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模式”意识的构建

数学教学中“模式”意识的构建

一、数学教学中的“模式”意识的构建(论文文献综述)

梁玉龙[1](202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德育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以X市J县所辖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教学目标之中,实施学科德育。数学作为小学核心课程,既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又含有丰富的人文性,具有独特的学科德育价值。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数学文化、精神、思想的传递,没能较好地发挥数学学科德育价值。本研究通过研读学科德育相关文献,基于小学数学教科书(冀教版),梳理数学教学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以河北省X市J县所辖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德育实施现状展开调查,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应对策略。本研究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学科德育实施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德育实施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知行不一,教师的学科德育实践意识薄弱;2.认识片面,教师对学科德育内涵理解不全;3.教师对教科书中德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4.学科德育实施的途径、方法比较单一;5.德育实施缺乏持久性、合理性;6.教学评价比较单一,缺乏德育评价导向。本研究主要通过教材、教师、学校三个方面进行了问题原因分析。最后,为有效促进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针对问题的原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应对策略:1.加强教材建设,夯实学科德育实施素材基础;2.提高教师素养,发挥学科德育实施主体职能;3.丰富教学形式,探索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方法;4.加强组织管理,保障学科德育实施有序推进。

孙鑫梦[2](2021)在《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ARCS动机模型视角下》文中指出2007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式问世,该教学模式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许多学校、教师纷纷开始尝试使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并发现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然而,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翻转课堂的发展势头似乎有些减弱。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方面,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并没有呈现出翻转课堂的优势。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机智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影响翻转课堂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确定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中的适用范围、提高学生在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开展了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其目的是使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有更好的发展。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本论文探索并分析了在人教B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翻转课堂的适用性,为定义翻转课堂的应用范围提供了建议;并将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约翰·M·凯勒教授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与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将动机策略融入教学设计中,本论文探索了适合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能够激发高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一节正、余弦定理的应用课和一节数学探究活动课为例,在ARCS动机模型的视角下对翻转课堂进行再设计,并在高中进行实践。发现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并结合动机策略的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翻转课堂的优势不断扩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水平。因此ARCS动机模型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值得推广。

秦亚兰[3](2021)在《思维导图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职院校近年都在大力扩招,导致学生生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加上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给高职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探索在高职数学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旨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新合作能力的提升。笔者将自己任教的高职院校信息工程系电子商务技术197301班作为实验班,引入思维导图进行章节复习。电子商务技术197302班作为对照班,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复习。论文共分为六章,包含四个主要研究问题:(1)思维导图本体研究;(2)思维导图应用于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3)基于思维导图的高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4)基于思维导图的高职数学教学实验研究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教学实验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第二,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第三,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第四,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改善数学学习态度;第五,思维导图能帮助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第六,思维导图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帮助很大。

张璐璐[4](2021)在《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渗透》文中提出新中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俗称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就数学教育而言,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与数学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并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实现这种渗透。本文论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阐释思想、数学思想、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基本数学思想的基本含义;提出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几条原则和策略;在作者任教的中学调查了初中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现状;结合调查结果与作者的教学实践,就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刘俊含[5](2021)在《融合STEM教育的高中数学活动教学研究》文中提出STEM教育是在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下诞生和发展的。STEM教育作为一种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用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的教育,最终目标是实现创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我国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以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新版高中数学课标也明确,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梳理分析STEM教育、活动教学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在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探讨STEM教育的内涵、STEM教育与高中数学活动教学相融合的可行性。在“从做中学”理论、情境学习理论、赛耶模型和PBL学习模式的指导下,参考STEM教育在高中数学教材与教学中的现状分析结果,构建融合STEM教育的高中数学活动教学模型,讨论其对于转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发展学生跨学科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这也是文章的创新点。将本研究提出的融合STEM教育的高中数学活动教学模型与Ge Geobra计算机平台共同应用于具体教学实践,促进数学知识的应用广度,转变师生数学教与学的方式。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研究法、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利用设计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实验后,将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后测成绩对比,综合师生访谈情况,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基于数学课堂构建的融合STEM教育的高中数学活动教学模型,有助于转变现有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师生的访谈发现,该教学模型对于提高学生活动参与度、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运用水平等具有一定作用,并可为一线数学教师的STEM教学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该教学模型的教学实践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对于STEM教育与数学相融合的探索还将继续。

张玉菡[6](2021)在《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教师在注重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从关注结果转变为注重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有能力学习、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因此,对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应用现状调查以及对策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本研究选取了 N大学附属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的对策。秉承此研究思路,首先对有关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其次,从认知、使用、评价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访谈,并深入高年级课堂进行课堂教学观察,了解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通过对访谈以及课堂观察资料的整理,描述了 N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使用思维导图方式、教学和学习过程等现状。发现N大学附属小学教师思维导图的理论知识较为薄弱,教学过程使用思维导图存在重形式而轻实效的现象。此外,高年级学生虽然乐于尝试使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但由于教师对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学结果反思不足,学生这方面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减弱。学生层面使用思维导图多数是被动接受,存在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绘制的情况,因此绘图质量效果欠佳。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以及课堂教学层层面,提出改进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认为从提高教师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能力、丰富相关的理论认识、提高学生的使用主动性、学校的重视程度、优化数学教学活动、改进教学评价等方面改善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并在提出对策的同时,展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期提供方法指导,提高思维导图应用对策的可实施性。总之,深入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一方面是为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也是提高教师数学教学质量,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有效探索。

洪睿[7](2021)在《公理化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落地研究》文中提出公理化方法具有简明、有序、系统等特点,它不仅可以用来阐明我们所建立的理论的基础,更是具体数学研究的工具。公理化思想方法也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特别是逻辑推理素养)的内在需求。因而,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何有效地进行公理化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训练,以及公理化思想方法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地,就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公理化方法的发展历史、公理化方法与中国数学课程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梳理。本研究认为,公理化方法的渗透与训练,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理论上,本文对公理化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逻辑起点,落地的原则(遵循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渗透性原则,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核心),公理化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可操作性思路,以及如何实现公理化方法视域下数学教育的育人目标等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究。实践上,本文以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为例,探究几何概念教学和解题教学中可遵循的公理化思想方法教学范式,使得公理化思想和方法在真正意义上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

张素源[8](2021)在《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版)》指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应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使其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课程标准还强调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将教会学生如何学作为教学的重心。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献阅读、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自主学习方式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对知识结构的主动构建,形成对理论知识的系统认识,进而把握知识本质。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在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政策推动下,薄弱高中的办学条件在硬件上有了很大改善,但在教学质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地,薄弱高中的数学教师能否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变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升数学教育教学质量,这是薄弱高中数学学科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这也正是本研究的重点问题。在Z中学大力推行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之际,通过查阅文献,笔者了解了高效“6+1”课堂模式的产生背景、内涵、特点及各个环节的实施细节。在此基础上,笔者将该模式引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以期改变数学课堂沉闷和低效率的教学现状。围绕此目的,笔者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该课堂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该如何实施?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契合Z中学薄弱高中的学情?新课堂模式在应用中存在哪些不足?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笔者进行一系列研究,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为了解决“6+1”课堂模式在数学课堂中该如何实施的问题,笔者认真研究数学概念课、数学建模课、数学习题课三种课程类型的区别和联系,并在全面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精心设计出三类课程实施案例,详细展示应用“6+1”课堂模式在不同数学课程类型中进行教学的实施细节和实施要领,为该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案例。其次,为了检验“6+1”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笔者在自己所教的两个平行班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在实验班根据设计好的三类课程案例,按照“6+1”课堂模式进行授课,而在对照班则延续传统课堂模式进行教学。为了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实验坚持全程保密、课程内容一致、教学进度统一等原则。实验完成后,笔者从学生数学测试成绩和数学学习观两个维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6+1”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升薄弱学校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以及数学学习兴趣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第三方面,为了探索“6+1”课堂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笔者针对实验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主要从“导学案”的使用和“6+1”课堂模式应用现状两个维度进行调查。通过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找出高效“6+1”课堂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可以为“6+1”课堂教学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胡艳[9](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研究 ——以初中方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利于学生不断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凝练了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数学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要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无论是数学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将随之改变,以适应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在内容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知识内容以主题形式呈现,使数学知识更具有系统性;在教学方法上,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提出了主题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以改变单一的课时教学中将一个主题的知识分散呈现的方式。为此,本文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主题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初中阶段的方程为载体,探讨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的主题教学的相关问题。通过相关理论及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对主题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注重知识的整体性、联系性,同时由于主题选择的多样性,为主题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性、创造性与可行性,而这种教学方法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利用教育实习的契机,通过对167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15位一线教师教师的调查,了解到现实中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主题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尽如意。本论文从主题教学的特点、原则、目标和主题类型出发,探索了主题教学的设计步骤,再结合主题教学的五种教学主题,分别探索了每种教学主题如何与核心素养相融合的问题。在主题教学的设计步骤部分,从整体分析开始,由广到细,从整个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一堂课的设计,主题选取的确定,知识内容、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整体分析,再细化到课时安排,最后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再通过评价反思,以期主题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在主题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具体融合部分,本论文根据主题教学的五种不同类型的主题:现实生活化主题、问题焦点式主题、数学活动式主题、归纳演绎式主题、反馈矫正式主题,探索在实施这五类主题教学时如何来渗透数学核心素养。最后,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以期支撑核心素养与主题教学相融合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对主题教学的探索,寻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途径,期望能为数学教学理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可操作的案例,为数学教育的发展和中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袁花香[10](202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关注和重视美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数学美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也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其主要包括简洁美、对称美、严谨美、和谐美、奇异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出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美,提升教师自身的美育素养,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首先对数学美育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数学美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从数学美育的理论、课程、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中发现教师和学生没有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确立本文的研究问题:(1)高中生对数学美的认识程度如何?(2)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否融入美育?(3)如何把美育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中?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缺乏美育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尚未树立审美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和学生的审美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改进策略。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次,要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最后,要优化美育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融入美育的目标的实现。经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有了比之前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只要是希望提高一线教学工作者对在教学中融入美育的重视度,让数学教师树立审美化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数学教学中的“模式”意识的构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学教学中的“模式”意识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德育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以X市J县所辖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基于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1.1.2 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发展
        1.1.3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忽视德育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德育
        1.4.2 学科德育
        1.4.3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问题及思路
        1.6.1 研究问题
        1.6.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德育实施的基础和依据
    2.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德育实施的理论基础
        2.1.1 教育性教学理论
        2.1.2 立德树人教育理论
        2.1.3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2.2 小学数学教学中蕴含的学科德育元素
        2.2.1 爱国主义教育
        2.2.2 数学审美
        2.2.3 科学精神
        2.2.4 生态文明意识
        2.2.5 优良品质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德育实施现状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工具
        3.2.1 调查问卷设计
        3.2.2 访谈提纲设计
    3.3 研究对象
        3.3.1 问卷调查对象
        3.3.2 教师访谈对象
        3.3.3 课堂观察对象
    3.4 研究实施过程
        3.4.1 问卷调查实施过程
        3.4.2 教师访谈实施过程
        3.4.3 课堂观察实施过程
    3.5 调查结果
        3.5.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3.5.2 教师访谈结果
第四章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德育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德育实施存在的问题
        4.1.1 知行不一,教师的学科德育实践意识薄弱
        4.1.2 认识片面,教师对学科德育内涵理解不全
        4.1.3 教师对教科书中德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4.1.4 学科德育实施的途径、方法比较单一
        4.1.5 学科德育实施缺乏持久性、合理性
        4.1.6 教学评价比较单一,缺乏德育评价导向
    4.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德育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教材蕴含的德育元素隐蔽,部分德育素材偏旧
        4.2.2 教师的学科德育素养偏低,德育实施能力不足
        4.2.3 学校对学科德育管理缺失,缺乏学科德育引导
第五章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德育实施的优化应对策略
    5.1 加强教材建设,夯实学科德育实施素材基础
        5.1.1 优化教材编排,为学科德育实施助力加油
        5.1.2 突出时代特色,与学科德育实施同频共振
    5.2 提高教师素养,发挥学科德育实施主体职能
        5.2.1 坚持立德树人,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5.2.2 用心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数学学科德育内涵
        5.2.3 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师学科德育理论水平
        5.2.4 学习优秀案例,提升教师学科德育实施能力
        5.2.5 精心设计作业,发挥作业中蕴含的德育价值
        5.2.6 勤于自我反思,增强实施学科德育点的机智
    5.3 丰富教学形式,探索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方法
        5.3.1 通过数学文化强化数学学科德育实施
        5.3.2 积极践行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5.3.3 通过数学日记深化数学学科德育实施
        5.3.4 通过项目学习有效落实数学学科德育
    5.4 加强组织管理,保障学科德育实施有序推进
        5.4.1 组织集体研究,明确学科德育目标
        5.4.2 优化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5.4.3 重视学科德育,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5.4.4 开展数学活动,丰富学科德育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ARCS动机模型视角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2.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现状
        3.新冠疫情影响下教育模式变革的可能性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实验法
    (四)研究思路
二、研究依据
    (一)概念界定
        1.翻转课堂的本源
        2.翻转课堂的内涵
    (二)理论基础
        1.最近发展区理论
        2.混合式学习
        3.ARCS动机理论
    (三)文献综述
        1.国内外翻转课堂的文献分布情况
        2.国内外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3.国内外翻转课堂的代表案例
    (四)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现状调查
        1.教师教学现状研究
        2.学生学习现状研究
        3.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ARCS动机模型下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
    (一)ARCS动机模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1.可能性
        2.必要性
    (二)人教B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翻转课堂的适用性研究
        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探索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适用范围
        3.适用课程汇总
    (三)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1.基础准备阶段
        2.课前教学阶段
        3.课上教学阶段
        4.评价总结阶段
    (四)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1.前期背景分析
        2.课程内容适用性分析
        3.教学目标设计
        4.教学过程设计
        5.学习资源设计
        6.学习活动设计
        7.动机策略设计
        8.评价方式设计
四、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案例一——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1.前期背景分析
        2.课程内容适用性分析
        3.教学目标分析
        4.学习资源设计
        5.动机策略设计
        6.教学过程设计
        7.评价方式设计
    (二)案例二——数学探究活动:得到不可达两点之间的距离
        1.前期背景分析
        2.课程内容适用性分析
        3.教学目标设计
        4.学习资源设计
        5.动机策略设计
        6.教学过程设计
        7.评价方式设计
五、教学实验及应用效果分析
    (一)对照班两次学习动机问卷结果分析
    (二)实验班两次学习动机问卷结果分析
    (三)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学习动机问卷结果分析
    (四)实验班后测调查问卷数据各层面具体分析
        1.针对学生注意层面学习动机水平的调查
        2.针对学生相关层面学习动机水平的调查
        3.针对学生自信层面学习动机水平的调查
        4.针对学生满意层面学习动机水平的调查
    (五)研究结论
    (六)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研究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B 调查问卷(后测)
附录C 探究活动任务单
致谢

(3)思维导图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实验法
        1.6.3 调查问卷法
        1.6.4 访谈法
第二章 思维导图的本体研究
    2.1 思维导图的定义
    2.2 思维导图的要素
    2.3 思维导图的绘制
        2.3.1 思维导图绘制工具
        2.3.2 思维导图绘制步骤
    2.4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2.4.1 脑科学理论
        2.4.2 知识可视化
        2.4.3 建构主义理论
        2.4.4 图式理论
第三章 调查分析思维导图引入高职数学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工具
        3.3.1 编制调查问卷
        3.3.2 问卷的试测
        3.3.3 教师访谈提纲
    3.4 调查过程
        3.4.1 问卷发放
        3.4.2 问卷结果整理与分析
        3.4.3 教师访谈过程
        3.4.4 教师访谈实录
        3.4.5 访谈结果分析
第四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4.1 教学原则
        4.1.1 思维发展原则
        4.1.2 因材施教原则
        4.1.3 启发创造原则
        4.1.4 循序渐进原则
        4.1.5 知识问题化原则
        4.1.6 师生协同原则
    4.2 教学策略
        4.2.1 教师示范,合理引导
        4.2.2 启发诱导,循序进行
        4.2.3 小组合作,交流制图
    4.3 基本方法
        4.3.1 利用思维导图明确学习任务的方法
        4.3.2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的方法
        4.3.3 利用思维导图促进知识应用的方法
        4.3.4 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小组合作的方法
    4.4 教学设计
第五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职数学教学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工具
        5.2.1 测试题目的编制
        5.2.2 学生问卷的编制
        5.2.3 学生访谈提纲
    5.3 实验对象
    5.4 实验假设
    5.5 实验过程
        5.5.1 实验准备
        5.5.2 实施实验
        5.5.3 实施结果分析
    5.6 实验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
    6.3 研究的不足
    6.4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关于数学思想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4.4 实验研究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2.1.1 数学思想
        2.1.2 数学方法
        2.1.3 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区别
    2.2 初中生的特点及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2.2.1 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
        2.2.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必要性
    2.3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论基础
        2.3.1 认知主义理论
        2.3.2 人本主义理论
        2.3.3 建构主义理论
        2.3.4 研究现状
    2.4 中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在教材中的体现
        2.4.1 符号化与变元表示思想
        2.4.2 数形结合思想
        2.4.3 分类讨论思想
        2.4.4 方程与函数思想
        2.4.5 化归的思想方法
        2.4.6 极限思想
第三章 调查研究
    3.1 调查思路与方法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了解与重视情况
        3.2.2 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
        3.2.3 对教师的访谈结果
第四章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则与策略
    4.1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则
        4.1.1 融合性原则
        4.1.2 由浅入深原则
        4.1.3 外显性原则
        4.1.4 过程性原则
        4.1.5 反复渗透原则
        4.1.6 系统化原则
    4.2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策略
        4.2.1 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4.2.2 在习题求解中渗透数学方法
        4.2.3 在复习总结中渗透数学思想
    4.3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一些建议
        4.3.1 关于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建议
        4.3.2 关于教师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建议
第五章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案例与效果分析
    5.1 案例
        5.1.1 “一次函数图象”教案设计(华东师大版)
        5.1.2 “勾股定理及其证明”教案设计(华东师大版)
    5.2 实验教学效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教师访谈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融合STEM教育的高中数学活动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1.1.2 数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1.1.3 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诠释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实验研究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访谈法
    1.5 研究思路
    1.6 本研究的创新性
2 研究综述
    2.1 关于STEM教育的研究综述
        2.1.1 STEM教育的国外研究现状
        2.1.2 STEM教育的国内研究现状
    2.2 关于活动教学的研究综述
        2.2.1 活动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2.2.2 活动教学的研究现状
    2.3 融合STEM教育与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现状
    2.4 小结
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STEM教育
        3.1.2 数学活动教学
    3.2 理论基础
        3.2.1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
        3.2.2 情境学习理论
        3.2.3 赛耶模型
        3.2.4 PBL学习模式
4 STEM教育在高中数学教材与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4.1 STEM教育在人教B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渗透情况
        4.1.1 教材总体分布分析
        4.1.2 专题内容分析
        4.1.3 结论与建议
    4.2 STEM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4.2.1 调查目的
        4.2.2 调查对象
        4.2.3 调查方法
        4.2.4 调查过程
        4.2.5 调查结果分析
        4.2.6 小结
5 融合STEM教育的高中数学活动教学模型
    5.1 STEM教育与高中数学活动教学相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5.2 融合STEM教育的高中数学活动教学模型的构建原则
        5.2.1 整合性原则
        5.2.2 情境性原则
        5.2.3 实践性原则
        5.2.4 创造性原则
    5.3 融合STEM教育的高中数学活动教学模型的构建
        5.3.1 融合STEM教育的高中数学活动教学模型的构想
        5.3.2 融合STEM教育的高中数学活动教学模型
6 融合STEM教育的高中数学活动教学的案例设计
    6.1 案例设计一:“身高增长的秘密”
        6.1.1 教材内容分析
        6.1.2 学情分析
        6.1.3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6.1.4 教学方法
        6.1.5 教学手段
        6.1.6 教学过程设计
        6.1.7 教学评价设计
    6.2 案例设计二:“测量我们学校的‘珠峰’”
        6.2.1 教材内容分析
        6.2.2 学情分析
        6.2.3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6.2.4 教学方法
        6.2.5 教学手段
        6.2.6 教学过程设计
        6.2.7 教学评价设计
7 融合STEM教育的高中数学活动教学的实验研究
    7.1 实验准备
        7.1.1 实验目的
        7.1.2 实验材料及工具
        7.1.3 实验对象
        7.1.4 实验变量
        7.1.5 实验假设
    7.2 实验过程
        7.2.1 实验流程
        7.2.2 教学过程
    7.3 实验结果与分析
        7.3.1 测试卷的设计与实施效果
        7.3.2 学生访谈问题的设计与实施效果
        7.3.3 教师访谈问题的设计与实施效果
        7.3.4 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不足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STEM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STEM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 “身高增长的秘密”学生测试卷
附录D “身高增长的秘密”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E “身高增长的秘密”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F “测量我们学校的’珠峰’”测量课题报告表
附录G 案例一学生身高数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三、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可视化教学工具的广泛应用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成果
        二、国内研究成果
        (一)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二)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效果研究
        (三)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研究
        三、文献述评
        (一) 既有研究的局限
        (二) 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二) 访谈法
        (三) 课堂观察法
        (四) 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思维导图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
    第二节 思维导图的绘制
    第三节 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价值
        一、思维导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梳理,促进解题
        二、思维导图符合数学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提高质量
        三、思维导图符合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
    第四节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知识可视化理论
        三、脑科学理论
第二章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过程
    第二节 调查结果
        一、教师访谈结果
        (一) 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与理解
        (二) 教师对思维导图的使用
        (三) 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评价
        二、学生访谈结果
        (一) 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与理解
        (二) 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使用
        (三) 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评价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
        (二) 在教学过程中形式化
        (三) 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四) 学生缺乏积极性
        (五) 教学结果和学习结果反思不足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对策
    第一节 教师应提高应用思维导图的能力
        一、教师转变对思维导图的传统观念
        (一) 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二) 尝试多种课型应用思维导图
        二、自主学习有关思维导图的相关教学理论和方法
    第二节 提高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主动性
        一、提高学生应用积极性
        二、增强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第三节 学校要提高对思维导图教学的重视程度
    第四节 优化应用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指向思维发展
        二、教学过程注重优化方法
        三、合理扩大应用范围
        (一) 思维导图板书设计
        (二) 解决问题
        四、改进教学评价,促进反思意识
第四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7)公理化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落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回应时代新要求
        1.1.2 中国公民内在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公理化方法概述
        2.1.1 公理化方法的基本内容
        2.1.2 公理化方法发展简史
        2.1.3 公理化方法的辩证认识
    2.2 公理化方法与中国数学课程发展
    2.3 公理化方法与数学教育
    2.4 文献述评
3 公理化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理论研究
    3.1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逻辑起点
    3.2 公理化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地的原则
        3.2.1 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规律
        3.2.2 教学中遵循渗透性原则
        3.2.3 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
    3.3 公理化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可操作性思路
        3.3.1 相关数学教育理论与公理化思想
        3.3.2 简明、溯源、有序、系统、创新
    3.4 公理化方法视域下的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
        3.4.1 系统、全面地认识数学
        3.4.2 学习并发挥数学思维的特长
4 公理化思想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4.1 概念教学研究——《平面》教学设计
    4.2 解题教学研究
        4.2.1 解题教学案例——求解题
        4.2.2 解题教学案例——证明题
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薄弱学校的弊端
        1.1.2 新课改的新要求
        1.1.3 数学的学科特点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及对象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检索情况
        2.1.1 “高效课堂模式”检索结果分析
        2.1.2 “薄弱学校”检索结果分析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关于高效课堂的研究
        2.2.2 关于薄弱学校的研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关于高效课堂的研究
        2.3.2 关于薄弱学校的研究
第3章 高效“6+1”课堂模式概述
    3.1 高效“6+1”课堂模式的产生背景
    3.2 高效“6+1”课堂模式的内涵
    3.3 高效“6+1”课堂模式的主要环节
    3.4 高效“6+1”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
        3.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4.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4章 高效“6+1”课堂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案例
    4.1 设计原则
        4.1.1 情境性原则
        4.1.2 问题性原则
        4.1.3 探究性原则
        4.1.4 概括性原则
    4.2 教学设计案例
        4.2.1 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案例
        4.2.2 数学建模课教学设计案例
        4.2.3 数学习题课教学设计案例
第5章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设计与实施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对象
        5.1.3 实验过程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2.1 入学、期末成绩分析
        5.2.2 数学学习态度分析
        5.2.3 数学能力测试分析
第6章 高效“6+1”课堂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6.1 调查方案设计
        6.1.1 调查目的
        6.1.2 调查对象
        6.1.3 调查方法
    6.2 调查结果分析
        6.2.1 导学案使用情况分析
        6.2.2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6.2.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6.2.4 调查总结
    6.3 优化策略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7.1 结论与启示
    7.2 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高中数学课上有关“导学案”问卷调查
    附录 B 薄弱高中数学“6+1”教学模式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C 数学教师对高效“6+1”课堂模式的认知访谈提纲
    附录 D 实验研究成绩对照表
    附录 E 高一期末试卷
    附录 F 数学能力测试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研究 ——以初中方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1.2 学习论和教学论的发展
        1.1.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1.4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素养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1.3 数学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2.2 主题教学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核心素养
        3.1.2 数学核心素养
        3.1.3 主题教学
    3.2 理论基础
        3.2.1 建构主义理论
        3.2.2 学习迁移理论
        3.2.3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目的和对象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2 实施过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4.3.2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4.4 分析总结
5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分析
    5.1 一般概述
        5.1.1 主题教学的特点
        5.1.2 主题教学的原则
        5.1.3 主题教学的教学目标
        5.1.4 主题教学的教学主题
    5.2 教学设计步骤
        5.2.1 主题选取
        5.2.2 要素分析
        5.2.3 课时安排
        5.2.4 教学设计
        5.2.5 评价反思
    5.3 主题教学与核心素养
        5.3.1 现实生活化主题
        5.3.2 问题焦点式主题
        5.3.3 数学活动式主题
        5.3.4 归纳演绎式主题
        5.3.5 反馈矫正式主题
6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案例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10)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 章 数学美的概念、特征
    2.1 概念的界定
    2.2 数学美的内容与层次
    2.3 数学美育的功能
第3 章 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
        3.1.1 研究对象
        3.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3 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3.1.4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3.2 访谈分析
        3.2.1 访谈的目的和意义
        3.2.2 访谈提纲的设计
        3.2.3 访谈内容及分析
    3.3 调查结果
        3.3.1 教师尚未树立审美化教学理念
        3.3.2 学生审美能力不强
        3.3.3 现行的教学体系制约美育的实施
第4 章 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
    4.1 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
    4.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3 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
第5 章 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教学案例
    5.1 圆锥曲线的教学设计
    5.2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设计
第6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高中数学中美育渗透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四、数学教学中的“模式”意识的构建(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德育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以X市J县所辖小学为例[D]. 梁玉龙.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2]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ARCS动机模型视角下[D]. 孙鑫梦.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3]思维导图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秦亚兰. 山西大学, 2021(12)
  • [4]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渗透[D]. 张璐璐. 山西大学, 2021(12)
  • [5]融合STEM教育的高中数学活动教学研究[D]. 刘俊含.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6]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玉菡. 扬州大学, 2021(09)
  • [7]公理化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落地研究[D]. 洪睿.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8]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在薄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素源.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研究 ——以初中方程为例[D]. 胡艳.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8)
  • [10]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调查研究[D]. 袁花香.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标签:;  ;  ;  ;  ;  

数学教学中“模式”意识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