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P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AFLP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一、AFLP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秀惠[1](2020)在《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辽宁爪鲵(Onychodactylus zhaoermii)群体遗传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辽宁爪鲵(O.zhaoermii)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小鲵科(Hynobiidae),爪鲵属(Onychodactylus)。辽宁爪鲵是中国的特有种,只分布于辽宁省鞍山岫岩和辽阳市大黑山地区。本次研究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采自4个采样地点(分别是辽宁岫岩左沟、辽宁岫岩中沟、辽宁大黑山水沟和辽宁大黑山长岭子)的16个辽宁爪鲵进行SNP分子标记的发掘,并进行群体内部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辽宁爪鲵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测序共获得高质量序列数据量为22.3Gb,平均每个样本为1.3Gb,经过条件为测序深度2×、Miss0.5、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0.05的过滤最后获得的高质量SNP位点总数为18338。对高质量SNP位点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显示:辽宁爪鲵的杂合度和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Pi分析结果显示,辽阳大黑山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大于辽宁岫岩地区。并且通过分子方差计算可以得到4个地理单元的群体多态性均匀,没有群体差异,只有个体间的变异。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显示: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四个地理种群个体之间没有明显的聚合现象,呈散乱分布;并且STRUCTURE分析结果也显示了4个地理单元之间没有形成明显的种群结构;系统发育树上得到的结果与PCA和STRUCTURE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一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爪鲵生活环境有关,爪鲵基本都生活在山溪的源头,这些源头都来自地下暗河,因此地下暗河的走向或者两地间地下暗河是否相通都会决定彼此之间是否有基因交流,但是目前尚未有关于此方面的报道,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1)本次实验的成功为辽宁爪鲵甚至爪鲵属获取高通量SNPs遗传标记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前景;(2)SNP标记分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爪鲵整体遗传多样性较低,辽阳大黑山地区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辽宁岫岩地区;(3)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辽宁爪鲵分布的四个地理单元间没有形成明显的种群结构;(4)建议对辽宁爪鲵加强保护,基于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建议辽宁岫岩与大黑山共同建立一个爪鲵保护小区。

哈尼克孜·吐拉甫,吴伟伟,徐新明,付雪峰,黄锡霞,石刚,田可川[2](2017)在《分子遗传标记在绵羊育种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当前广泛应用的不同分子遗传标记技术进行分类及特点比较,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绵羊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郑泉[3](2010)在《春石斛品种(系)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与转基因研究》文中指出石斛属(Dendrobium)是兰科(Orchidaceae)中最大的属,全球约1500余个野生原种,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原产我国的有70余种,目前在药用和鲜切花、盆花栽培中广泛应用。春石斛(Spring Dendrobium)在园艺上是指石斛兰中花着生于叶腋,主要自然花期在春季的石斛种或者品种,是目前世界兰花市场最重要的热带兰盆栽花卉之一。为了创制更多有观赏价值的春石斛新品种,在生产和研究上都急需完善相关的育种技术体系。但是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春石斛品种间亲缘关系,和建立稳定高效转化体系并通过转化得到符合目的性状新品种的研究目前均较少本研究根据春石斛主要栽培品种的特点,首先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30个主要栽培品种(系)的亲缘关系,并以其中的一个重要栽培品种(’Sanya’)作为受体材料构建了其类原球茎的再生体系,采用超声波辅助农杆菌诱导法(SAAT)进行CHS和ASACC基因的遗传转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改良的CTAB法,在进行细胞核裂解之前先加入核分离缓冲液,成功提取出高品质的春石斛基因组DNA, OD260nm/OD280nm的比率为1.73-1.85。与试剂盒法和普通CTAB法相比,该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不仅基本排除了春石斛体内多糖及其它次生代谢物质对基因组DNA质量的干扰,得率也较高,完全能满足AFLP等分子生物学试验对DNA质量的要求。2.利用荧光AFLP技术分析了30个春石斛栽培品种(系)的亲缘关系。选择EcoR I/Mse I酶切组合,8对引物组合的选择性扩增共得到110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带占70.6%。利用NTSYS pc Version2.0e软件对扩增数据进行分析,用主坐标分析法(PCOA)和算术平均数的加权配对归类法(UPGMA)等方法对扩增数据进行品种间的亲缘分析,30个品种或品系材料可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包含6个品种(系),相似系数在0.70-0.80之间;类群Ⅱ包含3个品种(系),相似系数在0.71-0.76之间;类群Ⅲ包含的品种(系)最多,共13个,其相似系数在0.69-0.84之间;类群Ⅳ包含了7个品种,相似系数在0.68-0.83之间;而类群V仅包含了’Santana Canary’一个品种。3.建立了春石斛品种’Sanya’和’China Doll’类原球茎(PLBs)的再生体系。首先通过盆栽植株的茎尖或腋芽外植体诱导得到无菌苗;再以无菌苗茎基无叶芽茎段为材料,经40KHz超声波预处理10min,接于1/2MS+6-BA0.2mg/L固体培养基上,两个品种分别得到最高10.5%和9%的PLBs诱导率。系列筛选试验表明,采用液体MS+6-BA0.2mg/L两品种的PLBs增殖率均最高,分别为4.57倍/月和4.31倍/月;采用1/2MS+6-BA1.0mg/L+NAA0.2mg/L固体培养基,芽增殖率最高分别为2.90和2.66,这两个春石斛品种的PLBs诱导率与其它品种间存在显着性差异。4.采用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SAAT)成功地将CHS和ASACC基因导入春石斛品种’Sanya’的类原球茎中,获得转基因株系。采用农杆菌共侵染60min结合超声波40KHz辅助诱导处理10min,在预培养、共侵染和共培养中均添加100μM AS的处理组合,可使’Sanya’获得最高的转化率。通过Km200mg/L (?)勺筛选,两个基因的转化分别得到63和64个抗性株系,通过GUS、PCR和Southern bolt检测,获得20个转CHS基因株系和10个转ASACC基因株系,最高转化率分别为1.17%和1.04%。经荧光定量RT-PCR检测,其中4个转CHS基因和2个转ASACC基因株系的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未转化对照,且各株系之间也存在差异,转CHS基因的株系A1和转ASACC基因的B3株系表现出最高的目的基因表达效率。

李宁[4](2009)在《虾夷扇贝橘红色闭壳肌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文中指出1橘红色闭壳肌虾夷扇贝的选择与繁育虾夷扇贝自1982年从日本引进我国,目前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海水经济养殖贝类之一。在对虾夷扇贝开展选优策略育种工程的过程中,在野生虾夷扇贝群体中发现了一种比例极低,约占群体总数0.2%的颜色突变体虾夷扇贝,其闭壳肌呈鲜艳的橘红色而不是普通的白色,这种现象在贝类包括扇贝中从未见过报道。本研究对颜色突变体虾夷扇贝的性别比、壳色等进行了观察和统计,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筛选性腺饱满的突变体闭壳肌虾夷扇贝雌雄各500只,及等量的白色闭壳肌虾夷扇贝对照,分别进行常规育种,养成扇贝在七月龄时便可观察到其闭壳肌颜色呈橘红色,比例为100%,对照组为0,结果表明闭壳肌颜色是稳定遗传的质量性状,可应用于育种。对22月龄的虾夷扇贝进行生长性状统计,结果表明在性状总重、软体重、柱重与对照组存在极显着差异,在性状壳长存在显着差异,橘红色闭壳肌虾夷扇贝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抗逆性实验证明,色素突变体虾夷扇贝的抗逆性较对照组高,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我们把该品种命名为“海大金贝”。2虾夷扇贝橘红色闭壳肌中主要色素的分离提纯与结构鉴定通过紫外-可见光全波长光谱扫描,在450nm处有明显吸收峰并呈现较明显的“三指峰”现象,初步确定橘红色闭壳肌中的色素为脂溶性类胡萝卜素。通过柱层析、高效液相等手段对橘红色闭壳肌中的主要类胡萝卜素进行了提取分离,分离提纯得到两种类胡萝卜素,并通过MS、1H-NMR和13C-NMR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3S,3’R)-3,3’-dihydroxy-7’,8’-didehydro-β,β-Caroten-4-one和(3S,3’S) -7,7’,8,8’-tetradehydro-β,β-Carotene-3,3’-diol,俗称pectenolone和pectenoxanthin是橘红色闭壳肌中的主要类胡萝卜素,这是国内外首次对虾夷扇贝闭壳肌中的类胡萝卜素进行提纯及结构鉴定。3虾夷扇贝类胡萝卜素的种类组成和累积变化规律建立了橘红色闭壳肌中类胡萝卜素的HPLC分析定量检测技术:色普柱为Agilent公司的Eclipse XDB-C18柱(200mm×4.6mm,i.d.5μm);进样体积,5μl ;流速1ml/min;检测波长450nm;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甲醇:二氯甲烷(V/V/V)=40:56:4并加入0.1%的BHT;分离时间为8min。利用上述方法对7、10、12、15、18、22月龄的虾夷扇贝橘红色闭壳肌进行了追踪分析,结果表明在快速生长的幼贝期,其闭壳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在性腺发育时期闭壳肌内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达到最高值,生殖期过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之降低;在11月份-次年2月份以积累pectenoxanthin为主,而在4月份-10月份以累积pectenolone为主;闭壳肌内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扇贝的大小无相关性,与生长阶段相关。利用HPLC法对橘红/白色闭壳肌虾夷扇贝各组织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在性腺、肝胰腺、外套膜、鳃丝中均含有类胡萝卜素pectenolone和pectenoxanthin,白色闭壳肌中未检测到类胡萝卜素,其中肝胰腺除上述两种类胡萝卜素外,还含有其他多种未鉴定的类胡萝卜素;在各组织中,雌性性腺、肝胰腺、鳃丝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较高;橘红色闭壳肌虾夷扇贝各组织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白色闭壳肌虾夷扇贝;雌性虾夷扇贝中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高于雄性。4累积类胡萝卜素对虾夷扇贝闭壳肌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本文对橘红色闭壳肌进行了常规HE染色切片观察,并未观察到异常现象;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橘红色闭壳肌在肌纤维类型及基质密度等方面有别于白色闭壳肌,在橘红色闭壳肌中有三种肌纤维,其中疏松型肌纤维为橘红色闭壳肌特有。另外,通过索氏提取法对橘红色闭壳肌和白色闭壳肌中的脂肪及脂肪酸进行了提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中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橘红色闭壳肌中的总脂肪含量略高于白色闭壳肌,脂肪酸中亚油酸、油酸在橘红色闭壳肌中的含量远大于白色闭壳肌中的含量,可能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代谢有关。氨基酸中除甘氨酸及脯氨酸外,橘红色闭壳肌中的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普通的白色闭壳肌且富含牛磺酸。5橘红色闭壳肌虾夷扇贝选育群的遗传结构分析对养成的F1群体通过SSR技术利用6对引物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并未发生大的遗传结构改变,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24对引物组合对橘红/白色闭壳肌虾夷扇贝群体进行了MSAP分析,结果表明,甲基化程度存在差异的位点46个,其中18个位点为甲基化或半甲基化位点,推测橘红色闭壳肌的发生可能与这些位点有关,它们调控了该性状的表达。

肖非[5](2009)在《新疆绵羊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及遗传多样性》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对新疆8个地方品种绵羊进行了资源调查,采集了各品种羊的耳组织和血液样本,提取其血液DNA,构建了新疆地方品种绵羊基因库或资源库;运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策勒黑羊、多浪和柯尔克孜羊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对策勒黑羊、多浪、柯尔克孜羊、塔什库尔干羊、和田羊、哈萨克羊、阿勒泰羊和巴什拜羊的种质资源与保种状况进行调查。策勒黑羊的保种工作主要是在策勒县策勒乡建立保种区,实行自群繁育,同时加强本地区品种选育工作,巩固和提高多胎性能。多浪羊保种工作主要是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的多浪羊种羊场进行,通过采用活畜原地保存和冷冻精液保存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保种工作,同时加强本品种选育工作。柯尔克孜羊、塔什库尔干羊、和田羊有核心群,但尽早建立原种场就可以很好的保护这一品种。哈萨克羊、阿勒泰羊由于盲目杂交现象严重,要进一步加大保种措施。巴什拜羊已在裕民县建立了保种场和基因库,因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2.分别随机采集了策勒黑羊、多浪羊、柯尔克孜羊、塔什库尔干羊、和田羊、哈萨克羊、阿勒泰羊、巴什拜羊的耳组织样、血样及部分冷冻精液样品。采用萨姆布鲁克等的方法,制备了各品种绵羊基因组DNA,其DNA片段平均大小在50kb以上。建成了国内较完整的地方绵羊品种资源库,包括新疆8个地方绵羊品种的基因库(收集DNA样本30~100份)、离体材料库(收集耳组织样本30~100份)和绵羊生殖细胞库(收集多浪羊的冻精颗粒)。分别保存于-80℃冰箱和-196℃的液氮中。3.本研究共对64对MseI和EcoRI引物组合进行多次重复筛选,其中均扩增出条带多且多态性百分率高、带型丰富、条带清晰的引物组合11对(E01/M02、E01/M07、E02/M02、E04/M01、E05/M05、E05/M08、E06/M02、E06/M04、E06/M05、E07/M03、E07/M08)。在3个地方绵羊品种中共检测到543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49.37条,变化范围在39-6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总数为54条,占扩增总带数的9.94%,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多态性带4.90条。4.用筛选出的11对E+3/M+3引物,对策勒黑羊、多浪和柯尔克孜羊基因组DNA进行AFLP扩增。根据AFLP分析结果,统计了每个引物组合在各品种中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和特异性条带,计算了3个绵羊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并构建了UPGMA聚类关系图。5.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3个地方绵羊品种种群划分为2类。3个地方绵羊品种均得到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结果与各绵羊品种的地理分布、现实状况相吻合。

李纪委,江玲霞,徐银学[6](2008)在《AFLP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阐述了AFLP在动物品种(品系)的鉴定与保护、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新基因的发现和DNA甲基化等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白瑞霞[7](2008)在《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评价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文中提出枣是原产我国的重要果树,种质资源极其丰富,遗传背景复杂。枣种质资源的研究涉及形态学、孢粉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经历了从形态多样性到DNA多样性的发展过程。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对枣种质资源的亲缘演化关系目前仍不很清楚,尤其在核心种质构建方面的研究几乎为空白。本研究应用AFLP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77份枣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枣的核心种质,为枣的分类、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保存提供了有力证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适合AFLP分析的枣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为改良CTAB法,在细胞核裂解之前,用CTAB-free缓冲液对叶片组织匀浆洗涤后再进行DNA提取,可有效克服多糖等次生代谢物质对提取的干扰;加大CTAB浓度,用3×CTAB作为裂解液;在用无水乙醇沉淀DNA之前,用高浓度NaCl再次分离多糖。粗提后的DNA经RNase处理去除RNA,氯仿/异戊醇抽提去除蛋白质,得到了基本无降解、无污染、高分子量的枣基因组DNA。2.从120对AFLP引物组合中选出17对谱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对177份枣种质资源进行扩增分析,共扩增出577条电泳谱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34条谱带,其中372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64.47%;其余205条谱带为所有材料共有,占35.53%。供试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61~1.000之间。圆铃与酥圆铃之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1.000;秤砣枣与酸枣1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761。3.构建了供试材料的AFLP指纹图谱,部分供试材料具有独有的特征带,其余材料可通过二歧分类法确定各自在AFLP图谱中的差异带,根据样品的特征带或差异带可区分开所有的供试材料。4.利用6对SRAP引物组合对177份枣种质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13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能扩增出19条谱带。其中51条带为所有材料共有,占45.13%;其余62条均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检出率为54.87%。供试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727~1.000之间。圆铃与酥圆铃,无头枣与襄汾圆枣,义乌大枣与南京枣,壶瓶酸与壶瓶枣,大马牙与葫芦长红,金丝小枣与金丝蜜,赞新大枣、赞皇大枣1与赞皇大枣2之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大,均为1.000;新疆小圆枣与永城长红,小平顶与核桃纹,小木枣与短果长红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均为0.727。5.采用UPGMA法对供试材料的AFLP数据、SRAP数据和AFLP与SRAP整合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与枣种质地理来源关系密切。6.基于AFLP和SRAP分析结果,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几组枣品种的亲缘演化关系:(1)酥圆铃与圆铃可能是同物异名;老婆枣可能是由核桃纹演化而来;延川狗头枣与圆铃的亲缘关系较近。(2)磨盘枣与圆铃枣品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近,是由圆铃枣演化而来。(3)宣城尖枣、义乌大枣与南京枣亲缘关系较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4)宁阳六月鲜、孔府酥脆枣和疙瘩脆亲缘关系较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5)葫芦长红与大马牙的亲缘关系极近;短果长红与其他长红枣品种群的品种的亲缘关系稍远。河南龙枣与河北龙枣亲缘关系极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是由长红枣演化而来;串铃与长红枣的亲缘关系较远,并不属于长红枣品种群。(6)大名布袋枣与尜尜枣亲缘关系较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7)金丝小枣品系间的差异是DNA水平的差异;天津快枣、二秋枣、缨络枣、郎家园枣、长木枣、小木枣、马铃脆和金丝小枣的关系较近,是金丝小枣品种群的组成部分;无核小枣是由金丝小枣演化而来。(8)馒头枣、沧县傻枣、大白铃、大瓜枣、大荔鸡蛋枣、溆浦鸡蛋枣、涪陵鸡蛋枣与临猗梨枣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测它们为同一近缘系。(9)敦煌大枣和临泽大枣亲缘关系极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10)临泽小枣和中宁小枣亲缘关系极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11)大王枣、薛城冬枣和雪枣的亲缘关系较近。(12)赞皇大枣株系间的差异是DNA水平的差异。(13)婆枣株系间的变异程度较大;泡泡红、串干、沙枣与婆枣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为同一近缘系。(14)灵宝大枣和屯屯枣的亲缘关系较近,差异应该属于品种内株系间的差异。(15)小平顶和朝阳圆枣的亲缘关系较近,为同一近缘系。(16)胎里红和三变红的亲缘关系较远,并不是同一个品种。(17)蒲城晋枣和耙齿枣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为同一近缘系。(18)稷山圆枣和柳罐枣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为同一近缘系。(19)茶壶枣与扁核酸的亲缘关系较近,推测茶壶枣可能是由扁核酸变异而来。(20)日出、红颜和福枣3个韩国品种与中国枣品种亲缘关系较近,3个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7.根据AFLP和SRAP数据整合后的聚类结果,对166个枣品种采用3种方法构建核心种质,比较了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表明采用逐步聚类法构建的枣核心种质代表性较好。枣核心种质包括50份资源,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的保留率基本在95%以上,核心种质能很好的代表初始种质。

陈丽梅[8](2008)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遗传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刺参EST-SSR分子标记的开发与评价利用公共数据库资源,在刺参EST数据库中查找包含微卫星的序列,开发了11个EST-SSR分子标记,并用采自烟台的30个刺参个体进行评价。所有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范围为3-10个。期望和观测杂合度值范围分别为0.378-0.870和0.077-0.690。11个位点中有8个位点由于纯合子过剩而显着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说明可能有大量的无效等位基因的存在。11个EST-SSR标记的开发,为刺参群体遗传以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遗传工具。2刺参养殖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北方5个刺参养殖群体和2个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8个位点中均检测到了很高的多态性。7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10.4-12.3和0.735-0.783。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北方养殖刺参与野生刺参相比,遗传多样性水平并没有出现显着的降低。说明经过20多年的养殖过程,中国北方的养殖刺参群体依然保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由于地理的隔离和养殖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养殖和野生群体之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Fst值范围为0.008-0.036,两个野生群体之间还没有产生显着的遗传分化(Fst = 0.008)。研究结果为刺参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保护以及选择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3刺参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用21个微卫星标记、37对AFLP标记,利用亲本和88个子代个体构建第一张刺参的遗传连锁图谱。除去偏分离标记,利用其它有效标记分别构建了刺参的雌性和雄性连锁图谱。雌性框架图谱有141个标记定位在17个连锁群上,覆盖基因组的长度为1291 cM,平均间隔为10.4 cM;雄性框架图谱有125个标记定位于18个连锁群上,覆盖基因组945.7 cM,平均间隔8.8 cM。刺参雌、雄框架图的覆盖率分别为77.6%和74.4%。该图谱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刺参QTL分析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的基础。4刺参线粒体遗传模式的研究为了研究线粒体在刺参中的遗传规律,对20组刺参家系亲本线粒体COI基因进行扩增,得到约540bp的片段。通过DGGE电泳技术从中筛选出5组亲本间存在差异的组合,将每组2个亲本和20个子代放在一起进行DGGE电泳分析,对其遗传模式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在来自这5组家系的100个后代中仅检测到母本的单倍型,刺参的线粒体遗传模式表现为典型的母系遗传。5 4种海参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及系统学研究采用PCR技术对山东荣成、长岛、俄罗斯和日本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黄乳海参(Holothuria fuscogilva),北大西洋瓜参(Cucumaria frondosa),二色桌片参(Mensamaria intercedens)的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了长度约为500 bp和540 bp的片段。通过统计变异位点,平均核苷酸差异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进行基因序列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在16S rRNA、COI基因片段中,长岛和荣成刺参序列差异最小,和日本刺参序列差异最大。刺参和其他三种海参种间序列差异远远高于种内差异。从Genbank中选取7条序列构建了NJ和ME系统树。两种基因片段的系统学分析都表明,刺参属和拟刺参属亲缘关系很近,可能有共同的起源。海参科未与同属于楯手目的刺参科聚类,而与枝手目瓜参科和沙子鸡科聚为一支,与形态学的分类不一致。本研究初步阐明了刺参和其他种类海参的系统发育关系。

陈胜[9](2008)在《安徽白山羊多胎性能相关分子标记的AFLP筛选》文中指出为了提高山羊繁殖性能,以增加山羊规模化生产的经济效益,为高繁殖力山羊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材料,以黄淮山羊的安徽地方类群(安徽白山羊)不同繁殖率群体为试验对象,进行了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析.试验设计了8条EcoRⅠ和8条TaqⅠ引物,共计64对引物组合,采集了10只高繁殖性能(连续3胎,每胎产4羔以上)的多胎安徽白山羊和10只低繁殖性能(连续3胎,每胎只产1羔)的安徽白山羊的耳组织样,构建了代表安徽白山羊高繁殖力和低繁殖力的两个池DNA,利用AFLP技术分析了安徽白山羊两个极端群体DNA水平的差异,以期获得与安徽白山羊多胎性能相关的分子标记,并通过这些分子遗传标记加快多胎安徽白山羊的选育进展,为安徽白山羊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AFLP技术适用于山羊基因组DNA的差异分析。实验AFLP图谱条带清晰、丰富,共获得32条差异片段,其中阳性差异片段24条,阴性差异片段8条。选择其中差异条带多、清晰的引物组合12对进行了重复实验,所获得的差异条带经过回收、TA克隆测序获得两条差异条带的序列信息,一条序列长374bp,另一条序列长254bp。所获得的两条差异条带序列经比对后发现374bp的序列存在同源序列,而254bp的序列没有同源序列.为验证AFLP分析所获得的序列能否作为安徽白山羊多胎性能的分子标记,实验根据比对结果针对374bp的序列,重新设计引物,并进行了PCR-RFLP分析验正。实验采集了104只安徽白山羊耳组织样,其中高产群12只,低产群14只,普通群78只。结果在安徽白山羊群体中发现两种基因型,其中AA型12只,AB型92只,没有发现BB型.高产群、低产群和普通群的AB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167,0.7123,0.9103和0.0833,0.2857,0.0897。高产群和普通群的AA基因型频率都比相应的低产群要低,可推测等位基因B对安徽白山羊高繁殖性能有正向作用,而A基因对安徽白山羊的繁殖性能有负向效应。

黄琼[10](2008)在《新疆甜瓜果实绿色条纹性状AFLP标记的初步筛选》文中指出甜瓜(Cucumis melo L.)是新疆有特色的重要经济作物,新疆甜瓜以其特有的优良风味和品质享誉国内外,且种质资源丰富。对于新疆甜瓜生产来说,选育优良品种是最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常规育种方法育种周期长且工作量大,不能满足目前生产需要。而分子标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为加快育种进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重要的农艺性状进行标记可更为准确快速,并对育种和基因克隆提供理论依据。建立合适的分子标记技术及辅助育种平台,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构建遗传图谱以及基因的定位克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在对甜瓜农艺性状进行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新疆甜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技术中的几个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成熟的适合新疆甜瓜的AFLP技术体系,并初步筛选了果实绿色条纹性状的AFLP标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反复试验,采用改进后的CTAB法提取的新疆甜瓜基因组DNA质量好,符合AFLP反应要求;2.通过对酶切时间及各步扩增中模板的稀释倍数等进行研究,建立了适于新疆甜瓜分析的AFLP银染技术体系。双酶切必须完全彻底,基因组DNA300ng用EcoR I和Mse I各3U,37℃酶切5h;连接产物稀释10倍用于预扩增;预扩增产物的稀释75倍后进行选择性扩增;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法检测多态性;3.利用64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对两亲本新疆甜瓜自交系k4-13和k4-15进行AFLP多态性分析。64对引物组合扩增条带总数为3622条,其中多态性带881条,占总条带数的24.3%。本研究筛选出扩增带型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14对;4.以新疆甜瓜自交系k4-13和k4-15配置杂交组合,构建F2代分离群体,通过AFLP-BSA技术初步筛选到果实绿色条纹性状的6个AFLP标记。本研究填补了新疆在甜瓜分子标记研究方面的空白,为新疆甜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创建了一个重要的技术平台,对新疆甜瓜优质品种选育具有指导意义,这将为新疆甜瓜功能基因的克隆和应用、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从而加快新疆甜瓜分子育种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二、AFLP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FLP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辽宁爪鲵(Onychodactylus zhaoermii)群体遗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辽宁爪鲵在爪鲵属中的分类地位
        1.1.2 辽宁爪鲵的研究现状
        1.1.2.1 生理生物学研究现状
        1.1.2.2 保护生物学研究现状
        1.1.2.3 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1.1.3 辽宁爪鲵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1.2 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应用的遗传标记
        1.2.1 等位酶蛋白质标记
        1.2.2 几种常见分子标记技术
        1.2.2.1 RFLP标记技术
        1.2.2.2 RAPD标记技术
        1.2.2.3 AFLP标记技术
        1.2.2.4 SSR分子标记
        1.2.2.5 SNP分子标记
    1.3 简化基因组技术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样本信息
        2.1.2 实验试剂
        2.1.2.1 试剂盒
        2.1.2.2 电泳试剂
        2.1.2.3 建库试剂
        2.1.3 实验器材
    2.2 实验步骤
        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2.2.2 文库构建
        2.2.3 上机测序
    2.3 统计分析
        2.3.1 数据处理
        2.3.1.1 原始序列数据处理
        2.3.1.2 测序数据统计及质量评估
        2.3.1.3 酶切概况
        2.3.1.4 捕获的酶切位点的片段数(Tags)统计
        2.3.2 构建SNP位点
        2.3.3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2.3.3.1 群体杂合度分析
        2.3.3.2 核苷酸多态性(π)分析
        2.3.3.3 分子方差分析(AMOVA)
        2.3.4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3.4.1 系统进化树分析
        2.3.4.2 主成分分析
        2.3.4.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GBS数据分析
        3.1.1 比对参考基因组
        3.1.2 SNP检测
        3.1.2.1 SNP检测质量分布
        3.1.2.2 SNP突变频谱
    3.2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2.1 群体杂合度分析
        3.2.2 核苷酸多样性(π)分析
        3.2.3 分子方差分析(AMOVA)
    3.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3.3.1 群体主成分分析
        3.3.2 群体结构STRUCTURE分析
        3.3.3 群体进化树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简化基因组测序法获取SNPs可行性分析
    4.2 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4.4 关于辽宁爪鲵的保护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分子遗传标记在绵羊育种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绵羊遗传育种现状
2 分子遗传标记种类及其在绵羊育种中的应用
    2.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2.1.1 RFLP技术原理
        2.1.2 RFLP技术在绵羊育种中的应用
    2.2 简单重复序列
        2.2.1 SSCP技术原理
        2.2.2 在绵羊育种中的应用
    2.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2.3.1 AFLP技术原理
        2.3.2 在绵羊育种中的应用
    2.4 单核苷酸多态性
        2.4.1 SNP技术原理
        2.4.2 在绵羊育种中的应用
    2.5 m RNA差异显示技术
        2.5.1 DD技术原理
        2.5.2 在绵羊育种中的应用
3 结语

(3)春石斛品种(系)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与转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 研究思路
    2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观赏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1 AFLP技术简介
        1.1 AFLP技术原理
        1.2 AFLP的操作流程
        1.3 AFLP的技术关键
        1.4 AFLP技术的改良进展
        2 AFLP技术在观赏植物品种研究上的应用
        3 AFLP技术在观赏植物辅助育种上的应用
        3.1 基于AFLP技术的观赏植物遗传图谱构建
        3.2 基于AFLP技术的观赏植物的相关基因定位
        4 兰科植物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第二章 植物乙烯生物合成调控和花色改良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摘要
        1 乙烯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1.1 ACC合成酶基因
        1.2 ACC氧化酶基因
        1.3 其它乙烯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
        2 植物花色及CHS基因
        2.1 植物花色的形成机理
        2.2 类黄酮生物合成
        2.3 CHS基因家族及CHSA基因
        3 兰花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3.1 兰花植物遗传转化研究的必要性
        3.2 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4 超声波在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上的应用
        5 荧光定量RT-PCR技术在转基因鉴定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AFLP的春石斛品种(系)间亲缘关系分析
        第一节 春石斛基因组DNA的提取技术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材与取样
        1.2 仪器与试剂、缓冲液
        1.3 DNA提取方法
        1.4 提取基因组DNA的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组DNA的提取质量和得率
        2.2 荧光AFLP检验
        3 讨论
        3.1 多糖及其他杂质的去除
        3.2 提取方法对DNA质量和浓度的影响
        第二节 春石斛品种(系)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筛选
        2.2 遗传多样性分析
        2.3 30个春石斛品种(系)的亲缘关系分析
        3 讨论
        3.1 遗传距离与品种(系)形态的关系分析
        3.2 品种(系)亲缘关系分析对育种的启示
        3.3 采用荧光AFLP技术的优点与不足
    第二章 春石斛的类原球茎(PLBs)再生与遗传转化研究
        第一节 超声波辅助诱导的春石斛类原球茎再生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步骤与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石斛类原球茎的诱导
        2.2 类原球茎和芽的增殖效率
        3 讨论
        第二节 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的CHS基因转化春石斛品种‘Sanya’的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CHS基因的表达载体
        1.3 农杆菌介导的类原球茎转化
        1.4 PCR检测
        1.5 Southern blot分析
        1.6 Real-time RT-PCR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2.2 PCR检测
        2.3 Southern blot检测
        2.4 荧光定量RT-PCR鉴定
        3 讨论
        第三节 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ASACC基因转化春石斛‘Sanya’的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ASACC基因的表达载体
        1.3 农杆菌介导的类原球茎转化
        1.4 GUS组织化学检测
        1.5 PCR检测
        1.6 Southern blot分析
        1.7 荧光定量RT-PCR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2.2 GUS基因的组织化学检测
        2.3 PCR检测
        2.4 Southern blot检测
        2.5 荧光定量RT-PCR鉴定
        3 讨论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4)虾夷扇贝橘红色闭壳肌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0 引言
    1 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分布和功能
        1.1 类胡萝卜素的结构
        1.2 海洋动物中类胡萝卜素的种类
        1.3 类胡萝卜素的存在形式和存在部位
        1.4 海洋动物中类胡萝卜素的功能
    2 类胡萝卜素的研究方法进展
        2.1 提取分离方法
        2.1.1 有机溶剂提取法
        2.1.2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法
        2.1.3 层析法
        2.1.4 高效液相色谱制备
        2.1.5 其他提取分离方法
        2.2 类胡萝卜素的结构鉴定方法
        2.2.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类胡萝卜素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2.2.2 质谱法在类胡萝卜素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2.2.3 核磁共振法在类胡萝卜素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2.3 类胡萝卜素的分析检测方法
        2.3.1 分光光度法
        2.3.2 色谱法
        2.3.3 差示扫描量热法
    3 类胡萝卜素与人类健康
        3.1 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
        3.2 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活性
        3.3 类胡萝卜素与细胞信号
        3.4 类胡萝卜素与癌症
    4 海洋动物育种研究进展
        4.1 常规育种方法
        4.2 数量遗传学育种方法
        4.3 生物技术育种方法
        4.4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
        4.5 综合育种方法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橘红色闭壳肌虾夷扇贝的发现及选育
    0 引言
    第一节 橘红色闭壳肌虾夷扇贝的发现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橘红色闭壳肌虾夷扇贝(海大金贝)的选择与繁育
        1 扇贝材料
        2 虾夷扇贝培养方法
        3 选育结果
    第三节 橘红色闭壳肌虾夷扇贝(海大金贝)生长、抗逆等生产性状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扇贝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海大金贝”的生长性能评价
        2.2 “海大金贝”的抗逆性评价
第三章 虾夷扇贝橘红色闭壳肌色素的分离提取与结构鉴定
    0 引言
    第一节 虾夷扇贝橘红色闭壳肌色素的初步鉴定和分离提取
        1 材料与方法
        1.1 扇贝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3 虾夷扇贝橘红色闭壳肌色素的初步推断
        1.4 虾夷扇贝橘红色闭壳肌色素的萃取
        1.5 虾夷扇贝橘红色闭壳肌色素的提取
        1.6 虾夷扇贝橘红色闭壳肌色素的纯度检测
        2 实验结果
        2.1 虾夷扇贝橘红色闭壳肌色素种类的初步推断
        2.2 虾夷扇贝橘红色闭壳肌色素的提取结果
        3 讨论
        3.1 本节采用的色素提取策略
        3.2 柱层析的柱压选择
    第二节 橘红色闭壳肌虾夷扇贝色素的结构解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化合物
        1.2 试剂与仪器
        1.3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3.1 pectenolone和pectenoxanthin结构解析
        3.2 关于pectenolone和pectenoxanthin
        3.3 对类胡萝卜素突变体的原因推测
第四章 闭壳肌中类胡萝卜素的种类组成和累积变化规律
    0 引言
    第一节 扇贝类胡萝卜素检测技术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扇贝材料
        1.2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1.3 虾夷扇贝闭壳肌类胡萝卜素的浸提条件确定
        1.4 HPLC条件的确定
        1.5 标准曲线制作过程中类胡萝卜素浓度设定的选择
        2 实验结果
        2.1 虾夷扇贝闭壳肌类胡萝卜素的浸提条件确定
        2.2 HPLC条件的确定
        2.3 类胡萝卜素浓度的定量
        3 讨论
    第二节 突变体闭壳肌中类胡萝卜素组成、累积及时空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扇贝材料
        1.2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1.3 实验步骤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3.1 发育阶段对类胡萝卜素累积的影响
        3.2 品系对类胡萝卜素累积的影响
        3.3 个体大小对虾夷扇贝类胡萝卜素的累积无相关性
    第三节 虾夷扇贝体内不同组织类胡萝卜素组成和含量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扇贝材料
        1.2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1.3 实验步骤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累积类胡萝卜素对虾夷扇贝闭壳肌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0 引言
    第一节 突变体闭壳肌的形态学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1.1 扇贝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3 石蜡切片制作步骤
        1.4 超薄电镜切片的制作和观察
        2 实验结果
        2.1 类胡萝卜素突变体闭壳肌的组织切片观察
        2.2 类胡萝卜素突变体闭壳肌超薄切片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突变体虾夷扇贝闭壳肌脂肪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扇贝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3 脂肪的提取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脂肪含量
        2.2 脂肪酸含量分析
        3 讨论
    第三节 突变体虾夷扇贝闭壳肌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扇贝材料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橘红色闭壳肌虾夷扇贝选育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0 引言
    第一节 橘红色闭壳肌虾夷扇贝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扇贝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试剂及SSR引物
        1.5 DNA提取及PCR反应
        1.6 PCR产物的检测
        1.7 等位形式大小的确定
        1.8 遗传多样性分析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虾夷扇贝橘红色闭壳肌群体的MSAP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试剂及主要溶液
        1.4 MSAP接头及引物
        1.5 DNA提取
        1.6 MSAP分析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5)新疆绵羊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及遗传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主要符号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畜禽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资源保护
        1.1 畜禽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1.2 国内外遗传资源保护现状
        1.3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4 畜禽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2 畜禽遗传多样性保存的理论与方法
        2.1 畜禽遗传多样性保存理论
        2.2 畜禽遗传多样性保存方法
    3 畜禽遗传多样性的评估方法
        3.1 体型外貌的遗传多样性
        3.2 血液蛋白多态性
        3.3 细胞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3.4 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
    4 绵羊的起源与进化
    5、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方法
        5.1 原产地品种资源保护
        5.2 异地生物技术品种资源保护
        5.3 其他生物技术保种方式
第二部分 实验
    实验一 新疆地方绵羊品种资源调查及保护概况
        1 新疆地方绵羊品种资源的调查
        2 8个地方绵羊品种资源保护现状
        3 新疆地方绵羊品种保种工作采用的形式及建立相应基因库的方案
        4 讨论
    实验二 3个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药品及试剂配制
        1.4 接头及PCR引物
        2 试验方法
        2.1 绵羊基因组DNA的提取
        2.2 池DNA的构建
        2.3 酶切、连接
        2.4 预扩增
        2.5 选择性扩增
        2.6 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7 硝酸银染色
        2.8 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绵羊基因组DNA的提取
        3.2 酶切连接
        3.3 预扩增
        3.4 选择性扩增
        3.5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
        3.6 3种地方绵羊的遗传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
        4 讨论
        4.1 绵羊基因库或资源库的构建
        4.2 适于绵羊AFLP分析的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提取
        4.3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选择和组合
        4.4 引物和接头的设计
        4.5 酶切连接
        4.6 AFLP中PCR反应条件
        4.7 PCR产物检测
        4.8 3个绵羊品种的亲缘关系
        4.9 AFLP技术在地方绵羊品种研究的可行性
结论
    1. 新疆地方绵羊品种保种工作及基因库的构建
    2. AFLP技术在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3. 3个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导师评阅表

(6)AFLP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品种 (系) 的鉴定与保护
2 构建遗传图谱和QLT定位
3 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
4 性别鉴定
5 新基因的发现
6 参与甲基化的研究
7 结语

(7)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评价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枣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1 枣种质资源的起源与演化
        1.1.2 枣种质资源的分布
        1.1.3 枣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
        1.1.4 枣种质资源的评价
        1.1.5 枣种质资源的分类与鉴定
        1.1.6 枣种质资源的创新
    1.2 植物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1.2.1 核心种质的概念、特征
        1.2.2 核心种质的构建
        1.2.3 核心种质的应用
        1.2.4 核心种质研究概况
        1.2.5 木本植物核心种质的构建
    1.3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1.3.1 AFLP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1.3.2 AFLP技术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1.4 SRAP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1.4.1 SRAP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1.4.2 SRAP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1 主要仪器
        2.2.2 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枣基因组DNA的提取
        2.3.2 模板DNA纯度和浓度检测
        2.3.3 AFLP分析
        2.3.4 SRAP分析
        2.3.5 扩增产物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2.3.6 凝胶银染程序
        2.3.7 引物筛选
        2.3.8 结果统计与数据分析
        2.3.9 供试枣品种核心种质的构建
    2.4 试剂配制
3 结果与分析
    3.1 枣基因组DNA的提取
    3.2 供试材料的AFLP分析
        3.2.1 AFLP引物筛选
        3.2.2 枣种质的AFLP分析
        3.2.3 基于AFL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2.4 基于AFLP标记的聚类分析
    3.3 供试材料的SRAP分析
        3.3.1 多态性分析
        3.3.2 遗传相似性分析
        3.3.3 基于SRAP标记的聚类分析
    3.4 AFLP和SRAP数据的综合分析
        3.4.1 AFLP和SRAP在枣种质间扩增结果的比较
        3.4.2 AFLP和SRAP聚类分析结果的比较
        3.4.3 AFLP和SRAP数据在枣种质分类中的综合利用
    3.5 供试枣品种核心种质的构建
        3.5.1 枣核心种质构建方法
        3.5.2 各样本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3.5.3 取样比例的确定
4 讨论
    4.1 AFLP和SRAP标记在枣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4.2 枣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4.3 几组枣品种或品系的亲缘演化关系
        4.3.1 酥圆铃、核桃纹、老婆枣、大柿饼枣、延川狗头枣、圆铃新1号与圆铃的关系
        4.3.2 磨盘枣与圆铃枣品种群的关系
        4.3.3 义乌大枣、南京枣和宣城尖枣的关系
        4.3.4 宁阳六月鲜、孔府酥脆枣和疙瘩脆的关系
        4.3.5 龙枣和长红枣品种群的关系
        4.3.6 串铃和长红枣品种群的关系
        4.3.7 大名布袋枣与尜尜枣的关系
        4.3.8 几个枣品种和金丝小枣品种群的关系
        4.3.9 馒头枣、大荔鸡蛋枣、涪陵鸡蛋枣、临猗梨枣等的关系
        4.3.10 敦煌大枣和临泽大枣的关系
        4.3.11 临泽小枣和中宁小枣的关系
        4.3.12 大王枣、薛城冬枣、雪枣的关系
        4.3.13 赞新大枣和赞皇大枣的关系
        4.3.14 泡泡红、串干、沙枣、新乐大枣和婆枣的关系
        4.3.15 灵宝大枣和屯屯枣的关系
        4.3.16 小平顶和朝阳圆枣的关系
        4.3.17 三变红和胎里红的关系
        4.3.18 蒲城晋枣和耙齿枣的关系
        4.3.19 稷山圆枣和柳罐枣的关系
        4.3.20 茶壶枣和扁核酸的关系
        4.3.21 韩国枣品种的亲缘关系
    4.4 枣的种下划分
    4.5 枣核心种质的构建
        4.5.1 构建核心种质的数据
        4.5.2 核心种质的取样比例
        4.5.3 核心种质构建的取样方法
        4.5.4 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多样性和实用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录

(8)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遗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生生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1 常用DNA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水生生物中的研究现状
        1.2 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生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3 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生生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2 水生动物遗传图谱的构建
        2.1 作图原理
        2.2 遗传图谱的构建
        2.3 遗传图谱的应用
        2.4 水生动物遗传图谱构建的进展
    3 刺参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3.2 染色体技术
        3.3 多倍体诱导
        3.4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EST-SSR 标记筛选和特性分析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材料
        1.2 DNA 提取
        1.3 刺参ESTs 中微卫星序列的筛选及引物设计
        1.4 PCR 扩增与多态性检测
    2. 结果
        2.1 EST-SSRs 筛选结果
        2.2 EST-SSRs 遗传特性分析
    3. 讨论
        3.1 EST 标记的开发现状与刺参EST 标记特征分析
        3.2 EST-SSRs 的多态性
        3.3 刺参EST-SSRs 的应用前景
第三章 中国北方刺参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DNA 提取和微卫星分析
    2 结果
        2.1 刺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2.2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3 讨论
        3.1 刺参群体中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
        3.2 刺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3.3 刺参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第四章 刺参遗传图谱的构建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材料
        1.2 基因组DNA 的提取
    2 AFLP 分析和微卫星分析
        2.1 AFLP 标记分析
        2.2 微卫星标记分析
        2.3 数据统计和遗传图谱构建
        2.4 图谱长度和覆盖率
    3 结果
        3.1 AFLP 标记和微卫星标记
        3.2 连锁图谱的构建
        3.3 图谱的长度和覆盖率
        3.4 AFLP 和微卫星标记的分布
    4 讨论
        4.1 AFLP 和微卫星分子标记在遗传图谱中的应用
        4.2 标记的偏分离现象
        4.3 刺参的连锁图谱
        4.4 AFLP 标记的分布
第五章 刺参线粒体遗传模式的研究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单对交配刺参家系获得
        1.2 DNA 模板提取
        1.3 PCR 扩增
        1.4 DGGE 电泳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刺参线粒体遗传模式初步探讨
        3.2 DGGE 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第六章 4 种海参165 RRNA 和COI 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及系统学研究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4 种海参165 r RNA 基因序列分析
        2.2 4 种海参COI 基因序列分析
        2.3 基于165 rRNA 和COI 基因片段的系统树的构建
    3 讨论
        3.1 4 种海参165 rRNA、COI 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
        3.2 几种海参的系统学研究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致谢

(9)安徽白山羊多胎性能相关分子标记的AFLP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安徽白山羊简介
        1.1 地理分布
        1.2 外貌特征
        1.3 生产性能
    2 AFLP技术简介
        2.1 AFLP技术原理
        2.2 AFLP反应流程与方法
        2.3 AFLP技术特点
        2.4 AFLP技术关键
    3 AFLP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3.1 动物品种(系)的鉴定与保护
        3.2 构建遗传图谱和QTL定位
        3.3 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
        3.4 性别鉴定
        3.5 新基因发现
        3.6 甲基化的研究
    4 PCR-RFLPs技术原理
    5 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5.1 国外家畜多胎性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5.2 国内家畜多胎性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第二章 实验一 安徽白山羊多胎性能相关分子标记的AFLP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分组
        1.4 凝胶电泳检测
        1.5 池DNA构建及模板DNA稀释
        1.6 AFLP分析流程
        1.7 差异片断回收、克隆及测序
        1.8 差异片断序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本DNA的检测
        2.2 基因组DNA的酶切及人工接头的连接
        2.3 预扩增
        2.4 64对引物选择性扩增初步筛选结果
        2.5 差异条带的引物组合的再扩增与重复性验证
        2.6 差异片断的回收和克隆
        2.7 差异片断序列分析
    3 讨论
        3.1 AFLP标记技术与山羊遗传育种研究
        3.2 影响AFLP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三章 实验二 安徽白山羊多胎性能AFLP差异序列的RFLP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组DNA检测
        2.2 酶切结果与相关性分析
        2.3 差异序列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3 讨论
        3.1 实验操作技术的优化
        3.2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问题
        3.3 存在问题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新疆甜瓜果实绿色条纹性状AFLP标记的初步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遗传标记技术概述
        1.1 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s)
        1.2 细胞学标记(Cytological markers)
        1.3 生化标记(Biochemical markers)
        1.4 DNA 分子标记
        1.4.1 RFLP 标记
        1.4.2 RAPD 标记
        1.4.3 AFLP 标记
        1.4.4 SCAR 标记
        1.4.5 SSR 标记
        1.4.6 ISSR 标记
        1.4.7 VNTR 标记
        1.4.8 RGA 标记
        1.5 几种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比较
    2 AFLP 标记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2.1 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2.2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鉴定
        2.3 构建分子遗传连锁图谱
        2.4 品种鉴定和指纹图谱构建
        2.5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2.6 QTL 定位
    3 分子标记在甜瓜上的应用和国内外研究进展
        3.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3.2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3.3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3.4 品种和种子纯度鉴定
    4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部分 实验
    第一章 新疆甜瓜AFLP 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试剂及主要仪器
        1.1.1 植物材料
        1.1.2 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新疆甜瓜基因组DNA 的提取
        1.2.2 DNA 浓度与质量测定
        1.2.3 AFLP 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1.2.4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2.5 银染
        2 结果与分析
        2.1 甜瓜基因组DNA 的纯度和质量
        2.2 影响AFLP 技术的因素
        2.2.1 酶切时间对酶切效果的影响
        2.2.2 连接产物的稀释倍数
        2.2.3 预扩增产物的稀释倍数
        2.3 新疆甜瓜AFLP 技术体系的建立
        2.3.1 基因组DNA 的酶切
        2.3.2 接头的连接
        2.3.3 预扩增
        2.3.4 选择性扩增
        2.3.5 变性PAGE 电泳及银染
        3 讨论
    第二章 亲本间多态性引物组合的筛选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亲本
        1.1.2 试剂和仪器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新疆甜瓜果实绿色条纹性状AFLP 标记的初步筛选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基因组DNA 提取
        1.2.2 果实性状鉴定
        1.2.3 BSA 法建池
        1.2.4 AFLP 标记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F_2 代基因组DNA 的提取
        2.2 果实性状鉴定
        2.3 以k4-13×k4-15 的F_2 群体为材料的AFLP-BSA 结果分析
        3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语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AFLP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辽宁爪鲵(Onychodactylus zhaoermii)群体遗传学研究[D]. 张秀惠.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2]分子遗传标记在绵羊育种中的研究进展[J]. 哈尼克孜·吐拉甫,吴伟伟,徐新明,付雪峰,黄锡霞,石刚,田可川. 新疆畜牧业, 2017(03)
  • [3]春石斛品种(系)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与转基因研究[D]. 郑泉.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4]虾夷扇贝橘红色闭壳肌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D]. 李宁.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5]新疆绵羊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及遗传多样性[D]. 肖非. 石河子大学, 2009(02)
  • [6]AFLP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李纪委,江玲霞,徐银学.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1)
  • [7]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评价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D]. 白瑞霞.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8]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遗传学研究[D]. 陈丽梅.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2)
  • [9]安徽白山羊多胎性能相关分子标记的AFLP筛选[D]. 陈胜.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10]新疆甜瓜果实绿色条纹性状AFLP标记的初步筛选[D]. 黄琼. 新疆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AFLP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