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污染对C. alba呼吸强度影响的研究

Cu污染对C. alba呼吸强度影响的研究

一、Cu污染对白颈环毛蚓呼吸强度影响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佳葳,周世萍,刘守庆,李惠娟,杨发忠,朱国磊[1](2020)在《蚯蚓生物标志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化学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广泛使用,单纯的化学分析方法已经不能真实地判别出其是否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立有效的生物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蚯蚓广泛分布于土壤中,其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对化学物质污染能起到早期监测预警作用,已经被广泛用于土壤生态系统的监测中。笔者对蚯蚓生物标志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唐浩[2](2017)在《汞胁迫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研究》文中指出汞污染不但会影响土壤正常功能,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还会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蚯蚓作为主要的土壤动物类群,对土壤污染状况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为了解不同浓度汞胁迫对蚯蚓生理生化的影响,探寻土壤汞污染早期诊断新型生物标志物,以及为汞的陆地生物配体模型构建提供基础毒理数据,本文在摸清赤子爱胜蚓对汞的富集与释放规律的基础上,探索了不同汞暴露浓度下赤子爱胜蚓的氧化应激反应、生殖毒性及行为毒性,以及汞胁迫下蚯蚓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研究结果可为土壤汞污染诊断、生物监测、污染控制以及修复治理等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蚯蚓对汞的富集与释放赤子爱胜蚓对汞具有一定富集能力,在1-8mg/kg暴露水平下,富集系数为1.69-2.95,富集浓度最高为18.93mg/kg;在16-64mg/kg暴露条件下,富集系数为5.21-7.62,富集浓度高达476.33mg/kg。蚯蚓对汞的富集速度在前8d较快,然后速率减慢,90d后趋于稳定;蚯蚓体内汞主要分布于蚯蚓25节以后;随着在清洁土壤中释放时间延长,蚯蚓体内汞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第64d基本趋于稳定。(2)蚯蚓机体对汞污染胁迫的氧化应激响应汞胁迫对蚯蚓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有抑制作用,并促使MDA(丙二醛)含量上升,但对蚯蚓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明显。汞胁迫对SOD和GSH-PX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导致MDA含量上升的原因之一。蚯蚓抗氧化酶系对汞胁迫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应激反应,不同种类酶的应激反应达到高峰的时间也不同;蚯蚓体内MDA含量和汞暴露浓度及蚯蚓体汞富集量有着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3)汞对蚯蚓的生殖毒性汞胁迫下赤子爱胜蚓精子会产生畸变。蚯蚓精子异常形态主要有:顶端呈环、头部勾状弯曲、局部膨大和精子整体蜷曲4种,精子形态畸变率与汞暴露浓度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正常赤子爱胜蚓生精细胞排列规则,细胞结构完整清晰,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正常。在64mg/L滤纸染毒24 h,少量细胞开始破裂,细胞器外流,高尔基体呈同心圆形式降解,线粒体形态异常;在128mg/kg下暴露28d后,多数细胞破裂,细胞器外流,同时发现大量异常晶体结构。随着暴露浓度增加,汞对蚯蚓精子DNA的损伤加重。汞暴露浓度越大蚯蚓精子DNA的损伤程度越重,128mg/kg汞胁迫下,30%精子为轻度损伤,25%精子为中度损伤,7%的精子为重度损伤,只有35%的精子未受损伤。(4)汞对蚯蚓的行为毒性64mg/kg以下浓度汞暴露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回避行为,赤子爱胜蚓对汞污染的回避浓度为128mg/kg;汞能明显抑制蚯蚓产生CO2,2d后此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7d后影响加剧。128mg/kg汞暴露浓度组第7d对蚯蚓呼吸抑制率达51.3%。72h后,32、128 mg/kg暴露浓度下蚯蚓掘穴行为受到明显抑制;一周以后,8、32、128 mg/kg浓度组蚯蚓掘穴活动趋于停止。在128mg/kg浓度下蚯蚓的最大掘穴深度(24.8cm)比对照组(33.4 cm)显着降低(P<0.05)。(5)汞污染胁迫下蚯蚓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汞胁迫下赤子爱胜蚓有10种蛋白质表现为上调,有4种蛋白质表现为下调。在表达上调的蛋白中,6种蛋白功能尚不明确,3个为不同功能的肌动蛋白,1个为纤溶蛋白酶;表达下调的蛋白中,2个肌动蛋白,2个血红蛋白中的协调功能蛋白。Western Blot验证结果表明,PLEK在蚯蚓体内的表达呈下降趋势,OGFRL1呈上升趋势,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

徐池[3](2012)在《重金属Cu对蚯蚓的驯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生态危害效应受到了长期而广泛的关注。蚯蚓是构成动物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利用蚯蚓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当前本领域的研究热点,蚯蚓可以通过生命活动,并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在矿区中生存的蚯蚓种群可能产生某种机制,可以忍受或抵抗重金属的胁迫。但由于矿区中的蚯蚓采集困难,繁殖利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有研究者希望驯化适应能力强、繁殖快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来提高蚯蚓耐重金属的能力。本文系统地比较了不同的驯化浓度/时间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通过蚯蚓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期筛选出适宜蚯蚓耐性驯化的条件,进而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和彗星试验(comet assay)比较重金属对驯化及未驯化蚯蚓的损伤影响。取得的主要结论有:与未驯化蚯蚓相比,驯化后的蚯蚓可以更加显着地提高Cu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的含量,使重金属的形态向着有利于植物吸收利用的方向转化。将不同Cu2+浓度驯化后的蚯蚓在400mg Cu2+·kg-1土壤中培养30d后,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胁迫:其中,经100mg·kg-1驯化后的蚯蚓(X100),其蛋白合成能力强于未驯化蚯蚓(CK),死亡率也较低,试验中发现X100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强于未驯化蚯蚓,从而使得其体内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低于未驯化蚯蚓,而驯化后蚯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与CK的差异并不显着,X100可通过调节体内酶体系的变化,来抵抗重金属的胁迫。在不同时间条件的驯化试验中,经2w驯化后的蚯蚓,其死亡率低于其他时间驯化后的蚯蚓。通过蚯蚓的死亡率以及土壤铜形态的变化,筛选出100mg·kg-1的浓度,2w的驯化时间为蚯蚓耐性驯化的最适条件。将赤子爱胜蚓在最适驯化条件下进行培养(100mgCu2+·kg-1下驯化培养2w)作为驯化蚯蚓,以未驯化的蚯蚓为对照,测定Cu2+对驯化及未驯化蚯蚓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14d时,Cu2+对驯化蚯蚓及未驯化蚯蚓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1.83~542.45mg·kg-1及230.83~342.91mg·kg-1,驯化后蚯蚓的存活率得到显着提高。通过彗星试验观察Cu2+胁迫下(400mg·kg-1)驯化后蚯蚓基因损伤的动态变化。彗星试验的结果表示:蚯蚓体腔细胞的尾长、尾部DNA含量以及尾矩的数据呈非正态分布,在11d,14d时,驯化后的蚯蚓基因损伤程度明显比未驯化蚯蚓低。在评价蚯蚓体腔细胞损伤程度时,最敏感的指标为体腔细胞的尾部DNA含量。彗星试验(comet assay)是检测Cu2+对蚯蚓活体基因损伤的有效手段,蚯蚓体的DNA损伤可以作为指示重金属污染物影响的生物标志物。驯化蚯蚓的应用,将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提供更加经济、安全的新途经。

任婷[4](2012)在《重金属污染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性研究 ——以山西省临汾钢铁有限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的形成、发育、物理结构、化学性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壤动物还是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敏感指示物,它在优化土壤结构和检测环境污染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土壤动物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前景。本文选取临汾市钢铁厂(以下简称“临钢”)周围的农田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实验分析,探讨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性研究。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土壤动物学的研究概况。包括土壤动物的简介、土壤动物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环境污染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动态,并由此引出开展本实验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概括介绍了临汾市的自然概况、临钢的企业发展及现状,这是影响临钢周围农田土壤动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第三部分:研究方法的介绍,包括野外采样调查方法和室内处理方法,这主要包括土壤动物的采集、分离、鉴定以及室内实验分析方法。第四部分:数据处理方法的介绍。第五部分:结果与分析。分为四个小部分:(1)对土壤动物的生存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即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2)通过对土壤动物的鉴定及数量统计,分析研究了土壤动物的类群构成、种类组成和数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指数、生境分布系数,对土壤动物进行聚类及功能团划分。(3)分析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文中提到的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4)对土壤动物与土壤重金属污染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土壤动物水平和垂直分布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系、土壤动物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分析以及部分大型土壤动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第六部分:结论与讨论。通过实验研究,本文得到以下基本结论:(1)临钢周围农田土壤呈现微碱性,土壤肥力中等,综合污染指数较大。东北方向农田的土壤均为中度污染。西南和正南方向的农田土壤污染较严重,各个样点基本均为重度污染。(2)在临钢周围农田所取的28个样点中共获得土壤动物2348个,29类,隶属于4门11纲。优势类群是前气门亚目和等翅目,占总捕获量的49.55%,常见类群占到了45.11%。临钢周围农田土壤动物的4个群落结构指数之间极显着相关(P<0.01)。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与优势度指数呈负相关。临钢周围农田中等翅目(Isopt)和前气门亚目(Pro)等属于广性分布型;鞘翅目幼虫(Col幼)、弹尾目(Co)等为中性分布型;狭性分布型种类最多,是该地区土壤动物类群组成的基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和西南方向的土壤动物最接近,正南方向与其他三个方向相差最大。临钢周围农田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中,杂食性土壤动物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其次是腐食性动物,植食性土壤动物的比例最小,只有8.25%。腐食性土壤动物涉及的种类最多,其次为捕食性土壤动物,植食性土壤动物和杂食性土壤动物的种类最少。(3)临钢周围农田土壤动物的个体总数与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土壤动物类群数与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不相关。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不显着(P>0.05)。(4)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都与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临钢周围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上,表聚性消弱,甚至出现逆分布现象。土壤动物的个体总数和类群数与土壤中重金属Mn、Ni、Zn、Cu、Pb、Cr含量及综合污染指数的相关性不显着(P>0.05)。蚯蚓和等足目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综合污染指数均呈负相关。其中,蚯蚓与土壤中重金属Zn和Cu含量极显着负相关(P<0.01),与Mn含量显着负相关(P<0.05)。等足目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综合污染指数的相关系数都比较大,但都不显着(P>0.05)。前气门亚目、弹尾目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综合污染指数呈正相关。等翅目与土壤中重金属Mn、Zn、Cu含量呈不显着的正相关(P>0.05),而与Ni、Pb、Cr含量及综合污染指数呈负相关。鞘翅目与土壤中重金属Mn、Ni、Zn、Cu、Pb含量及综合污染指数呈不显着的负相关(P>0.05);而蜘蛛目则与之呈不显着的正相关(P>0.05)。蚯蚓和等足目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蚯蚓与Mn和Cu的相关系数较高;等足目与Pb的相关系数最高,与Zn和Cu的相关系数次之。蚯蚓对Ni富集,能吸收绝大部分的Mn、Cu,而对Pb、Cr、Zn的吸收极弱。等足目对Cu富集,对Mn、Pb、Zn、Ni和Cr吸收但不富集,且吸收较弱。

张鹏[5](2011)在《松花江中下游典型地区黑土和草甸土土壤动物及生境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布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综合的、稳定的环境指示因子,对生态系统的存在状态及环境变化具有良好的表征作用。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学研究既是土壤动物学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领域,又是生态学研究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对于土壤动物的生态地理研究领域已经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河流流域的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的研究工作进行比较少。本研究对松花江流域中下游沿河区及其对照样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草甸土及黑土中的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生态分布特点,以及与土壤理化环境因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比较研究,获得了大量的基础性资料,对了解松花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土壤动物资源特点及其生态分布规律,探讨土壤动物在河流流域下黑土和草甸土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春季和夏秋之交两个时间沿松花江中下游的流向方向依次选取了哈尔滨、依兰、佳木斯、富锦(草甸土)为一系列样地,并以绥化作为哈尔滨的对照样地,建三江为富锦的对照样地,按草甸土和黑土两种不同的土壤类型选取共11个典型样地展开了区系调查,初步比较分析了土壤动物群落的种类、数量构成、生态分布以及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本项调查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125类,20369只,其中大型土壤动物97类,共6053只,优势类群有线蚓、线虫和蚯蚓3类;中小型土壤动物67类,共14316只,其中优势种群有前气门亚目、中气门亚目、甲螨亚目、鳞跳虫4类。土壤动物的水平分布特征是:黑土与草甸土土壤的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没有显着差异,草甸土与黑土承载大型土壤动物的水平是相似的,两种不同的土壤类型对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及类群数量所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两种土壤类型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水平分布是草甸土壤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小于黑土土壤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草甸土沿河流方向的土壤动物水平分布调查结果为: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哈尔滨>依兰>富锦>佳木斯,种类分布调查结果为佳木斯>富锦>依兰>哈尔滨,作为哈尔滨的对比样地绥化其种类数与哈尔滨相等,在数量上明显少于哈尔滨。建三江与富锦相比种类数比富锦少,个体数量却多很多。中小型土壤动物的调查结果为:哈尔滨>佳木斯>依兰>富锦,对比样地绥化<哈尔滨,建三江<富锦。黑土沿河流方向水平分布表现为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为依兰>佳木斯>哈尔滨,类群数量的比较结果与个体数量是一致的,即依兰>佳木斯>哈尔滨;绥化作为哈尔滨的对照样地,其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远远大于哈尔滨,而其类群数量与哈尔滨的类群数量相等。建三江样地的黑土样地代表了松花江下游地区黑土土壤类型的特点,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位于中等水平,个体数量明显高于其它的样地。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有以下特点:从草甸土和黑土两种土壤类型的总体水平上看,个体总数和类群数在垂直分布上是符合表聚性规律的,其中黑土随土层加深,土壤动物及类群数是逐级递减的,而草甸土表现为第四层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比第三层略有上升。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指数的研究结果:土壤动物的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均成正相关,它们与优势度指数成负相关。各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的相似性较低;相邻样地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高;中小型土壤动物与大型土壤动物相似性表现接近一致。土壤动物的个体数与土壤理化因素之间有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明显。与重金属相关不明显,与微量元素相关不明显。

潘书娟[6](2011)在《苯酚和汞污染对蚯蚓抗氧化酶和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蚯蚓体内重要抗氧化酶系和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基因表达的变化来探讨苯酚和汞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作用及作用机理。采用滤纸接触法,分别以0.1 g/L、0.2 g/L、0.3 g/L、0.4 g/L、0.5 g/L浓度的苯酚和0.02 g/L、0.04 g/L、0.06 g/L、0.08 g/L、0.10 g/L浓度的氯化汞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染毒胁迫24 h、48 h和72 h后,检测了各浓度组蚯蚓生长状况和繁殖能力及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大小及各酶同工酶图谱的变化。同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了染毒48 h的各浓度组蚯蚓MT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在P<0.05水平对所有结果进行显着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苯酚和氯化汞对蚯蚓生长和繁殖能力有明显的损害效应,胁迫时间越长,损害越严重,且具有不可逆性。苯酚胁迫时,对SOD活性具有显着的短时间低剂量激活高剂量抑制而长时间抑制的作用,对SOD同工酶的影响主要以显着抑制SOD2活性为主;对POD活性有显着的低剂量激活高剂量抑制的作用,并且显着抑制其同工酶中的POD1活性;对CAT活性具有显着的激活作用,但对其同工酶无明显影响;除0.2g/L外均可显着上调蚯蚓MT基因的表达水平。氯化汞胁迫时,蚯蚓体内SOD活性均表现为显着的低剂量激活高剂量抑制的效应,且在长时间高剂量处理时能完全抑制SOD同工酶中的SOD1活性;对POD活性具有显着的低剂量激活高剂量抑制的作用,并能诱导出新的POD同工酶,染毒时间不同,诱导出的同工酶种类亦不同;对CAT活性除在0.04~0.06 g/L时为显着的抑制效应外,其余均为激活效应,对其同工酶无显着影响;可以显着上调MT基因的表达水平。

胡安[7](2012)在《蚯蚓处理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富集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文中提出城市污泥中含量过高的重金属一直是限制其土地施用的症结所在。蚯蚓特有的生态功能及其体内黄色细胞吸收富集重金属的特性使得蚯蚓生态处理城市污泥具有可行性。本文首先设计了四因子四水平正交试验确立2种蚯蚓处理城市污泥的最优条件因子组合,结果表明,安德爱胜蚓处理城市污泥的最优条件因子组合为:木屑添加比例20%、基质湿度75%、培养温度21℃、接种密度24mg/g;赤子爱胜蚓处理城市污泥的最优条件因子组合为:木屑添加比例30%、基质湿度75%、培养温度14℃、接种密度32mg/g。其后采用外源性重金属模拟添加法,研究安德爱胜蚓和赤子爱胜蚓对不同污染负荷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作用。结果揭示,随着Cu/Zn添加量的逐步提高,两种蚯蚓存活率、蚓体质量增长率及基质日消耗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安德爱胜蚓和赤子爱胜蚓体内Cu/Zn含量均在外源性Cu/Zn添加量为300/400mg/kg时达到峰值,随后蚓体Cu/Zn含量呈下降趋势,表明蚯蚓对其体内Cu/Zn元素存在一定的耐性调节机制;此外,安德爱胜蚓对Cu的富集能力要强于赤子爱胜蚓,而赤子爱胜蚓对Zn的富集能力要优于安德爱胜蚓。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重金属的化学形态,更确切的说是取决于其不稳定的化学形态。第三部分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蚯蚓处理时间(0、30、45、60、90d)下蚓体对城市污泥中Cu/Zn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蚯蚓处理时间为45d时,两种蚯蚓均降低了基质中水提取态和0.01M CaCl2提取态Cu/Zn浓度;而当处理时间延长至90d时,基质中水提取态和0.01M CaCl2提取态Cu/Zn浓度均出现上升趋势。安德爱胜蚓和赤子爱胜蚓处理城市污泥30d后,污泥中离子交换态Cu/Zn无显着性变化;处理时间为45d时,污泥中离子交换态Cu浓度出现下降;而当处理时间延长至60d和90d时,污泥中离子交换态Cu/Zn浓度出现显着性提升。第四部分实验旨在通过生物测评方法(时令蔬菜生菜的盆栽试验)研究安德爱胜蚓和赤子爱胜蚓处理后污泥中Cu/Zn的生物可利用性变化并探讨城市污泥经蚯蚓处理后其土地施用潜力,从而确立城市污泥蚯蚓处理的最佳时间。结果发现,施用经蚯蚓处理的城市污泥可显着提高生菜茎叶和根系的生物量,且生菜茎叶生物量增长幅度大于根系;总体上,生菜茎叶和根系中的Cu/Zn浓度随蚯蚓处理污泥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长;基于污泥重金属减量及其土地施用安全性考虑,45d是安德爱胜蚓和赤子爱胜蚓处理城市污泥的最佳时间。

申燕[8](2010)在《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选择了名山县万亩生态茶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以相邻人工林地为对照,进行定点观测和典型取样,对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4季共获得土壤动物11 720只(茶园6 203,人工林5 517),隶属于5门15纲32目36类。茶园土壤动物群落以蜱螨目、线虫纲和弹尾目为优势类群,个体数占总数74.98%;常见类群有膜翅目、线蚓纲、综合目、缨翅目、蜘蛛目和鞘翅目,个体数占总数23.03%;其余20类为稀有类群占总数4.08%。茶园土壤动物类群数、Shannon-Wiener (H’)指数、均匀性指数、密度-类群指数和群落复杂性指数均小于人工林地。茶园与人工林地土壤动物均以杂食性土壤动物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腐食性和捕食性动物,分别占总捕获量的55.83%、30.55%、5.75%。(2)研究区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数、群落多样性H’及均匀性Pielou(J)指数随着土层的加深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聚性。土壤动物个体数以凋落物层和0-5 cm居多,其总个体数高达8757个,占全捕量的74.72%,10-20 cm土层仅占总数的10.79%。茶园凋落物层与5-10 cm、10-20 cm土层群落类群数表现为极显着差异(P<0.01),凋落物层、0-5 cm与10-20 cm土层的H’指数表现为显着差异(P<0.05)。(3)茶园土壤动物类群数以秋季最高,冬季和夏季次之,春季最低;个体数随季节变化先增加后减少,峰值出现在秋季。茶园土壤动物群落中C指数、J指数和H’指数均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密度.类群指数(DG)以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群落复杂性指数(Cj)以秋季>春季>冬季>夏季。除个别外,茶园各季节群落间相似性均小于人工林。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的蜱螨目/弹尾目值介于1.83-4.53,均高于人工林地且差异显着(P<0.05)。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量、个体数和群落DG指数均受低温雨雪天气影响明显,其值随年际呈“V”字型变化。其中,茶园群落年际间变化中表层(0-5 cm)土壤动物个体和类群数量、中小型动物个体数和大型动物类群数受冰冻天气影响最为明显。随季节和气候变化,茶园土壤动物群落较人工林产生较大波动。(4)茶园土壤动物类群随植茶年限延长而递增,密度随年限延长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25年茶园最多,达9775只/m2。在5个样地中,线虫纲始终为各群落的优势类群,膜翅目、弹尾目和蜱螨目则在部分年限茶园中为优势类群。茶园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8年>25年>4年>50年>16年茶园;DG指数表现为25年>50年>8年>16年>4年茶园;Cj指数大小排序为:25年>50年>16年>8年>4年茶园。不同年限茶园土壤动物群落间Jaccard(q)系数介于0.59-0.79,且多属中等相似水平。(5)在不同植茶年限茶园中,群落特征与土壤养分指标、pH和自然含水量间多表现为正相关,而与容重则多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容重密切相关(P<0.05或P<0.01)。而土壤pH和土壤自然含水量与群落指标间均未达到显着相关性(P>0.05)。

吴波[9](2010)在《参环毛蚓对重金属镉离子的生理响应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来源于钜蚓科环毛蚓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地龙”项下收载的原动物之一。因其主产于广东和广西两地,故被称为“广地龙”。广地龙因其疗效确切,药材加工精细讲究而被业内公认为品质最优,所以既是国内药材销售中的抢手货,又是出口创汇的指定品种。目前我国广地龙药材原动物一参环毛蚓,主要仍依靠野生资源,加上不同环境条件以及采收加工技术的影响,造成药材质量极不稳定,其中重金属超标问题一直难以控制。据前期工作发现:广地龙药材重金属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原动物参环毛蚓的生理性重金属富集作用所致。因此欲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难题,应首先对其重金属生物富集过程及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下一步研究参环毛蚓体内重金属解除策略提供依据。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重金属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并且其在土壤中产生的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而且还能被生物体吸收,以至于在食物链末端富集浓缩到极高浓度,后一特性更令人担忧。因为这种特性不仅会严重影响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将通过食物链或药物对人类乃至于整个生物界构成严重的威胁。而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中的有毒重金属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富集到土壤动物体内,但目前国内外多数的研究都是从生态毒理学的角度研究不同种系的蚯蚓对土壤重金属的生物特性变化,并着眼于将蚯蚓对重金属富集的特性当作环境污染的指示标志或作为生态修复的工具,较少研究蚯蚓本身的富集机制,从而以改善药用资源为目的,解决药用蚯蚓体内重金属超标相关的研究。本部分在课题组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参环毛蚓对重金属镉离子耐受能力的考察、重金属镉离子胁迫条件下对参环毛蚓胃肠道上皮细胞结构影响的研究、重金属镉离子胁迫条件下对参环毛蚓体细胞溶酶体膜的影响、重金属镉离子胁迫条件下金属硫蛋白在参环毛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结果,现分别概括如下:一、文献综述从现有的研究文献分析,目前国内外对蚯蚓富集特性的研究现状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1、各项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对重金属有一定的耐受和富集能力,对不同重金属的耐受和富集能力均不同。2、蚯蚓富集重金属特性的研究目前主要用于监测和评价环境污染和修复已污染的环境。3、缺乏以改善药用资源为目的,解决药用蚯蚓体内重金属超标相关的研究。二、参环毛蚓对重金属镉离子耐受能力的考察本实验采用重金属诱导的试验方法探讨在两周时间内参环毛蚓对重金属镉的耐受特性,结果表明,参环毛蚓在土壤镉离子浓度12 mg/kg以下的范围内对镉离子的耐受性良好,其生长几乎不受影响;当土壤镉浓度达到18 mg/kg时,体内镉浓度为100mg/kg,死亡率为25%,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体重急剧下降到养殖前的60%,体形和形态均发生变化,说明参环毛蚓不能耐受此浓度的镉离子。当土壤镉浓度在24mg/kg以上时,参环毛蚓在一周内全部死亡,死亡率为100%,体重、形态、体形均发生较大变化,出现类似急性中毒现象,显示参环毛蚓对此浓度镉离子的耐受性极差。由实验结果还可以做出以下推断:参环毛蚓对土壤中镉离子的最大耐受浓度在12mg/kg附近。通过对参环毛蚓体内镉浓度及其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其体内镉浓度累积达到100 mg/kg时,已经接近其对金属镉离子的最大耐受浓度,进一步表明参环毛蚓对重金属镉的耐受性存在体内最大耐受浓度和体外最大耐受浓度的特点。宋玉芳等对赤子爱胜蚓的研究表明其对土壤中镉离子的耐受浓度可达290 mg/kg,该浓度为参环毛蚓对土壤中镉离子耐受浓度的24倍,提示不同种类的蚯蚓对镉离子的耐受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对重金属镉离子在参环毛蚓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生长良好的参环毛蚓(1~4组)镉离子含量内脏均高于躯干,内脏镉含量是躯干的1.8~9.8倍,此结果表明,参环毛蚓主要是通过消化系统吸收镉离子,其对重金属镉具有的耐受特性可能与其体内某种解毒机制有关。此外,将参环毛蚓投入高浓度(24 mg/kg以上)镉土壤中它会迅速死亡,而当投入到较低浓度镉土壤中时,参环毛蚓会适应此环境而正常存活,其内脏和全蚓浓度可分别高达90 mg/kg和70 mg/kg以上,该浓度远远超过24mg/kg。此结果提示参环毛蚓在不超过生理极限的情况下,机体会产生某种有效的重金属解毒机制,而表现出机体对镉离子的高耐受性。本研究考察14 d内参环毛蚓对土壤中镉离子的耐受特性和体内镉离子富集情况及体内镉离子耐受情况,今后应扩大考察时间范围,为研究参环毛蚓重金属富集机制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同时,对于今后解除参环毛蚓重金属富集作用的策略制定提供借鉴。三、重金属镉离子胁迫条件下对参环毛蚓胃肠道上皮细胞结构影响的研究1、重金属对参环毛蚓皮肤的影响参环毛蚓在动物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门的寡毛纲钜蚓科环毛蚓属动物,是身体分节的高等蠕虫,由于长期生活于土壤中,其皮肤是抵御外界土壤污染的第一屏障,对土壤的毒性将会作出早期、直接的反应。本实验结果表明,在3mg/kg组和6mg/kg组氯化镉污染的参环毛蚓,虽然在其生长性能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其皮肤的结构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皮肤角质层明显增厚。但是在18mg/kg组氯化镉污染的参环毛蚓,其皮肤的防御体系受到损坏,角质层变薄。正常的角质层为非细胞层,无色而透明,由多层胶原纤维构成,可让气体通过,并保护参环毛蚓体内水分的丢失,同时可抵抗外源化学物质的侵蚀。本实验中角质层的增厚是动物对外源化学物质的一种代偿性反应,使机体免受外源物质的毒害作用。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角质层的主要成分是酸性多糖,它对于保护动物机体抵抗外源物质的入侵是必需的。上角质层变薄说明了其结构受到了破坏,机体的防御机能下降。本实验中氯化镉也影响了参环毛蚓表皮网状粘液细胞的分泌功能,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粘液形式可以排除参环毛蚓体内的大量氮素,保持体内的代谢平衡,同时对外界环境刺激提供一个保护屏障。参环毛蚓暴露于不同剂量的氯化镉时,皮肤角质层和表皮细胞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反映了参环毛蚓对该重金属的防御性反应。2、重金属对参环毛蚓体壁的影响通过对比参环毛蚓体壁HE染色的观察,发现其肌肉层损伤的程度有较大的差异,处在最外侧的环肌肉层只是有的部位发生裂隙,处于中层的纵肌排列的间隙有所不同,有的纵肌呈较大裂隙腔,而有的排列十分致密,并没有发生断裂。但是内侧的斜纹肌却发生了较严重的损伤,有的形成较大的断隙,有的完全碎裂,清楚的看到其内侧的斜纹肌损伤要明显比体壁外侧的环肌肉层要严重的多。这说明其体壁的损伤来源于其身体的内部,即对其构成损伤的物质来源于肠道的主动吸收,而不是通过其表皮的被动扩散吸收。3、重金属对参环毛蚓胃肠道的粘膜上皮细胞影响胃肠道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动物吞食被污染的土壤后,土壤中的毒物直接刺激胃肠道,容易造成胃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病变。本实验中发现,在3mg/kg组和6mg/kg组氯化镉胁迫条件下的参环毛蚓可见肠道粘膜上皮细胞有大量溶酶体增生,微绒毛、纤毛排列不整齐、紊乱。但是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和损伤加剧,主要表现为线粒体肿胀,以至于内膜消失,线粒体嵴减少甚至呈空泡变,这主要是因为线粒体是细胞的能源中心、动力站,是细胞中最敏感的细胞器之一,当受到环境不良因素影响时会发生不同的形态变化。同时在高浓度污染组,如30mg/kg组氯化镉污染的参环毛蚓可见肠粘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出现萎缩,纤毛细胞出现溃疡坏死病灶,有明显孔溃烂病变。四、重金属镉离子胁迫条件下对参环毛蚓体细胞溶酶体膜的影响中性红是一种弱碱性染料,通过非离子被动扩散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溶酶体内,当受到环境胁迫时,其溶酶体膜的渗透性发生变化,并失去稳定性,溶酶体膜容易破裂,染料就逐步泄露到细胞质中,使细胞染成红色。目前中性红染色作为一种已确定的技术用于评价化合物对细胞的毒性,已经广泛用于化学物质、药剂、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和杀虫剂对于哺乳类动物、人类和鱼类的细胞毒理测试。在本实验中,镉诱导参环毛蚓体腔细胞溶酶体的损害是明显的,中性红在细胞溶酶体的保留时间随着镉离子浓度有增加呈现逐步下降,这与国外相关报道一致,说明中性红在细胞溶酶体的保留时间可用于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离子镉对参环毛蚓的毒性效应。比较第2组(氯化镉浓度为3mg/kg)和第3组(氯化镉浓度为6mg/kg)的参环毛蚓染毒7d和15d溶酶体的中性红保留时间,其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在低浓度时参环毛蚓对重金属离子有一定的耐受和富集作用,此时参环毛蚓可通过自身循环系统解除重金属离子对自己的伤害。但是参环毛蚓对重金属的忍耐和富集能力是有限度的,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加长,重金属对参环毛蚓细胞的毒性具有明显的区别,如第5组(氯化镉浓度为18mg/kg)的参环毛蚓染毒7d和15d溶酶体的中性红保留时间,其组间比较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当参环毛蚓吸收的重金属超过其自身的耐受范围,则土壤中过高的重金属离子会直接毒害蚯蚓,会对其生命活性产生影响,使生长受到抑制,如本实验中第7组和第6组由于镉离子浓度过高,分别饲养至第7天和第9天就已死亡五、重金属镉离子胁迫条件下金属硫蛋白在参环毛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本实验通过金属硫蛋白与特异性的一抗相结合,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再与二抗反应及一系列呈色反应,在显微镜下清晰表达了金属硫蛋白在参环毛蚓体内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清楚的表明,金属硫蛋白主要在参环毛蚓的肠道中表达,虽然在其表皮之中有类似于MT表达的棕黄色颗粒,但是在其空白对照组的实验和HE染色中,均有此类似的棕黄色染色的细胞,说明它不是MT的表达,而是参环毛蚓本身的色素细胞所形成的黑色素,这与A.J.Morgan和S.R.StUrzenbaum的研究结果一致。由于参环毛蚓的表皮的角质层是高渗透性的,可能有少量的重金属通过被动扩散进入体表,但是在其表皮层和肌肉层均未发现明显的MT表达,而是在其肠道的粘膜下腺细胞质均有明显的棕黄色颗粒,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MT表达的越来越强,说明参环毛蚓对重金属的富集是通过其粘膜下层肠上皮细胞来完成,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参环毛蚓对重金属的转录调控以及其体内重金属的解除策略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王学锋,曹静[10](2008)在《蚯蚓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前景》文中提出综述了蚯蚓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指示和修复作用,为蚯蚓在重金属土壤植物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

二、Cu污染对白颈环毛蚓呼吸强度影响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u污染对白颈环毛蚓呼吸强度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蚯蚓生物标志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个体及种群水平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 at individual and population levels)
    1.1 个体及种群水平的生物标志物种类
    1.2 个体及种群水平的蚯蚓生物标志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
        1.2.1 有机污染物
        1.2.2 重金属
2 亚个体水平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 at the sub-individual levels)
    2.1 细胞水平的生物标志物
        2.1.1 细胞水平的的生物标志物种类
        2.1.2 细胞水平的蚯蚓生物标志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
        2.1.2. 1 有机污染物
        2.1.2. 2 重金属
    2.2 生物酶和生物蛋白标志物
        2.2.1 生物酶和生物蛋白标志物种类
        2.2.2 生物酶和生物蛋白标志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
        2.2.2. 1 有机污染物
        2.2.2. 2 重金属
    2.3 暴露和生物效应标志物
        2.3.1 暴露和生物效应标志物种类
        2.3.2 暴露和生物效应标志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
        2.3.2. 1 有机污染物
        2.3.2. 2 重金属
3 总结与展望(Summary and prospect)

(2)汞胁迫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前言
    1.1 汞污染现状及来源
        1.1.1 汞污染现状
        1.1.2 土壤中汞污染来源
    1.2 汞的毒性研究进展
        1.2.1 汞对动物细胞DNA的损伤
        1.2.2 汞的生殖毒性
        1.2.3 汞的神经毒性
        1.2.4 汞的免疫毒性
        1.2.5 汞的毒性作用机理
    1.3 蚯蚓与土壤重金属污染
        1.3.1 蚯蚓生态毒理学研究概况
        1.3.2 重金属对蚯蚓的急性毒性
        1.3.3 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与释放
        1.3.4 重金属对蚯蚓生理生化的影响
        1.3.5 蚯蚓作为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
        1.3.6 土壤污染胁迫下蚯蚓的行为毒性
    1.4 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
        1.4.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4.3 数据处理方法
        1.4.4 技术路线
第2章 蚯蚓对汞的富集与释放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测试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标准曲线、精密度及回收率
        2.2.2 赤子爱胜蚓对Hg的富集作用
        2.2.3 赤子爱胜蚓对Hg的富集定位
        2.2.4 赤子爱胜蚓对Hg的释放过程
    2.3 讨论
        2.3.1 蚯蚓对汞的耐受性及富集能力
        2.3.2 蚯蚓对重金属的主要富集部位
        2.3.3 清洁土壤中蚯蚓体内重金属的释放规律
    2.4 小结
第3章 汞胁迫对蚯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测试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2 蚯蚓体内几种抗氧化酶活性
        3.2.3 蚯蚓体内丙二醛(MDA)含量
        3.2.4 汞富集量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
    3.3 讨论
        3.3.1 汞暴露对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3.3.2 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MDA含量变化的关系
        3.3.3 几种酶活性呈现显着性差异的浓度组统计
    3.4 小结
第4章 汞暴露影响下蚯蚓的生殖毒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对精子形态的影响
        4.2.2 对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4.2.3 对精子DNA的损伤
    4.3 讨论
        4.3.1 汞暴露下蚯蚓精子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
        4.3.2 蚯蚓精子DNA损伤试验结果比较
        4.3.3 本研究对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的改进
    4.4 小结
第5章 汞胁迫影响下蚯蚓的行为毒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回避行为
        5.2.2 对呼吸活动的影响
        5.2.3 对蚯蚓掘穴的影响
    5.3 讨论
        5.3.1 蚯蚓的代谢活动
        5.3.2 行为毒性作为汞污染物生物标志物
        5.3.3 土壤中汞的迁移和转化
        5.3.4 汞污染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蚯蚓响应汞胁迫的差异蛋白质组学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3 检测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暴露浓度下蚯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
        6.2.2 差异蛋白点的分布以及点显现的情况
        6.2.3 不同暴露浓度下蚯蚓蛋白质组差异点的质谱分析鉴定结果
        6.2.4 差异蛋白质的表达验证
    6.3 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重金属Cu对蚯蚓的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
        1.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1.2.2 土壤中重金属铜的来源及形态
    1.3 蚯蚓与重金属的相互影响
        1.3.1 重金属对蚯蚓的影响
        1.3.2 蚯蚓对重金属的影响
        1.3.3 耐性蚯蚓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第三章 Cu~(2+)污染土壤中蚯蚓驯化条件的选择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动物
        3.1.2 试验土壤
        3.1.3 药品与试剂
        3.1.4 主要仪器
    3.2 试验设计
        3.2.1 蚯蚓驯化浓度条件的选择
        3.2.2 蚯蚓驯化时间条件的选择
    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3.1 土壤中铜含量及形态分析
        3.3.2 蚯蚓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3.3.3 数据统计分析
    3.4 试验结果
        3.4.1 不同浓度条件驯化后的蚯蚓对重金属铜的影响
        3.4.2 Cu~(2+)对不同浓度驯化蚯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4.3 不同时间条件驯化后的蚯蚓对重金属铜的影响
        3.4.4 Cu~(2+)对不同时间驯化后蚯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Cu~(2+)对驯化后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动物
        4.1.2 供试土壤
    4.2 试验设计
        4.2.1 蚯蚓的耐性驯化
        4.2.2 急性毒性试验
        4.2.3 数据统计分析
    4.3 试验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驯化蚯蚓的基因损伤研究
    5.1 试验材料
        5.1.1 供试动物
        5.1.2 试验土壤
        5.1.3 药品与试剂
        5.1.4 主要仪器
    5.2 试验设计
        5.2.1 蚯蚓的耐性驯化
        5.2.2 彗星试验
        5.2.3 图像分析及数据统计
    5.3 试验结果
        5.3.1 蚯蚓体腔细胞彗星试验图像分析
        5.3.2 Cu~(2+)对驯化蚯蚓的基因损伤程度(尾长)
        5.3.3 Cu~(2+)对驯化蚯蚓的基因损伤程度(尾部DNA含量)
        5.3.4 Cu~(2+)对驯化蚯蚓的基因损伤程度(尾矩)
        5.3.5 Cu~(2+)暴露下蚯蚓基因损伤效应的评价参数选择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重金属污染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性研究 ——以山西省临汾钢铁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土壤动物简介
        1.1.1 土壤动物的定义
        1.1.2 土壤动物的种类
        1.1.3 土壤动物的作用
    1.2 土壤动物的研究动态
        1.2.1 土壤动物国外研究动态
        1.2.2 土壤动物国内研究动态
    1.3 环境污染对土壤动物影响研究动态
        1.3.1 环境污染对土壤动物影响国外研究动态
        1.3.2 环境污染对土壤动物影响国内研究动态
    1.4 本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3 研究方法
    3.1 土壤动物的采集
        3.1.1 设置样点
        3.1.2 采集样品
    3.2 土壤动物的分离
        3.2.1 大型土壤动物采集法
        3.2.2 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收集用干漏斗法
    3.3 土壤动物的分检、鉴定
    3.4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3.4.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3.4.2 土壤 PH 值的测定
        3.4.3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3.5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3.5.1 土壤样品前期处理
        3.5.2 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3.5.3 部分大型土壤动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4 数据分析与处理
    4.1 土壤动物数量统计
        4.1.1 多度
        4.1.2 土壤动物密度
    4.2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4.3 土壤生境分布系数
    4.4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
    4.5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计算
    4.6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4.6.1 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4.6.2 土壤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
        4.6.3 土壤动物对重金属富集系数的计算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土壤动物生存环境状况
        5.1.1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5.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5.2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5.2.1 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
        5.2.2 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
        5.2.3 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
        5.2.4 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指数
        5.2.5 土壤动物的生境分布系数
        5.2.6 土壤动物的聚类分析
        5.2.7 土壤动物的功能团类群
    5.3 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
    5.4 土壤动物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性研究
        5.4.1 土壤动物分布与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关系
        5.4.2 土壤动物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分析
        5.4.3 土壤重金属元素在几种大型土壤动物体内的富集
6 讨论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5)松花江中下游典型地区黑土和草甸土土壤动物及生境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土壤动物的作用与功能
    1.2 国内外土壤动物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1.2.1 研究历程
        1.2.2 研究现状及进展
        1.2.3 土壤动物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野外调查方法
        2.1.1 样地的选择与设置
        2.1.2 取样方法
    2.2 室内工作方法
        2.2.1 土壤动物的分离和鉴定
        2.2.2 土壤样品的化验分析
        2.2.3 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第3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
    3.1 中游样地自然概况
    3.2 中下游样地自然概况
    3.3 下游样地自然概况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黑土及草甸土环境特征分析
        4.1.1 土壤环境常规特征分析
        4.1.2 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4.1.3 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4.2 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的总体水平研究
        4.2.1 黑土土壤动物的种类与数量组成的总体水平
        4.2.2 草甸土土壤动物的种类与数量组成的总体水平
        4.2.3 黑土与草甸土土壤动物的种类与数量组成的总体水平
    4.3 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要素的关系
        4.3.1 土壤常规理化特性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4.3.2 重金属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4.3.3 微量元素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4.4 土壤动物空间结构分析
        4.4.1 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的水平分布特征
        4.4.1.1 草甸土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的水平分布特征
        4.4.1.2 黑土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的水平分布特征
        4.4.1.3 黑土与草甸土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的水平分布特征比较
        4.4.2 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的垂直分布特征
        4.4.2.1 草甸土土壤动物数量和种类的垂直分布特征
        4.4.2.2 黑土土壤动物数量和种类的垂直分布特征
        4.4.2.3 草甸土和黑土土壤动物数量和种类的垂直分布特征比较
    4.5 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分析
        4.5.1.草甸土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4.5.2 黑土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4.5.3 土壤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分析
        4.5.3.1 草甸土土壤动物群落的相似性比较
        4.5.3.2 黑土土壤动物群落的相似性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6)苯酚和汞污染对蚯蚓抗氧化酶和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土壤污染的现状
    1.2 苯酚和汞的用途及毒害作用
    1.3 抗氧化酶和金属硫蛋白简介
        1.3.1 自由基简介
        1.3.2 超氧化物歧化酶
        1.3.3 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
        1.3.4 金属硫蛋白
    1.4 蚯蚓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4.1 蚯蚓简介
        1.4.2 蚯蚓对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作用
        1.4.3 蚯蚓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5 蚯蚓对污染物的耐受机制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苯酚和氯化汞对蚯蚓生长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仪器
        2.1.4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苯酚和氯化汞对蚯蚓存活率的影响
        2.2.2 苯酚和氯化汞对蚯蚓生长状况的影响
        2.2.3 苯酚和氯化汞对蚯蚓繁殖能力的影响
    2.3 小结
第3章 苯酚和氯化汞对蚯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
        3.1.2 药品与试剂
        3.1.3 仪器
        3.1.4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苯酚和氯化汞对蚯蚓SOD 活性的影响
        3.2.2 苯酚和氯化汞对蚯蚓POD 活性的影响
        3.2.3 苯酚和氯化汞对蚯蚓CAT 活性的影响
    3.3 小结
第4章 苯酚和氯化汞对蚯蚓抗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动物
        4.1.2 药品与试剂
        4.1.3 仪器
        4.1.4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苯酚和氯化汞对蚯蚓SOD 同工酶的影响
        4.2.2 苯酚和氯化汞对蚯蚓POD 同工酶的影响
        4.2.3 苯酚和氯化汞对蚯蚓CAT 同工酶的影响
    4.3 小结
第5章 苯酚和氯化汞对蚯蚓MT 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动物
        5.1.2 药品与试剂
        5.1.3 仪器
        5.1.4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总RNA 的质量鉴定
        5.2.2 苯酚对蚯蚓MT 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5.2.3 氯化汞对蚯蚓MT 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蚯蚓处理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富集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城市污泥产量现状及其处理处置途径
        1.1.1 城市污泥产量现状
        1.1.2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途径
    1.2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无害化处理技术
        1.2.1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
        1.2.2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无害化处理技术
    1.3 城市污泥蚯蚓处理的研究现状及蚯蚓对污泥重金属的富集效应
        1.3.1 蚯蚓分类
        1.3.2 蚯蚓处理城市污泥的优势
        1.3.3 蚯蚓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性
    1.4 蚯蚓处理对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1.4.1 蚯蚓生态型差异
        1.4.2 土壤类型
        1.4.3 重金属类型差异
        1.4.4 pH值和可溶性有机碳变化
        1.4.5 存在问题
    1.5 本研究出发点及其研究意义
2 城市污泥蚯蚓处理及重金属富集的影响因素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样品分析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安德爱胜蚓处理城市污泥及重金属富集的条件优化
        2.2.2 赤子爱胜蚓处理城市污泥及重金属富集的条件优化
    2.3 结论
3 蚯蚓不同污染负荷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设计
        3.1.3 样品分析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蚯蚓生长状况变化
        3.2.2 不同浓度下基质日消耗量变化
        3.2.3 蚯蚓蚓体内Cu和Zn浓度变化
        3.2.4 蚯蚓蚓体内Cu和Zn富集量的变化
    3.3 结论
4 蚯蚓处理时间对城市污泥中Cu和Zn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设计
        4.1.3 样品分析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不同处理时间对蚯蚓蚓体质量增长的影响
        4.2.2 不同处理时间对蚯蚓蚓体Cu和Zn浓度的影响
        4.2.3 不同处理时间对蚯蚓蚓体Cu和Zn富集量的影响
        4.2.4 不同蚯蚓处理时间对基质(城市污泥)pH和有机质的影响
        4.2.5 不同蚯蚓处理时间对基质(城市污泥)重金属水提取态和0.01MCaCl_2提取态的影响
        4.2.6 不同蚯蚓处理时间下基质(城市污泥)重金属各BCR提取态的变化
    4.3 结论
5 蚯蚓处理对生菜产量及其Cu/Zn浓度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盆栽试验
        5.1.3 样品分析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污泥施用对生菜产量的影响
        5.2.2 污泥施用对生菜中Cu/Zn含量的影响
    5.3 结论
6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加强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1.1 立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茶园生态学研究现状
        1.2.2 土壤动物学研究现状
        1.2.2.1 不同生境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
        1.2.2.2 土壤动物的区域分布特征
        1.2.2.3 土壤动物的剖面分布特征
        1.2.2.4 土壤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特征
        1.2.2.5 土壤动物与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1.2.2.6 人为胁迫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1.2.2.7 土壤动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1.3 研究内容
        1.3.1 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1.3.2 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
        1.3.3 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年际动态
        1.3.4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1.3.5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理化性质与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
    1.4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点布设
        2.2.2 样品的野外采集
        2.2.2.1 大型土壤动物的收集
        2.2.2.2 中小型干生、湿生土壤动物土样采集
        2.2.2.3 凋落物样品采集
        2.2.2.4 用于测定理化性质土样的采集
        2.2.2.5 其他因子的测定
        2.2.3 样品的室内测定
        2.2.3.1 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分离
        2.2.3.2 大,中小型土壤动物鉴定及计数
        2.2.3.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2.4 数据处理
        2.2.4.1 土壤动物各类群数量等级的划分
        2.2.4.2 群落指数的选用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3.1 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3.1.1 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3.1.2 土壤动物同功能种团特征
        3.1.3 群落剖面分布规律
    3.2 茶园土壤动物群落季节动态
        3.2.1 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季节动态
        3.2.2 群落多样性
        3.2.3 不同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
        3.2.3.1 优势类群土壤动物季节动态
        3.2.3.2 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密度及类群数的季节动态
    3.3 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年际动态
        3.3.1 群落组成
        3.3.2 群落多样性
        3.3.3 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年际动态
        3.3.4 剖面分布年际动态
    3.4 不同种植年限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3.4.1 群落组成
        3.4.2 群落多样性
        3.4.3 群落剖面分布
    3.5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理化性质与动物群落的相关性
第四部分 全文主要结论
第五部分 研究不足与展望
    5.1 存在的不足之处
    5.2 进一步研究内容
        5.2.1 茶园土壤动物特征类群细化研究
        5.2.2 茶园土壤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研究
        5.2.3 茶树品种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的学术论文

(9)参环毛蚓对重金属镉离子的生理响应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国内外关于蚯蚓对重金属富集的研究
    2 研究目标
    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中药地龙的研究概况
        1 地龙的本草考证
        2 地龙国内外研究现状
        3 地龙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蚯蚓对重金属富集特性的研究概况
        1 蚯蚓的生理学特性
        2 蚯蚓对重金属富集特性的研究现状
        3 蚯蚓富集重金属的利用与开发现状
        4 蚯蚓重金属富集特性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5 蚯蚓体内富集重金属解除方法的研究
第二章 参环毛蚓对重金属耐受能力的研究
    前言
    1 仪器与材料
    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重金属镉离子胁迫条件下对参环毛蚓胃肠道上皮细胞结构影响的研究
    前言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重金属镉离子胁迫条件下对参环毛蚓体细胞溶酶体膜的影响
    第一节 生物标志物在研究重金属对蚯蚓毒性效应的应用
        1 溶酶体生物标志物
        2 溶酶体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概况
        3 应用前景
    第二节 重金属镉离子胁迫条件下对参环毛蚓体细胞溶酶体膜的影响
        前言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重金属镉离子胁迫条件下金属硫蛋白在参环毛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第一节 重金属和金属硫蛋白的研究现状
        1 金属硫蛋白的基本特性
        2 金属硫蛋白参与微量元素的储存、运输和代谢
        3 蚯蚓金属硫蛋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第二节 重金属镉离子胁迫条件下金属硫蛋白在参环毛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前言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结语
    1 小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附录Ⅱ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致谢

(10)蚯蚓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概述
2 蚯蚓与重金属污染土壤关系
    2.1 蚯蚓对土壤污染物具有生物富集的作用
    2.2 蚯蚓对污染土壤的耐受力
    2.3 蚯蚓在污染土壤中的指示作用
3 蚯蚓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
4 结语

四、Cu污染对白颈环毛蚓呼吸强度影响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蚯蚓生物标志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郭佳葳,周世萍,刘守庆,李惠娟,杨发忠,朱国磊. 生态毒理学报, 2020(05)
  • [2]汞胁迫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研究[D]. 唐浩. 上海交通大学, 2017
  • [3]重金属Cu对蚯蚓的驯化研究[D]. 徐池.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4]重金属污染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性研究 ——以山西省临汾钢铁有限公司为例[D]. 任婷. 山西师范大学, 2012(08)
  • [5]松花江中下游典型地区黑土和草甸土土壤动物及生境相关性研究[D]. 张鹏.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04)
  • [6]苯酚和汞污染对蚯蚓抗氧化酶和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D]. 潘书娟. 河北大学, 2011(08)
  • [7]蚯蚓处理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富集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D]. 胡安. 杭州师范大学, 2012(01)
  • [8]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申燕.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3)
  • [9]参环毛蚓对重金属镉离子的生理响应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D]. 吴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10]蚯蚓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前景[J]. 王学锋,曹静.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标签:;  ;  ;  ;  ;  

Cu污染对C. alba呼吸强度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