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中医治疗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

一、肝硬化中医治疗浅识(论文文献综述)

黄诚台[1](2021)在《加味藿枳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致失眠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与评估加味藿枳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治疗思路。方法:1.筛选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肝病中心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致失眠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中药组以及西药组,每组32例。2.三组均予抗病毒及常规支持治疗。联合组:口服加味藿枳汤联合右佐匹克隆片;中药组:口服加味藿枳汤;西药组:口服右佐匹克隆片。疗程各12周。3.每组在第4周、第8周、第12周(3个阶段)治疗结束后记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肝硬度值、中医证候积分(SDSVD)、安眠药使用频率(次/月)。疗程结束后记录安眠药总使用频率(次/月)及不良反应事件。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患者复发情况。4.分别给予三组受试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临床常规安全指标(Stroop Test(秒)、血常规、凝血、肝功能、肾功能、血氨、乙肝DNA)检测各一次,检测结果作为评价加味藿枳汤临床安全性的依据。5.统计学处理:所记录的数据将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96例患者,其中89例完成临床观察,联合组脱落2例,中药组脱落1例,西药组脱落4例,总脱落率7.29%。2.治疗前,对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PSQI评分、肝硬度值、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在基线对比上,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可进行比较。3.PSQI评分:治疗后三个组三个阶段的PSQI评分均有下降,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个组各个阶段进行组间PSQI评分的比较,治疗4周后联合组(7.8±3.12)低于中药组(10.00±4.28)和西药组(10.93±4.64)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7.70±3.39)与中药组(8.23±3.91)无明显差异(P>0.05),这两组均低于西药组(10.07±4.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联合组(7.43±3.60)与中药组(7.74±4.0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组均低于西药组(9.89±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三组的有效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进行显效率的比较发现联合组(66.7%)与中药组(61.3%)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两组却比西药组(35.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症候积分:疗程结束后三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个组进行组间证候积分下降的比较,联合组(10.20±7.18)与中药组(9.65±6.87)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较西药组(15.61±5.84)下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肝硬度值:疗程结束后联合组(11.17±2.79)与中药组(11.30±3.79)的肝硬度值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15.89±3.31)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安眠药总服用次数:联合组的次数(9.19±2.67)比西药组(15.82±3.05)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复发率:联合组(8.69%)与中药组(17.39%)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两组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4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加味藿枳汤可以改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失眠,减少右佐匹克隆片的服用次数,同时降低肝硬度值。

周雨薇[2](2020)在《肝硬化患者感染的发生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特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感染的发生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关系,并对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特征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探讨淋巴细胞亚群与感染的发生及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旨在对肝硬化患者感染多发的免疫因素进行分析,为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的早期预防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后续肝硬化并发感染相关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方法:本试验受试者均来自于2018年2月-2020年1月之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病房的肝硬化患者,排除患有恶性肿瘤、慢性肾脏病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共60名患者分为感染组25例和非感染组3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流式法)、转氨酶、转肽酶、白蛋白,并进行中医问诊,记录舌脉及相关证候,进行辩证。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SPSS21.0,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1)肝硬化患者转氨酶、转肽酶、血清白蛋白以及中医证型与发生感染的关系,(2)并发感染和未并发感染的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3)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在60例肝硬化患者中,感染组25例,男性15例(占60.0%),女性10例(占40.0%),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年龄61.3±10.65岁;非感染组35例,男性23例(占65.7%),女性12例(占34.3%),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56.5±12.24岁。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将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进行比较,统计结果表明,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ALT、AST、GGT、ALP、TBIL、DBIL水平上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感染组中有Child-Pugh A级5例(占20.0%),Child-Pugh B级11例(占44.0%),Child-Pugh C级9例(占36.0%),Child-Pugh评分平均值为8.64±2.06分。在非感染组中有Child-Pugh A级11例(占31.4%),Child-Pugh B级17例(占48.6%),Child-Pugh C级7例(占20.0%),Child-Pugh评分平均值为7.77±2.06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分值无统计学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组患者(29.86±3.72g/L)ALB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患者(32.32±4.33g/L)。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CD3+/CD8+、CD3+/CD4+、CD3+CD4+/CD3+8+水平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CD3+、CD3-/CD19+、CD3-/CD16+56+水平上不存在统计学异性(P>0.05)。感染组CD3+/CD8+(25.45±10.64%)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6.26±7.08%),感染组CD3+/CD4+(40.17±7.98%)明显低于非感染组(47.78±11.44%),感染组CD3+CD4+/CD3+CD8+(1.91±0.96%)明显低于非感染组(3.74±2.95%)。在全部60例肝硬化患者中共有酒精性肝硬化组(33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16例),病毒性肝硬化组(11例),3组间比较在CD3+、CD3+/CD4+、CD3-/CD16+56+水平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CD3+/CD8+、CD3-/CD19+、CD3+CD4+/CD8+水平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部分:在25例感染组患者中,各中医证型占比顺序为:湿热蕴结证(52.00%)>气滞湿阻证(28.00%)>肝肾阴虚证(16.00%)>脾肾阳虚证(4.00%)。在35例非感染组患者中,各中医证型占比顺序为:气滞湿阻证(45.71%)>湿热蕴结(25.71%)>肝肾阴虚证(20.00%)>脾肾阳虚证(8.57%)。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医证型比较中,气滞湿阻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组(52.00%)湿热蕴结证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25.71%),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证型患者间CD3+、CD3+/CD4+、CD3-/CD19+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D3+/CD8+、CD3-/CD16+56+、CD3+CD4+/CD3+CD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年龄、性别、Child-Pugh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伴低蛋白血症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感染,或伴发感染的肝硬化患者更易产生低蛋白血症。2.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年龄、性别、Child-Pugh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CD4+T细胞数量降低,CD4+T/CD8+T比值偏低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感染。3.不同病因及不同证型的肝硬化患者在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病因及证型与患者免疫状态存在一定的关系。4.感染组湿热蕴结证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提示湿热蕴结证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并发感染。

吕霞[3](2020)在《养血安神汤治疗慢性肝病失眠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采用非随机分组的开放性临床试验研究,比较单用右佐匹克隆及养血安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肝病失眠作用差别,分析养血安神汤治疗慢性肝病失眠的临床有效性,总结归纳其病因病机,拓宽慢性肝病失眠的诊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纳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门诊治疗的符合慢性肝病失眠诊断标准的患者,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右佐匹克隆1mg,qn。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养血安神汤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疗程4周。以SRSS、PSQI、中医证候量表为疗效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记录两组病例SRSS、PSQI、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变化,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6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治疗前,基线资料(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1.SRSS、PSQI:治疗后,对照组、试验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中医证候:对照组治疗前后,总体疗效相比,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总体疗效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入睡困难、入睡后易醒、醒后难入睡、彻夜难眠、多梦、心悸、健忘、头昏头疼、神疲乏力各单项治疗前后比较,仅入睡困难、彻夜难眠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他单项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各单项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总体疗效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单项中除彻夜难眠外,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单用右佐匹克隆及养血安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有有效改善。2.中药复方养血安神汤可以改善慢性肝病失眠患者入睡困难、入睡后易醒、醒后难入睡、多梦、心悸、健忘、头昏头疼、神疲乏力等中医临床症状。

周诗澜[4](2019)在《柴芍汤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柴芍汤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最终完成试验6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机配免煎剂柴芍汤治疗,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第12周对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征(尿量、体质量)、肝功能(ALT、AST、TBIL、ALB)、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腹部彩超(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腹水B超、肝脏硬度值(LSM)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在综合疗效上,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在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在改善尿量和体质量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能增加尿量和减轻体重,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在肝功能方面,两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TBIL、ALB)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在凝血功能方面,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6、在腹部彩超方面,治疗后两组均不能明显改善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P>0.05)。7、在腹水B超方面,治疗后两组腹水分级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8、在肝脏硬度值方面,治疗后两组肝脏硬度值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9、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在血常规、大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方面指标无明显异常,无明显毒副作用。10、疗程结束后12周时治疗组腹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柴芍汤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临床症状、肝功能(ALT、AST、TBIL、ALB)、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肝脏硬度值、腹水分级等方面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柴芍汤能减少腹水复发率,同时无明显毒副作用。2、柴芍汤可明显改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腹大如鼓、腹部青筋暴露;(2)胁肋刺痛、固定不移;(3)胁肋胀闷不适;(4)脘腹胀满、纳差;(5)口渴不欲饮;(6)面色黯黑;(7)肌肤甲错。研究结果表明柴芍汤对于改善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着,以上症状和体征可作为柴芍汤的方证辨证依据。

郭玖萌[5](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的金实教授诊治肝硬化的经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以全国名老中医金实教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医案为基础,以数据挖掘平台为辅助技术,分析和整理金实教授治疗肝硬化的辨证思路、遣方用药规律,学习金教授治疗肝硬化的经验,为中医治疗肝硬化提供新思路、新方药。方法:通过对金实教授近10年来门诊肝硬化病历进行收集、整理,对符合要求的711诊次医案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舌苔、脉象、中西医诊断、方药等一一录入Medcase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建立信息挖掘数据库。然后将清洗后的数据库导入MRAP上的ARAP中,并使用强化FPGrowth算法构造数据挖掘模型,主要包括加强关联规则和聚类,进而使用Xminer Operation Tool运算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用Medcase Chart对计量性趋势数据进行解构分析和图形表达。通过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1.本次课题研究的肝硬化711诊次病例中,共计有患者113例,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46例。其中肝硬化代偿期84人,失代偿期29人。年龄最大为88岁,最小为28岁。其中,年龄段在40-69岁之间所占比例居多,累计约占80.45%。2.中医诊断主要为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其中“积聚”病名占首位,约65.51%,其次为“胁痛”,约占17.45%。西医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所占比例最大,约为58.94%;其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占37.83%。3.肝硬化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乏力、胁肋胀痛、腹胀痛、腹泻、口干、反酸、胃胀痛等,代偿期患者以乏力、胁肋胀痛、腹胀痛、腹泻为主,而失代偿期则以乏力、腹胀痛、纳差、寐差为主。其中,乏力这一症状贯穿了肝硬化各个时期,在肝硬化代偿期,乏力可与面色黧黑、尿黄、眼干痛并见,而在失代偿期可与寐差、腹胀痛并见。肝硬化患者常见脉象为细、弦,而脉细、脉弦在各期均可以同时并见。常见舌象为质红、苔薄黄或白、苔腻等。4.金教授治疗肝硬化药物范围涉及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利湿退黄药、补阴药、活血药、理气药、补气药、化湿药、利水消肿药等。药物归经主要为肝、肺、脾、胃、肾等。在肝硬化代偿期,金教授喜用垂盆草与黄芩、郁金与柴胡、郁金与黄芩、柴胡与黄芩等配伍,而在失代偿期则多用丹参与黄芩、柴胡与黄芩、郁金与黄芩等配伍。金教授治疗肝硬化的核心方主要有“龙柴方”、“茵芍二金汤”、“兰豆枫楮汤”。结论:通过总结发现,肝硬化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瘀、毒、郁。基本病机为痰湿、热邪、瘀血、疫毒、气滞为患,致使肝脾功能失调,日久病位累及肾,肾失开阖,三焦水液输布障碍,气、血、水郁结于内,病情虚实夹杂,缠绵难愈。基本治法有清热解毒法、疏肝解郁法、调运肝脾法、利胆化湿法、平补肝肾法、化瘀消症法等。核心药对有柴胡与黄芩、柴胡与郁金、郁金与黄芩、黄芩与垂盆草、黄芩与丹参。核心方主要有“龙柴方”、“茵芍二金汤”、“兰豆枫楮汤”。

赵文芳[6](2017)在《226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肝脏硬度值的临床资料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226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硬度值临床资料调查结果的分析,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中医分型的客观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预测疾病发展及早期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5年01月至2016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严格按照试验设计进行中医望闻问切辨证,结合专家的诊断结果以确定证型,观察患者肝脏硬度值(FibroTouch结果),并将所获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分析其特点及规律,最终得出该病不同中医证型与人口学项目、肝脏硬度、肝炎类型、Child-pugh评分、BMI、PLT、ALT、AST、AST/PLT(APRI)、AST/PLT、TBIL、ALP、r-GGT、ALB、PT、APTT之间的差异或相关性。结果:(1)226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男性患病率显高于女性,不同性别之间的中医证型分布有差异性(P=0.005<0.05),不同职业及文化之间中医证型分布无差异性(P=0.061、P=0.874>0.05);不同中医证型对肝脏硬度有显着影响(P=0.002<0.05),不同性别、职业及文化程度对肝脏硬度值无显着影响(P=0.196、P=0.218、P=0.094>0.05),不同中医证型与不同性别、职业及文化程度的交互对肝脏硬度值无显着影响(P=0.379、P=0.429、P=0.440>0.05);(2)不同肝硬化疾病类型之间肝脏硬度有差异性,以丙肝类型为重(P=0.023<0.05);新疆地处西北干燥质地,具有其独特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型及肝肾阴虚型为主,各证型肝脏硬度之间有显着差异(P=0.002<0.05),其肝脏硬度值大小顺序依次为肝郁血瘀型>湿热内蕴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盛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患者Child-pugh评分对中医证型分布无显着影响(P=0.061>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Child-pugh评分的高低对肝脏硬度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32<0.05);不同中医证型的BMI之间有极显着差异性(P=0.001<0.05),在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BMI与肝脏硬度值之间有线性相关性(P=0.021、P=0.020<0.05);(3)不同中医证型的PLT、ALT、AST、AST/PLT(APRI)、ALB之间有显着差异性(P均<0.05);不同中医证型的TBIL、ALP、r-GGT、PT、APTT之间无差异性(P均>0.05);肝脏硬度值与PLT、ALT、AST/PLT(APRI)、TBIL、ALB、PT、APTT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性,肝脏硬度值与AST/PLT(APRI)、中医证型之间线性关系极其显着(P<0.01)。结论:本次课题验证了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中医分型与肝脏硬度值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实验室指标也均能在不同角度反映其与中医证型、肝脏硬度值的关联性。

马丽[7](2016)在《化瘀软肝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化瘀软肝汤对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验证其有效性与实用性。方法:根据中医以及西医的诊断标准,选自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门诊就诊符合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气虚血瘀证)患者34例,均服用化瘀软肝汤,治疗时间为12周,治疗后观察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凝血功能,肝脏超生及HBV-DNA的变化情况,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明显改善,(除胁下积块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的意义(P<0.01),治疗前后胸胁积块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的意义(P<0.05)。2.治疗后患者的ALT、AST、TBIL、ALB水平较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着性的意.义(P<0.01)。3.治疗后PⅢNP.LN.H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性的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Ⅳ-COL,差异有非常显着性的意义(P<0.01)。4.治疗前后PT、APTT、PT-%差异有非常显着性的意义(P<0.01);比较治疗前后FIB,差异有显着性的意义(P<0.05)。5.治疗后经肝脏超生检查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脾长度均有改善,差异有非常显着性的意义(P<0.01)。6.治疗后HBV-DNA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的意义(P<0.01)。结论:化瘀软肝汤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肝脏功能、凝血功能、肝脏彩超,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及病毒载量。

孟动玲[8](2016)在《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应用基础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肝硬化腹水是临床上常见病及难治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积聚”、“胁痛”、“臌胀”等范畴,临床上现代医学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疗效一般。加味胃苓汤是门九章教授多年来根据肝病特点及临床实践自拟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经验方。本课题即主要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加味胃苓汤的疗效,为其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供相关的实验数据,为加味胃苓汤的开发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研究分为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肝硬化腹水的大鼠动物模型。选用雄性SD大鼠100只,重量在200250g之间,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90只作为模型组,用来制作肝硬化腹水模型。在熟悉环境一周后,每次给大鼠腹腔注射1%二甲基亚硝胺(DMN)1ml/kg,每周三天,每天一次,共12周。造模期间,密切关注大鼠体重,每次注射前称体重、测腹围,并与上一次注射前体重、腹围进行对比,体重明显下降,甚者下降率在30%以上,暂停腹腔注射。在第12周末进行腹腔穿刺观察有无腹水。为进一步判定造模是否成功,对穿刺有腹水的大鼠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进行解剖以及病理、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比较。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造模成功的基础上与其他药物比较,探讨加味胃苓汤对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将第一部分获得的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A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B组)、模型组(C组)、速尿+安体舒通组(D组)、扶正化瘀组(E组),每组各8只大鼠。在代谢笼内饲养大鼠24小时,留取24小时尿液,计算24小时净出水量后开始给药,除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外,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给予加味胃苓汤,剂量分别为42.7g/kg体重、6.1g/kg体重,扶正化瘀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0.075g/kg体重灌服,速尿+安体舒通组给予速尿和安体舒通0.66mg/kg体重灌服。以上各组灌胃液体量均为2ml,每日给药1次,其浓度及等效剂量按体重折算,共给药3周。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及体重变化,在灌胃的最后一天再次将实验大鼠饲养于代谢笼内,再次收集24小时尿液,计算24小时净出水量。测定门静脉压力并检测大鼠肝功能指标及NO、ET-1的含量和肝纤维化标志物四项。第三部分观察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选择符合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加味胃苓汤,每日1剂,治疗一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包括乏力、纳差、腹胀、尿少、黄疸、双下肢浮肿)、腹围、体重以及肝功能指标、腹部B超检查指标(包括脾厚、门静脉及脾静脉宽度)及其有无并发症等,同时监测24h尿量变化。结果:1 12周后,模型组大鼠有51只存活。经腹腔穿刺其中48只有腹水,相对成模率为94.1%。解剖可见造模组的肝脏肿大明显,表面不平;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肝硬化以及假小叶形成;门静脉压力(Pp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白蛋白(ALB)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大鼠的一般情况:正常大鼠在整个实验期间,体重逐渐增加,毛色光滑润泽,无异常行为表现。模型组动物体重增加缓慢,皮毛光泽度不高,精神倦怠不振,摄食减少,表现为易激惹。各组治疗开始后,大鼠进食、体重均有所增加,毛色较造模期间光润,能不同程度地减轻造模药物对大鼠的影响。其中,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较其它组最显着的变化就是治疗后大便由造模期间的稀溏便转为正常大便。2.1灌胃治疗后,经解剖,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大鼠腹水明显减少,色淡黄,模型组可见较多腹水,速尿+安体舒通组腹水微量,扶正化瘀组有少量腹水。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速尿+安体舒通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扶正化瘀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与速尿+安体舒通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扶正化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与速尿+安体舒通组治疗后较治疗前24小时净出水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扶正化瘀组治疗后较治疗前24小时净出水量有所增加,前后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各治疗组门静脉压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与速尿+安体舒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与扶正化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与扶正化瘀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胃苓汤可以降低大鼠肝硬化腹水门静脉压力,其中以加味胃苓汤大剂量组效果最好。2.4加味胃苓汤能明显减轻大鼠肝组织炎症与纤维增生的程度,其中尤以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其作用与扶正化瘀胶囊组相当(p>0.05)。2.5治疗后,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与扶正化瘀组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球蛋白(GLB)和升高白蛋白(ALB)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速尿+安体舒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各指标分别与扶正化瘀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6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NO及ET-1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速尿+安体舒通组、扶正化瘀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与速尿+安体舒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与扶正化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治疗后,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扶正化瘀组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CIV)均显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速尿+安体舒通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扶正化瘀组比较,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速尿+安体舒通组比较,加味胃苓汤高剂量组、加味胃苓汤低剂量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临床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1个月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23.33%和93.33%,对照组分别为13.33%和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也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ALB、PTA、A/G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B、PTA、A/G水平也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ST、ALT、TBIL水平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PTA、A/G水平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两组患者体重、腹围、平均24h尿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腹围与治疗前比较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平均24h尿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腹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24h尿量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体重、腹围、平均24h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两组患者腹部B超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腹部B超指标(包括脾脏厚度、门静脉及脾静脉宽度)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脾脏厚度、脾静脉宽度改善与治疗前比不如治疗组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后B超指标(包括脾脏厚度、门静脉及脾静脉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两组患者治疗后B超腹水量均有所减少,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消腹水的作用优于对照组。3.6两组患者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13.33%和23.3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尿、便常规、一般体格检查、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异常变化;在整个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束后未发生不良反应,提示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安全有效,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1运用二甲基亚硝胺成功建立肝硬化腹水的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作准备。2加味胃苓汤可明显改变模型大鼠的一般状况,提高模型大鼠的活力。并具有明显的消腹水的作用。3加味胃苓汤能明显增加模型大鼠24小时净出水量,有较强的利水作用。4加味胃苓汤能够降低模型大鼠门静脉压力。5加味胃苓汤能够抑制胶原纤维增生、减轻肝组织炎症,提示加味胃苓汤有抗纤维化、保肝作用。6加味胃苓汤能够降低模型大鼠NO及ET-1含量,从而能够调整对肝脏血流的影响,改善门静脉血流和阻力的影响,这可能是加味胃苓汤能够降低模型大鼠门静脉压力、治疗腹水的作用机制之一。7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肯定,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等。优于单纯的西医对照组,并且能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无不良反应发生,为我们治疗肝硬化腹水提供了很好的思路。8加味胃苓汤配合西医对症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组在提高患者疗效,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肝功能方面优于单纯的西医对症治疗组;它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的水平:ALT、AST、ALB、TB、PTA,能够稳定血浆白蛋白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减轻患者经济压力,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可以给患者获得更好的远期临床疗效。

姜良铎,李耀辉[9](2009)在《中医内科2008年学术巡礼》文中认为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我国中医学术期刊发表了大量的中医内科文献,兹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264篇文献,以心、肺、脾、肝、肾五个系统为主,从理论学说、实验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医经验四个方面予以述评,作为中医内科学2008年学术巡礼。

朱娅莉,聂广[10](2008)在《肝硬化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1 HC的证候理论研究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体征,肝硬化(HepaficCirrhosis,HC)的功能代偿期应属胁痛、积,失代偿期有腹水征象则属鼓胀等病症范畴。近年来,不少医家对HC的病机和证候分型有了新的补充,进一步发展了HC的证候学理论。徐氏等认为肝硬

二、肝硬化中医治疗浅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硬化中医治疗浅识(论文提纲范文)

(1)加味藿枳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致失眠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中止标准
    3 试验设计
        3.1 分组方法
        3.2 干预措施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性指标
        4.2 疗效性指标
        4.3 安全性评价
        4.4 不良事件观察
    5 试验质量控制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病例收集情况
    2 一般性资料的比较
        2.1 治疗前三组性别比较
        2.2 治疗前三组年龄比较
        2.3 治疗前三组失眠病程比较
    3 疗效性指标的比较
        3.1 三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
        3.2 三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 三组肝硬度值比较
        3.4 三组安眠药总服用次数比较
    4 三组失眠的复发率比较
    5 不良事件观察
    6 安全性评价
讨论分析
    1 中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1.3 厦门康氏肝病中医流派的临床体会
    2 西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1.1 肝硬化患者失眠的发病机制
        1.2 现代医学治疗
    3 加味藿枳汤的组方依据
        3.1 立方依据
        3.2 组方配伍分析
        3.3 单药功效与药理分析
    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选择
    5 疗效分析
        5.1 睡眠质量疗效分析
        5.2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5.3 肝硬度值分析
        5.4 安眠药总服用次数分析
        5.5 复发率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7.1 不足之处
        7.2 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肝硬化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与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肝硬化患者感染的发生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淋巴细胞亚群在发生与未发生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中的差异性分析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发生与未发生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的差异性分析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结果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评分标准
综述一 肝硬化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淋巴细胞亚群研究和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养血安神汤治疗慢性肝病失眠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
        (一) 研究对象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治疗方法
        (三) 研究时间
        (四) 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指标
        (五) 疗效判定标准
        (六)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
    一、研究结果
        (一) 临床资料
        (二) 治疗效果
    二、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一、慢性肝病失眠的西医学探究
        (一) 病理机制的探究
        (二) 失眠治疗的探究
    二、中医对慢性肝病失眠的思考
        (一) 病名来源的探讨
        (二) 病机虚实的分析
        (三)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三、养血安神汤组方原理及药物分析
        (一) 组方原理
        (二) 药物分析
    四、养血安神汤对慢性肝病失眠的疗效分析
        (一) 对失眠总体疗效分析
        (二) 对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对慢性肝病失眠的认识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附录2: 焦虑自评量表
    附录3: 抑郁自评量表
    附录4: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
    附录5: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附录6: 中医证候测评表
致谢
发表论文

(4)柴芍汤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乙肝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1.1 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病名溯源
        1.2 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病因病机浅析
        1.3 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
    2 西医对乙肝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2.1 乙肝肝硬化腹水的流行病学
        2.2 乙肝肝硬化腹水的发病机制
        2.3 乙肝肝硬化腹水的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Fibroscan肝纤维化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方案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3.3 两组患者证候疗效比较
        3.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证候积分比较
        3.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小时尿量、体质量变化的比较
        3.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变化的比较
        3.7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变化的比较
        3.8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腹水分级变化的比较
        3.9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脏硬度值(LSM)变化的比较
    4 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检测及不良反应
    5 随访
第三部分 讨论
    1 西医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不足及难点
    2 现代中医学者对乙肝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3 中西医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
        3.1 中西医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优势
        3.2 导师学术思想
        3.3 柴芍汤应用分析
    4 临床研究疗效分析
        4.1 柴芍汤对临床症状、体征的影响
        4.2 柴芍汤对患者24 小时尿量、体质量的影响
        4.3 柴芍汤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4.4 柴芍汤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4.5 柴芍汤对患者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肝脏硬度、腹水分级的影响
        4.6 柴芍汤对患者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4.7 柴芍汤对腹水复发的影响
    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6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附表2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基于数据挖掘的金实教授诊治肝硬化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肝硬化的认识
        1.1 病名探讨
        1.2 病因病机认识
        1.3 证候分型
        1.4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肝硬化的认识
        2.1 肝硬化流行病学调查
        2.2 肝硬化发病机制
        2.3 肝硬化治疗
    3 数据挖掘技术简介及应用
        3.1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背景
        3.2 数据挖掘技术简介
        3.3 数据挖掘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
    4 问题与展望
第二部分 医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医案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库信息采集
        2.2 数据库信息规范
        2.3 数据的清洗
        2.4 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2.5 数据挖掘方法
    3 研究内容
    4 挖掘结果与分析
        4.1 入选病例基本信息
        4.2 临床表现挖掘结果分析
        4.3 中药挖掘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一般情况
    2 病名归属
    3 病理因素
    4 病变部位
    5 病理性质
    6 治法方药
        6.1 基本治法
        6.2 常用药对
        6.3 核心药方
        6.4 临证加减
        6.5 怡情调食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226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肝脏硬度值的临床资料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方法
    2.1 病例收集
    2.2 仪器设备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方法
3. 质量控制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7)化瘀软肝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乙肝后肝硬化的认识
        1.1 病名溯源
        1.2 乙肝后肝硬化的病因病机
        1.3 乙肝后肝硬化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乙肝后肝硬化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2.3 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
        2.4 乙肝后肝硬化的治疗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中医疗效分析
    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4 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5 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四项比较
    6 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7 治疗前后肝脏彩超比较
    8 治疗前后HBV-DNA比较
    9 疾病综合疗效分析
讨论
    1. 谢晶日教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学术思想
        1.1 脾虚是发病根本
        1.2 瘀血是病理关键
        1.3 提出了扶正化瘀软坚的治疗大法
    2. 化瘀软肝汤的组方分析
        2.1 药物组成
        2.2 方解分析
        2.3 单味药研究
    3. 化瘀软肝汤的临床疗效评价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个人简历

(8)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肝硬化腹水动物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制备肝硬化腹水模型
        2.2 分组
        2.3 取血及采集标本和处理
        2.4 统计
    3 结果
        3.1 观察正常组与肝硬化组大鼠12周后生存率及腹水形成情况
        3.2 观察正常组和肝硬化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
        3.3 正常组和肝硬化组大鼠门静脉压力的比较
        3.4 正常组与肝硬化腹水组的部分肝、肾功能的比较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加味胃苓汤对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制备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2.3 取血及采集标本和处理
        2.4 统计
    3 结果
        3.1 大鼠的一般情况
        3.2 各组腹水消退情况比较
        3.3 各组24小时净出水量比较
        3.4 各组治疗后门静脉压力比较
        3.5 肝组织病理HE染色观察
        3.6 各治疗组部分肝功能比较
        3.7 各治疗组对肝硬化大鼠NO及ET-1 的影响
        3.8 各治疗组对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
    4 讨论
        4.1 肝硬化腹水的发生机制及与NO、ET-1 的关系
        4.2 肝硬化腹水的西医治疗及西药阳性对照组的选择
        4.3 中药阳性对照组的选择
        4.4 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模型大鼠的作用机理探讨
        4.4.1 消除腹水的作用
        4.4.2 改善肝功能,升高白蛋白的作用
        4.4.3 改善肝脏形态与结构的作用
        4.4.4 调节门静脉压力的作用
        4.4.5 调节NO以及ET-1 的含量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肝硬化腹水分度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研究方法
        1.6.1 实验设计
        1.6.2 研究药品
        1.6.3 治疗方法与疗程
        1.7 观察指标和方法
        1.7.1 疗效性指标
        1.7.2 安全性指标
        1.8 疗效观察
        1.9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2.3 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比较
        2.4 两组患者体重、腹围、平均24小时尿量比较
        2.5 两组患者腹部B超比较
        2.6 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水情况比较
        2.7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2.8 安全性比较
    3 讨论
        3.1 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3.1.1 祖国医学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3.1.2 现代中医家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3.2 组方分析
        3.2.1 加味胃苓汤药物组成
        3.2.2 组方原则
        3.2.3 关于方中甘草的使用
        3.2.4 加味胃苓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3.3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附录 1:综述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2:附图
附录 3:临床病例采集表
附录 4:在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情况
致谢

(9)中医内科2008年学术巡礼(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学说
    1.1 络病说
    1.2 毒邪说
    1.3 痰瘀说
    1.4 治未病说
    1.5 状态医学观
    1.6 三焦说
    1.7 其他
2 实验与临床研究
    2.1 中医证候的研究
        2.1.1 器械检查与证候关系
        2.1.2 临床研究与证候
        2.1.2. 1 心、脑
        2.1.2. 2 肺
        2.1.2. 3 脾胃
        2.1.2. 4 肝
        2.1.2. 5 肾
        2.1.3 实验指标与证候
        2.1.3. 1 心、脑
        2.1.3. 2 肺
        2.1.3. 3 脾胃
        2.1.3. 4 肝
        2.1.3.5肾
    2.2 治法的研究
        2.2.1 心、脑
        2.2.2肺
        2.2.3 脾胃
        2.2.4 肝
        2.2.5 肾
        2.2.6 痹证
3 临床报道
    3.1 心、脑
    3.2 肺
    3.3 脾胃
    3.4 肝
    3.5 肾
    3.6 痹证
4 名医经验
    4.1 心、脑
    4.2 肺
    4.3 脾胃
    4.4 肝
    4.5 肾
    4.6 痹证
5 总结和建议

四、肝硬化中医治疗浅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味藿枳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致失眠的疗效观察[D]. 黄诚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肝硬化患者感染的发生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特征研究[D]. 周雨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3]养血安神汤治疗慢性肝病失眠的临床观察[D]. 吕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柴芍汤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D]. 周诗澜.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基于数据挖掘的金实教授诊治肝硬化的经验研究[D]. 郭玖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6]226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肝脏硬度值的临床资料调查[D]. 赵文芳. 新疆医科大学, 2017(11)
  • [7]化瘀软肝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 马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应用基础研究[D]. 孟动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中医内科2008年学术巡礼[J]. 姜良铎,李耀辉. 环球中医药, 2009(01)
  • [10]肝硬化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A]. 朱娅莉,聂广. 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 2008

标签:;  ;  ;  ;  ;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