乌梢蛇等),每次200ml,分两次口服。连续用药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8天即2个疗程,治疗结束2个月后随访。治疗前后对比FBG、2h PBG、HbA1c、瘙痒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结束2个月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患者瘙痒相关症状及体征积分及疗效方面的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相关症状及体征积分下降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积分下降更多,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随着疗程的延长,效果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滋阴活血法是治疗糖尿病共病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有效方法。(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方面的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有降低(P<0.05),且治疗组主要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两组均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共病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症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阴活血汤药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治疗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出现头痛者1例(3.13%),未见其他肝肾功能及ECG等异常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复发率方面:治疗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复发情况更少见。结论滋阴活血法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共病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而改善睡眠和情绪,并能减少血糖波动的可能性,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着提升,且不易复发,为中医治疗糖尿病共病老年皮肤瘙痒症提供了有效方法。

赵静,李毅,石庆[7](2015)在《除湿解毒熄风止痒汤联合依匹斯汀治疗难治性全身瘙痒症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依匹斯汀联合除湿解毒熄风止痒汤治疗难治性全身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难治性全身瘙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匹斯汀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依匹斯汀联合除湿解毒熄风止痒汤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瘙痒症状积分、IS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观察组治疗后瘙痒症状积分、IS积分分别为(2.94±1.26)分、(1.86±1.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1.45)分、(2.76±1.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匹斯汀联合除湿解毒熄风止痒汤治疗难治性全身瘙痒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刘镓雨[8](2014)在《养血祛风饮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皮肤瘙痒症的一型,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由于瘙痒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不适感,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伤害,因此临床上对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显得十分迫切。西医治疗本病一般采用抗组胺药、镇静安眠药等口服,激素类药物外用,常有嗜睡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等副作用。中医中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本文旨在通过本次试验,观察养血祛风饮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肝旺型)的临床疗效,为此方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肝旺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以养血祛风饮和润燥止痒胶囊治疗,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皮肤瘙痒程度、瘙痒频率、持续时间、自觉病情变化方面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损面积、睡眠状况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养血祛风饮能有效改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肝旺型)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2.养血祛风饮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肝旺型)的安全有效方剂。

高凯敏[9](2014)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文中认为目前,中西医结合是一支与中医、西医并列的医疗卫生力量。皮肤病学是临床上一门重要的学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不断取得可喜的进步。本文从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对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学术发展史包括6部分内容: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分类;中西医皮肤病名对照研究;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的几种诊疗模式;常用中医治法适应证的研究;常见病、疑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举隅和皮肤科常用中药临床疗效和药理实验的研究。对个别事物的分类,标志着人们对于事物共性认识的深度。皮肤病的分类方法,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皮肤病学的发展水平。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分类,分别介绍了中医外科学对皮损形态的分类、中西医汇通着作的皮肤病分类方法、当代西医的皮肤病分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皮肤病分类。通过对皮肤病分类方法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展示了对皮肤病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西医传入之后,中西医学术的交流,首先面临着中西医病名的对照的问题。近代最早的皮肤病专科着作中,西医皮肤病名都是直接音译的词汇,后来才出现固定、通用的中文名称。现代医家对于中西皮肤病名的对照研究不断成熟,开始对皮肤病名命名规律及中西皮肤病名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出版了《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和《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演变标志着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不断发展,不同的时期、背景下,有不同的诊疗模式的出现。本文分别阐述了皮肤病的诊疗模式由单纯中西药相加使用,到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再到辨证微观化的发展过程。活血化瘀法、养血润肤法、清热凉血法和补肾法等是祖国医学重要的治疗法则,并且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皮肤科工作者不但对这些重要法则的适应证进行了探讨和临床疗效观察,而且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现代实验研究,本文对活血化瘀法、养血润肤法、清热凉血法和补肾法这些中医治法在皮肤科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红斑狼疮、银屑病、硬皮病、天疱疮、湿疹等疾病是目前皮肤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这些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已经彰显出明显的优势,本文分别对红斑狼疮、银屑病、硬皮病、天疱疮、湿疹这些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和研究概况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目前,对于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及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本文对现代药理证实的具有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消炎抗菌、抗病毒和抑制变态反应的20味皮肤科常用药的临床疗效观察和药理实验研究概况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学科发展史分3部分,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的成立和发展;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的创刊与贡献;代表性专业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建设及专业教育概况;几部代表着作的主要内容和几位代表人物的贡献和学术思想等。

王燕[10](2011)在《西北燥证与心系疾病关联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分析新疆地区心系疾病与西北燥证的罹患关系;2)分析新疆地区心系疾病病情、证情与西北燥证主兼证的相关性;3)分析新疆地区心系疾病患者与西北燥证罹患者素体状态的异同,从而揭示西北燥证对新疆地区心系疾病患者病证状态的影响。方法:运用文献学分析方法及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收集1314份调查问卷,其中病例组486例,对照组828例,对2组西北燥证罹患率、西北燥证证情、气血阴阳及五脏虚证罹患率进行比较。对病例组中燥证组非燥证组病情、临床证候证情、西北燥证证情、虚证证情进行比较。资料全部收回后采取EPIDATA3.0录入,然后导出数据。由SPSS16.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进行人口学资料均衡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方差不齐者采用t’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计数资料多组间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α’ = 2α/k(k-1)。结果:1)心系疾病病例组西北燥证罹患率为37.86%,对照组为18.47%,病例组高于对照组(χ2=60.329,P<0.01)。各病种病例组西北燥证罹患率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各病种西北燥证罹患率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神经衰弱(62.65%)、皮肤瘙痒症(49.35%)、冠心病(31.48%)、高血压(31.37%)、痤疮(24.13%);2)心系疾病组西北燥证总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各证候除肺心脾风火燥证两组无差异外,其余主兼证西北燥证积分二者均有显着差异,病例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证候均数差值以心肾阴虚证及肺卫孔窍皮肤燥证最高;3)除高血压外,各病种病例组外燥证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尤以皮肤瘙痒症、痤疮明显。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三病种内燥证均高于外燥证(均有P<0.05)。皮肤瘙痒症、痤疮内燥证与外燥证积分比较未显示出差异(P>0.05);4)高血压与神经衰弱燥证组病情积分均高于非燥证组(均见P<0.01)。皮肤瘙痒症与痤疮燥证组与非燥证组病情积分未显示出差异(P>0.05);5)高血压阴阳两虚证与燥证总证情相关性最强(r=0.864,P<0.01);典型相关分析提示,西北燥证主兼证与高血压各证有很强关联性,其中因变量组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与自变量组脾胃蕴湿证、肝肾精血不足证相关性最强。神经衰弱气郁化火证与西北燥证总证情相关性最强(r=0.692,P<0.01);典型相关分析提示,西北燥证主兼证与神经衰弱各证有很强关联性,其中因变量组肝阴亏虚证、气郁化火证与自变量组肝肾精血不足证、心肾阴虚证相关性最强。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与西北燥证总证情相关性最强(r=0.517,P<0.01);典型相关分析提示,西北燥证主兼证与皮肤瘙痒症各证有很强关联性,其中因变量组血虚风燥证、湿热壅盛证与自变量组肺心脾风火燥证、脾胃阴虚证相关性最强。痤疮湿热证与西北燥证总证情相关性最强(r=0.391,P<0.01);典型相关分析提示,西北燥证主兼证与痤疮各证有很强关联性,其中因变量组湿热证、风热证与自变量组肺心脾风火燥证、肺卫孔窍皮肤燥证相关性最强;6)高血压病情与西北燥证证情有较强关联度(fi=0.51)。类证中与肝肾精血不足证(fi=0.49)、肺心脾风燥证(fi=0.38)、心肾阴虚证(fi=0.38)关联度也较强(P<0.01)。神经衰弱病情与西北燥证证情病证切合指数=0.31(P<0.01),提示神经衰弱病情与西北燥证证情有较强关联度。与各类兼证病证切合指数均有P<0.01,尤以肝肾精血不足证病证切合指数(fi=0.40)最大,其次是脾胃蕴湿证(fi=0.37)、心肾阴虚证(fi=0.32)、脾胃阴虚证(fi=0.32),与肺心脾风火燥证关联度最小(fi=0.29)。皮肤瘙痒症病情除与肺心脾风火燥证(fi=0.30,P<0.01)有较强关联度外,其余各证fi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痤疮病情积分与西北燥证病证切合指数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心系疾病病例组气虚证、阳虚证、心虚证、肝虚证罹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虚证罹患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组阳虚证、心虚证、肺虚证、肝虚证罹患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1)。高血压组心虚证、肝虚证罹患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衰弱组气虚证、心虚证、肝虚证罹患率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虚证罹患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皮肤瘙痒症组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罹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尤以气虚证、阳虚证明显(P<0.01)。痤疮组各类虚证罹患情况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8)冠心病燥证组气血阴阳虚证及五脏罹患率均高于非燥证组(P<0.01)。高血压燥证组气血阴阳及五脏虚证罹患率均高于非燥证组(P<0.01)。神经衰弱燥证组气虚证、阴虚证、心虚证、肺虚证、肝虚证罹患率高于非燥证组(P<0.01)。血虚证、阳虚证、脾虚证、肾虚证罹患率2组无差异(P>0.05)。皮肤瘙痒症燥证组阴虚证、阳虚证、心虚证、肝虚证、肾虚证罹患率高于非燥证组(P<0.05)。气虚证、血虚证、肺虚证、脾虚证、胃虚证罹患率2组无差异(P>0.05)。痤疮燥证组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肝虚证高于非燥证组(P<0.05)。其他虚证罹患率2组无差异(P>0.05);9)病证组、唯病组、唯证组、非病证组4组虚证比较:既罹患心系疾病又罹患西北燥证的人群体质最差,各类虚证均较明显。其次为西北燥证罹患者,再次为仅患有心系疾病者,而以既无疾病又无西北燥证罹患的人群体质状态最佳。结论:1)西北燥证是新疆地区心系疾病的危险因素。西北燥证是新疆地区心系疾病的共同临床伴随证候,并以心肾阴虚证为突出表现;2)新疆地区心系疾病病情和证情与西北燥证主兼各证均有较强相关性,随各病种特点,与西北燥证主兼证相关性亲疏不等;3)新疆地区心系疾病组虚证证情较对照组严重,突出表现为气虚、阳虚、心虚和肝虚证重而且多;4)冠心病组以阳虚为主,其次为气虚。五脏虚证中以心虚、肺虚、肝虚较为突出。其中肺虚证是新疆地区冠心病患者特殊素体状态。高血压组以心虚、肝虚为主,亦有气虚表现。这是新疆地区高血压患者有别于内地的体质特点。神经衰弱组气虚、心虚、肝虚较为突出。皮肤瘙痒症组气虚、阴虚、阳虚较为突出。痤疮组因年龄较轻,整体体质状况较好,但亦有肾虚表现。肾虚可能是新疆地区痤疮患者的潜在病理状态;5)西北燥证加重新疆地区心系疾病虚证证情。西北燥证是新疆民众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防治西北燥证有助于提高新疆地区民众的健康水平。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6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64例(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心理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评价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患病情况
    2.3 不同病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比较
3.讨论

(2)近十年中医外治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针灸疗法
    1.1 针法类
    1.2 灸法类
    1.3 针灸配合
2 针药联用疗法
3 穴位注射疗法
4 穴位埋线疗法
5 穴位按摩疗法
6 拔罐疗法
7 刮痧疗法
8 中药熏蒸疗法
9 其他疗法
10 结语

(3)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1 相关概念定义
    2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流行病学
    3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发病机制
    4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影响因素
    5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特点
    6 中药熏蒸护理技术在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研究现状
    7 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在糖尿病瘙痒症的研究现状
    8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在糖尿病瘙痒症的研究现状
    9 小结
第二部分 研究概述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3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基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护理干预方案构建
    1 基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护理干预方案的初步构建
    2 基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护理干预方案的专家论证
第四部分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护理干预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入组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样本量计算
        2.3 分组方法
        2.4 护理干预方法
        2.5 评价指标
        2.6 数据管理与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科研伦理
        2.9 不良事件的观察和处理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关于脱落的说明
        3.2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性比较
        3.3 三组患者干预前Duo氏瘙痒评分及各项目评分均衡性比较
        3.4 三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指数均衡性比较
        3.5 护理效果比较
    4 讨论
        4.1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状
        4.2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对不同年龄层患者瘙痒症状均有改善
        4.3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瘙痒程度、部位、频率
        4.4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睡眠
        4.5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提高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生活质量
        4.6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提高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舒适度
        4.7 中医护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4.8 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启示
第五部分 总结
    1 研究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性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护理人员使用中医护理技术通知
    附录2 耳穴部位示意图
    附录3 护理常规内容
    附录4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流程
    附录5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流程
    附录6 中药熏蒸与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附录7 Duo氏瘙痒评分表(Dou’VAG)
    附录8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
    附录9 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
    附录10 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和满意度评价表
    附录11 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
    附录12 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录13 中药熏蒸+耳穴贴压护理记录单
    附录14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15 知情同意书
    附录16 综述(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全文)
        参考文献
    附录17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发表论文、获得奖励情况

(4)猪肤汤软膏制备及其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老年性皮肤瘙痒症(SP)研究现状
        (一)SP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1 SP现代医学认识及发病相关因素
        2 SP流行病学
        3 SP对患者的影响
        4 SP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二)SP在传统医学研究现状
        1 SP病因病机
        2 SP传统医学治疗现状
    二、软膏和中药软膏概述及研究现状
        (一)软膏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1 软膏概述
        2 软膏制备工艺研究现状
        3 软膏的应用现状
        (二)中药软膏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1 中药软膏概述
        2 中药软膏在皮肤瘙痒症患者中的理论基础及应用现状
    三、外治理论和中医经典方研究现状
        (一)外治理论概述
        1 外治药同内治药理论基础
        2 外治药同内治药理论应用现状
        (二)中医经典方干预SP研究现状
        1 中医经典方及经典药膳方概述
        2 中医经典方及经典药膳方干预SP研究现状
    四、文献总结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一、猪肤汤软膏制备研究
        (一)仪器与材料
        1 仪器
        2 材料
        (二)实验方法
        1 猪肤汤制作
        2 软膏基质选择
        3 猪肤汤软膏制备及质量评价
        (三)评价指标
        1 猪肤水提取条件筛选标准
        2 基质类型及处方筛选评价标准
        3 猪肤汤软膏质量评价标准
        (四)质量控制
    二、猪肤汤软膏在SP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
        1 研究总体
        2 研究样本
        (三)样本含量计算
        (四)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1 剔除标准
        2 脱落标准
        (五)分组方法
        (六)盲法
        (七)研究方案
        1 基础干预
        2 对照组
        3 试验组
        4 疗程
        (八)评价指标和测量工具
        1 一般情况调查表
        2 研究指标及评价工具
        (九)资料收集
        1 资料收集前
        2 资料收集时
        3 资料收集时间
        (十)统计分析方法
        1 统计描述
        2 统计推断
        (十一)科研伦理原则
        (十二)质量控制
        1 干预前质量控制
        2 干预中质量控制
        3 干预后质量控制
        (十三)技术路线图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一、猪肤汤软膏制备研究
        (一)猪肤水提取条件的筛选结果
        (二)基质类型筛选结果
        (三)基质处方筛选结果
        (四)猪肤汤软膏剂质量评价
    二、猪肤汤软膏在SP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和生活习惯调查
        2 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
        (二)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状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比较
        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状况比较
        2 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3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4 干预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
        5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
        (三)干预中两组患者外涂软膏时的总体反应
        (四)干预后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五)干预后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状况比较
        (六)干预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七)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八)干预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
        (九)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
        (十)安全性评价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及结论
    一、研究讨论
        (一)猪肤汤软膏制备工艺分析
        1 猪肤水提取工艺分析
        2 猪肤汤软膏基质及基质处方的选择
        (二)猪肤汤软膏临床应用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1 研究对象人口社会学资料分析
        2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分析
        3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情况
        (三)内服猪肤汤外用涂搽干预SP的理论基础
        1 内服方外用的理论基础
        2 滋阴润燥在SP干预中的重要性
        3 猪肤汤外用涂搽在SP患者中的应用机理
        (四)猪肤汤软膏干预SP的效果分析
        1 猪肤汤软膏与尿素软膏的疗效比较
        2 猪肤汤软膏可改善SP患者皮肤瘙痒状况
        3 猪肤汤软膏可调节SP患者睡眠情况
        4 猪肤汤软膏可提高SP患者生活质量
        5 猪肤汤软膏可缓解SP患者负性情绪
        6 猪肤汤软膏不可提高SP患者自我效能感
        (五)猪肤汤软膏的安全性分析
        (六)猪肤汤软膏临床应用的优势与特色
    二、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及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外治法干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中药外洗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来源
        1.1.2 一般情况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中止或剔除标准
        1.2.5 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疗效判定标准
        1.3.2 安全性指标
        1.3.3 安全性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研究完成情况
    2.2 两组治疗前后监测结果比较
    2.3 两组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共病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4 周后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相关症状及体征积分情况比较
    3.2 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4 周后两组患者糖尿病共病老年皮肤瘙痒症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
    3.3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相关症状及体征疗效、总有效率比较
    3.4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糖尿病共病老年皮肤瘙痒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
    3.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BG、2hPBG、HbA1c的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治疗结束2个月之后复发率的比较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共病老年皮肤瘙痒症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瘙痒发病机制的认识
        1.2 糖尿病发生皮肤瘙痒症的机制
        1.3 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发生机制
        1.4 糖尿病共病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特点
    2 中医学对糖尿病共病老年皮肤瘙痒症的认识
        2.1 病名的记载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3 本方的组方特点及分析
        3.1 组方依据
        3.2 组方特点
        3.3 单味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4 疗效分析
        4.1 两组相关症状及体征积分及疗效的比较
        4.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的比较
        4.3 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比较
        4.4 安全性
        4.5 复发率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除湿解毒熄风止痒汤联合依匹斯汀治疗难治性全身瘙痒症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8)养血祛风饮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研究概述
        1.1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1.2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
        1.4 小结
    2 西医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研究概述
        2.1 发病机理
        2.2 临床表现
        2.3 诊断及鉴别诊断
        2.4 西医治疗
        2.5 小结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指标观察方法
        2.3 疗效判断标准
        2.4 不良反应评价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分析
        3.2 症状评分分析
        3.3 不良反应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讨论
    1 皮肤瘙症的病因病机探讨
    2 立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2.1 主要功用
        2.2 养血祛风饮药物组成的药理分析
        2.3 调护
        2.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介

(9)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1. 前言
    1.1 概念界定
        1.1.1 “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
        1.1.2 “皮肤病学”与“皮肤性病学”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中国近现代皮肤病分类方法的沿革
    2.1 中医外科学对皮损形态的分类
    2.2 中西医汇通着作的皮肤病分类
    2.3 当代西医学的皮肤病分类
    2.4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皮肤病分类
    2.5 小结
3. 中西医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3.1 近代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3.2 现代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4.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几种诊疗模式
    4.1 中西药并用的综合治疗
    4.2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4.3 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
    4.4 “引中西用”——西药中药化
5. 关于常用中医治法适应证的研究
    5.1 活血化瘀法适应证的研究
        5.1.1 硬皮病
        5.1.2 银屑病
        5.1.3 红斑狼疮
        5.1.4 带状疱疹
        5.1.5 疣类赘生物和其他皮肤病
    5.2 养血润肤法适应证的研究
        5.2.1 老年皮肤瘙痒症
        5.2.2 慢性湿疹
        5.2.3 银屑病
        5.2.4 慢性荨麻疹和其他皮肤病
    5.3 清热凉血法适应证的研究
        5.3.1 银屑病
        5.3.2 过敏性紫癜
        5.3.3 皮炎湿疹类
        5.3.4 荨麻疹及其他皮肤病
    5.4 补肾法适应证的研究
        5.4.1 脱发
        5.4.2 黄褐斑
        5.4.3 系统性红斑狼疮
        5.4.4 硬皮病及其他皮肤病
6. 常见病、疑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举隅
    6.1 红斑狼疮
    6.2 银屑病
    6.3 湿疹
    6.4 硬皮病
    6.5 天疱疮
7. 皮肤科常用中药临床疗效观察与实验药理研究
    7.1 调节免疫中药
        7.1.1 雷公藤
        7.1.2 黄芪
        7.1.3 青蒿
        7.1.4 白芍
    7.2 抑制变态反应中药
        7.2.1 甘草
        7.2.2 白鲜皮
        7.2.3 黄芩
        7.2.4 徐长卿
    7.3 改善微循环中药
        7.3.1 益母草
        7.3.2 川芎
        7.3.3 丹参
        7.3.4 夏枯草
    7.4 抑菌消炎中药
        7.4.1 苦参
        7.4.2 地肤子
        7.4.3 紫草
        7.4.4 青黛
    7.5 抗病毒中药
        7.5.1 大青叶
        7.5.2 马齿苋
        7.5.3 薏苡仁
        7.5.4 板蓝根
8. 专业学会与专业期刊
    8.1 专业学会的成立和发展
    8.2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9. 专业医疗科研机构建设与专业教育概况
    9.1 专业医疗科研机构建设
        9.1.1 天津市长征医院
        9.1.2 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9.1.3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
        9.1.4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
        9.1.5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
    9.2 专业教育概况
        9.2.1 “西学中”教育
        9.2.2 院校学历教育
10. 代表着作与代表人物
    10.1 代表着作
        10.1.1 《皮肤新编》
        10.1.2 《中西皮肤病学讲义》
        10.1.3 《中西医学汇综》
        10.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
        10.1.5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10.1.6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10.1.7 《皮肤病研究》
        10.1.8 《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皮肤科》
        10.1.9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10.1.10 《中西医结合临床皮肤性病学》
        10.1.11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10.2 代表人物
        10.2.1 赵炳南
        10.2.2 朱仁康
        10.2.3 边天羽
        10.2.4 张志礼
        10.2.5 秦万章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个人简历

(10)西北燥证与心系疾病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心系疾病与西北燥证病机关联性分析
1. 心系疾病的概念与疾病谱系
    1.1 心系疾病的概念
    1.2 心系疾病与他系疾病疾病谱的划分
2.西北燥证病因病机及证候分析
    2.1 西北燥证病因病机及证候文献学分析
    2.2 西北燥证病因病机及证候流行病学分析
3. 西北燥证与心系疾病病机关联性
    3.1 新疆多发病中的心系疾病
    3.2 新疆心系疾病的病机分析
    3.3 心系疾病与西北燥证病机关联性分析
4. 小结 第二部分 心系疾病与西北燥证罹患关系及病情证情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心系疾病组与对照组西北燥证罹患率比较
    2.2 心系疾病组与对照组西北燥证证情比较
    2.3 心系疾病组与对照组内燥证、外燥证积分比较
    2.4 心系疾病组病情分析
    2.5 心系疾病组中医证候分析
    2.6 心系疾病中医证情与与西北燥证关联度分析
    2.7 心系疾病病情与西北燥证关联度分析
    2.8 心系疾病和肺系疾病、脾系疾病西北燥证罹患率比较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心系疾病与西北燥证罹患者素体状态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心系疾病组虚证罹患情况分析
    2.2 心系疾病组虚证积分情况分析
    2.3 心系疾病燥证组与非燥证组虚证罹患情况比较
    2.4 心系疾病燥证组与非燥证组虚证积分比较
    2.5 心系疾病病证组、唯病组、唯证组、非病证组虚证积分比较
    2.6 心系疾病组中医证候与西北燥证主兼证及虚证聚类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医心系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燥证的病因病机及治则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6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心理调查与分析[J]. 龙雄初,龙枚飞,刘小虎,王敏妨,周晓青,孙晓娟,张玉平,张立民,贾志霞.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06)
  • [2]近十年中医外治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研究述评[J]. 古玉杰,王天宇,杨佃会. 河南中医, 2021(09)
  • [3]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D]. 孟彩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猪肤汤软膏制备及其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李幸.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中药外洗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朱江涛.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共病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D]. 冉芸芸.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7]除湿解毒熄风止痒汤联合依匹斯汀治疗难治性全身瘙痒症疗效观察[J]. 赵静,李毅,石庆. 四川中医, 2015(02)
  • [8]养血祛风饮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D]. 刘镓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10)
  • [9]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D]. 高凯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10]西北燥证与心系疾病关联性研究[D]. 王燕. 新疆医科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64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