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机器可读目录转换为数据库表格式

将机器可读目录转换为数据库表格式

一、将机读目录转换为数据库表格式(论文文献综述)

雷洁[1](2020)在《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和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科研档案管理需要新方法和新手段。针对目前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科研知识关联度差、科研档案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从知识层面将科研档案资源中的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人员等要素与项目任务书、合同、研究报告中抽取的知识单元进行关联和融合,丰富科研档案的语义关系,推进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提档升级,对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支撑科研单位管理决策、科研档案智能管理、档案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与理论等,对科研档案管理模式、收集、加工以及存储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凝练科研档案管理深层次加工、多元化关联以及决策支撑等需求,为基于知识图谱开展科研档案管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支持。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结论,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1)研究了用于科研档案管理的知识图谱构建过程。通过对知识图谱的构建要素(知识单元与语义关系)的综合分析,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总结了知识图谱的适用领域,为科研档案知识图谱的构建以及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2)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通过数据解析、深层次揭示以及实体抽取过程实现科研档案细粒度实体识别。结合Nanopublication与CERIF模型,设计科研档案资源描述体系,构建了科研档案多维度关联模型。基于本体编辑工具Protégé,使用资源描述框架RDF和OWL语言,继承利用EAD、DCMI等现有较为通用的元数据构建科研档案知识图谱模型,将人员、机构、成果等实体与科研档案资源知识层面的研究任务、实施方案等实体语义串联在一起。通过深层次知识融合与推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科研档案语义关联。(3)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原型。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构建了一个覆盖档案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包括数据解析层、智能识别层、语义关联层以及智能管理层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原型。以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为数据源,实现智能化采集与归档、自动抽取与关联以及语义增强等功能,提高了科研档案资源语义关联性,提升了科研档案管理效率。(4)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分析。为验证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用性,从知识识别粒度、知识多维关联度以及知识融合与利用程度等方面将基于知识谱图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与传统的档案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应用效果表明基于知识图谱科研档案管理的具有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陈晓晖[2](2018)在《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相关标准》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当前与电子档案管理相关的标准有63项。从内容上看,主要有综合性标准、元数据标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标准、保存标准等。其中相关性标准多,针对性标准亟待增加;内容覆盖面广,核心标准尚待出台;系统性有所加强,协调性有待提高;标准出台数量多,推广应用亟待加强。未来标准建设发展要实现标准制定协同化,完善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加强宣贯促进应用,增强标准维护力度。

张冬[3](2017)在《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已逐步改变,数字化、信息化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近年来,图书馆的数量及规模在不断扩大,图书期刊数量、借阅人群、借阅次数都有了成倍的增长。因此,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方式,让读者享受方便快捷的借阅服务,开发一个简单、便于操作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以当前我国图书馆日常工作的现实情况与需求为依据,设计与开发了方便快捷、现代化、信息化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论文重点对图书管理核心业务流程进行了描述,对图书管理系统功能需求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功能联系、接口以及模块等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与开发。并在B/S模式下,论文以SSH框架为主要开发框架,对系统进行了编码实现和测试。经过测试,该系统运行稳定、用户交界面友好、系统可维护性好,能够满足图书管理的现实需求,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段菲菲[4](2017)在《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国家应以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由此可见国家已将科技成果的管理与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发展层面。Web2.0环境下,伴随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科技成果数量也飞速增加,其资源呈现出多类型、多媒体、跨时间、跨地理、跨语种等特点。面对数量庞大的异构科技成果资源,为解决其存在的开放程度低、服务粒度过大及集成度不高等问题,需要利用相关性原理和有序性原理对其进行有效组织,更重要的是在有序化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深度聚合便于用户获取利用。因此,本文以“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研究”为选题,借助于BIBFRAME在资源语义描述方面的优势,通过构建科技成果多维度语义聚合框架,以实现科技成果在内容维度、结构维度以及使用维度上的聚合与服务。本文按照“理论—模型—实证”的总体思路,以科技成果为研究对象,BIBFRAME框架为语义描述标准,从理论、方法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对科技成果语义进行标准化描述。以语义网技术为主要手段,运用知识组织、关联数据等理论及相关的方法与技术规范,揭示科技成果资源内部知识对象以及知识与对象的语义关系,使海量、多源、异构及分布式的科技成果重新组织为一个覆盖所有科技信息的资源网络。本研究不仅实现了科技成果信息在多维度上的有效聚合,也实现了基于科技成果资源聚合的知识发现与创新,同时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深入分析科技成果的概念、内涵、外延及应用状况,系统梳理了科技成果资源的类型与利用现状,并对其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将BIBFRAME应用到科技成果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其应用范式进行探讨。(2)将DC、MARC、RDA等多种元数据集进行融合,并与BIBFRAME进行映射转换,在BIBFRAME的规则和约束下,实现科技成果各类型资源及其属性内容相互关联,并借助D2R关联数据工具将非结构化的科技成果资源发布为科技成果信息关联数据,最终提供基于知识关联的语义服务。(3)使用归一化的语义模型来挖掘异构科技成果的内容关联之后,可以将科技成果结构信息、科技成果内容信息、科技成果使用信息有机关联在一张巨大的语义关联网络,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将大量分散的异构科技成果资源进行聚合,从而取得信息的全貌。(4)根据所设计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方案开展实证研究。以CNKI中的题录信息为具体应用背景,采用直接聚合转换与间接聚合转换两种模式,使用本体描述语言OWL为BIBFRAME的描述语言对科技报告资源进行语义描述,并使以上两种模式实现其形式与内容上的融合,共同达到科技报告资源中知识内容与知识对象间的关联。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科技是否能真正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也关系到不同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将海量、多元、异构的科技成果资源通过聚合的方式序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BIBFRAME的理论基础,深入的研究了基于BIBFRAME的语义描述机制,以及对科技成果资源进行关联数据的创建与发布,可实现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描述、语义化的深度整合及知识化的深度揭示,显着提高了科技成果资源的利用价值。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科技成果资源“海量”、“多源”、“异构”及“分布式”问题。

王兰成,黄永勤[5](2016)在《信息化条件下图片资料档案库规范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图片资料档案数字化建设要遵循规范,档案库的信息组织与加工要以相关标准进行实施。图片资料档案库的信息组织应尽量多设置自动生成项和选择项,其数据管理系统按图片收集、审查、录入和查询的工作流程进行。图片资料档案库的信息加工按原件整理、检查修补、资料交接、数字化文件、录入信息、处理图片和检查校对的过程进行规范。采用通用的元数据格式标准以实现数据库之间的互联和互访,制定图片资料档案库的归档及备份转换格式,目的是使图片档案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共享和利用,提高查询速度和利用效率,提升机构信息化管理水平。

丁蔚然[6](2015)在《基于Solr的企业异构信息搜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企业的规模日益增大,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内部产生的海量数据分布在各个服务器节点上。如何精确、快速地查找到用户所需的信息是每一个大型企业都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通用搜索引擎虽然可以实现信息的检索,但是并没有满足企业的需求。首先,企业的需求更加复杂,对于不同的企业员工权限有严格的规定,每个用户可以查看的资源不同,工作任务有差异,信息的需求也不一样;其次,企业的信息种类千差万别,企业内部最多的是数据库数据以及文档,和以网页为主的Web资源不一样。通用搜索引擎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并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针对跨地区多数据中心的大型企业提出企业搜索引擎设计方案,该搜索引擎使得异构资源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融合与检索。同时优化搜索结果排序以及进行个性化结果推荐。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实现了一个基于Solr的企业异构信息搜索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利用开源网络爬虫工具Heritrix对异构信息进行智能抓取,并且研究了信息抽取、元数据、中文分词等技术,对异构资源的有效信息进行智能提取,建立异构信息索引模型,实现了异构信息融合搜索。(2) 应用开源搜索引擎Solr实现了对索引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包括结构化数据索引和非结构化数据索引。同时Solr还实现了搜索引擎的查询,包括最基本的关键字查询,以及限定其他条件的高级查询。(3) 将Skyline算法引入搜索结果排序优化,可根据用户需求综合信息相关度得分和信息的发布时间两方面进行排序,以满足用户不同工作情景下的需求;根据用户的历史记录以及使用习惯进行个性化建模,推送适合用户的搜索结果。(4) 基于Zookeeper的系统监控设计,跨地区的多数据中心的企业可以实时监控服务器数量众多的集群状态,保证故障或者宕机的服务器上的信息不会被用户搜索到,内容相同的搜索结果从网络状况较好的节点获取,可以优化搜索体验。本文基于上述工作内容开发了基于Solr的企业异构信息搜索引擎系统原型,在实验环境中搭载了一个多数据中心的搜索引擎,对其构建了异构资源的索引并通过一系列测试得到了实验结果数据,证明了本文研究的相关技术与实践应用的可靠性,为企业搜索引擎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王秀和[7](2014)在《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高等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档案,比如教学档案、科技档案、各种文书档案、学生学籍档案、教职工人事档案、事关学校改革措施的各种重要文件、以及基础建设过程各种文件等。如何简单、规范、高效的管理这些档案成为高校各层领导必须考虑的重要事宜。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数字化成为各单位的必然趋势,综合档案管理不仅能节约办公成本,而且也能大大大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档案的利用更加便捷,同时在规范化的要求下实现了档案馆(室)的管理工作(统计工作等)的自动化。本文结合防灾科技学院综合档案管理真实需求,详细论述了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案。在对学院相关部门(如人事处、教务处、基建处、科研处等部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各部门的业务流程、系统功能和性能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并按照软件工程的步骤对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具体包括系统总体架构,后台数据库等。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系统采用C/S+B/S架构,开发工具为PowerBuilder,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8,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8。本系统设置灵活,普适性强。

高程熙[8](2013)在《宋明时期《黄帝内经》古籍传本整理及数据库建设》文中认为目的:系统整理宋明时期的《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古籍传本,确立《内经》相关古籍传本书目和撰写着录,并建设宋明时期《黄帝内经》古籍传本数据库。方法:本研究的通过史志考证法、丛书类书考证法、相关医学文献考证法和国外典藏文献考证法等四种研究方法,对宋明时期《内经》传本书目进行收集整理。通过TPI平台,定义数据库结构及数据库字段,将现存着作转换为PDF格式,录入数据库。结果:①较为完整的收集到《内经》相关传本共计宋明时期《内经》古籍传本共计121部。宋代《内经》古籍传本共计28部分,现存13部,亡佚15部;金代《内经》古籍传本着作,共计9部,存5部,亡佚4部;元代《内经》古籍传本共计11部,存5部,亡佚6部;明代《内经》古籍传本共计73部,现存27部,亡佚46部。②对收集到的121部着作按照,书名、作者、朝代、版本、卷数、自序、出处、沿革、摘要、全文、后记以及备注,共计十二个项目编写了着录。③对现存的并已经整理出版的21部《内经》古籍传本进行数字化,转换成PDF格式。并且按照数据库定义的结构分别上传至注释本、别传本中。其中宋明时期注释本中,《素问》有11部着作、《灵枢》3部着作,宋明时期《内经》别传本有7部着作录入数据库。并根据数据库定义的字段篇名、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精神、经络、体质、病因、病机、病症、治法治则、养生、运气以及来源等十三个项目对这21部着作进行标引。④完成《黄帝内经》古籍传本及专题知识数据库(宋明部分)的《内经》传本古籍全文和着录建设。结论:宋明时期医家对《内经》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由保存《内经》原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转向对《内经》的理论深刻阐发。首先,重视训诂校勘,才出现通行本和善本;其次,凸显分类研究方法;第三,运用专题研究方法对《内经》理论进行研究。第四,构建了宋明时期数据库结构。

颜海华[9](2012)在《利用VFP实现MARC数据与数据库表的转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实现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二次开发或对各种馆藏情况和流通情况进行分析统计,需将MARC数据转换为第三方平台可识别的格式。文章就利用Visual FoxPro实现MARC数据与数据库表的转换进行探讨。

陈根方[10](2011)在《中国工尺谱的数字实现研究》文中指出工尺谱是中国传统的音乐记谱法之一,是包括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昆曲在内的大多数中国传统戏曲和乐器的主要记谱法。中国传统工尺谱乐谱的数字化实现在国内外尚未进行过系统研究,本文在分析与整理一系列工尺谱的记谱方法与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中国民族音乐理论、西方音乐理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就工尺谱领域知识和工尺谱乐谱的数字实现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本文从工尺谱记谱法领域知识的数字化,工尺谱乐谱的图像分割与谱字识别,以及工尺谱乐谱音乐信息存储、传播、显示和重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贡献有:1.建立了工尺谱的元数据(Metadata)方案。此方案在都柏林的DC核心(Dublin Core)元数据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音乐元数据方案和传统机读目录格式(MARC),根据工尺谱记谱法的领域知识和工尺谱乐谱的特征,提出包含51个修饰词的工尺谱元数据方案,其中新增了针对工尺谱的“书写方式”、“谱字”、“题跋”、“收藏者”、“剧种”、“方言”和“资源质量”等33个修饰词。2.提出了工尺谱乐谱的图像分割方法。根据工尺谱乐谱的图像特征,提出了基于DFS(Depth-first Search)的二值图像连通区域标记算法,具有平均效率高并能同时获取区域特征等优点;依据无歌词的工尺谱乐谱图像(如琵琶谱)特点,提出了基于种子螺旋扩张的包围盒算法(Axis-aligned Bounding Box),能有效地提取出乐谱中的所有谱字;针对有歌词的工尺谱乐谱图像(如昆曲乐谱),提出了基于投影和自适应迭代平滑技术的图像分离算法,可有效地将工尺谱乐谱中的歌词与谱字分离。3.提出了工尺谱乐谱谱字的音乐信息识别方法。从图像分割方法获取的谱字中提取出谱字的特征数据,分别利用Bayes分类器、遗传算法分类器和最近邻法分类器,对工尺谱乐谱的谱字进行单分类器识别;同时,提出了基于先验概率的多分类器融合方法,相对于上述三个单分类器,该方法大大提高了工尺谱谱字的识别效率。4.建立了工尺谱乐谱的数据存储方案。利用MIDI1.0协议,结合工尺谱乐谱特点,提出了类MIDI的工尺谱乐谱存储方案;利用工尺谱记谱法的特征,提出了描述工尺谱乐谱的音乐信息的全息标记文本存储方案;利用数据库技术和工尺谱元数据方案,提出了工尺谱乐谱的数据库概念模式和逻辑模式。5.提出了工尺谱乐谱显示和重建方法。利用XML标记语言和SVG技术,显示和重建工尺谱乐谱的音乐信息,先用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定义工尺谱的DTD文档,再利用谱字图像构建谱字的SVG组模板字体信息,通过定义工尺谱乐谱的歌词与谱字的几何构建规则,实现工尺谱乐谱的重建。本文从跨学科的多角度视野,对中国传统的音乐记谱法的数字实现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实现中国传统的工尺谱数字化方案与方法,为在数字时代将工尺谱等传统的文化与艺术形式实现数字化提供必要的技术实现思路与手段,同时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具有重大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将机读目录转换为数据库表格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将机读目录转换为数据库表格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科研档案管理方式变革
        1.1.2 科研档案价值驱动
        1.1.3 信息技术发展提供条件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科研档案
        2.1.2 科研档案管理
        2.1.3 知识图谱相关概念
    2.2 国内外档案管理研究进展
        2.2.1 档案管理系统研究进展
        2.2.2 档案信息化标准研究进展
        2.2.3 数字化科研研究进展
        2.2.4 档案语义化研究进展
        2.2.5 相关管理模型对比与分析
    2.3 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和主要应用综述
        2.3.1 构建过程
        2.3.2 构建要素
        2.3.3 关键方法和技术
        2.3.4 主要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及需求分析
    3.1 科研档案管理调研对象选取
    3.2 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3.2.1 科研档案的管理模式
        3.2.2 科研档案收集与归档
        3.2.3 科研档案加工与组织
        3.2.4 科研档案管理与利用
    3.3 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科研档案资源完整性缺失
        3.3.2 科研档案资源组织关联方式单一
        3.3.3 科研档案资源融合与利用程度不高
    3.4 科研档案管理需求调研与分析
        3.4.1 深层次加工需求
        3.4.2 多元化关联需求
        3.4.3 决策支撑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构建
    4.1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设计思路
    4.2 科研档案细粒度实体识别
        4.2.1 科研档案数据解析
        4.2.2 科研档案深层次揭示
        4.2.3 科研档案实体抽取
    4.3 科研档案多维度关联模型构建
        4.3.1 科研档案知识组织方式选择
        4.3.2 科研档案资源描述体系设计
    4.4 科研档案深层次知识融合
        4.4.1 科研档案知识图谱模型构建
        4.4.2 科研档案知识融合与推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原型构建
    5.1 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现状与需求分析
        5.1.1 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现状
        5.1.2 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需求分析
    5.2 系统建设目标与原则
    5.3 构建基础与总体架构
        5.3.1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构建基础
        5.3.2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5.4 主要功能与关键技术
        5.4.1 智能采集与归档
        5.4.2 语义加工与智能解析
        5.4.3 实体识别与关系抽取
        5.4.4 语义增强与知识更新
        5.4.5 智能审核与个性化推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6.1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的现实意义
        6.1.1 助力农业科研信息化发展
        6.1.2 推动中国农科院档案管理方式变革
        6.1.3 增强科研档案语义关联与利用程度
    6.2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6.2.1 知识识别粒度对比
        6.2.2 知识多维关联度对比
        6.2.3 知识融合与利用程度对比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2)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相关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一、标准内容
    1. 综合性标准。
    2. 元数据标准。
    3.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标准。
    4. 保存标准。
二、标准特点
    1. 相关性标准多, 针对性标准亟待增加。
    2. 内容覆盖面广, 核心标准尚待出台。
    3. 系统性有所加强, 协调性有待提高。
    4. 标准出台数量多, 推广应用亟待加强。
三、标准建设发展措施
    1. 实现标准制定协同化。
    2. 完善标准体系。
    3. 与国际标准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4. 加强宣贯, 促进应用。
    5. 增强维护力度。

(3)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
    1.4 本文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1.4.1 主要工作
        1.4.2 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
    2.1 WEB技术
        2.1.1 WEB技术发展历程
        2.1.2 开发工具
    2.2 Oracle数据库技术
        2.2.1 Oracle数据库
        2.2.2 数据库性能优化
    2.3 相关技术
        2.3.1 JSP技术
        2.3.2 Ajax技术
        2.3.3 分层架构
        2.3.4 SSH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系统基本需求分析
        3.1.2 用户需求分析
    3.2 系统业务分析及建模
    3.3 系统性能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4.1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4.2 数据结构关系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5.1 系统设计
        5.1.1 设计原则
        5.1.2 设计要求
        5.1.3 系统限制
    5.2 系统结构设计
    5.3 系统功能设计
        5.3.1 登陆功能设计
        5.3.2 图书检索功能设计
        5.3.3 系统持久层设计
    5.4 系统功能联系设计
    5.5 系统接口要求
    5.6 系统用户权限分配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实现
    6.1 系统登录功能
    6.2 用户管理
    6.3 图书期刊借阅管理
    6.4 其他关键点实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测试
    7.1 系统的测试计划
    7.2 测试的方法与步骤
        7.2.1 系统的测试方法
        7.2.2 系统的测试步骤
    7.3 测试过程
        7.3.1 系统登录测试
        7.3.2 主界面功能测试
        7.3.3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
        7.3.4 表单输入验证测试
        7.3.5 借阅管理测试
    7.4 系统测试
        7.4.1 UI测试
        7.4.2 兼容性测试
        7.4.3 性能测试
        7.4.4 安全性测试
        7.4.5 回归测试
    7.5 测试结果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科技成果聚合研究现状
        1.2.2 BIBFRAME(书目框架)应用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科技成果聚合理论基础
    2.1 科技成果组织与评价理论
        2.1.1 科技成果内涵及外延
        2.1.2 科技成果组织理论——方法、模型及工具
        2.1.3 科技成果评价理论—方法、模型及工具
    2.2 BIBFRAME相关理论
        2.2.1 BIBFRAME衍生背景
        2.2.2 BIBFRAME发展历程
        2.2.3 BIBFRAME支撑技术
        2.2.4 BIBFRAME的应用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语义描述
    3.1 传统资源描述方法
    3.2 基于BIBFRAME的资源描述方法
    3.3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资源描述优势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科技成果层级关系模型构建
    4.1 科技成果层级关系描述
    4.2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层级关系模型构建
        4.2.1 基于内容特征的科技成果关联
        4.2.2 基于外部特征的科技成果关联
    4.3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层级关系数据的创建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流程
    5.1 科技成果资源聚合的必要性分析
    5.2 聚合的目标与原则
        5.2.1 聚合的目标
        5.2.2 聚合的基本原则
        5.2.3 聚合的作用
    5.3 科技成果多维度语义聚合模式
        5.3.1 基于内容维度的多维度聚合
        5.3.2 基于结构维度的多维度聚合
        5.3.3 基于使用维度的多维度聚合
    5.4 BIBFRAME与传统数据格式的映射转换
    5.5 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效果评估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实证分析
    6.1 数据源获取
    6.2 映射转换结果
        6.2.1 直接聚合转换
        6.2.2 间接聚合转换
    6.3 UML转换法
        6.3.1 工具概述
        6.3.2 转化过程描述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参与的项目及研究成果
致谢

(5)信息化条件下图片资料档案库规范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图片资料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
2 图片资料档案库的信息组织方法
3 图片资料档案库的信息加工方法
4 图片资料档案信息的规范化处理研究
    4.1 图片资料档案库的工作规范
    4.2 图片资料档案库的归档及备份转换格式
        4.2.1 胶片资料归档和备份参考格式
        4.2.2 胶片资料转换参考格式
        4.2.3 纸质图片资料归档备份参考格式
        4.2.4 纸质图片资料转换参考格式
    4.3 照片资料的图片库着录信息元数据
    4.4 纸质图片资料库着录信息元数据
    4.5 图片资料档案的规范化扫描加工和存储备份
        4.5.1 图片资料档案的扫描加工
        4.5.2 图片资料档案的存储备份

(6)基于Solr的企业异构信息搜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文主要工作
    1.3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的研究
    2.1 搜索引擎简介
        2.1.1 搜索引擎的基本结构
        2.1.2 传统搜索引擎的现状及不足
        2.1.3 企业搜索引擎研究现状及不足
    2.2 搜索引擎Solr
    2.3 Hadoop简介
        2.3.1 Hadoop和MapReduce
        2.3.2 HBase
    2.4 网络爬虫技术
        2.4.1 网络爬虫基本原理
        2.4.2 网络爬虫抓取策略
        2.4.3 Heritrix简介
    2.5 信息抽取技术
        2.5.1 元数据
        2.5.2 Tika介绍
    2.6 信息处理技术
        2.6.1 中文分词
        2.6.2 主题分类
    2.7 个性化用户模型
        2.7.1 基于用户静态信息的个性化建模
        2.7.2 基于用户动态信息的个性化建模
        2.7.3 基于关联规则的个性化推荐
    2.8 搜索引擎排序算法
        2.8.1 PageRank算法
        2.8.2 Solr的相关性排序算法
        2.8.3 Skyline算法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olr的企业异构信息搜索平台的设计
    3.1 平台需求分析
    3.2 平台总体设计
    3.3 信息采集处理层设计
        3.3.1 信息采集处理层模块整体设计
        3.3.2 异构数据模型
        3.3.3 XML解析
    3.4 按需搜索层设计
        3.4.1 按需搜索层模块整体设计
        3.4.2 去重策略
        3.4.3 聚合策略
        3.4.4 分类策略
    3.5 个性化处理层设计
        3.5.1 个性化处理层模块整体设计
        3.5.2 基于Skyline算法的综合排序优化
        3.5.3 个性化结果推荐
    3.6 系统监控层设计
    3.7 存储模块设计
        3.7.1 数据库设计
        3.7.2 HBase存储
    3.8 企业权限管理设计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olr的企业异构信息搜索平台的实现
    4.1 平台开发工具和环境
    4.2 信息采集处理层实现
        4.2.1 配置Solr索引字段
        4.2.2 配置IKAnalyzer中文分词包
        4.2.3 使用Heritrix抓取企业外部数据
        4.2.4 使用Tika提取元数据
        4.2.5 启动Solr
        4.2.6 向Solr添加索引
    4.3 按需搜索层实现
        4.3.1 搜索请求解析
        4.3.2 Solr查询
        4.3.3 结果过滤策略
    4.4 个性化处理层实现
        4.4.1 基于Skyline算法的综合排序优化
        4.4.2 用户个人静态信息采集
        4.4.3 个性化推荐
    4.5 系统监控层实现
    4.6 平台测试
        4.6.1 功能概述
        4.6.2 平台功能展示
        4.6.3 平台功能测试
        4.6.4 平台性能测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的意义
        1.2.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2.2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开发技术与工具综述
    2.1 C/S +B/S模式体系结构
        2.1.1 C/S体系结构概述
        2.1.2 B/S体系结构概述
    2.2 UML建模
    2.3 POWERDESIGNER15数据库建模
    2.4 FLEX+ WEBSERVICE
        2.4.1 Flex简介
        2.4.2 WebService简介
    2.5 SQL SERVER 2008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3.2 系统功能需求
        3.2.1 实现OA与档案管理系统的链接登录
        3.2.2 文件防扩散功能
        3.2.3 实现OA系统的数据到档案系统的归档功能
        3.2.4 库房管理
        3.2.5 数据接收
        3.2.6 统计报表
        3.2.7 档案借阅审批
        3.2.8 档案检索
        3.2.9 档案借阅利用情况统计
        3.2.10 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3.3 系统技术路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设计条件
    4.2 系统架构
        4.2.1 技术架构
        4.2.2 应用架构
    4.3 系统总体业务模型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环境说明
        4.4.2 数据库的命名规则
        4.4.3 数据库表汇总
    4.5 功能详细设计
        4.5.1 OA与档案系统链接登录
        4.5.2 OA系统数据归档
        4.5.3 文件防扩散
        4.5.4 库房管理
        4.5.5 数据上报接受
        4.5.6 档案借阅审批流程
        4.5.7 全文检索
        4.5.8 档案借阅利用情况统计
        4.5.9 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导出功能需要支持电子文件的导出
        4.5.10 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导入功能需要支持电子文件的导入
    4.6. 安全性设计
        4.6.1 防止用户直接操作数据库
        4.6.2 用户账号、密码加密策略
        4.6.3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说明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8)宋明时期《黄帝内经》古籍传本整理及数据库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文献研究
    1.1 古籍概述
        1.1.1 古籍的涵义
        1.1.2 古籍版本分类
        1.1.3 宋明时期正史概况
    1.2 数据库概况
        1.2.1 数字资源
        1.2.2 数据库分类
        1.2.3 国外中文古籍数据库
        1.2.4 国内中文古籍数据库
        1.2.5 中医古籍数据库动态
2 数据库建设
    2.1 立题依据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宋明时期古籍传本整理
        2.3.2. 编写着录
        2.3.3 宋明时期《内经》古籍数据库建设
        2.3.4 主要技术线路
3 研究结果
    3.1 宋明时期《内经》古籍传本书目
    3.2 宋明时期《内经》古籍传本着录
    3.3 宋明时期《黄帝内经》古籍传本数据库
4 讨论
    4.1 宋明时期《内经》古籍书目
        4.1.1 史志中对宋明时期《内经》传本的记载
        4.1.2 《黄帝内经》传本分类标准
        4.1.3 内经》存疑着作
    4.2 古籍着录的沿革与方法
        4.2.1 古籍着录研究概况
        4.2.2 建立《内经》着录的特点
    4.3 宋明时期《内经》古籍数据库
        4.3.1 内经》古籍数据库设计与思路
        4.3.2 《内经》古籍数据库的运行原理
        4.3.3 《内经》古籍数据库结构与内容
        4.3.4 《内经》古籍数据库运行、使用与更新
    4.4 古籍数据库发展动向
        4.4.1 国内外古籍数据库发展动态
        4.4.2 中医古籍数据库建设方向
5 结论
6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宋明时期《内经》传本书目
附录二 着录
附录三 缩略语表
附录四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五 图片
附录六 致谢
附录七 个人简介

(9)利用VFP实现MARC数据与数据库表的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一、MARC数据及CNMARC数据
二、MARC记录的结构和特征
三、开发工具及数据表结构
    1、开发工具
    2、表结构
四、数据导入转换子系统工作流
    1、MARC的导入及转换
    2、字段提取部分流程图, 如图1所示
    3、数据导入转换部分代码
结束语

(10)中国工尺谱的数字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工尺谱概述与研究现状
        1.2.1 工尺谱的历史与基本记谱方法
        1.2.2 工尺谱的研究现状
        1.2.3 西洋乐谱数字化实现的研究状况
    1.3 论文研究目标与内容安排
        1.3.1 论文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2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工尺谱数字化过程及基本问题研究
    2.1 工尺谱的数字化
    2.2 工尺谱乐谱的图像数字化
    2.3 工尺谱记谱法知识的数字化
        2.3.1 元数据与DC元数据方案
        2.3.2 工尺谱的元数据方案
    2.4 工尺谱乐谱音乐信息存储、传播、显示和重建概述
第三章 工尺谱乐谱图像分割方法
    3.1 图像分割技术概述
    3.2 基于DFS算法的二值图像标记算法
        3.2.1 区域标记算法
        3.2.2 基于DFS的区域标记算法
        3.2.3 基于DFS的区域标记算法的分析
        3.2.4 实验结果
    3.3 基于种子旋转扩张的包围盒算法
        3.3.1 包围盒算法的基本思想
        3.3.2 无歌词工尺谱乐谱的包围盒算法实验结果
    3.4 基于投影与迭代平滑技术的工尺谱乐谱分割
        3.4.1 基于自适应迭代平滑算法和区域标记算法的歌谱分割
        3.4.2 实验结果
    3.5 图像特征提取的多尺度网格分割像素统计方法
        3.5.1 图像特征提取概述
        3.5.2 基于网格技术的统计特征
第四章 工尺谱乐谱谱字识别方法
    4.1 工尺谱乐谱的谱字识别的基本框架
    4.2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工尺谱谱字识别
        4.2.1 工尺谱谱字识别的贝叶斯方法
        4.2.2 工尺谱乐谱谱字的贝叶斯方法的实验结果
    4.3 基于遗传算法的工尺谱乐谱识别
        4.3.1 遗传算法
        4.3.2 工尺谱乐谱谱字识别的遗传算法实现与分类器设计
        4.3.3 基于遗传算法的工尺谱乐谱图像识别实验结果和分析
    4.4 工尺谱乐谱识别的最近邻法
        4.4.1 工尺谱乐谱识别的最近邻法的函数设计
        4.4.2 基于最近邻法的工尺谱乐谱识别实验结果
    4.5 工尺谱乐谱识别的多分类器融合方法
        4.5.1 工尺谱乐谱的多分类器融合设计
        4.5.2 工尺谱乐谱图像的多分类器融合实验
第五章 工尺谱乐谱音乐信息存储、传播、显示和重建
    5.1 基于MIDI与图像的多类载体融合工尺谱乐谱音乐信息存储方法
        5.1.1 工尺谱乐谱与MIDI音乐信息格式
        5.1.2 类MID11.0 协议的工尺谱乐谱音乐信息数字存储格式
        5.1.3 工尺谱乐谱音乐信息数字存储格式的软件接口设计说明
    5.2 工尺谱乐谱的全息标记文本方案
    5.3 工尺谱乐谱音乐信息的数据库结构分析和设计
        5.3.1 基于E-R模型分析的工尺谱乐谱音乐信息的概念模型设计
        5.3.2 工尺谱乐谱音乐信息的逻辑数据库设计
    5.4 基于XML与SVG组模板的页面描述语言与乐谱重建
        5.4.1 几何位置构造规则与基于SVG的工尺谱乐谱页面显示方法
        5.4.2 工尺谱乐谱重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四、将机读目录转换为数据库表格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研究[D]. 雷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2]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相关标准[J]. 陈晓晖. 兰台世界, 2018(03)
  • [3]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冬.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7(03)
  • [4]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研究[D]. 段菲菲.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 [5]信息化条件下图片资料档案库规范化建设研究[J]. 王兰成,黄永勤. 浙江档案, 2016(05)
  • [6]基于Solr的企业异构信息搜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丁蔚然. 东南大学, 2015(05)
  • [7]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秀和.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8]宋明时期《黄帝内经》古籍传本整理及数据库建设[D]. 高程熙. 贵阳中医学院, 2013(07)
  • [9]利用VFP实现MARC数据与数据库表的转换[J]. 颜海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2(09)
  • [10]中国工尺谱的数字实现研究[D]. 陈根方. 上海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将机器可读目录转换为数据库表格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