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冻融灌浆区路基施工

季节性冻融灌浆区路基施工

一、季节性冻融翻浆地区路基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韩雷雷[1](2021)在《季节冻土区冷阻层路基结构稳定性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季节冻土区道路冻害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季冻区道路的使用寿命,增加了道路养护成本。如何提升季冻区道路服役性能,减少季冻区路基冻害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冻胀融沉是季冻区路基冻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冻胀融沉问题的本质是在冬季负温度梯度作用下,路基内水分向路基顶面迁移,在负温度的作用下冻结成冰,水分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变造成体积增大,挤压周围结构形成冻胀现象;在春季随着温度的升高,冻结的土体逐渐融化形成饱水层,同时造成路基与垫层间脱空,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饱水层水分混合着路基填料被挤压出道路结构导致翻浆。冻胀翻浆问题严重影响路基稳定性,目前常用的处置措施有改善路基土质、保温法、改进路基路面结构等,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路基冻胀融沉问题,在结合地区优势资源,实现绿色、环保、高效的冻害治理方法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随着国家对油页岩资源的不断开发,大量油页岩废渣堆积成山,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和环境保护限制了河流石的开采,筑路用砂石材料日益紧缺,亟需寻找替代砂石材料的新型筑路材料缓解紧缺现状。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263)和吉林省交通运输重点工程科技计划项目(2017ZDGC-6),针对季冻区路基冻害问题,从提升路基稳定性角度,提出了利用冷阻层路基解决季冻区路基冻胀融沉问题的思路,实现了废弃油页岩废渣再利用,缓解了砂砾材料紧缺的现状,其中冷阻层路基由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XPS板)和油页岩废渣、粉煤灰改良粉质黏土组成。采用理论分析、室内外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进行冷阻层路基的材料优选、结构设计和性能试验,分析冷阻层路基在季冻区环境条件下的水温分布和动力响应规律,并成功将冷阻层应用于实体工程中。通过原位加载试验评价了冷阻层路基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补充和完善了冷阻层路基的实际工程应用效果评价,为冷阻层路基在季冻区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分析路域环境内的热流分布,从减少地表热流与路基发生热交换和提高路基填料抗冻稳定性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XPS板+改良土的冷阻层路基形式,通过试验确定XPS板和改良土的基本性能参数,根据热值等效理论对XPS板进行结构计算。其中改良土为油页岩废渣、粉煤灰改良粉质黏土,是一种抗冻稳定性突出,路用性能优良,能够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的新型路基填料。(2)开展冷阻层路基的室内外隔温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对冷阻层路基的抗冻性能进行评价。其中室内试验通过单向冻融试验系统实现对冻结条件的精确控制,评价冷阻层路基的抗冻特性,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室外模型试验,进一步探究冷阻层路基在自然环境下的抗冻表现,为实体工程应用提供数据参考。(3)开展冷阻层路基的动力响应试验,评价冷阻层路基的动力稳定性。开展室外改良土动力响应试验,探究改良土在自然冻融环境下的动应力变化规律,从动力响应角度为解决冻胀融沉问题提供数据支持;室内冷阻层路基动力响应试验探究不同荷载条件下冷阻层路基的动力响应规律,评价冷阻层路基的动力稳定性。(4)在冷阻层路基的抗冻稳定性和动力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在实际工程中设置冷阻层路基的应用研究,实现研究成果向实体工程的转化。研究冷阻层路基在实体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并对冷阻层路基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在实体工程中布设传感器,通过采集冷阻层路基的性能参数,包括不同冻结时期的温度数据和原位加载试验的动力响应数据,评价冷阻层路基的实际使用效果。(5)建立实体工程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温度场和动力场计算,通过分析实体工程的年温度分布规律及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全面展示冷阻层路基的实体工程应用效果,本章内容是对冷阻层路基工程应用效果评价的补充。

范小蒙[2](2021)在《冻土地区柔性加固基层路面结构经济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川藏公路南线(西藏境内)沿线地质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季节性冻土广泛分布,有大量的松散堆积体,且路面结构形式单一,除过水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外,其余路段几乎全部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沿线受路基水分、不良地质和季节性冻土冻融循环等影响,路面普遍出现不均匀变形病害。从上世纪60年代川藏公路修筑以来,公路病害经常发生平均每5年进行一次大修,在大修期间,不仅使通行车辆增加了大量的时间成本,而且还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我国许多地区开展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研究,并在提升公路建设质量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针对川藏公路南线现有路面结构形式病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的现象,推荐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并对其经济性进行研究,对丰富川藏公路南线路面结构形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调查川藏公路南线(西藏境内)路基路面的病害情况,分析现行路面结构的局限性,推荐了适应不均匀变形路段的路面结构形式:柔性加固基层(土工格室加固级配碎石)沥青路面,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对柔性加固沥青路面的适应性进行验证,按照先技术可行性,后经济合理性的原则,计算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对该路面结构进行经济性分析。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运用ABAQUS软件建立弹塑性数值模型,以路基模量降低的多少来表征路基的不均匀变形程度,模拟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在不均匀变形和车辆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沥青路面进行破坏接近度计算,然后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经验拟合公式计算在不均匀变形影响下路基顶部累积塑性应变。结果表明,在相同轴载和不均匀变形的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比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先达到破坏状态,验证了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对不均匀变形的适应性。(2)运用物元分析理论,建立路面使用性能物元预测模型,以此为依据判断路面的养护时机。经预测分析,半刚性路面在第4.5年时需要进行中修养护,第8年进行大修养护,在寿命末期第12年时需要进行重建或改建;柔性加固路面只需在第8年进行一次中修即可。(3)在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技术可行性的前提下,基于公路全寿命周期分析理论,计算了柔性加固路面的初期建造费用、养护费用、用户费用和残值。结果表明,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虽然初期造价费用高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但是柔性加固路面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低于半刚性路面。因此,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社会经济效益较高,是较为合理的路面结构形式。

何宽[3](2021)在《气泡混合轻质土在季节性冻土路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季节冻土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53.5%,其研究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位于季节冻土区的公路路基因经受周期性冻融循环作用,路基经常发生冻胀和翻浆破坏,对地区交通运输和经济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季节冻土区公路路基的冻害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能同时满足保温隔热、力学承载、抗冻、工程经济性的气泡混合轻质土(FCB)保温隔热路基设计方法。在路基中设置气泡混合轻质土保温隔热层,一方面能满足路基承载能力,起到路基填筑功能,另一方面起到保温隔热的功能,有效的治理路基的冻胀翻浆等病害,起到双功能层的作用。本文采用导热系数测定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测定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等室内试验及有限元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气泡混合轻质土保温隔热路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从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材料性能研究、保温隔热路基的设计理论研究、季节冻土区典型路基设计研究三个层面逐层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做为热工材料,气泡混合轻质土导热系数小、热阻大,是很好的保温隔热材料,W6~W10容重等级的气泡混合轻质土导热系数为0.140~0.284W/(m·℃),达到相同保温隔热效果时,气泡混合轻质土保温隔热层必要厚度仅为其他路基填料层厚度的1/9~1/2,有着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2)做为季节冻土区路基填料使用时,W6~W10容重等级的气泡混合轻质土抗压强度为1.38~4.62MPa,满足路基填筑强度及路用性能要求;经防水处理后,15个冻融循环周期后强度损失率较小,损失率为24.4%~12.9%,满足抗冻性设计。(3)同时考虑满足路基承载力、保温隔热性、抗冻性、工程经济性时:重冻土区冻胀最严重地区(大兴安岭市)推荐选用容重等级为W7的气泡混合轻质土保温隔热层,最佳厚度为140cm,有效治理一平方米的路面造价是327元;中冻土区冻胀最严重地区(乌鲁木齐市)推荐选用容重等级为W6的气泡混合轻质土保温隔热层,最佳厚度为100cm,有效治理一平方米的路面造价是206元。(4)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保温隔热路基,符合环境友好型的设计理念,可有效减小施工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刘峰[4](2021)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分析》文中提出我国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小兴安岭、松嫩平原北部和青藏高原等高山地带,总面积约2.15×106km2,其中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约为1.4×106km2。青藏高原地理独特,气候条件特殊,以高温高含冰多年冻土为主。这类多年冻土热敏感性高、热稳定性差,更容易受季节更替的影响。青藏公路自通车以来,受青藏高原气温升高和人为扰动的影响,导致多年冻土上限逐渐下移,含冰层加速消融退化,加剧了沿线公路路基的破坏,对交通安全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以青藏公路路基为研究对象,考虑了车辆荷载对路基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温度边界条件下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的演变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归纳了多年冻土路基的主要病害类型和影响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的因素;分析了稳态和非稳态条件下的冻土路基热传递方式,并考虑水分迁移,建立了水、热、力三场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其次,根据车辆荷载对路基的作用特点,建立了基于二自由度的车辆-路面耦合振动模型,并推导了车辆荷载的计算公式。最后,考虑气候变暖和车辆荷载对冻土路基长期稳定性的影响,利用ABAQUS建立了水、热、力三场耦合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青藏高原未来50年升温2.6℃和限制本世纪末升温1.5℃条件下,多年冻土路基温度场和变形场的时效变化规律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当未来50年升温2.6℃时,1月份路基融化核面积逐年增大,融化核内平均温度逐渐升高,冻结线逐渐下移,50年后路基中线处冻结线距离天然地表约5.7m;7月份路基的融化深度逐年增大,路基内温度整体升高,融化范围也逐渐增大。(2)当限制本世纪末升温1.5℃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内温度大小和分布以及冻结线位置基本保持不变。(3)在车辆荷载和重力作用下,50年后路基顶面呈“凹”形。若未来50年升温2.6℃,50年后1月份和7月份路基的最大沉降量分别为18.13mm和18.52mm;如果将本世纪末升温控制在1.5℃时,50年后1月份和7月份路基的最大沉降量均为8.76mm,较前者分别下降了51.68%和52.69%。

杨海鹏[5](2021)在《国道109线那曲至羊八井段路基冻害健康状态评价与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藏那曲地区气候环境恶劣、海拔较高、低温持续时间长、昼夜温差及季节温差较大、生态环境敏感,是典型的高寒高海拔季节性冻土区。该区域内路基冻害现象频发,严重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营和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季冻区公路路基冻害课题的研究已取得诸多成果,然而各地区的气象气候、地质环境和水系水文等条件各不相同,治理难度较大,致使公路路基冻害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有必要对西藏那曲地区的冻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路基冻害防治意见。本文以国道109线那曲至羊八井段公路改扩建项目为依托,通过现场监测、室内冻融试验再结合理论分析的研究手段,对该路段的冻害发育特征、发育规律、冻害机理和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影响路基冻害的指标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国道109线那曲至羊八井段进行冻害区划。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路基冻害的防治措施。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对依托工程沿线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查,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对路基填料的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进行研究,分析季冻区路基的冻害类型、冻害机理、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2)通过埋设冻胀计、温湿度传感器等元件,对路基土的冻害情况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现场试验监测,得出了路基土在一个完整冻融循环期间内,温度、水分和冻胀量的变化规律。(3)进行室内冻融试验,得出了冻融变形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然后重点研究了细颗粒含量、含水率和温度控制对冻融变形量的影响,得到不同初始条件下,路基土室内冻融的变形规律。(4)通过对试验结果和路基冻害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对路基冻害影响较大的八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道路冻害程度进行区划并做出健康状态评价,最终依据路基冻害程度将其划分为冻害的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5)根据以上对季冻区路基冻害发育特征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路基冻害防治原则和措施。

蒙富佳[6](2021)在《高速公路盐渍土地基冻胀融沉变形特性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G215线柳园至敦煌高速公路是新疆、内蒙古以及兰新高铁柳园站抵达敦煌的便捷快速通道,也是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骨干支撑通道,对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促进酒泉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柳敦高速公路盐渍土病害最严重区段为研究背景,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调研分析了盐渍土地基冻融机理及其对路基产生的病害,并以现场土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盐渍土的基本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盐渍土冻融试验,分析了不同因素下对盐渍土的冻胀融沉变形的影响规律,最终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公路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柳敦高速K88+558~K88+758段地基、路基的冻害现象进行了调研,实地了解了盐渍土地区盐分泛白、盐胀、翻浆、溶陷、路面冻裂等冻害现象。并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实际状况,对该区域盐渍土的形成及分布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盐渍土区域地基土的冻胀融沉机理和影响因素。(2)通过对地基盐渍土进行了常规实验,研究了该区段盐渍土的颗粒成分及级配组成、天然密度及天然含水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了该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通过对盐渍土的易溶盐特性及含量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地基表层土、中层土、下层土中易溶盐的成分及含量,确定了盐渍土的基本属性。(3)通过对盐渍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盐渍土内不同的含盐量、土样压实度、土样含水率在不同的温度变化、冻融次数下的变形特性及规律。包括各土样试件随着冻融次数增加而产生的冻胀变形、融沉变形,以及相应变形的趋势和大小;以及含盐量、压实度、含水率对冻融累加变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了温度变化、冻融次数对盐渍土冻胀变形的影响。(4)对新旧公路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盐渍土地基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及湿度监测,以及盐渍土区段地基及路基的冻融沉降观测。通过对盐渍土地基内的温湿度监测,分析了盐渍土地基内不同深度处的温湿度在一年内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盐渍土区段地基及路基的冻融沉降观测,研究了地基的冻融沉降规律及其对路基沉降产生的影响,并结合路基的不同防水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

张传峰[7](2020)在《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及其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研究早在青藏铁路及公路建设过程中就逐步展开,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对于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及低等级公路路基的变形问题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及防治措施。但随着西部大开发不断深入,经济建设需求不断增加,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高速公路必将成为常态化。多年冻土造成路基冻胀融沉及变形的不稳定性与高速公路建设高标准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尤其是复杂水热环境下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的防治问题已经成为新的难题。而公路路基和铁路路基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不能照搬青藏铁路关于路基变形及防治的一些研究成果,需要研究出适用于高速公路多年冻土区的理论和防治措施。本文针对共玉高速公路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导致的路基变形问题,以“共玉高速公路冻土沼泽地段路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为依托,以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变形监测和数值模拟等手段,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研究。多年冻土区冻土沼泽形成时存在一种天然的水热平衡,这种水热平衡对保护多年冻土是有利的。然而高速公路的修建势必会破坏原来的水热平衡体系,进而形成新的更为复杂的水热环境。本文通过对共玉高速沿线冻土沼泽区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分区特征分析,同时结合气候、太阳辐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影响水热环境的因素,进而更加深入地从复杂水文地质环境、复杂融区水热环境、复杂工程建设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复杂水热环境的成因。进而得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主要是由于水、热、工程建设等综合因素所致,这种复杂的水热环境导致路基变形特征的独特性。2、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特征研究。复杂的水热环境加剧了路基的冻胀融沉,对路基的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准确研究水热环境对路基变形特征的影响,通过对既有G214及共玉高速路基病害调查,并结合各病害分布特征,深入分析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路基变形的影响因素、过程及类型特征。得出路基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陷、不均匀沉降、边坡失稳等,为了规避这种变形(病害)就需要对内在变形机理进行深入研究。3、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机理研究。地基土和路基填料组成了新的路基结构,这种结构在构建新的水热平衡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冻融现象,而这种冻融现象又会产生大量的路基病害。根据在复杂水热环境下路基填料的颗粒分析试验、易溶盐试验、击实试验、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渗透试验、冻胀特性试验、冻融循环试验;以及地基土的冻胀试验、颗粒分析试验、液塑限试验、融沉特性试验的基础上,从路基填料和地基土这两个微观方面深入分析了路基的冻融特性。同时,为了准确研究水热环境改变对路基地温场变化以及路基变形的影响,通过路基地温场及位移监测,采集公路建设各阶段路基地温场及变形监测值,深入分析复杂水热环境下监测断面的路基地温场和沉降变形的相关性。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并从力学角度深入分析了产生路基变形的水分迁移、温度场效应及冻融循环理论,进而总结出复杂水热环境下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机理。为科学有效的采用变形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冻土沼泽区公路建设具有指导意义。4、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防治措施研究。原G214线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路基病害,针对不同的路基病害也采用了很多防治措施,这些措施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解决水热平衡问题,人为快速地使路基和天然土体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融合,构建新的平衡,进而减小水热交换对路基的破坏。目前常用单一的或简单的复合路基防治措施只能片面地解决复杂水热环境的某个方面,不能完全适应复杂水热环境的要求,故而需要研究出适应复杂水热环境的一套综合整治措施。本文结合复杂水热环境的成因、路基变形特征、路基变形机理等研究成果,提出7种防治措施,并详细分析这7种防治措施的特点以及可以解决的问题。再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这7种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而研究出一套适用于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的路基变形的防治措施。新提出的热棒+保温板+遮阳板+片石路基+砂垫层综合防治方案,更好地适应了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建设环境,既解决了路基热量问题又解决了路基排水问题,对于复杂水热环境下路基变形控制具有显着效应,能明显提升冻土沼泽区多年冻土上限,降低路基累积沉降量,解决了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问题。本措施成功应用于共玉高速路基变形防治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研究,掌握了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的成因,研究了复杂水热环境下路基的变形特征及变形机理,提出了新的综合防治措施。本研究成果对多年冻土沼泽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安全运营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社会和经济效益显着。

郭嘉琪[8](2020)在《高速铁路季节性冻土路基冻融变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高铁运行平顺性与稳定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目前制约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季节性冻土区路基的冻害问题,人们对于高铁路基在冻融循环期间温度场、含水率以及冻胀量随时间变化规律认识不足导致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根源上解决冻害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进行冻融规律研究。本文以哈(哈尔滨)大(大连)高速铁路冻融监测项目为工程背景,采用冻害因素理论分析、监测数据的对比与分析以及数值模拟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季节性冻土区高铁路基冻融规律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哈大高速铁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环境条件、水文特征进行调查,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分析归纳哈大高铁冻胀因素(水分、温度、荷载以及土体的性质),并对各个因素作用机理进行分析。(2)以哈大高铁冻融监测项目为依托,选择典型监测位置以及监测断面,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路基不同监测点位,不同监测深度处地温、含水率、冻胀量在冻融过程中的变化规律。(3)基于FLAC3D软件温度板块热传导计算原理,确定能量传递的控制方程以及热力耦合方程。采用摩尔-库伦模型,设置其初始状态并对边界进行约束,对各土层热物理学参数进行标定,建立季节性冻土区高铁路基热力耦合分析模型,将运行计算结果与理论及监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监测分析结果中冻土路基温度场、变形场在冻融期间变化规律的真实性,也反映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4)分析季节性冻土区高铁路基冻害防治措施,结合哈大高速铁路现场冻害治理措施以及冻融规律研究结果,对路基冻害治理给出相关建议。

刘锋[9](2020)在《毛细导水材料调控路基水分场机理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会导致路面遭受破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传统的路基冻害防治方法存在各种缺陷与不足,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路基冻害问题,常导致路基中水分集聚,加剧冻胀。本文引入一种新型毛细导水材料,可以将由于各类环境气候条件变化如降雨入渗或地下水毛细上升在路基中积聚的水分排出至大气中,从而有效解决北方地区的路基冻融破坏问题。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877240,41672280)为依托,通过室内试验、模型试验、数值模拟以及现场试验,对毛细导水材料的导排水能力、在路基中的吸排水机理及其工程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研究了毛细导水材料在大气环境下的自由吸排水能力,揭示了毛细导水材料自由吸水能力与蒸发能力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土样初始含水率、环境相对湿度和材料暴露面积对毛细导水材料在非饱和土中吸排水能力的影响规律。在土体非饱和情况下,毛细导水材料能够将土中的水分排出,使土体中含水率降低5%~8%。基于Priestley-Taylor模型,提出了毛细导水材料在非饱和土中排水能力的评价方法,毛细导水材料排水速率等效于相同面积土体表面蒸发速率的13%。提出了毛细导水材料导水纤维排布的优化方案,将毛细导水纤维按照单束间距3 mm排列可以起到更好的排水效果。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毛细导水材料对路基水分场的调控作用,明确了毛细导水材料防止降雨入渗和阻控毛细水上升的作用效果。揭示了毛细导水材料埋设层数和埋设位置对路基土体中水分场分布的影响规律,毛细导水材料附近土体含水率显着降低,每埋设1层毛细导水材料可使土体整体含水率下降约5%。结合现场气候参数和路基设计资料,采用水热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现场尺度下毛细导水材料对路基水分场和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并明确了毛细导水材料对路基水分场的影响范围约为材料上下40 cm。毛细导水材料能够有效防止降雨入渗和地下水毛细上升,可在路基土非饱和条件下使路基含水率降低6%~10%,使其始终保持在起始冻胀含水率以下,同时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使路基的冻结深度减少0.4~1 m。阐述了毛细导水材料埋设位置和埋设层数对路基含水率和冻结深度的影响规律,并基于现有公路路基施工规范要求给出了材料埋设深度的建议取值。通过现场试验进一步研究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毛细导水材料对路基水分场的影响规律,并验证了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对现场试验段路基钻孔取土并进行含水率测试,结果表明毛细导水材料在路基中的影响范围为材料上下各40 cm,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在路基土非饱和的情况下,毛细导水材料能够使含水率降低5%~8%,与室内试验和数值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对全新的和现场工作了10个月后所得的毛细导水材料样品进行粒度分析试验和扫描电镜观测,从微观角度揭示了毛细导水材料的导排水机理,明确了毛细导水材料的抗淤堵能力和长期工作性能。

徐俊兵[10](2020)在《高速铁路路基填料冻胀特性及路基冻胀防治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兰新高速铁路是一条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高速铁路,沿途经过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这就导致兰新高速铁路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工程性质复杂。兰新高速铁路经过祁连山的部分区段为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基出现冻胀病害,影响列车的安全、顺利运营。本文以兰新高速铁路冻胀较严重的区段门源至浩门段为研究背景,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分析高速铁路路基的冻胀特点和冻胀规律,确定路基冻胀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路基填料的组分,以及填料组分与其他因素对填料冻胀率及冻结深度的影响,提出了路基冻胀防护措施,为铁路路基的冻胀防护及治理提供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兰新铁路门源至浩门段的路基冻害现象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兰新铁路门源至浩门区段的水文地质状况和气候状况的调研结果,对该段路基的冻害特点和冻胀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兰新铁路冻害的影响因素和冻害机理,为路基填料冻胀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在路基冻害严重的路段取土,进行路基填料的土工常规试验,主要包括颗粒筛分试验、含水率试验以及击实试验等常规试验,试验分析了路基填料的粒径组成、天然含水率、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等基本物理量。(3)研究了路基填料特性对冻胀率的影响规律,主要包括路基填料的不同颗粒级配、不同的含水率以及填料的不同密实度对填料冻胀率的影响,并将三种影响因素对冻胀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对比,同时确定了含水率对冻胀影响的限值。(4)研究了路基填料特性对冻结深度的影响规律,主要包括路基填料的不同含水率,不同密实度以及不同的温度对冻结深度的影响,分析三种影响因素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变化。(5)结合现场调研和试验研究,总结路基填料在各影响因素下冻胀率与冻结深度的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对路基冻胀问题采取换填法、保温隔热法以及隔水法等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季节性冻融翻浆地区路基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季节性冻融翻浆地区路基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季节冻土区冷阻层路基结构稳定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季冻区路基冻害机理研究现状
        1.2.2 季冻区路基冻害治理方法研究现状
        1.2.3 油页岩废渣应用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季冻区冷阻层路基结构设计
    2.1 冷阻层路基隔温机理
        2.1.1 路表热流
        2.1.2 季节性冻结深度计算
        2.1.3 减小冻结深度
    2.2 冷阻层XPS板材料性能
        2.2.1 表观密度
        2.2.2 导热系数
        2.2.3 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
        2.2.4 XPS板优选
    2.3 冷阻层路基设计
        2.3.1 XPS板结构设计
        2.3.2 油页岩废渣、粉煤灰改良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季冻区冷阻层路基抗冻稳定性研究
    3.1 室内单向冻结试验
        3.1.1 试验设备
        3.1.2 试验方案
        3.1.3 试验结果
        3.1.4 结论
    3.2 室外冷阻层路基模型试验
        3.2.1 试验方案
        3.2.2 试验结果
        3.2.3 结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季冻区冷阻层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
    4.1 改良土室外路基模型动应力响应试验
        4.1.1 试验方案
        4.1.2 试验结果
        4.1.3 结论
    4.2 冷阻层路基室内模型动力响应试验
        4.2.1 试验方案
        4.2.2 试验结果
        4.2.3 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季冻区冷阻层路基工程应用研究
    5.1 工程简介
    5.2 冷阻层施工工艺研究
        5.2.1 试验路原材料及要求
        5.2.2 施工工艺
    5.3 工程经济分析
    5.4 试验路原位加载试验
        5.4.1 原位加载试验准备工作
        5.4.2 试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季冻区冷阻层路基应用效果数值模拟
    6.1 几何模型建立
    6.2 温度场模拟
        6.2.1 边界条件
        6.2.2 道路结构材料参数
        6.2.3 温度场模拟结果
    6.3 动力场模拟
        6.3.1 荷载施加
        6.3.2 道路结构材料参数
        6.3.3 动力场模拟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冻土地区柔性加固基层路面结构经济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冻土地区路面结构研究现状
        1.3.2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川藏公路南线特征分析及路面结构推荐
    2.1 川藏公路南线沿线自然环境特征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特征
        2.1.3 冻土分布特征
    2.2 川藏公路南线现行路面结构调查
    2.3 川藏公路南线路基路面病害调查
        2.3.1 裂缝类病害
        2.3.2 变形类病害
        2.3.3 松散类病害
        2.3.4 翻浆病害
    2.4 路面结构推荐
    2.5 本章小结
3 柔性加固基层路面结构适应性验证
    3.1 路基不均匀变形机理
    3.2 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基本假定与路面参数选取
        3.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3 车轮印迹的确定
    3.3 柔性加固基层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
    3.4 基于破坏接近度沥青路面结构计算分析
        3.4.1 破坏接近度
        3.4.2 标准轴载下沥青路面结构不均匀变形破坏接近度计算分析
        3.4.3 超载下沥青路面结构不均匀变形破坏接近度计算分析
    3.5 沥青路面结构累积塑性应变计算
        3.5.1 路基累积塑性应变模型
        3.5.2 路基累积塑性应变计算步骤
        3.5.3 动荷载模型
        3.5.4 循环荷载下沥青路面结构累积塑性应变计算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柔性加固基层路面结构经济分析
    4.1 公路全寿命周期理论
        4.1.1 公路全寿命周期费用构成
        4.1.2 经济评价指标
    4.2 初期建造成本
    4.3 养护费用
        4.3.1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
        4.3.2 养护时机的确定
        4.3.3 养护费用计算
    4.4 用户费用
    4.5 期末残值
    4.6 柔性加固基层路面结构全寿命周期经济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气泡混合轻质土在季节性冻土路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季节冻土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季冻区路基主要冻害研究现状
        1.3.2 季冻区路基冻害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3.3 气泡混合轻质土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3 技术线路
第二章 气泡混合轻质土材料性能研究
    2.1 气泡混合轻质土概述
        2.1.1 气泡混合轻质土材料特性
        2.1.2 气泡混合轻质土工程应用特性
    2.2 气泡混合轻质土制备
        2.2.1 原材料
        2.2.2 配合比及表观密度
        2.2.3 吸水率及孔隙率
    2.3 气泡混合轻质土性能测试试验方法
        2.3.1 导热系数试验
        2.3.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3.3 冻融循环试验
    2.4 气泡混合轻质土性能分析
        2.4.1 热工性能分析
        2.4.2 路用性能分析
        2.4.3 抗冻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保温隔热路基设计理论研究
    3.1 路基热量传递理论
        3.1.1 地面温度传播理论
        3.1.2 热传导物理方程理论
        3.1.3 有限元方程计算理论
    3.2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3.2.1 保温隔热路基结构设计
        3.2.2 保温隔热层本构模型建立
        3.2.3 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
    3.3 保温隔热路基温度场的影响因素研究
        3.3.1 试验方案设计
        3.3.2 不同厚度对路基温度场的影响探究
        3.3.3 不同密度对路基温度场的影响探究
        3.3.4 不同气候条件对路基温度场的影响探究
    3.4 热力耦合下沉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季冻区典型路基设计研究
    4.1 季冻区典型气候特征研究
    4.2 季冻区典型保温隔热路基结构设计
        4.2.1 重冻土区保温隔热路基结构设计
        4.2.2 中冻土区保温隔热路基结构设计
    4.3 季冻区典型路基保温隔热层最佳厚度设计
        4.3.1 最佳厚度设计法
        4.3.2 自立稳定性厚度分析
        4.3.3 保温隔热性厚度分析
    4.4 典型季冻区保温隔热路基稳定性验算
        4.4.1 保温隔热路基稳定性验算方法
        4.4.2 保温隔热路基稳定性分析
    4.5 典型季冻区保温隔热路基经济成本性研究
        4.5.1 气泡混合轻质土材料成本分析
        4.5.2 典型冻土区保温隔热路基经济成本分析
    4.6 环境评价及社会效益分析
        4.6.1 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4.6.2 社会效益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车辆荷载作用下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多年冻土路基病害分析
    2.1 多年冻土路基病害类型
    2.2 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
        2.2.1 外部气侯因素
        2.2.2 冻土内在因素
        2.2.3 工程特征和车辆荷载
    2.3 本章小结
3 多年冻土路基水热力三场耦合研究
    3.1 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3.2 多年冻土路基温度场控制方程
        3.2.1 稳态温度场控制方程
        3.2.2 非稳态温度场控制方程
    3.3 多年冻土路基水热力三场耦合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车辆-路面耦合研究
    4.1 车辆荷载的简化
    4.2 车辆-路面耦合数学模型
    4.3 车辆-路面耦合的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多年冻土路基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温度场有限元数值模型建立
    5.3 模拟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车辆荷载作用下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分析
    6.1 变形场有限元数值模型建立
    6.2 模拟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国道109线那曲至羊八井段路基冻害健康状态评价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冻胀的研究现状
        1.2.2 融沉的研究现状
        1.2.3 路基冻害健康状态评价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道109 线公路路基冻害调查与分析
    2.1 依托工程的基本概况
    2.2 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气象
        2.2.3 水系水文
        2.2.4 交通条件
    2.3 路基土的组成及性质分析
        2.3.1 路基土的粒度成分
        2.3.2 路基土的矿物成分
        2.3.3 路基土的易溶盐成分
    2.4 路基冻害类型与发育特征分析
        2.4.1 路基冻害类型
        2.4.2 路基冻害特征
    2.5 路基冻害影响因素分析
        2.5.1 路基冻害的自然因素
        2.5.2 路基冻害的人为因素
    2.6 路基冻害的机理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季冻区公路路基冻害监测与室内冻融试验研究
    3.1 现场试验监测方案
        3.1.1 试验内容
        3.1.2 试验仪器介绍
        3.1.3 试验系统设计
        3.1.4 试验场地及断面的选择
        3.1.5 试验仪器的布设与埋置
    3.2 现场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3.2.1 路基温度变化时程分析
        3.2.2 路基水分变化时程分析
        3.2.3 路基冻胀变形时程分析
    3.3 室内冻融试验
        3.3.1 试验系统设计
        3.3.2 试验仪器介绍
        3.3.3 击实试验
        3.3.4 室内试验方案
    3.4 室内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3.4.1 未冻水含量的变化规律
        3.4.2 路基土的起始冻结温度
        3.4.3 冻融变形量随冻结时间的变化规律
        3.4.4 冻融变形量随细颗粒含量的变化规律
        3.4.5 冻融变形量随初始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季冻区公路路基冻害的健康状态区划评价研究
    4.1 区划目的
    4.2 区划原则
    4.3 区划研究方法的确定
        4.3.1 层次分析法概述
        4.3.2 层次分析法步骤
    4.4 国道109 线公路冻害区划方案体系
        4.4.1 区划指标的选择
        4.4.2 区划指标量化及权重的确定
        4.4.3 危险性区划模型的构建
        4.4.4 区划指标的分级量化
    4.5 国道109 线路基冻害区划的结果与分析
        4.5.1 区划结果
        4.5.2 区划结果分析与说明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季冻区公路路基冻害的防治措施研究
    5.1 防治原则
    5.2 常用路基冻害防治措施
        5.2.1 路基填料的选择
        5.2.2 提升路基填土高度
        5.2.3 设置隔离层
        5.2.4 排水措施
    5.3 国道109 线路基冻害整治措施
        5.3.1 路基冻害低易发区的防治
        5.3.2 路基冻害中易发区的防治
        5.3.3 路基冻害高易发区的防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高速公路盐渍土地基冻胀融沉变形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盐渍土相关研究概况
        1.2.1 国内外盐渍土研究现状
        1.2.2 盐渍土的温度、水分、盐分变化关系研究
        1.2.3 盐渍土的结晶性质及冻融机理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盐渍土地基冻融机理及病害分析
    2.1 冻胀融沉产生的机理
        2.1.1 冻胀机理
        2.1.2 融沉机理
    2.2 盐渍土冻胀融沉影响因素分析
    2.3 盐渍土及其构成危害
        2.3.1 盐渍土的概念以及分布
        2.3.2 盐渍土的形成条件及危害
        2.3.3 盐渍土公路既有线路病害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盐渍土基本特性试验研究
    3.1 颗粒分析试验
        3.1.1 土的分类依据和方法
        3.1.2 试验过程
        3.1.3 试验结果分析
    3.2 含水率试验
        3.2.1 试验仪器
        3.2.2 试验步骤及过程
        3.2.3 数据处理
        3.2.4 试验结果分析
    3.3 密度试验
        3.3.1 试验步骤
        3.3.2 数据处理
        3.3.3 试验结果分析
    3.4 击实试验
        3.4.1 试验仪器
        3.4.2 试验步骤
        3.4.3 试验结果分析
    3.5 易溶盐成分及含量分析
        3.5.1 易溶盐的基本特性
        3.5.2 盐渍土成分及含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盐渍土反复冻胀融沉试验研究
    4.1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案设计
        4.2.1 冻融时间控制分析
        4.2.2 冻融试验方案
        4.2.3 试验方法、步骤及内容
    4.3 反复冻融结果分析
        4.3.1 不同含盐量对土样冻融变形影响分析
        4.3.2 不同压实度对土样冻融变形影响分析
        4.3.3 不同含水率对土样冻融变形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盐渍土公路现场监测试验研究
    5.1 盐渍土地基依托工程
        5.1.1 基本概况
        5.1.2 监测地段自然环境
    5.2 现场监测仪器
        5.2.1 地基、路基沉降监测
        5.2.2 现场监控平台
    5.3 现场监测概况与方案
        5.3.1 监测概况
        5.3.2 监测方案
    5.4 结果分析
        5.4.1 地温数据分析
        5.4.2 湿度数据分析
        5.4.3 变形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及其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研究现状
        1.2.2 冻土沼泽区路基冻融特性研究现状
        1.2.3 冻土沼泽区路基结构研究现状
        1.2.4 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研究现状
        1.2.5 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2.6 研究现状的不足与问题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
    2.1 冻土沼泽区分布
    2.2 冻土沼泽区工程地质分区
    2.3 复杂水热环境影响因素
        2.3.1 气候
        2.3.2 太阳辐射
        2.3.3 地形地貌
        2.3.4 地层岩性
        2.3.5 水文地质
    2.4 复杂水热环境成因
        2.4.1 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
        2.4.2 复杂的融区水热环境
        2.4.3 复杂的工程建设环境
        2.4.4 复杂水热环境成因综合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特征
    3.1 路基病害分布特征
        3.1.1 原国道G214路基病害调查
        3.1.2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调查
        3.1.3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分布特征
    3.2 路基变形影响因素
        3.2.1 水热环境因素
        3.2.2 工程建设因素
    3.3 路基变形特征
        3.3.1 路基变形过程
        3.3.2 路基变形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机理
    4.1 路基冻融特性试验
        4.1.1 路基填料冻融特性试验
        4.1.2 地基土冻融特性试验
        4.1.3 试验结果分析
    4.2 路基变形监测
        4.2.1 监测断面选择原则
        4.2.2 监测断面概况
        4.2.3 路基地温场及变形监测系统
        4.2.4 路基断面地温监测结果
        4.2.5 路基断面变形监测结果
        4.2.6 路基变形监测结果特征分析
    4.3 路基变形机理
        4.3.1 水分迁移
        4.3.2 温度场效应
        4.3.3 冻融循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防治措施研究
    5.1 路基变形防治原则
    5.2 路基变形常用防治措施适用性分析
        5.2.1 单一防治措施
        5.2.2 复合防治措施
    5.3 路基变形综合防治措施数值模拟研究
        5.3.1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5.3.2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5.3.3 数值计算模型
        5.3.4 边界条件设定
        5.3.5 模型计算参数
        5.3.6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7 不同防治方案效果对比
    5.4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防治实例
        5.4.1 醉马滩冻土沼泽区
        5.4.2 长石头山冻土沼泽区
        5.4.3 巴颜喀拉山冻土沼泽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8)高速铁路季节性冻土路基冻融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哈大高铁季节性冻土路基概述
        1.1.2 哈大高铁冻土分布与路基冻害类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体冻胀理论研究现状
        1.2.2 高铁路基温度场-变形场监测技术现状
        1.2.3 多场耦合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3.1 存在问题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哈大高铁冻胀原因分析
    2.1 哈大高铁沿线环境特征
        2.1.1 气候特征
        2.1.2 地形、地貌特征
        2.1.3 水文特征
    2.2 哈大高铁路基冻胀因素分析
        2.2.1 水分
        2.2.2 温度
        2.2.3 荷载
        2.2.4 土体的性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哈大高铁监测系统设计与监测分析
    3.1 监测方法
        3.1.1 工程监测的意义
        3.1.2 监测项目概况
        3.1.3 传感器系统
        3.1.4 监测采集系统
        3.1.5 查询分析系统
    3.2 监测数据分析
        3.2.1 监测断面的选择
        3.2.2 温度监测结果分析
        3.2.3 含水率监测结果分析
        3.2.4 冻胀量监测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季节性冻土路基冻胀的热力耦合作用分析
    4.1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
        4.1.1 基于FLAC3D确定控制方程
        4.1.2 温度边界条件
    4.2 冻胀分析模型
        4.2.1 基本假定
        4.2.2 模型边界与网格划分
        4.2.3 初始状态及边界条件
        4.2.4 土体热力学参数
    4.3 模拟结果分析
        4.3.1 温度场变化结果
        4.3.2 变形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防治措施及建议
    5.1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治理措施
        5.1.1 温度控制与调节措施
        5.1.2 水分控制与调节措施
        5.1.3 土质改性措施
        5.1.4 其他改良措施
    5.2 哈大高速铁路路基冻害防治措施
        5.2.1 防排水措施
        5.2.2 土体保温措施
        5.2.3 设置防冻层
    5.3 哈大高速铁路冻胀治理的相关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毛细导水材料调控路基水分场机理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的冻害破坏形式及分布区域
        1.1.2 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影响因素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路基冻害防治方法发展现状
        1.2.2 毛细导水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毛细导水材料吸排水能力室内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毛细导水材料
        2.1.2 土样
        2.1.3 试验仪器
    2.2 毛细导水材料自由吸排水能力测试
        2.2.1 试验内容与方法
        2.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非饱和土中毛细导水材料吸排水能力测试
        2.3.1 试验内容和方案
        2.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毛细导水材料排水能力评价
        2.4.1 土体蒸发模型研究现状
        2.4.2 毛细导水材料排水能力计算
    2.5 毛细导水材料排水能力优化试验研究
        2.5.1 试验内容与方法
        2.5.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毛细导水材料调控路基水分场模型试验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2 毛细导水材料调控路基水分场效果试验研究
        3.2.1 试验内容和方案
        3.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毛细导水材料调控路基土水分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
    4.1 Geo Studio程序简介
    4.2 模型建立与计算参数
        4.2.1 计算模型
        4.2.2 参数设置
        4.2.3 模型边界条件
    4.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3.1 毛细导水材料对路基水分场影响分析
        4.3.2 毛细导水材料对路基温度场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毛细导水材料调控路基水分场现场试验研究
    5.1 项目现场概况
    5.2 毛细导水材料现场施工方法
    5.3 现场监测结果与分析
        5.3.1 现场路基温度变化分析
        5.3.2 现场路基水分变化分析
        5.3.3 路基土现场取样分析
    5.4 毛细导水材料抗淤堵性能分析
        5.4.1 毛细导水材料微观试验分析
        5.4.2 现场毛细导水材料表面土颗粒粒度分析
        5.4.3 现场毛细导水材料抗淤堵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主要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高速铁路路基填料冻胀特性及路基冻胀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冻土冻胀研究现状
        1.2.2 季节性冻土的研究现状
        1.2.3 冻土地区冻胀整治措施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兰新铁路路基冻害现象的调研与分析
    2.1 兰新铁路的工程概况
        2.1.1 工程背景
        2.1.2 水文地质条件
        2.1.3 气象条件
    2.2 兰新铁路路基冻害类型及特点
        2.2.1 路基冻胀变形
        2.2.2 路基融沉变形
        2.2.3 路基翻浆冒泥
    2.3 兰新铁路冻害影响因素
        2.3.1 路基填料的颗粒级配
        2.3.2 路基填料的含水率
        2.3.3 路基所处环境温度
        2.3.4 路基填料的密实度
    2.4 兰新铁路冻害机理分析
        2.4.1 冻胀融沉机理分析
        2.4.2 兰新铁路冻害形成分析与调查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路基填料的土工常规试验研究
    3.1 路基填料的粒径级配分析
    3.2 路基填料的含水率分析
    3.3 路基填料的密实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路基填料特性对冻胀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4.1 试验目的
    4.2 试验设计方案
    4.3 试验内容
        4.3.1 门源至浩门段路基填料的基本物理量
        4.3.2 试样制备
        4.3.3 试验操作步骤及数据采集
        4.3.4 冻胀率计算
    4.4 试验结果分析
        4.4.1 颗粒级配对冻胀率的影响分析
        4.4.2 含水率对冻胀率的影响分析
        4.4.3 密实度对冻胀率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路基填料特性对冻结深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设计方案
    5.3 试验内容
        5.3.1 试样制备
        5.3.2 试验操作步骤及数据采集
    5.4 试样冻结深度试验的结果分析
        5.4.1 含水率对冻结深度的影响
        5.4.2 温度对冻结深度的影响
        5.4.3 密实度对冻结深度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路基冻害防治措施研究
    6.1 路基冻害防治原则
    6.2 兰新高速铁路既有的路基冻害防护措施
        6.2.1 施工过程中路基冻害的普遍防治措施
        6.2.2 养护维修过程中路基冻害的补强措施
    6.3 兰新高速铁路路基冻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6.3.1 应对路基填料的防治措施
        6.3.2 保温隔热防治措施
        6.3.3 防水排水防治措施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季节性冻融翻浆地区路基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季节冻土区冷阻层路基结构稳定性及应用研究[D]. 韩雷雷. 吉林大学, 2021(01)
  • [2]冻土地区柔性加固基层路面结构经济性研究[D]. 范小蒙. 西安工业大学, 2021(02)
  • [3]气泡混合轻质土在季节性冻土路基中的应用研究[D]. 何宽.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4]车辆荷载作用下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分析[D]. 刘峰.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5]国道109线那曲至羊八井段路基冻害健康状态评价与防治研究[D]. 杨海鹏. 长安大学, 2021
  • [6]高速公路盐渍土地基冻胀融沉变形特性试验研究[D]. 蒙富佳.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7]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及其防治研究[D]. 张传峰.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8]高速铁路季节性冻土路基冻融变化规律研究[D]. 郭嘉琪.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9]毛细导水材料调控路基水分场机理与应用研究[D]. 刘锋. 东南大学, 2020(01)
  • [10]高速铁路路基填料冻胀特性及路基冻胀防治措施研究[D]. 徐俊兵.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标签:;  ;  ;  

季节性冻融灌浆区路基施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