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转移性生长因子-β和IL-10水平的变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转移性生长因子-β和IL-10水平的变化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转移生长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欢[1](202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与Breg/Th17细胞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种系统及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常伴有自身抗体产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无论诊断SLE的时间长短,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始终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而SLE患者患CVD风险较高,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加速有关。既往研究发现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失衡是导致SLE患者AS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可间接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从而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因此,本研究我们通过比较SLE早发AS患者、SLE患者、健康人群血清中Bregs、Th17及Tregs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建立LDLr-/-小鼠+Pristane模型,通过RT-PCR、流式细胞、ELISA等实验检测SLE早发AS小鼠Breg细胞的表达及其对调控Th17/Treg细胞平衡以及对下游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分子机制,为预防及靶向治疗SLE早发A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2020年4月~2021年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SLE患者,依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SLE患者进行分组,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 IMT)≥1.0mm的SLE患者作为SLE-AS组;将c IMT<1.0mm的SLE患者作为SLE-non AS组。收集SLE患者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IL-17、IFN-γ、TNF-α)检测结果和一般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疾病活动度(SLEDAI)、球蛋白、血脂组合(TG、CHO、HDL、LDL、APO-A、APO-B、LPa)、免疫一组(Ig M、Ig A、Ig G)、补体(C3、C4)、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24小时尿蛋白水平。选取同一时间段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与SLE患者的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Control组,收集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IL-17、IFN-γ、TNF-α)检测结果和一般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学分析。2、通过向10只8周龄的LDLr-/-小鼠腹腔注射Pristane试剂构建SLE早发AS小鼠的模型,作为SLE-AS组,同周龄的10只MRL/lpr小鼠作为SLE组,10只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均为雌性,高脂饲料喂养14周后称重,记录观察各小鼠的皮肤毛发情况,摘眼球取血后检测白蛋白、血脂四项(TG、CHO、LDL、HDL)、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 G)水平,取血清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 DNA)抗体、细胞因子(IL-10、IL-17、IL-35、TGF-β、TNF-α),取肾脏组织行HE染色、PAS染色,取主动脉行油红O染色;取脾脏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Bregs、Th17、Tregs表达,通过RT-PCR检测IL-10、RORγt、Foxp3 m RNA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的结果:(1)共纳入SLE-AS组患者29例,SLE-non AS组患者106例,均无吸烟史,均有使用激素治疗,Control组共纳入242例。(2)SLE-AS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时间、BMI、CHO、LDL、APO-B、LPa、ESR水平均高于SLE-non AS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Control组比较,SLE-non AS组患者血清IL-2、IL-6、IL-10、IFN-γ、TNF-α水平明显升高,SLE-AS组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LE-AS组和SLE-non AS组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1.081,95%CI 1.025,1.141;P=0.004)、BMI(OR 1.402,95%CI 1.134,1.732;P=0.002)是SLE并发AS的危险因素。(5)SLE-AS组患者血清IL-2与疾病活动度SLEDAI呈负相关性(r=-0.517),IL-6与球蛋白呈正相关性(r=0.388),IFN-γ与Ig M呈正相关性(r=0.537),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SLE-AS组患者血清IL-10/IL-17比值与TG、CHO、LDL、APO-B及24小时尿蛋白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基础研究的结果:(1)LDLr-/-小鼠腹腔注射Pristane试剂并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后出现脱毛,并随着周龄增加,脱毛症状更加明显,MRL/lpr狼疮小鼠同样出现脱毛表现,普通C57BL/6小鼠则无上述现象。(2)高脂饲料喂养14周后,LDLr-/-+Pristane组小鼠(SLE-AS组)、MRL/lpr+生理盐水组小鼠(SLE组)、C57BL/6+生理盐水组小鼠(Control组)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但SLE-AS组小鼠、SLE组小鼠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Control组小鼠(P<0.05)。(3)SLE-AS组小鼠血清TG、CHO、LDL水平均高于SLE组小鼠、Control组小鼠,HDL水平则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Control组小鼠比较,SLE-AS组小鼠、SLE组小鼠补体C3水平降低,Ig G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SLE-AS组小鼠和SLE组小鼠均有血清ANA、抗ds-DNA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及病理显示的肾脏病变。SLE-AS组小鼠主动脉油红O染色可见到橘红色的脂质沉积,但SLE组小鼠和Control组小鼠均未出现脂质沉积。(6)SLE-AS组小鼠和SLE组小鼠的IL-35水平均低于Control组小鼠,而TNF-α、IL-10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小鼠相比,SLE组小鼠的IL-17水平升高,TGF-β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AS组小鼠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SLE组小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IL-17、IL-35、TGF-β、TNF-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与Control组小鼠比较,SLE-AS组小鼠和SLE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Treg细胞数量比例明显降低,而IL-10+Breg、Th17细胞数量比例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AS组小鼠与SLE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Treg、Th17细胞数量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AS组小鼠和SLE组小鼠Breg细胞与Th17/Treg细胞比值均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与Control组相比,SLE-AS组和SLE组小鼠Foxp3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RORγt 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AS组小鼠和SLE组小鼠Foxp3、RORγt m 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AS组小鼠IL-10 m RNA表达较SLE组和Control组小鼠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SLE合并AS患者年龄为(49.17±8.52)岁,提示具有早发趋势。(2)SLE合并AS患者的年龄、病程、BMI、CHO、LDL、APO-B、LPa、ESR水平与SLE未合并AS患者有显着差异;其中年龄、BMI是SLE并发AS的危险因素。(3)SLE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SLE合并AS患者部分炎性细胞因子与免疫进展相关;IL-10/IL-17的比值与SLE合并AS患者的血脂异常和肾脏病变密切相关。(4)LDLr-/-小鼠通过腹腔注射Pristane可以成功诱导SLE早发AS小鼠模型,表现出与人类SLE患者相似的表型特征、血清学改变、免疫学异常及肾脏病变。LDLr-/-+Pristane小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可以出现明显的高脂血症及AS斑块病变。(5)SLE早发AS小鼠体内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及Breg/Th17/Treg细胞之间的失衡。(6)Breg细胞可能主要通过分泌IL-10调节Th17/Treg细胞失衡。

刘中兵[2](2020)在《川陈皮素抑制IL-21/IL-21R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川陈皮素抑制IL-21/IL-21R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体外研究目的:充分探讨川陈皮素靶向IL-21调控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应答过程,确定其与IL-21/IL-21R及JAK1/STAT3信号通路在调控过程中的介导关系,确定川陈皮素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性,为后期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研究方向。材料与方法:我们使用的是RASFs细胞系,即MH7A细胞,它来自RA患者,被认为是RA的主要效应细胞。MH7A细胞系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1640完全培养基于37℃、5%CO2、100%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具体分组如下:Control组(不做处理);IL-21组(50 ng/ml IL-21处理MH7A细胞);IL-21+Nobiletin 25μM组(50ng/ml IL-21+25μmol/L Nobiletin处理MH7A细胞);IL-21+Nobiletin 50μM组(50ng/ml IL-21+50μmol/L Nobiletin处理MH7A细胞);MH7A细胞干预结束后,继续培养48小时后进行相关项目分析:细胞因子分析: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IL-6、TNF-α、HMGB1、MMP-3、MMP-13表达浓度分析;各组MH7A细胞ROS(活性氧)检测;各组MH7A细胞4-HNE(4-羟基壬烯醛)检测;RT-PCR检测IL-21R、IL-6、TNF-α、MMP-3、MMP-13表达浓度分析;Western-blot检测IL-21R及JAK1/STAT3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分析;统计数据,给出结论。结果:ELISA化学检测:IL-6、TNF-α:各组MH7A细胞中的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MGB1蛋白:各组MH7A细胞中的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MP-3、MMP-13:各组MH7A细胞中的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HNE检测:各组MH7A细胞中的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S检测:各组MH7A细胞中的ROS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T-PCR检测:IL-21R:各组MH7A细胞m RNA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6、TNF-α:各组MH7A细胞中的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MP-3、MMP-13:各组MH7A细胞中的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wen-blot检测:IL-21R:各组MH7A细胞蛋白浓度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JAK1/STAT3信号通路:各组MH7A细胞中JAK1、STAT3蛋白表达差异性较小,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其磷酸的表达过程中,各组MH7A细胞中的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25μM<IL-21,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川陈皮素可以靶向IL-21受体对MH7A细胞做出免疫应答过程,明显降低MH7A滑膜细胞内白细胞介素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浓度变化,缓解MH7A滑膜细胞的炎性进展过程,促进其修复过程,且随着川陈皮素浓度增加,这种趋势更加明显。(2)川陈皮素可以靶向IL-21受体对细胞经典信号通路JAK1/STAT3进行调控应答,降低细胞信号通路关键蛋白JAK1及STAT3等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减缓炎症过程,与上文的结论具有一致性。由此可以得知,川陈皮素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为后期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靶向研究导向。第二部分:川陈皮素抑制IL-21/IL-21R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体内研究目的:在体外研究的基础上,体内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川陈皮素靶向IL-21调控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应答过程,从而明确了其与IL-21/IL-21R及JAK1/STAT3信号通路在调控过程中的介导关系,表明了川陈皮素在抗类风湿关节炎症作用方向的价值性,为后期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研究方向。材料与方法:选取48只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将其随机分成4组,除去对照组大鼠,其余建立CIA模型;具体分组如下:Control组(大鼠不做处理);IL-21组(CIA模型+50 ng/ml IL-21,腹腔注射);IL-21+Nobiletin 25μM组(CIA模型+50 ng/ml IL-21+25μmol/L Nobiletin,腹腔注射);IL-21+Nobiletin 50μM组(CIA模型+50 ng/ml IL-21+50μmol/L Nobiletin,腹腔注射);继续饲养6周后将大鼠处死,进行相关项目分析:各组大鼠模型成功率检测:大体观察、体重指数、关节炎、关节指数分析;形态学分析:各组大鼠HE染色分析;ELISA检测分析:IL-21R、TNF-α、IL-6、HMGB1、MMP-3及MMP-13蛋白;RT-PCR检测分析IL-21R、TNF-α、IL-6、MMP-3及MMP-13m RNA表达分析;Western-blot检测分析IL-21R、TNF-α、IL-6、MMP-3及MMP-13及JAK1/STAT3通路分析,分析数据,给出结论。结果:模型成功率检测:临床表现:对照组大鼠精神状态较好,体重体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毛发光泽性较差;模型组大鼠意志沉迷,进食量逐渐减少,毛发光泽性,2周后处于无法负重的状态;体重变化:两周后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趋势为IL-21<IL-21+Nobiletin 25μM<IL-21+Nobiletin 50μM<Control,各组之间体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炎发病率/关节指数:各组关节炎发病率比较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数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分析:HE染色:对照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细胞排列密集,形态规则,轮裹明显;模型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细胞层变厚,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大量充斥,连续性减弱;川陈皮素干预后,大鼠的踝关节组织细胞排列密集性加强,细胞形态趋于正常。ELISA化学检测:IL-6、TNF-α: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MGB1蛋白: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MP-3、MMP-13: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T-PCR检测:IL-21R: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25μM<IL-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6、TNF-α: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MP-3、MMP-13: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wen-blot检测:IL-21R: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6、TNF-α:各组MH7A细胞中的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MP-3、MMP-13: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JAK1/STAT3信号通路:各组MH7A细胞中JAK1、STAT3蛋白表达差异性较小,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其磷酸的表达过程中,表达趋势为Control<IL-21+Nobiletin 50μM<IL-21+Nobiletin 25μM<IL-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川陈皮素可以较好的改善模型组大鼠关节炎效应,明显改善大鼠的精神状态,降低大鼠的类风湿关节炎症的程度及关节指数,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帮助。(2)与体外研究结果一致,川陈皮素改善大鼠类风湿关节炎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靶向机体IL-21R浓度变化进而调控JAK1/STAT3的活性状态,充分降低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高迁移率蛋白表达,逐渐恢复关节软骨基质合成及分解的平衡状态,加速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康复过程,达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给予临床一定启发。

王新[3](2020)在《HERV-E clone 4-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表达、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CD4+T细胞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es,HERVs)是外源性逆转录病毒入侵的后代,占人类基因组8%,HERV-E clone 4-1是HERV-E家族的一员。研究表明,在SLE患者CD4+T细胞中,HERV-E clone 4-1的mRNA表达增加,并且其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相关。而且,SLE患者的CD4+T细胞中HERV-E clone 4-1 5’LTR的甲基化程度较低,这可能与其高表达密切相关。本研究拟研究HERV-E clone 4-1在SLE患者CD4+T细胞中表达及临床意义,并解释其高表达的机制,进一步探究HERV-E clone 4-1在SLE疾病进程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首先,我们收集了SLE患者的外周血并提取了CD4+T细胞,并通过q RT-PCR检测证实HERV-E clone 4-1 mRNA在SLE患者CD4+T细胞中表达上调,且发现其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而且,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HERV-E clone 4-1 mRNA的表达可作为监测SLE治疗效果和诊断SLE的生物学标志物。随后,我们证实SLE患者CD4+T细胞中活化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1,NFAT1)活性升高,并通过与HERV-E clone 4-1 5’LTR结合促进HERV-E clone 4-1转录。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也能够通过与HERV-E clone 4-1 5’LTR结合促进HERV-E clone 4-1转录,雌激素可通过激活ER-α信号通路上调HERV-E clone 4-1 mRNA的表达。SLE患者CD4+T细胞中NFAT1和ER-α诱导的HERV-E clone 4-1 mRNA的上调依赖于HERV-E clone 4-15’LTR的DNA低甲基化。最后,我们发现在SLE患者的CD4+T细胞中HERV-E clone 4-1 3’LTR通过竞争性结合mi R-302d促进甲基Cp G结合域蛋白2(Methyl-Cp G binding domain protein 2,MBD2)的表达,引起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表达增加,从而参与SLE的发病。HERV-E clone 4-1 3’LTR也可通过竞争性结合mi R-302d促进干扰素调节因子9(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9,IRF9)的表达,激活I型干扰素途径参与SLE疾病进程。综上,我们的研究表明HERV-E clone 4-1 mRNA在SLE患者CD4+T细胞中表达上调,其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SLE治疗效果和诊断SLE的生物学标志物。SLE患者CD4+T细胞中HERV-E clone 4-1 mRNA的上调是由于NFAT1、E2/ER-α和5’LTR的DNA低甲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SLE患者的CD4+T细胞中HERV-E clone 4-1 3’LTR通过竞争性结合mi R-302d促进MBD2和IRF9的表达,引起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IL-17表达增加及激活I型干扰素途径参与SLE疾病进程。

张大启[4](2019)在《Resistin和HMGB1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nydrome,GB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现有证据提示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在GB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sistin可通过启动多条致炎通路诱导多种炎症介质表达上调,且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而HMGB1作为一种致炎因子,同resistin类似,也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并在许多自身免疫疾病致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resistin是否参与GBS的免疫病理过程以及其与HMGB1的关系仍不清楚。本课题的目的是研究resistin是否可通过调节HMGB1及与相关下游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从而参与了GBS的免疫病理过程。方法:连续收集51例GBS住院患者,以及年龄、性别、BMI指数均匹配的49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及临床资料。利用ELISA法检测51例GBS患者中resistin、HMGB1、TNF-α和IL-6的血清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了resistin与疾病亚型、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其与HMGB1、TNF-α和IL-6的相关性;使用不同浓度的resistin刺激THP-1巨噬细胞模型。利用ELISA法检测了不同处理组THP-1巨噬细胞培养液中HMGB1、IL-1β、TNF-α和IL-6分泌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50ng/m L resistin浓度组HMGB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不同浓度resistin处理组THP-1巨噬细胞TLR4的表达;为了研究resistin是否是通过激活p38MAPK和NF-κB信号途径促进了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我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不同浓度resistin处理组THP-1巨噬细胞后p38MAPK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利用p38MAPK和NF-κB抑制剂,检测了THP-1巨噬细胞HMGB1、IL-1β和IL-6分泌和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BS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明显升高(p<0.001),而且GBS亚型AMAN、AIDP和其它未分类型组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也都明显增高(p<0.01;p<0.01;p<0.05),但在不同GBS亚型患者之间血清resistin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GBS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与GBS残疾评分、EGO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r=0.151,p=0.289;r=0.161,p=0.267);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BS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升高(p<0.001),而且GBS亚型AMAN、AIDP和其它未分类型组患者血清(p<0.001),但在不同GBS亚型患者之间血清HMGB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所有GBS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GBS患者血清resistin与HMGB1、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297,P=0.034;r=0.297,P=0.03),但resistin水平与TNF-α未发现有明显相关性(r=-0.016,P=0.908)。在体外THP1巨噬细胞学实验中,50ng/m L或100ng/m L的resistin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MGB1、IL-1β和IL-6的分泌量均明显增加(p<0.05),而TNF-α分泌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THP-1巨噬细胞经浓度为50ng/m L或100ng/m L resistin作用24h后HMGB1的m RNA表达量和蛋白水平均显着性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THP-1巨噬细胞经浓度为50ng/m L或100ng/m L的resistin作用24h后,TLR4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着增加(p<0.05);NF-κB的m RNA和phospho-NF-κBp65蛋白表达量均显着性增加(p<0.05);phospho-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而在50ng/m L resistin中加入p38MAPK抑制剂处理THP1巨噬细胞后HMGB1、TNF-α、IL-1β和IL-6分泌量显着减少(p<0.05),且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50ng/m L resistin中加入NF-κB抑制剂处理THP1巨噬细胞后HMGB1、TNF-α、IL-1β和IL-6分泌量亦显着性减少(p<0.05),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向50ng/m L resistin中加入p38MAPK和NF-κBp65抑制剂后处理THP1巨噬细胞,HMGB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1.血清resistin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中水平显着升高,且与HMGB1、IL-6存在正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免疫病理过程;2.resistin刺激人THP1巨噬细胞后可引起HMGB1、IL-6、IL-1β分泌增多;3.在人THP1巨噬细胞中,resistin可通过TLR4受体激活NF-κB/MAPK信号通路,进而引起HMGB1表达和分泌增多;4.resistin可能通过调节HMGB1及与相关下游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从而参与了GBS的免疫病理过程。

王颍翠,潘兴华[5](2017)在《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T、B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文中认为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能分泌可溶性因子调节免疫平衡,抑制炎症反应,定向分化为特定组织类型的功能细胞参与组织修复,促进血管再生,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应激等,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目的:总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T、B淋巴细胞免疫调节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6年1月至2016年8月相关文献。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immunoregulation"和"间充质干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调节"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免疫调节影响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选择近期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207篇文献,纳入53篇文献进行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是免疫替代治疗的理想种子细胞;具有免疫调节能力,可从根本上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目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动物实验已证实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并且能避免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在临床应用中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赵琳[6](2016)在《ADP-核糖聚合酶、补体C3及调节性T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探讨ADP-核糖聚合酶(PARP)、补体C3及调节性T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84例SLE患者为SLE组,另选取同期8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蛋白印迹法测定PARP水平,散射比浊法测定补体C3水平,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百分率、叉头蛋白P3抗体(FoxP3+)调节性T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 SLE组患者FoxP3+调节性T细胞、IL-10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11.09±1.24)%比(6.23±1.01)%、(21.77±2.36)mg/L比(12.98±2.02)mg/L],而PARP、补体C3、CD4+CD25+调节性T细胞、TGF-β1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5.24±1.02)mg/L比(7.84±2.11)mg/L、(0.84±0.22)g/L比(1.26±0.36)g/L、(3.21±0.34)%比(5.83±0.58)%、(3.62±0.52)ng/L比(4.89±1.56)ng/L,P<0.05]。重度活动性SLE组患者FoxP3+调节性T细胞、IL-10水平显着高于轻中度组及稳定组,而PARP、补体C3、CD4+CD25+调节性T细胞、TGF-β1水平显着低于轻中度组及稳定组(P<0.05)。SLE合并肾功能损害者FoxP3+调节性T细胞高于SLE肾功能正常者[(12.60±0.48)%比(10.08±0.50)%],而补体C3水平、PARP、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显着低于SLE肾功能正常者[(0.72±0.24)g/L比(0.94±0.32)g/L、(4.22±0.78)mg/L比(5.94±0.82)mg/L、(2.48±0.34)%比(3.69±0.26)%,P<0.05]。FoxP3+调节性T细胞、IL-10与SLE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458,0.725,P<0.05),而PARP、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补体C3、TGF-β1水平与SLEDAI呈负相关(r=-0.412,-0.522,-0.623,-0.522,P<0.05)。结论 PARP、补体C3及调节性T细胞与SLE活动度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SLE病情发生及进展的评价指标。

高辉香,田玲玲,常红,朱海燕,张秋业[7](2014)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TLR4、TLR6及与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文中认为背景:Toll样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转导及调节性T细胞异常活化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不清楚。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TLR2、TLR4、TLR6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免疫应答,探讨TLR及Treg活化在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处于过敏性紫癜急性期的患儿42例为观察对象,另选取15名门诊健康查体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的TLR2、TLR4、TLR6的蛋白表达量;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信号途径分子MyD88 mRNA的基因相对表达量;ELISA法测Treg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0的血浆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或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与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的TLR2、TLR4、TLR6蛋白的表达及MyD88 mRN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0均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紫癜患儿TLR2、TLR4、TLR6的蛋白表达量与Myd88 mRNA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P<0.01),与血浆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提示TLR2、TLR4、TLR6活化后可能通过MyD88依赖的途径参与敏性紫癜的发病,而过敏性紫癜急性期Treg代偿性活化可能为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郭嘉,丁琼桦,刘泽,吕思懿,周泉程,高玉花,白春雨[8](2022)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控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阐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合成、调控作用,对未来外泌体的研究及应用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不同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希望为未来外泌体的研究寻找新的突破点以及无细胞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tem cell,mesenchymal stem cells,exosmes,immunomodulation,inflammatory mediator,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osome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regeneration",中文检索词为"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免疫调控,炎性因子,外泌体生物学特性,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再生",最终纳入105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是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的一种多潜能干细胞,其除了具备干细胞特性外还具有免疫调控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已被大量应用于临床,包括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外泌体是一类起源于核内体、直径在40-200 nm的胞外囊泡,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具有与其母源细胞相同的免疫调控功能,例如携带免疫抑制因子、影响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调节T细胞的分化及抗原提呈等作用。

朱安娜[9](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TCMSP数据库及查阅文献搜集整理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及相关潜在靶点信息,对未搜集到靶点的成分应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补充,综合得到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数据集;(2)于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得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靶点,整理得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的疾病靶点数据集;(3)利用Cytoscape软件展示中药、化学成分和疾病靶点间的关系,构建“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化学成分-靶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生物网络,通过Cyto NCA拓扑分析,得到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及相关靶点;(4)应用Le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关键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的可靠性;(5)利用DAVID、Metascape数据库,分别对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结果:(1)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作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靶点的生物网络进行分析,预测得到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199个显效成分,包括芦丁、去甲乌药碱、β-细辛醚等;(2)由拓扑分析得到网络中木犀草素、准葛尔乌头碱、山奈酚等10个关键化学成分及ADRB2、SCN5A、AR等10个核心靶点;(3)经分子对接证实了除外KCNH2的9个核心靶点与关键化学成分都具有较强结合活性,佐证了关键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可靠性;(4)通过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推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作用机制可能为:(1)调节细胞因子活性,抑制甚逆转心肌纤维化,改善SSS发生的病理基础;(2)调节细胞对炎性刺激、缺氧、老化的反应,保护心肌细胞,减轻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功能单位损伤;(3)调控蛋白质活力和细胞对机械刺激的反应,诱导质膜受体表达,增强窦房结细胞“钙钟”“膜钟”活性,扩张血管,促进窦房结细胞电生理活动正常,改善心律失常和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症状;(4)影响可能导致SSS发生的相关疾病,限制多疾病对SSS发生的诱导、加重。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验证,初步预测了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层面的理论支持,为其治疗SSS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复方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一定量的参考信息。

曾慧林[10](2020)在《商陆皂苷甲对MRL/lpr小鼠肾炎疗效及CD19+IL-35+Breg细胞、IL-35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商陆皂苷甲(EsA)对MRL/lpr小鼠体内CD19+IL-35+Breg细胞、IL-35等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究EsA对狼疮性肾炎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4只SPF级MRL/lpr小鼠(雌性、已发病),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EsA+IL-12p35抗体组、EsA治疗组,每日通过腹腔注射分别给药,每组分别给药4周。4周后收集小鼠血液标本并处死小鼠,收集肾组织、脾脏组织。称小鼠体重和脾脏重量计算脾脏指数;HE染色、Masson+PASM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并进行狼疮性肾炎活动性指数(acute index,A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0、IL-17、IL-35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19+IL-35+Breg细胞比例;数据采用SPSS 21.0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用药前各实验组MRL/lpr小鼠摄食、活动正常,毛发正常;随着实验进行,对照组、EsA+IL-12p35抗体组小鼠逐渐出现精神疲倦,摄食、活动减少,呼吸急促、毛发脱落、斑秃样皮肤损伤伴结痂形成。EsA治疗组摄食、活动较前无明显改变,仅毛发较前稀疏,光泽度较前下降。2.脾脏指数:模型对照组、EsA+IL-12p35抗体组、EsA治疗组MRL/lpr小鼠脾脏指数分别为228.12±11.8mg/g、191.69±10.75mg/g、134.47±7.64mg/g,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肾脏病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模型对照组MRL/lpr小鼠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重度弥漫性增生,肾小球内可见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细胞纤维性新月体、环状体形成;肾间质可见弥漫性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EsA+IL-12p35抗体组小鼠肾组织病理表现: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中-重度增生,肾小球内可见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少见新月体、环状体形成;肾间质弥漫性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EsA组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轻度增生,肾小球内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积,少见新月体形成;肾间质局灶性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采用Austin评分系统对各组小鼠肾脏狼疮活动性指数进行评分,模型对照组、EsA+IL-12p35抗体组、EsA治疗组MRL/lpr小鼠AI指数分别为:10.25±1.22、8.38±0.79、4.81±1.07,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RL/lpr小鼠脾脏中CD19+IL-35+Breg细胞比例:模型对照组、EsA+IL-12p35抗体组、EsA治疗组MRL/lpr小鼠脾脏中CD19+IL-35+Breg细胞比例分别为:0.13±0.05%、0.35±0.16%、1.19±0.30%,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MRL/lpr小鼠血清中IL-10、IL-35、IL-17水平:模型对照组、EsA+IL-12p35抗体组、EsA治疗组MRL/lpr小鼠血清中IL-10水平分别为:63.30±12.83pg/ml、101.34±21.67pg/ml、137.40±22.86pg/ml,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EsA+IL-12p35抗体组、EsA治疗组MRL/lpr小鼠血清中IL-35水平分别为:116.04±13.86pg/ml、129.56±12.22pg/ml、141.96±5.83pg/ml,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EsA+IL-12p35抗体组、EsA治疗组MRL/lpr小鼠血清中IL-17水平分别为:17.90±1.89pg/ml、14.70±1.81pg/ml、12.54±0.94pg/ml,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Pearson相关及直线回归分析:MRL/lpr小鼠血清中IL-35水平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0.906,P<0.05);MRL/lpr小鼠血清中IL-35水平与CD19+IL-35+B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67,P<0.05);MRL/lpr小鼠血清中IL-35水平与IL-17水平呈负相关(r=-0.954,P<0.05)。对MRL/lpr小鼠血清中IL-35与IL-10、IL-17、CD19+IL-35+Breg做直线回归分析,MRL/lpr小鼠外周血IL-35(X)与IL-10(Y1)之间回归方程为Y1=-177.75+2.2X,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外周血IL-35(X)与IL-17(Y2)之间回归方程为Y2=37.14-0.17X,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外周血IL-35的表达水平与CD19+IL-35+Breg细胞比例之间回归方程为Y3=-2.3+0.02X,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sA可以降低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小鼠AI指数、脾脏指数,对狼疮模型小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EsA对MRL/lpr小鼠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通过促进CD19+IL-35+Breg细胞增殖产生IL-35,从而下调IL-17有关。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转移生长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转移生长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系统性红斑狼疮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与Breg/Th17细胞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析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小鼠Breg/Th17细胞相关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Breg/Th17细胞失衡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川陈皮素抑制IL-21/IL-21R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类风湿关节炎
        1.1 疾病介绍
        1.2 滑膜成纤维细胞代谢与类风湿关节炎
        1.3 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
    2.IL-21/IL-21R信号转导途径
        2.1 IL-21/IL-21R产生及来源
        2.2 IL-21/IL-21R对疾病的调节
        2.3 IL-21/IL-21R与类风湿关节炎
    3.JAK/STAT信号通路与类风湿关节炎
        3.1 JAK/STAT信号通路
        3.2 基本过程及调节
        3.3 JAK/STAT与类风湿关节炎
    4.川陈皮素药理性作用
        4.1 名称介绍
        4.2 药代动力学
        4.3 药理作用
    5.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第一部分 :川陈皮素抑制IL-21/IL-21R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体外研究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试剂及设备
        1.3 实验过程
        1.4 实验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川陈皮素对MH7A细胞活力的影响
        2.2 川陈皮素能够抑制IL-21受体的表达
        2.3 川陈皮素抑制IL-21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
        2.4 川成皮素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
        2.5 川陈皮素抑制IL-21 诱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
        2.6 川陈皮素的作用通过JAK1/STAT3 信号通路介导
    讨论
    研究结论
第二部分 :川陈皮素抑制IL-21/IL-21R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体内研究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试剂及设备
        1.3 实验试剂配置
        1.4 实验过程
        1.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模型成功率检测
        2.2 形态学分析表明川陈皮素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改善作用
        2.3 ELISA检测IL-21R、TNF-α、IL-6、HMGB1、MMP-3及MMP-13 提示川陈皮素对类风湿关节炎炎症的的抑制效应
        2.4 RT-PCR检测IL-21R、TNF-α、IL-6、MMP-3、MMP-13从m RNA水平进一步表明川陈皮素抑制类风湿关节炎炎症的水平
        2.5 Western-blot检测IL-21R、TNF-α、IL-6、MMP-3、MMP-13、JAK1/STAT3从蛋白水平进一步充分表明川陈皮素的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抑制作用
    讨论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白细胞介素2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HERV-E clone 4-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表达、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和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耗材
        2.1.4 实验软件
    2.2 实验方法
        2.2.1 样本采集与伦理
        2.2.2 CD4~+T细胞的分离
        2.2.3 CD4~+T 细胞的培养及处理
        2.2.4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q RT-PCR)
        2.2.5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分析
        2.2.6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DR)
        2.2.7 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 IP)
        2.2.8 DNA提取及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
        2.2.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2.2.10 统计学分析
第三部分 HERV-E clone4-1 mRNA在 SLE患者CD4~+T 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
    3.1 引言
    3.2 结果
        3.2.1 HERV-E clone4-1 mRNA在 SLE患者CD4~+T 细胞中表达上调
        3.2.2 HERV-E clone4-1 mRNA与 SLE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
        3.2.3 HERV-E clone4-1 mRNA可作为评估SLE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标志物
        3.2.4 HERV-E clone4-1 mRNA可作为诊断SLE的生物学标志物
    3.3 讨论
第四部分 HERV-E clone4-1 mRNA在 SLE患者CD4~+T 细胞中高表达的机制
    4.1 引言
    4.2 结果
        4.2.1 HERV-E clone4-1 mRNA高表达与SLE患者CD4~+T 细胞中NFAT1活性升高密切相关
        4.2.2 雌激素可通过ER-α上调SLE患者CD4~+T 细胞中HERV-E clone4-1mRNA的表达
        4.2.3 HERV-E clone 4-1 5’LTR的 DNA低甲基化参与了NFAT1和ER-α诱导的 HERV-E clone 4-1 mRNA的上调
    4.3 讨论
第五部分 HERV-E clone4-1对SLE疾病进程的影响
    5.1 引言
    5.2 结果
        5.2.1 HERV-E clone4-1的gag和 env蛋白可能在SLE进程中的作用尚待研究
        5.2.2 HERV-E clone4-1 3’LTR通过竞争性结合mi R-302d促进MBD2 和IRF-9 的表达
        5.2.3 HERV-E clone 4-1 3’LTR通过mi R-302d/MBD2 诱导SLE CD4~+T细胞DNA低甲基化和IL-17 表达
    5.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博士期间已发表发表的论文
致谢

(4)Resistin和HMGB1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GBS患者血清resistin、HMGB1 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方法
        1.1.3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GBS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特征
        1.2.2 GBS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及其与临床亚型和GDS、EGOS的关系
        1.2.3 GBS患者血清HMGB1、TNF-α和 IL-6 水平
        1.2.4 GBS患者血清resistin与 HMGB1、 TNF-α和 IL-6相关性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二、Resistin对 THP-1 巨噬细胞分泌和合成HMGB1、TNF-α、IL-1β和 IL-6 的影响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对象
        2.1.2 实验方法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Resistin促进THP-1 细胞分泌HMGB1、IL-1β和 IL-6
        2.2.2 Resistin促进THP-1 细胞HMG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
    2.3 讨论
    2.4 小结
三、Resistin促进巨噬细胞分泌和合成HMGB1、IL-1β和 IL-6 的机制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对象
        3.1.2 实验方法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Resistin促进THP-1 巨噬细胞TLR4 mRNA和蛋白表达
        3.2.2 Resistin促进THP-1 巨噬细胞p38MAPK and NF-κB的表达
        3.2.3 p38MAPK和 NF-κB抑制剂可以减少THP-1 细胞HMGB1、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T、B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2 入选标准
    1.3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1.4 文献筛选流程
2 结果Results
    2.1 系统性红斑狼疮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异常
    2.2 间充质干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能力
    2.3 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T、B淋巴细胞免疫调节机制
        2.3.1 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
        2.3.2 对B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
3 应用前景Prospects

(6)ADP-核糖聚合酶、补体C3及调节性T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活动度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样液制备
        1.3.2 PARP测定
        1.3.3 补体C3
        1.3.4 调节性T细胞测定
        1.3.5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TGF-β1水平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SLE组与对照组PARP、补体C3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比较
    2.2 不同SLE病情活动指数患者PARP、补体C3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比较
    2.3 SLE合并肾损伤与肾功能正常患者比较PARP、补体C3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比较
    2.4 SLE患者PARP、补体C3及调节性T细胞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
3 讨论

(7)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TLR4、TLR6及与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2 结果Results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过敏性紫癜患儿和正常儿童两组基线资料分析
    2.3 过敏性紫癜组与正常对照组My D88 m RNA表达量比较
    2.4 过敏性紫癜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TLR4、TLR6蛋白表达率比较
    2.5 过敏性紫癜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的比较
    2.6 TLR2、TLR4、TLR6蛋白表达率与My D88 m RNA相对表达量、血浆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Discussion

(8)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2 入选标准
    1.3 数据提取
2 结果Results
    2.1 间充质干细胞
    2.2 外泌体的生成与分泌
    2.3 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调控作用
    2.4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作用
        2.4.1 对固有免疫的调节作用
        2.4.2 影响适应性免疫
        2.4.3 再生功能
    2.5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应用研究
        2.5.1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2.5.2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2.5.3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与心血管疾病
        2.5.4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与神经性疾病
        2.5.5 外泌体的载体作用
3 总结与展望Summary and prospects

(9)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综述
    1.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研究现状
        1.1.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
        1.1.2 SSS的分型与临床表现
        1.1.3 SSS的西医治疗
        1.1.4 SSS的中医学研究现状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研究现状
        1.2.1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1.2.2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SSS治疗中的应用
    1.3 网络药理学简介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3.1 网络药理学概述
        1.3.2 网络药理学常用数据库及研究方法
        1.3.3 网络药理学与中医药研究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2.1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2.1.1 流程图
        2.1.2 数据收集
        2.1.3 网络构建与分析
        2.1.4 分子对接验证
        2.1.5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2.2 研究结果
        2.2.1 构建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数据集
        2.2.2 构建SSS相关的疾病靶点数据集
        2.2.3 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潜在靶点与SSS相关靶点的交集基因
        2.2.4 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靶点-SSS网络及显效成分
        2.2.5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关键化学成分和核心靶点
        2.2.6 分子对接结果
        2.2.7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2.3 分析与结论
        2.3.1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显效成分分析
        2.3.2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分析
        2.3.3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2.3.4 结论
        2.3.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商陆皂苷甲对MRL/lpr小鼠肾炎疗效及CD19+IL-35+Breg细胞、IL-35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转移生长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系统性红斑狼疮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与Breg/Th17细胞相关性研究[D]. 陈晓欢.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2]川陈皮素抑制IL-21/IL-21R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研究[D]. 刘中兵. 苏州大学, 2020(06)
  • [3]HERV-E clone 4-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表达、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新.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Resistin和HMGB1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张大启.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T、B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J]. 王颍翠,潘兴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29)
  • [6]ADP-核糖聚合酶、补体C3及调节性T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活动度的关系[J]. 赵琳. 医学综述, 2016(23)
  • [7]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TLR4、TLR6及与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J]. 高辉香,田玲玲,常红,朱海燕,张秋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38)
  • [8]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控作用[J]. 郭嘉,丁琼桦,刘泽,吕思懿,周泉程,高玉花,白春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07)
  • [9]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D]. 朱安娜. 河北大学, 2021(11)
  • [10]商陆皂苷甲对MRL/lpr小鼠肾炎疗效及CD19+IL-35+Breg细胞、IL-35表达的影响[D]. 曾慧林.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转移性生长因子-β和IL-10水平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