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你会给宝宝“压岁钱”吗?

春节期间,你会给宝宝“压岁钱”吗?

一、春节,你准备给宝宝“压岁钱”吗(论文文献综述)

刘娅云[1](2021)在《“金珠子”:山西小米的饮食人类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食物,不仅仅是维持人体机能最基础的保障,其饮食文化、餐桌礼仪、宗教禁忌、等级身份等更是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透过食物这扇窗,更能真切地了解当地人是如何就地取材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食物,一步步发展成为人们的地域身份。在食用的过程中,人类又是如何将文化一层一层加诸在食物身上,赋予其更多的象征意义,甚至通过这个“物”来达到心理层面的身份认同。中华文明三千年,小米的驯化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近万年的历史。山西一直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其地质地貌沟壑纵横,也为小米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沃土。山西人不仅爱吃醋,也爱吃小米。本研究主要以沁县为田野点,以沁州黄小米为研究对象,从饮食人类学整体论的学科视角出发,主要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作为山西小米代表的沁州黄进行历史的追溯、文化的阐释以及最终所达到的地域认同。绪论部分主要包括选题缘起、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饮食人类学相关研究的回顾发现,食物作为一种中介来探析族群背后的文化性已成为常态。人类学中对于小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台湾地区,大陆地区学者从人类学视角进行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本文便从此研究角度出发,以小米作为媒介来探寻其背后的地方文化及身份认同。第一章主要是田野点概括。首先是对山西省的整体情况进行介绍,进而了解山西地区谷子的种植情况。其次是介绍田野之行到达的第一个目的地——山西沁县,介绍了沁县的历史沿革以及初到田野点的所见所闻所思。最后是沁州黄小米的原产地——檀山村,介绍了檀山村的现况以及村名的来源和传说故事。第二章主要是梳理小米的历史。首先是中国小米的历史,包括小米最早被驯化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传播的过程。其次是山西小米的历史,从最早期的人类活动踪迹到流传至今的神农教耕生谷到后期考古文物的出土,来追寻山西小米的起源以及在不同朝代的发展变化。最后是笔者最终的田野点——檀山村的历史和沁州黄小米的相关传说。第三章主要是从小米的种植、食用、加工三个方面来展现小米的社会生命史。在不同的阶段体现出当地人的地方性知识以及在社会变迁中小米所扮演的角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赋予小米不同的文化意义以及对于小米的不同认知。第四章主要是剖析沁县人如何通过小米这个媒介来达到一种身份认同。从日常的生活惯习着手,折射出漂泊在外的人通过想念家乡的小米粥来达到对于地方认同的阐释。通过本地人一日三餐离不开小米的饮食结构来体现小米对于当地人的重要性,以及外地人移民当地以后如何形成身体上对小米的依赖。通过身体适与不适以及心理的认知从而达到一种对地方文化以及沁县人身份的认同。

滕肖澜[2](2020)在《心居》文中指出一清晨六点,顾士宏推着那辆老式的凤凰自行车,走出单元门。初冬天气,早晚已凉得很了,夹克衫里只穿件长袖T恤,有些抵不住,脖子一缩,把领口那粒扣子系紧。环保袋往车龙头上一套,骑上去。遇见邻居,老远便打招呼,"顾老师,这么早买小菜啊!"他忙不迭点头,腾出一只手挥动着,一笑,嘴角的皱纹挤出来,"礼拜六老规矩,聚餐。"

时涛[3](2020)在《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时代背景下造就的特殊弱势群体,庞大的民工潮造就了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其中绝大部分是隔代监护,因此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由于家庭养育功能的缺乏导致他们比其他儿童需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压力甚至逆境,随之而来留守儿童问题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随着积极心理学的问世,学者将研究视角从问题视角转向从个体优势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即优势视角来理解生活,通过挖掘自身潜力,以积极心态面对逆境。学者把儿童战胜不良生活事件等逆境的力量称之为抗逆力,强调对弱势群体中积极因素的作用。正视逆境,唤醒内心深处沉睡的抗逆力,激活生命之潜能,并调动内外资源来积极应对,就有可能得到良好适应结果。总之,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是一个时代背景下造就的特殊弱势群体,他们处于不利的生活环境之中,抗逆力理论提供了帮助他们藉以克服困境、健康成长的介入视角。这也正是本研究的目的和价值所在。研究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借助优势视角的抗逆力理论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终极目标是提出抗逆力的提升方案,服务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1.以隔代抚养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主观能动的社会群体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在留守条件下的生活建构,借助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他们的个体特质与外部环境生态系统中的风险和保护因素如何进行交互作用,进而揭示其抗逆力的生成和发展;2.通过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研究建构抗逆力的理论假设,通过对问卷调查资料的定量分析抗逆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抗逆力的提升策略方案,以期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抗逆力培育提供借鉴。资料与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资料来源首先,选择在宁阳县蒋集镇开展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访谈全程录音,并转录成文本资料。访谈对象包括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老师和邻居,被访留守儿童合计37人,达到理论饱和。然后,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的一手资料进行定量研究。本次调查采用4阶段的概率与规模成比例(PPS)抽样方法,在全省抽取了 7个县市区作为样本调查现场,每个县市区抽取1所初中和1所小学,按照学校规模、年级、班级数量抽取行政班,然后按照留守和非留守儿童1:1的比例抽样。本次调查样本儿童共计4191人,其中农村儿童3447人,城市儿童744人;男生2085人,女生2106人;留守儿童有2191人,非留守儿童2000人。在样本留守儿童中,单独妈妈监护的1324人,占60.43%;单独爸爸监护的145人,占6.62%;隔代监护的722人,占32.95%。2.研究方法设计半结构访谈提纲,通过定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访谈文本资料,可视化文本云分析热词,通过三级编码建构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的理论模型,然后提出研究假设。编制抗逆力评测量表和调查问卷,信度检验的克隆巴赫α系数和Guttman折半系数均超过0.7,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通过了检验,说明量表设计较好。通过纸质问卷和问卷星等工具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清洗完数据后,借助Prism 7,ArcGIS 10.0,GeoDa 1.4.6进行绘图;借助Nvivo 1.2、ywordle2.0分析软件进行定性分析和可视化文本云分析;借助SPSS 22.0进行描述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构建有序回归模型,借助Amos 22.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抗逆力生成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1.留守儿童总体规模呈下降趋势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就读人数从2010年的2271.51万人下降到2017年的1550.56万人,山东省的从2012年的111.07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8.99万人,教育口和民政口的数据存在出入。总规模的下降,一部分是由于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另一原因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政策,鼓励母亲在家照顾子女,这部分留守儿童将不计算在内。2.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比例呈下降趋势2018年,全国摸底排查出的697万留守儿童中的96%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顾;2016年,山东省摸底排查的14.2万留守儿童中的94.72%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2019年,本次调查的样本留守儿童2191人,其中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有722人,占留守儿童总样本量的32.95%。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比重的变化,也反映出国家关爱体系的落实情况,鼓励母亲在家照顾子女成果显着,这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3.“留守”是抗逆力生成的风险因素4191个样本儿童的抗逆力总水平均值为4.055分,高于留守儿童的3.974分,低于非留守儿童的4.143分。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总水平及其5个因子的水平均值较总样本儿童及非留守儿童的为最低,非留守儿童的水平均值为最高,从而说明“留守”是影响抗逆力水平的一个风险因素。4.个体人口学特征对抗逆力水平的影响显着(1)城乡差异: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的城乡差异不显着;(2)性别差异:农村留守女童的抗逆力水平比男童要高;城市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的性别差异不显着;(3)年龄差异: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总水平”均值在义务教育阶段呈现“M”型发展变化趋势,小学低年级的低,四年级达到一个高点后五年级有下降,初中到高年级后也下降;一年级、五年级和九年级出现在低点,且九年级为最低。(4)独生子女差异:分城乡和性别时,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的独生子女差异不显着。(5)个人期望:农村留守儿童较城市的有更高的教育期望,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理想,抗逆力水平更高;职业期望最高的是“教师、医生、律师”;绝大多数希望待在大城市,向往很优越、更便捷、更发达的大城市生活,他们拥有更高的抗逆力水平。(6)兴趣爱好:根据自身性格,留守女生积极培养“声乐/唱歌/舞蹈/表演”和“绘画/动漫”的兴趣爱好,留守男生积极培养“绘画/动漫”和“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通过这些兴趣爱好可以增加跟同伴交流的机会,增强友谊,同时提升自信。但也未必是爱好越多越好,重点培养2-3种为最佳。5.留守状况对抗逆力水平的影响显着(1)留守时长:分离1-2年是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依恋的一个关键时期,对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影响最为显着,2年后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依恋将下降。(2)团聚频率:随着与父母团聚时间间隔缩短、团聚频率增加,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总水平随之上升,但与父母“一年相聚一次”是个拐点。(3)打工距离:对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影响显着,但也并非打工距离越远抗逆力水平就越低,父母在外县打工的比在外省的抗逆力水平更低,对留守男童的影响大于留守女童。6.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并非最低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均值与其他监护类型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行为、健康等的发展并没有文献中描述的那么差。但是受祖辈监督和辅导能力的限制,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学业等级均值较其他监护类型的为最低。7.抗逆力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网络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引起的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留守女生比留守男生要反应敏感;家庭关系与抗逆力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家庭关系越好,抗逆力水平越高;“民主型”养育方式下的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高;家庭期望与个人期望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父母的人力资本属性影响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尤其是学业适应能力,父母在“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上的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并非最高的,“高中”水平反而更高一些;父母的职业类别是“机关事业企业领导管理层”的,其抗逆力总水平普遍偏低。学校网络支持:学校网络支持与抗逆力总水平及其5个因子各指标之间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学校作为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规范的学校管理、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的鼓励和赞许能够提升留守儿童的学校认同感,从而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找到学校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对抗逆力形成有促进作用。社区网络支持:社区网络支持与抗逆力水平的Spearman等级相关显示存在正相关关系。社区完善的社区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社区组织的关心支持、邻里之间关系和睦,民风淳朴,留守儿童能找到社区安全感和归属感,对抗逆力形成有促进作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社会生态系统中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因素是家庭支持系统(标准化路径系数0.87),其次是个体特质系统(标准化路径系数0.34),再次是学校支持系统(标准化路径系数0.20),最后是社区支持系统(标准化路径系数0.15)。主要结论1.基于优势视角的抗逆力理论研究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生活建构更有积极意义。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可以挖掘抗逆力生成的逻辑理论建构。2.“留守”是抗逆力生成的风险因素,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较非留守儿童的为低。分离1-2年是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依恋的一个关键时期,对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影响最为显着。女生较男生更容易克服与父母分离的影响,较快得到适应。3.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均值与其他监护类型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受祖辈监督和辅导能力的限制,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学业等级均值较其他监护类型的为最低。4.微观系统(个体特质)是抗逆力生成的核心要素,中观系统(家庭)、外部系统(学校)、宏观系统(社区)等环境生态系统都是抗逆力生成的外部保护因素。其中,家庭支持在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体特质,是抗逆力生成的核心基础;再次是学校支持、同伴支持和社区支持,是抗逆力生成的重要的保护因素,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抗逆力提升策略要实现留守儿童服务的整合传递机制,需要各系统服务围绕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展开,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形成有利于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发展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氛围,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服务体系,从而帮助其提升抗逆力水平。整合形成“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服务整合传递系统”,并在其指导下提出抗逆力提升策略方案:1.个体抗逆力提升策略:培育积极人格,提高留守儿童的乐观感;积极融入环境,培养留守儿童的归属感;注重情绪调节,提升留守儿童的效能感;将拓展训练引入到抗逆力提升策略中,发挥体验式培训的独特优势,促进留守儿童挑战自我,塑造自信,团结协作的精神力和意志力,提升其抗逆力水平。2.家庭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加强亲子情感沟通;营造和睦家庭关系;优化外出务工策略。3.学校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提升教育理念;培养教育生态;加强师生沟通;加强家校沟通;补齐师资队伍;增设抗逆课程;构建抗逆文化。4.社区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营造安全友善社区环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构建管护关爱联动机制;开展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完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5.社会宏观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落实政策指导,关爱落到实处;发展地方经济,倡导就近就业;开展就业培训,搭建服务平台;规范传播媒介,净化舆论氛围。创新与不足1.创新点(1)研究视角的突破。以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这一主观能动的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以优势视角的抗逆力理论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具有积极意义。(2)评测量表的突破。在扎根理论建构的基础上,整理、总结并规范了基于我国文化传统的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评测量表,并通过信效度检验。(3)研究方法的突破。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综合应用,尤其是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可视化词云分析在访谈资料中的应用;首次将拓展训练引入到抗逆力提升策略中。2.不足由于自身理论水平、知识储备、研究视野、方法运用等的制约,研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研究数据属于截面数据,无法从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开展队列研究。深度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2)研究结论均是借助一手调查数据资料得出的,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3)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理论建构模型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王曦[4](2020)在《湖南永州话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市区内使用语言为永州话。本文以湖南永州话为研究对象,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地描写永州话的语音、词汇与语法,从而反映永州话的语言面貌,揭示其语言特点。全文共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材料来源。第二章为永州话语音研究,包括音系、变调、声韵配合规律、永州话与中古音的对应关系、永州话音系与北京话音系的比较以及文白异读。第三章主要描写了永州话词汇,该章从音节特点和构词特点两方面描写永州话的词汇特点,从古语词、创新词及借词三方面分析了永州话的来源。第四章分为三小节,第一节为词法,包括重叠、词缀及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第二节为虚词,主要描写了代词、量词、副词以及介词等;第三节从被动化、双及物结构、比较结构、词内语序以及疑问句等方面分析了永州话的句法结构。第五章将永州话与全州话、桂林话、邵阳话进行了比较,比较涉及语音、词汇及语法现象。永州话的归属问题历来存在着争议,故第六章主要讨论永州话的归属问题。第七章总结全文。

周李立[5](2019)在《所有与唯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李唯一每年都回成都老家过署假。正值叛逆年龄的他从县城离家出走,并设法留在成都。星月巷的拆迁让他看到机会,但由此带来的利益分配冲击了李家的既有格局。他独自在新居等待远方的朋友,盼来的却是来看望他的父亲。在这个雨夜,共处一室的父子终要应对内心的不合,久远的隔膜让他们无法顺畅交流,只将误解层层加深……小说指向独生子女时代的父子关系,呈现了两代人爱与被爱之间的错位,以及由此引起的情感纠结和理解突围。

王欢[6](2019)在《4~5岁幼儿音乐戏剧活动开展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幼儿音乐戏剧活动是非常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但由于活动过程中教师干预过多,导致儿童自主性欠缺。本研究主要探讨以儿童主动参与建构为核心的幼儿音乐戏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尝试解决在开展幼儿音乐戏剧活动中儿童自主性不足的问题,并梳理出4~5岁幼儿音乐戏剧活动的实施过程,分析其组织方式,归纳提炼教师的指导策略。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C市W幼儿园中(3)班为研究对象,针对幼儿音乐戏剧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配班教师合作,协商制定并实施活动方案,通过四轮行动研究最终解决“教师可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幼儿自主地开展音乐戏剧活动”的问题。第一轮行动研究为调整区域材料投放、引导幼儿迁移集体活动经验;第二轮行动研究为自制所需道具、丰富幼儿的表演经验;第三轮行动研究为提高自制道具的能力、学习记录剧情制作剧本;第四轮行动研究为竞选解决争抢角色问题、梳理网络图学会安排整体活动。经过四轮实践,在班级小剧场活动中,教师终于真正退位,幼儿能自主地开展音乐戏剧活动,达到了研究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次研究给予了幼儿儿更多的自主空间,激发了幼儿的参与主动性;提升了幼儿语言表达、肢体表现、想象创编、合作协商等多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支持4~5岁幼儿音乐戏剧活动开展的教育建议:教师应真正落实“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儿童观,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和时间,放手让他们自己选择音乐、创编剧情、制作道具、分配任务、合作表演等;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幼儿在音乐戏剧活动中的行为,了解投放的音乐、道具、替代材料等是否合适;追随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根据地方特色节日、季节特征、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歌曲、童话故事等来选取音乐戏剧活动的内容;灵活地使用支持策略,从经验、材料、神情动作、道具剧本等多方面支持幼儿自由自主地开展音乐戏剧活动;对音乐戏剧活动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介入指导的时机、指导策略的运用等进行及时有效地反思,优化音乐戏剧活动指导策略。最后,研究者对整个行动研究进行反思,发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本刊编辑部,兰心[7](2019)在《6大攻略应对亲子关系小考验》文中研究说明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临啦!挂灯笼,贴春联,欢欢喜喜过大年;看春晚,发红包,热热闹闹吃饺子!平时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家人,在春节假期得以团聚;一年未曾谋面的亲朋好友,在春节假期来往走动。在欢乐的同时,春节的7天假期也给亲子关系造成了一些小混乱:忙于家务和应酬的父母,往往分身乏术,难以陪伴孩子;平时立好的规矩和养成的习惯,孩子不想再遵守;招待客人和出门拜年时,父母特别期待孩子懂礼貌,也更容易被孩子的失礼甚至哭闹所激怒;而压岁钱的归属问题,也让孩子对父母的意见多多……怎么能够既不破坏过年的气氛,又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亲密呢?本期策划,我们针对春节期间最常见的6个亲子难题提供最实用的攻略,让你和孩子安心快乐过大年!

孙睿[8](2017)在《三十而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北京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该届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第一章叛逆父亲杨树林人没有不叛逆的,甭管大人还是小孩,男人还是女人。叛逆,不过是表现得与众不同一点儿,有时候是无意的,比如人处在青春期时的一些表现;有时是故意的,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像杨树林,五

张新平[9](2017)在《昨夜西风》文中研究指明一王大强是一个从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这一点发现让宋晓婉亦喜亦忧。喜的是,她喜欢这种意外的惊喜,喜欢这种不在意料范围内的惊诧,喜欢不走寻常路的顽皮,喜欢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还没有醒过味来的时候,马上又来了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敞亮。作为一个严肃的妇产科医生,她的专业范围

贺洲[10](2017)在《归途》文中提出一"巍峨岭,海拔一千零六十米。"给海拔标高碑拍张照,我在QQ空间发了个说说,"等了一个小时,还是没有坐上车。莫非,今天我要和这碑一样被栽在这里?"随即,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内心的恐惧被意识放大,如同耳边的山风一样开始呼啸。丈夫的焦急在无数个打来的电话中变成了狼嚎,"鬼让你进大山的,鬼让你不早点返城的。"这个时候,他说"鬼"字,不是为了吓我,可我的汗毛不自觉还是倒立了起来。天快要黑了,山林中的雾气在半空堆积,银杏叶冥币一样打着旋。这一切迹象都像是鬼要来了。

二、春节,你准备给宝宝“压岁钱”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春节,你准备给宝宝“压岁钱”吗(论文提纲范文)

(1)“金珠子”:山西小米的饮食人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起源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走进田野:三晋大地上的沁州黄
    第一节 了望三晋:黄土高原上的金珠粟
    第二节 初探沁州:五谷中的金珠子
    第三节 细访檀山:金珠子中的金珠王
第二章 发展脉络:沁州黄的历史长河
    第一节 中国小米的起源与传播
    第二节 山西小米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檀山村的历史和沁州黄的传说
第三章 文化隐喻:沁州黄的社会生命
    第一节 种之有道:沁州黄的种植传统
    第二节 食之有方:沁州黄的饮食风俗
    第三节 延之有路:沁州黄的加工途径
第四章 地方认同:沁州黄的人文空间
    第一节 乡愁是一碗米汤
    第二节 流淌在血液中的生活习惯
    第三节 “小米加步枪”的红色记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心居(论文提纲范文)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3)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外出农民工与留守儿童
        1.2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问题
        1.3 优势视角与抗逆力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3.1 学术价值
        3.2 应用价值
    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 理论基础
        1.1 抗逆力理论
        1.2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2. 文献综述
        2.1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2.2 抗逆力研究综述
        2.3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研究综述
        2.4 现有研究评价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定性研究对象
        1.2 定量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思路
        3.1 研究思路
        3.2 技术路线
    4. 研究设计
        4.1 方案设计
        4.2 定性研究设计
        4.3 定量研究设计
        4.4 质量控制
    5. 研究方法
        5.1 定性研究方法
        5.2 定量研究方法
        5.3 统计分析软件
    6. 伦理学考虑
第四章 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定性研究
    1. 深入访谈实施
        1.1 前期准备
        1.2 访谈实施
        1.3 资料汇总
    2. 访谈资料分析
        2.1 编码
        2.2 理论抽样理论饱和检验
        2.3 可视化文本云分析
    3. 建构理论模型
        3.1 环境—个体互动模型
        3.2 理论模型结构
        3.3 理论解释
        3.4 理论模型优化
    4. 扎根理论研究假设
第五章 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定量研究
    1. 抗逆力水平的现状描述
        1.1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现状
        1.2 样本留守儿童监护情况
        1.3 样本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
    2. 抗逆力生成的理论假设的检验
        2.1 留守与否的儿童抗逆力水平存在差异
        2.2 不同留守状况的儿童抗逆力水平存在差异
        2.3 微观系统(个体特质)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2.4 中观系统(家庭支持)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2.5 外部系统(学校支持)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2.6 宏观系统(社区支持)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3. 抗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影响因素的有序回归模型
        3.2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第六章 讨论与分析
    1. 留守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2. 不同留守状态对儿童抗逆力的影响
    3. 个体人口学特征对抗逆力的影响
        3.1 城乡差异
        3.2 性别差异
        3.3 年龄差异
        3.4 独生子女差异
        3.5 个人期望
        3.6 兴趣爱好
    4. 抗逆力生成的保护因素
        4.1 内在保护因素
        4.2 外在保护因素
    5. 抗逆力生成的风险因素
        5.1 内在风险因素
        5.2 外在风险因素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2.1 构建抗逆力提升服务整合传递系统
        2.2 个体抗逆力提升策略
        2.3 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
第八章 创新与不足
    1. 创新点
    2. 不足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抽样实施
    附录4: 样本个体权重
    附录5: 拓展训练
    附录6: 项目调查剪影(部分)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湖南永州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永州市概况
        1.1.2 .永州话研究现状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材料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材料来源
    1.4 .使用符号说明
2.永州话的语音研究
    2.1 .永州话音系
        2.1.1 .声母(22个声母,含零声母)
        2.1.2 .韵母(36个韵母,含自成音节)
        2.1.3 .声调(5个)
    2.2 .永州话的内部差异
        2.2.1 .年龄差异
        2.2.2 .地域差异
        2.2.3 .文白异读
    2.3 .永州话的变调
        2.3.1 .构词变调
        2.3.2 .连读变调
        2.3.3 .名词变调
        2.3.4 .动词变调
    2.4 .永州话的语音特点
        2.4.1 .声母特点
        2.4.2 .韵母特点
        2.4.3 .声调特点
    2.5 .永州话声韵配合基本规律表
        2.5.1 .声韵配合规律表
        2.5.2 .声韵调配合表
    2.6 .永州话音系与中古音系的比较
        2.6.1 .声母的比较
        2.6.2 .韵母的比较
        2.6.3 .声调的比较
    2.7 .永州话音系与北京话音系的比较
        2.7.1 .声母的比较
        2.7.2 .韵母的比较
        2.7.3 .声调的比较
3.永州话的词汇
    3.1 .永州话词汇的特点
        3.1.1 .音节特点
        3.1.2 .构词特点
    3.2 .词汇来源
        3.2.1 .古语词
        3.2.2 .本地词
        3.2.3 .借词
4.永州话的语法
    4.1 .词法
        4.1.1 .词内语序
        4.1.2 .重叠形式
        4.1.3 .词缀
        4.1.4 .形容词的生动形式
    4.2 .虚词
        4.2.1 .代词
        4.2.2 .量词
        4.2.3 .副词
        4.2.4 .介词
        4.2.5 .体貌助词
    4.3 .句法结构
        4.3.1 .句内语序
        4.3.2 .被动化
        4.3.3 .双及物结构及其相关句式的对照
        4.3.4 .比较结构
        4.3.5 .疑问句
5.永州话与全州话、桂林话、邵阳话的比较研究
    5.1 .语音比较
        5.1.1 .声母比较
        5.1.2 .韵母比较
        5.1.3 .声调比较
    5.2 .词汇比较
        5.2.1 .音节比较
        5.2.2 .构词特点
    5.3 .语法比较
        5.3.1 .词缀比较
        5.3.2 .语序比较
        5.3.3 .附加式状态形容词的比较
        5.3.4 .副词比较
        5.3.5 .体貌标记比较
        5.3.6 .处置句比较
        5.3.7 .被动句比较
6.永州话的归属
7.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永州话同音字汇
    附录二 永州话分类词表
    附录三 永州话语料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5)所有与唯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6)4~5岁幼儿音乐戏剧活动开展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源起
        (一) 戏剧对幼儿成长的价值
        (二) 音乐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三) 个人研究兴趣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幼儿戏剧活动的相关研究
        (二) 幼儿音乐戏剧活动的相关研究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戏剧
        (二) 音乐戏剧
        (三) 幼儿音乐戏剧活动
        (四) 支持策略
    五、理论基础
第一章 行动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过程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准备
        一、班级小剧场介绍
        二、幼儿已有音乐戏剧活动经验的调查与分析
    第三节 行动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问题
        三、行动研究流程图
第二章 行动研究的实施
    第一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调整区域材料投放、引导幼儿迁移集体活动经验
        (一) 原因分析
        (二) 第一轮行动研究设计
        (三)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
        (四) 第一轮行动研究观察与分析
        (五) 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
    第二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自制所需道具、丰富幼儿的表演经验
        (一) 第二轮行动研究设计
        (二)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
        (三) 第二轮行动研究观察与分析
        (四) 第二轮行动研究反思
    第三节 第三轮行动研究——提高自制道具的能力、学习记录剧情制作剧本
        (一) 第三轮行动研究设计
        (二) 第三轮行动研究实施
        (三) 第三轮行动研究观察与分析
        (四) 第三轮行动研究反思
    第四节 第四轮行动研究——竞选解决争抢角色问题、梳理网络图学会安排整体活动
        (一) 第四轮行动研究设计
        (二) 第四轮行动研究实施
        (三) 第四轮行动研究观察与分析
        (四) 第四轮行动研究反思
第三章 研究结论与教育建议
    一、行动研究的实施效果
        (一) 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激发了幼儿的参与主动性
        (二) 发展了幼儿多方面能力
    二、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三、幼儿音乐戏剧活动开展的教育建议
        (一) 真正落实“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儿童观
        (二) 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儿童在音乐戏剧活动中的行为,了解投放的音乐、道具、替代材料等是否合适
        (三) 追随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根据地方特色节日、季节特征、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歌曲、童话故事等来选取音乐戏剧活动的内容
        (四) 灵活地使用支持策略,从经验、材料、神情动作、道具剧本等多方面支持幼儿自由自主地开展音乐戏剧活动
        (五)对音乐戏剧活动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介入指导的时机、指导策略的运用等进行及时有效地反思,优化音乐戏剧活动指导策略
结语
附录 编码范例
    表1 教师指导幼儿的情境编码范例
    表2 教师指导策略形式编码范例
    表3 教师指导幼儿目的的编码范例
参考文献
致谢

(10)归途(论文提纲范文)

四、春节,你准备给宝宝“压岁钱”吗(论文参考文献)

  • [1]“金珠子”:山西小米的饮食人类学研究[D]. 刘娅云.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9)
  • [2]心居[J]. 滕肖澜.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0(05)
  • [3]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与提升策略研究[D]. 时涛. 山东大学, 2020(09)
  • [4]湖南永州话研究[D]. 王曦. 广西大学, 2020(07)
  • [5]所有与唯一[J]. 周李立. 江南, 2019(04)
  • [6]4~5岁幼儿音乐戏剧活动开展的行动研究[D]. 王欢.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7]6大攻略应对亲子关系小考验[J]. 本刊编辑部,兰心.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 2019(02)
  • [8]三十而厉[J]. 孙睿.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7(03)
  • [9]昨夜西风[J]. 张新平. 唐山文学, 2017(03)
  • [10]归途[J]. 贺洲. 芳草, 2017(01)

标签:;  ;  ;  ;  ;  

春节期间,你会给宝宝“压岁钱”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