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中加强加强改进中

改进中加强加强改进中

一、在加强中改进 在改进中加强(论文文献综述)

田莉[1](2021)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延安时期是我们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的政治建设的开创期和探索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展现出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建设伟大工程中的突出地位,也呈现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可以说是我们党政治建设史上的一座“富矿”,蕴藏着丰富历史经验和卓越历史智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成长为一个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究其根源就在于抓住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一党的根本性建设。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并不是中国共产党凭空创造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延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对外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对内阶级矛盾更加突出加之苏德战争爆发,导致共产国际和苏联与中国共产党分歧剧烈,这些如此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为什么行?如何才能够行?中国人民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等历史拷问,中国共产党在国破家亡的重要关头找到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个解答历史谜题的钥匙。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有着丰富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党建思想中关于党的政治目标、政治立场和政治要求等思想理论,是延安时期党政治建设的直接理论来源,为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推进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至延安时期之前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对政治建设进行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基础上不断推进的。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主要围绕坚定党的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升政治能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等方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怎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重大问题,具有鲜明时代特点,主要包括:继承性与创造性双重凸显、整体性和重点性有机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联结、阶级性和人民性辩证统一。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了党历史使命的完成。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思想在中国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党建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在马克思主义党建中国化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建设进程中,都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始终牢固树立党员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强力提升全党政治能力、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对新时代我们党持续推进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深入学习和借鉴延安时期我们党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从宝贵的延安精神中汲取政治建设的伟大力量,以历史智慧推动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向纵深发展。

董雅华[2](2021)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品质》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涵括了丰富的创新思想和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文化领域将产生深远影响,也鲜明地映照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品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百年历史轨迹表明,发展性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品质的基本特性。守正创新的发展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品质的核心内涵,具体体现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辩证系统的思维品质以及初心不移的实践品质等方面。新型政治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品质外化的有力依托,其要素及特点是传播场域的象征性与符号化凸显、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与亲和力兼具、传播方式的理性与感性融合、传播内容的思想与文化交汇。

乔军豫[3](2021)在《课改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大学语文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兼具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等多种教育功能,在育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课程优势,是值得广泛探讨的问题。科学制定教学策略,选择合适的大学语文教材,建构板块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深层挖掘大学语文的思政内容,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多措并举,探索一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丰收,最终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王红艳,王凯,刘志宏,焦桓[4](2021)在《大学生自我成长路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我成长是指大学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综合利用多种技能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培养自身对社会生活与环境的适应能力,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和方向,为获取更高层次的生存与发展条件而采取的行动。文章从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的特点,指出大学生在自我提升过程中必须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且从构建自主管理模式、建立自我完善机制、拓展自我发展路径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自我成长路径优化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建议。

罗云[5](2021)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内涵及提升路径》文中认为亲和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焕发出来的学生愿意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是该课程对大学生所具有的亲近、吸引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特征体现在透彻的学理性、强烈的针对性、突出的实践性、全面的渗透性以及动态的发展性等方面。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应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一般规律并兼顾自身的特殊性。要坚持党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面领导,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提供思想性、理论性资源和组织保障。要充分体察教学对象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话语表达的优化等方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进而增强教学实效。

戴艳军,赵宇[6](2021)在《大学生思政课认同状况的调查——基于全国53所高校的问卷数据》文中认为采用问卷抽样调查方法,对涵盖全国22省53所高校的5300名本科生进行了思政课认同调查。结果表明:对课程总体认同度较高,相对而言学习获得感有待提升;对课程内容认同度较高,其中的民族观教育还需要强化;对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能力普遍认同,但对其教学创新能力充满期待;对思政课教学方法基本认同,但对其效果评价有一定差异;学习收获认同度整体较高,但理论获得感相对较弱。调查显示,课堂教学、社会环境和个人认知水平是影响认同度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学理性阐述,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增强教学方法改革的科学化技术含量,以不断增强大学生运用理论武器整合社会环境与个人认知之间张力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思政课学习获得感。

田冬梅,范哲超[7](2021)在《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文中提出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本文针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陈旧、方法粗糙、形式简单等问题,提出高校思政理论课必须通过构建专题教学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打造思政教师团队、采用全过程多方式的评价方法,为学生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心圆,修筑育德和育心相结合的承重墙,搭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立交桥,大力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

李树旺[8](2021)在《对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党建质量,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佘远富,许思宇[9](2021)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文中认为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赋予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应把握五对"守正"与"创新"的逻辑关系:守立德树人之正,创教学机制之新;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之正,创教学内容之新;守教学规律之正,创教学方法之新;守思想性、理论性教学要求之正,创教育理念之新;守亲和力、针对性教学目标之正,创教学模式之新。

王彩云[10](2021)在《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文中认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政课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建设成效非常显着,但依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关涉教学导向、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思政课的本质属性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强化立德树人导向、深化教材内容研究、深挖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大思政"教学模式,坚定办好思政课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二、在加强中改进 在改进中加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加强中改进 在改进中加强(论文提纲范文)

(1)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已有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与创新之处
        (一)概念界定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生成逻辑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历史逻辑
        (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对外民族矛盾更加尖锐
        (二)国内形势复杂对内阶级矛盾更加突出
        (三)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共产党分歧剧烈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恩格斯党建学说
        (二)列宁政党建设理论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经验
    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实践逻辑
        (一)加强党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
        (二)实现全民族团结统一的内在需要
        (三)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迫切需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二)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三)坚决站稳人民群众政治立场
    二、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一)维护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
        (三)改进党的领导方式
    三、提高政治能力
        (一)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二)彰显边区各级机关政治属性
        (三)发挥群团组织政治作用
        (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本领
    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四)严格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继承性与创造性双重凸显
        (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
        (二)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进行创造性转化
    二、整体性和重点性有机结合
        (一)始终坚持整体规划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二)善于抓住党的政治建设中的关键要害
    三、普遍性与特殊性互相联结
        (一)始终贯彻党的政治建设的普遍性原则
        (二)始终立足延安时期的具体实际具体分析
    四、阶级性与人民性辩证统一
        (一)始终坚定无产阶级政治立场
        (二)始终忠诚于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历史地位
    一、统领了延安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一)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供政治方向
        (二)决定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效果
    二、保障了延安时期党历史使命的完成
        (一)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二)培养了大批政治能力强的党员干部
        (三)营造了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
    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
        (一)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
        (二)架构并奠定了党的政治建设基础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牢固树立党员政治信仰
        (二)始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三)强力提升全党政治能力
        (四)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当代启示
        (一)必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地位
        (二)必须坚定政治信仰巩固全党思想基础
        (三)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掌稳政治建设之舵
        (四)必须提升政治能力增强党的政治建设内生动力
        (五)必须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政治局面
    本章小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品质(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展性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品质的基本特性
二、守正创新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品质的核心内涵
    1.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 辩证系统的思维品质
    3. 初心不移的实践品质
三、新型政治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品质外化的有力依托
    1. 传播场域的象征性与符号化凸显
    2. 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与亲和力兼具
    3. 传播方式的理性与感性交融
    4. 传播内容的思想与文化交汇

(3)课改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水楼台”:发挥语文课程自身优势
二、“大处着眼”:选对教材与建构板块教学模式
三、“小处落笔”:多项策略实现协同育人
四、结语

(5)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内涵及提升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政课亲和力概述
    (一)透彻的学理性
    (二)强烈的针对性
    (三)突出的实践性
    (四)全面的渗透性
    (五)动态的发展性
二、民办高校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必要性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
    (二)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亲和力提升有更大期待
    (四)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亲和力有更高要求
三、民办高校提升思政课亲和力面临的挑战
    (一)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相对滞后
    (二)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相对薄弱
    (三)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较弱
    (四)民办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能力较弱
四、民办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路径
    (一)加强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二)加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思政课教师亲和力
        第一,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讲“理”,且“理”能使学生信服。
        第二,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用“情”,且情能打动学生。
        第三,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优化思政课话语表达,增强教学语言感染力。
    (三)突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教学方法的守正创新
        第一,凸显强烈的针对性,体现内容解释力。
        第二,落实突出的实践性,增强教学亲和力。
        第三,以“互联网+”为依托,推进教学方法守正创新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四)体现渗透性,增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环境的亲和力

(6)大学生思政课认同状况的调查——基于全国53所高校的问卷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大学生思政课认同度整体较高,相对而言获得感有待提升
    3.2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度认同,其中民族观教育还需要强化
    3.3 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素质普遍认同,对其教学创新能力充满期待
    3.4 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方法基本认同,但对其效果评价有所差异
    3.5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收获认同度整体较高,但理论获得感相对较弱
    3.6 影响大学生思政课认同度的敏感因素
4 结论和建议
    4.1 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4.2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水平
    4.3 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内容阐述的学理性
        第一,提升科学性。
        第二,增强时代感。
        第三,加强可比性。

(7)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现状
    (一)协同推进教育模式的初步架构
    (二)全媒体时代整体统筹的势在必行
二、新时代思政理论课改革的战略思路
三、思政理论课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从问题出发的专题教学体系
    (二)依托多媒体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体系
    (三)依托教学实践活动,形成全过程多方式的评价方法

(8)对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站高位,把党建作为国有企业第一责任来抓
二、领业务,把党建与生产经营进行深度融合
三、聚合力,让党建成为国有企业的内核驱动
四、担使命,让党建成为建功立业的精神力量

(9)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守立德树人之正,创教学机制之新
二、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之正,创教学内容之新
三、守教学规律之正,创教学方法之新
四、守思想性、理论性教学要求之正,创教育理念之新
五、守亲和力、针对性教学目标之正,创教学模式之新

(10)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形势
    1.1 时代发展进步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1.2 社会发展需求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提出了新任务
    1.3 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提出了新期待
2 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轻视教学导向,弱化教学针对性
    2.2 对教材内容缺乏深入研究,削弱教学质量
    2.3 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发展不充分,影响教学实效
    2.4 教学模式改革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消散了教改合力
    2.5 忽视思政课教学难度根源研究,影响教学效果提升
3 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
    3.1 树立问题导向意识,瞄准需求侧、优化供给侧
    3.2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对教材的深度研究
    3.3 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3.4 构建“大思政”教学模式,破解教学改革难题
    3.5 积极探索,构建“协同化”教学机制
4 结语

四、在加强中改进 在改进中加强(论文参考文献)

  • [1]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研究[D]. 田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品质[J]. 董雅华. 思想理论教育, 2021(11)
  • [3]课改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探析[J]. 乔军豫. 林区教学, 2021(10)
  • [4]大学生自我成长路径优化研究[J]. 王红艳,王凯,刘志宏,焦桓. 大学教育, 2021(10)
  • [5]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内涵及提升路径[J]. 罗云.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21(05)
  • [6]大学生思政课认同状况的调查——基于全国53所高校的问卷数据[J]. 戴艳军,赵宇. 科学决策, 2021(09)
  • [7]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J]. 田冬梅,范哲超. 文教资料, 2021(26)
  • [8]对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J]. 李树旺. 发展, 2021(08)
  • [9]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J]. 佘远富,许思宇. 现代教育管理, 2021(07)
  • [10]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J]. 王彩云.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3)

标签:;  ;  ;  ;  

改进中加强加强改进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