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残留监测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

药物残留监测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

一、药物残留监控与外向型经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孟伟[1](2020)在《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推动禽肉出口研究》文中指出据统计,2018年WTO成员国共发布技术性贸易措施4685件,同比增长2.2%,创历史新高;2019年1至6月,WTO共发布技贸措施2484件,同比增长8.14%,并呈现发达国家技术性门槛日渐高筑、发展中国家制度性成本居高不下及最不发达国家涟漪性传导加剧三大发展趋势,在现阶段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攀升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已成为影响我国贸易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在禽肉产品产量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仅次于第一产量国美国,名列第二位。同时禽肉产品在我国的需求量也被列为第二大肉类品种,名列第2位。尽管我国禽肉产品产量大,出口销售却不乐观,我国目前食品市场上还存在多种食品安全问题,这也导致我国食品难以被国际市场接纳。除此之外,发达国家通过科研改进食品检验技术,提高食品标准,完善检测程序和认证制度,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我国目前禽肉产品的售出价格远远低于国外,扩大禽肉出口是提升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但是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将阻碍我国禽肉企业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欧美国家长期将中国内地视为疫区,大大限制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技术贸易措施广泛应用、产品质量达不到进口国要求、产品标准不统一、没有自主品牌、进出口规模小及动物福利等因素都会影响中国禽肉出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可避免,今后将更加完善。所以,在新形势的推动下我国要参考国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禽肉的影响,深入解析出口禽肉贸易中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境况和原因,充分了解重点贸易国家实行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具体内容,除此之外,我国还需针对其他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采取相对应的举措,防止日后产生国际贸易纠纷,推动禽肉出口,增加农民收入,出口禽肉主要贸易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研究已成为当前我国推进禽肉出口贸易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专题研究项目。”

殷文静[2](2018)在《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质量安全是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深入,加强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于提升我国出口食用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保障外向型经济健康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对于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进行了很多创新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5年开始,宿迁市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并陆续创成3个国家级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推动了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的优化和转变。但是随着宿迁出口食用农产品规模的日益增加,由于多方面因素制约和影响,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加以解决。本文以我国出口质量安全管理历经的阶段为背景,选取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公共管理相关知识体系和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剖析了我国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总体状况,总结了宿迁市在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结合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梳理了宿迁市在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剖析问题的基础上,找出了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在政府职能定位,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公共服务投入和保障不足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食用农产品质量管理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夯实质量安全基础、优化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质量安全考核和监督等四个方面完善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总言之,本文以研究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为切口,以小见大,对于江苏省甚至全国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都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黄熊[3](2018)在《基于对虾产业链的质量安全体系构建》文中指出食品安全问题与每个国民息息相关,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在网络媒体异常快速传播的今天,可能被无限放大,造成公共事件,不仅影响群众身心健康,阻碍食品产业发展,还影响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识别、预防、控制食品产业链中的危害因素,是食品行业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作为食品的一个重要类别,对虾“从池塘到餐桌”,涉及环节众多,质量危害方式繁杂。由于对虾产业链诸多环节已经充分融入到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分工中,当对虾产业链中所涉及的养殖环境、投入品、养殖方式、捕捞过程、宰杀过程、加工设备、加工程序、运输过程、销售途径、烹饪方式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危及对虾质量安全。因此,研究对虾质量安全体系对我国水产品安全,甚至整个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论文共计五章:第一章,探讨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等内容。第二章,根据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实例探讨,分别从对虾养殖、加工、运输、储存、销售、消费、电子商务等产业链环节,一一解析了各环节涉及的法律和标准,以及可能的危害因素和应对方案。第三章,讨论了我国涉及对虾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第三方组织和行政管理体系的现状。第四章,对比美国、欧盟、日本三地不同模式的对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总结出适合我国实施的举措,包括政府实施全程监管、政府提供追溯体系平台、建设快速预警系统、加强区域品牌建设等内容。第五章,从提高对虾质量安全意识、健全法律体系、健全行政管理机制和全方位政策支持等四个方面,构建我国对虾产业链质量安全体系。其中,健全行政管理机制包括:理顺各单位的协作关系、严格执法、全程监管、组建专门的预警机构、完善奖惩机制、突出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建立消费保护机制;全方位政策支持包括:保护养殖环境、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推广标准化建设和体系认证、减少对虾流通的中间环节、提高养殖和加工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建立统一的对虾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等措施。

王旗[4](2018)在《常州市出境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常州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区位优势独特,资源特色明显,拥有海港、空港和陆路保税区口岸,丰富的物质资源和发达的物流网为常州市出口动物及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带动下,常州市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在出口大闸蟹、叶酸、羊毛制品等产品上做文章,实现出口贸易额2500万美元的突破,创造了历史新高。但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因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检出动物疫病、携带有毒有害物质等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效应。动物及其产品具有特殊属性,在满足人们对食物需求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交互类型。但由于动物及其产品具有一定风险性,属于我国法定检验检疫范围,对于出境动物及其产品实施风险管理有其必要的法定内涵。与此同时各国在进行动物及其产品贸易过程中,为达到保护本国生态及农林牧渔业安全目标,把动物疫病、食品安全和有害生物入侵防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加设官方要求与条件、增加入境检验检疫程序等措施,已成为国际通用方式。因此要通过研究与改进,推动风险管理在出境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工作中持续发展,让我国动物及其产品充分发挥贸易杠杆价值,在提高输出数量的同时提升品质,带动国内畜牧业走向健康安全发展道路,为建设质量强国打下基础。本文运用公共管理科学和公共部门风险理论,涵盖了业务和组织风险管理相关内容,结合常州出境动物及其产品实际情况,从全面风险管理和业务知识的角度,运用系统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法等方法,研究常州市出境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情况,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本文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本文从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国际贸易冲突加剧和有害生物防范力度加大三个方面阐述了研究背景,以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切入点,对研究意义进行了概括;其次,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关于公共风险管理、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等内容的相关研究,为更好地研究风险管理理论和查找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第三,对常州市出境动物及其产品风险管理工作举措与取得成绩进行了归纳,并列举出现阶段风险管理存在的风险环境分析不全面、风险评估不严谨、风险应对措施不恰当、监督和评审不到位、沟通和咨询不具体五个方面问题;第四,结合风险管理理论,选取常州出口大闸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风险全过程的分析与研究;第五,列举出欧盟动物卫生风险分析、新西兰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国内动物卫生风险分析实例,通过分析机构及运行管理情况、工作程序、法律体系建设方面内容,为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第六,针对问题及产生原因,对保障常州市出境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实施提出了突破限制填补漏洞、整合资源统一标准、提升技术科学应对、创新方式发挥作用、规范咨询和沟通五点意见。

柯铭华[5](2016)在《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产品质量问题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农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问题,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判定农产品质量优劣的方法是通过对产品开展检验,而产品检验的依据是产品标准;农产品出口的验货依据也大部分按照国际标准。如果能规范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加工企业的行为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尤其是按无公害标准组织种植或养殖,就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从而降低农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基于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以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作为切入点,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开展调查分析;采用灰色模型预测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分析农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实证研究四类特色农产品案例;根据上述研究,构建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以期在标准化视域丰富区域农产品质量管理理论。本研究以政府、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主体,以标准化视域下的福建特色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进行评述。主要包括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等内容。包括分析对农业标准化原理、信息不对称理论、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环境外部性理论应用及其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第二,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以及农产品生产各阶段质量标准化管理分析。第三,对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现状开展分析。主要包括: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对生产资源基础、生产现状、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对质量管理成效及其管理问题开展分析。第四,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包括: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的调查分析,并计算出五类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普及率数值,综合分析得出福建特色农产品的综合标准化普及率是47%,其中茶叶、蔬菜、水产品、水果、食用菌的标准化普及率分别是:38.81%、30.12%、45.55%、30.15和35.75%。第五,对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进行预测。主要包括:以灰色模型预测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并对预测结果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到2019年,福建特色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均为2014年的1.3倍左右,产值也逐步提升,各方面预测数据都向好,福建省发展特色农业潜力较大,而且发展的态势较为稳健;二是在分析期内,其中农业标准化水平发展指数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标准覆盖率等重要指标亦取得明显提升;三是在分析期内,福建省内导致农产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还在,比如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率不高,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大但发展不平衡。五类农产品中蔬菜的未来产量和价格都上不去,扣除物价因素,甚至可能倒退,由于蔬菜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集约性较差,因此质量受控能力弱,造成该产业竞争力弱且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茶叶和食用菌整体向好,水果种植面积在萎缩,水产品的质量趋势显示质量走势不乐观。第六,开展案例研究,主要包括: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南靖双孢蘑菇标准化示范区的做法与经验;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标准化视域的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通过对上述4个案例的研究得到启示第七,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构建,主要包括:理顺政府管理机构,整合政府管理队伍;完善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落实标准化管理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与财政资金补贴保障;构建特色农产品信息平台;强化政府监管责任,消除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加强生产者方面的质量管理;完善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排查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风险点。

程慧[6](2013)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风险程度高、敏感程度高、关注程度高等特点,历来是世界各国贸易争执的聚焦点。以我国出口食品为例,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定期都会针对我国不符合其技术规范要求(主要是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采取通报、退货、销毁、增大抽样力度甚至全面停止从中国进口该类商品等措施。在中国加入WTO时间超过十年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不少食品因被检出硝基呋喃而遭到废弃、退货等。检测方法也是技术性措施之一,建立一种快速响应国外技术法规调整的机制,并以国外检测方法等效评价标准来确定检测方法更具有深远意义。等效检测方法标准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中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欧盟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都在不遗余力的制定并推广自己的检测方法标准评价体系,因为规则制定者将是今后政策走向的决定者,我国也应重视检测方法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制定,或是可以倡导建立国际范围内适用的检测方法标准评价体系,以增强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这将极大丰富我国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技术手段。本论文主要致力于对鳗鱼、龙虾、肠衣、蛋、蜂蜜等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硝基呋喃类和四环素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的研究。1、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技术检测了肠衣、蜂蜜中的氯霉素残留。样品中的氯霉素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氮气吹干后,残渣用乙腈+水溶解,经正己烷液液分配脱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内标法定量。氯霉素的定量限可定为0.1μg/kg。三次制作的基质校正曲线,每个点偏离校正曲线都小于10%,校正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且添加浓度0.1μg/kg、0.2μg、0.4μg/kg(对应溶液浓度为0.05ng/mL、0.1ng/mL、0.2ng/mL)均在线性范围内。重复性RSD<43%。定量方法在浓度水平p(p<1μg/kg)时回收率范围为-50%~+20%。API4000Q-TRAP质谱仪和API4000+质谱仪回收率结果差异小,稳健性好。2、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技术检测了龙虾中的硝基呋喃残留。龙虾中残留的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在酸性条件下用2-硝基苯甲醛衍生化,乙酸乙酯二次提取,电喷雾离子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用同位素标记的内标法定量。四种硝基呋喃代谢物的定量限均可定为0.5μg/kg。重复性RSD值<43%对龙虾基质添加0.5μg/kg、1.0μg/kg、2.0μg/kg3个浓度水平,每个浓度水平进行2次平行试验,同一人进行3次重复试验,满足定量方法在分析物质量分数为10μg/kg时重复性RSD值<21%要求。3、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技术检测了鳗鱼、蜂蜜、鸡中的四环素族残留。试样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物用0.1mol/L Na2EDTA-Mcllvaine缓冲液(pH为4.0±0.05)提取,经过滤和离心后,上清液用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测定,基质外标峰面积法定量。四环素类兽药的定量限均可定为10.0μg/kg。配制6个点(J-std0、5.0、10.0、20.0、40.0、100ng/mL)的基质标准溶液,三次制作的基质校正曲线,每个点偏离校正曲线都小于10%,相关系数均大于0.99,且添加浓度10.0μg/kg、20.0μg/kg、40.0μg/kg(对应溶液浓度为10.0ng/mL、20.0ng/mL、40.0ng/mL)均在线性范围内。

徐瑞晗[7](2012)在《加工对蜂蜜中几种有害药物的影响及脱除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了加工对蜂蜜中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喹恶啉含量的影响,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蜂蜜中的上述4种物质进行了脱除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作者的主要工作为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了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在蜂蜜加工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蜂蜜加工对甲基对硫磷的含量有较大影响,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的含量分别降低52.3%和19.5%。其中浓缩步骤的影响最大,两种有机磷农药含量分别下降了30.2%和9.2%。2、对蜂蜜中的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298.15K、308.15K和318.15K的温度范围内,LSA-21型大孔树脂对蜂蜜中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的平衡吸附数据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蜂蜜中的两种有机磷农药在LSA-21型大孔树脂上的吸附焓变AH<0,表明该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升高温度会抑制吸附的进行;树脂对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的吸附自由能变AG<0,表明树脂对这两种有机磷农药的吸附为自发反应。3、考察了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喹恶啉在蜂蜜加工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蜂蜜加工对两种磺胺类药物的含量均有较大影响,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喹恶啉的含量分别降低55.1%和46.6%。其中过滤步骤的影响最大,两种有机磷农药含量分别下降了31.1%和37.4%。4、对蜂蜜中的两种磺胺类药物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热力学研究。考察了298.15K、308.15K和318.15K三个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蜂蜜中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喹恶啉的平衡吸附数据较好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蜂蜜中的两种磺胺类药物在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上AH<0,表明该吸附过程是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AG<0,表明阳离子交换树脂对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喹恶啉的吸附具有自发性;AS<0,表明该吸附为焓推动为主的吸附过程。

孙波[8](2012)在《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重要的水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水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与人民群众健康息息相关,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立现代化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渔业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也是积极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确保水产品稳定、持续、安全供给,提高农渔民收入的现实需要;是提高我国水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外向型农渔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科学开发用渔业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论文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析工具,对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公共产品属性,明确了政府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应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供给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动机;通过系统管理论、组织理论、二元制结构理论等为建立区域化综合性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论文系统回顾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历史趋势,对近年来发生的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公共事件进行了案例分析;比较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国际经验,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行系统分析。论文将研究重点定位于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公共产品存在问题的经济分析上,探讨了政府的监管责任。指出包括水产食品在内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很大程度是由于社会分配不公、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不足、社会二元制结构导致了食品市场“劣质驱逐良质”现象的存在。提出加强对水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控制和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论文提出应建立有效整合水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全部要素与利益相关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管理新模式。主要路径有:建立管理统一、分工负责、运转协调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水平,建立食品安全科技支持体系;完善我国水产品认证认可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监管组织有效性,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和自律能力。结合我国现阶段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实际,论文提出了建立区域化的综合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想。主要思路包括:建立综合高效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包括组建综合性管理机构、建立政策法规控制体系、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完善宣传培训体系;优化以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为主要流程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防护体系、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体系、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控制体系;强化化学投入品控制、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两大关键环节。

韦万春,包拥军[9](2011)在《创先争优 科学发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广西检验检疫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广西局根据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坚持一个主题,围绕一条主线、提升两个能力、抓好两个突破、突出六个重点”的2011年工作总体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围

张国华,袁桂铮,刘燕波,贺鹏翔[10](2010)在《2009年度舟山出口水产品风险监控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舟山市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合理运用相关检验检疫监管措施,应对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促进水产品出口。抽取辖区内半数以上企业的共328份样品,检测水产品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及添加物质。监控发现除多聚磷酸盐、氯霉素分别有少部分产品不合格外,其他监控项目检测结果均符合我国出口检疫要求。舟山出口水产品总体质量较好,但应加强对水产品中添加物质的监控力度。

二、药物残留监控与外向型经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物残留监控与外向型经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推动禽肉出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点
2.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
    2.1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
    2.2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分类
    2.3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特征
    2.4 中国出口禽肉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概况
3.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
    3.1 日本
    3.2 .欧盟
    3.3 韩国
4.出口禽肉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战略和措施
    4.1 .革新理念纳入发展大局
    4.2 转变职能加快顶层设计
    4.3 创新驱动完善工作体系
    4.4 把握机遇强化支撑效能
    4.5 因地制宜差别化管理
    4.6 市场导向激发应对活力
    4.7 优化服务打造新动能
    4.8 推进共治集聚工作合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综述总结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内容框架及创新点
        1.4.1 内容框架
        1.4.2 本文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食用农产品
        2.1.2 农产品质量安全
        2.1.3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2.2 相关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2.2.1 风险管理理论
        2.2.2 宏观质量管理理论
3 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概况及成效
    3.1 宿迁市食用农产品出口总体概况
        3.1.1 宿迁出口农业基础概况
        3.1.2 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总体概况
    3.2 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做法和成效
        3.2.1 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3.2.2 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和防控体系
        3.2.3 开展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行动
        3.2.4 加强质量安全宣传和引导
4 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4.1.1 从市场主体角度看,质量安全问题和技术壁垒多发
        4.1.2 从企业主体角度看,质量安全状况参差不齐
        4.1.3 从政府规制角度看,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效果一般
    4.2 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4.2.1 出口质量安全管理主体职责定位不清
        4.2.2 出口质量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4.2.3 出口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模式前瞻性和系统性不够
        4.2.4 外部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
5 国内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接和借鉴
    5.1 主要出口国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对接
        5.1.1 日本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对接
        5.1.2 韩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对接
        5.1.3 美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对接
    5.2 国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验借鉴
        5.2.1 出口食用农产品的安丘管理经验
        5.2.2 出口食用农产品的光泽管理经验
        5.2.3 两个地区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分析暨借鉴
6 完善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6.1 夯实出口质量安全管理基础,提升保障能力
        6.1.1 整合资源,创建公共检测平台
        6.1.2 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服务平台
        6.1.3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6.1.4 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6.2 优化出口质量安全管理模式,提高监管效能
        6.2.1 优化风险管理模式
        6.2.2 推动质量共治
        6.2.3 建立新型出口质量安全信用管理体系
    6.3 建立出口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6.3.1 推进“三同”工程
        6.3.2 实施品牌战略
        6.3.3 发展绿色生态和现代化产业
        6.3.4 维护好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成果
    6.4 加强出口质量安全管理考核和监督,强化质量安全反馈
        6.4.1 将质量安全管理纳入全市目标考评体系
        6.4.2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畅通表达渠道
        6.4.3 推动质量安全文化建设
        6.4.4 加强质量安全宣传教育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对虾产业链的质量安全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产业链的研究
        1.3.2 质量安全的研究
        1.3.3 对虾产业链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不对称理论分析法
        1.4.2 产业链分析法
        1.4.3 实例探讨法
        1.4.4 对比分析法
    1.5 创新和不足
        1.5.1 创新性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对虾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2.1 对虾质量安全产生的原因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影响对虾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因素
        2.1.3 影响对虾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分析
    2.2 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
        2.2.1 养殖环境
        2.2.2 苗种
        2.2.3 养殖投入品
        2.2.4 养殖过程
    2.3 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
        2.3.1 加工环节实施冻虾仁HACCP体系实例
        2.3.2 我国质量安全体系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
        2.3.3 加工环节对虾质量安全的保障
    2.4 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
        2.4.1 运输环节的质量安全
        2.4.2 对虾储存环节的质量安全
        2.4.3 对虾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
    2.5 对虾在电子商务中的质量安全
        2.5.1 对虾产品在电子商务中的表现
        2.5.2 对虾产品在电子商务中保障质量安全的措施
    2.6 消费环节的对虾质量安全
    2.7 对虾产业链上其它因素的影响
    2.8 小结
第3章 我国对虾质量安全管理运行体系
    3.1 法律体系
        3.1.1 对虾产业链的综合性法律规范
        3.1.2 对虾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的法律规范
        3.1.3 对虾加工、流通、储存等环节质量安全的法律规范
        3.1.4 对虾销售和消费环节质量安全的规范
        3.1.5 其它涉及对虾产业链质量安全的规范
    3.2 标准体系
    3.3 质量认证体系
        3.3.1 产品认证
        3.3.2 体系认证
    3.4 技术保障体系
        3.4.1 快速检测技术
        3.4.2 保鲜、保活技术和装备
    3.5 第三方组织体系
        3.5.1 养殖协会、农业合作社等组织
        3.5.2 第三方检测机构
        3.5.3 保险
        3.5.4 消费者协会
        3.5.5 媒体等公益组织
    3.6 行政管理部门运行体系
        3.6.1 现行的行政管理部门运行体系
        3.6.2 我国对虾产业链监管体系改革方向
    3.7 小结
第4章 国外对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4.1 美国对虾质量安全体系
        4.1.1 美国对虾质量安全的规范
        4.1.2 美国对虾质量安全管理机构
        4.1.3 美国对虾质量安全的制度介绍
    4.2 欧盟对虾质量安全体系
        4.2.1 欧盟食品安全法律框架
        4.2.2 欧盟对虾质量安全管理机构
        4.2.3 欧盟对虾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4.3 日本对虾质量安全体系
        4.3.1 日本对虾质量安全的规范
        4.3.2 日本对虾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及其职能
        4.3.3 日本对虾质量安全措施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4)常州市出境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综述
        1.2.2 国外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动物和动物产品检验检疫
        2.1.2 风险管理
        2.1.3 检验检疫风险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2.2.3 公共治理理论
第3章 出境动物及其产品风险管理现状
    3.1 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3.1.1 工作举措
        3.1.2 工作成效
    3.2 存在问题
        3.2.1 风险环境分析不全面
        3.2.2 风险评估不严谨
        3.2.3 风险应对措施不恰当
        3.2.4 监督和评审工作不到位
        3.2.5 沟通和咨询发展不具体
    3.3 原因分析
        3.3.1 忽视信息搜集重要性
        3.3.2 缺少整体性机制保障
        3.3.3 执法技术有待提高
        3.3.4 风险管理意识欠缺
        3.3.5 不重视合作交流
第4章 案例分析—以常州出口大闸蟹风险管理为例
    4.1 案例选择缘由及概况
        4.1.1 案例选择缘由
        4.1.2 案例概况
    4.2 风险环境分析
        4.2.1 外部环境
        4.2.2 内部环境
        4.2.3 确定风险准则
    4.3 风险评估
        4.3.1 风险识别
        4.3.2 风险可能性分析和影响
        4.3.3 风险等级评价
    4.4 风险应对
        4.4.1 企业风险控制
        4.4.2 检验检疫部门风险控制
        4.4.3 目的地风险控制
    4.5 监督和评审
    4.6 沟通和咨询
第5章 国内外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5.1 欧盟动物卫生风险分析
        5.1.1 机构及运行管理情况
        5.1.2 工作程序
        5.1.3 法律体系建设
        5.1.4 启示意义
    5.2 新西兰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5.2.1 机构及运行管理情况
        5.2.2 工作程序
        5.2.3 法律体系建设
        5.2.4 启示意义
    5.3 国内动物卫生风险评估
        5.3.1 机构及运行管理情况
        5.3.2 工作程序
        5.3.3 法律体系建设
        5.3.4 启示意义
第6章 出境动物及其产品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6.1 突破限制填补风险环境分析漏洞
        6.1.1 完善与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6.1.2 开展动物卫生调研与运用
        6.1.3 建立风险信息采集平台
    6.2 整合资源制定统一风险评估标准
        6.2.1 扩大风险识别范围
        6.2.2 适时开展风险分析
        6.2.3 加强风险评价体系建设
    6.3 提升技术采用科学应对方法
        6.3.1 坚持把关与服务统一原则
        6.3.2 选择合理应对策略
        6.3.3 完善信息化平台及功能
    6.4 创新方式发挥监督和评审作用
        6.4.1 引入风险管理绩效
        6.4.2 积极创新监督方式
        6.4.3 建立专业化队伍
    6.5 真实准确开展多样化咨询和沟通
        6.5.1 提早谋划及时主动
        6.5.2 倾听声音有效引导
        6.5.3 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5)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R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
        1.1.2 中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
        1.1.3 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是福建农业管理的核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农业标准化与生产效益分析研究
        1.3.2 农产品质量管理信息不对称研究
        1.3.3 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的农残研究
        1.3.4 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技术壁垒研究
        1.3.5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政府规制研究
        1.3.6 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对策研究
        1.3.7 农产品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模型
        1.3.8 文献评述
    1.4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界定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研究对象界定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总体思路与逻辑框架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法
        1.6.2 实地调查
        1.6.3 案例研究法
        1.6.4 灰色预测模型分析法
        1.6.5 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法
    1.7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7.1 论文可能的创新
        1.7.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1.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2 灰色系统理论
        2.2.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2.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3 农业标准化原理
        2.3.1 原理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3.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4 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理论
        2.4.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4.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5 环境外部性理论
        2.5.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5.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
    3.1 标准的基本分类
        3.1.1 农业标准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3.1.2 标准的分类、制定与使用
        3.1.3 标准的综合效应
    3.2 农业标准化基本联系
        3.2.1 农业标准化学科的独立性与联系性
        3.2.2 标准化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3.2.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产品标准的关系
        3.2.4 农业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3.2.5 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3.3 农产品生产各阶段标准化管理分析
        3.3.1 农产品产前标准化管理分析
        3.3.2 农产品产中标准化管理分析
        3.3.3 农产品产后标准化管理分析
    3.4 无公害标准与农产品质量管理
        3.4.1 无公害标准关键点控制
        3.4.2 无公害全程质量管理
        3.4.3 无公害生产过程追溯
    3.5 无公害标准用药要求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4.1 福建特色农产品的资源基础分析
        4.1.1 土地资源
        4.1.2 气候资源
        4.1.3 水资源
        4.1.4 林业资源
        4.1.5 海洋资源
        4.1.6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4.1.7 福建特色农产品资源
    4.2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分析
        4.2.1 生产面积
        4.2.2 单位面积产量
        4.2.3 农产品单位价格
        4.2.4 农产品产值
    4.3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成效
        4.3.1 政府管理方面
        4.3.2 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
        4.3.3 检验体系建设方面
        4.3.4 农产品规模化组织生产方面
    4.4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现状
        4.4.1 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
        4.4.2 食品添加剂含量超标问题
        4.4.3 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问题
        4.4.4 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问题
        4.4.5 特色农产品假冒伪劣问题
    4.5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成因
        4.5.1 政府管理规制问题
        4.5.2 农业投入品持续大量投入
        4.5.3 农产品标准化普及率较低
        4.5.4 特色农产品信息不对称
        4.5.5 食品添加剂违规超标添加
        4.5.6 标准化主体利益驱动不足
        4.5.7 小微食品企业的质量隐患
    4.6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4.6.1 生产者质量管理方面
        4.6.2 企业质量管理方面
        4.6.3 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方面
        4.6.4 政府部门监管方面
        4.6.5 法律法规执行方面
        4.6.6 检测体系建设方面
        4.6.7 农业标准化管理方面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与分析
    5.1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方案设计
        5.1.1 标准化生产项目简介
        5.1.2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的指标设计
    5.2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与数据处理
        5.2.1 调查目的
        5.2.2 调查对象
        5.2.3 调查方法与内容
        5.2.4 调查数据处理
    5.3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结果与分析
        5.3.1 茶叶
        5.3.2 蔬菜
        5.3.3 水产品
        5.3.4 水果
        5.3.5 食用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质量趋势预测研究
    6.1 生产趋势预测
        6.1.1 指标选取与预测模型选择
        6.1.2 生产趋势预测
    6.2 质量趋势预测
        6.2.1 指标选取与预测模型选择
        6.2.2 趋势预测
    6.3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质量趋势比较分析
        6.3.1 茶叶比较分析
        6.3.2 水产品比较分析
        6.3.3 食用菌比较分析
        6.3.4 水果比较分析
        6.3.5 蔬菜比较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案例实证研究
    7.1 标准化视域下南靖双孢蘑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经验与启示
        7.1.1 南靖双孢蘑菇基本概况
        7.1.2 南靖双孢蘑菇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7.1.3 主要启示
    7.2 标准化视域下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7.2.1 平和蜜柚基本概况
        7.2.2 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7.2.3 主要启示
    7.3 标准化视域下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7.3.1 龙海青葱国家级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基本概况
        7.3.2 标准化视域下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做法与经验
        7.3.3 主要启示
    7.4 标准化视域下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7.4.1 平和白芽奇兰茶基本概况
        7.4.2 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7.4.3 主要启示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建议
    8.1 推进特色农产品实施标准化的机制
        8.1.1 农产品市场准入倒逼机制
        8.1.2 农产品出口标准导向机制
        8.1.3 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机制
        8.1.4 无公害标准认证奖励机制
        8.1.5 食品标准备案程序简化机制
        8.1.6 标准化的国际交流常态化机制
    8.2 推进政府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
        8.2.1 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
        8.2.2 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8.2.3 实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
        8.2.4 监督管理农产品全程质量
        8.2.5 强化日常监督抽查与巡查
        8.2.6 保障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
        8.2.7 建立质量奖励和财政优惠政策
        8.2.8 引导规模经营提升标准化普及率
        8.2.9 加强种植和加工标准技术培训
        8.2.10 完善政府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8.3 推进生产者管理的策略
        8.3.1 生产许可制度引导食品企业实现正外部性
        8.3.2 依法落实生产者和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8.3.3 加强对在建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的巡查力度
    8.4 推进信息平台建设的策略
        8.4.1 加强生产企业信用平台建设
        8.4.2 构建农产品可追溯管理机制
    8.5 整合政府监管机构与监管队伍
        8.5.1 整合监管机构
        8.5.2 整合监管队伍
第九章 结论
    9.1 主要结论
    9.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6)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1.1 出口动物源性食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1.2 我国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现状
        1.1.3 承接技术法规要求的检测技术面临新的挑战
    1.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创新性
        1.2.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2.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2.3 本研究的创新性
第2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食品中氯霉素残留
    2.1 概述
        2.1.1 基本理化性质
        2.1.2 结构式
        2.1.3 作用机理
        2.1.4 相关检测标准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1.1 仪器设备
        2.2.1.2 试剂与材料
        2.2.2 样品处理
        2.2.2.1 样品制备与保存
        2.2.2.2 提取
        2.2.2.3 净化
        2.2.3 色谱和质谱条件
    2.3 方法学评价
        2.3.1 特异性
        2.3.2 确定定量限
        2.3.3 校正曲线及线性范围
        2.3.4 精密度/重复性
        2.3.5 稳定性
        2.3.6 基质效应
        2.3.7 正确度
        2.3.8 稳健性试验
    2.4 实际样品检测情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食品硝基呋喃残留
    3.1 概述
        3.1.1 基本理化性质
        3.1.2 结构式
        3.1.3 作用机理
        3.1.4 相关检测标准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1.1 试剂与材料
        3.2.1.2 仪器设备
        3.2.2 样品处理
        3.2.2.1 样品制备与保存
        3.2.2.2 样品称取和预洗
        3.2.2.3 水解和衍生化
        3.2.2.4 提取、净化
        3.2.3 色谱和质谱条件
    3.3 方法学评价
        3.3.1 特异性
        3.3.2 确定定量限
        3.3.3 校正曲线及线性范围
        3.3.4 精密度/重复性
        3.3.5 稳定性
        3.3.6 基质效应
        3.3.7 正确度
        3.3.8 稳健性试验
    3.4 方法实际运用情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食品四环素族残留
    4.1 概述
        4.1.1 基本理化性质
        4.1.2 结构式
        4.1.3 作用机理
        4.1.4 相关检测标准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1.1 试剂与材料
        4.2.1.2 仪器设备
        4.2.2 样品处理
        4.2.2.1 样品制备与保存
        4.2.2.2 样品提取净化
        4.2.3 色谱和质谱条件
    4.3 方法学评价
        4.3.1 特异性
        4.3.2 确定定量限
        4.3.3 校正曲线及线性范围
        4.3.4 精密度/重复性
        4.3.5 稳定性
        4.3.6 基质效应
        4.3.7 正确度
        4.3.8 稳健性试验
    4.4 方法实际运用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介绍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加工对蜂蜜中几种有害药物的影响及脱除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蜂蜜中有害药物残留的研究进展
        1.2.1 蜂蜜中农药的来源、种类以及危害
        1.2.2 蜂蜜中抗生素的来源、种类以及危害
    1.3 加工过程对食品中有害药物残留的影响
    1.4 食品中有害药物残留的降解方法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5.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加工对蜂蜜中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含量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2.4 结果与讨论
    2.3 结论
第三章 大孔树脂对蜂蜜中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的吸附脱除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吸附等温线方程
        3.3.2 吸附热力学
        3.3.3 大孔树脂吸附对蜂蜜理化指标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加工对蜂蜜中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喹恶啉含量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样品制备
        4.2.4 样品处理
        4.2.5 样品分析
        4.2.6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4.2.7 方法的线性关系
        4.2.8 回收率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方法的线性关系及回收率实验
        4.3.2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蜂蜜中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喹恶啉的吸附脱除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及化学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吸附等温线方程
        5.3.2 吸附热力学特性
        5.3.3 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磺胺类有机物对蜂蜜理化指标的影响
    5.4 结论
总结
    1. 结论
    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主要学术构想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1.6 国内外研究动态
    1.7 关键术语诠释
2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思考
    2.1 公共管理理论
    2.2 公共选择理论
    2.3 区域经济理论
    2.4 系统管理理论
    2.5 组织理论
    2.6 二元制结构理论
    2.7 市场制度的激励及失灵理论
    2.8 水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
    2.9 小结
3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分析
    3.1 基于产业链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3.2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3.3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演化趋势
    3.4 小结
4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4.1 概述
    4.2 美国
    4.3 欧盟
    4.4 日本
    4.5 韩国
    4.6 加拿大
    4.7 小结
5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历史和现状
    5.1 发展历史
    5.2 公共监管体系
    5.3 生产控制体系
    5.4 小结
6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与解决途径
    6.1 水产品质量安全公共事件案例分析
    6.2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6.3 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
7 建立综合高效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7.1 建立综合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
    7.2 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体系
    7.3 推进水产养殖基地标准化体系
    7.4 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宣传培训体系
8 优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
    8.1 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体系
    8.2 质量安全防护体系
    8.3 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体系
    8.4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控制体系
9 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
    9.1 重点管控环节之一——化学投入品控制
    9.2 重点管控环节之二——质量安全追溯控制
10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0.1 研究结论
    10.2 论文创新点
    10.3 不足之处与今后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符号及缩略词说明
国内外主要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机构网站一览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2009年度舟山出口水产品风险监控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
2 监控结果
    2.1 水产品中添加剂使用的监控结果
    2.2 水产品中环境污染物质残留的监控结果
    2.3 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监控结果
3 结果分析
    3.1 水产品中添加剂使用的监控结果分析
    3.2 水产品中环境污染物质残留的监控结果分析
    3.3 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监控结果分析
4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5 结论

四、药物残留监控与外向型经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推动禽肉出口研究[D]. 刘孟伟.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2]宿迁市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D]. 殷文静.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4)
  • [3]基于对虾产业链的质量安全体系构建[D]. 黄熊. 集美大学, 2018(09)
  • [4]常州市出境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研究[D]. 王旗. 大连海事大学, 2018(01)
  • [5]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 柯铭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5)
  • [6]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程慧. 南昌大学, 2013(03)
  • [7]加工对蜂蜜中几种有害药物的影响及脱除工艺研究[D]. 徐瑞晗. 西北大学, 2012(01)
  • [8]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 孙波.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1)
  • [9]创先争优 科学发展[N]. 韦万春,包拥军. 中国国门时报, 2011
  • [10]2009年度舟山出口水产品风险监控结果分析[J]. 张国华,袁桂铮,刘燕波,贺鹏翔. 现代商贸工业, 2010(16)

标签:;  ;  ;  ;  ;  

药物残留监测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